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斯大林做了什么错误的判断和部署
希特勒已经准备好进攻苏联,各种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不相信,也不愿意承认战争马上就会爆发,他希望再拖上几个月,部队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但是,1941年6月21日夜间,朱可夫从基辅打来的电话里获悉。一名德军司务长越过了边防线对苏军指挥员说,德国军队将在次日凌晨发动进攻。朱可夫立即给斯大林和铁木辛哥打电话。斯大林把他们召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听了朱可夫报告后的第一个反应是:“也许是德国将领把这个逃兵送过来,是为了挑起冲突。”“不,我们认为这逃兵说的是真话。”他们回答说。
政治局委员都来了,斯大林询问他们的意见,但是没有回答。沉默一阵后,铁木辛哥说话了:“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朱可夫把在总参谋部队订的命令读了一遍。命令强调必须根据打退敌人进攻的作战计划采取坚决行动,但斯大林仍没有放弃他的希望,以为这也许是一场虚惊。他说:“现在下达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也许还可以和平解决。”斯大林让人重新起草命令,发往列宁格勒、波罗的海、西部、基辅和敖德萨各军区的前线部队,要他们立即做好准备,准备抗击德国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
1941年6月22日0时30分这项命令下达完毕。但许多集团军尚未接到命令时,德军已发动了全线进攻。
德国以162个师,30万人,3400辆坦克,7000门火炮。分3路进军:北路指向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南路指向乌克兰,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仓皇应战的。
德国的大规模突然进攻,出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由于他判断和部署的失误,使苏联遭受极大损失。
❷ 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突袭不设防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称霸西欧大陆。苏联则成了希特勒眼中称霸欧洲和世界的主要障碍。因此,希特勒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指令,正式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计划。该计划预期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
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并非毫无警觉。但是,考虑到自身应变措施还不够充分,苏联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因此,苏联极力表白自己的和平诚意,继续遵照两国贸易协定。
然而,就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190个师又三个独立旅、共约550多万人,47000门火炮,4500架飞机,4500辆坦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在漫长的战线上对苏联发起突然袭击。德军十分顺利地实施着“巴巴罗萨计划”,毫无防备的苏军损失惨重。入侵后一个月,德军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
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震荡之后,苏联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苏联军民更是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逐步摆脱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
不过,据后来披露的内幕显示,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曾从多个渠道得知德国将发动进攻的消息。而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做出应有防范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斯大林刚愎自用的个性所导致的结局。斯大林一直相信德国会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面对情报机关不断发出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斯大林毫不重视。而当德军大规模闪电战开始后,斯大林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及时下达反击的命令,结果令苏联红军在战争开始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就在很多人指责斯大林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斯大林并没有相信希特勒,也没有完全忽视情报的存在,只是因为希特勒的纳粹军向来以“闪电战”着称,苏联反应晚了一步。
对此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在庞大的德国战争机器缓缓向东部移动的同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到1941年6月,苏联在边境地区已经集结了290万人,1500架作战飞机,1800辆坦克。但是,希特勒的纳粹军先发制人,苏联因此吃了大亏。
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却不能把战争的失败推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更多的要看到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带领的苏联红军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❸ 斯大林在何时收到了德军的进攻信息
忙了一夜的斯大林正准备睡一会儿,感觉有人在轻轻地敲门。斯大林心里一阵发紧,现在已经是6月22日凌晨4时,从来还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把自己叫醒。难道德国真的向苏联进攻了?
斯大林裹紧睡衣走了出来,卫队长有些不安地报告说:“朱可夫大将有急事向您请示,请您接电话。”
斯大林走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
朱可夫语言急促,简明扼要地向斯大林报告了德国空袭的情况,他说:德国的飞机空袭了基辅、明斯克、塞瓦斯托波尔以及其他一些城市。
斯大林发出了急促的呼吸声。这太违反他的愿望了。斯大林还清楚地记得在两年前希特勒在他60岁生日时发来的贺电,贺电说:
约瑟夫•斯大林先生:
在你60寿辰之际,请接受我最衷心的祝贺,并为此表达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长寿,祝友好的苏联各族人民前程似锦。
斯大林默不作声。
朱可夫见斯大林不作声,又急切地说:“斯大林同志,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斯大林惊了一下,迟疑了一下,然后用嘶哑的嗓音说:“你让铁木辛哥他们到克里姆林宫来吧,然后告诉波斯克列贝舍夫,让他把政治局的全体委员都召来。”
斯大林放下话筒,目光呆滞,在桌边呆呆地站了一分钟,然后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屋角那架古老的落地钟,时针刚刚越过4点。希特勒怎么敢同时在两线作战?他简直是一个疯子!
应该再与柏林方面联系一下。
❹ 希特勒进攻苏联后,斯大林为何消失了整整两周在这段时间里,他做了什么
我认为是斯大林的懊悔吧。德国入侵苏联之前斯大林自始至终不相信德国会对苏联开战,因此一直都处于乐观的地步,甚至达到了盲目乐观的地步。
其实早在1942年1月。美国国务院就向苏联发出一份机密情报,这份情报正式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但是这份情报竟然没有引起苏联方面的重视,4月3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又寄给斯大林一封信提醒他注意德国军队的调动与部署,预防对苏联的进攻,但是苏联认为这是英国不怀好意,是想要通过苏联刺激德国,让祸水东引。斯大林认为目前不应“刺激”德国,暂时应该还不会发生战争。然而这一切都是斯大林的错误决策造成的,因此斯大林心情十分低落,更无颜面对苏联前线阵亡的将士和苏联人民。斯大林甚至向政治委员们讲话,想要辞去领导职务,但是当时的形式迫使他不能这么做,我认为这可能就是开战前斯大林没有露面的原因。但是历史上的谜团谁有说的清呢?
❺ 肢解德国,罗斯福和丘吉尔争论不休,寡言的斯大林埋头干了什么
当时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逼近当时德国和波兰的边境。因为当时德国战败以后,必须要归还当时波兰的国土。但是当时是苏联和德国共同瓜分的波兰,然而当时苏联是战胜国的身份,所以必须要让苏联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然而当时斯大林并不同意这样做,因为苏联是战胜国必须有权利决定领土的划分。
所以说当时对于罗斯福还有丘吉尔来说,已经对于斯大林感到了非常的不满,这也为第2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格局埋下了伏笔。在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也开启了美苏争霸的格局。并且这种格局也一直持续到了90年代。
❻ 苏德战争前,斯大林是怎样借机敲诈德国的您知道结果吗
俄罗斯这个民族,向来是精于算计从不吃亏的。要不然也不会从一个小小的公国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苏德战争前,狡黠的斯大林也是如此,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仅讹诈德国,从中渔利,而且还成功化解西方国家的“祸水东引”。
关于当时斯大林的反常行为直至今日仍然是个谜,或许是固执地认为德国在没有解决英国之前不会贸然进攻苏联,或许是想通过示好把祸水继续西引,或许是苏联准备不够充分故意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
总之,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之下,苏联为确保自身安全,借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机,破解了西方国家的“祸水东引”,同时也没少敲诈德国,而当德国插手巴尔干后,又极力讨好德国试图躲过德国的进攻,最终却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