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国的过新年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请把一些国家新年活动写下来
中国
小年 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 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守岁 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节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居室布置:
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馗卫福"等。我国着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美国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着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在一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国并不是最热闹的节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庆祝活动,加利福尼亚州的玫瑰花会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届时用鲜花特别是玫瑰花扎成的彩车绵延数英里,车上摆满鲜花做的各种模型,不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 拥街头,而且还吸引着上百万电视观众。在费城,有举行化装游行的传统,参加游行的人们,有的装扮成小丑,有的装扮成妇女(按照古老的习俗,这个游行不允许女人参加),随着彩车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美国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惯,就是在新年许愿立志,他们称之为“新年决心”。这决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图大志,而是一些朴实而实际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烟”、“我要好好对待邻居”等等。他们总是坦率地讲给大家听,以期得到监督和鼓励。
据说美国的印第安人也有独特的新年习俗。每到除夕之夜,他们就举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会,一家人围在篝 火旁边,载歌载舞。待至晨曦微露,他们就把破旧衣物付之一炬,作为除旧迎新的象征。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
“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
德国
在德国乡村酒店阿尔布莱希特宫欢度除夕,然后去外面走走,领略往日的汉萨同盟城市施登达 尔、萨尔茨威德尔、 加德雷根、 奥斯特堡、坦格闵德、威尔本和哈威尔堡的中心等自然风光。
抑或,在波茨坦乡村为新年开个好头,从尽情享用自助早餐开始,轻轻松松过新年。
再或者,乘坐科隆-杜塞尔多夫游船公司为钟情于在莱茵河上乘船观光的人们准备的游船,在 莱茵河上赏烟火,来个痛快的水上除夕晚会,痛饮德啤,狂舞迪斯科。
过了圣诞节就是新年。德国人对除夕之夜也很重视,他们认为新年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的 命运。除夕之夜,人们用烟火、灯光、响声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
在德国黑森林山区的一些小村庄,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动举行除夕游行的习俗。村民们在做完除 夕弥撒之后,手执灯笼,在教堂钟声的伴随下,喜气洋洋地开始除夕游行。人们一路高唱颂 歌,感谢上帝赐福人间。此时牧师和村长或市长也要先后致辞,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午夜12时整,由新婚伴侣敲响钟楼的大钟,阵阵悦耳的钟声表示新年的到来。
在原来的边境地区,人们在元旦那一天的黎明时刻在花园里鸣枪,以便果树能够硕果累累。而 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人们则用甩鞭子的方式宣布新年的来临。这一风俗令人回想起用声音驱邪的 日尔曼风俗。在北德,元旦那一天,孩子们手持“响盆”走街串巷,吟唱歌曲。在巴登,有一 种别开生面的新年歌唱方式:孩子们按响邻居的门铃,然后朗诵简短的、广为流传的诗歌,用 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同时,诗歌的内容往往还是一个谜语。
德国人迎新年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元旦穿新衣,万事如意;新年乱穿衣,一年不顺 利。洗洗澡,换新衣,攘灾祈福庆新年。这一风俗与我国过春节的习惯相似。 德国人新年中的 吉祥物有“吉祥猪”、“鱼鳞鱼子”、“马蹄铁”等。“吉祥猪”令人回忆起日尔曼诸神中的 图腾野公猪,它是神圣与吉利的象征。“鱼鳞鱼子”表示招财进宝,把几片鱼鳞放入钱包中, 预示在新的一年中财源茂盛。新年里,人们还习惯把马蹄铁钉在门上,据说有驱邪镇妖的作用.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 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 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 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 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 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 —“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 雄”,以示步步高升。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加拿大
加拿大人欢度新年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从畅饮香槟、北极熊冬泳、室内蹦极,到滑雪板,应有尽有。
哈里法克斯市庆祝新年是在市政厅前举行疯狂音乐会。当地音乐家计画举行通宵欢乐会,同时主办者声称,放全加拿大最精采的烟花。市内巴士和渡轮服务周六晚全部免费。
在哈里法克斯市外,游泳爱好者准备在周日早上以勇敢跳入冰冷海洋中的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北纽芬兰和东南拉布拉多,一些家庭被迫在黑夜中迎来2006年。由于暴风雪导致一些地区停电。发言人达蕾(Dawn Dalley)说,由于电线杆上积雪太多,工人无法到上面维修。
另外,15个满地可郊区计画以城市身分庆祝新年到来。四年前,这些地区被迫与其他13个地方成为满地可一部分,让一些居民大为不满。经过漫长的争斗和全民公决,15个地区从1月1日开始,终于恢复他们城市身分。
在多伦多,成千上万的民众预计到市政厅广场,其中包括三场音乐表演,欢庆节日。多伦多公共交通系统虽不免费,但延长工作时间。
亚伯达和沙斯卡其旺省准备举行晚会庆祝新年。同时运动爱好者将举行市内蹦极,享受自由落体带来的快乐。卡加利市举行大型爵士音乐会,享受典雅的怀旧乐曲。
卑诗省的惠斯勒度假圣地将放烟花。温哥华北极熊游泳协会是北美最大协会,将以举办第86届冬泳活动形式庆祝元旦,今日将有数千人跳入英吉利湾游泳。
② 德国风俗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德国的交际礼仪
(一)初次相识
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作为介绍人要注意:不能不论男女长幼、地位高低而随便把一人介绍给另一人,一般的习惯是从老者和女士开始。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向女士引见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双方握手时,要友好地注视对方,以表示尊重对方,如果这时把眼光移向别处,东张西望,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初相识的双方在自报姓名时,要注意听清和记住对方的姓名,以免发生忘记和叫错名字的尴尬局面。在许多人相互介绍时,要做到尽量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特点,在与德国人交往中还会遇到一个是用尊称还是用友称的问题。一般与陌生人、长者以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称"您";而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往往用友称"你"来称呼对方。交换称谓的主动权通常在女士和长者手中。称谓的变换,标志着两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德国人交往。
二)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以便主人作准备,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约,应客气地说明理由。既不赴约,又不说明理由是很不礼貌的。在德国,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请信,注往还注明衣着要求,这并非多此一举,因为谁也不想在此穿戴庄重的场合,由于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电影院中的迟到,人们可以习以为常,但对于音乐会的迟到,则是令人讨厌的。这时迟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个乐章结束后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万别走错排数,并且要对站起来让路的人轻说"谢谢"。 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迟到固不礼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进主人家。
(三)付小费
在西方国家,给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付小费已成为习惯,小费已成为服务员的重要收入来源。给小费不但是对其服务的一种酬劳,同时也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因此,它也属于礼貌范围之内的事。 那么,对哪些人应付小费呢?饭店招待、门房、女服务员、房间清洁工、旅馆中的行李搬运员、火车站和机场上的行李搬运员、轮船招待、卧铺车厢乘务员、酒吧调酒师、理发师、出租汽车司机、加油站工人、厕所服务生、擦皮鞋者、导游、旅游车司机、摩托游艇司机、领座小姐和停车场看守等。经验证明,付适当的小费可提高你在度假场所、餐馆中的舒适程度。同时,通过小费也表达了你对服务员热情周到服务的感谢。 小费不等同于服务费,服务费是顾客所付的附加费,一般为消费的10%一15%,它列在帐单的末尾。一般如果帐单上已列出了15%的服务费,那就不用再付小费,如果服务费只收10%,顾客要另加5%的小费。当然,如果你对这里的服务十分满意,可以把钱凑个整数,或单独把硬币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盘中。谁帮了我的忙,我就给他2-5马克的小费,这已成为一种规矩。提早把几马克的小费塞到宾馆房间清洁女工的手里,可保证你房间的整洁舒适。早一点儿把小费塞给出租太阳伞和躺椅的人,可保证你及时租到这两种东西。多付几马克的小费,可使你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其实这是很实惠的。千万不可小看小费,这也是你礼貌是否周全的标志。
(四)如何送礼
朋友之间交往、遇有婚丧喜庆、做客赴宴、送往迎来、逢年过节、慰问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礼品,这是人之常情。德国人不习惯送重礼,所送礼物多为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以此来表示慰问、致贺或感谢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带上点儿小礼物,俗话说礼轻情意重,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当然,去德国朋友家做客的中国人如能送给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风格的小纪念品,那定会受到主人由衷的赞赏。如果只是顺便看望,那就不必带什么礼物了,最多给小孩子带点儿小玩意儿。如果是业务的聚会,双方往来都是公事,只要按时应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国,如遇朋友乔迁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礼者开诚布公地谈谈送些什么礼物好。有的德国新婚夫妇会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单,送礼的朋友可在此单上划上自己送的东西,这样既可使新婚夫妇得到实惠,又令馈赠者高兴。 对送报员、清洁工、看门人或照顾病人的护士,德国人一般也会送些礼品,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不过对他们送钱更为实惠。你可把一张钞票装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们手中,同时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
德国过新年习俗
在德国乡村酒店阿尔布莱希特宫欢度除夕,然后去外面走走,领略往日的汉萨同盟城市施登达 尔、萨尔茨威德尔、 加德雷根、 奥斯特堡、坦格闵德、威尔本和哈威尔堡的中心等自然风光。
抑或,在波茨坦乡村为新年开个好头,从尽情享用自助早餐开始,轻轻松松过新年。
再或者,乘坐科隆-杜塞尔多夫游船公司为钟情于在莱茵河上乘船观光的人们准备的游船,在 莱茵河上赏烟火,来个痛快的水上除夕晚会,痛饮德啤,狂舞迪斯科。
过了圣诞节就是新年。德国人对除夕之夜也很重视,他们认为新年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的 命运。除夕之夜,人们用烟火、灯光、响声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
在德国黑森林山区的一些小村庄,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动举行除夕游行的习俗。村民们在做完除 夕弥撒之后,手执灯笼,在教堂钟声的伴随下,喜气洋洋地开始除夕游行。人们一路高唱颂 歌,感谢上帝赐福人间。此时牧师和村长或市长也要先后致辞,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午夜12时整,由新婚伴侣敲响钟楼的大钟,阵阵悦耳的钟声表示新年的到来。
③ 德国的科隆狂欢节是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在德国,从每年11月11日11时起狂欢节就算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复活节前40天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这"发狂的"三天里,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
④ 德国人的习俗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面积35.69万平方公里,人口7860万。德语是公用语,英语只在旅馆行得通。
德国还是世界四大食品出口国之一,其中酒远销140多个国家。德国人喝酒也是世界有名的,他们有个规矩,吃饭时应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要是反过来就认为是有损健康的。世界上喝酒最多的是欧洲人,而在欧洲人中又首推德国人。
德国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较早,早晨7点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食品。他们还比较注意购置家俱、布置家以及衣着的享受。他们平时还是较节约的,但在一年一度的旅行期间,则希望尽可能地享受一番。
德国商人的礼俗,宜穿着背心三件式西。往访北部,戴帽子更佳。当地可快印英、德文对照名。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不宜订约约会。营业时间,每周5天工作日,通常早晨9时至下午5时,中间有1小时午餐时间,一些商店星期六开业,银行周未都休息。8月份是多数工、企业的夏季休时间。
交谈时尽量说德语,或携同译员同往。商人多半会说一些英语,但使用德语会令对方高兴,尽量以握手为礼,绝不多。握手要用右手,伸手动作要大方。称呼对方多多合用“先生”、“女士”等关。如果对方身份高,须得他先伸手,在于之握手。对方多半为你穿、脱外套,不妨接受,再说声“谢谢”(Danke)。有机会,也替他或其他人穿脱外套。
德国商人不愿浪费时间,所以宜先熟悉问题,单刀直入。如果你就邀到德国人家中作客,通常宜带鲜花去,鲜花是送女主人的最好礼物,但必须要单数,5朵或7朵可。送就送鲜花。据德国花卉进口批发商分会统计,该国花卉市场每年内销总额达60亿马克,每人平均支出110马克。而全世界花卉年消费总值约300亿马克,德国占了20%多,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在五彩缤纷的万花丛中,德国人尤其喜欢矢车菊,视它为国花。白鹳是德国的国鸟。白鹳是候鸟,喜欢在屋顶或高大的树上筑巢。当地人把白鹳筑巢看成吉祥之兆。
应邀到德国人家中作客,千万别带葡萄酒去。因为此举足以显示你认为主人对选酒品味不够好。威士忌酒可以作礼物。餐后,喝完咖啡如果桌上根本没有烟灰,那就忍着,别吸。德国人甚至从国家意识出发,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
德国人的口味较重,偏油,主食以肉类为主。他们烹调肉食的方法,有红烧、煎、煮、清蒸,还有特制的汤等,德国人的口味较重,偏油腻,主食以肉类为主。他们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为炖的或煮的肉类,其肉食品以羊肉、猪肉、鸡、鸭为主,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是不爱吃鱼,只有北部沿海地区少数居民才吃鱼。他们还爱吃马铃薯、色拉等。德国人吃起马铃薯来简直不厌其多。他们种出来的马铃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国人之所以拿马铃薯为主食,原因就在这里。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早餐简单,喜欢咖啡、小面包、黄油和果酱,或少许灌肠。午、晚餐稍丰盛,一般家庭都有备有各种和盘子和碟子、杯子和刀叉。
按照德国送礼的习俗,若送剑、餐具,则请对方会一个硬币给你。以免所送的礼物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送高质量的物品,即使礼物很小,对方也会喜欢。烈性威士忌比低度威士忌爱欢迎。德国人对礼品的包装纸很讲究,但忌用白色、黑色或咖啡色的包装纸装礼品,更不要使用丝带作外包装。此外,在德国,送上一束包好的花,是不礼貌的。
德国人的服饰,民族色彩并不明显。可是,有几个地区在服饰方面却很有特点。比如男的是小呢帽,帽上插一枝羽毛。在德国,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住得分散,上班、办事、买东西、看朋友,串亲戚都坐车,有高速公路近万公里。大学里的学生上课也要坐车。总之,自已没有小汽车,在德国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人们注意到,连60岁的老太太出门,也自己开小车。
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两周勿往访。慕尼黑及科隆嘉年华会也宜避免。
邮政局规定,可可粉和“对国家安宁有害”的文学作品一律禁邮。
⑤ 中国有春节,美国有圣诞!别的国家有什么节日
德国的节日
1。圣诞节(weihnachten)
圣诞节是德国最终要得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假期是12月25——26日,但很多的企业和政府机关都从12月24放到元月2,3号的。每年进入12月,各地的商店和街道就开始披上节日的盛装,市议会门前或广场总要树一棵大的圣诞树。各种圣诞节的时令商品堆满货架。节前人们忙着采购鲜花,家庭圣诞树,圣诞礼物和各种“年货”。
德国的大学生平时难得回家,但圣诞节一定要回去和家人团聚。吃圣诞大餐,唱圣诞歌,圣诞树上挂满了各种装饰品,孩子们将会获得圣诞礼物。合家一直欢庆到深夜。有些家庭到教堂去。第二。三天亲朋好友可以相互拜访。
2。元旦(neujahr)
元旦的庆祝活动主要在除夕,即12月31日夜晚举行。晚上很热闹,人们燃放鞭炮(不过现在可是惯的很严的),欢呼新年的到来。为了欢庆新年,很多大的城市都要放烟火的,举办音乐会。很多的同学都要在元旦之前给教授和亲朋好友寄送祝福的贺卡的!!!
3。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2月10日左右是狂欢节。这一节日在科隆,美因此等沿莱茵河流域的城市的庆祝规模盛大。这一天人们着盛装,带上各种假面具,载歌载舞到街上游行。各种彩车驶上街头。站在车上的人们象街道两旁的人群撒糖果,巧克力和玩具等!
狂欢节不分男女老少,脸上化妆,穿奇装异服,翩翩起舞,场面壮观,热烈。很多地方结束游行后就道酒店举行传统的鱼宴狂欢节。
4。复活节(ostern)
复活节在每年过春节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和星期一,日期不过定,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复活节是德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他是最国老的基督教节日。至今仍保留着种种习惯,如节前准备复活兔子和复活节彩蛋,以此来欢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复活节方家两天!!!
5。国庆节(nationalfeiertag)
两德同一的庆祝节日,10月3日,放假一天,没有什莫庆祝活动!!
6.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
慕尼黑啤酒节是一个的方的传统节日。特别受到旅游者底欢迎,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慕尼黑,在当地各大啤酒厂的节日帐篷内畅饮啤酒,啃着烤鸡,气氛热烈。十月节还举行庆祝活动。披上节日盛装的巴伐利亚人载歌载舞,几匹大马拉着啤酒桶缓缓经过闹市,解开的十月节的序幕。
7。大学开门日
德国的大学冬季学期开学前或后,很多大学都要举办庆祝活动,庆祝 新学年的开始和欢用新同学。庆祝活动有:学习咨询服务,优惠价出售图书,风味小吃和演唱会。有很多的同学也出售自己有意义的作品,真的很棒的!!!
8。爱情游行(love parade)
现在柏林的爱情游行已经变成一个年轻人的盛大节日,同时不乏中年人,一条街道,整整的10几万人,激情的音乐,动感的舞姿,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己的加入其中。
美国节日假期
January 1 New Years Day
January 15 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February 19 Washington's Birthday
May 28 Memorial Day
July 4 Independence Day
September 3 Labor Day
October 8 Columbus Day
November 12* Veterans Day
November 22 Thanksgiving Day
December 25 Christmas Day
这些是美国的法定节日 也就是Federal Holidays 是各洲都要过的节日 此外还允许每个洲有自己的节假日 但不过五一劳动节 有个Labor Day 其实就是劳动节 不过是在9月3号
最长的是圣诞节假期 没有固定天数 他们是每个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放假 国家不规定天数 我估计至少要歇一天吧
法国节日假期
一月6日:帝王节。在糕点铺内,人们纷纷购买甜饼,这种甜饼内含有一种叫蚕豆的小东西。家中最小的成员,把眼睛蒙上,将甜饼分给大家:这是JEANE姑姑的,这是爸爸的,这是DESPOYES先生的。。。“每人吃甜饼时都避免咬到蚕豆。吃到蚕豆的人将封为国王(皇后),并挑选他的皇后(国王)。全家人或朋友们举杯高颂:“国王干杯,皇后干杯。”
二月2日:圣蜡节,这是一个宗教及美食的双重节日。这一天,家家都做鸡蛋薄饼,鸡蛋饼煎得又薄又黄,向太阳似的金黄色。它飘起来后,孩子们注视着它,如果它直接落在谁的口里该多好呀!
四月1日:愚人节。可以说几乎任何事都是允许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会参与愚人节。
五月1日:劳动节和铃兰花节。巴黎的大街小巷,甚至是地铁站内都充满了花香。
七月14日,法国国庆节。国庆前夕,法国所有的城市燃放烟火,整个巴黎的所有街道,人们载歌载舞。次日清晨,人们观看阅兵式。法国的大假开始了。
法国的大假于8月31日开始。尽管政府的多方努力,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在同一时间休假。许多工厂歇业,大批商店关门。
十一月1日。是冥节。在陵园,墓地被菊花点缀。尽管墓地的沉痛气氛,小学生为本年假期的头一日而欣喜若狂。
11月25日,是圣-喀德琳节,是个地道的巴黎地方节日。25岁尚未婚嫁的年轻姑娘们梳妆成圣-喀德琳。这些庆祝圣-喀德琳节的姑娘在位于与其同名的大街上的圣女雕像前献花圈。这一天做了许多黄色和绿色的小帽子,一个比一个新颖。在大的女装店内,人们跳舞,喝香宾。喀德琳是当日的女皇。
十二月25日:圣诞节。这可称为节中节,她是严冬里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欢乐。
星星,雪花,松树,礼品,铃铛组成图画。孩子们清扫烟筒,找出他们最大号的鞋,圣诞老人上路了。。。。。
⑥ 老师说要找德国的民风民俗,这些资料不合适。。急急急急
走近德国风俗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
德国丧葬习俗
婚丧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个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独身终生,但万物之中,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避免的。人与尘世告别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办丧事,这是天下皆然的风俗,为了让死者能安详地离去,各国民问都有种种
习俗。(一)临终慰藉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
德国复活节
几乎不用看月历算时辰,只要在德国压马路时,满街全是彩蛋小鸡郁金香的装饰,一堆巧克力兔也纷纷跳上糖柜大叫买我买我时,就能感受到春天来临的气息,即使迎面的微风仍带点冬末的冰冷。德国的四季是很分明的。每年三
四月...
德国的主要宗教信仰
德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国大约有5500多万人信奉两个教派中的一个,其中约2760万人信福音新教,2750万人信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小部分人属于其他的基督教团体。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教的人正在减
少,尤其是年轻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只是在出生后去教堂洗礼,长大成人后很少去教堂做礼拜。对于他们来...
德国传统服饰
德国人在穿着服饰上其民族特征并不明显,只有在少数几个地区,那里的居民还保留了一些本地独特的服饰风格。比如巴伐利亚地区,那里的男人多戴一种有羽毛的小毡帽,身穿皮裤,挂着背带,脚穿长袜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
没有翻领,而且颜色多半是黑绿色。巴伐利亚的妇女着装多以裙装为主,上衣敞领、束腰,袖子有...
德国过新年习俗
在德国乡村酒店阿尔布莱希特宫欢度除夕,然后去外面走走,领略往日的汉萨同盟城市施登达尔、萨尔茨威德尔、加德雷根、奥斯特堡、坦格闵德、威尔本和哈威尔堡的中心等自然风光。抑或,在波茨坦乡村为新年开个好头,从
尽情享用自助早餐开始,轻轻松松过新年。再或者,乘坐科隆-杜塞尔多夫...
忌讳多多的德国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是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
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德国的交际礼仪
(一)初次相识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作为介绍人要注意:不能不论男女长幼、地位高低而随便把一人介绍给另一人,一般的习惯是从老者和女士开始。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向女士引见男士,向地位高
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双方握手时,要友好地注视对方...
赶快做作业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⑦ 求助!!!关于今年科隆狂欢节!!!
帮你大致分了5个部分来讲2、3、4部分都是今年最新的信息,1、5部分主要是狂欢节相关资料。希望有用~
1、何谓科隆狂欢节?
科隆狂欢节是德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狂欢节,每年都吸引上百万人前来观看,其中大约70万人来自科隆以外的地区。科隆狂欢节通常始于每年11月11日,止于次年复活节前40天,前后长达近3个月,但高潮总是在最后一周。“疯狂星期一”是狂欢节的最高潮,它有两项主要内容:化装大游行和化装狂欢舞会。
2、压轴大戏——疯狂星期一
2009年科隆狂欢节压轴大戏——“疯狂星期一”大游行23日如期上演。百余辆精心装扮的狂欢彩车和1万多人组成的庞大游行队伍吸引了百万人到场观看。
盛大的狂欢游行于当地时间10点30分开始,但观看游行的民众冒着雨早早就守候在了街道边。当盛装的游行队伍在乐队和彩车的引导下到来时,期待已久的人群发出了阵阵欢呼。在震耳欲聋的狂欢乐曲中,人们大声地吟唱歌曲,呼喊着科隆狂欢节特有的口号,尽情释放狂欢的热情。游行队伍和彩车则不断将糖果和鲜花等礼品抛向道路两边的观众,一时间音乐、鲜花、欢笑荡漾在科隆的街巷。
人们的欢乐甚至感染了天气。绵绵的春雨也一度暂停,一缕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向狂欢的人群,把狂欢喜庆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据科隆狂欢节的组织者之一、科隆旅游局的负责人约瑟夫·佐默介绍,参加今年狂欢节大游行的有1.2万人,124个乐队和440匹马。这支庞大的游行队伍携带了150吨重的巧克力和糖果、30万枝鲜花以及数以千计的玩具和其他纪念品。佐默说,这些数字形象地印证了今年科隆狂欢节的口号“我们的狂欢节一定要乐翻天”。
3、09年最大特色之一 ——“中国公主”现身科(凤冠霞帔接受欢呼)
据德国之声报道,今年德国科隆狂欢节的花车队伍中首次出现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狂欢节公主。扮演这一角色的是27岁的北京姑娘王红梅。德国一些小城市曾经出现过一些华裔狂欢节公主、王子,但“中国公主”出现在狂欢节之都科隆的花车游行中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从上周四的女人狂欢夜开始,来自中国的这位勇敢的公主便载歌载舞地跟随花车队伍走遍科隆的大街小巷。一身“凤冠霞帔”的京剧造型,王红梅看上去真像是从宫闱深处走出来的。而她的闺中密友--默斯纳夫人一刻不离左右,“我的身份是丫环,负责打理一切,管理日常事务,留心公主不要走丢等等。”
27岁的“中国公主”没有感到文化震荡。尽管她来科隆不过才几天,一切又都那么新鲜。在北京从事餐饮业的红梅还是第一次离开中国,此前,她对科隆狂欢节仅有的认识是来自于小说、网站以及北京的一家名为“兰特伯爵”的科隆小酒馆,“在中国,不会有这么多人涂上彩妆到处乱跑。以前,我对狂欢节的认识是来自于北京的一家科隆酒馆,那里能见到一点狂欢节的影子。”
正是在那家酒馆,红梅于两周之前参加了首位狂欢节中国公主的评选大赛,并且一举夺魁,得到的奖品是一张从北京直飞科隆的机票。担任评委的德国评审团是由科隆经济界代表耶克尔、默斯纳及其夫人--也就是公主的丫环共同组成的。默斯纳表示,公主候选人必须通过几项复杂的测试,“在啤酒口味测试中,候选人必须分辨出,哪个是皮尔斯,哪个是科隆啤酒。还有,德语的科隆万岁是‘Koelle Alaaf’,还是‘Koelle Helau’?”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没有难住红梅。最后,她以一身华丽的行头,一声响亮的口号彻底征服了评委:是“Koelle Alaaf!”
自从红梅踏上科隆土地的那一刻起,她还一分钟都没有闲过。主办方为新鲜出炉的狂欢节“中国公主”安排了非常紧凑的日程。默斯纳夫人介绍说:“我们从一个派对赶赴另一个派对。人们向她欢呼,向她喝彩,亲吻她的脸颊。日程排得很满,但是非常有趣。”
红梅也这样认为。明年,她还将再次赴科隆参加“第五季”的狂欢庆典。为此,她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下一次来科隆狂欢节之前,我一定要先学好德语。”
4、09年科隆狂欢节有关图片
地址:http://www.mtime.com/my/1116770/blog/1719179/
5、科隆狂欢节相关网络
地址:http://ke..com/view/127.htm
⑧ 世界各国如何庆祝新年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每年的1月1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朝鲜新年:稻草人中塞钞票,黄昏时分烧头发...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德国新年:钱包放鱼鳞 钟响跳椅子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
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巴西新年:登山寻幸福 见面揪耳朵
新年钟声敲响后,巴西人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他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金桦果,这个活动被称为“寻幸福”。据说,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在乡村地区,新年期间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互相揪耳朵,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法国新年:喝光家藏酒 风向卜年景
新年夜,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会给孩子发“压岁钱”,以表示对子女的关爱。 法国人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
法国人过年时还有一种习惯,家中的酒瓶里不能剩酒,否则被认为来年就要交厄运。因此,他们在除夕之夜一定要把家中的酒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
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比利时新年:给牲畜拜年
比利时的新年动物最受宠。元旦这天,比利时人清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动物们拜年。他们会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宠物猫宠物狗身边,煞有介事地向它们问候:“新年快乐!”
意大利新年:年夜摔东西
意大利传统认为,元旦前夜弄得响声连天可以驱邪,这样就可以新年如意。所以当地人在元旦前会不停地放烟花爆竹,还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东西制造声响。到了元旦这一天,意大利人家家户户都要燃一炉旺火,而且要使其一整天不灭,因为意大利人认为,火来自太阳,元旦断了火,来年就会不见天日。
墨西哥新年:新年前禁笑
墨西哥人比较奇怪,他们的传统规定,元旦到来的时候不许笑,以便于获得好运气。
西班牙新年:争着吃葡萄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的节奏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新年葡萄的每颗还有不同的含意,分别代表“平安”、“和睦”、“避难”、“祛病”等。
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们在元旦这天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因此元旦这天,西班牙家长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迎接吉祥。
日本
日本新年按照公历,在圣诞节之后,由头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过年必吃糯米糕。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元旦早晨,欢聚一堂,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据传,这种酒是用中国三国时代的名医华陀的配方酿制的。新年饮之,能辟邪气,去灾保健康。饮完屠苏酒后,吃一种叫“御杂煮”的年糕汤。各家制法不同,风味也不一样。日本人在“正日”(即元旦当天)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芋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英国
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之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旦地开怀畅饮
西班牙
西班牙人喜爱美食,一年12个月,月月有大饱口福的节日,西班牙有“饱口福,到节日”这样的口头语。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喜吃鸡、鱼、虾及水果、蔬菜,并尽量做到品种多样、丰富多彩,佐餐饮酒以啤酒、葡萄酒为主,讲究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以此迎接一个丰衣足食的新年。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每个人就开始吃十二颗葡萄,必须在第十响之前把葡萄吃完,这样,新年就会快乐。
俄罗斯
大多数俄国人喜欢在家过年,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享用平时难得品尝的烹调讲究、菜肴丰富多彩的“俄国大菜”,男人们这时会痛饮伏特加,女人们也会凑一凑热闹,浓烈的伏特加不仅可以温暖他们的身体,而且还会驱走他们身上、心里的寒气,并给他们带来一个热辣辣的新年
新加坡
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和中国差不多)
⑨ 科隆狂欢节的申请非遗
一年一度的德国科隆狂欢节(Karneval)有望成为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科隆狂欢节很可能会和科隆大教堂一起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
科隆狂欢节是否最终能够成为文化遗产,要等到2016年才能正式确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官员表示:“没有什么理由反对其成为文化遗产。况且,巴西狂欢节早就已经是文化遗产了。”
国际知名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衡量其是否能构成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
⑩ 德国人如何过新年
在德国乡村酒店阿尔布莱希特宫欢度除夕,然后去外面走走,领略往日的汉萨同盟城市施登达尔、萨尔茨威德尔、加德雷根、奥斯特堡、坦格闵德、威尔本和哈威尔堡的中心等自然风光。抑或,在波茨坦乡村为新年开个好头,从尽情享用自助早餐开始,轻轻松松过新年。再或者,乘坐科隆—杜塞尔多夫游船公司为钟情于在莱茵河上乘船观光的人们准备的游船,在莱茵河上赏烟火,来个痛快的水上除夕晚会,痛饮德啤,狂舞迪斯科。
过了圣诞节就是新年。德国人对除夕之夜也很重视,他们认为新年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命运。除夕之夜,人们用烟火、灯光、响声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 在德国黑森林山区的一些小村庄,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动举行除夕游行的习俗。村民们在做完除夕弥撒之后,手执灯笼,在教堂钟声的伴随下,喜气洋洋地开始除夕游行。人们一路高唱颂歌,感谢上帝赐福人间。此时牧师和村长或市长也要先后致辞,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午夜12时整,由新婚伴侣敲响钟楼的大钟,阵阵悦耳的钟声表示新年的到来。 在原来的边境地区,人们在元旦那一天的黎明时刻在花园里鸣枪,以便果树能够硕果累累。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人们则用甩鞭子的方式宣布新年的来临。这一风俗令人回想起用声音驱邪的日尔曼风俗。在北德,元旦那一天,孩子们手持“响盆”走街串巷,吟唱歌曲。在巴登,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年歌唱方式:孩子们按响邻居的门铃,然后朗诵简短的、广为流传的诗歌,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同时,诗歌的内容往往还是一个谜语。 德国人迎新年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元旦穿新衣,万事如意;新年乱穿衣,一年不顺利。洗洗澡,换新衣,攘灾祈福庆新年。这一风俗与我国过春节的习惯相似。德国人新年中的吉祥物有“吉祥猪”、“鱼鳞鱼子”、“马蹄铁”等。“吉祥猪”令人回忆起日尔曼诸神中的图腾野公猪,它是神圣与吉利的象征。“鱼鳞鱼子”表示招财进宝,把几片鱼鳞放入钱包中,预示在新的一年中财源茂盛。新年里,人们还习惯把马蹄铁钉在门上,据说有驱邪镇妖的作用。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