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二战德国没有重型战略轰炸机
说白了就是资源不足,无法兼顾,加上日后点错了科技树
二战德军对空军建设还是相当重视,之所以没有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和其经济基础,国力水平,战争理念有关系,而非决策问题。
由于一战的限制条约,德国重整军备用的时间相当短,大概10年时间,把陆军扩充了10多倍,海空军则根本是从无到有,这其间如何协调分配资源和人力是个很大的挑战。德国人的设计水平很高,搞出了BF109这样经典的战斗机,一直到二战末期,修修改改还能对付着用,反观其他国家的空军主力战斗机,美国人换了三代,英国人换了两代,日本没换但是被揍得没法还手。
德国空军的短视,也可以说是短腿,几乎是必然的。德国集中力量发展战术空军,其战术核心是夺取制空权后,用战术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的进攻,这和德国闪电战的总体思路是吻合的,因为德国在装备了一部分装甲部队之余,无力将全部陆军机械化,其炮兵仍然靠马车机动,完全跟不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为了给进攻矛头以火力支援,战术空军实际上被当作火炮使用,为了配合这个战术,德国对战术轰炸的精确性极为看重,而在当时战术轰炸想要精确,俯冲轰炸机是唯一的选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空军的主力就是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在波兰、法国、苏联战场,这一套被证明非常有效。我们现在讨论德国的闪电战,多半是从其坦克部队的进攻神速上讨论,但是实际上,空地一体的密切协同才是闪电战的战术核心,否则靠当时德国普遍装备的轻型坦克,其火力根本无法攻克比较坚固的防线,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和合围。
德国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远程轰炸机?国力不足所至。前面说了,德国空军是白手起家的,为了保证一定的数量,只能考虑比较廉价的战术轰炸机。B29威力巨大,但是一架B29的造价,是JU87的10多倍,很明显对德国军队来说,1架B29不如10架J87好用。德国在重整军备10年后,空军规模也才3000多架,如果发展远程轰炸机,这个数字恐怕要缩水一半,没有足够的规模,远程轰炸机是没有什么威力的。即使有一定的规模,远程轰炸机强调的也是对敌战争资源的打击而非作战部队的打击,对德国的闪电战帮助不大。
英美耗资巨大的战略轰炸持续了1年多,德国一线部队的作战能力依然强悍就是明证,而德国对英国伦敦和苏联莫斯科的所谓战略轰炸,实际上只是不疼不痒而已。战略轰炸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消耗战,德国的资源有限,不能指望依靠战略轰炸来逐步削弱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这样,最终的胜利一定不属于德国,一战的结果就是明证。
德国只能依靠迅速有效的消灭敌人的作战部队,占领敌政治中心,力求用最小的消耗结束战争,才可能取得胜利。苏德战场上德国的失利就是最高指挥因为过大的战争消耗,在作战重心上摇摆于夺取政治中心还是资源产地。
二战年代,也只有美国有这样的技术和工业产能。德国有技术没产能,而苏联是有产能没技术。所以英法苏德,就是陆地上的豺狼虎豹,而美国却是翱翔天空的雄鹰,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获。
500架B17轰炸,一架B17可载3吨炸弹,200公斤炸弹,是15枚,500架就是,7500枚,一枚破坏半径80米。这样一次轰炸可摧毁 7km 的直径的城市。一批战略轰炸对城市的破坏力,相当于一个核蛋的威力。
德国要有上千架B17这样重型轰炸机。在苏德战场,就能实施纵深战略打击,苏联少数几个工业城市,然后对前沿阵地破坏轰炸,后面的地面战斗就会简单多了。大规模战略空军轰炸,对地面部队支援更有效。西线德国很多坦克装甲装备,都被英美的战略轰炸摧毁的。
之后,德国也试图发展战略轰炸机,轰炸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
但He177却被强令要求具有俯冲功能,结果就是一团糟,出不来
最后的结论,德国二战空军不是因为某人的决策失误而没有发展远程空军,实在是造不起,造不出,同时也不符合德国的总体军事战略战术。
2. 二战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的损失为何远大于英军
1、德国当时的损失主要集中在轰炸机上
而护航的战斗机又不给力:BF109是“短腿”,无法全程护航;而本来被寄予厚望的bf110双发战斗机性能不好,无法对抗英国的“喷火”——这就造成轰炸机的大量损失(更主要是飞行员的损失,一旦击落,无法返回)
2、德军对雷达的认识不足,而英国通过雷达的早期预警和调度,以少击多
——早期的E型BF109,性能和喷火相当,但航程过近
3. 为什么我国造的战斗机都是单垂尾的,单垂尾比双垂尾更
怎么都是?? 你是看的轻型、中型战斗鸡吧?比如歼-10。
而重型战斗机都是双发双垂尾的战斗机。如歼-11、歼-16、歼-15、歼-20等等。
4. 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实力到底怎么样
二战前期到中期,德国空军凭借大量优秀的BF109制空战斗机、精确打击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层出不穷王牌飞行员、先进的空战战术、辉煌的战绩毫无疑问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作战战斗力最强的空军,但是二战后期随着德国精锐飞行员的损失,盟军新式战斗机P-51、B系列轰炸机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战术克制方面都对德国空军开始压制,德国空军逐渐式微。
破而后立的德国空军拥有大量性能优异的新式作战飞机
(1)破而后立,10年时间重建德国空军
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空军解散,德国空军的1.6万架飞机都被销毁,直到1926年,所以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基本上是从1926年巴黎协定后重建的。得益于充足的技术积累给德国空军带来了质的飞跃,德国从1926年到1936年生产了大量新式作战飞机,到1939年德国已经拥有3750架新式作战飞机,这与其他仍以老旧战斗机为主的法国、英国、苏联空军相比,拥有巨大优势。
(2)为闪电战服务的战术空军
有限的10年时间,有限的国力和资源调配,在德国确定了闪电战的立体作战战术思想后,空军的作战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然后用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击,所以二战中德国空军是为陆军服务的,其主力战机就是战斗+俯冲轰炸机。
(3)前中期主力制空战斗机BF109,只有英国的喷火能与之抗衡,拥有出色的爬升能力,德国飞行员围绕这一性能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战术,螺旋爬升、哈特曼翻滚
二战德国主力战机,累计生产了33000架,单发的BF109(ME109)主力制空机型,最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起落架,下单翼,也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总战果有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也是产生空战王牌最多的战斗机,世界三大王牌飞行员均是飞行BF109的。
图10 疯狂投弹的美国轰炸机
如果德国人不提前起飞,等到轰炸机来的时候在起飞,那么他们将面对高空俯冲下来的P51雨点式的攻击,被敌军咬住了不能乱跑,因为要攻击轰炸机,好不容易咬住敌机,也不能追,因为要攻击轰炸机,所以德国人很无奈,在1个星期的憋屈战斗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和超级王牌飞行员就损失殆尽了,至此,德国人的空军再也组织不起来有规模的拦截活动了,至此德国的天空彻底向盟军敞开,就这样德国人失去了制空权
总的来说,技术先进、高质量、高战术素养、作战半径短、高空作战能力缺陷,小油瓶认为这五个词最能体现二战德国空军的特点。
但不可否认,在二战前中期德国空军仍然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战绩最辉煌的一只空军。
5. 二战中,德国的轰炸机王牌是谁啊
汉斯乌尓里希鲁德尔上校,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驾驶员,单机击毁519辆坦克。
6. 二战时,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德国空军为何会输掉不列颠空战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一场以少胜多的空战战役。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不列颠空战。
虽然德国在飞机数量上有优势,但英国拥有有利的地理位置。英国离欧洲大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飞机射程有限,作战时间短。他们往往很快就得回来。英国人民没有这种顾虑,可以随时起飞。即使他们被击落,也没关系。他们只需要及时跳伞以确保安全。地面上的救援人员可以很快将他们送回,休息并继续参与战斗。德国人不同。只要他们被击中,即使跳伞也没用。只要英国人发现了,他们很快就会抓到他们,所以德国飞行员的战斗越来越少。飞行员比飞机贵。飞机损失可以得到补充。很难弥补飞行员的损失,因此德国人作战越多,飞行员的伤亡就越大。最后,不得不放弃空袭英国的计划。
7.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战斗机机头都是比机身高的突起的,而西方的却是和机身等高的
这个,很简单,是因为机头进气方案差异的缘故。你说的那些中俄战机都是传统地采取了直道腹部进气的方案;而西方战机多为两侧进气,且发动机进气道多有采用S状特殊构型。你看我们的新机J20就你没有你说的那种往常的高机头的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