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初期,希特勒是如何玩弄政治手段搞侵略扩张的
“全民公投”在西方是个很时髦的词,它的本意是指在某个国家或特定地区内,享有投票权的人民全体就本国或本地区内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直接的投票表决,是全体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听起来是挺雷人的,但这种貌似最公平、最民主的方式一旦被某些人甚至某些国家做为手段加以利用,就会给本地区甚至全人类带灾难性的后果。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纳粹德国是如何以“民意”入侵他国、扩张领土,并取最终把全世界拖入战争深渊的。
萨尔州位于德国的西部,北邻莱法州,西邻卢森堡,西南与法国接壤,原本是德国一个盛产煤炭和钢铁的小地区,这个地区的主要人口为日尔曼人,一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和约》将萨尔区从德意志帝国分离出去,由法国管辖并开采煤炭。在纳粹党的鼓动下,1935年1月13日,被分离出去的萨尔人举行全民投票,以47.7万票对4.8万票的压倒性多数要求重新并入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将之称为纳粹党最伟大的胜利,对他的国民宣称:15年的不公正已经结束。
当初,在《凡尔赛条约》问题上,英、法两个欧洲大国就曾出现过分歧,英国不愿对德国制裁过狠,更不同意肢解德国。大家别以为英国人这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是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支独大,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是对法国最有效的牵制。因此,对德国在萨尔地区的行为,当时的英国政府是刻意回避,表示“不干涉”,以此表明对德亲善。英国人的这一绥靖政策持续到德国进攻波兰,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戈培尔掌管的宣传部开足马力四处造谣,说“捷克野兽击倒怀孕的日耳曼女人以及捷克蛮人使赤手空拳的日耳曼人普遍受到血浴”。造谣是纳粹党的拿手好戏,不仅在手法上与兼并苏台德时的手法一致,甚至连标题都不愿意改动一下,可见其肆无忌惮,毫无廉耻。
可怜的哈查病急乱投医,与外交部长富兰蒂斯卡·切瓦尔科夫斯基为了挽救捷克斯洛伐克的统一,竟跑到德国向希特勒求助,在希特勒的威逼下,受尽屈辱,上演了外交史上极为悲惨的一幕。
哈查的火车还没有离开捷克国境,德国军队就占领了捷克重要工业城市摩拉夫斯卡-俄斯特拉发。到了德国以后,哈查先后受到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和戈林的轮番恐吓,历史学家评价,这是希特勒“一生事业中最厚颜无耻的一场戏”,希特勒先是例举了“捷克斯洛伐克种种对不起德国和德国人的事情”,并且说: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之所以存在,完全出自自己的一片好心,如果不答应德国的条件“就会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毁灭”。
戈林则威胁,如果捷克人不放下武器投降,就将用空军毁灭布拉格:“如果我不得不轰炸布拉格的话,我将甚为抱歉”。哈查被当场吓得心脏病发作,差点丧命,经过紧急抢救才缓过气来。
最后,在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命令下,备受折磨的哈查给布拉格打电话,劝说放弃抵抗。1939年3月15日凌晨3点35分,哈查被迫在希特勒事先为他准备好的公报上签字。公报说:“……会谈中,双方以完全坦率的精神研究了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在日前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局势。
双方一致认为:所有努力的目标必须是在欧洲中部保卫安静、秩序和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宣布:为了对这一目标有所贡献,并实现这一最终和平,他满怀信心地将捷克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交给德国元首。元首接受这一宣言,并表达了他的意图,即让捷克人民处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并保证他们的独立发展符合自己特点的民族生活。”
公报签字后不到两个多小时,德国军队全面进入捷克,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消失了。
3月18日,英、法两国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才想起对德国政府提出抗议,而德国人的态度是:断然拒绝。德国国务秘书冯·维茨萨克的回答是:“我立刻把照会放回信封中,扔还给大使,并且说,我断然拒绝从他手里接受有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一切抗议。”
当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故伎重演的时候,被希特勒捉弄得筋疲力尽的国际社会终于清醒过来,这一次,波兰没有满足希特勒的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绥靖主义者们得到的是一场世界性的残酷战争,全世界为之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
❷ 德国在二战中战败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就是日本这样的举动让美国彻底加入二战,当初德国在一战中原本是可以战胜的,但就是美国的介入才会战败。所以德国得知美国加入二战以后整个心都是拔凉拔凉的,不出所料德国还是在二战中战败了,因此德国经常说日本简直就是一个猪队友。
❸ 二战时期德国是怎么失败的
根本原因:
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德国国土面积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时应对多个强大的敌人。历史上菲特烈大帝时期普鲁士因为四面受敌差点亡国,后来的一战也是因为未能彻底击溃东西线的任意一线而失败。二战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失误上。1.未消灭英国而攻打苏联。 2.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二战均势迅速打破,美国的参战使整个战争形势迅速向盟军方面发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国冬天比任何时候都寒冷。德国大批精锐冻死冻伤。感觉俄罗斯每次面临亡国的关头天气总是向着他们,比如拿破仑侵俄时期。
2. 俄国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尽管我不喜欢俄罗斯,但这真是个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残酷的民族政策将苏联群众推向了斯大林一边(其实当时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深渊。
4. 大西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国人力物力资源。
5.美英的战略大轰炸。44年后。德国武器产量严重不足,这是非常致命的。后来在空战中,尽管德国空军非常优秀,但面对美国的闪电战机仍然无所适从。自己的喷气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国当时只有约7000万人口。显然无法应对持久战。
7. 盟友的无能。特别是意大利,要不是意大利不断拖累德国,说不定德国还能坚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个德国兵的说法“一触即溃”。
8.指挥失误。在郭克尔克撤退和库尔斯克战役(本来是胜的,却要主动撤退)表现得特别明显。
9. 武器生产思路错误。德国偏爱威力大质量高且很贵的武器。虽然生产出来的东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如导弹,虎王,喷气式战机。但新研制的东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无法在战场上立即显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慑作用。(很多美国人看到德国在墙上画的虎王,掉头就跑)。说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鲁莽。听说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曾大发雷霆,把身边的人都吓坏了。美国参战,其效果是无法想象的。二战后期,美国的闪电战机就消灭5000架德国飞机。
❹ 二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败。
德国点失败是源于自身实力的自我膨胀,由于当时美国和苏联联合作战,德国的国力无法和美苏相比,再加上德国面临双线作战或者小小三线作战(非洲)国力十分消耗,再加上队友的不给力,如意大利,又或者是疯子日本,典型的赌徒心理,更一次的将德国拉入深渊,军事、资源、经济完全陷于死循环,而人口方面也无法让德国面临持久作战,这就是德国喜欢用闪击作战原因之一,德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战争的消耗和进程。如果当时,闪击西欧的时候稳固政权,这将是德国最接近胜利的时候。
❺ 德国二战失败原因是什么
德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说到根本,就是战略上的失败。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役上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战略上不能失败一次。
根本原因:
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德国国土面积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时应对多个强大的敌人。历史上菲特烈大帝时期普鲁士因为四面受敌差点亡国,后来的一战也是因为未能彻底击溃东西线的任意一线而失败。二战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失误上。1.未消灭英国而攻打苏联。 2.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二战均势迅速打破,美国的参战使整个战争形势迅速向盟军方面发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国冬天比任何时候都寒冷。德国大批精锐冻死冻伤。感觉俄罗斯每次面临亡国的关头天气总是向着他们,比如拿破仑侵俄时期。
2. 俄国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尽管我不喜欢俄罗斯,但这真是个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残酷的民族政策将苏联群众推向了斯大林一边(其实当时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深渊。
4. 大西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国人力物力资源。
5.美英的战略大轰炸。44年后。德国武器产量严重不足,这是非常致命的。后来在空战中,尽管德国空军非常优秀,但面对美国的闪电战机仍然无所适从。自己的喷气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国当时只有约7000万人口。显然无法应对持久战。
7. 盟友的无能。特别是意大利,要不是意大利不断拖累德国,说不定德国还能坚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个德国兵的说法“一触即溃”。
8.指挥失误。在郭克尔克撤退和库尔斯克战役(本来是胜的,却要主动撤退)表现得特别明显。
9. 武器生产思路错误。德国偏爱威力大质量高且很贵的武器。虽然生产出来的东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如导弹,虎王,喷气式战机。但新研制的东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无法在战场上立即显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慑作用。(很多美国人看到德国在墙上画的虎王,掉头就跑)。说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鲁莽。听说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曾大发雷霆,把身边的人都吓坏了。美国参战,其效果是无法想象的。二战后期,美国的闪电战机就消灭5000架德国飞机。
❻ 德国挑起二战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
①、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②、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法西斯建立,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英法美等实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❼ 二战中,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个人认为根本原因不是那些所谓的战术、战略、装备、运气等因素
既然是根本原因,那就只能是他发起的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侵略,采取暴政对待占领区人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得人心的战争,失败是迟早的事
“让斯坦纳发动进攻“,只是垂死挣扎而已,即使发起了进攻也是无济于事
【四星将军斯坦纳】
斯坦纳一战结束时是指挥一个机枪连的中尉,并荣获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
一战以后德国国防部筹建训练署,斯坦纳应邀加盟,晋升上校,负责探索新式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时间里迅速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斯坦纳对国防军内部因循守旧的风气非常不满,打算到党卫队将他酝酿已久的全新训练系统付诸实践。党卫军从组建伊始就体现出“精英部队”的理念。斯坦纳放弃国防军的上校待遇,屈尊来到党卫军接受少校军衔,负责组建训练“德意志”团3营。斯坦纳这个选择相当明智,新建的党卫军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而他麾下的士兵年轻单纯、朝气蓬勃,非常乐于学习新式战法。
1936年,斯坦纳晋升上校,出任德意志团团长。一次野战演习中,斯坦纳下属的一个连长让他的士兵用迷彩布包裹头盔,取得了不错的隐蔽效果,给了斯坦纳很大启发。斯坦纳立刻让人设计出几套迷彩夹克,以及配套的迷彩钢盔、行军包和子弹袋,供全团官兵使用。身着迷彩服的德意志团官兵在党卫军汇演里表现抢眼,迷彩服很快推广到其他的部队,成为二战中党卫军的标志。
1939年开战后斯坦纳屡立战功。。。
最后的抗命之谜
关于没有执行希特勒自不量力的进攻命令,实际上他只有几万残兵,严重缺乏重武器和燃料.所以拒绝了希特勒的进攻命令——这几万人去撞击苏军的钢铁防线就是以卵击石。
很多内容都发不上来,你可以自己搜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