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的国徽下面写的什么

德国的国徽下面写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1 08:08:19

Ⅰ 法西斯 鹰徽标志

造型意义:

鹰作为一种图腾或象征意义存在,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德国国旗标志中也有鹰的存在。不过希特勒认为纳粹鹰徽代表的是日耳曼至高无上的精神和权力。平行展翅的雄鹰严谨又犀利,正是纳粹的侧面写照。

法西斯介绍:

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最原始口号是:”strength through unity”(团结就是力量),最典型的概括就是:“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法西斯逐渐成为是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在1939年~1945年的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蔓延大半个欧洲。

德国法西斯标志:

Ⅱ 德国国徽的主要动物

老鹰。

德国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绘有一只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老鹰,称为“联邦之鹰”(德语:Bundesadler;昔日称为“Reichsadler”,意为“帝国之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并与国旗的三种颜色相互辉映。

雄鹰文化:

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地。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

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

Ⅲ 德国国徽的含义

德国国徽以土黄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据考证,这一雄鹰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人德国的。

联邦德国的国徽以雄鹰为图案。鹰作为德国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因如此,在国徽问题上,没有出现像国歌那样的重大意见分歧。人们并不反对用昔日共和国之雄鹰作为新联邦德国的象征(1871年该图案是德意志帝国的国徽图案,1919年也为魏玛共和国所采用。),不过据说战后在寻找原版的模型时却很费了一番周折。由于战争,国徽图案的图纸全部被烧毁,为了使雄鹰保持原样,人们查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档案馆,最后才在一位昔日皇家艺术珍品收藏馆的普通职员手中买到了一份保存完好的模型。现在联邦德国的国徽就是以此为模型制成的。

1950年联邦总统豪伊斯决定将鹰绘制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徽上.并在基本法中确定.

千百年来,对德国人民来说,雄鹰始终被看作是一只圣洁的神鸟,人们相信它会给德国带来幸福、恩宠和力量。

Ⅳ 英国、德国、法国的国花、国徽、国歌、国宝分别是什么

一、英国

1、国花:玫瑰,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红色、白色,果期8-9月,扁球形。枝条较为柔弱软垂且多密刺,每年花期只有一次,因此较少用于育种,近来其主要被重视的特性为抗病性与耐寒性。

2、国徽:英国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底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黄底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底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分别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苏格兰的独角兽守护。

3、国歌:《天佑女王》

4、国宝:知更鸟,又叫红胸鸲

知更鸟(英文名称:Robin)又称欧亚鸲,属鹟科(Turdidae)鸟类。是一种小型鸣禽,分布于欧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英国的知更鸟常会飞到园丁身边找虫子吃,至于它在欧洲大陆的近亲,比起它来便要野性得多了。

二、德国

1、国花:蓝色矢车菊(Blue Cornflowers):是德国国花,象征幸福的矢车菊的故乡在欧洲。它原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色泽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

在德国的山坡、田野、水畔、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它以清丽的色彩、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息、顽强的生命力博得了德国人民的赞美和喜爱,因此被奉为国花。

2、国徽:德国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绘有一只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老鹰,称为“联邦之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并与国旗的三种颜色相互辉映。

此国徽重新使用了魏玛共和国的国徽设计 (1919 - 1935) ,于1950年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采用。现行版本是1928年的设计,设计者是托比亚斯·施瓦布 (1887–1967)。现行国徽亦于1990圣诞节前成为了两德统一后的德国新国徽。

3、国歌:《德意志之歌》

4、国宝:灰熊和淡水鲑鱼,灰熊也是柏林的吉祥动物。

灰熊和淡水鲑鱼曾经是德国最常见的野生动物和鱼类。随着自然环境的被破坏和污染,灰熊已经在德国土地上消失多年,淡水鲑鱼也濒临灭绝的边缘。如今,在德国阿尔卑斯山地区,人们重新发现了灰熊的踪影。灰熊和淡水鲑鱼被定为德国2005年国家级动物。

三、法国

1、国花:香根鸢尾(学名:Iris pallidaLamarck)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而肥厚,扁圆形,斜伸,有环纹,黄褐色或棕色;须根粗壮,黄白色。叶灰绿色,外被有白粉,剑形。花茎光滑,绿色,有白粉;苞片3枚,膜质,银白色,卵圆形或宽卵圆形,其中包含有1-2朵花。

花大,蓝紫色、淡紫色或紫红色,外花被裂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下垂,爪部狭楔形,内花被裂片圆形或倒卵形,爪部狭楔形。蒴果卵圆状圆柱形,顶端钝,无喙,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为三瓣;种子梨形,棕褐色。花期5月,果期6-9月。

2、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的徽号在1912年被采用于外交场合,并在1953年被用于呈交联合国。法国政府的标志,头像是玛丽安娜,上面的小写字是:自由、平等、博爱。下面的大写字是:法兰西共和国。

3、国歌:《马赛曲》

4、国宝:"科莱特"。法国的国宝不是物,而是一位名叫科莱特的女作家。

科莱特的小说《克芬婷在学校》一问世,立即轰动了巴黎,小说一版再版,“克芬婷”的名字家喻户晓,后来,科莱特又写出了《克芬婷在巴黎》等数十部作品,献给了法国人民和世界,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崇敬。1954年,科莱特逝世,政府破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把她称之为“法兰西的国宝”。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英国

网络-德国

网络-法国

Ⅳ 德国国徽的介绍

德国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绘有一只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老鹰,称为“联邦之鹰”(德语:Bundesadler;昔日称为“Reichsadler”,意为“帝国之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并与国旗的三种颜色相互辉映。此国徽重新使用了魏玛共和国的国徽设计 (1919 - 1935) ,于1950年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采用。现行版本是1928年的设计,设计者是托比亚斯·施瓦布 (1887–1967)。现行国徽亦于1990圣诞节前成为了两德统一后的德国新国徽。

Ⅵ 德国的国徽是什么一战的起源是什么

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一战的起源——一个战略大师对帝国的影响
普法战争之后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一跃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铁血宰相俾斯麦依靠刀剑,统一了中欧的日耳曼民族,使得欧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一个强权国家出现之后,往往会继续扩张下去,并不断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结果使得几个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她,最终限于窘境。但是,在以强硬着称的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在接连取得对奥、对法战争的胜利之后,反而马放南山,不再试图依靠武力来解决争端。对俾斯麦来说,使用刀剑的时候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他将依靠自己的外交才干而不是军队来保持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作为过去欧洲日耳曼民族的代言人,奥匈帝国的地位在普奥战争结束以后,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弗兰茨皇帝对内为国内少数民族问题挠头,对外却暴露出对巴尔干地区的司马昭之心——此举必将与以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保护人自居的俄国产生矛盾。于是,俾斯麦抓住奥匈帝国的矛盾心理,在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署了德奥共同防御协定。俾斯麦清楚地认识到,德奥之间的防御协议既拉拢了奥匈帝国做伙伴,又警告了俄国不要在德国的东方制造麻烦。
果然,对于德奥协议惊惧不已的俄国开始主动向德国示好,并在德国的邀请下于1881年也加入了德奥防御协议。同时,俾斯麦又公开表示,“不会为巴尔干流德国人的血”,这个举动明确地向奥地利人传达了德国不会为了奥匈帝国的利益而与别的国家开战的信号。所以,奥匈帝国虽然有德国作为盟友,但又并不保险,于是他们只能谨慎小心地在巴尔干地区布局。德国的种种举动,看起来鼓励了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的竞争,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维护欧洲的现状。俄、奥两国都不得不都紧紧依靠德国,以免自己被孤立。德国倒是可以在两国的后面,居中调停。紧接着,俾斯麦又把意大利也拉了进来组建了威震欧洲的“三国同盟”,德国的南线和东线就这样稳固了。
对于法国,俾斯麦一直致力于重新确立其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并不断提供各种帮助,为此,法国总统格里维甚至在1883年向俾斯麦表示感谢普法战争之后十年里德国给予法国的种种恩德。不过,由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问题,德法两国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俾斯麦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并没有放松对法国的警惕并拆散试图与法国结盟反德的任何企图。
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签订成为了俾斯麦的又一个外交胜利。这个条约助长了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野心,使其向中亚和东亚发展。而这正是俾斯麦所希望的,因为此举会促使伦敦和罗马靠拢德国,并使法国疏远俄国。而且,俾斯麦还故意将协议的有关内容泄露给奥匈帝国,含蓄地警告后者不要在巴尔干地区自作主张。
对于德国力所不能及的地中海地区,俾斯麦也没有放过。在他的主导下,由英、意、奥(后来西班牙也加入)组成的地中海同盟——为期六年——大大地牵扯了法国的精力。法国人在南线没有保障,在欧洲没有盟友的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向德国发出挑战了。而且,精明的俾斯麦知道俄国人对于地中海同盟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明智地回绝了英国要求德国也加入该同盟的要求,因为这违反了德俄协议。
德国就这样成功挑动着英俄之间的矛盾,但自己却置身于外,作为中立者进行调停。一时之间,英国成了“德意奥”三国同盟的海上后盾,而三国同盟则是英国的陆权。法国和俄国是“欧洲和平的绊脚石”。但是德国也不是英国的看门犬,当英国对德关系冷淡时,俾斯麦立刻宣布了新的殖民政策,在非洲吞下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英国人对德国另眼相看,不敢小视。

在俾斯麦的努力下,19世纪末的德国成为了欧洲的仲裁者,法国虽想报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但由于在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与其联合起来反德,所以高卢鸡只好低下了它那高昂的头颅,默默经营北非的殖民地,并引起了英国的警觉;俄国则是因为担心德、奥的同盟,且受到德国的支持,所以乐于将注意力从东欧、巴尔干转到奥斯曼土耳其和远东地区,结果使得英俄关系紧张;奥匈帝国原先的主要战略目标就集中在巴尔干地区,且如今德、俄又都采取默许的态度,所以弗兰茨皇帝更是满足于以德国为主的欧洲新体系之中不能自拔;最后,一向以“光荣孤立”自居,且自信英德之间的同盟可以粉碎任何的“捣乱分子”的英国,以非常满意的态度看到欧洲在德国的努力下维持着均衡。
以上就是俾斯麦这个一流战略家为德国所做的贡献,一个以德国为主的欧洲新秩序。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业,是德国称霸欧洲,威震世界的基础。如果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的话,那么一战这个悲剧则永远不可能发生。
可是这一切,在威廉二世继位成为德皇之后嘎然而止。
1888年,29岁的皇太子威廉二世继位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第三代君主。这位浮躁肤浅的年轻人一向看不惯俾斯麦那“老迈中庸的外交政策”,决心自己来干。“外交不神秘,一切朕做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俾斯麦在1890年被解职。此举除了在德国以外的全欧洲引起震动,尤其是法国人感到,风向从此大变,向德国人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下载 (22.42 KB)

2010-5-6 20:47
失去领航员的德国

俾斯麦苦心搭建的欧洲安全体系在威廉二世的“努力”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崩溃。首先遭殃的就是俾斯麦在职期间拼命拉拢的俄国。在俾斯麦下台几天之后,俄国大使建议德国政府将德俄协定延长六年。但是威廉二世的军事首长瓦德西——此人对俾斯麦深恶痛绝,,认为后者是德国陆军的死敌——一心破坏德俄协议,他甚至建议德皇发动先发制人的对俄战争。所以,威廉二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给俄国人回应。而久等没有消息的俄国大使接到政府指示,向德国政府建议,既然俾斯麦首相已经离职,续约的谈判可以缓办。这一回,反而轮到威廉二世恐慌了,他不愿意失去俄国的友谊,也不想给俄国人造成俾斯麦离职以后德国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印象。因此他在半夜三更紧急通知俄国大使,希望在第二天早上接见他,并表示愿意续约。而对于这个答复俄国政府也很高兴,并表示可以在条约内容上再做一些让步。可令人意外的是,由于德国枢密顾问霍斯坦的暗中阻挠,一个星期之后,德国政府通知俄国大使,最后还是决定不和俄国续约了!
这个惊人的消息把俄国大使气昏了,尤其是在俄国政府已经做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难道一周前在深更半夜紧急通知俄国大使愿意续约的不是德皇本人吗?俄国人觉得,这个德国新的统治者既反复无常不可信任,而且明显看不起俄国。
更为愚蠢的是,德国还把和俄国人关系搞僵以及不和俄国人续约的消息通知了维也纳,在一个诸国博弈的大牌局中提前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奥匈帝国。此举等于鼓励后者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巴尔干大打出手。不仅如此,威廉二世一改之前对英国若即若离的做法,拼命讨好英国,大讲英德之间的友谊,在欧洲造成两国已经更加靠近的印象,并极大地刺激了俄国。
即便如此,正在远东拼命扩张的俄国依然不愿意在西部边境与德国和奥匈发生摩擦,所以低三下四地向德国示好,但都被德国人一一回绝。事到如今,俄国除了向法国妥协以外,也就别无他法了。
1891年,法俄协议签署。两年后,双方正式签署了补充协议。于是,两国协约对三国同盟的阵营已经划清。俾斯麦25年来一直试图阻止的法俄同盟,在他下台不过三年的时间内就已经形成。欧洲的权力均衡被打破了,德国人做欧洲的杠杆支点的日子结束了。
不过,如果英国人还是维持中立的话,世界大战还是打不起来的,但是威廉二世那愚蠢的殖民地政策和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计划,终于将英国人推到了俄法一边。
俾斯麦在职期间,德国在东方奉行的是坐山观虎斗的方针,那就是不直接卷入,而坐观英俄之间的争斗,而德国两头讨好。但是威廉二世却对东方怀有浪漫主义式的好感。他直接投资修建东方铁路的计划直接触犯了英国和俄国两方的利益,两国第一次和法国站在一起反对德国的铁路计划。结果,威廉二世不仅没有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小亚细亚领土上获得任何好处,反而对俾斯麦的中东政策之崩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直接后果就是,英国在地中海同盟失效之后,宣布不再续约。
其实,威廉二世对英国一直有着一股子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存在。他希望得到英国人的赞赏和尊敬——这本身没有错误,但是,他的方法实在是非常奇怪,那就是醉心建立于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迫使英国人正视德国的强大并与之联盟。而且,威廉二世认为如果拥有这么一支海军以后就可以保卫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单纯的威廉二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任命铁尔皮兹为海军部长,开始实施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海军扩充计划。他信奉铁尔皮兹的风险舰队理论,即德国只要拥有一支比英国人实力稍逊的舰队,就会迫使英国害怕与德国发生战争。因为对于英国来说,舰队的丧失意味着帝国的终结,而德国人即使丧失海军依然是陆上强国。这个似是而非的理论既没有考虑到英国的激烈反应也没有想到战争爆发以后英国海军可以得到法国海军的支援,其结果就是德国海军既不能强大到击败英国,反而使得英国对德国充满了敌意。

实际上,俾斯麦在担任首相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德法开战的话,那英国是不会为了法国的利益而封锁欧洲大陆的。而法国海军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与本土的联系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相反。拥有一支实力超群的远洋舰队的做法必然会引起英国的警觉和敌视,也必将使英国倾向于法国一边,到时候,德国海外殖民地只会变得更加危险而不是安全。因为俾斯麦充分懂得,海军是英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和底线,英国绝不会为了任何一个国家而放弃这几个世纪以来保护英国不受侵略以及维护其全球利益的战略力量而与别国妥协。德国在与英国的海军竞赛不仅会消耗相当大的资源而且必然失败,更不要说,由此引起英国的政策从亲德转为反德的可怕后果了。于是,俾斯麦时代德国没有大海军却取得了不少殖民地,而威廉二世在位时期德国的殖民地与公海舰队的增长速递呈奇怪的反比。
纵观19世纪末,威廉二世即位之后的欧洲的局势本来是空前有利于德国的。当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加深了与英国的矛盾。而法国正陷在北非并在埃及危机上差点与英国兵戎相见。所以,每个国家都试图靠拢德国并期望得到她的支持。而威廉二世却将这么一盘好棋变成了输棋。
1896年,威廉二世首先在布尔问题上莫名其妙地与英国唱起了反调并引起了后者的反感。
1897年,铁尔皮兹上任德国海军部长开始扩充海军。同年,德国在中国强占胶州湾并获得了远东地区一块优良的海军基地但遭到了欧洲各国的警觉。
1898年,德国宣布将海军扩充一倍并得到了议会的拨款。同年,陷入南非问题而正焦头烂额的英国暗示愿意与德国达成双边协议但没有得到威廉二世的积极响应。
1901年,即将结束布尔战争的英国强硬地向德国表示如果英德谈判破裂那就与法俄结盟,但威廉二世对此置之一笑没有当真。
1902年,英日同盟成立。此举表示英国正在抛弃“光荣孤立”的传统政策并与德国越走越远。同年,在法国的推动下,意大利秘密与法国达成中立协议,德、奥、意三国同盟名存实亡。
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历访欧洲诸国,英法关系趋于缓和;
1904年,英法两国达成了关于摩洛哥、埃及地位问题的协议,困扰英法两国关系的问题就此解决。英法两国从此走向联合。
很快,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就只剩下奥匈帝国这么一个朋友了。而后者还是因为德国向弗兰茨皇帝保证他们将在巴尔干问题上无条件支持维也纳之后才留下来的伙伴。1908年,奥匈帝国以这个保证为后盾,宣布1878年以来一直由该国代管的波黑两省(名义上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正式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此举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巴尔干局势更加扑朔迷离,而德皇那个轻率的承诺也最终成为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在20世纪以前,虽然欧洲也有过数次差点引发全面战争的危机存在,但是由于总有那么一两个强国以中立调停人的身份进行斡旋,所以战争每每得以避免。但是从1906年开始,随着两大军事集团划分日益明确,战争的危机也更加频繁地到来,几乎每两年爆发一次。德国也许无意战争,但她在一切国际会议之中却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公开叫嚣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最终使得与会的各方联合起来反对她。德国逐渐成了欧洲的公敌和麻烦制造者。回想俾斯麦下台初期,威廉二世自信满满地全世界宣布,“航向不变,全速前进”之时,就注定了德国的悲剧。因为他不知道,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德国从来不是“全速前进”的。而正是这个“全速前进”,最终使得霍亨索伦、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和土耳其苏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俾斯麦下台之后开始的。
1898年,当俾斯麦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他在弥留之际说下了这么几个字,“阿,德意志阿,德意志”。是啊,尽管这个德意志伟人已经看到了帝国前途的危机四伏,而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无尽的黑暗。也许,唯一值得俾斯麦欣慰的就是抱憾辞世的他总算没有看到整出悲剧的最高潮,他为之奋斗,流血流汗的帝国的灭亡。

Ⅶ 德国的国徽是什么样的(用文字)

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Ⅷ 纳粹的那个鹰徽是什么标志国徽

纳粹的鹰徽是纳粹德国的国徽:

德国国徽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

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

(8)德国的国徽下面写的什么扩展阅读

纳粹党又被称为纳粹鹰。纳粹鹰徽章上写着Es lebe die Nazis 〔我的荣耀是忠诚 〕。纳粹元首希特勒的大檐帽上就是黄金鹰徽。希特勒不仅把第三帝国的国徽定为展翅雄鹰,并且终其一生也居住鹰巢。

德国制订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代号也取名为“鹰袭”。戈林把进攻日期8月12日命名为“鹰日”。纳粹德国表现优异的军事三大名将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称为帝国之鹰。

Ⅸ 德国的国徽是什么样子的

朋友,德国的国徽是土黄色的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老鹰!补充老鹰的喙和两只爪子为红色!

Ⅹ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韩国德国国徽是什么

1、中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

阅读全文

与德国的国徽下面写的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