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读德国职业培训
2006年以前,德国的一些职业学校还给中国申请人发Zulassung。而德国驻华使领馆也给颁发Ausbiling签证。应该说,当时德国人还是挺认真地做这件事的。很希望在职业培训上和中国做一些事情的。
但是随着过去的人大批失踪隐匿,有的学校跑得一个都不剩了。后来德国联邦内政部禁止各州的外管局再给中国人核发居留了。德国职业学校也不再搭理中国人了。
本来大有发展的一件好事,被福建人和浙江人彻底毁了。
⑵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谈谈如何成为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摘要]通过对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中取得成功经验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情况,提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方面应加强的措施。
[关键词]德国 高技能人才经验启示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德国在培养开发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1.德国的传统文化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人才评价不唯学历
战后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曾说过:“职业教育应该是全民族的事业。”在德国,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受重视,能工巧匠颇受尊崇。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内的许多成功的政治家和大企业家都是出身于手工业者,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大都是从技工开始,因此,技工职业在德国享有很好的声誉。德国的人才评价体系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鄙薄职业技能教育。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进入遍布全国的近万所职业学校。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得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这样才能有资格进入某个行业从业,就业后还有机会接受继续职业教育。目前,德国有25%的19至65岁社会成员参与继续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了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的循环往复。此外,德国许多大学也开设了职业课程,从而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德国对教育的管理、监督、组织实施,主要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遵照德国联邦《基本法》中对教育的条规,1969年,德联邦政府颁发了《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和《劳动促进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组织条件和经费,明确了要为职业进修提供帮助及学习期间的收入、待遇等问题。1981年,又颁布了《职业培训促进法》,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年度职业教育报告、统计做出了具体规定。各州根据《基本法》制定具体法律法规,而且执法严格,力度大。国家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必须接受高中或职业教育,原则是未参加职业培训就不允许就业,这样保证了劳动力水平的提高。正是在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保障下,德国实现了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制化,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
3.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费用,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
德国政府将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规定了职业学校的一切经费由各州政府负担,德国企业也将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都乐于投资职业教育并承担学生在工厂培训期间的一切费用。因此,德国职业培训的费用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各职业学校全是公立性质,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校舍及学校的各种其他设施,包括电脑教学设备、实验场地等也由国家出资建设。德国企业很重视人才培训,除了成年人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外,对口学校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也要进行三年的学徒期培训。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支付辅导实习教师的工资,并发给学生每月500到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通常采用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企业内部进修、有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等。德国每年为职业培训花费约200亿欧元,相当于国民经济中工资薪金数额的3%。这笔费用基本上由企业负担,与此同时,国家公共资金为职业学校筹资约80亿欧元。目前,德国在重新考虑改善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措施,包括通过增加财政预算强制措施、向终身教育政策倾斜等。国家对接受职业培训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各种优惠。2002年,国家共拿出8000万欧元专款补贴小企业的培训项目。凡是企业因职业教育投入的一切费用,都可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计入成本;企业由于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额的学徒岗位,还可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补助。
4.坚持供需双方紧密结合、理论实践密切联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推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中一项十分成功的制度。德国法律规定“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雇主、雇员的共识和行为规范。目前,全德2/3以上的就业人员接受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教育密切结合了供需双方要求,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供需结合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咨询、合同签约等手段来实施的。需要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早在毕业前就向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咨询。咨询是双向的,既指导学生选择企业,又帮助企业选择学生,这种双向选择的结果在学生参加双元制教育前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保证了供需双方的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员的教学培训计划,企业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来决定培训内容,使学员培训从一开始就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双元制”教育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接受培训的学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员每周1~2天到学校上课,其他时间在企业实习。其中,学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等理论教育,企业着重实际操作训练,两地都设有演示车间、实训车间,学校甚至部分接受实际生产订单,利用培训车间承担实际工程项目,使学员从入学起就开始直接接触今后工作的环境,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
5.德国企业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动力
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他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培训是企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人才培养,培训的投资就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投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德国的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跨企业培训是由若干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培训,也有一些地方当局参加的,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车间也用于跨企业的培训。跨企业培训在各职业领域中的分布很广,而且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具体的培训方式上,各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作出选择,决定采用何种方式。
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德国工人眼里,所有的产品都是艺术品”,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优秀的职业操守为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开具了一张“信誉”保证书,同时也在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史上创造了不可忽略的功绩。工业是德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有800万人在工业企业中工作。德国最重要的工业行业是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其中汽车制造业包括了77.7万职工,创造了2270亿欧元的营业额;电子工业包括88.6万职工,创造了1520亿欧元的营业额。因此,可以说技能型人才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大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精湛的实际操作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持下,德国企业产品成为了高品质、高水准的代名词,为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德国经验对于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的启示
相比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乃至整体社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许多企业发现,专业技术人员好找,但高技能人才难觅。一些企业花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了先进设备,由于缺乏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生产出来的产品严重“走样”。高技能人才拥有量是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3685人,约占技能劳动者的8.3%,高于全国5%的水平,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现代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德国,高级技工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则占到40%。高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以及学历至上的人才评价体系,使技能型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劳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技能型工人不仅从社会地位到薪酬收入都体现出社会对他们的充分尊重,不仅许多在设计生产一线的硕士、博士都通称为工人。同时,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略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为2500欧元,而且有很多晋升机会。而在中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依然存在。此外,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依然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特质,与德国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相比,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跟不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成为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借鉴德国经验,为开发区今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带来如下启示:
1.要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成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就需要有大批高技能人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集中了电子信息通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了。可以说,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北京开发区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调整技能型人才培训内容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视企业和学校的信息沟通,人才培训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增加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结束后,也应及时了解培训后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便于学校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3.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应“唯学历,轻技能”,要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地位,提高他们的工薪待遇,建立完善鼓励技能型人才钻研技术业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成长环境
在开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成长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力争使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5.积极促进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改变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理论强于实操技能的状况,发现和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于协调的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来从事职业教育。同时可以调动企业资源,通过客坐教师等形式聘请在工作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士来为学生授课,使人才培训更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如何申请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受训者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学生未来从业能力的提升,还特别强调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企业实习主要让德国学生更好掌握“怎么做”。
对德国企业而言,员工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学生接受培训后即可顶岗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既减少培训费用,也减轻人力成本,因此深受企业欢迎。那么如何选择一家好的德国双元制学校,找湖南出国工作网,多年成功输送人才去德国培训工作经验,在德国公立职业学校首次对中国学生开放之际,现已扩充更多的双元专业,具体可以咨询了解。
⑷ 留学毕业之后在德国找工作的步骤是怎样
德国留学生找工作第一步:完成在德国的学业。办理“找工作签证”。
德国留学回国就业的同学就不需要了。中国留学生德国就业的就要多看一看。德国外国人就业,是需要办理“找工作签证”的。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根据德国《居留法》第18C条的找工作签证须知,自2012年8月1日起,持德国高校学位证书、或德国认可的相当于德国高校学位证书的外国高校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可以赴德寻找工作。持找工作签证的期限最长为6个月。在找工作签证有效期内不允许就业或自谋职业。
对以上政策解读简言之就是:德国读大学毕业后可以申请找工作签证留在德国6个月,但期间不允许工作。
德国留学生找工作第二步:申请工作或实习签证,并且开始工作。
在“找工作签证”期间,找到工作的同学,准备“工作/派遣或实习合同”等一系列资料,可以申请“德国工作或实习/受派遣到德国工作”的签证。这样就可以在德国开始工作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从事的实习工作是大学学业的一部分,需要提供德国联邦劳动署或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出具的介绍实习岗位的证明。也就是说如果学校你目前的工作是学校的实习,你要出实习证明。
德国留学生找工作第三步:申请欧盟蓝卡,取得合法居留权。
现在的情况是已经开始工作了,出具用德文书写的德国劳动合同、德国认可的高校(主要是指教育背景在本科以上)学位证书等材料,就可以申请德国蓝卡。合同中应注明至少46400欧元的毛年收入(若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数学家、工程师、医生或IT专业人员毛年收入至少为36192欧元)。
蓝卡持有者可以无限制地在欧盟居住并享有社会福利待遇,它既是居留许可,同时也是无限制工作许可,此外,蓝卡持有人的家属也不需要再额外申请工作许可,可以再在德国自由择业。
德国留学生找工作第四步:持有蓝卡,在德国工作,符合条件后申请德国国籍。
德国《移民法》规定,在德国合法居留8年(包括上学)并有正式工作的留学生,可以申请加入德国国籍。满足了条件以后,就顺理成章地移民德国了。
毕业了,德国留学生要如何找工作?针对这一疑问,在上面的文章中,小编专门为远赴德国留学的学生就德国找工作的步骤:完成在德国的学业,办理“找工作签证”、申请工作或实习签证,并且开始工作、申请欧盟蓝卡,取得合法居留权、持有蓝卡,在德国工作,符合条件后申请德国国籍,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你!感谢您的阅读!
⑸ 在德国怎么才能从事会计这个职业
德国界定会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可以不问专业出身,但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培训和教育手段也多种多样,如讲座、制作光盘、开辟网页、现场指导等;并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接受能力进行有差别的培训和教育。
国家法律有特别规定
会计审计师是德国会计专业领域层次最高的行业人员。他们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参加考试。如果大学学制是4年,他们需参加3年的专业实习;如果学制是3年,则需参加4年的专业实习。考试合格后,他们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证明其能履行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并按规定投保个人相关保险后,才能成为一名会计审计师。
由于会计审计师职业要求较高,培训及继续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德国法律特别规定,会计审计师每年至少要参加20个学时的再培训。培训有面向刚进入实习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培训,也有针对国家考试考前辅导的培训,还有大量针对专业人员知识更新的再培训,其时间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余时间进行。
德国的中初级层次会计人员类似我国的中初级会计人员,他们称核算员和会计主管。与会计审计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级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途径接受技能训练。一个中学毕业生毕业后,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首先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3年的工业销售专业学习,期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锻炼。
他们学习的课程有会计学、数学、企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等,毕业后他们通常会在企业做主要工作人员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他们可参加再培训,并通过总账会计的考试。这项笔试的内容既涉及销售、采购、物流、营销等与会计相关的经济知识,还涉及成本核算、企业财务管理、税法知识等,要求考生根据联邦法规、国际法相关法规制作报表,同时对有关报表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有关数据从管理角度给决策层提供意见和建议等。考生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后,才能从事总账会计也就是会计主管这一岗位的工作。
多由权威机构组织发起
德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由德国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DRSC)负责。该组织是会计标准制定的权威机构,因为其职能还涵盖制定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以及其他地区委员会有紧密的合作,并使德国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这对于会计领域的最新标准、前沿领域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由德国联邦会计师审计师协会(IDW)组织。该协会相当于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主要职能是拓展会计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培训青年会计审计师,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
三是由德国工商总会(DIHK)发起,由其下属机构组织包括对会计的监管和培训教育工作在内的各行业的职业教育等。
四是由德国联邦税务代理人协会(GCTAA)的会员承办。该机构是税务代理人、税务顾问和税务咨询工作者的协会组织。该协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能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对会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对会计人员和税务咨询人员的工作交流实施监管,以保证其充分履行职业义务,并负责财税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
会计人员主动要求更新知识
在德国,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已经成为会计从业人员一种自觉的行为。这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能够及时地满足参训人员的需求;二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高,压力大,所以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因为他们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企业里的核算员,要想成为主管会计,也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考试因此成为检验培训机构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还是用人单位衡量会计人员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既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又注重严格的考试,这成为德国人才培训的鲜明特征和成功经验。
这与我国会计人员被动地参加职业培训、甚至需要通过严格的课堂点名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培训体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被培训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且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多栖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
⑹ 德国职业教育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一)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的四个基本层次。按照宪法规定,各联邦州享有文化主权。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都属于州文教部的管理权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般由国家兴办,是州一级的国家设施。高校在联邦基本法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管理学校,州政府及文教部对高等学校行使监督权。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三)法律依据。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帮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
(四)管理体制。德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文化教育是各联邦州的主权。因此,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则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五)经费来源。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货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律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六)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几个突出特点
(一)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二)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三)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着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四)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三、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二)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时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它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前东德地区被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⑺ 如何自己去德国工作
每年毕业季都会出现很多大学生出国找工作,有的去美国,有的去英国,还有的去德国,了。这对于在德国读大学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找工作时节。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去德国工作,怎么样才能够去德国工作呢?
去德国工作必须要办理签证
如果是中国在读的大学生,想要去德国找工作的话,必须要先办理签证,因为有了签证才能够出国,如果没有签证的话,是无法走出中国的。反而,如果是在德国就读的中国大学生的话,那可能就不需要办理签证了,他们可以直接去德国公司里找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是德国在读大学生了。
总之,如果想要去德国工作,就必须做好工作合同以及劳工局许可等等方面的准备,这样才能够工作顺利。
⑻ 请问何地有与德国联合办的职业培训学校
南通中德(紫琅)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权威教育机构进行友好合作,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和海德汽车培训中心等建立了紫琅在德国的教师培训基地,07至08年度已委派28 位教师到德国学习,并取得了德国IHK职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同时在已有的4000万元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又从德国购买了一整套机电一体化和汽车检测精密教学设备。目前,学院已与德国幕尼黑工商协会(IHK)达成一致协议,并取得德国幕尼黑工商协会IHK证书的授权和国内有关部门批准,在南通共同成立了以紫琅学院为依托的“中德(紫琅)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简称“中德培训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9月建立。目的是引进德国先进的职教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中国职教改革之路,并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德培训中心”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引入德国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并由德国幕尼黑工商协助组织考试。“中德培训中心”参照德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计划,采用模块化与项目化的教学方式,由德国专家指导、把关,在课堂、实训中心和企业三个教学场所开展培训教育。中德培训中心培训对象为:
1、面向职业院校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在校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并对考试合格的学生颁发德国“IHK职业技能证书”。
2、面向高职、中职院校的在校教师进行以“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培训,并对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德国“IHK职业培训证书”。
3、面向企业的在岗职工的再培训,并对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德国“IHK职业培训证书”。
中德(紫琅)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目前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汽车维修”等专业。
“中德培训中心”设立了董事会,由德国幕尼黑工商协会、德国国际信息技术合作公司、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三方选派人员组成,负责对“中德培训中心”的目标定位、管理体制、办学规模、财务运转、招生、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审议、决策。
“中德培训中心”是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借鉴国(境)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经验和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为南通市和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英路职业培训学校
英路教育由二个部分所组成,一是上海英路咨询有限公司,一是上海英路职业学校。上海英路咨询有限公司由张丛元博士于1998年在国内创办,一直从事于中德之间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方法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几年来,英路咨询与上海多家职业培训机构联合相关企业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机床、特殊护理、会展管理等专业上建立了多个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并在深圳、武汉等地成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英路咨询的合作或支持单位包括德国的多家职业培训机构、专家、德国工商会、专业协会;国内的合作伙伴包括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着名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就业指导中心等。上海英路职业学校为张丛原博士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教学实验基地。校址位于上海着名的黄浦区。该学校的建校宗旨是根据国内就业市场的需求,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教学体系、课程、教师、教材等,推行德国“双元制“教学培训方式,努力做到校企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型招生、培训、实习、就业模式。上海英路学校以技能性、实践性培训作为办学的重点,学员“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以满足社会对广大“蓝领”、“灰领”职业的需求。德国IST体育休闲旅游学院 历史: 德国IST体育休闲旅游学院由德国着名的体育科学家,汉斯.乌尔里希博士(Dr. Ulrich)于1989年9月一手创建。今天的IST学院座落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Duesseldorf)-欧洲着名的商业和时尚之都,德国北莱茵州的首府。IST学院主要提供体育,休闲和旅游领域的多个职业培训课程,主要培训项目有: 体育领域: n 体育管理 n 体育行业人才培训 n 体育营销经理人 n 体育和旅游经理人 n 高尔夫商业管理 n 商业体育基础 n 体育商业化和大型体育赛事管理 n 体育俱乐部管理基础 n 体育设施管理基础 n 现代足球管理 n 网球管理 n 体育赞助旅游领域: n 旅游企业经济学 n 旅游管理 n 旅游行业人才培训 n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 n 旅游经济基础健身和Wellness: n 体育和健康教练 n 体育和健身商务职员 n 健身行业人才 n 体育和健身教练 n Wellness教练 n Wellness & Spa经理人 n 健身市场营销 n 健身人力资源管理 n 健康和防治教练 n 身心教练 n 专业私人教练 n 儿童健身教练 n 抗衰老教练 n 松弛训练 n 营养顾问在过去15年里,5500多学员参加了IST学院的各种职业培训项目。目前正有来自欧洲的2000多学员在接受IST学院25种不同的培训项目。IST学院已成为在体育,休闲及旅游领域里德国最大的职业培训机构。IST学院在欧洲有着多个合作伙伴,包括德国体育协会(DSV),德国工商会(IHK),德国高尔夫管理协会(GMVD),奥地利国家体育协会(BSO),奥地利高尔夫协会(OEGV),瑞士体育培训协会(SSB),欧洲体育赞助交易所(ESB),德国足协(DFB),德国足球运动员协会(VDV),德国最大的体育网站(),德国最大的连锁健身俱乐部之一(Future Sports),德国旅行社协会(DRV)等。很多欧洲着名的运动员在退役参加了IST学院的职业培训后便当上了各个俱乐部的经理。IST证书在行业里广为所知,已成为‘提高职业机会’的法宝。在体育和旅游领域里工作,带给您的将是激动人心的职业体验。‘高尔夫俱乐部’‘健身教练’,‘体育经济人’,‘旅游产品开发者’这些词汇越来越成为时尚和潮流的带言词。IST学院成功的秘诀就是其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为向导的培训。学院专门为学员们设计了一个工作信息交易网站。在这里,学员们可以及时获得体育,旅游,健身等行业里最新的职位信息和行业动态,给企业和学员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每年都有很多IST学院的毕业学员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IST学院每年都参加全球最大规模的体育潮流和用品展(ISPO)以及欧洲最大的健身博览会(FIBO),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学院多年来也一直与欧盟合作进行欧洲体育的市场调研。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中国在体育及旅游,会展领域人才的匮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自体育强国德国的IST体育,休闲及旅游学院将与中国上海英路职业学校在上海合作开展体育管理,健身教练及会所管理,旅游管理和会展管理方面的职业培训。IST学院和英路教育从7月开始将在上海陆续推出健身会所管理,私人教练,体育管理,高尔夫商业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管理等职业培训课程将开创全国首家在该领域里全面引进国外权威培训机构课程和体系的先例。
中德经贸学院
中德经贸学院是由福建鹭江职业学校与德国国际商务交流学院联合创建的,学院结合国内、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经验,中德经贸学院总投资三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将在福建厦门发展建设成为一所国际型、综合性万人大学。
中德经贸学院坚持以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及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导向,中德经贸学院的办学宗旨不仅是为中国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造就和培养专业高级技能业务人才。中德经贸学院是一所为世界各国培养与输送留学生的摇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中德合办双元试点班
中德高等双元制学院是湖北省教育厅通过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引进的对外合作项目。该项目由我院联合东风职业培训中心与德国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举办。该项目严格按中德双方商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分基础阶段和加深阶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课堂教学与实习交叉进行。学生不仅能学到与普通大学相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较多的机会学习操作技能、加工工艺和参加企业实践。通过两年半基础阶段的学习,成绩优异并通过德方考核合格者,可到德国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参加加深阶段的学习。家庭困难、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获得学院提供的奖学金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奖学金。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学生毕业后可优先推荐到在华德资企业与中德合资企业工作。
⑼ 德国如何进行会计职业教育
德国界定会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可以不问专业出身,但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培训和教育手段也多种多样,如讲座、制作光盘、开辟网页、现场指导等;并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接受能力进行有差别的培训和教育。 国家法律有特别规定 会计审计师是德国会计专业领域层次最高的行业人员。他们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参加考试。如果大学学制是4年,他们需参加3年的专业实习;如果学制是3年,则需参加4年的专业实习。考试合格后,他们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证明其能履行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并按规定投保个人相关保险后,才能成为一名会计审计师。 由于会计审计师职业要求较高,培训及继续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德国法律特别规定,会计审计师每年至少要参加20个学时的再培训。培训有面向刚进入实习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培训,也有针对国家考试考前辅导的培训,还有大量针对专业人员知识更新的再培训,其时间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余时间进行。 德国的中初级层次会计人员类似我国的中初级会计人员,他们称核算员和会计主管。与会计审计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级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途径接受技能训练。一个中学毕业生毕业后,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首先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3年的工业销售专业学习,期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锻炼。 他们学习的课程有会计学、数学、企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等,毕业后他们通常会在企业做主要工作人员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他们可参加再培训,并通过总账会计的考试。这项笔试的内容既涉及销售、采购、物流、营销等与会计相关的经济知识,还涉及成本核算、企业财务管理、税法知识等,要求考生根据联邦法规、国际法相关法规制作报表,同时对有关报表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有关数据从管理角度给决策层提供意见和建议等。考生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后,才能从事总账会计也就是会计主管这一岗位的工作。 多由权威机构组织发起 德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由德国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DRSC)负责。该组织是会计标准制定的权威机构,因为其职能还涵盖制定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以及其他地区委员会有紧密的合作,并使德国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这对于会计领域的最新标准、前沿领域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由德国联邦会计师审计师协会(IDW)组织。该协会相当于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主要职能是拓展会计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培训青年会计审计师,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 三是由德国工商总会(DIHK)发起,由其下属机构组织包括对会计的监管和培训教育工作在内的各行业的职业教育等。 四是由德国联邦税务代理人协会(GCTAA)的会员承办。该机构是税务代理人、税务顾问和税务咨询工作者的协会组织。该协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能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对会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对会计人员和税务咨询人员的工作交流实施监管,以保证其充分履行职业义务,并负责财税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 会计人员主动要求更新知识 在德国,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已经成为会计从业人员一种自觉的行为。这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能够及时地满足参训人员的需求;二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高,压力大,所以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因为他们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企业里的核算员,要想成为主管会计,也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考试因此成为检验培训机构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还是用人单位衡量会计人员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既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又注重严格的考试,这成为德国人才培训的鲜明特征和成功经验。 这与我国会计人员被动地参加职业培训、甚至需要通过严格的课堂点名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培训体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被培训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且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多栖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
⑽ 我是留学生 现在人在德国 不知道怎么找工作
当然是能在德国找到工作最好,还能拿到工作签证,为日后移民做准备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在德国持有中国护照的人数为7.8万人,以留学、工作和家庭团聚三类人为主。其中留学生接近3万人,在德国获得有限期工作性质签证的中国人有1.2万人,已经获得长期居留的中国籍人数为8400人。德国留学生就业情况如何一目了然。
中国人在德国找工作,都是从事设么样的工作呢?在德国工作的中国人,主要包括中资企业在德职工、留学后开始在德国企业工作的留学生、独立职业者以及中餐馆厨师、中国建筑工人等。另据不完全统计,拥有德国或欧洲国籍的在德华侨约有10万人,其中以中餐业为第一大行业,超过70%的华侨在德国从事中餐业。
在新近召开的政府内阁会议上,德国执政的社民党和联盟党(基社盟和基民盟)就放宽外国留学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在德就业限制问题达成一致,只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存在分歧。来自基民盟的教育与科研部长沙凡博士(Dr. Annette Schavan)提出,应当对外国专业人才年薪限额从原来的8.5万欧元降到6万欧元。社民党则认为应加大对失业者的培训投入,以解决德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
今后几个月有望降低某些行业,尤其是电子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引进国外高级人才的门槛。此外,在德学习毕业的外国留学生找工作的环境也将变得比以前宽松。德联邦政府发言人表示,从长计议,接受外国移民对德劳动力市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