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60年沙俄与德国出于什么关系
1、1860年前后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德国”,德国的统一是以1871年普鲁士国王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为标志。
2、1860年的时候,普鲁士和德国处于表面和平暗地敌视的状态。由于普鲁士的崛起威胁到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利益,沙俄通过暗地支持奥地利、维护德意志邦联体系的做法来间接压制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进程,标志是1850年的普奥《奥尔米茨条约》。当然最终这个计划最终只将德国统一延后了二十年而已。
2. 德国与俄罗斯关系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德国在默克尔的带领下与俄罗斯的关系向好。但随着朔尔茨的上台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的施压,俄德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博弈与周旋,德国最终选择了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选择当好“美国盟友”,具体来说有两个表现。
一是坚定对俄制裁的决心。9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发表讲话,称普京应该为“欧盟、北约与俄罗斯的敌对”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发现,伴随着乌克兰发起的大反攻,德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向强硬。这代表欧洲愿意“再赌一把”,赌乌军可以在冬季之前,扭转战局。这个多事之秋,注定不安稳啊。
3. 德国和俄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两国文化风俗有无相似之处
在许多人眼里,1945年以前的苏联和德国是战场上的仇敌。纳粹德军的入侵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的性命,而苏联红军正是踩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宣告一个强国时代的到来。不过你可否知道,就在这些血淋淋的历史中却隐含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德国和苏联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了20余年的军事合作。近日,俄罗斯《时间报》、《军事历史研究》等刊物向外界披露了这中间的诸多细节。
列宁号召向德国学习俄罗斯历史学家罗曼诺夫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1917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了摆脱协约国两面夹击的困境,曾密令德军总参谋部实施“托尔计划”,用一列专列将流亡瑞士的俄国革命者列宁送到里加,希望通过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运动,给同样危机四伏的沙俄以致命一击,迫使其退出战争。据挡案披露,列宁一行在经过德军占领的波兰时得到了一切方便,但共产主义者并不相信德皇的善意,而是希望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来进行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要求苏俄人民学习德意志民族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卓越的组织管理优点,他不断在演讲中说:“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纪律性,否则我们的民族终将被奴役被灭绝。”列宁认为,德国的纯理性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列宁不仅要求身边的战友和群众学习德国—普鲁士精神,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关于这一点,当时负责军事和肃反工作的斯大林、捷尔任斯基都有深刻印象。
苏俄向德国学习的热潮在1918年遇到了寒流。德国并没想到俄国十月革命会取得胜利,出于极端阶级仇恨,50万德军向苏俄发起猛烈进攻,妄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为巩固政权,列宁背负出卖无产阶级利益的指责,甚至被怀疑是德国间谍,坚持与德国达成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向反对和约的战友解释说,1805年普鲁士因耶拿一战惨败而被拿破仑征服,不过德国人没有感情用事,他们被迫签署了更加屈辱的和约,之后卧薪尝胆,终于在1815年通过滑铁卢一战复国。昨天的普鲁士正是今天苏俄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出列宁所料,德国带给苏俄的屈辱没有持续一年便因德国战败而结束。在沙俄和德意志帝国废墟上出现的新国家波兰改变了苏俄与德国的矛盾性质。狂热的波兰民族主义者毕苏茨基元帅依靠协约国的帮助,不仅使德国土地里西亚划归波兰,而且参加了1920年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并在华沙城下重创红军,迫使苏俄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这样夹在德苏大国之间的波兰无意间拉近了德苏关系。
苏德在拉巴洛联手
到1920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粉碎了国内白卫军的疯狂进攻,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一轮军事对抗中赢得胜利。与此同时,苏俄期望十月革命的火种在短期内燃遍全欧洲,但随着德国11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败,使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某种均势,结果双方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关系由军事对抗向和平共处发生过度。于是1922年,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一次讨论“复兴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首次邀请苏俄和战败国德国参加。
苏德两国在接到与会邀请后都十分重视。列宁原计划自任团长出席会议,因工作、健康和安全等原因未能如愿,但列宁向会议说明:“代表团的组成及拥有最广泛的全权和列宁本人参加完全一样。”会前,列宁嘱托苏俄代表团团长、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到热那亚去。……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特别是争取与德国实现关系上的突破。”而处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也急切改变自己“国际弃儿”的环境,派遣有“日尔曼形象代言人”之称的着名外交家,外交部长冯.拉特瑙伯爵率团参加,力争有所突破。
1922年4月10日,热那亚会议在意大利外长的主持下召开。有关国家根据事先统一的口径,向苏俄提出偿还沙皇债务的苛刻要求。苏俄针锋相对提出反建议,会议陷于僵局。会议进行到4月15日时,同样因提出修改凡尔赛和约遭到拒绝的德国代表团深感受到冷遇与压制,于是向苏俄代表团探询是否愿意在会外单独同德国举行双边会谈。当齐切林知道这一消息时已是深夜,马上开会作出决定:利用德国代表团在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摇摆不定,并开始把希望转向苏俄的时刻,发动一次外交突袭。4月16日凌晨1时15分,齐切林打电话将拉特瑙伯爵从睡梦中叫醒,邀请德方当天上午11时到热那亚郊区拉巴洛举行双边谈判,并特意说明这天是星期日,苏俄代表团才能抽出时间,否则是无法安排的。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迫使全体德国代表立即召开一个“睡夜会议”,期间德国代表曾两次打电话给英国代表团,但均因英国外交官员都在熟睡之中,无法得到回音。5时整,德国代表团通知苏俄代表“依约赴会”。几小时以后,德国代表团坐上汽车,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反对电话才姗姗而来,拉特瑙伯爵说:“酒已倒出,就应当喝下去。”他跳上汽车直奔拉巴洛。
苏德代表从12点开始正式会谈,一直谈到下午6点30分,两国外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这就是开辟长达20余年苏德合作时代的《拉巴洛条约》。根据条约,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双方放弃赔款和财产等要求。随后,两国又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抗拒凡尔赛和约的禁令,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
1926年4月,苏德签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德国向苏联保证不参加任何国际集团对苏联的封锁,苏联则保证了德国东部的安全,这项条约更加促进了两国的军事合作。当时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甚至希特将军甚至希望联合苏联,共同对付与法国结盟的东欧新兴军事大国波兰。
斯大林赞扬苏德军事合作椐档案记载,国防军统帅塞克特对苏德合作非常高兴。1922年底,他在国防部创立了一个管理机关,在波恩和莫斯科均设有办公室,动员德国公司把遭到禁止的武器生产线转移到苏联(当年苏俄通过宪法,改国名为苏联)。不久,克虏伯公司便在图拉制造大炮、装甲车,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业制造飞机发动机,法本化学公司在萨马拉省制造军用瓦斯和毒气。德国派出专家帮助苏联建立三个大型兵工厂,德籍专家一度占苏联军工企业外聘专家总人数的80%。两国军事技术和人员的交流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形成了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局面。
1928~1933年,苏联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图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迫切需要德国大量援助,德国也投桃报李,向苏联提供了大量信贷以及帮助苏联向德国企业订货。以1930年到1933年为例,这4年苏联从德国进口的总值分别为4.31亿马克、7.6亿马克、6.26亿马克和2.82亿马克。通过合作,苏联在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联潜艇部队。1926年,以德国海军少将阿诺.斯宾德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德国潜艇深感兴趣的苏联海军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国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不久,4艘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309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
更令人吃惊的是,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派遣了60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阴,并与一位苏联姑娘产生深厚的感情。与戈林的浪漫经历不同,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20世纪20年代经常在德苏之间往返,帮助苏联人在梁赞建立了伞兵基地,与苏军共同探讨利用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他为此还在一次滑翔机训练中把头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苏联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的闪电战理论在苏联得到完整示范,并最终发展成型。1926年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举行代号为“西方”的大规模合成演习,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请参与编写演习大纲,这中间就包含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设想。
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写信给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说:“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希特勒上台导致关系破裂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苏德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1934~1935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接近于零。但疯狂反苏反共的希特勒有时也能客观估计形势,1933年4月底,他在接见苏联驻德国全权代表时表示,他与斯大林在反对凡尔赛和约体系上是一致的,“双方可以互相补充并给予相互帮助”。
以此为契机,1933年8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苏联政府向德国订购武器的动议。1936年,苏联制订了一个宏伟的海军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实现的首要前提就是德国提供帮助。苏联造船人民委员捷沃相回忆,他每次向德国提出订货的论证和清单都要先交斯大林审定,可见其手重视的程度。这一时期,苏联驻德大使馆商务代表康杰亿马克的贷款时,提出要用贷款的一半订购德国的军工产品,特别是军舰、潜艇和飞机,谈判差点获得成功,只因希特勒被苏联人的庞大胃口吓坏了,所以才叫停。
1938年底,希特勒开始具体计划发动大战,为避免德国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德国突然率先提出加强苏德军事合作问题,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人民委员15天内提出A、B两份向德国订货的清单。据统计,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到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受德国全面进攻,苏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石、铬矿石、锰矿石、有色金属等价值4.7亿马克的战略物资,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吕措”号重型巡洋舰及建造该舰所需的设备、舰炮、水雷、鱼雷、潜望镜、最新型号的飞机样品、火炮样品、坦克、通讯设备、300多种机床和机械样品,发动机、气轮机等。为了保证德国供货的质量和期限,苏联政府令捷沃相率一个委员会常驻德国,该委员会及其麾下专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达700人之多。捷沃相对德国官员说:“我们的任务是从德国得到最新最完善的军工设备样品。我们不购买老式军品……只要我们不那准这一点,我们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订货。”
从执行协议的态度看,双方是守信义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国陈兵400万于苏联西部边界直至进攻苏联的前一天,德国一直按照协议供给苏联货物,其数量超过了1940年的总供货量。苏联一直按协议忠实供给德国货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车的货物仍停在边境,待发西送的。
其实,希特勒只想把红火的苏德军事合作当作战略欺骗的工具。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与苏联有关的军事订货必须绝对地履行,德国企业都得到按时完成苏联订货的指令,甚至在需要时不惜损害本国军队的订货。为了欺骗苏联,德国抓紧向苏联供货,临近战争的4~6月,德国的供货量甚至超过了苏联同期的供货量。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进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炮击边境时,斯大林恼怒地骂了一句“这个混蛋!”从这一天开始,苏德长达20余年的军事合作被硝烟和鲜血所埋葬。
4. 从朋友到仇敌关系尚好的德国和沙俄为何会在一战前反目成仇
一、历史上,斯拉夫人和德意志民族一直在争夺中东欧地区的主导权。
这里有很长的历史原因,“莫斯科公国”在赶走蒙古人后,便开始对外扩张。此后沙俄更是以“罗马第三帝国”自居,有着极强的领土野心。
而德意志民族历史上有过“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同样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
德国制定的“施里芬计划”,也是让东线德军部队以其少数兵力与奥匈帝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
此外,英法的外交手段,也是沙俄倒向英法,并在战争中死命坚持的重要原因。
5. 看了历史才知道,俄罗斯和德国在欧洲的关系真心暧昧
俄国与德国、法国关系好那是哪年的黄历了
历史上英国法国有过还不死不休的岁月呢
国际关系从来都是“瞬息万变”
日俄战争阻止了沙俄南下保住大清(日、英、M国当时共同的目的,日更怕的是沙俄侵略大清与朝鲜后以朝鲜为踏板进攻霓虹,此时日英M穿一条裤子,俄法德穿一条裤子形成了两大派的对垒,M国最后出面宣布了霓虹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令沙俄不敢再次派兵攻打霓虹,此战除了秋山好古东乡平八郎打得漂亮外,完完全全是一场霓虹的“外交胜利”)…… 但数十年后却成了霓虹侵华的踏板(此战日军更是横扫英军,在太平洋与M国一决雌雄,霓虹的德国形成了轴心国的核心,反而M英苏中四国联手形成了“四警察”+法国(“联合国”的前身))
再说说中俄之间,从大清康熙到八国联军侵华,沙俄都是最狼心野心最残忍好杀的邪恶邻居,数百年里不断侵略我国土地诸多地区的人都被彻底“杀光”了,也是八国联军时期最臭名昭着的侵略者(林则徐死前‘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沙俄本是欧洲小国,它的崛起是建立在对我国的侵略与虐杀的基础之上…… 二战时期,我国和苏联走同一条路线,称苏联为老大哥,但很快中苏就出现了裂痕,苏联为了崛起将美军诱到朝鲜挑起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让我国派兵苏联军队却退出了战场(此战坑惨了我国),之后越南战争可以说是我国保护了越南,但之后苏联引诱越南攻打我国挑起了“中越战争”,苏联还挑起了“中印战争”…… 为了报复苏联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在阿富汗战争中我国联手M国坑了苏联十年(1979年~1989年),这次报复给予了苏联重创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 之后中俄重新建交,中M关系现在反而越来越差
“外交”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不要无脑的亲近哪国或仇恨哪国,万事应以“本国利益为上”的“外交原则”,不要轻易让本国命运交给外国,但是千万别轻视“外交”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近代的“日俄战争”,“一战”、“二战”、还有春秋战争时期的“秦的远交近攻灭六国”等,“外交”都左右着“郭嘉命运”
一味儿的“亲俄仇M”反而“十分危险”,“俄国”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
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都可以在与霓虹、M国大战之后立刻“建交”,只要符合本国利益就是正确的决策
俄国不可信,那么M国、英国、法国、德国、霓虹等就可信吗?只能说,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我国身为大国时间太久了,已经忘记了春秋战国时期郭与郭之间的复杂关系(百国争霸),那么看看欧洲的历史,刚结盟立刻就背后下刀子,刚打完仗立刻就秀哥儿俩好
“居安思危”,“外交友谊”“谨防盟友”“与敌人结友”“与敌人作战”要同时抓,瞬息万变,不要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的一方必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才是“历史”
德国是强国,但也是小国,长年与英、法、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争锋
沙俄是一个“侵略成性”的“郭嘉”,与德、法这种强国联手本就是十分正常的事实,今日友军,明日死敌,正是它们的关系
6. 一战末期的俄国为何向德国割土求和
那个时候的苏联刚刚成立,国内经济十分糟糕。其苏联领袖为了先达到自己所承诺的目标,让百姓们可以吃上牛奶和面包。无心在与国际上的事情纠缠不清。于是就主动求和,先稳住国外形势。内部应当弄成铁板一块,再向外进攻。
苏联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让德国有了喘息的机会,一战结束的时候,身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英,法两国瓜分的一干二净。国内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有了苏联这场及时雨。这个也是可以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当然,这也为世界第二次大战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合约签订之后,苏联有时间处理自身内部矛盾,而德国也有机会休养生息。两个国家都在开始慢慢积蓄力量,准备后续的爆发。而英法两国作为胜利者,在尽情的享受着他们胜利的果实。
7. 二战时苏联,德国和俄国的关系
苏联就是俄国,德俄关系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是友好的,至少表面上是,苏联和德国在1939年瓜分了波兰,两国之间的经济军事合作也一直在进行,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前一天,德苏边境上仍然在互相通行火车进行贸易。
那天之后就是战争状态了。
(7)沙俄为什么和德国关系好扩展阅读:
德俄修复二战纪念碑
59年前的5月8日24时至5月9日0时43分,在柏林东郊的小城卡尔斯霍斯特举行了德国投降仪式。朱可夫主持受降仪式,他说:“我们,苏联最高统帅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国政府的委托,来接受德国统帅部代表作德国无条件投降。”
凯特尔等三人在投降书上签了字:“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苏联人民坚持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卫国战争到此结束,5月9日成为苏联人民的盛大节日———胜利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苏联的继承国,5月9日依然是它的胜利日。
在第一个5月9日胜利日之后,苏联在东欧各国和国内各地广建纪念碑,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和这场难忘的战争。德国柏林特莱普托夫公园中的“苏军解放战士纪念碑”是修建最早和享有盛名的一座。
同时,公园还修建有埋葬着4000多名战士的苏军阵亡将士墓。这个纪念碑是由苏联雕塑家设计,体现的是苏联解放者的思想,张扬的是苏军的战功。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脱离苏联阵营之后,作为苏联象征的这座纪念碑就被移出了公园。
在那个群情激愤的年代,撤除和毁掉各式各样的苏联纪念碑和苏联领导人的塑像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它标志着对苏联控制的不满和抗争。
后来,当苏联自身解体后,这推碑毁像的行动也在国内四处蔓延开来,人们所表达的同样是一种情绪,一种心态:希望碑倒像毁之后会有一种新生活,而新生活是不需要旧记忆的。
经过十几年的漫漫岁月,人们的心态渐渐地正常起来。尽管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的数量在增加,但是德国还是花了150万欧元对“苏军解放战士纪念碑”加以修复并在近日将它重新安置在特莱普托夫公园之中。
与此同时,还重修了苏军阵亡将士墓。在俄罗斯,也有人在计划修复破损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等的纪念碑群。
这种修复和重建并不意味着要回到旧时代,并不是怀旧,就连普京也多次明确说过,俄罗斯只能前进,而不能回到过去。它只是意味着,人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人的生活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记忆,而记忆的主要内涵就是历史。
8. 俄罗斯对德国入常持什么态度,以及具体原因
俄罗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世界忽略他的存在,广大的资源更是其潜力的所在,普京的上任更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家恢复了些许当年的风范,它是新近资本主义的代表,其原有的科技力量让它时刻充满着爆发力。
俄罗斯对德国入常持反对态度。其原因是:
德国地处欧盟并且自2战后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让其重新登上了欧洲霸主的位置,让人心有余悸;国力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但是德国地处欧盟也是其入常的最大绊脚石,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发动者的身份,更是让国际社会,特别是被其蹂躏过的欧洲怀着巨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