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长征有个德国人叫什么

长征有个德国人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5 09:13:46

‘壹’ 电视剧《长征》中,德国顾问李德说的是德语还是俄语

你好,他是德国人,讲的是德语。
李德(德国名字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32年春被共 产 国 际执委会派往中 国。奥托·布劳恩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 产 国 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 产 国 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 共 中 央 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 “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 国 革 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请看下面关于他的故事
33岁的李德精力旺盛,表现出比东方人更强烈的求偶欲望。陈士榘上将后来回忆说:“李德刚来到部队,提出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好笑的条件,在中 国尤其是在红 军,就显得有点可笑。”博 古虽然对李德言听计从,但在这件事上他还是顾及影响,暂时没有照办。
不久闹出了李德骚 扰 女性的事件。 那是一天中午,李德穿戴整齐,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腰束武装带,骑上马,直奔少共中央局(团中央)驻地。原来,他看上了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女团干部。众目睽睽之下,李德轻巧下马,快步走到那位女团干面前,用德语示爱说:“你长得太美了,我太喜欢你了,太需要你了!”虽然听不懂李德的话,但他炙热的眼神让这位女同志感到很不自在。
这时正巧女团干的丈夫走了过来,他也是少 共 中 央局的领导,曾留学德国,能听懂德语。见洋顾问肆无忌惮地挑逗自己的妻子,就大声说:“顾问同志,请你自重,这是我的妻子!”那位丈夫一把拉过妻子,头也不回地朝屋内走去,“砰”的一下关门声将李德尴尬地晾在那里。
所以他是说德语的。只不过他在苏联学习过,会讲一些俄语而已。

‘贰’ 红军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李德,请祥细介绍,

红军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李德(1900年~1974年),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

他是德国人,为何是苏联的军事顾问?
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因与王明较熟,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

他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

现在的党是怎么评价他的?
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

李德的一生简介:
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Otto Braun)。笔名华夫。一战期间参加德共。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着译。1964年任德国列宁着作德文版主编。对中国革命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叁’ 为什么称奥托·布劳恩是德国职业革命家

奥托·布劳恩,德国职业革命家,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供职于苏军参谋部。1932年春,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9月,他来到瑞金,改名李德。一定意义上,长征因他而发,而他也是走完长征全程的惟一的外国人。
毛泽东原打算在最好对付的滇军地盘上渡江北上,可计划不如变化,北上不成又折回贵州。站在一旁观察的李德冷嘲热讽道:“以至经过某些村镇,达两三次之多。”

取消李德指挥权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掌握军权的李德一直不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热衷于进攻进攻的“短促出击”。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苏区版图越缩越小。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在红军悄然撤离苏区一个月后,蒋介石才断定红军是“流徙窜逃”,并部署调动各路大军“聚而歼之,不使漏网”。面对敌人重兵,李德和博古仍循着以往的战术,以硬碰硬,红军多次遭受重大挫折。包括博古在内的高层领导无不感到痛心,惟有李德不认为这是失败,一点也没有为自己错误的指挥而愧疚,相反却认为:尽管在突围的最后阶段损失这般严重,但中央红军顺利地冲过了在德国军事专家看来不可攻破的国民党层层封锁。
从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红军非但没有被剿灭,反而越挫越勇,队伍也是越战越强。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形势就急转直下。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
此时,李德注意到已经赋闲坐了冷板凳的毛泽东,又开始“显山露水”,“指点江山”了。他指责毛泽东“不顾行军的纪律,一会儿呆在这个军团,一会儿呆在那个军团,目的无非是劝诱军团和师的指挥员和政委接受他的思想”。但此时,不仅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也对李德提出无情的批评,就连对他言听计从的博古,也再不把他奉若神明了。
在湘黔边界的通道,中央临时决定召开紧急会议,李德在会上仍然推行自己的行军路线,他用比例尺在地图上比比划划地指挥红军行军打仗。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反对的意见,力主西进,避开北线重兵阻拦的“口袋阵”,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多数人赞成毛泽东的意见。李德见原定的行军路线被否决,以生病为由,中途退出了会场。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李德和博古仍然坚持由黎平北上。据李德所说,还是被毛泽东“粗暴地驳回了”。李德冲着周恩来嚷嚷:“你们早就串通好了,阴谋反对我,反对中央和国际!”一向谦恭忍让的周恩来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拍着桌子“回敬”道:“李德请注意你的身份,不要太过份了!”
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一个叫猴场的地方召开会议,正式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对毛泽东冷嘲热讽
李德与毛泽东初次接触后,便对这位身材修长的中年人印象不佳。他感到毛泽东不修边幅,沉默寡言,总是“保持一种威严而又谨慎的态度”。后来接触多了,又对毛泽东但凡在讲话中,频频引用中国古籍中的警言妙句感到不解和困惑。李德称之“引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格言。”
他不久就发现,“毛在中央苏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接地气,有人缘,这使他对毛泽东的影响力不敢等闲视之。
离开江西苏区时,李德与项英进行了一次谈话,所及内容乃是对毛泽东的“担忧”。正是基于这种“担忧”,长征出发前在决定高层干部的去留名单时,毛泽东与何叔衡、瞿秋白等一样被留了下来。消息传出,许多人出来为毛泽东说话,要求毛泽东随军转移。他们转念一想,毛泽东在江西苏区根基很深,如真把他一人丢在这里,岂不是“放虎归山”?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毛泽东放在眼面前,也便于观察,便于防范。毛泽东就这样加入了长征的队列。
长征出发时,毛泽东就一直“打摆子”即疟疾,高烧不退,只能躺在担架上。黎平会议后,毛泽东的建议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气也顺了,高烧也退了,人也越发显得精神。相反,李德在建议被否决后,心中窝囊,也打起了摆子,发着高烧。
毛泽东原打算在最好对付的滇军地盘上渡江北上,可计划不如变化,北上不成又折回贵州。站在一旁观察的李德冷嘲热讽道:“以至经过某些村镇,达两三次之多。”
折服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称:“在此之后的长征途中,李德就成了一个旁观者。”这样一个“旁观者”的头脑,一刻也没有空闲。他对部队不是“勇往直前”地走直路,却总是“在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线上行进”,总是尽量地“回避任何大仗”,感到不可思议。直到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逼昆明,突然出现在金沙江畔,他才清醒些许,再也不抱怨走了许多冤枉路。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他也一改以往的态度,不无公正地说:“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首先是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击部队,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敌人企图逼迫我军继续向西、向不毛之地的西藏高原移动,我们不能让敌人得逞,而要尽力回到汉族居住的中国内地去。我们所做的这个军事决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它的正确性以后也为二、四军团(应为二、四方面军)的痛苦经历所证明。”
一口一个“我军”“我们”,此时的李德已真心地融入这支队伍之中,也多多少少折服于毛泽东的军事才华。
在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师后,李德看出了会师后的危机。一天,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与李德吵了起来,几乎要动武。原来,二李之争是因为李特来传达张国焘的命令,要把四方面军的同志带走,不再北上了。李德不许他胡闹,要拉他去见毛泽东同志。并再三说明,北上抗日是正确的方针,不经毛泽东同志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队拉走,而李特执意不去见毛泽东同志……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李德曾帮助红军训练了一支骑兵,接着被派往红军大学任教。1939年秋李德回到苏联,1948年回到东德。1974年8月,他病逝于柏林。

‘肆’ 红军长征的领导叫什么

红军长征的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4)长征有个德国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红军到底是何时提出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的?因为战争和年代久远的原因,史料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记录。但从尘封的红军档案资料来看,中共中央是在广昌战役失利后初步提出进行战略转移的。

广昌战役发生在1934年4月10日,红军9个师在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下,在广昌以北与敌11个正规师进行正面决战,结果伤亡惨重,被迫于4月27日撤出。此役导致中央红军元气大伤,再无力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

广昌失利以后,红军高层多次有了准备转移的想法,中央也曾开会研究局势。鉴于国民党军开始逼近中央苏区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会议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并将这一决定报请共产国际批准。

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表示同意。此后红军的一系列指示、讲话和会议记录中,也多次记录了酝酿长征的文字。

但遗憾的是,尽管红军早有了撤出中央苏区的想法,却没有得到掌握大权的李德的认可,这一计划也一直停留在建议和讨论的阶段。直到9月底,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保卫中央苏区的幻想也随之彻底破灭,红军被迫仓促准备长征。

因此,广昌战役失利是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可以推断红军提出长征的时间应该在1934年的5月间。

‘伍’ 李德,博古是哪国人

李德是德国人,博古是中国人。

李德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情报员,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聘请的军事顾问,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

1932年春被苏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将经费交付佐尔格,同年秋天到达上海,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后来奥托·布劳恩“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推行过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后期翻译了大量的马列着作,对全党普及和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5)长征有个德国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李德轶事

李德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他作为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者。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1932年春,时年32岁的奥托·布劳恩从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两周后紧急受命,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他穿一身西服,带一张奥地利护照,化名斯托洛夫,乘坐快速火车穿越西伯利亚,经满洲里到哈尔滨。

与设在此地的苏军秘密情报机关负责人赫尔曼·西伯勒尔会合后,迅速赶往大连,再转乘轮船来到上海。他此行的目的,是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部驻中国情报机构“佐尔格小组”承担送钱救人的任务。

他就是后来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李德,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特工。李德到上海完成送钱救人的任务后,并没有马上留住在上海。他晚年在回忆录中说,“为了了解情况,我曾多次旅行,其中也到过上海,直至1932年秋,才最后移居到那里。”

他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陆’ 长征时前期为什么有李德指挥 何况他是德国人

呵呵,李德(1900年~1974年),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由于和王明较熟,到中国东北搜集相关的日本情报。随后,1933年,调往瑞金。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为什么德国人就不能指挥了呢?呵呵,其实二战期间,德国只对一个国家实施援助计划,这就是中国,他曾一度帮助中国对抗日本。因为希特勒早年求学时,曾得到过一对中国夫妇的帮助,所以他铭记在心。况且,德国人向来的作风,精神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千万不要对德国人有偏见。

‘柒’ 参加红军长征的到底有几位外国人

参加长征的几位外国人

除了德国人李德(奥托·布劳恩)外,还有哪几位外国人参加了长征?据我所见到的资料,仅在红一方面军里的就有:

洪水,越南人。他的事迹,《人物》杂志1985年第3期已有介绍,不赘述。

毕士悌,原名金勋,后改名杨林,朝鲜人。他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参与汉城反日起义后流亡中国,曾入云南讲武堂,任过黄埔军校教官、区队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叶挺独立团三营营长。参加过南昌起义,后去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历任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满洲省军委书记。1932年调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参谋长,参与指挥了着名的土城战斗和遵义战役。1936年2月,红军东征时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22日在指挥强渡黄河战斗中牺牲。

武亭,朝鲜人。长征出发时任第一纵队第三梯队司令员。黎平会议后,部队整编,武亭调任红三军团炮兵营营长。近来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把法国传教士阿·勃沙特也列为参加长征的外国人。勃沙特算不算参加了长征,首先应看他是怎样到长征队伍中去的,是不是红军队伍的一名成员。据有关资料介绍:"1934年10月,身为贵州镇远教堂的英籍牧师鲍斯哈特(即勃沙特)及贵州旧教堂的加拿大籍牧师A·海曼,因'间谍'嫌疑被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扣留,嗣后并随红二、六军团行动,直到1936年4月12日......在云南境内将其释放。"勃沙特等被红军扣留"是由于一九三四年圣诞节一次草率的逃跑行动"。可见,勃沙特在红军队伍里是"被一根绳子拴在一起","非出于自愿"的。

当然,勃沙特被红军扣留期间,曾为红军翻译了一张法文版贵州省地图,做了点有益的工作,但不能因此牵强地把他列为与敌浴血奋战的红军队伍中的一员,更不能把"参加长征"这一无上光荣的经历加在他身上。美国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把勃沙特称为"长征队伍里的局外人"是比较恰当的。

综上所述,真正参加长征的外国人在红一方面军里有:李德、洪水、毕士悌、武亭。除李德是欧洲人外,其他三人均为亚洲人。

二,四方面军有没有外国人参加长征,还没见着文章.

‘捌’ 汉斯冯拉特是谁

那个德国军事顾问叫冯·赛克特
赛克特将军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全身心投入在了中国的国防上!让中国的军官有机会留学德国。1935年3月赛克特将军因病离华。并且在回国后最为法国北部及比利时德军最高长官期间极力救助了比利时被纳粹逮捕的地下反战人士,使比利时没有发生像法国那样的悲剧,实在让人敬佩!历史不可以忘记为中国军队由内战型军队转变为国防型军队做出伟大共享的赛克特和法肯森豪将军!知道他在临死前说什么吗?他说的是:只要再给我三年的时间中国的国防就可以形成了!何等英雄!在德国内,作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赛克特将军也为德国在数十年间的崛起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我最为敬佩的一个德国人之一!而那个白痴李德!连他的一根脚趾头都抵不上!

那我们就论论贡献,赛克特上将对我们中国的贡献远不是那个李德可以比得的!他维护了我们中国,让中国在短期内军事实力大增,让中国部队有了像78、77、36师还有教导大队这样精锐的德式师,这四支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强的部队,合称为蒋介石的第九主力集团军!而那个李德呢?光中央红军就因为他的愚昧无知而白白牺牲的数万人!再加上长征时几个方面的主力军为了掩护中央红军而牺牲的战士,起码就有上十万了吧!你想想看,十万的生命啊!他们没有死在抗日的战场上,而是因为他的愚蠢死在了内战的战场上!差一点就连中国共产党都完了!要是连共产党都完了,你看小日本打起中国来会有多顺手!中国死的人估计还要翻一翻!

阅读全文

与长征有个德国人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