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德国人工作轻松还经常放假,工资却很高
我们都知道,作为中国人来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工作我们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我们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努力赚钱,等将来有一天钱赚够了就能好好享受生活了。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的国家一天不用工作几个小时,一个月的工资都很高,而有的国家甚至还停留在农业时代,真是不同的国家之间差距很大啊,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欧洲的一个发达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们工作轻松经常放假,但是工资却很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后校长认为,我们中国人虽然勤劳,但是一个月辛辛苦苦的工作,工资也就只有几千元,看到德国人这么轻松,压力又小,确实非常羡慕。但是我们无法左右别人,更无法成为德国人,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领土上好好工作,找到赚钱的机会,能够在中国合法轻松赚钱的人,更值得我们佩服。
B. 关于德国的风土人情 德国人的优点
德国风土人情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
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
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 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在业余生活中社交活动繁多。有招待会,鸡尾酒会,冷餐会,舞会等。此外,德国人酷爱旅游,尤其是在冬夏
两季。旅游归来后,喜欢聚集到朋友家中,设宴洗尘。
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
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
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
、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首次接触性的
作客,一刻钟或半小时已经够了。客人不带什么礼品,花束也不带,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
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
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
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
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
。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
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
;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 游客应注意,圣诞节,复活节前后两周勿访。
与德国人交往
对德国人的第一印象大都会给你一种很友善的感觉。的确这样,无论你有什么问题求助于同学或者刚认识的德国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会耐心的给你指点。原来在国内学德语的时候,上过一段听力练习,就是关于问路的事情。一个异乡人向德国人打听路,因为被问的人也不清楚,那个德国人就拉住旁边的人帮他问,结果最后两个德国人之间为了走哪条路最近争执了起来。当时听的时候觉得是笑话,来到这里发现这种情形是太可以理解了。如果说要把和德国人的交往都写出来,可能会是几本书都不够的。甚至每个人的体会都会是不同的。这里说一下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刚到的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吧。以后想起什么再说吧。首先,如果你有问题要象德国人请教,尽管相信他们都是肤色不同的洋雷锋吧。涉及法律方面问深了可能会不妥,因为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要付法律责任的。不过一般问题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请教,并且不要觉得问的多了好象过于麻烦。如果你问了一个开头,听了他的解释还是不太明白,又不好意思问下去,要是让他觉察了,反倒会觉得你对他的解释不重视。不要随便送德国人很重的礼物,他对贵重礼物的第一个反应是戒心,小礼物比如一小合中国茶叶,几张剪纸等等都会很受欢迎。如果有机会到德国人的家里做客,要比约定的时间晚十到十五分钟,要是邀请你吃饭的话,你可以带上一瓶酒,一小束花,或者你自己做的一份菜都可以。和德国人交往最有特征的就是Termin。干什么都要事先约定好。没有约定的上门,无论是私事还是公事都不会受欢迎的。诚实,也是打交道的一个原则。小到吃饭上,到了德国人家里,如果主人给你添菜的时候你客气一下说够了,那么不会象国内那样有人再给你加。德国人到你家里来吃饭,如果他说够了,你也不要象国内那样没完没了地来让。了解德国人,就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直接而简单的想法可能会是和中国几千年的谦让温和的习俗不太适应。呆久了,慢慢也会接受。和德国人的谈话,可以海阔天空,该争论的时候就争论。经常会为了台湾,人权等问题和他们争的面红耳赤,可过后他们忘的比你要快好几倍。并且不要以为你能够说服他。
和德国人打交道,我想每个人都希望留给他们一个好印象。我的体会是,诚实,会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的一个好印象。而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剩下的就看你的努力了。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经验里,德国人是很愿意和中国人交朋友的。并且对中国的各种饭菜也是赞不绝口的。如果你想在刚开始的时候练练口语,那就讲几个中国的小故事吧。告诉你一个秘密,每个德国人都对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有极大的兴趣,我发现这是对他们的思维里的一个很有诱惑力的亮点。试试吧。同时让他们陶醉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的时候,顺便帮你纠正一下表达上的语法错误。
好象有点跑题了,不过既然写了,就放在这里吧。下次我整理一下,看看把另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放上来。一定要记住:
不要试图欺骗德国人,除非你想失去你的德国朋友,或者失去你在这里做人的尊严。
C. 德国人一个月工资多少
德国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是3675欧,约为2、65万元人民币。
按照一天工作八小时,一个月工作22天,德国普通人今年年底,一个月应该能赚2112欧元,约为1、51万元人民币。
但其实,这并非真实情况。德国一直是工业大国,人工成本并不低。所谓的1、51万元,其实只是最低工资标准罢了。
德国发布的《2022年薪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的平均工资中位数是44100欧元(中位数比平均值,更具有参考价值)。换算到每个月,也就是3675欧,约为2、65万元人民币。
德国人很少谈论工资,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贫富差距不是很大,德国人工资越高,交的税越多。
德国人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时长五六个小时,德国人一年的假期全部加起来,大概150天,一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休息。因此,德国人的生活非常悠闲。
D. 德国的工作比较轻松,在德国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从中国飞德国一共8000公里,飞行时间超出11钟头,不得不承认,确实有点儿艰辛。德国人日常正餐是鲜面条或是吐司面包,不吃米饭的,并且本地人吃荤很厉害。德国的交通出行或是十分便捷的,日常外出城市公共交通基本上能达到绝大多数人。
德国的工作中较为轻轻松松,一周的上班时间不可以超出35个个小时,去除周末双休,每日的工作中时间不会超出7个个小时,一般都维持在6个小时左右,工作3钟头,晚上3钟头,其余时间歇息,一切关于工作的事儿都不理会,手机无需接,电子邮件不用看。
E. 德国人的特点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懂得谦让,注重纪律、守规...其实只要做到《弟子规》的内容就可以。
(5)为什么德国人比较悠闲扩展阅读:
在国籍上,德国人指的是拥有德国国籍的人在族群上,德国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和德意志文化有关联以德语为第一语言德意志裔人:祖先来自德国或是曾经属于德国的地区者。
德国出生的知名人士:
哲学:黑格尔,马克思(德裔犹太人),恩格斯(德国容克族叛族者),康德,尼采
政治:西西公主,乔治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阿登纳,俾斯麦,默克尔
经济:卡尔·本茨,费迪南德·保时捷,维尔纳·冯·西门子,梅耶·罗斯柴尔德,卡尔·蔡司,罗伯特·博世,埃米尔·贝利纳(唱片之父,百代EMI创始人),保罗·路透,赛奥·阿尔布莱希特兄弟,阿道夫·达斯勒
文学:歌德,席勒,格林,海涅
宗教:马丁路德
音乐:贝多芬,巴赫,Enigma(英格玛),ZEDD,David Garrett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在德国,公交车有着严格的发车时刻表,每条线路根据具体情况,发车间隔5~30分钟不等,公交车晚点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待人诚恳,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
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便身在外国,他们也多数如此。一个故事非常有名,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由于没找到垃圾箱,这个德国人拿着自己的冰糕棍一路走下山,找到了一个垃圾桶后才扔掉。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包括饮料和烟、酒)只占净收入的14.3%。德国人去别人家造访带很简单的礼物:一瓶酒、一板巧克力、一本书或者一束花……价值从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
德国人的消费比较个性化,并不相互攀比。追时尚的人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品牌,而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影响或跟大牌明星看齐。所以在德国人身上,你不会看到很多LV手包或奢华的手表。
德国的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上车时没人查票,买票、检票全凭自觉。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已有多年,废纸、玻璃瓶、塑料包装和生活垃圾都分别倾倒在外观颜色不同的垃圾箱里。
经常见到有人提着一大堆废瓶,一一扔进相应的垃圾箱,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扔了之。行人过街时,即便无车驶过,也仍规规矩矩地等在路边,直到绿灯亮时才起步。听音乐会,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一挥起,全场倾刻之间变得鸦雀无声。
F. 德国人的生活快乐吗
本人认为他们应该是蛮快乐的。因为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完备的了。。。。从你出生到死都受到政府帮助的。。。不过,也会有弊端的。毕竟大家都受到帮助,工作积极性会降低的。。。。
G. 德国人热爱纪律和井井有条的生活,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因为历史原因,促使德国曾经有一段时长被一分为二,双方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趋势。造成生活在德国的东西部和中西部的人性格有点儿不一样。但是他们好像都有一些行为规范要遵循。
但是,有一些道路的速度限制是100千米/钟头。假如你在以一小时90公里的速率驾车,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由于你背后可能会有恼怒的司机,嫌你时速很慢。事实上,你以一小时90公里的速率行车并没违背一切标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以最高速度行车得话,是不会惹恼你后边的一些驾驶员。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H. 你怎样看待德国
我在德国呆了五年,每天出门是一样的风景。公交时刻表五年不会改变,你任何时候回到这里都能准确无误的搭上公交,只是在这个人口日益增多的城市,依旧十分钟一班的公交确实已经大大无法满足高峰期的人口,但我想,短期之内这个现象无法改变。我对这种周而复始,几十年都不会有任何新鲜事物的社会失望透顶。
I.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J. 德国是个怎样奇特的民族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
(一)讲究秩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在德国大到空间、土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有人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识得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张口说一句德语,即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这些标志牌已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着称,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需提前到站候车。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
(二)原则性强
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如果出现马虎失职,是讲不得半点情面的。他们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
在德国办事务必提前预约,方可成行。德国人做事必先制订计划,就是家庭主妇外出购物也都是先列张购物单。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尤其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德国人十分喜爱欢乐场面,也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此时还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
(三)勤劳整洁
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平时马路上难得看到闲人,就是娱乐场所,平日也都是冷清清的,只有到了周末,公园、戏院、博物馆、郊外、名胜场所,才挤满游客。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德国的家庭主妇非常爱干净,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每一个德国主妇的最大愿望就是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所以,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人非常看重房子,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堡,据说目前仍有14000个。
(四)遵纪守法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在德国,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集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他们甚至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他们太守规矩,所以连希特勒这样的大魔头的话都听,谁让希特勒是国家元首呢。还有一则笑话说,世界上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个德国人当厨师。因为德国厨师会用电子秤计算精确到克的作料烹饪出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这当然是在调侃德国人,说明他们刻板、不善于变通,既没有法国人的浪漫,又没有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在欧洲生活久了的人都说,德国人是欧洲最老实的民族。其实,德国人也是充满了艺术细胞和浪漫气质的,不同的是,法国人善于夸张地表现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国人则喜欢藏而不露,也就是“润物细无声”。
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就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见多识广,但也有些排外,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思想较为保守,但为人朴质、热情、乐于助人。
(五)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以便主人作准备,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进主人家。
例:上流社会的约会
上周某天,我们应邀到一个德国最大船舶公司总裁家里去晚宴。请柬上写着,晚宴时间为晚上7点15分。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是7点或7点半。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主人要看7点钟的新闻节目,其次是,请客人务必准时。
当晚7点10分,我们就已经提前到达主人的郊外别墅了,只见大门外停着几部漂亮的轿车,里面坐着人,还有车陆续不断地到来。为什么都不下车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内。准7点15分,所有车门都打开了,男男女女一个个穿得时髦笔挺,但毫无珠光宝气,说明主人所结交的朋友都有品味。我们是第一对进去的,主人夫妇还在花园里,听到铃声才来到大门口迎接,客人鱼贯而入。在五分钟之内,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齐,比开国典礼还准时。令我惊讶的是,除我们俩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几十年的老朋友。这么老的朋友还需要提前两个月下请帖,岂不太过分了。不!这就是德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礼节,要有多冷就多冷。
(六)不尚虚文
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讲究内在质量。因战争而破坏的东西,修复的时候都要恢复原样,这并不是为守旧,而是表示德国的东西坚牢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就如同德国人办事一样注重脚踏实地、绝不夸夸其谈。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们严肃拘谨,但态度诚实可靠。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不相识的德国人要想和他聊天,谈笑风生,似乎不大可能,但你如果向他问路,那么他便会不厌其烦地来帮助你,他自己不知道,会替你去请教别人,或者陪你走上一大段路,非让你弄明白不可。有一个德国汽车司机,因把雇主送错了地方,发现后就立即开回去,向雇主道歉,并重新把他送到要去的地方,而且免收后一段路程的车资。
国外流行的自助餐,也是德国人所发明的。在德国,那种自助餐小店特别多,顾客自己拿盘,拿叉;有些店根本不备刀叉碗盘,给你一张纸,就用纸裹着食品吃,或者用竹签串着吃,没有人来侍候你,收费也特别便宜。
德国人的旅游方法也与别国的旅游者不同。例如美国人,他们每到一个大都市,乘车周游一次,就向旅馆要一张“标贴”粘在皮箱外面,第二天即去另一都市。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跑上十几个城市,回到家里指着皮箱上贴满的标签夸耀说:“我已环游了世界。”但德国人则不同,德国人的旅行是选择一个目的地,或为深山,或在海滨,然后带着帐篷和干粮跑到那里,住上几天,静静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在当地博物馆里,“泡”上几天,研究考察一番。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例:一张德国餐厅的罚单
06年我们有机会德国考察,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吗?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这一餐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结完账,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哩呱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有个同事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同事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同事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心保存着。还有人要回去后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七)绝对遵守条条框框
德国的法律和官方规定如麻,有的还是19世纪留下来的。有一个笑话说,德国人是靠法律活着的,如果没有法律,他们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律,现在国家有了法律,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工作。中国人都会自圆其说,到头来都圆到一起,交通再乱,也能圆出一个逻辑来。而德国的马路,如果红绿灯失灵了,行人可以在马路前一直等下去,等到修好了再过马路。
例:令人哭笑不得的调查
姐夫的母亲刚过一百周岁,姐夫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当晚他还宣读了德国总统和汉堡市长写给她的祝贺信。这并不意味着她有什么功勋或者私人友谊,而是因为在德国,百岁老人已是人瑞,政府已经掌握了全德百岁老人的名单,由专人负责,到时会寄贺信给他们。这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说明对人的一种重视和尊重,与会者都很动情。
可是,可笑的事情发生了。姐夫的母亲住在一个豪华的养老院,某晚她不小心从床上滚了下来,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姐夫在床边加了一个窄木条。百岁生日过后,国家负责社会福利的官员下来关心人瑞,忽然发现这窄木条,认为这是侵犯人权和人身自由,就和百岁老人进行三小时长谈。
我们都知道,她年迈有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可是这官员回去写了一份几页关于侵犯人权的报告书,准备起诉姐夫,还又派来了福利医生检查因这窄木条对百岁病人造成的“精神和肉体折磨”,结果又写了七页。姐姐姐夫为此感到哭笑不得。
一个朋友解释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当前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三小时谈话,七页报告,加上两页上诉书,都是劳务。他们都是吃国家饭的,总得有所作为。这样吃国家饭到各地没事找事干的人,东德比西德还要多,怪不得国家的行政经费怎么减也减不下去。
(八)性情固执(认真)
德国人性情固执是世界有名的。在德国常常发生汽车对撞事故。这决不是因为没有看见迎面开来的汽车,而是双方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正确而互不相让所造成,他们简直顽固到了玩命的程度。不过德国人干起工作来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惊人的。例如在光学仪器厂做工的职工,为磨光镜片,可以干到死而不悔的程度。另外厂长也多能根据职工的技术付给高工资。这是德国所以能培养出优秀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原因所在。德国的产品也颇能反映这种德国人的气质。他们进行生产时,绝对没有那种大概或差不多的马虎做法,一定要使产品达到其性能的极限。德国产品中最出色的是汽车、精密仪器、照相机,刃具和钢笔等。这些产品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