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国民党抗战时为什么会有德国军械

国民党抗战时为什么会有德国军械

发布时间:2022-08-19 13:41:33

Ⅰ 为什么二战时的国民党军队有那么多德式装备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阿道夫·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发动四一二事变、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反共的立场非常合拍,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而且作为苏联的邻国,完全可以作为有效的牵制力量和共同反苏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因此来华德国军事顾问的级别与规模逐渐提高,原先带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质而逐渐转为公开的官方援助。
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不仅双方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而且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他是历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中最受蒋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员长委托人”的身份,代表蒋介石向国民党政府各部门首脑下达指令!)在协助中国整军建军方面,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Ⅱ 咋国军的装备好多都是德国的

的确,中国人在二战中拿的是德国产的冲锋枪。
希特勒与中华民国
早年来自中国家庭的帮助----希特勒在自传中描述童年在维也纳的生活时,曾经提到过,在自己贫困潦倒时受到过一家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家庭的无私帮助,这个“张姓”(按原文的德语发音“CHEUNG”谐译,在英语中也可译为“程”)家庭曾无偿的一次提供给他500奥地利帝国先令作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留宿。当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绘画天分时,这个善良的中国家庭还主动帮他联系了闻名的维也纳大学,希望能资助他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帮助是无私的,是让人无法忘怀的……”希特勒曾在谈起自己往事的时候感叹道。后来希特勒掌权后合并了奥地利,但那时无论他用什么方法都再也没有找到过这家善良的恩人们。
床头的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希特勒对中国古兵法和书籍非常喜爱。据他的随行秘书说,经常可以在这位帝国元首的床头看到德文版的中国书籍。希特勒在视察法国占领区和访问意大利时都曾随身携带孙子兵法的简译本,他还经常挑灯夜读并写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在任命隆美尔为陆军元帅暨北非方面军总司令时,他也曾送给这位名将一本带有自己注释的孙子兵法简译本,让这位忠心的将领感激涕零。
鄙视日本看好中国---在轴心国结盟的初期,希特勒并没有预料到日本的发展会如此迅速。当时在美茵茨的军事基地里,他曾私下对自己的秘书长阿姆施太朗说过:“和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鱼!”在他和一些重要将领的信笺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设想:以巴卡思坦(当时的波兰东部和苏联的交接处)为界限,西方(欧洲,中东,北非,大西洋西岸)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东方(亚洲,小亚西亚,印度,太平洋西岸)为中华民国领土。因此,尽管迫于意大利的压力与日本结盟,但纳粹德国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都相当暧昧不明。甚至在得知南京沦陷后,德国还曾秘密支援了国军一些包括I号坦克,sdk.222,护耳式头盔在内的德制武器,国民革命军就有一个使用的完全是德式装备,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也曾使用过德式头盔。
喜欢中国茶叶---1943年希特勒在波兰疗养时曾收到一个商人进献的极品中国茶叶,从此对中国茶情有独钟,虽然在公共场合为了保持“日耳曼优秀传统”而饮用咖啡,但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茶叶才是元首的最爱。因此也一度引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盛行。英国的特情机构MI6也曾策划用搀入剧毒的极品中国茶叶对希特勒进行暗杀的行动,但最终被盖世太保察觉并破坏。
蒋介石向德国派了大量的公费留学生。至于抗战前的大量德国军事援助那就不用说了,直到抗战开始后还不顾日本的强烈反对,小规模给中国军援,直到1941年。德国盖世太保不太找中国学生麻烦,甚至开战后亦然(季羡林《留德十年》)。1936年奥运会,德国出资帮助中国代表团,这些也是事实。
为什么这样,因为曾经有过中国夫妇救过他。希特勒曾说:“中国人并不能等同于靼鞑人和匈奴人,他们是特殊的人种,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种。”并对中国表示友好,曾称赞蒋介石。他对中国,远好于当时要杀光有色人种的3K党盛行的美国和视有色人种非人的英国。
希特勒曾经被中国人救过,所以在德国有很多中国人便过得很好,比如说,蒋公次子纬国,便是德军军官。德国对中国,远好于英美。另外,希特勒承担了1936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全部费用,并称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种,理应享受更多权利。”

Ⅲ 关于国军德械师的问题。

分开一个个地说
1、装备问题
当时空军的实际当家人是蒋夫人,蒋夫人一贯崇美,所以当时协商的是引进霍克3的生产线,在中国生产
此外,中国空军从30年代初就开始考虑跨国合作,在南昌建立生产基地,而当时德国正在重整军备,空军正在重建,没工夫搭理中国。一开始的合作伙伴是意大利,后来徒劳无功,蒋夫人接手,将视线转向美国
正如楼上说的,当时只引进了6架He111

再说海军,当时的海军并不统一。实力最大的是闽系海军,老蒋自己掌握的是电雷系,当时的确向德国订了不少东西,包括鱼雷快艇、两艘潜艇和一艘潜艇补给船,但工期受德国海军扩充影响,一直延后,抗战爆发后,德国终止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这些潜艇被德国人自己留用了

2、关于德械师
实际上德国顾问当时提出,逐步完善这边的部队,要分批用德国军械换装,并接受德国训练
但所谓的德械也就是轻武器,重武器非常缺乏

3、关于战斗力问题
我的看法是不行,即便60个师全装备了还是不行
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包括装备,还包括训练、指挥、部队的组织力
在上述方面GJ全是渣
先说装备,由于没有自产能力,GJ始终是一支一次性军队,装备打光了,也就一蹶不振了
再说训练,你看看日本人的训练水准,再看看这边士兵的素养
三说指挥,GJ八年抗战只会就是渣,淞沪抗战,一开始的10日围攻,3个师吃不下人家千把人的陆战队。88师进攻沪江大学,居然在校门口就被铁门挡路,然后上下手足无措
战前侦察让狗去看地形了?遇到障碍不知爆破,还折损旅长一人,这旅长也是窝囊。
到了最后,撤退的时候,没有路线安排,几十万人一起从两条路跑,没有明确地次序、后卫,一团糟,导致事先的防线形同虚设
四说部队的组织力,更是差劲,八年抗战中,部队严重缺乏进攻精神,一味应付战争

即便完成了60个师的装备,也无法战胜日本人

Ⅳ 为什么中央军有那么多德国货,在二战时期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便迅速驱逐了苏联军事顾问,开始向德国寻求军事援助.德国适逢一战战败,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只能拥有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大量职业军人被迫离开军队,这些除了军事知识以外对于其他领域知识,技术一无所知的军人,便成为各国(尤其是军事领域较为落后的国家)争相聘用的名师.但是,凡尔赛条约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德国公民在外国军队担任军事顾问,而德国军方则希望他们去外国担任军事顾问,以使这些退役人员能利用在国外军队服务的机会,获取最新发展的军事知识和技术,使德国军队不至于在军事学术方面出现断层,同时更含有希望这些人员在以后归国后能继续在德国军队中服务的深意,所以德国军方对这些人员远赴国外担任军事顾问是暗中鼓励与支持的.
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早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前就开始与德国军方接触,德国原则同意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最初中国提出的顾问名单上是一批如冯-马肯森,鲁登道夫等在一战中声名显赫的人士,但是德国军方认为这些人名头太响亮,容易被发现,所以婉言拒绝,第一批来华的德国军事顾问是马克斯-鲍尔上校(马克斯-鲍尔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曾在德国总参谋部供职,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干深得总参谋长鲁登道夫的赏识),斯图兹纳中尉和霍姆尔少尉三人,由此揭开了中德军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发动四一二事变,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反共的立场非常合拍,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而且作为苏联的邻国,完全可以作为有效的牵制力量和共同反苏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因此来华德国军事顾问的级别与规模逐渐提高,原先带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质而逐渐转为公开的官方援助.
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
但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中德合作也就此终止。从此国军在抗战中的外援变味了苏援与美援

Ⅳ 为什么抗日剧里国军大多戴德国M35头盔,其次是英国托尼盔,然后是美式M1钢盔,很少有戴法军钢盔的

抗日剧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很多剧都是粗制滥造,没有认真考究。抗战时期国军部队使用最多的是英式钢盔,几乎八成以上的地方部队都是托尼钢盔(也有国产仿造品),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桂军,川军,西北军,粤军,湘军等都是托尼钢盔,驻印远征军也是英式钢盔。德式钢盔多是中央军蒋某人的嫡系,晋绥军也有装备。美式钢盔中国内地战场是没有配备的,最早是滇西远征军被美军装备。抗战结束后,国军才统一换装仿美军服,不分中央地方统一佩戴美式钢盔。法式钢盔是滇军特有。

Ⅵ 抗战时期,中国曾装备德国的装备,效果怎么样

德械师是我国抗战前期的主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制定了建立60个德械师的计划。从1932年到1938年,国民政府先后从德国购买了大量的军用设备,并且从德国兵工厂的手中获得了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毛瑟步枪的生产技术图纸,研制出了二四式重机枪和中正式步枪。不过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我国并没有能够来得及组建60个德械师,实际组建的德械师只有30多个,而且这些德械师大部分都缺少装备,没有达到计划中的德械师的标准。

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有着德械师标杆之称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只剩下了数百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也不复存在。从1938年开始,德国逐渐同我国断绝了军事往来,德械师逐渐退出了我国的装备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美械师和苏械师。

Ⅶ 二战时期中国国军有哪些部队配备了德国的钢盔啊

在二战以前,也就是德国的魏玛政府。中国和德国的关系都不错的,在清代,中国的海岸防炮大多是德国军水商克虏伯产品,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就是德国对中国侵略最少的一个。在国民党时期,中国和德国的军事交流也是最多,德国给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也是最多的国家。在国民党政府里有一支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部队。就是蒋介石的宪兵部队。在南京保卫战中,以伤亡少杀敌,在此战之后。由于汉奸出卖了宪兵队的营地,这在一个夜晚,被日本鬼子用飞机给炸了,只有少数人生存下来。

Ⅷ 二战时中国军队的德械装备

呵呵,楼上不懂就不要瞎说,德国对中国军队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从袁世凯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军开始,就是德式操典,教官也大多留学德国。这种德式印记,在现在的解放军中仍然可以看到,解放军的正步,就是德式操典的变种。

二战时期直到1939年德国正式入侵波兰之后,德国才迫于轴心国同盟日本的压力,与中国断交,中断了之前一直进行的军事合作。

在1937年之前,国民党进行了整军计划,其嫡系部队,共有30个师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德式装备,也就是“德械师”,这些部队有些编练完毕,全套德式装备,有些则还在整训中,只是部分接受新装备。这些德械师在抗战初期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淞沪会战国民党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嫡系部队,其中基本都是德械师。后来国军在正面战场伤亡惨重,加之39年德国与中国断交,德械师后继无力,逐渐被苏械师和后来的美械师取代。

德械师中单兵装备,步枪以毛瑟步枪为主,有24式“中正式”步枪(仿毛瑟98),也有原装德国98K步枪,虽然纸面性能跟日本的38大盖差不多,但是国造中正式质量低劣,性能难以保证,而且弹药补给也时常不济。

机枪,则主要是捷克式ZB26,一代名枪,不多介绍;重机枪则是24式马克沁机枪,由德国人提供的全套马克沁机枪图纸仿制

手枪比较杂乱,有毛瑟手枪(驳壳枪),也有比利时勃朗宁,美国撸子等等

火炮同样庞杂,德国榴弹炮、山炮、战防炮,比利时山炮,法国山炮,瑞士防空炮等等,七七八八一大堆

总之,德械师是民国期间对军事改革的一次尝试,但限于当时有限的国力和工业基础,外加大规模侵华战争的造成中断,这种尝试以失败告终。

Ⅸ 为什么在国产抗战片中经常出现德国两个字

由于大清帝国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人跌入深渊,民国政府建立之后,要向全世界尤其是德国买一些武器弹药,又没有跟德国有什么厉害冲突,所以国民政府是比较喜欢德国的,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相得益彰,合作无限,国产抗战电影必须真实留下历史的烙印,记录历史。

阅读全文

与国民党抗战时为什么会有德国军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