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德国最常用的坦克是哪个型号的
PzKpfw III中型战斗坦克,总产量约6000辆,直到1943年停产一直是德军坦克部队的主力,其中产量最大的Ausf J型早期型1549辆,晚期型1067辆,其他的型号不超过1000辆;
Pzkpfw Ⅳ型 中型坦克,产量约8000辆,是唯一一种生产贯穿整个二战时期的德军坦克,其中Ausf H型和Ausf J型是最主要的型号,产量均超过3000辆,各种基于IV型坦克的变形车产量达到了2859辆,是二战中期名副其实的德军装甲部队主力;
Pzkpfw Ⅴ型“黑豹”中型坦克,三种最主要的型号A、G、D型产量为6042辆,变形车中仅指挥型坦克就有1750辆,是二战晚期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从总产量和装备数来看,“黑豹”已经超过III型坦克,后期德军装甲部队,特别是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的装甲团,基本以“黑豹”和各种突击炮为主力,III、IV型坦克已经不占多数;
Pzkpfw ⅤI型“虎”重型坦克产量为1355辆,主要型号仅有E和H型两种,而“虎王”重型坦克产量仅为489辆,这两种重型坦克仅装备某些精锐装甲师的重坦克营或者独立重装甲营,不是广泛装备的型号。
❷ 二战中叱诧风云的黑豹坦克的详细资料
“黑豹”中型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国遭到T-34危机后研发生产的新型坦克,制式编号为Sd.Kfz.171。它采用了新式55°倾斜装甲和长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黑豹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可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75mm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黑豹的主炮却是二战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较高的初速。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黑豹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人。加上此火炮的破甲能力比88mmKwK36 L56火炮更高,令黑豹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杀人机器。
在战争后期,德国空军失去制空权后,一些黑豹坦克也装上了一挺7.92mm MG42高射机枪,车内可携带2500发机枪弹,有助于压制步兵及用于防空。在最初的D型和早期A型上没有车体机枪,乘员可以用冲锋枪从方形窗口里射击。在后期A型及所有G型上,车体机枪都安装在有K.Z.F.2型瞄具的圆型枪座上。
黑豹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其55°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击穿。正面的斜甲采用了同质钢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此外,最初生产的黑豹坦克只有一块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黑豹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00毫米的上限,以保护炮塔的前端。而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反坦克枪或反坦克火箭的损害。但黑豹的侧面装甲依然薄弱,仅有40毫米,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因为苏制45mm反坦克炮只要战术得当,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击穿这个厚度的装甲。
而黑豹炮塔的弧形炮盾加强了防护,但是其下半部有可能会形成窝弹区使得炮弹反射击穿驾驶舱的顶部,于是从1944年起在G型上采用了新的加厚下部的“平下巴”炮盾设计,但是到战争结束依然有没有“下巴”的黑豹旧炮塔生产。
黑豹坦克是采用的是德国最常见的坦克设计,再额外加装火炮和斜甲。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迈巴赫HL230 P30 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黑豹的最大行驶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
黑豹的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因此黑豹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黑豹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中还有一些MAN自产的变速箱。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驾驶系统组成。其驾驶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那么驾驶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但是这个部件的寿命也不过行进150公里,不然很可能导致部件无法修复。因为在战争期间,德国缺乏制造齿轮的精密仪器,而生产该部件的机器也缺乏必须的齿轮,才导致了黑豹坦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最终的驾驶部件。
“黑豹”的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简单的观察缝。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yT-6tjqxgftfaLzU_5hbceJT364Ti5vkySTeoHQixzZ--QxsS-_
❸ 怎么区分二战德军的黑豹A D G型坦克三种哪个产量最多哪个综合素质高
豹A:75mm坦克炮一门,载弹量53发,主装甲84mm,故障率37%,产量1060辆,区别:无履带挡板,发动机是EWS-307发动机,速度48km/时。豹D:75mm线膛炮一门,载弹量56发,主装甲88mm,故障率30%,产量:1320辆。区别:有履带挡板,发动机是EWS-322发动机,速度50km/时。豹G:75mm线膛炮一门,主装甲90mm,故障率27%,产量:1020辆。区别:炮塔较高,有波浪形履带挡板,发动机仍是豹D的EWS-322发动机,时速50km/时。综合素质豹式G型相对较好。谢谢。
❹ 二战时德国着名的豹式坦克是黑豹还是VK1062豹式
德国豹式坦克
Ⅴ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❺ 二战时德军性能最好的坦克是哪种型号
不知道楼主到底想问的是什么。“性能最好”这一点来看,综合能力最强的还是Sd.Kfs.171豹式F型,这种车型是豹式中的终极型号,只有两辆样车,较豹式的早期型号(如d型和a型)来看,七千装甲由133mm增至138mm,侧装甲由45mm增至48mm,火炮未改,仍为一门75mm,L/70坦克炮,配用穿甲弹500m上穿甲威力为143mm,但引擎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机动性上,豹式坦克比起T-34毫不逊色,防护能力上也略胜一筹,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太贵,但单从性能上去考虑,它是无可匹敌的。
有人认为虎式与虎王应当性能最好,个人观点不同。虎式坦克的机动性能仅与4号坦克相当,没有提高,比起豹式来更是差了一截;防护上来看,人们普遍认为虎式的防御性能极其优秀,但从资料上看,虎式坦克追求的是“全面防御”,豹式则是“重点防御”,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仅为105mm,比起豹式来差了一截,只是虎式的恻甲与尾甲较厚分别为73mm,82mm才使人产生了这一感觉,而战斗时,坦克之间的对抗主要是比拼正面装甲,所以虎式占不到优势;从攻击上看,虎式配备了一门88mm L/56的坦克炮,口径大并不代表一切,其穿甲弹在500m上的威力为127mm,逊色于豹式。所以综上所述,虎式比起豹式来是有差距的。
至于虎王坦克,乃至鼠式,都存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速度也较慢。虽然盟军当时几乎没有可以摧毁“虎王”的武器,但盟军官兵并不非常惧怕它,在于到虎王时,都会躲起来默念“快点坏掉....”通常这种诅咒24小时内就能生效。
❻ 二战后期德国黑豹坦克厉害不
黑豹坦克(豹式坦克)可以说是二战中性能最优的中型坦克,很多方面都比谢尔曼和T-34强,尤其是豹G型号,黑豹坦克本身就是二战后期的产物,直到二战结束时期依然非常厉害,可德国总体实力不如美苏,所以产量远远比不上M4谢尔曼坦克和T-34坦克。不过有一点要指明,二战由于各国标准不一样,虽然黑豹和T-34都算中型坦克,但是黑豹的重量比T-34重十多吨。
❼ 二战德军最优秀的坦克是那个型号的,为什么(从综合方面考虑)
二战中,德军一共装备过I号/II号/III号/Ⅳ号/Ⅴ号/Ⅵ号等坦克,竞争虎式失败的波尔舍"虎"(有90辆底盘被改装为"象"式重型驱逐战车,但有1辆确实被生产出来而且参战);
俘获的外国坦克有:
捷克斯柯达的35T/38T,法国的S35/H35,苏联的T-34/KV-1/KV-2等等,
个人认为其中最为优秀的应当是4号坦克:
4号坦克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一款用途广泛的中型坦克。它原本被设计为步兵支援用的中型坦克,与三号坦克一同作战。在德国发动战争以后,它就被装上机枪及强化了装甲。当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已不敷二次大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它因拥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修改成正规的主战坦克使用。由1939年起至二战结束,德国已经生产了逾9,000辆四号坦克,由于拥有二战德国各型坦克中最大的生产量且役期横跨欧战全期,被誉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军马”。
1934年1月11日,古德林对陆军武器署提出了一项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主要战斗由两种坦克搭配:主战坦克配备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则搭配大口径炮,四号坦克即属于后者。计划中希望德国厂商开发一款重24吨、最高时速35公里/小时、安装一门可发射高爆弹的短管大口径炮,目标为掩护步兵攻击之坦克。
1935年,克虏伯、莱茵金属及MAN生产的三款试验型坦克开始进行测试,结果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受到采用,并以四号坦克A型的名称进行量产,并和三号坦克一样与许多厂商签下制造合约。第一辆四号A型于1937年10月制造出来,紧接而来的六个月则继续生产另外35辆同型车,并继续进行改良工作。但由于为了简化结构花了不少时间,直到1939年时四号坦克才能进行量产,此时已经发展到D型了。
直至1940年,德国为克虏伯公司的四号坦克及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三号坦克提出一个标准化的方案。德国政府原本计划把大部份四号坦克分配给步兵及防御工事,但由于三号坦克的不足,才令四号坦克得以代替三号坦克的战斗任务。四号坦克陆陆续续参与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最后在1941年进入苏联战场。虽然本车设计良好,但薄弱的装甲使其难以胜任三号坦克的支援任务,故在大战期间本车仍持续不断的进行修改。直到当德国开发豹式坦克并将之投入于战事后,很多四号坦克纷纷由前线退下来,并开始被豹式坦克所取代。
此外,还有少量的四号坦克供应给德国的盟友,如保加利亚早期订购的88辆四号坦克就在1944年用于对抗德国军队;芬兰的四号坦克则投入于芬苏的继续战争(Continuation War),其余的四号坦克则供应给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将所拥有的四号坦克外销给叙利亚,在中东战争中亦有与以色列交战之纪录。
最初仅预计有限度使用4号坦克,因此克虏伯是其唯一制造商。波兰战事之前,4号坦克生产了262台,35台A型,42台B型,140台C型及45台 D型。入侵波兰后,坦克作为装甲部队中流砥柱被确定下来,在奥地利城市圣.淮伦天增加了尼柏龙根工厂(由戴姆勒-奔驰管理)。作为扩大生产型号,223台 E型交到德军手中。到19421年,产出了462台F型,增强主炮型号F2也开始生产。战争开始后年产量已超过原来4倍。第三家工厂,在普劳恩的沃玛格在新型4号坦克出现后参与了生产。在1941年平均每月产出39台坦克,1942年提升到83台,1943年252台及 1944年300台。然而,在1943年12月,克虏伯工厂开始转产4号突击炮,1944年春天,沃玛格工厂开始生产4号自行反坦克炮,仅剩下尼柏龙根工 厂在持续生产4号坦克。鉴于盟军空中及地面攻击,屡遭挫折的德国工业遭受强大压力-1944年10月尼柏龙根厂在空袭中遭到数次严重损失-1945年4月 产量下跌到1942年之前水平,大概仅有55辆坦克走出生产线。
四号坦克炮塔乘有车长、炮手及装填手,炮塔由电动马达转动(三号坦克为手动,但后期型也改为电动),车长有一图出的顶塔位于炮塔后方,以提供更广的观察视野,而炮塔侧边有一个逃生门口。
由于德国政府初期打算以四号坦克作为反步兵的工具,因此早期的坦克只有一支75毫米KwK 37 L/24火炮,并配以高爆炮弹,车内可携带80发炮弹和2800发机枪弹带。后来德国为了对抗苏联的T-34坦克,便为四号坦克F2型及G型装上75毫米KwK 40 /L42 高速反坦克炮,此时四号坦克开始取代三号坦克担任主战坦克的地位。而在后期更为G型及其后生产的四号坦克装备75毫米KwK 40 /L48反坦克炮,1000米能打穿110毫米厚的装甲,其威力仅次于虎式坦克的88毫米KwK 36 L/56坦克炮,胜过盟军当时的中型坦克。而全部型号的四号坦克皆装上一支7.92毫米的机枪,由无线电员负责操作;而B型及C型则配有两支MG34机枪。
引擎位于车体后方,动力由传承轴输至前方的齿轮箱和驱动轮。最早期的四号坦克A型装有230匹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08 TR发动机,而后期的四号坦克则改采用了320匹马力的梅巴赫12汽缸HL120 TRM发动机,而四号坦克亦像其他二战德国坦克般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乘载系统每边分为四组,每组两个路轮,连接至台车式叶状弹簧避震器上。大型惰轮位于后方,另有四个履带支轮。
其实,除非对抗美军的M26潘兴和苏军的IS-2等盟军重型坦克,一般面对M4或者T-34,四号坦克的75毫米炮是完全够用的。
虽然,在威力、防护等方面,豹式坦克比四号坦克更加优秀,但四号坦克成本低廉,且工时较少(据说仅需要5000工时/辆),远远低于豹式和虎式,对于德军来说有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德国国内企业没有充分动员,且面对英美战略空军不分昼夜的轰炸,其军火生产速度远低于德军战损速度)。
另外,四号坦克外形相对豹式和虎式低矮,易于隐蔽;自重轻,通行能力和战略运输适应能力较好;且四号坦克从一开始就被德军使用,广大官兵都十分熟悉,使用方便不说,维护也相对简单(如果同样是负重轮受损的话,四号坦克比豹式和虎式更容易更换受损部件)。
个人认为,要是四号坦克能改变装甲配置(垂直装甲改为倾斜装甲),将汽油发动机改为柴油机,将小轮径负重轮换为大轮径负重轮,封闭炮塔的侧出口,换装60倍径75毫米坦克炮,加宽履带带宽(自重不超过35吨),将会成为一型最优秀的坦克了。
❽ 二战德国豹的哪个型号最好
豹G
相对于初期A和D
豹G的性能提高了,发动机故障也降低了。
❾ 2战时德国最好的坦克是哪辆
虎王坦克:
它是德国二战期间一种重型坦克。它的称呼为:虎II”/“虎王”,德军编号有:Sd.Kfz.182、Panzerkampfwagen VI Kö;nigstiger、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
PzKpfw 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
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二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虎1和虎王(虎2)。由于虎1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1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 尽管人们认为虎王(虎2)是虎1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1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虎王坦克的设计最终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虎王”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 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 9d型观瞄镜。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这门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离上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个射击距离远于苏军和盟军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装甲厚实,即使在近距离,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毁它的正面装甲。至今没有任何记录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战斗中被击穿正面装甲。它的侧面装甲相对盟军的坦克(T-34/85、JS-2和“荧火虫”)来说还是能摧毁的。
“虎王”重型坦克的变型车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Grille 17/21/30/42自行火炮(样车)、280mm重型火炮运输车(样车)。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辆“虎王”重型坦克改装为指挥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其中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无线电台:FuG8型和FuG7型。首辆指挥坦克在1945年2/3月开始服役。两种指挥坦克的携弹量都为63发(32发穿甲弹和31发高爆弹)。1944年后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虎王”重型坦克换装105mm KwK L/68型火炮,最终没有实现。1944年12月,亨舍尔提出一种33t重的轻型“虎”II式坦克设计。发动机依然采用“虎王”坦克的马巴赫HL 230 P30型发动机。其前部装甲采样倾斜式,厚度为80mm,侧面装甲则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装甲。安装一门克虏伯设计的100mm PWK型火炮,该火炮可以击穿200mm装甲。不过这种设想也仅仅停留在图纸阶段。同时,德国也对“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车体做过很多改进,比如在炮塔上安装测距仪,重新设计其后部底板等,不过这些都没有真正应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
❿ 介绍一二战德国下黑豹坦克参数性能
Ⅴ型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
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 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 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