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只是一个小国能战胜那么多国家
那是因为德国一战战败,输得倾家荡产,又赶上了经济危机,穷的都快当裤子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本就习惯于组织和纪律的德意志民族精神更加高涨。当然,精神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枪打。一战虽然败了,但德国的人才储备即便在当时也是一流的。看看一战前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国籍,再看看一战后被压缩了的“十万国防军”,再加上极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就知道了为什么德国能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
那些一战战胜国自以为灭亡了德国,却不知道自己使一个本就人才辈出的民族得到了空前的团结。不强大才怪呢,至于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德国一个小国能战胜那么多国家,原因是一样的,以并不占压倒性优势的国力对外国,试探,成功!再试探,再成功!又试探,还是成功!
相信那个时候,换了谁都不会知道自己姓什么、门儿朝哪边开了。如果德国在鲁尔非军事区和苏台德的冒险一开始就被英法一棍子打下去,小希就完蛋了,也就只能在家里喝喝啤酒了。
⑵ 二战后德国获得世人尊敬的原因
二战中,纳粹屠杀各族人民,尤其是犹太人,犯下滔天罪行。不过二战以后的德国政府,是反纳粹的各界人士组建的,对二战的各种罪行都深刻反省并积极参加各种赎罪。而且德国战后经济腾飞,在二战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获得世界人民的尊重!而日本不一样,日本战后由于美国的包庇逃脱了惩罚,其政府也是二战的余孽组成的,骨子里带有反动基因,不过是表面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拒不认罪,篡改教科书,美化自己丑陋的形象,严重伤害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⑶ 希特勒是如何给德国民众洗脑的
一、经济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3.剥夺犹太人资本 4.强制卡特尔化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8.扩大对外贸易9.兴办公共工程二、货币新经济政策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三、社会福利政策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⑷ 二战前,德国法西斯是如何煽动对外仇恨的呢
内部矛盾是事物的变化的根本原因,内部矛盾有时候很难解决,就需要外部矛盾的力量缓解内部矛盾。只有在面对外部矛盾时,国家与人民之间才会暂时放下内部矛盾。
文章写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其实德国人民的对外仇恨情绪都是来自以法国为首的欧洲众国对德国的压迫而产生的,纳粹政府只是把这种情绪引导放大了一些。后来二战的爆发,也是纳粹政府以恢复民族尊严为由而展开的。
⑸ 希特勒是怎样给德国民众洗脑的
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整个德国陷入了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极权,希特勒采用了两个手段: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的一言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甚至很多人被秘密处死。另一个手段,便是动用国家机器,不断的利用媒体宣传“纳粹思想”,不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的目的。
在这种恶毒的媒体宣传下,大量的德国民众被欺骗,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扭曲,完全陷入了思维怪圈。
一:混淆了“国家”与“纳粹”的概念:
被洗脑后的德国民众普遍认为:没有纳粹就没有德国的存在,德国的发展要依赖纳粹的统治。甚至很多民众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离开了纳粹统治,德国就会发生动乱。事实上是,德国并没有因为纳粹而变得强大,反而因为纳粹被卷入了二战。二战后,没有了纳粹统治的西德迅速进入了真正的稳定状态,经济不断发展,民众生活富足。
二:分不清是谁在养活谁:
虽然希特勒在统治德国期间,搞了不少的经济项目,表面上德国的经济是因为希特勒的改革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事实上是德国民众的财富被大量的变相掠夺。为了维持自己和情妇的奢侈生活,为了维持庞大的盖世太保机构,只能从民众那里进行掠夺。由于希特勒上台前恰恰是德国经济低迷的时期,于是希特勒紧紧抓住了德国人怕失业的心理,大量的引进军工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赚来了大量的财富。可怜的德国人竟然认为是希特勒和纳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对希特勒产生了感激之情,完全没意识到这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事实上是德国民众用自己辛苦的劳动养肥了希特勒,养活了一大批以监视民众为乐的盖世太保。
三:认敌为友
在希特勒的洗脑下,德国民众将墨索里尼视为“德国人最好的朋友”,很多人认为除了意大利外,其他的国家都是“对德国虎视眈眈的敌对势力”,结果是这个“最好的盟友”加速了德国的悲剧。
四:处处防人
在盖世太保无孔不入的监视下,德国民众即使对纳粹有意见,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保护自己,德国人觉得谁都可能是盖世太保,甚至亲朋好友之间也充满了戒心。
五:真正的爱国者反而成了民众的“眼中钉”
在希特勒统治期间,出现了一批有清醒头脑的爱国人士,反对纳粹极权操作国家机器愚弄民众,却被盖世太保诬陷是“卖国贼”。这些真正的爱国者被不明真相的民众视为“眼中钉”,甚至认为他们是在“危害国家的稳定”,这种错误的认识直到二战结束,德国民众重新审视了历史,才明白爱国不等于爱纳粹,真正的爱国是要维护国家不被纳粹操作,真正维护民众的权益为根本的。
假如当年德国民众能清醒的意识到纳粹的危害,那么德国也许就避免了战争。假如德国人谁都不加入纳粹,那么德国人就不必生活在恐惧和担心中,也不必为此极权的奢侈和其属下的盖世太保机构负担如此庞大的开支。遗憾的是,德国人被谎言蒙骗,最终整个德国卷入了灾难。可见,纳粹的存在才是真正危害德国国家稳定和损害德国民众利益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了纳粹的德国,获得了新生,民众的收入大大增加,生活越来越好,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强国。
⑹ 二战德国为什么帮中国
德国在二战中帮助中国的原因:
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数量众多。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的中国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那绝对有潜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德国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一旦德国成功的将我们给拉拢过去,那么他们就可以提供一些强大的武器。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表面上浅层次的原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时中国的地理位置,北面挨着苏联,拿下还有英国殖民地,如果能将这个地方给拿下的话,那么在作战上就会有了更大的优势,可以对他的死对头苏联进行两面夹击的攻势。
(6)二战德国是如何鼓舞人心的扩展阅读:
二战前的中德关系:
1911至1941年间,中华民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在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两国结成联盟,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现代化,这在中国抗日战争之前尤甚。
此时期的中华民国一直在民国军阀割据与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地生存着。1928年,中国国民党完成北伐,虽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过于同时期,日本对外扩张,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鹰派势力却在该国政坛抬头。
有鉴于此,中华民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方面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种关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间,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而结束,只持续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也到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⑺ 德国发动二战的起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起因: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战遗留下一些无法和平解决的所谓对德国的不公平条约和待遇,作为第一次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强国瓜分,同样只能是通过战争来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法西斯就是在经济危机中上台的,但不是经济的发展,正好相反,当时德国国内经济正在走向崩溃,通过战争手段进行经济掠夺是最佳方式。这种经济掠夺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被某国发挥的淋漓尽致。
2、目的:抢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征服世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
⑻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统治者,是如何将战争合法化的,又是如何说服人民参与战争的
由于当时的德国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赔款,赔地,人民的生活没有保障,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失业率升高,通货膨胀。
1919年2月,德国国民议会在小城魏玛开会,通过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首都柏林。新政府成立之初,就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战败后的割地赔款使德国不堪重负,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希特勒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开始在德国崛起。
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德国边境的奥地利小城勃劳瑙 (Braunau)。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德国巴伐利亚兵团当过兵,1919年参与组织纳粹党,1923年11月在在慕尼黑组织暴动,企图夺取巴伐利亚政权,失败后在Landsberg 监狱被关押了八个月。随后,纳粹党开始走议会道路。1930年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人民广泛支持。一时间,“我们最后的希望:希特勒”几乎成为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共识。1933年3月,希特勒接任德国总理职务。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总统职务也由希特勒兼任。纳粹党实行一党专政,禁止其他党派活动,并开始扩大军工生产、修筑高速公路等浩大工程,一时间德国经济快速增长、破产和失业成为了历史。
希特勒对外大谈和平,和邻国频频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至于许多国家的政要呼吁将1938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元首希特勒。与此同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耿耿于怀的德国,正在疯狂扩军。纳粹党大肆宣扬法西斯复仇主义、日耳曼人“优等民族”的谬论,掀起全社会的非理性癫狂。为追求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纯净,他们将少数种族人群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残疾人以及共产党和其它一切政治反对派关入集中营,残酷迫害。
希特勒对内大肆宣扬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使得德国人民的民俗自尊心大增。希特勒大肆建立军工厂,公路,军用设施,武器。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使得在民众中的威望大升。德国民众视希特勒为救世主。
联邦德国仅用5年时间,就在1950年将其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Ping),1951年-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7.1%,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而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希特勒利用的同样是民族的自尊心,对民众采取欺骗,诱导的手段。利用德国民众心里的那点民族自尊心发展成为对外扩张的手段。
⑼ 关于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具体介绍: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对苏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场上的重大战役
宣告德国“闪击战”破产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在进攻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打败苏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11月7日,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列宁格勒被围困900天纪念碑塑像
在伟大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这期间,从1941年7月到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群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妄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但列宁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20—250公里。
在伟大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斯大林格勒会战
战斗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
伏尔加格勒 (Volgograd) 是苏联内战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着名战场,有“英雄城市”之称,它以1918年至1919年的察里津保卫战和1942年至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而闻名于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斯大林在伏尔加格勒领导了着名的察里津保卫战,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巨大意义”,因此,1925年城市被易名为斯大林格勒 (Stalingrad) 。
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马马耶夫岗上的“祖国母亲”雕像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着名城市、重要的河港和水陆交通枢纽、贸易及大工业和文化中心,坐落在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3530公里)下游平原上,西北距莫斯科约1000公里。它南北延伸70多公里,人口99.7万(1994年7月统计),几乎占全州260万人口的一半(伏尔加格勒州辖33个行政区和六座城市,总面积为11.41万平方公里。)伏尔加格勒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原为军事要塞,后来发展成俄罗斯南疆的重要工业与商贸中心。城市曾三易其名,1925年以前称察里津 (Caricyn),因旁边一条由西向东注入伏尔加河的小河“察里察”而得名。“察里察”来源于鞑靼语,意为“黄水”,察里津城建于1589年。1925年,为纪念斯大林而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赫鲁晓夫上台后,于1961年将城市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斯大林格勒血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军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1942年7月,希特勒调集40个精锐师团100多万人的优势兵力,从已攻陷的基辅杀来,企图一举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拿下高加索,再溯伏尔加河北上,直取莫斯科。9月中旬德军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展开激烈巷战,德军损失惨重。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形成“钳形攻势”,并与敌人展开了巷战,。至次年2月,共消灭了德军22个师团约33万人,俘虏9万多人,其中包括德军元帅保卢斯和24名将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全城建筑均被摧毁。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是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进行了防守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耗尽了德军的进攻潜力。从此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再未主动发起过进攻战役。因此,朱可夫苏联元帅称库尔斯克会战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
十次斯大林突击战役
1944年,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精心策划了南起黑海、北至北冰洋的十次进攻战役,为期超过一年,对德军展开猛烈进攻。由于下一次进攻发起时间不定、地点远离上一次战役地区,德军完全无法预测苏联红军的下一步战略战役性行动方向,因此疲于奔命、节节败退。这十次突击战役,是苏联宽正面、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完美实践,将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从苏联领土上全部驱逐出境,并将战争引向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领土,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退出对苏战争,罗马尼亚军队甚至转而加入对德战争。
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最后一役——攻克柏林
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欢呼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3月底,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除了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面对国内经济完全破产、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及军事上接连失败的严酷现实,德国法西斯政权已是四面楚歌,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苏联军队在东欧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以及东波莫瑞战役,消灭了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攻占了德国东部地区,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1945年3月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后,苏军集结了250万兵力、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战飞机,完成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工作。德军此时虽然已成强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图负隅顽抗。他集中了近100万兵力,组织起近20万人的守备队,在柏林以东设立了三道防线,并环绕柏林城筑起了三层防御圈,准备与苏军最后一搏。
4月16日,苏军突破奥德河、尼斯河和泽耶洛夫高地的法西斯德军防线,英美联军在西边突破莱茵河防御,并从这一地区发起旨在合围鲁尔工业区的希特勒军队的战役。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4月25日,苏军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30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宣告结束。苏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5月8日深夜,德军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二战欧洲战场至此落下帷幕。
⑽ 德国人二战时期的狂热情绪,是怎么煽动,并维持的。
就是觉得自己比较强,打别人的时候都是这样,热情高涨.就像拳击一样.你厉害可以打别人.被打败了不就没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