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动汽车发展将导致40万德国人失业
?来自德国联邦政府的相关预测,到2030年,将有41万德国人可能会失去工作。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德国相关公司积极开发“绿色”技术。然而,制造新能源汽车需要较少的人力。传统汽车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压力。
当艾隆.马斯克在勃兰登堡州的格伦黑德为建设特斯拉工厂而砍伐深林时,巴伐利亚州的宝马工厂已经宣布将减少用工。
据德国媒体报道,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新闻处称正在审理“为未来工作”的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德国公民免遭潜在的失业。
美国特斯拉挺进德国汽车“心脏”
2月20日,德国法院允许特斯拉在格伦黑德市为建设工厂而继续砍伐当地的深林。
几天前,当地“环保组织”抗议,特斯拉在勃兰登堡建设工厂将占用91公顷深林。
根据该计划,受经济转型影响的公民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可领取6至12个月的特别津贴。此外,政府还通过了“资格机会”法,鼓励愿意接受再培训的雇员。
“目前,在联邦政府正在举行“未来工作”法律听证会,未来将针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论其年龄和教育水平如何。”
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举措,但仍不可能完全保障公民不受结构变革的影响。如果传统汽车工业需要大约10名工作人员,那么在电动车生产中只需要一人。
根据爱德曼信任度调查报告,73%的德国劳动人口可能因为技术革命失去工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我觉得就算没有希特勒,犹太人大屠杀也很难说没有,因为一战德国战败,还要对外赔偿,德国人几乎都失业了
你错了,德利志和犹太人相处的还不错,因为希特勒没有钱打仗,万难之下就 只能把焦点集中在犹太人身上,因为犹太人会经商,所以希特勒给本国人洗脑,下令铲除犹太人,说是犹太人把他们的钱赚走了!
‘叁’ 德国人为什么喜欢打工,而不是自己创业
我认为 “德国人宁愿打工,也不自己创业”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德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市场供需双方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非常饱和的平衡。通俗的讲,就是市场的供给方已经编织了一张非常密集的网,把市场基本上瓜分完了。这样就给新来的创业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立足之地了。
德国人办事非常严谨,但也很保守,很少有人愿意借钱或者抵押自己的房产贷款拿来创业。
德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也非常严谨,他们会严格控制供给方的增加。例如,不允许同一条街上同时存在两家中国餐馆或意大利餐馆。
顺便补充一点:实际上德国的失业率也是很高的,如果把德国的全职太太和全职老公也计算在内,德国的失业率就更高了。
‘肆’ 为什么德国超过一半家庭不买房
首先德国是后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已经达到90%。当然这里的城市化是指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而不是指住在城市的人。后工业化的国家,居民更喜欢住在郊区或者农村,德国60%的人住在农村。有钱人会在郊区或者农村建造自己的别墅。
因此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城市里的居住性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炒房子的事情更是不会发生。因此,买房容易,卖房就比较难。
其次,由于德国没有户籍限制,德国人哪个城市都可以居住。在一个新城市找到工作和落实居住地后,只要到有关部门登记一下就可以了。
因此德国人口的流动性强。而引导人流涌动的,当然是工作机会。由于德国用人单位跟应聘者签定的合同往往不长,比如2年,因此经常换城市是德国人必须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买房居住,尤其贷款买房子就不是正确的选择。
在德国的很多城市,经常会见到被荒弃的房子,这就是人搬走了,房子卖不掉,租不出去的结果。
第三,德国人行业感非常强,一般在失去工作后,不会轻易改行,因为一方面改行失去自己的优势,其次是改行要经过复杂的职业培训,还有就是国家福利制度健全,从而让德国人没有太多忧虑去寻找新的工作。
正是这些原因,很多德国人一生中都有面临失业的危险。在失业时期生活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要交房贷,德国人是不会愿意承受这样的压力的。
第四,德国银行贷款很严格。德国的年轻人一般不会依赖父母,因此很多人要贷款只能靠自己。德国银行可以凭借工作合同提供贷款,根据你的工作合同期限和工资额确定最长贷款时间和最高贷款额。由于很多人的工作合同只有2-3年,因此想从银行一次性得到长期的高额贷款办不到。
第五,德国房屋的养护费用很高。德国的房子不像国内的房子,从建好到拆掉几乎很少维修。德国的房子是隔几年都要进行维修、粉刷。正因为这个原因,德国的房子看起来都很新,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很老的房子,只是经过维修罢了。隔几年就进行维修保养,这个花费自然不菲。
第六,租房子有潜在的利益。德国人遇到失业的情况,如果他是租房住,那可以向政府申请住房补贴,甚至全部租金政府都会给你,或者政府给你提供出租房。但是如果是自己的房子,那就得不到住房补贴了。
第七,德国人没有为下一代留下房产的想法和做法。德国人自立的能力比较强,当然这和国家福利保障制度健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德国人绝对不会为儿女买房子的。
‘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开始衰败,德国失业人数上升,公司倒闭,重工业不能运作,那为什么短短几年之
1939-1918=21,这二十一年可不短啊,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主战场。在欧洲,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一战的结果以及签订的一系列针对战败国的条约导致了纳粹主义在德国兴起,使德国成为了二战的主要策源地。在东亚,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以求扩大大和族生存空间。
‘陆’ 德国失业人群不断增加,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
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新的皇冠无薪休假计划是德国独有的。这项计划奏效了,成功地避免了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大规模失业。当时,德国政府为那些被停职的人支付了大部分工资,而不是让他们被解雇。这并没有阻止一场严重的衰退,但它成功地降低了失业率。其他国家能否成功复制德国的计划?德国经济学家的答案是仁,也就是说,不确定。首先,库尔扎贝特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智库德国经济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只有不到150万德国工人被迫无薪休假,730万人有短期工作。
德国的计划一直有效。失业率上升到6.3%。但没有大规模失业。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也通过了度假计划,以避免大规模失业。截至4月底,法国的部分失业计划已使860万人受益。法国每月净工资最高为46084%。领取最低工资的雇员仍然可以领取全额工资。与德国的计划一样,法国的失业救济也很灵活,如果工人工作时间减少,公司只能支付工资的一小部分。法国和德国慷慨的失业计划招来了一些骗子。法国劳工部已经确认了几类欺诈行为。一些公司要求继续工作的员工获得补贴工资。还有一些公司提交的薪资申请超过了员工的实际收入。据估计,高达10%的无薪休假工资是由于欺诈而损失的。法国劳工部长穆里尔·彭尼考德宣布,将对今年夏末前5万家公司的盈利情况进行详细审查。
‘柒’ 二战前希特勒是怎么解决德国的失业率的
二战前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失业率的国家。
零失业率经济奇迹 : 1933年之前,德国(当时的魏玛共和国)的经济状况一团糟,失业人口高达600万,占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但1933年之后,德国新政府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零失业率。到1939年,全德国的失业人口只有区区30万,失业率接近于零。
要知道把那么一个德国治理成能发动二战的军事强国得多少的经济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1933年1月30日,在西部财阀和东部军官团的支持下,奥地利人、德国纳粹党领袖希特勒黄袍加身,在一群据说是爱国的德国人的个人宣誓效忠声中,粉墨登场成为了德国,而不是奥地利的总理。此人上台不久,便创下选举政治的一个旧亮点——部署大批流氓控制国会议事场内外,议员不选择他的议案就不能吃饭;以及一个新亮点——选举后逮捕任意数量的非N粹党议员,以此保证剩下的议员中支持者占绝大多数。于是选举从此就不再需要“浪费时间、金钱与精力”来统计票数,也能得到结果,因此变得简单起来。希特勒靠着因此得来的“极高的支持率”,开始了他的独裁生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体面人对一个奥地利人的支持和效忠当然也不是无条件的。他们需要德国立刻实行自己的震灾疗法,解决德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其中,西部财阀需要订单来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东部军官团不想再当士兵,需要足够多的军官职位来为自己提供足够多的差事和报酬;跟随者需要更体面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各项需求的结合,汇成希特勒竞选时的名言:“如果我现在掌握政权的话,就把陆军部长叫来,问他:‘全面武装需要多少钱?’如果他需要200亿、400亿、600亿甚至1000亿,他一定能得到。那时我们就武装、武装、武装,直到武装就绪。”
这样一来,德国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的方法,逐渐往扩充军队上靠拢。从经济需求角度上看,士兵多了,总需要军官来管理,于是军官的需求就增加了,这样可以给东部军官团提供越来越多的差事和报酬;军官和士兵不是街头流氓,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装备,从坦克到袖标,无所不包,于是大量的需求也就产生了,西部财阀需要的订单也会越来越多;跟随者们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新兴贵族,并以此来攫取金钱与权力。
在这个经济体制下,西部财阀、东部军官团和希特勒跟随者的需求都将能够有效地满足,可谓皆大欢喜。至于这样做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那是以后的事,反正当时的主流经济理论也不能预知。因此当1933年3月授权法通过后,新的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来。
从1933年3月——1939年8月,德国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德国经济的成型阶段,尤为特殊。
经济恢复阶段(第一阶段):1933年3月——1934年12月。
由于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德国工业大量停产,工人则大量失业。同时,德国金融资本有大量的金融产品需要流动。根据实际情况,N粹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1934年,德国颁布了“德意志经济有机条例”,把整个国家的产业部门组建成四级经济组织,由国家政权直接规定各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定额,并集中规划原料、人员与制成品。
与此同时,“全国劳动组织法”也展现在德国人眼前,工人社会保险权利被取缔,原来积累的失业、残废、退职、退休的保险基金被国家政权接收。
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把这些闲置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动员起来。
基于此,此轮扩军不仅没有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还使德国一举摆脱了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连带扩充了生产资料自我消费。
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战略波澜不惊,没有什么特别举动。但很快,德国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勒紧裤带阶段(第二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2月。
闲置的设备和劳力是有限的,当时间踏入1935年时,德国已无闲置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可供动员。而扩军速度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加速,那么资金、设备和劳力从何而来?N粹主要通过压缩个人消费来解决。这虽然导致了个人消费资料生产停滞之苦,导致轻工业部门大量倒闭和裁员而重新出现超过90万工人失业的现象,却依然使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和国家/社会消费得到了满足,因此工业在恢复期之后继续发展。
1935年,德国开始实施强迫无偿劳动,范围包括25岁以下的男女青年。
同年,德国爆发了“面包危机”和“黄油危机”。很快,在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提倡”下,德国平民一夜之间突然喜欢起黑面包和人造黄油来。
于是白面包迅速换成黑面包,黄油则换成人造黄油,1936年,“四年计划”由N粹二号人物、空军司令戈林牵头启动,它的目的是使经济全面转入扩军备战的轨道。
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战略开始聒噪起来。
在1935年的开头,由于空军司令戈林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数量超过英国,并不断拉大差距的空军,壮了XTL的胆。于是XTL迫不及待地于1935年3月9日宣布德国空军正式成立,并告诉前来谈判的西门外JD臣和艾登,德国空军的实力已经和英国相等。而在失去了空中均势之后,英国就比较容易被XTL讹诈了。
很快,N粹颁布《帝国防御法》,宣称“使全部力量为军事服务”,公然无视和约的军备限制条款。并于1936年3月出兵莱茵河西岸地区,接着干预西班牙内战,形成“三个法XS包围法兰西”之势。
面对德国的行为,英法上层无动于衷,只有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小撮目光敏锐者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在1936年底的一次演说中,丘吉尔对局势的发展做出了预言:“德国正在以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来扩充军备。它由一小撮洋洋得意的亡命之徒领导着。在这种专制统治下,经济日益困难,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他们很快就不得不在经济财政崩溃和内乱,或者发动战争这二者之间作出抉择。”
同时,在丘吉尔的努力下,德国的军备扩充速度和程度浮出水面。
德国战备的开支
1933年 五十亿马克;
1934年 八十亿马克;
1935年 一百一十亿马克
注:按1936年币值,12马克折合1英镑。
(数据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经济侵蚀阶段(第三阶段):1937年1月——1939年8月。
当个人消费被压缩到不合适继续压缩,还要继续蛮干为国家/社会消费腾出消费空间的时候,涉及国M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就被送上了祭坛。从一个现代大国角度来说,这是禁忌的行为,但N粹作为腐朽的产物,自然是可以百无禁忌的。
所谓军事膨胀型经济危机,简单来说就是当军需产业这种国家/社会消费畸形扩大,不但吞掉了个人消费,还要发展到连生产资料自我消费也给吞掉,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一种与生产相对过剩完全不同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资料自我消费涉及生产资料的维护、修理、更新和扩充,当折旧大于投资的时候,生产资料别说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扩充,就是连简单再生产的维护、修理、更新都保不住。这样一来,德国工业体系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迅速衰退的现象。
在N粹的领导下,德国军事经济发展至此,终于带来了军事膨胀型经济危机这个恶魔。随着经济危机迅速加深,德国内部之前暂时压下的各种经济问题纷纷暴露,人民困苦不堪,军事战略也迅速活跃起来。
‘捌’ 机器人取代了人工但德国人失业率为什么低
因为德国本来人口就稀少,他们工人成本很高,这也是为何机器人在德国如此畅销的原因
‘玖’ 当时的纳粹为什么得到德国人民支持
希特勒上台前,这十位普通德国人都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无着。在他们的回忆中,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纳粹靠着使德国强大和富裕的承诺赢得选举,上台后即大搞基础建设,整顿社会秩序,迅速振兴了经济,恢复了公共服务。仅仅三年间,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下降为零,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并且实现了共同富裕,连工薪阶层也能和管理阶层一样去国外度假。
纳粹所以能迅速壮大,全靠大量工人、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支持。在那段时间,这十位德国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穷挨饿。一位裁缝告诉记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亲变穷,是纳粹给了他父亲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国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险和养老金;1935年他成为纳粹成员后,这些梦想全都实现了。一位木工则说,纳粹缩小了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了工作机会,而战后虽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却不能作为生活的替代品。
这表明,尽管纳粹上台后就开始镇压反对派,迫害犹太人,但只要让民众得到他们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们就会支持纳粹。在他们看来,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就仍将作为历史上振兴德国的伟人而载入史册。
那位木工就发现,纳粹制度“有许多好处”:纳粹打破了阶级区分,使他与上层人之间有了同等地位,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在群众组织“劳工战线”中,他与一位教师也成了战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缝曾给大学教授做衣服,他对此既自豪又忌恨,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对教授们指手划脚了,这使他感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希特勒非常懂大众心理,他争取他们支持的办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强他们的翻身解放意识。社会福利的增加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优越却能使普通人获得幸福感,哪怕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太好。
实际上,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劳的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没有受过迫害,也不认识任何高层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杀。即使他们知道一点也不相信,认为是犹太人的谣言。由于缺乏公民权利意识,他们总觉得犹太人经商太有钱,感到很不公平,认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是应该的。
那位裁缝就告诉记者,正是犹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东西。一位银行职员则认为,应当让犹太人的经济下降到与他们的人数成比例。他们渴望社会公平,但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的能力,把宣传和事实分开来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在攻击人的基本价值和所含的权利。
导致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当时的德国人的政治观点多是从个人处境出发,对他人的权利漠不关心。他们没有社会公民意识。
所以与许多普通德国人一样,纳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他们就相信了。报纸上整天告诉他们,“犹太人是世界资本家”,“犹太人统治着英国”,“犹太人控制着俄国”。那位裁缝曾与记者谈到毒气室,说:“如果发生了那种事,那它是不对的,但我相信它没发生过。”偏见使他只相信官方媒体的宣传,而不是相信事实。即使发生了屠杀事件,他也认为领袖是好的,坏事都是周围人干的,是地方上的纳粹滥用了党的原则,领袖只是受骗了。但他自己每天看到犹太人佩戴耻辱的袖章,却视为理所当然。
1938年11月10日,发生了犹太会堂纵火案,一群孩子从被砸的犹太人糖果店搬运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边看着。此事他们也都知道,但并不觉得这是在犯罪,因为他们从没有听说过穆勒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也没有听说过汉密尔顿的名言:“先生,你们的‘人民’是一只巨兽。”
为了巩固对民众的思想统治,纳粹强调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诸如忠诚、纯洁、劳动、简朴和爱国主义等,并把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阶层,这给那些不愿思考的人提供了一个不思考的借口。
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多数普通人只有二选一的简单思路,一位收账员曾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这给大多数德国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解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完全可以放弃维护个人权利。
在这位美国记者看来,这些普通德国人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权力意识,不懂得自己拥有最高权力的公民的责任,总认为国家是崇高的,而个人无足轻重,因而对他人的苦难漠然置之,甚至参与迫害。
战后德国人开始了新生活,这十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变得艰难,他们需要承担比从前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责任,对此他们总是抱怨和不满,觉得纳粹曾经把一切都管理起来,统治得很好。这表明,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受骗,他们以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是自由的。事实上,他们渴望的从来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
这位美国记者由此得出结论,这是自由制度与不自由制度造成的价值观之别。从一个习惯于凡事自主的美国人的角度看,这些普通德国人缺少的其实是公民意识和勇气:“一种能够使人既不被统治也不统治别人而是能够自我统治的勇气。”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现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对于从前的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观,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会真正认识到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拾’ 二战时期,为何那么多德国人愿为希特勒赴汤蹈火
德国人不是为纳粹事业卖命,是在一个不幸的情势下,被自己的梦想绑架到纳粹战车上,不小心把自己玩死了。在那个时代,有很多民族和个人有同样的疯狂念头,只不过纳粹党用强大的执行力,和现代社会才有的动员能力,把那些梦想实现了。希特勒是组织起这场盛大烟花的人,有没有他都要过年,只不过不会过得那么热闹、那么漫长。
但法国战役后约德尔就成了希特勒的粉丝。而对专业知识不那么了解的民众而言,这样的希特勒简直是天神下凡,就像尼采口中的超人要为德国人颠覆整个时代。说实话,希特勒如果不是因为纳粹太极端,他真的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卓越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