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时德军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包括所有兵种)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的一线部队大约投入300万人。有的资料最多可以达到550万人,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德国全国的总兵力,投入苏联的不会超过300万人。
首先德国人口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这样550万人的说法,那德国几乎动员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苏联了(我指的人口全部是可以征发的健康男性)德国需要在法国维持一支非常庞大的占领军,到了44年这支军队几乎达到了200万人,虽然素质很差,但是力量仍然不容轻视。
另外为了维持在北欧的统治特别是维持瑞典的铁矿石,在北欧德国维持了一支大约40万人的精锐部队,来提防英国和美国的登陆。
另外在巴尔干,对付越来越“猖獗”的游击队和保护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国人又保持了大约50万人的军队,其中在4年内大约有10万左右的士兵在清剿游击队中阵亡。
还有在中东欧,德国还是要维持占领军,那又将耗费大量兵力。本土也是需要有人保护特别是空军和防空军的。另外海军和空军的数量不详细。
照此列出,那么德国在开战之初至少需要有700万到800万的军队,动员其人口的一半,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另外根据资料,德国在战胜法国之后全国兵力大约400万人,我想扩军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就扩充一倍以上,那必然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下降,预备役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如此多的士兵。所以我更倾向于550万是全国的兵力总和,而扣除占领军和国内驻军,大约可以派出300万人到苏联战场,另外再加上匈,罗,意的仆从国的军队,大约在350万人这样的规模还是可以维持的。
⑵ 德军发动了多少兵力攻打苏联
1941年6月22日0时30分这项命令下达完毕。但许多集团军尚未接到命令时,德军已发动了全线进攻。
德国以162个师,30万人,3400辆坦克,7000门火炮。分三路进军:北路指向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南路指向乌克兰,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仓皇应战的。
⑶ 二战中,德国和苏联两国一共大约制造了多少辆坦克
很多啦,2国都有每月上万辆的记录,但是古德里安书上说的很少,只有一千多辆每月。
昨天我刚看完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闪击英雄》是81年出的,而且是台湾人翻译的,最重要的是那是内部资料。《注意!装甲兵》我没有在市面上看见。
⑷ 二战德国苏联坦克在战争1942/1943/1944平均两个国家每日分别生产多少辆坦克·
只有每一年的数据,大致除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苏联:1942年共生产坦克24446辆(扩大了对于T-34和KB重型坦克的生产),各型飞机25436架(作战飞机21681架)。
德国:1942年共生产坦克4278辆(完成了对于T-V型豹式和T-VI型虎式坦克的设计),各型飞机14700架(轰炸机4428架,歼击机4908架)。
苏联:1943年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1189辆,飞机16545架(作战飞机16545架)。
德国:1943年生产坦克和强击火炮4541辆,飞机12263架(作战飞机10449架)。
苏联:1944年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0辆,飞机35000架。
德国:1944年生产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0辆,飞机25000架。
资料查的很辛苦,望采纳...
⑸ 二战德国的坦克共生产了多少
二战德国的坦克制造精密、复杂是出了名的。苏联的坦克简单、耐用也是出了名的。历史学家都说德国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苏联用数量打败了德国的质量。二战德国坦克生产总计有五万辆左右,苏联光是t-34及其改进型就生产不下十万辆。
⑹ 苏德战争开始时德国及其盟国共出动了多少军队
真厉害!你几乎复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第9集“巴巴罗沙行动”的原文!只是开篇你所说的苏德双方的兵力对比为何不引用原文!?你在“借用”他人史料的同时却又更改了原文的真实数据!这样做不诚实啊。帮你更正一下(摘自原文):“……同在这个时刻,200多万德军正悄悄进入接近苏联边境的各个进攻出发阵地……在战争的头一周,中央集团军群已推进到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南方集团军群的前锋已进至通向基辅的接近地。北方集团军群已渡过西德维纳河。面对德国强大的进攻攻势,苏联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把前沿军区改为方面军,成立了苏军统帅部,但由于大量准备工作未能抢在战争爆发前就绪,因而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联西部军区的兵力并不算少,共有170个师270万人,但在强敌临头时,战略总意图不明,是战是退,举棋不定,加之装备陈旧,指挥人员素质较差,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战争初期便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
⑺ 苏联在二战中生产了多少坦克
苏联在二战中死亡2700万人加上十万辆坦克
苏联在大战中造出了10万辆以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还从西方国家手中得到了约1万多辆坦克,所以总数约是11万多辆。可是你再去看看45年苏军装甲部队的坦克总量,也就1万多辆。那其它10万辆坦克都到哪去了呢???当然是被德军打得彻底报废回炉去了。
一辆坦克只要在战场上不被彻底击毁,那它经过回收修复后还可以2次甚至3次的重返战场。苏军二战中的坦克产量虽只有10万辆,但他们却修复了超过40万辆/次的坦克,当然就不是你说的“全军覆灭”了。
一辆坦克有时就算被打掉炮塔,它也还可以被修复。但不幸的是,一但苏军坦克如果被虎
豹在中
近距离击中,由于德军火炮威力过大(加上苏军坦克又爱殉爆)。往往被炸得四分五裂。像这种严重损毁的战车就无法修复了,只能回炉了事。苏军虽说边打边修,但它的战车损耗总量确实约为10万辆。
毛子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主要生产的重型坦克就是KV系列和IS系列
KV-1有2874辆,
KV-2有232辆,
KV-1C有1232辆,
KV-1/85有130辆,
IS-2有3854辆,以上为重型坦克.这些坦克都是从1941年到1945年之间生产的.另外苏联在1941年之前生产的坦克不在其内.
⑻ 德国进攻苏联时,其中出动了500多辆坦克,这么多坦克怎么开过去的距离苏联有一千多公里,怎么开
当时苏德有一个互相不侵犯的协议,而德国用闪电战攻入东欧后是可以屯兵,运输部队的,然后德国才撕毁协议进攻苏联的,而不是从德国长途跋涉直接进攻苏联的
⑼ 二战期间德军总共造了多少辆坦克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 Essen) 和克虏伯 (Krupp)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 (Vickers)六顿坦克影响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
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入布拉格,占领了捷克全境。这样,捷克在二战期间便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二战期间,捷克共生产了 LT-38坦克 (德国人称为38(t)战车)A型一G型1414辆(含原型车3辆),各型号之间仅有微小差别。 在1939年5月一11月间共生产A型150辆。其特点是由原型车的3名乘员改为4名乘员,换装了德国制造的电台和瞄准镜。 1940年1月一5月间共生产了B型110辆,C型110辆。A型-C型参加了德国入侵法国的战斗,装备了德国的第7、第8坦克师。 D型共生产105辆。E型共生产了275辆。E型在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均装有附加装甲,车体侧面的装甲厚度也增加到30mm(原为15mm)。 F型共生产了250辆。 S型共生产了90辆,这是因为它是由瑞典特许生产再归德军使用的,因此得名。 G型共生产了321辆。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Pzkpfw-Ⅳ型 中型坦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Ⅳ号坦克,Ⅳ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Ⅳ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Ⅳ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Ⅳ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Ⅳ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Ⅲ、Ⅳ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Ⅳ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Ⅳ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此外,Ⅳ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Ⅳ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Ⅳ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虎王”重型坦克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