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前苏联的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后来是怎么死的
不是的 他们死在斯大林之后的看介绍
朱可夫(1896-1974),苏联元帅、苏军着名统帅。
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划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向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原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1974年朱可夫病逝。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着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
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和柏林战役等。
2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1968),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
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出生于大卢基市。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
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带领方面军与保卢斯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11月,任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组织指挥(或参与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交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柏林战役等。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
战后,1945—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1949—1956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并经苏联政府同意而出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来则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监察长、国防部总总监组总监等职。
1968年8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曾获得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和其他各类勋章多枚。着作有《军人的天职》。
罗科索夫斯基是属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将领。当代的俄国历史学家认为罗科索夫斯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从不犯错误(注:这应该理解为他从不犯那种“致命的”错误,他打过败仗的),他打赢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同时作为一个军人,他恪守军人的道德,他十分关心和体贴他的下属,他身上没有另一个苏联着名将领朱可夫的所有的那种粗暴和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他更能得到苏军上下的普遍尊重。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认为是“具有朱可夫的能力却没有朱可夫的缺点,如果能掌握朱可夫所具有的权力,他的作为当不在朱可夫之下。”
② 朱可夫的一生是怎样的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公历1896年12月1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学徒,并于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1918-1920年他参加了苏俄国内战争。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且他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给他带来了名气。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其他很多军事将领也入狱,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的清洗,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
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御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
而朱可夫在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后,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区成功实施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从此开始了他各地协调指挥的序幕,也因此被称为“消防队长”。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之后,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并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稳定住了防线。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组织莫斯科保卫战。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
1942年夏季,斯大林、铁木辛哥不顾朱可夫反对,强行发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结果损失惨重,约50官兵被俘,德军前进至顿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统帅,并作为大本营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攻击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于5月8日深夜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
战后,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朱可夫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责,被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二级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随即去世,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6年朱可夫负责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计划。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赫鲁晓夫随之感觉朱可夫的威胁,趁朱可夫出访之机将他架空,在他回国后以“波拿巴主义者”的莫须有罪名——即图哈切夫斯基冤案同一名称的罪名——解除了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
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闲居的朱可夫着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着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着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四次苏联英雄称号(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这在苏联历史上仅有两人(另一人是对勋章有执着狂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时也是获得两次胜利勋章的三个人之一(其他两人是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但他还获得了一个称号,那就是“粗暴长官”。2005年5月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设立“朱可夫勋章”,嘉奖今后卫国战争中战功卓着的军事统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国的侵略,并率领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朱可夫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象征,为后人所敬仰。
朱可夫是卓越的军事战略家,功勋卓着,先后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勋章2枚,以及奖章和外国勋章多枚,并4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朱可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得官兵拥戴。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朱可夫在军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苏联军事学术的宝贵财富。
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今天,他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象征。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③ 有”苏联战神“之称的朱可夫,最终的归宿如何
朱可夫,二战时期苏联的战神,在苏联被德日夹击,陷入危机的时刻,正是朱可夫挺身而出,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诺门坎战役中粉碎了日本人的阴谋,将日军打的落荒而逃,朱可夫也从此一跃成为苏联的战神。在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中,也正是因为朱可夫,才使苏联免受灭国之灾,可以说朱可夫是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大的功臣,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他最终的归宿却不尽如人意。
除此之外,在访问南斯拉夫的过程中,朱可夫还是没有改掉这个坏毛病,他毫不避讳的抱怨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这件事情同样被人告发,我们的“战神”再一次被剥夺实权,免去职务,甚至还遭到了公开谴责。
在被赶下台的朱可夫至此开始销声匿迹,直到1974逝世,才再度被人们提起,但却早已不复当年的光彩。
④ 苏联攻克柏林阵亡了多少人啊,防守方德军阵
攻克柏林苏军一共牺牲30多万英勇的红军战士。艾森豪威尔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攻克柏林,起码要付出30万以上的牺牲,所以他把公最后攻克柏林的任务让给了斯大林。苏联红军战士的生命对斯大林来说算不了什么,斯大林要的只是结果。
⑤ 给我看下名将朱克夫将军的个人历史资料谢谢拉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0�7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0�7нович Жу�0�7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政治家,苏联元帅,因其在苏德战场上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勃列日涅夫。)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在一次遭遇战中,他指挥100人对2000人,并且坚守了阵地七个小时,得到斯大林的赏识。1918-1920年,他参加了苏俄国内战争。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晋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且,他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给他带来了名气。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其他很多军事将领也入狱,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的清洗,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二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御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朱可夫在预备军司令员任上组织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攻击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 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责,被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随即去世,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6年,朱可夫负责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计划。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赫鲁晓夫随之感觉朱可夫的威胁,解除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闲居的朱可夫着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着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着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四次“苏联英雄”称号。这在苏联历史上仅有两人(另一人是对勋章有执着狂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时,也是获得两次胜利勋章的三个人之一(其他两人是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国的侵略,并率领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正如苏联二战时期的另一位着名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所言,朱可夫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永恒象征,为后人所敬仰。
朱可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得官兵拥戴。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朱可夫在军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苏联军事学术的宝贵财富。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⑥ 关于朱可夫的生平是怎样的
朱可夫(1896~1974年),前苏联元帅,苏军着名统帅。1915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参加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结束后,历任骑兵团长、旅长、骑兵监助理,骑兵师长,驻西班牙军事顾问,骑兵军长,驻华军事顾问,军区副司令。1939年在哈拉哈河地区指挥苏蒙军反击日军取得胜利。后任军区副司令、司令。1941年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方面军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任驻德集团军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四次荣获苏联民族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着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朱可夫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军事“奇才”。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军以闪击战法侵占了苏联大片领土,朱可夫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主张收缩兵力,于7月29日正式提出放弃基辅的建议,结果不仅被斯大林指责为“胡说八道”,而且半小时后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调任新组建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次日,朱可夫即到任,了解情况,着手准备在斯摩棱斯克东南的耶利尼亚地区发动一次进攻战役。这是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第一次独立指挥的战略性战役。1941年8月30日至9月8日,他成功地实施了这次进攻战役,彻底铲除了德军在耶利尼亚的突出部,迫使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为苏军统帅部在莫斯科方向上改善防御态势,赢得了时间。
194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德军从西部迂回,直奔莫斯科。10月10日,朱可夫奉命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担负保卫莫斯科的重任。朱可夫知己知彼,料定墨守陈规的德军还将采用强攻两翼、分进合击的战法,因此,他格外重视两翼的防守,同时掌握部分兵力在紧急时从正面支援侧翼。11月15日,德军以51个师180万人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朱可夫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只以一线部队抗击敌军而不动用预备队。守旧的德军果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两翼部队苦战之时,正面的部队却按兵不动,从而使朱可夫得以把正面兵力机动到两翼抗击德军。12月13日,红军击溃德军两翼,使希特勒损兵折将50万人,打破了法西斯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朱可夫也从此名扬天下,连和朱可夫打过仗的德国人都承认他是苏俄将领中最大的天才。
1943年3月中旬,朱可夫来到库尔斯克,迅速查明了德军意欲夺占库尔斯克的企图。朱可夫向苏军最高统帅部建议:苏军先不要转入进攻,而以优势兵力进行防御,在阵地上疲惫和消耗敌人,然后投入精锐预备队,转入反攻,最后歼灭德军主力。
1943年7月5日凌晨,朱可夫当机立断,命令苏军炮兵提前对敌实施炮火反攻,迫使德军将发起冲击的时间推迟3小时。德军进攻进展缓慢,不久便转入防御。7月12日,苏军转入反攻,并于8月23日解放哈尔科夫,胜利结束了这次会战,这次会战堪称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1945年春,苏军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1945年4月16日4时,朱可夫下令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德军发起全面进攻。4月18日晨攻克泽劳弗高地,打开了这把“柏林之锁”。4月20日,突破柏林近郊的德军防线。次日,朱可夫的3个集团军突入了市区。4月30日15时50分,朱可夫下属的两名军士将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
朱可夫还以治军严格闻名,特别是对干部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在他戎马生涯的早期就开始表现出来。在他担任团长时,他禁止任何坦克兵穿工作服离开车间、车库和坦克停车场,外出必须穿规定的制服,穿着制服时,必须把铜扣、皮鞋擦得锃亮。野外训练归来,必须立即洗刷战斗车辆。
多谋善断、指挥若定的朱可夫堪称军事奇才,他领导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柏林一系列战役,直接打败了希特勒纳粹集团,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二战将领。
⑦ 给我看下名将朱克夫将军的个人历史资料谢谢拉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Zhukov,GeorgyKonstantinovich 俄文: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1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早年时期
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俄历11.19)出生在卡卢加省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是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生活十分艰苦。童年时,朱可夫在一所教会小学读书。毕业后,父亲便带他到莫斯科去学手艺。他在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里当学徒。工作很累,但他坚持自学,夜间凑近厕所里的暗淡的电灯做功课。1913年他参加市立中学全部课程考试,取得合格的成绩。1915年8月,朱可夫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前线和德国人打了近两年的仗,被提升为下士,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一枚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而得,一枚是由于身负重伤而得。
英勇作战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参加联共(布)党。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战斗的年代里,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他和乌拉尔河流域的哥萨克白军作过战,同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白军交过手,参加了消灭安东诺夫匪帮的战斗。他在察里津战役中左脚和左胁受伤。在捷普娜娅火车站一战中受到严重震伤。国内战争结束时,他已经升为骑兵连连长。
步步晋升
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骑兵第39团团长。192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他以“狂热的顽强性”投入学习。无论是在室内进行图上作业,还是在野外进行战术演练,他总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他还利用节假日踏勘列宁格勒附近地形。结业时,他不坐火车,骑马返回部队,历时7昼夜,行程963公里,对列宁格勒至明斯克一带的地形进行了勘察。 1924年到1930年间,朱可夫又进入着名的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深造。他当时的同学,着名的军事家,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巴格拉米扬回忆道:“朱可夫在我们中间称得上出类拔萃,他不仅果敢顽强,而且足智多谋,有见地。学习期间,他常常提出一些我们料想不到的观点,令人拍案叫绝。他的见解总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但他又总能运用新奇的逻辑加以论证……”朱可夫于1931年2月晋升为骑兵第2旅旅长,1932年2月被任命为骑兵总监部副总监,1933年3月任骑兵第4师师长,1937年秋到1938年春为骑兵第3军、第6军军长,1938年在中国任短时间军事顾问后升为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
对日作战
1939年9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伤亡9000人的较小代价,取得歼敌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在这一仗中,朱可夫初露锋芒,表现出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他善于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行动,大胆实施迂回包围,出敌不意地歼灭敌军主力。他的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也在实战中受到印证。朱可夫凯旋莫斯科,受到举国赞扬,荣膺“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5月,他提前晋升为大将,不久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1941年1月11日,朱可夫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这时国际局势已趋紧张。朱可夫遵照苏共中央的指示,着手进行苏军的改编工作,改进军事训练,加强备战。
基辅战役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军队入侵苏联。德军分三路进攻,北进列宁格勒,中进莫斯科,南进基辅。苏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未能挡住德军,丢城失地。德军3周内推进300—600公里。7月下旬,南进德军距基辅仅15至20公里。斯大林下令死守基辅。总参谋长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保存实力,再图反攻。斯大林拒不接受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建议,解除了他的总参谋长的职务,降任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两个月后,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基辅地区,斯大林方认识到朱可夫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为时已晚,西南方面军70万众被围歼,基辅陷落(参见基辅战役)。
重返前线
朱可夫是在1941年7月31日接手指挥预备队方面军的。这时,中路德军已攻占斯摩棱斯克(参见斯摩棱斯克战役),切断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完成对苏军第16、第20和第19三个集团 战场上的朱可夫
军共12个师的全部合围。苏军增调20个师,从罗斯拉夫利和别雷发动进攻,欲图夺回斯摩棱斯克,未获成功。苏第16、第20集团军突围也未成功。苏最高统帅部将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投入斯摩棱斯克会战,命令朱可夫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朱可夫用第24集团军的10个师于8月30日发起进攻,9月8日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并向西推进了25公里。这是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唯一取胜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全部转入防御。斯摩棱斯克会战告一段落。 斯大林对朱可夫在叶利尼亚突出部取得的胜利十分满意。他召见朱可夫,问他有何打算。“重返前线!”朱可夫回答。斯大林命令他立即前往陷入德军重围的列宁格勒,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全力保卫列宁格勒(参见列宁格勒战役)。9月10日,朱可夫飞往列宁格勒。一下飞机,他便径直赶往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朱可夫的到来打断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人们正在讨论列宁格勒一旦失守将怎么办。朱可夫同原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指挥权交接没用上什么特别手续。朱可夫只是将斯大林的便条交给了伏罗希洛夫。便条写道:“把方面军司令部交给朱可夫,您本人马上飞回莫斯科。”朱可夫随即用专线电话向最高统帅部报告;“我已经接管了司令部。”
守住列宁格勒
朱可夫领导下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朱可夫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朱可夫迅速调整了部署,采取了种种有效的防御措施。他将高炮部队调到乌里茨克—普尔科沃等高地,用高炮打坦克。他还将包括舰炮在内的各种大炮集中在关键地区,统一使用。9月14日,朱可夫用专用电话向莫斯科报告:“截至今天傍晚,我军在敌人前进道路上构置了炮火系统,其中包括舰炮、高射炮和其他大炮。我们现在正把迫击炮也集中起来。我想明天早晨,我们可以在主要方向形成密集的炮火屏障以便与步兵协同。步兵已在今天部署在上述防线……” 此时德军认为列宁格勒已唾手可得。柏林的战报宣称:“列宁格勒的包围圈越缩越紧,该城的攻陷指日可待。”哈尔德在9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取得了巨大成功。敌人被削弱……”但是列宁格勒的英雄保卫者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着名政论家索尔兹伯里在其《九百天》一书中对朱可夫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那一时期写道:“如果德国人被阻滞,那就达到了目的,为他们放了血。在那9月的日子里,他们有多少人被炸死,任何人任何时候也说不清。乌里茨克附近流着一条溪流,被德国兵的鲜血染红了数日”“是朱可夫的意志阻挡了德国人吗?”“在9月的日子里,他是可怕的,没有别的词汇,只能用‘可怕的’一词来形容他。”朱可夫和列宁格勒的保卫者们完成了最为艰巨的任务,他们守住了列宁格勒,城市面临的直接威胁消除了。 朱可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所有参加9月保卫列宁格勒战斗的人,都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日子。但我们的部队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计划。由于苏联士兵、水兵和基层军官史无前例的坚韧不屈和群众性的英雄主义,由于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坚韧性和坚定性,敌人在攻打列宁格勒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到了9月底,我们方面军所有地段上的战斗激烈程度都明显减弱,整个战线稳定下来。”10月6日晚,斯大林给朱可夫打电话,询问列宁格勒的情况。朱可夫报告说,德军的进攻已被遏止,因伤亡惨重而转入防御。朱可夫还报告说,德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部队正在由列宁格勒往南大规模运动,显然是被调往莫斯科。听完朱可夫的报告,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莫斯科方向,特别是西方面军正在出现严重局势。他对朱可夫说:“你将列宁格勒方面军交给参谋长霍津将军。然后乘飞机来莫斯科。”
守卫莫斯科
1941年10月7日黄昏,朱可夫飞抵莫斯科。他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他同朱可夫打过招呼后,便指着地图开门见山地说:“你瞧,这里的情况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朱可夫
很严重,而我又无法得到西方面军的真实情况的详细报告。我们不知道敌人进攻的地点和兵力,也不知道我军的状况,因此难以做出决定。你马上到西方面军司令部去,弄清战局,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等着。”此时局势确实十分严重。德军已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计划。在9月底,德军北翼围困了列宁格勒,南翼占领了基辅,中央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距莫斯科仅300—400公里,德军统帅部制定了“台风”作战计划。德军企图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分割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从南北两个方面向莫斯科迂回,入冬前攻下莫斯科。为此,德军集结了“中央”集团军群所辖3个集团军和3个坦克集群,以及第2航空队,共78个师,180万人。希特勒在给各部队的命令中说:“进行最后一次打击的条件终于成熟。这一打击应在冬季到来前致敌于死命。”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三道防线。进行防御的是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所辖的15个集团军和1个战役集群共125万人。 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首先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突击。10月2日,德军主力在维亚兹马方向发起进攻。在战斗开始后一星期内,德军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的3个集团军合围在布良斯克地区,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编成内的4个集团军合围在维亚兹马地区。苏军多次实施突围,但除一小部分突围成功外,大部被围歼。据德军称,两地区苏军损失65万人(参见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朱可夫奉斯大林之命于10月7日深夜到达西方面军司令部了解战况。他很快摸清情况。10月8日深夜2时半,他向斯大林报告,主要危险在防御薄弱的莫扎伊斯克一线,敌人的坦克可以突然冲往莫斯科,必须尽快往这一线调集部队。10月9日晚,斯大林决定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由朱可夫指挥。10月10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新整编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清楚地认识到,“实际上,担负着保卫莫斯科的历史重任的是重新组建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将已被冲垮而各自为战的西方面军各部集结起来,据守呈弧形的图尔吉诺夫—沃洛科拉姆斯克—多罗霍夫—纳罗福明斯克—谢尔普霍夫一线,顽强抵抗德军的突击。德军的进攻速度急剧下降。11月1日,斯大林问朱可夫,形势是否允许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朱可夫作了肯定的回答。11月7日清晨,红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全副武装的红军威武地走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这次阅兵式向世界宣告,莫斯科是不可战胜的,苏军必将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朱可夫照片集(8张)粉碎德国野心
11月中旬,德“中央”集团军群再次向莫斯科发起大规模进攻。德军两个快速集团军分别从北面的克林和南面的图拉对莫斯科采用深远的迂回突击,企图在莫斯科以东完成合围。同时,德军在正面继续实施强攻,以图在莫斯科以西歼灭西方方面军主力。北路德军于11月23日占领克林,12月初进抵距莫斯科西北郊不到30公里的亚赫罗马。11月底和12月初,苏军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多次进行反击,终于挫败北路德军的进攻,使之转入防御。南路德军于12月初进攻图拉,也被苏军击退。在西方方面军的正面,德军进攻受阻,被迫退至库宾卡以北、纳罗福明斯克以南一线。德军三路进攻均受挫折,已成强弩之末。由于补给线拉得太长,运力不足,人员和武器装备供应不上,且无严寒条件下的作战准备,部队大量减员,士气下降,德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苏军则越战越强,转入反攻的条件日益成熟。11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开始对北路德军实施突击;6日,西南方面军开始对南路德军实施突击。12月6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开始对正面之敌实施攻击。进攻发展顺利。德军遭受严重打击。12月8日,希特勒下令在包括莫斯科方向在内的整个苏德战场,全线转入防御。但是德军已无力坚守防线,被迫向西退却。12月13日,苏联宣布,红军粉碎了德军包围莫斯科的狂妄企图。苏联各报刊纷纷登载前线胜利的消息和指挥作战的苏军将领的照片。朱可夫的照片被排在报纸头版最显着的地方。1942年1月8日,苏军实施总攻。至4月20日,苏军向西推进了100至350公里,解放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全部和奥廖尔州一部分地区,歼敌50余万。此后苏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会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不朽的功勋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给苏联人民和各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朱可夫在莫斯科会战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英国军事史家西顿在其《莫斯科会战》一书中称赞朱可夫是一个“天赋极高,精力极旺盛的人物”。斯大林在1945年5月25的一次庆祝宴会上说:“祖国和党永远不会忘记苏军部队指挥员们在我们卫国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这些赢得胜利、拯救祖国的将军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在这些战场上树立的记功碑上。在这些战场中,有一个战场特别重要,这就是苏联首都莫斯科大会战的战场。朱可夫同志的名字将作为胜利的象征,不可分割地和这个战场连系在一起。”
“天王星”作战
莫斯科会战以后,希特勒被迫放弃全面进攻的计划。1942年夏集结重兵于苏德战场南部,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攫取石油、煤、粮食等重要经济资源,切断伏尔加河水运干线,进而北取莫斯科。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了“B”集团军群,共71个师。苏军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是新组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有9个集团军。 7月17日,德军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首先发起进攻。7月23日、26日,德军北、南路先后开始进攻,8月17日攻占顿河西岸全部地区,苏军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围组织防御。8月18,保卢斯的部队已进抵该城接近地。斯大林格勒在危机中。8月27日,斯大林将在波哥烈洛耶·哥罗迪舍指挥作战的朱可夫召回莫斯科,告诉他南方形势很糟,德军有可能攻占断大林格勒。斯大林通知他,国防委员会已决定任命他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并派他到斯大林格勒。8月29日中午,朱可夫到达小伊凡诺夫,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领导一起研究和制定了当前的防御和以后的反攻计划。9月12日,苏军全部退守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丧失殆尽,战线离市区只有2至10公里。9月13日,德军突入市区。苏军与德军展开逐街逐房的战斗,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军浴血苦战,死不弃城。 这时,朱可夫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大将基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一个反攻计划,主张将德军的进攻集团紧紧地钳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在其两翼实施强大突击,建立起对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合围的对内正面,和保障消灭被围集团的对外正面。计划代号为“天王星”。此后的两个月,朱可夫极度紧张,亲自抓“天王星”作战的准备工作,同时参与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指挥工作。9月末,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为顿河方面军,朱可夫推荐罗科索夫斯基中将(1943年1月15日晋升为上将)接替戈尔多夫中将任司令员。 11月1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批准实施“天王星”反攻计划。11月19日和20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一线,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新组编)从萨尔平斯耶湖一带先后发起进攻,于11月23日在卡拉奇以东的苏维埃村会师,合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坦克第4集团军部分兵力共22个师,约33万人。希特勒为解救被围德军,临时组成了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和托尔莫辛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西南方向打开一条通路,末获成功。1943年1月10日,苏军对被围德军发起总攻。1月25日,苏军进攻部队冲进市区,与坚守城区的苏军会师。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被歼。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