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与日本的结盟是怎样开始的
德国与日本的结盟尝试在德意接触之前就开始了。早在1933年年初,希特勒就明确提出了与日本建立密切关系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德国和意大利外,只有日本才是“能够对抗世界威胁的力量”。他还曾同里宾特洛甫就“是否能够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同日本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此时,日本法西斯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走上与世界对抗之路后,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也迫切需要“再次在世界强有力的国家中寻找朋友”,其眼光很快转向了正在欧洲迅速重新崛起的德国。
B. 二战日本和德国为什么会结盟
二战时候日本一个策略是北进,进攻苏联,德国人希望这样能迫使苏联两线作战,(参见后来德军1944年6月6日后被英美和苏联两线夹击的效果)日本两次对苏作战惨败,只好和苏联休战,于是苏联可以专心把防守东方的大量兵力调到西线和德军作战,日本于是选择南进,先是偷袭珍珠港,想打残霉海菌,占领了东南亚殖民地获取战争资源,导致盟友德国向霉菌宣战。
C. 德意日是怎样联合起来
是这样的,先是一战之后,墨索里尼上台,率先建立法西斯国家
他的成功经验给了日本和德国不少启示,日本在226兵变之前就已经社会矛盾重重,很欣赏意大利和德国那套
而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在很多问题,如苏台德问题上都寻求意大利的帮助,两国越走越近
在二战全面爆发后,意大利见德国节节胜利,就把自己捆到德国的战车上了,德国-意大利联盟成型
这时候,日本看到德国不断胜利,国内军人开始宣扬要和德国结盟,否则就赶不上胜利的末班车了
在这种情况下,陆军首先强烈要求和德国结盟,接着海军中的年轻军官也在积极推动这个
最后,政府决定和德国-意大利结盟,大家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其中驻德国武官大岛浩出力非常多,日后也混了个战犯资格。轴心国形成
》
D. 一战中,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德国内部讨论。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德国。政治,经济实力还不够高,还不足以征服欧洲及其世界。因此有相同战略意图的国家,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因为同样的政治利益而达成的同盟体。
从当时的欧洲的格局来看。英国是当时欧洲的主力大国。德国要达到称霸欧洲的目的。必须寻找伙伴来对付当时的英国。
从地理的方面考虑。德国处于欧洲的中部地区。为了在战争过程中四面受敌。所以德国需要通过结盟的方式来增加战略伙伴。以防止四面受敌
E. 如果二战形势允许,中国和德国能结盟吗
完全没可能。
德日为什么能结盟?是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德日都要打破一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要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桎梏,要向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400霸权挑战,一雪一战失败的耻辱。日本要打破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和西太平洋国际秩序对日本的束缚,要向他们口中的英美鬼畜报仇雪恨。
中国本身还要依托华盛顿会议所建立起的《九国公约》作为屏障,依靠英美,甚至日本的死敌-苏俄来和中国主要的外患-日本来周旋。请问中国脑袋被驴踢了吗?要追随德国去打破这个秩序吗?
中国国民党政府执政的经济基础是江浙财团,政治骨干是亲英美集团。他们怎么可能去把中国绑上德国的战车去挑战英美呢?
抗战前的中德军事合作,实际上开始于纳粹执政前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双方的合作基本上是平等的。合作的基础当然是反CP,不过也是因为各取所需:中国急于在德国帮助下实现军事现代化,以积蓄力量来完成对内剿共,对外抗日的两大国策。另外自1928年以后,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是实现修改甚至废除自前清一降的不平等条约和废除列强在华治外法权和租借地。而德国自一战战败后,在华利益早已失去。所以在外交上可以说和中国不存在现实冲突。对德国一方来说,自冯塞克特重建德国国防军后,德国就想方设法来规避《凡尔赛条约》的诸多限制,所以德国除了以对外投资和技术转让方式在国外从事武器开发和军火生产,德国还广泛地和多达30多国家开展军事合作,大批德国军官被作为军事 顾问被派到国外从而为德军日后扩军进行了干部储备。冲锋队头子罗姆曾经两次被派往南美做军事顾问。
(要说和德国的军事合作开展之长,层次之高,范围之广无无疑是苏俄。自洛迦诺公约之后,德国和苏俄开始了20年的军事合作。两国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抗拒凡尔赛和约的禁令,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1922年底,冯塞克特专门创立了一个管理机关,在波恩和莫斯科均设有办公室,动员德国公司把遭到禁止的武器生产线转移到苏联(当年苏俄通过宪法,改国名为苏联)。不久,克虏伯公司便在图拉制造大炮、装甲车,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业制造飞机发动机,法本化学公司在萨马拉省制造军用瓦斯和毒气。德国派出专家帮助苏联建立三个大型兵工厂,德籍专家一度占苏联军工企业外聘专家总人数的80%。两国军事技术和人员的交流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形成了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局面。1928~1933年,在苏联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图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迫切需要德国大量援助,德国也投桃报李,向苏联提供了大量信贷以及帮助苏联向德国企业订货。以1930年到1933年为例,这4年苏联从德国进口的总值分别为4.31亿马克、7.6亿马克、6.26亿马克和2.82亿马克。通过合作,苏联在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联潜艇部队。1926年,以德国海军少将阿诺.斯宾德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德国潜艇深感兴趣的苏联海军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国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不久,4艘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309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派遣了60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阴。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20世纪20年代经常在德苏之间往返,帮助苏联人在梁赞建立了伞兵基地,与苏军共同探讨利用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他为此还在一次滑翔机训练中把头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苏联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的闪电战理论在苏联得到完整示范,并最终发展成型。1926年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举行代号为“西方”的大规模合成演习,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请参与编写演习大纲,这中间就包含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设想。
如果要是按照有的人的逻辑,德苏结盟的可能性岂不比中德结盟更具有可能性?可是后来德苏还不是成为彼此相互毁灭的死敌吗?)
另外,纳粹上台后,德国在扩军备战过程中,急需钨等矿产,而德国自一战以后就是严重缺乏外汇。所以德国才和中国签署了《合步楼协定》,双方易货贸易,中国以钨矿砂和农产品换取德国军事装备。
所以说,当时中德的合作是双方各取所需的合作,更多是现实利益。谈不上政治结盟和国民感情。
所以中日开战后,德国调停不成后,德国马上选边站,倒向了德国。
再说一句题外话,就算没有日本,中国如果被猪油蒙了心去和德国结盟,那么一战的土耳其的下场就是中国的前车之鉴。中国会死的很难看,搞不好作为战败国要被苏联肢解。
F. 在是否与德国希特勒结盟的问题上,墨索里尼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如果选择与德国站在一起,他必须放弃奥地利,听任德国在奥地利的一切行动;如果他不肯放弃奥地利,将难以继续取得希特勒对意大利的支持,意大利在国际上将更为孤立。他在与心腹们商量后作出决定,放弃对奥地利的要求,以此作为与德国结盟的代价。
G. 二战时期,为何日本会选择和德国结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已有近百年了,但是留给人们的惨痛回忆和给大家的教训是所有人都不能忘怀的。大家都知道的是,二战有三个主要侵略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德国主要战场是欧洲,日本的主要战场是亚洲。从两国的主要战场上来看两国并没有多大的交集。但是为何在二战时期,日本会选择和德国结盟?两个国家的主要是给自己拉外国援助防止在国际上孤立无援。
所以在日本和德国结盟之后,日本安心的占领东北无后顾之忧,果断的发动七七事变,开启全面侵华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