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期是德国还是美国先秘密研制原子弹以及听说二战德国比英国先秘密研发原子弹,
是德国先开始秘密研制原子弹,但最后让美国人抢了先。具体原因很复杂了,希特勒更注重常规坦克战,觉得不研发核武器也能赢得战争,这是一方面原因;纳粹对犹太人等进行迫害,使得大量优秀科学家潜逃至美国等其他国家,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2. 二战时期,德国抢先研究原子武器,为什么最后没成功
关于希特勒研制原子弹的未成功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没有拿出一个令人真正信服的说法,不过主流的说法主要有四个原因。
不管怎么样,德国没有造出核武器对人类来说是幸运的,不然谁知道那个疯子会做出什么事。
3. 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先研发,美国却先造出原子弹
德国在二战时造不出原子弹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大量犹太科学家人才流失。
犹太人很聪明,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导致大量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德国移居美国,使得德国科研研究人才匮乏(至少在原子弹这种高精尖的领域,人才是不够的)。所谓此消彼长,犹太科学家流入美国,使美国的科研能力大大加强,对原子弹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是犹太人啊(他是从小移民到美国的)。
2、希特勒的战争需要
希特勒一心要统治世界,所以当时德国的很多科研都是从战争角度出发的。德国人将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为此花费了5.5亿马克!而原子弹研究项目“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两者一比较,后者的重视程度立刻相形见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原子弹研究并不十分重视,或者说在当时情况下,希特勒没有把原子弹研究摆在首要位置。
3、美国特工的破坏
有人说德国在二战时原子弹研究其实已经完成有90%了。我不知道这个90%的数据是怎样来的,但我知道这一定是夸大其词了。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应该是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这毋庸置疑,可是总是差那么最后的一哆嗦,而这“一哆嗦”却是最重要的。美国人曾破坏了德国建在挪威的重水生产工厂,而重水是生产原子弹的重要原料。
那么,为什么美国那么短时间就研究出了原子弹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罗斯福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以奥本海默为首的大批顶尖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究和爱因斯坦本人的亲自关心;三是美国特工搞到了德国原子弹研究的资料,这一点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可以这样说,美国造出的原子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巨人是德国!
4. 原子弹到底是德国最先发明还是美国
一定是美国.不只是美德,苏联和日本也有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但美国的原子弹计划副总统都不知道,德国的原子弹计划被英国军情部门多次干扰破坏,纳粹暴政不得人心,用作反应堆控制棒的高纯度石墨被工程师故意掺杂无法使用,重水厂被炸及装载重水的渡船被炸沉,一次次决不偶然的破坏使德国无法完成任何一阶段工作,怎么会是德国先研制出原子弹呢?
5. 关于二战时期 美国抢先在日本和德国之前 制造出原子弹的 问题
二战期间,德国苏联美国日本等都在搞核研究和航天技术,其中德国的技术确实领先,但也没到能造出原子弹的那程度。由于二战德国战败,盟军攻占柏林,苏联抢到了核技术资料,美国抢到了核专家,然后美国抢先造出来了原子弹,日本很幸运,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领教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国家。
6. 二战时期,德国这么强大,为什么没有造成原子弹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没有造成原子弹主要是当时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在写报告的时候说明的一些资料是不准确的。当时这名科学家在计算的过程中认为建造原子弹的材料要耗费非常多,而德国人认为不值当建造,所以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建造其他军事武器上。
曾经负责研究原子弹的精英是海森堡,他被誉为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的这些物理人才开始研发原子弹。但是当时他呈现的那份报告说,如果想要制造一枚原子弹的话,必须要用几吨的铀才可以。按照当时的工业提炼水平,根本就无法提炼出那么多的这种材料,所以当时德国军方在看了这份报告之后就开始转移精力。
7. 为什么说美国的原子弹捡了德国现成的
纳粹确实为美国的原子弹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不过形式不是美国抢了德国的技术,而是德国自废武功
本来从三几年开始美苏德都在研究原子弹,进度差不多,但是德国实行的种族政策等一系列举措遭到了一些科学家们的反对,他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来抵制纳粹,而纳粹并不以为然,反而开始迫害这些科学家,于是大量对纳粹不满的科学家逃出德国,其中就有研究核武器的,而他们大多数都去了美国。可以说纳粹是把自己的专家拱手送给了美国。
当然,美国能最早开发出原子弹,德国的科学家并非唯一的因素,当时法国沦陷,英国陷于德国的空袭之中,无法提供安全稳定的研究环境,于是他们派出了自己的科学家前往美国,共同研究核武器,事实上,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集合了当时欧美最优秀的科学家,也包括了一些逃出德国的科学家。
另外,虽然美国没有抢德国的技术,但是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本来的核原料只够造2枚原子弹,但是缴获了德国核研究中提纯浓缩的一批核原料后,多造了1枚
追问:
你看看楼下说的。
追答:
楼下说的是没错啊,德国人由于科学家的出逃,设施被盟军空袭等很多原因,核武器研究到半截就停滞不前了。相应的,出逃的德国科学家几乎都便宜了美国,美国没能从德国得到任何技术,但是却得到了不少人才.....当然还要算上最后投降后缴获的一些设施和原料,但是德国投降的时候美国的核武器研究已经完成了,原子弹都要造出来了
追问:
应该说德国那些科学家助长了美国造原子弹的成功和进城,至于没有德国人美国能否制造出原子弹就不得而知了。
追答:
基本就是这样,不过就算没有这些德国科学家美国还是能造出原子弹的,毕竟英法美以及其他和德国敌对的欧洲国家都把自己最精英的科学家派到了曼哈顿计划里,这些人的能力不容小视。也许少了出逃的德国科学家原子弹的研发进程会慢很多,但总还是能造出来的
8. 第一颗原子弹发明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科技的进步有时却意外地带来了人性的退步。是谁发明了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的是福音还是灾难?
原子弹的发明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在20世纪,人们利用铀或钚重原子核裂变发明了原子弹,其原理是由于裂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起到杀伤破坏的作用。当引爆爆炸装置时,核原料超过临界量,在中子的作用之下,引起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发生猛烈爆炸,其杀伤力极强。1945年8月6日9时15分,日本广岛的大地剧烈震颤,一股飓风挟带着震耳欲聋的吼声呼啸而来,瞬间,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广岛被夷为平地。这是因为美国空军部队在这里投掷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造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灾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各国为了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开始争相研制新型武器。在当时,从原子核裂变中获取巨大能量的实验已经成功完成,哪一国能够率先把它转为实用,造出原子弹,就会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德国在早期核物理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1938年时,德国物理学家便成功完成了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只要将这一技术转为实用就能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纳粹德国在1942年6月召开了有关研制发明原子弹的会议,会议由希特勒的军备部长施佩尔主持,讨论原子弹何时能制成。但由于缺乏金属铀和重水,研制工作难以顺利完成。不久,为德国生产重水的挪威重水工厂还遭到了挪威抵抗力量和英国特工人员的破坏,生产设备严重受损。这使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受阻。外加希特勒对这一花费巨大的工作也缺乏兴趣,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少,使得德国最终未能成为第一个发明原子弹的国家。
美国发明了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原子弹一般公认是美国发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抢在纳粹德国前面造出原子弹,美国曾专门制订“曼哈顿工程”计划,聘请了数万名科技、管理人员,耗费了20亿美元的巨款,经过近六年的研究,终于将原子弹研制成功。
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费米
当时流亡在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希拉德和意大利核物理学家费米意识到德国存在发明原子弹的危险性,于是他们与另外一些因躲避纳粹迫害而流亡美国的欧洲科学家联合起来,写信给美国总统,由闻名遐迩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亲自送交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二楼的书房里,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讲了一个有关拿破仑的故事,故事中由于他不重视发明家富尔顿提出的制造汽船的建议而使作战计划受挫,用此来引起罗斯福对研制原子弹的高度重视。促使了美国政府最终下定决心要赶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1939年末,在罗斯福总统的指挥下,美国组成了一个代号为“S-11”的特别委员会。
委员会最初的两年主要是以研究浓缩铀以及实现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为主要工作。但科学家们所需要的铀235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同位素,在当时,全世界的纯铀储量只有几克,因此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如何可以生产10千克纯铀的问题。科学家发现可以采用化学的方法将铀235转变成为一种高度裂变的新元素——钚。之后经科学家们证实,在中子轰击下的钚原子同铀235的原子一样易于裂变。这意味着用钚做核炸药同样能制出原子弹。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加快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
1942年8月11日,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格罗夫斯将军主持了“S-11”,并同委员会的科学家及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商议,制订了名为“曼哈顿工程”的计划,并建立起一个研究中心。美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在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上。在这个研究中心里人才云集,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排列成行,在有些部门里,博士比办事员还要多。
在1942年底,科学家成功完成了链式反应实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两年之后,格罗夫斯将军宣布:美国有望在1945年8月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7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一片荒漠中进行了首次原子弹实验。原子弹爆炸时发射出耀眼的光芒,熔化了一座几十米高的铁塔。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在很远的地方高声叫喊,说她看见了亮光。当地的报纸则称:“有一处军火库发生了爆炸。”首批用于实战的两颗原子弹制造完成,由于这两颗原子弹的外形一枚瘦长一枚短粗,故将它们命名为“瘦子”和“胖子”。
1945年8月6日,一架B-29轰炸机载着一颗新制成的“小男孩”从提尼安岛起飞,将其投在日本的重要军事港口广岛上空。45秒钟之后,原子弹在距地面550米高的空中爆炸。在爆炸的中心地区,强烈的光芒使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使地面上的一切都化为灰烬。城市中到处是死者的残骸和呻吟的伤者。同年的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的长崎投下了“胖子”。
事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算,约有三万五千人死亡,近六万人受伤。
“小男孩”和“胖子”这两颗原子弹的投掷,加速了法西斯帝国主义的灭亡,缩短了战争的过程。但是美国帝国主义用原子弹残忍地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这一行径遭到了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强烈反对。
除了德国和美国在进行原子弹研制外,有些国家也进行了相关研究。1941年10月,英国成立了发明原子弹的政府机构,代号为“合金管”。但是在敌机频繁空袭的环境下,这一工作很难在英国本土进行。后来,英国政府同意将这一机构并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计划。
前苏联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
近年来,有人对美国最先发明出原子弹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根据解密不久的相关档案,他们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是前苏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墨西哥的一家报纸上曾刊登一篇文章报道了这件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纳粹德国正在进行铀原子裂变的试验时,斯大林也从一些本国的科学家那里了解到,利用铀的原子裂变可以研制出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此时,前苏联研究核物理的主要科学家大部分因在肃反中受到牵连而被关在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1938年初,斯大林派人到各个集中营找到了相关的科学家,将他们送往西伯利亚荒原中的实验基地,由库尔恰托夫和卡尔察主持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虽然这些科学家曾身陷囹圄,但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12个小时以上。
1939年3月,希特勒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兵,与苏联的战争一触即发。在此危急时刻,斯大林亲自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会议,对这些科学家说明:能否先于德国拥有原子弹是关系到祖国安危的一件大事。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斯大林和科学家们计划在四年内研制出原子弹。会议召开之后,西伯利亚实验基地的研制工作更是夜以继日地进行。斯大林派去的代表也时常提醒疲倦的科学家们牢记斯大林的叮嘱。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突然向苏联发动袭击。年底时,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前线告急。然而苏联政府在全国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下,向西伯利亚实验基地的供应却有增无减。随着苏军的顽强反抗,战局完全扭转。1943年夏天,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惨败。苏联利用常规武器打败了德国,因此斯大林对研制原子弹便不再那么迫切了。在1943年9月,斯大林收到来自西伯利亚的急电,告知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一切已准备就绪,将于9月10日在无人的湖心岛上进行试爆。然而斯大林并未前往观看,只是派了马林科夫率人前去。
这颗原子弹的重量只有两年后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小男孩”的1/10。启动控制装置后,科学家和观看试爆的人大多都躲到很远的地下掩体里。但是物理学家别特尔萨克却低估了原子弹的威力,未进入混凝土掩体,其尸体被炸得不见踪迹,成了原子弹的第一个受害者。后来因经费不足,苏联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被迫延缓下来,直到1949年才试爆了一颗与“瘦子”的威力相仿的原子弹。
但是,事情若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在前苏联出版的着作中对此事从未提起,这并不符合前苏联喜欢宣传本国是世界第一的习惯。这就给“谁是发明第一颗原子弹的国家”的问题带来了诸多疑问。
究竟是美国还是前苏联最先发明出原子弹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没有发明第一颗原子弹,人们很幸运,否则,现在的人们将会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