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曼罗兰(中国)有限公司是外资企业吧,里面的管理风格怎么样,工资待遇水平如何
品牌推广专员 本科 深圳 4001-6000 里面的待遇还可以啊,欧美公司,管理风格也有特点!
是全球第二大印刷设备生产商,生产基地设在德国的奥芬巴赫、奥格斯堡和普劳恩。大中华市场主要由三种基本行业层面组成:出版、商业及包装印刷。
❷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00)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罗曼罗兰除了在文学界享有不朽的地位外,也是研究贝多芬最认真的一位专家,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
一八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因为其父母双方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所以这是一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而其爱父给儿子起名为罗曼和保罗 爱弥尔,也是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作家普卢塔克笔下的罗马英雄一样具有强力的精神和超凡的天赋。
在这一点上日后的罗曼罗兰并没有让父亲的愿望落空。但在罗曼罗兰小的时候其身体却并不健康,有一次还因为仆人的疏忽,将不到一岁的小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
少年的罗曼罗兰一直是体弱多病的。而这对于一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方法就是把小罗曼罗兰固禁在家里。而这与小罗曼罗兰向往自然的天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他回忆这段童年生活的时候,他用了“鼠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
而这个“鼠笼”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杀了小罗曼罗兰的“精神自由”。他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到田野间放牛牧羊,无法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嬉戏玩耍。而这竟导致了幼小的罗曼罗兰对生命和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不幸的是在罗曼罗兰五岁那年,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白喉症被夺去了生命。而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而妹妹的死亡也让幼小的罗曼罗兰无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
由于小罗曼罗兰的家庭在当时属于体面的中产阶级,而其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的重视。所以在罗曼罗兰十四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一家人迁往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这次迁家的行为对于罗曼罗兰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在巴黎在这座大都市里,年少的罗曼罗兰开始是极为不适应的,在他看来“大城市是庞然可畏的有机体,那里灵智的微生物会像一切痼疾的霉菌那样迅速的繁殖。假如新来者不能立即顺从,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使他们的血能适应这些毒素”。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内向而爱于幻想的罗曼罗兰来说,他失去了信仰的家园,都市疯狂的节奏和学校的混乱情形,让年少的他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就在这个时候,罗曼罗兰开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伏尔泰等大师的作品,让他那荒芜的精神领地再次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令他十分幸运的是在一次拜访朋友的途中,遇见了当时的大文豪雨果。而这次会面显然给了罗曼罗兰极为深刻的印象。
罗曼罗兰的一生中对他影响重大的艺术大师有很多,光是他自己为这些伟人写的传记人们都可以如数家珍《贝多芬传》《歌德与贝多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
我们先说一下罗曼罗兰与音乐。
在罗曼罗兰十六岁以前他所受到的音乐方面的熏陶主要来自海顿、莫扎特。而在他接触到了瓦格纳和贝多芬的音乐以后,那些优美的旋律就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风港。
对于瓦格纳,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过“瓦格纳是一个严峻的古典音乐家,对于他,所有一切都服从于一个最高的道理,这个道理主宰着戏剧,统帅着主题并且不懈的发展着构思。”
1887年,由于当时法国与德国当时的关系恶化,一些法国音乐家以民族自尊心为由阻止瓦格纳在巴黎演出。而这个时候,一向标榜和谐的罗曼罗兰为此作出了严厉的抨击“一个强大的民族是不会害怕另一个民族的精神征服的”。(想想我们现在面对的全球化和一些所谓‘韩流’‘欧美化’冲击我们自己文化的争论)这与其说是罗曼罗兰在捍卫瓦格纳,不如说是他自己关于超国界的世界性艺术的宣言。
而贝多芬的音乐与罗曼罗兰的一生都是紧密不可分的。
罗曼罗兰是在罗马上大学的时候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他认为贝多芬“具有一切音乐家中最伟大的灵性”。罗曼罗兰在那时刻起一直到生命的终了,都在研究贝多芬。这足以证明贝多芬的音乐和精神对于罗曼罗兰的启示是多么的重要!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罗曼罗兰显然被贝多芬强大的精神体系所折服,他相信贝多芬是属于那种从内心向往快乐的人。“贝多芬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他拒绝妥协他不认同的一切,他的一生都在奋斗!”而罗曼罗兰一生中最伟大的巨着《约翰 克利斯朵夫》所要表达的精神和原形也就是贝多芬一生的缩影。
罗曼罗兰与文学大师们。
罗曼罗兰一生中所接触到大文豪数不胜数,雨果、歌德、甘地、里尔克、斯宾诺砂……而一直作为他精神导师,影响他一生的巨匠们也有很多。这里重点的说一下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
上文提到了在巴黎罗曼罗兰最苦恼的那段日子里他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而那些观点也就此影响了他的一生。
“行动、生产、创造……我明白这就是目的,就是生活的法则,我愿意这样做”。
可以说因为莎士比亚,罗曼罗兰再次获得了新生。而这也成为他日后展露给世界的最重要的特性:思考并且行动。
年少的罗曼罗兰对莎士比亚那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充满了迷恋,他那时总是兴趣无穷一次次的观看〈〈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的戏剧。而这也为将来罗曼罗兰的戏剧创作其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最景仰的大师。他把托翁当成自己一生的精神导师,对他的作品更是达到疯狂崇拜的态度。
“阅读托尔斯泰,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启示,是开往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而最令罗曼罗兰感动的是在他们之间有过一次真诚的书信交流。
那是在托尔斯泰推出新书〈〈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以后,面对书中托翁对莎士比亚和贝多芬及其现代艺术的成就的不屑一顾乃至唾弃,年轻的罗曼罗兰有些糊涂了。他不知道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对他当成生命的艺术进行如此强烈的抨击,他无法理解他这位精神导师的意思。年轻的罗曼罗兰控制不住心中的焦躁和冲动,提起笔来给他敬爱的导师,远在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不解和困惑……
而在半年以后的一天,本来已经忘记了此事的罗曼罗兰万分惊喜的收到了托尔斯泰这位大师的亲笔信。并且是用法文写的一封长信。托尔斯泰在信中详细的讲解了他关于现代艺术的理解,摘录如下“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所说的科学和艺术只不过是个弥天大谎。在我们一旦摆脱了传统的迷信之后,往往陷入科学和艺术这种高级的迷信,为了看清楚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必须从头做起……真正的科学和艺术成果来源于牺牲,而不是某些优越的物质条件”(想想当今人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广泛理解及对于成功的评价,这句话乃是当头一棒)托尔斯泰最后总结说“整个历史不是别人的,而是全人类团结这一原则的孕育过程。这一思想已被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所证明。人类最幸福最自由的时刻,正是发扬忘我精神和友爱精神的时候。理性在人身上找到了可能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而感情则起了促进作用”。
这段话对于日后罗曼罗兰向往的“和谐”精神有着无与伦比的指示和警醒。所以说托尔斯泰对于罗曼罗兰一生的精神体系构成是极为关键的人物。也正是在与这样的文学大师的交流中,使其精神生活充满了愉悦,使整个灵魂得到了无比的充盈。
托尔斯泰的一生便是与苦难做斗争的一生。出生在贵族环境的他,竟在五岁那一年就感悟到“人生不是一次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我们现在谁都会喊着要快乐)。几乎是少年的托尔斯泰就想卖掉自己的车,送给穷人,而那仅仅是因为他觉得“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这时的托尔斯泰绝不会认同什么“慈善家”的赞誉)。
托尔斯泰出生在上流社会,却无比蔑视那样的奢侈糜烂的生活。他一生最苦恼的事情是不能那些穷苦的人一起生活。因为他还有许多的亲属,他不可能抛下他们。于是他整日矛盾的被强迫过着“奢侈”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托尔斯泰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谴责,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开了家。年老体弱的他不幸病倒了。而当他被众人拥护着照顾时,他却哭泣着说“大地上有成千上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托尔斯泰?”
这样的故事可以感染每一个纯洁的灵魂。罗曼罗兰一生也遵循着这样的态度,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平,毕生做着贡献。
罗曼罗兰的感情生活。
罗曼罗兰在罗马上大学的时候,曾认识了一对漂亮的意大利姐妹。年少的罗曼罗兰对它们都充满了爱慕,一时竟不知道到底喜欢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在自己像猜拳一样的独角戏中,暗自的体味着恋爱的苦恼。而当他鼓起勇气试图表白的时候,他才发现两姐妹对他根本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于是这场自编自演的戏剧也到此划上了句号。对这次初恋的回忆,罗曼罗兰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还不懂得独立思考,却自我陶醉在感情空虚的悲歌里”
而他的处女作也从此诞生了,一部名为〈〈罗马的春天〉〉的小说。
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犹太姑娘。她的父亲是语言学家,在巴黎的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威望。
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里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婚姻生活“小小的喜悦、失望、好笑,或者奇异且有时悲伤的日子里,我们象兄妹一样互相倾诉。我们还以相同的眼光来批判这社会。我的妻子有观察与剖析心理的天分,这一点与我一致,也与我互补……我的妻子是一位音乐家,和我差不多;音乐在我们的爱情中占了很大的地位……”
看的出来,起初的婚姻生活是波澜不经的。很和谐也很美满。
但后来的情形就发生了变化。
罗曼罗兰在这期间大量的创作。而这些剧本或是小说却很难有上演和出版的机会。因为巴黎实在太大了,而罗曼罗兰一个外省人在这里凭着自己微波的力量根本无法立足。而每一次却都要妻子的帮忙,才能获得一些表现的机会。妻子始终认为“只有被别人认可的,才是有用的东西,或者说任何创作的目的都应具有实际利益的出人头地的追求(大概每一个女人都是这样劝说自己的伴侣,然后名曰“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而这一切使罗曼罗兰越来越感到是在受别人的恩惠。他宁愿为了尊严而放弃现实的利益。在几次毫无价值的讨论中罗曼罗兰始终没有和妻子达成共识。最终结束了他们长大八年的婚姻。
而在离婚以后的四处碰壁的生活,和那些艰辛的体验却恰恰成为了他为以后的创作带来了真实的体验和灵感。
后来的罗曼罗兰便写下了那世界闻名的巨着《约翰 克利斯朵夫》。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刻,能凌驾与国家边界,种族矛盾等问题之上,写下了被众多有时之士赞誉的〈〈超乎混乱之上〉〉。虽然当时的法国当局对他嗤之以鼻。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正义的。
一九一六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
这种博大的胸襟正如在《约翰 克利斯朵夫》中的描写的那样“他不知道自己满腔的热爱在四周发射出光芒,而便是在这个时候,他自以为永远孤独的时候,他所得到的爱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还要丰富。”
1944年8月24日,巴黎解放。
一个月以后,12月30日。罗曼罗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
参考资料:http://www.xxabt.com/read.php?tid=6093&fpage=1
❸ 曼罗兰的简介
德国曼罗兰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卷筒纸印刷机供应商、全球第二大平张纸印刷机制造商之名而享誉全球。作为曼集团的一家附属公司,在历经了151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后,曼罗兰品牌在世界印刷行业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名列世界500强企业,曼罗兰公司年净销售额不低于20亿欧元,“世界每3份报纸中就有一份出自曼罗兰印刷机”。
曼罗兰股份公司 法律地位 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1979年(平张印刷1871,轮转印刷1845年) 地点 德国美因河畔奥芬巴赫 领导人 Gerd Finkbeiner(首席执行官) 员工数量 7147(截至2010年) 营业额 9.42亿欧元 行业 印刷机械 网站 见扩展阅读
❹ 海德堡,曼罗兰,高斯都是德国
海德堡印刷机。曼罗兰印刷机产地是德国。高斯是中国上海的。 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❺ 曼罗兰印刷机和罗兰印刷机是一家公司的吗还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才不同
曼·罗兰是德国曼集团(MAN)旗下的公司,集团主力开拓发展多种高科技工业,如航天科技和商业车辆等等。曼集团是欧洲领导市场的主要设备生产商,核心业务包括商用汽车、工业服务、印刷机器、柴油引擎和其他工业设备及建设市场的专门范畴。曼集团(MAN) 是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的重要一员,拥有77,000名员工,总营业额已超过人民币1,187兆元。
曼·罗兰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60多年以前,从一个位于德国小城奥格斯堡的机械工厂开始了它的发展,在经历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整体工业的膨胀,同时也刺激经济的迅猛发展)后,罗兰(ROLAND作为品牌于1911年首次出现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上,费伯&施莱克尔公司的印刷设备上)和其他许多当时的德国企业一样一同成为当时世界工业革命最大的获益者。
奥芬巴的赫费伯&施莱克尔公司、奥格斯堡的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制造公司、Mainhausen的 Erwin Grimm、盖森海姆的曼-米勒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Plauen的Plamag公司,作为曼·罗兰印刷集团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分别于1911、1920、1988、1990、1990年投入到集团的发展中。
自2006年7月1日起,罗兰印刷机械股份公司不再属于MAN集团,而是改为由安联保险与MAN集团合资。
曼罗兰公司的总部设在德国奥芬巴赫和奥格斯堡,全球范围内拥有员工达6500人,业务范围横跨全球近250个国家,拥有140多个营销及服务中心。其生产的卷筒纸胶印机、单张纸胶印机以及数码印刷系统,是出版物印刷、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的主要生产设备。曼罗兰集团已于2011年11月25日申请破产。
曼罗兰印刷机和罗兰印刷机是同一款设备的不同称呼而已,均由曼罗兰集团制造。
曼罗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曼罗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刷机制造的起源,自1845年第一台自动凸版印刷机的发明开启了曼罗兰的发展历程。
1845年:奥格斯堡印刷机械厂的Carl August Reichenbach将第一台自动滚筒印刷机交付给奥格斯堡的Nikolaus Hartmann’s印刷工厂。
1857年:成立联合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厂。
1872年:成立一家报纸印刷厂——以蒸汽锅炉和蒸汽发动机为动力。
1873年:第一台“连续输纸印刷机”(即从纸卷进行印刷)在维也纳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1889年:通过合并成立了“奥格斯堡和纽伦堡联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于1908年再更名为“奥格斯堡和纽伦堡联合机械公司”——曼公司(MAN)。
1911年:制造了第一台ROLAND平张胶印机。
❻ 罗曼罗兰资料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着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着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生平年表
版本一
1866年---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
1880年---定居巴黎。
1886----1889年----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1889----1891年----在罗马的法国学校就读。
189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职,教授艺术史。
1895年---完成主要博士论文:在吕里和斯卡拉第之前的歌剧起源。
1897年---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
1898年---发表第一部由查理-贝居公开出版的作品《狼》。
1899年---发表《理性的胜利》。
1901年---《丹东》首次在《半月刊》上发表。
1902年---发表《七月十四日》。
1903年---在巴黎《半月刊》上发表《贝多芬传》和《时机快到了》。
1904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发表在巴黎《半月刊》上。
1905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获得费米纳奖,取名为《幸福的生活》。
1905年---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
1906年---《米开朗基罗传》在巴黎的《半月刊》上发表。
1908年---发表《往昔与今日的音乐家》。
1910年---发表《亨德尔》。
1911年---在《巴黎杂志》发表《托尔斯泰传》。
1912年---在巴黎《半月刊》和奥朗道夫书店发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最后一章。
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
1914-----1919年---旅居瑞士。
1914-----1916年---在日内瓦的国际战犯管理所工作。
1914年---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5年---在巴黎奥朗道夫书店出版文集《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放弃国际红十字会奖的奖金和其他文学奖金。
1918年---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
1919年---1922年---反居法国。
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
1919年---出版《科拉—伯勒尼翁》。
1919年---发表《对往昔作音乐之旅》。
1919年---发表《前驱者》。
1919年---发表《利吕里》。
1920年---发表《克勒朗博尔》。
1922年---1937年---旅居瑞士的维尔奈夫。
1922年---发表《战败者》。
1924年---发表《甘地传》。
版本二
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1880年随全家来到巴黎。他于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不久来到罗马读研究生。从罗马回来后在巴黎大学教艺术史。从此开始了写作。从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
1915年,他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拖到第二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着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35年6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并与斯大林见了面。
1937年9月,罗曼·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第二年5月底他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他才又见到了光明。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人物作品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着《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着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着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看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亦,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名人名言
1. 青年力量所表现的本能是反对另外的青年力量或者有选择地和他们结合。因为各种思想都具有吸引力。它们先是犹疑探索尝试在两三个目标间徘徊,然后作出决断,并互相选择朋友。 类别:青年
2.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类别:信仰
3.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类别:友情
4.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类别:读书
5.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类别:自由
6.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类别:人生
7.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类别:人生
8.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类别:自由
9.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类别:人生
10. 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 类别:人生
11.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青春
12. 我有一切应该幸福的条件,而且不管我的精神如何苦恼,我想我应该一直是幸福的,只要我始终能把内心洋溢的欣悦传达给别人。 类别:青春
13. 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类别:科学
14. 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类别:友谊
15.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类别:思想
16.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报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类别:人生
17. 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 类别:理想
18. 这少女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用愉快而得意的梦境来麻醉自己的年龄,她时时刻刻想着爱情,那种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要不是因为她愚味无知,简直不能说是无邪的了。 类别:爱情
19. 青年力量所表现的本能是反对另外的青年力量或者有选择地和他们结合。因为各种思想都具有吸引力。它们先是犹疑探索尝试在两三个目标间徘徊,然后作出决断,并互相选择朋友。 类别:思想
20.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类别:真理
21. 智慧、友爱,这是照明我们的黑夜的光亮。 类别:智慧
22.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类别:时间
23. 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 类别:青年
24.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 类别:友谊
25.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类别:国家
26. 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 类别:理想
27.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类别:真理
28.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类别:真理
29. 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类别:人生
30. 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类别:理想
31. 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类别:思想
32. 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类别:人生
33. 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 类别:国家
34. 人生是一场赌博。不管人生的财博是得是损,只要该赌的肉尚剩一磅,我就会赌它。 类别:人生
35. 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类别:人生
36.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 类别:思想
37.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类别:信仰
38. 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类别:儿童
39.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青年
40. 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 类别:真理
41. 可怜一个人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了!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 类别:人生
42.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类别:理想
43.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类别:工作
44.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类别:天才
45. 一个结婚以后的朋友,无论如何不是从前的朋友了。男人的灵魂现在羼入了一些女人的灵魂。 类别:友谊
46. 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类别:真理
47. 人生是共同使用的葡萄园,一起栽培,一起收获。 类别:理想
48.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类别:勤奋
49. 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类别:人生
50.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青年
51. 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类别:真理
52.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类别:智慧
53. 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 类别:奉献
54.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类别:人才
55. 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类别:信仰
56.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道德
57. 生命象一粒种籽,藏在生活的深处,在黑土层和人类胶泥的混合物中,在那里,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骸。一个伟大的人生,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这样的生育需要整整一辈子。 类别:人生
58.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类别:人生
59.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慈悲。 类别:青春
60.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象,觉得自己参预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跟着宇宙所有的气息而震动,觉得那么自由,那么轻松。他还没有家室之累,一无所有,无所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能慷慨地舍弃一切。 类别:自由
61. 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类别:真理
62.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类别:友谊
63. 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类别:友谊
64. 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是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类别:时间
65.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厂,那里没有懒人的位置。工作吧!创造吧! 类别:工作
66.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类别:真理
67.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厂,那里没有懒人的位置。工作吧!创造吧! 类别:人生
68.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类别:友情
69.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类别:道德
70. 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类别:理想
71. 从容不迫地谈理论是一件事,把思想付诸实行——尤其在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又是一件事。 类别:思想
72.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类别:理想
73.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 类别:修养
74. 对等工作的严肃态度,高度的正直,形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平衡 类别:工作
75. 什么是生命?它并不是象冷酷的理智和我们的肉眼所见到的那个模样,而是我们幻想中的那个模样。生命的节奏是爱。 类别:人生
76. 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 类别:人生
77. 以思想和力量来胜过别人的人,我并不称他们为英雄,只有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们,我才称为英雄。 类别:思想
78. 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均衡的节奏,有了儿童的生命的节奏,才显出无穷无极莫测高深的岁月。 类别:儿童
79. 对等工作的严肃态度,高度的正直,形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平衡 类别:自由
80.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象,觉得自己参预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跟着宇宙所有的气息而震动,觉得那么自由,那么轻松。他还没有家室之累,一无所有,无所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能慷慨地舍弃一切。 类别:友谊
81. 人们不能给情欲规定一个时间 类别:时间
82.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 类别:道德
83. 整个的生命是日子的问题。只有那该死的梦想家才会把自己放在虚无缥渺间,而不去抓住眼前飞逝的光阴。 类别:时间
84.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类别:修养
85.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类别:时间
86.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类别:信仰
87. 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 类别:道德
88.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 类别:真理
89. 人生是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情地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类别:人生
90. 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 类别:奉献
91. 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均衡的节奏,有了儿童的生命的节奏,才显出无穷无尽,莫测高深的岁月。 类别:儿童
92.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类别:道德
93.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类别:友谊
94.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类别:爱情
95.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 类别:社会
96.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 类别:科学
97.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类别:志向
98. 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 类别:人生
99.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对于他们已经做了坏事,不防宽大为怀,如果你愿意。对于他们将做未做的坏事可决不能放松。 类别:修养
100.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类别:科学
101.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厂,那里没有懒人的位置。工作吧!创造吧! 类别:理想
102. 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实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青年
103. 谁有进取的意志,谁就干得成。 类别:志向
104.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类别:人生
105. 真正的幸福就是:成为完全客观,从而体现自己的抱负。 类别:青春
106.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类别:科学
107. 人生是共同使用的葡萄园,一起栽培,一起收获。 类别:人生
108.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 类别:友谊
109.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着生。 类别:友谊
110、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❼ 海德堡 曼罗兰公司的待遇哪个好 我指的是做印刷机的培训,或者是售后维修工程师这两个方面!
其实是差不多的,首先在公司体质上都是德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办公室,其次在印刷机上罗兰的产品侧重轮转机,而海德堡则是单张纸印刷机,但是由于海德堡公司最近印刷机销售量猛增,可能海德堡公司会比较忙,而相对来说罗兰可能会清闲一点,但在待遇上基本没有大的差别!
❽ 印刷机是高宝的好,好事曼罗兰的好
和海德堡在业界的口碑和印刷机质量来比的话,还是海德堡的最好。如果一定要在这2个里面选的话罗兰。当然先要看你是主要从事什么印刷业务?商务印刷就是印个画册广告什么的选罗兰。印打开纸比如地图是那种超大的地图选高宝。希望能帮到你。
❾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着《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着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着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❿ 揭秘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文学家
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
罗曼·罗兰是一位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在获得过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在文学界还是音乐界,都名声斐然。那么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呢?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克拉姆西。克拉姆西属于法国的勃艮第地区,他在那里生活了14年。在他15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一起迁居至巴黎,后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三年后毕业,并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此后罗曼·罗兰在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多国旅游,归国后开始从事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创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罗曼·罗兰正定居在瑞士。191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因此知道第二年年底,瑞典政府才通知他这一殊荣。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在自己的故乡去世,享年78岁。由此可见,对于罗曼·罗兰是哪个国家的问题,已经一目了然。他生于法国,卒于法国,也在法国完成了他的学业,虽然其中他多次在瑞士、苏联等国外旅行和定居,在终究没有改变他的国籍。而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个法国人,那是一个巴黎着名教授的女儿,他们的婚姻维续八年时间,后罗曼·罗兰又娶了一个俄国女人为妻。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过程,也受到法国政府的多番干扰,因此他始终和法国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这也是他在晚年的时候,放弃了他在瑞士的家庭和生活,也要回到自己故乡的缘故。
罗曼罗兰性别
如果把罗曼·罗兰的名字拆分开来阅读,似乎更像是两个女性常用名。那么法国着名文学家和思想家罗曼·罗兰性别是男是女呢?
罗曼·罗兰有过两次婚姻经历,其中第一次婚姻对于罗曼·罗兰来说,影响比较大。他的妻子名叫洛蒂尔特,是一名的名媛。父亲勃莱亚在巴黎的一所高等院校教授语言文学,在业界也相当有名。当时的罗曼·罗兰刚刚来到巴黎不久,事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洛蒂尔特和罗曼·罗兰出人意料地结为了夫妻。结婚之后,两人的婚姻生活十分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是因为洛蒂尔特是一位巴黎着名的交际花,经常出入于许多交际场合,而当时一介穷书生的罗曼·罗兰并不能满足洛蒂尔特对生活的需求,而且他的收入也常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洛蒂尔特对罗曼·罗兰从事的文学创作事业出现了怀疑,因此在结婚八年之后,两人只能选择离婚。
罗曼·罗兰地再婚是在33年之后,当时的罗曼·罗兰已经68岁了。他的妻子名叫玛丽·库达切娃,是一位俄国妇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曼·罗兰,虽然居住在瑞士,但经常前往苏联,并在1935年和斯大林进行了会面。因此这段时间里,他和苏联的关系十分密切,寻找一个俄国女人也并非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一次再婚,直到罗曼·罗兰的去世才宣告结束。
从罗曼·罗兰的两次婚姻经历来看,可以确切地证实,罗曼·罗兰性别是男性无疑。
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
罗曼·罗兰是法国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一生除了在作品方面的成就杰出,其政治思想方面,也在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而进行不屈的斗争。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那么,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
现在说起罗曼·罗兰,一般都会想到他的几个称号,如“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世界的良心”, “和平主义教皇”等。这些称号,都是对罗曼·罗兰的高度评价。其中前两个出自于罗曼·罗兰的好友斯蒂芬·茨威格所说。他称赞罗曼·罗兰是一个有人性的,追求自由的斗士,并说他“关键性时刻将代表欧洲的良知”。由此可见,当时由于在欧洲大陆上,法西斯横行,人性和道德已经沦丧,而罗曼·罗兰正是那位一直和恶势力斗争不止的人,他通过自己的文章,发表反战宣言,抨击欧洲各国的迫害行为。因此,假如在恶势力真正霸占世界的时候,他将成为正义势力的精神领袖,所以,他也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
“和平主义教皇”的称号是苏联的学者和思想家卢那察尔斯基提出的。他对于罗曼·罗兰在文学成就方面十分景仰,也对他一生追求的自由事业予以肯定。
因此,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以上提到的三个称号,由此可见,罗曼·罗兰投身的进步政治活动中,为人类的自由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曼罗兰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而他最擅长的作品形式,当属小说和传记。
在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他主要以戏剧为主。在这段时期里,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主要的作品有《丹东》、《理性的胜利》、《阿尔特》、《狼群》等八部作品。这些作品被合称为“革命戏剧集”,他以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为基础,试图通过“革命戏剧”的形式,来对抗传统的戏剧艺术。
从1903年开始,罗曼·罗兰的创作方向有所改变,他开始以创作人物传记为主。在这个时期里,他先后发表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三部传记,合称为《名人传》。他创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这些名人树碑立传,更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
在完成《名人传》后,罗曼·罗兰的创作形式又发生了改变,主要以小说为主。在此期间,他发表了长篇巨制《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凭借着这部小说,获得了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此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罗曼·罗兰又发表了一系列以反对战争和反对迫害为主题的文章和论文。在战后,他比较着名的小说由《母与子》、《夏天》等。
除了戏剧、传记和小说外,罗曼·罗兰的作品还包括了散文、回忆录等,在他打算迁回故乡克拉姆西之前,在瑞士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书。此后,由于二战的爆发,巴黎被攻陷,罗曼·罗兰受到德军的监视,因此他在晚年并没有多少作品面世。
罗曼罗兰作品特点
在戏剧、小说和传记等各方面,罗曼·罗兰作品特点各有不同。
戏剧为罗曼·罗兰在初期创作的主要文学形式。在罗曼·罗兰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的资产阶级矛盾已经显得尤为尖锐,而当时的法国人民,仍沉浸在物质方面的享受中,从而逃避崇高的精神。因此,罗曼·罗兰为了拯救正在堕落的法兰西人民,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一些政治性的、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主题。他通过对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的描写,来试图通过英雄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来唤醒正在日渐消沉的人民,但是他这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太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不符合当时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荒淫、庸俗的追求,因此罗曼·罗兰这个时期的作品并没有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在传记作品方面,罗曼·罗兰写作特点是第一个阶段的延续。他通过对名人生平事迹的描写,来激励和鼓舞当时在物欲横流的巴黎人民。而他所谓的名人,是拥有“伟大灵魂”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他们所擅长的行业里,有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他渴望通过这些名人的高尚灵魂,来拯救正在堕落的欧洲。
在小说方面,罗曼·罗兰作品特点有所改变,他主要通过表现自我精神探索的直接经验,来表现其个人主张的观点。换言之,这个阶段的罗曼·罗兰的小说里,都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同时辅以其人生的遭遇。因此,他自称他自己的小说“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
罗曼罗兰评价
罗曼·罗兰因其作品富含着英雄主义的色彩和反战的思想,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好评。
奥地利着名的作家和人物传记家茨威格对罗曼·罗兰评价说,在罗曼·罗兰的房间里,他可以感受到一种在人性上和道义上的优势。他对此解释说,这是“一种不带骄傲情绪的,内心的自由”。他认为,这种气息体现在像罗曼·罗兰一样坚强的人身上,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他认为,罗曼·罗兰在关键的时刻,可以代表欧洲的良知。这是茨威格初见罗曼·罗兰的印象,在乍见之下,他已将罗曼·罗兰认定为欧洲思想的领袖。
在深入了解了罗曼·罗兰后,茨威格对他的才华佩服地五体投地,因此有对罗曼·罗兰评价说,在罗曼·罗兰一个人的身上,就把诗歌、音乐和科学三个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他身上,还完美地融合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文化。因此,这样的“三位一体”在罗曼·罗兰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让他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世界的良心”。
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之后,罗曼·罗兰发表言论,反对欧洲国家对苏联的干涉。因此,苏联的文学家、教育家卢那查尔斯基将罗曼·罗兰评价为和平主义教皇。
1915年,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了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阅读了罗曼·罗兰的这部小说后,对其评价为“文学创作中高度的理想主义以及在描写各种不同典型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