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国人小孩儿零花钱主要干什么。
美国
从零花钱中学理财
在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这些钱大多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挣得的。父母付给孩子报酬大多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
二是让孩子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喜欢的零食和必要的学习用品;
三是让孩子得到一些实际的劳动锻炼。就连一些富豪对子女也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迫使孩子从小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树立“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即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家里也不例外。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小时候必须做家务才会有零用钱,如果做家务,每星期能领得1美元的零用钱,家务包括布置餐桌等。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孩子成熟后,父母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在美国,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花钱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钱,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日本
自力更生控制要求
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同时会控制孩子的要求。
日本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别人借钱,还主张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日本,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到少年儿童的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日本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英国
储蓄理财是必修课
在英国父母的观念里,让孩子们感受金钱的来之不易,远比让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家长的给予来得重要。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
㈡ 小学生的零花钱该怎么给才适合
一、固定的金额、固定的时间,让孩子明白零花钱的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学会安排和管理,至于具体的金额多少由每个家庭自己的具体情况定。零花钱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零花钱给我们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二、固定的给予人,可让一个家有个清晰的管理线索。而且如果家里的成员每个人都在给,就会让孩子钻空子,同时失去了我们最初让孩子学会管理和安排零用钱的目的。
三、明确零花钱的用途。既然是零花钱,孩子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即这10元钱孩子都有自由支配的权利,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掌握和设置底线。如果家长还是有担心,那就和孩子明确零花钱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比如文具等学习用品占多少,零食占多少,人际交往占多少等。
四、家长通常为了让孩子学到很多,还把零花钱与一些奖励或者惩罚挂钩,有的家长还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零花钱。不过大人要把握好度,金钱永远是途径不是目的,不把金钱作为唯一的奖品,很多时候给孩子的奖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次周末的共度等。同时父母也不能把零花钱作为对孩子施加压力的一张王牌,也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增减数量。
最后,要特别提醒家长们的是:孩子的天性是玩,自我约束能力差,最初孩子花钱时出错,以及买东西时欠考虑都是预料中的事,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贪玩。出错的时候正是我们教会孩子使用和管理金钱以及学会自我管理的时候,也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和契机。
㈢ 国外父母怎么给小孩零花钱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母亲开始考虑给他们零花钱,可问题是:什么时候给,给多少,给了之后他们买不该买的东西怎么办。国外父亲母亲似乎对给零花钱看得很开,让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有哪些保障好的儿童重疾险?哪些性价比高?哪款最值得买?我们一起来看下最新榜单!全国10大热销少儿重疾保险排名
美国:从零花钱学理财
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父亲母亲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父亲母亲不直接干预。但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父亲母亲不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教会孩子如何存钱。通过减少送给孩子昂贵物品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当前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存钱的习惯会使孩子珍视自己劳动所得。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孩子成熟后,父亲母亲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新加坡:倡导储蓄
“节俭和储蓄是美德”,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新加坡大人孩子中始终牢固不变。从银行存款额看,新加坡全国中小学生1992年参加储蓄的百分比超过53%,平均每名学生大约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学生如此会存钱,在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合力引导。教育部、邮政储蓄和银行每年都开展全国性的校际储蓄运动。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孩子都成了储蓄迷,他们为了防止自己花钱大手大脚,连提款卡也不申请。
日本:用金钱传递"魔力"
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亲母亲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每一次和孩子协调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㈣ 西方国家的小孩子零花钱是怎样得到的
家长给的,或者打零工赚得。国外打零工比国内容易一点。
㈤ 零花钱问题事关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庞承伟
2021年2月20
关于孩子的零花钱问题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家长不管穷富对孩子都宠爱有加,给孩子零用钱也成为中国人的习惯方式。有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家长给孩子零花钱占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欧美。然而,小孩零用钱有无、多少及使用往往与人生态度、价值观密切相关。要不要给、怎么给、给多少、怎么管理、怎么使用,是家长必须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零花钱,外国人都是怎么做的
笔者觉得学习和生活中必须的如吃饭、穿衣、交通、书籍、手工材料、课外兴趣爱好等花销不叫零花,大人给的如果是这些花销,再加上以防应急之需的钱,并引导孩子科学安排和使用,那将是非常明智的。所谓零花钱只是孩子们除了生活和学习花销外,额外购买的糖果、小点心、小玩具及其它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这些东西没有更好。
有自己可支配的零用钱,对孩子们来说很有诱惑力。不过,给零花钱并不是所有家庭的必选项,许多家庭并不认为给领花钱是必须的。德国银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德国28%的13—18岁青少年竟没有1分零用钱,每天零用钱不到1欧元的也占46%,每个月得到超过100欧元零用钱的青少年仅有4%。这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很“抠门”。其实许多国家的不少家长也不专门给孩子零用钱,中国也有。我也是没有专门给过孩子零用钱的家长,我觉得当孩子在需要需要买书、午餐、乘车、同学聚会、公益捐赠等会向父母要钱。这样孩子不得不考虑哪些东西才是必需品,才是真正需要用钱来买的,这样的孩子比起习惯取得零用钱的小孩,在成长之后,一般有较高的理财和金融知识,也会有更科学的人生态度。
二、引导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花钱,生存能力和理财观念培养一举两得
在国外即使是很富有的家庭,也不会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也不主张给孩子用名牌,他们基本的观点是家里钱多是大人挣的,与孩子无关,孩子的过多消费和花销要靠自己挣,他们一般会引导孩子靠劳动获取自己的零花钱。德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从6岁开始,就应该帮助家长做家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做家务等情况,决定是否给孩子零用钱和给多少。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做家务活也有差异:6—10岁,一般就是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等简单的活儿;10—16岁,则是剪草坪、扫除等;16岁以上,就可以做成年人的活儿了,比如洗 汽车 、修理家具等。如果孩子零用钱不够,还可以在社区打零工。调查显示,为了参与更多的校内外的活动,1/3德国青少年会去打社区零工,有的还不止打一份。显然这样做首先培养了勤劳的优秀品格,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精打细算,这要比无原则、无要求地给孩子零花钱科学得多。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不论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给孩子领花钱一般都纠结较少,许多家长根本不会去考虑要不要给,给多少,怎么给的问题。富裕的家庭做不到像平常家庭那样根据实际需要给零花钱,而随手可拿到钱无论如何无法驱动孩子的奋斗意识,贫穷的家庭往往为了保护孩子的面子,硬着头皮给孩子准备零花钱,而正是这种虚荣心,给了孩子实实在在的依赖感,反而丢掉了自己家庭原本具有的激起孩子穷则思变、勤奋努力的优势。
三、如何对待零花钱问题事关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无论在哪个文化背景下,如果要给孩子零花钱,其条件设置必须在孩子应尽责任外,属于额外付出的奖励或报酬,因学习成绩好和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给奖励绝对不可取。只有来之不易的金钱才会让孩子更懂得珍惜,这样的金钱获得过程会让孩子们知道要独立生存、安排好自己生活和发展,就要想办法自己挣钱。因为来之不易,孩子们早早就学会储蓄和计划,也不会忘记有时间、条件时会通过劳动、服务等开辟自己的财源,增加自己的积累。在国外,聪明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只考虑自己,还有意识地干预孩子零花钱的使用,如引导孩子除用于自己需要外,还多多少少给父母、亲友购买生日、节日礼物,参与 社会 小额捐赠。确实有些孩子会将自己的零花钱一部分用于自己日常需要,一部分捐给慈善机构,甚至一部分为将来买车,或读大学攒钱等。这种做法,对孩子长大以后的独立能力有好处,不仅不会过分依赖父母,不会“啃老”,还会时刻想着父母的感受和 社会 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