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人怎么看待马克思
德国人怎么看待马克思:德国人看待问题,还是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信仰问题,属于半理性半感性的思考模式。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人,肯定是推崇马克思,把马克思当作神人一样看待。讨厌马克思主义的人,则相反。但是,在德国广大民众参与评选的“德国历史上十大杰出人物”,马克思的名字位列其中。可以看得出来,马克思在德国人的心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分量的。德国人崇尚自由、民主、科学、法治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待工作求真务实的作风,从本质上来说,是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相符合的。
② 德国人是怎样理解和处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然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率。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耐心地为你指点迷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为止。 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不过德国人十分喜欢热闹的场面,也会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还是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敷衍了事,一旦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 一)讲究秩序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德国观光访问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在德国大到空间、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等等。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蓝色路标夜间在路灯的反射下,很远就可见到。标志地铁的蓝色大型字母U(U-Bahn)的标志牌高悬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了然。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识得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张口说一句德语,即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这些标志牌已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着称,不光是飞机,火车也以安全正点闻名于世,就是公共汽车也有自己的运行时刻表,必须按点行驶。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需提前到站候车。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德国汽车司机可称得上是遵时守刻的模范,作为乘客也必须按规定购票乘车,如果违反,将受到严厉的罚款惩处。德国汽车都为无人售票车,乘客要按汽车交通图上指示的票价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买票时,你一定要弄准所乘车的票价,否则一不留心,在自动检票机上少打一个票孔,一经查出,一律要交数十马克的罚款。德国人对于法规执行起来说一不二,其原则性是最强的,讲不得半点情面。德国人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在德国办事务必提前预约,方可成行。德国人做事必先制订计划,就是家庭主妇外出购物也都是先列张购物单。一对夫妇如打算出国旅游,那么他们可能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制订旅游计划了。他们会先打电话向各旅游局询问报价、服务项目、.游览日程等情况,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好委托的旅行社后,还要亲赴该旅行社详谈,直至一切准确无误,旅行计划输入电脑。接下来还要就所去.国家的人文地理、语言等做一番了解。这样一个一年后才付诸实行的旅游计划早早就被安排得井井有序。由此可见德国人办事的计划性及严格认真的态度。 (二)严肃沉稳不尚浮夸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际圈中,德国人也会无拘无束地与朋友聚会,他们可以丢开自己经理、官员的身份,用小名称呼朋友,与朋友坦率地谈论生活中的烦恼。德国人十分喜爱欢乐场面,也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此时还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德国人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不尚浮夸。德国人的住室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各种生活用品,如门、锁、开关、衣架、玻璃、灯罩等都牢固结实,注重实用,宁肯失之笨重,决不虚有其表。对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套设备似乎都讲究百年大计,讲究内在质量,就如同德国人办事一样注重脚踏实地、绝不夸夸其谈。 (三)勤劳整洁的德国人 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德国的家庭主妇爱洁成癖,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这是每一个德自主妇的最大愿望。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人对住房的要求极高,拥有一套单独宅院的住房是普通德国人毕生奋斗的理想。人们平日辛勤工作,积攒钱盖房,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营造一处宽敞、体面、舒适的住房被视为人生完美充实的标志。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 (四)遵纪守法的民族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纵观德国的发展历史,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盲目服从、驯服地跟随统治者,就像德国历史剧中描写的"官吏们既已作出决定,皇上也已首肯,服从就是我们的天职。贯彻帝王圣旨,想必无上荣耀。"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走上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道路,德国人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则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见多识广,但也有些排外,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思想较为保守,但为人朴质、热情、乐于助人。从总体上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团结守纪律的民族,他们在公共场合礼让老弱妇孺,不打闹喧哗,讲究公共卫生,对别人也不喜欢在背后说长道短。德国人很维护国家的声誉,尽管在大选时,各政党间相互攻击、揭短,但对外很少发表对本国的不满之词。 在德国,习惯上结婚之后丈夫的姓便成了夫妻双方共同的姓,即妻子婚后改用夫姓。如英格.施莱尔小姐同保罗.韦贝尔先生结婚,女方便随夫姓,被称为英格.韦贝尔。不过德国的法律规定夫妇双方可自行决定姓从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选用对方姓的同时,也可把自己的姓置于双方共同姓之前,如上面提到的那对夫妻,妻子可改英格.施莱尔-韦贝尔,或丈夫改用保罗.韦贝尔-施莱尔。
③ 德国是个怎样奇特的民族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
(一)讲究秩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在德国大到空间、土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有人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识得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张口说一句德语,即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这些标志牌已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着称,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需提前到站候车。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
(二)原则性强
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如果出现马虎失职,是讲不得半点情面的。他们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
在德国办事务必提前预约,方可成行。德国人做事必先制订计划,就是家庭主妇外出购物也都是先列张购物单。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尤其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德国人十分喜爱欢乐场面,也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此时还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
(三)勤劳整洁
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平时马路上难得看到闲人,就是娱乐场所,平日也都是冷清清的,只有到了周末,公园、戏院、博物馆、郊外、名胜场所,才挤满游客。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德国的家庭主妇非常爱干净,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每一个德国主妇的最大愿望就是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所以,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人非常看重房子,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堡,据说目前仍有14000个。
(四)遵纪守法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在德国,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集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他们甚至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他们太守规矩,所以连希特勒这样的大魔头的话都听,谁让希特勒是国家元首呢。还有一则笑话说,世界上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个德国人当厨师。因为德国厨师会用电子秤计算精确到克的作料烹饪出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这当然是在调侃德国人,说明他们刻板、不善于变通,既没有法国人的浪漫,又没有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们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在欧洲生活久了的人都说,德国人是欧洲最老实的民族。其实,德国人也是充满了艺术细胞和浪漫气质的,不同的是,法国人善于夸张地表现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国人则喜欢藏而不露,也就是“润物细无声”。
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就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见多识广,但也有些排外,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思想较为保守,但为人朴质、热情、乐于助人。
(五)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以便主人作准备,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进主人家。
例:上流社会的约会
上周某天,我们应邀到一个德国最大船舶公司总裁家里去晚宴。请柬上写着,晚宴时间为晚上7点15分。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是7点或7点半。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主人要看7点钟的新闻节目,其次是,请客人务必准时。
当晚7点10分,我们就已经提前到达主人的郊外别墅了,只见大门外停着几部漂亮的轿车,里面坐着人,还有车陆续不断地到来。为什么都不下车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内。准7点15分,所有车门都打开了,男男女女一个个穿得时髦笔挺,但毫无珠光宝气,说明主人所结交的朋友都有品味。我们是第一对进去的,主人夫妇还在花园里,听到铃声才来到大门口迎接,客人鱼贯而入。在五分钟之内,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齐,比开国典礼还准时。令我惊讶的是,除我们俩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几十年的老朋友。这么老的朋友还需要提前两个月下请帖,岂不太过分了。不!这就是德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礼节,要有多冷就多冷。
(六)不尚虚文
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讲究内在质量。因战争而破坏的东西,修复的时候都要恢复原样,这并不是为守旧,而是表示德国的东西坚牢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就如同德国人办事一样注重脚踏实地、绝不夸夸其谈。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们严肃拘谨,但态度诚实可靠。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不相识的德国人要想和他聊天,谈笑风生,似乎不大可能,但你如果向他问路,那么他便会不厌其烦地来帮助你,他自己不知道,会替你去请教别人,或者陪你走上一大段路,非让你弄明白不可。有一个德国汽车司机,因把雇主送错了地方,发现后就立即开回去,向雇主道歉,并重新把他送到要去的地方,而且免收后一段路程的车资。
国外流行的自助餐,也是德国人所发明的。在德国,那种自助餐小店特别多,顾客自己拿盘,拿叉;有些店根本不备刀叉碗盘,给你一张纸,就用纸裹着食品吃,或者用竹签串着吃,没有人来侍候你,收费也特别便宜。
德国人的旅游方法也与别国的旅游者不同。例如美国人,他们每到一个大都市,乘车周游一次,就向旅馆要一张“标贴”粘在皮箱外面,第二天即去另一都市。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跑上十几个城市,回到家里指着皮箱上贴满的标签夸耀说:“我已环游了世界。”但德国人则不同,德国人的旅行是选择一个目的地,或为深山,或在海滨,然后带着帐篷和干粮跑到那里,住上几天,静静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在当地博物馆里,“泡”上几天,研究考察一番。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例:一张德国餐厅的罚单
06年我们有机会德国考察,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吗?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这一餐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结完账,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哩呱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有个同事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同事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同事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心保存着。还有人要回去后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七)绝对遵守条条框框
德国的法律和官方规定如麻,有的还是19世纪留下来的。有一个笑话说,德国人是靠法律活着的,如果没有法律,他们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律,现在国家有了法律,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工作。中国人都会自圆其说,到头来都圆到一起,交通再乱,也能圆出一个逻辑来。而德国的马路,如果红绿灯失灵了,行人可以在马路前一直等下去,等到修好了再过马路。
例:令人哭笑不得的调查
姐夫的母亲刚过一百周岁,姐夫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当晚他还宣读了德国总统和汉堡市长写给她的祝贺信。这并不意味着她有什么功勋或者私人友谊,而是因为在德国,百岁老人已是人瑞,政府已经掌握了全德百岁老人的名单,由专人负责,到时会寄贺信给他们。这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说明对人的一种重视和尊重,与会者都很动情。
可是,可笑的事情发生了。姐夫的母亲住在一个豪华的养老院,某晚她不小心从床上滚了下来,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姐夫在床边加了一个窄木条。百岁生日过后,国家负责社会福利的官员下来关心人瑞,忽然发现这窄木条,认为这是侵犯人权和人身自由,就和百岁老人进行三小时长谈。
我们都知道,她年迈有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可是这官员回去写了一份几页关于侵犯人权的报告书,准备起诉姐夫,还又派来了福利医生检查因这窄木条对百岁病人造成的“精神和肉体折磨”,结果又写了七页。姐姐姐夫为此感到哭笑不得。
一个朋友解释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当前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三小时谈话,七页报告,加上两页上诉书,都是劳务。他们都是吃国家饭的,总得有所作为。这样吃国家饭到各地没事找事干的人,东德比西德还要多,怪不得国家的行政经费怎么减也减不下去。
(八)性情固执(认真)
德国人性情固执是世界有名的。在德国常常发生汽车对撞事故。这决不是因为没有看见迎面开来的汽车,而是双方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正确而互不相让所造成,他们简直顽固到了玩命的程度。不过德国人干起工作来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惊人的。例如在光学仪器厂做工的职工,为磨光镜片,可以干到死而不悔的程度。另外厂长也多能根据职工的技术付给高工资。这是德国所以能培养出优秀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原因所在。德国的产品也颇能反映这种德国人的气质。他们进行生产时,绝对没有那种大概或差不多的马虎做法,一定要使产品达到其性能的极限。德国产品中最出色的是汽车、精密仪器、照相机,刃具和钢笔等。这些产品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④ 德国人怎么看待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并且在全世界迅速传播,二战后,诞生了由苏联为首的,横跨欧亚大陆的,由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阵营,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亚洲东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经历了分裂到统一过程。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德国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首都柏林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1949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布成立,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执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VEB)、农业生产合作社(LPG)、贸易组织(HO)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PGH)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⑤ 布莱尼次 是 德国人,牛顿是怎么“偷”他的微积分理论发表的
如果说牛顿是天才的话,与牛顿同时代且有着不小恩怨的莱布尼茨,肯定也是天才。
莱布尼茨生于1646年的德国,比牛顿要小上三岁,但家庭经济比牛顿要好非常多。所以,莱布尼茨接受的启蒙教育还是相当完整的,他8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两本拉丁语作品,之后又自学了许多知识,在同龄的孩子里面,绝对是属于最为出类拔萃的那一个。
牛顿PK莱布尼茨
这时候,和莱布尼茨父母关系比较不错的一位朋友发现到了莱布尼茨的天赋,于是就向莱布尼茨的家人建议允许他去自己父亲的图书馆看书。莱布尼茨这一去可就不得了,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阅读了几乎涉猎所有领域的知识。
15岁是莱布尼茨的一个读书的一个分界点。15岁之前,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就是,他的兴趣完全被'古人'所捕获,也就是说,在15岁之前,他所读的书都是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作品;15岁之后,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当代'着作,也就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哲学和神学作品。
为什么15岁对莱布尼茨来说是一个读书的分界点呢?这是因为15岁的时候,他正式进入大学学习了。牛顿读大学的时候是19岁,比平均年龄大两岁,莱布尼茨正好相反,比平均年龄要小两岁。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了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后来又选修了法学,之后,他又继续在莱比锡大学深造,等到他20岁的时候,他已经学完法学博士的课程了。
莱布尼茨
但是,莱比锡大学的领导们比较不开窍,它觉得这个名叫莱布尼茨的小孩子岁数实在太小了,别人拿到博士都差不多三十了,你才二十岁,这成何体统?
所以,莱比锡大学就拒绝给他办法法学的博士学位。之后,愤愤不平的莱布尼茨又转到了阿尔特多夫大学继续深造,并且在第二年拿到了该校的法学博士学位。
因此,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莱布尼茨无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神童,比我们国家许多大学里面的'少年班'可强多了。
为什么我们敢这么断定呢?其实也是有很充分的理由的:成年后的莱布尼茨,在数学、物理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采矿等方面都有不菲的成就,是历史上少有的通才,甚至许多人把他称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才真的是少之又少,更别说那些具有通才特质的神童了。
当然了,我这里主要想和大家介绍一下他对数学的贡献。
莱布尼茨对数学的第一个贡献是创立微积分。
关于微积分的定义,其实我们在上一节课也做出了一些介绍,简单来说,其实微积分就是一种计算曲线斜率和面积的数学方法,我们计算速度、加速度、长度、体积、面积、最大值最小值等相关的函数时,都会用到微积分知识。
我们之前也说了,牛顿发表他的着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时间的1687年,在这本书里面,牛顿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微积分思想。但是,很不巧的是,早在1684年,莱布尼茨就已经发表了微积分理论。
此时这牛顿当然就不愿意了,所以就说莱布尼茨是剽窃。为什么呢?首先,牛顿早在二十年前就研究出了微积分理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发表而已;其次,莱布尼茨在1673年也去过伦敦,之后和英国皇家学会也保持着不错的联系,和牛顿本人也有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
所以,牛顿以及英国的学者们一口咬定莱布尼茨剽窃牛顿的学术成果,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牛顿
但是,作为和牛顿同时代的天才、伟人,从天赋上来讲,莱布尼茨倒是也有资格创立微积分。而且他的微积分理论,比牛顿的理论要稍微'先进'一点点。这主要体现在符号的运用上: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dx,dy,以及1686年他在自己的论文里使用的积分符号∫,表述起来非常简单,易于使用,所以一直被我们沿用到现在。
比如我们现在通行的现行不定积分,它的定义是:若函数f(x)在某区间 I 上存在一个原函数F(x),则称F(x)+C(C为任意常数)为f(x)在该区间上的不定积分,记为∫f(x) dx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表述方式,其实就是莱布尼茨的贡献。
而牛顿的微积分理论使用的是'流数符号',这种符号到底啥样子,现在网上也查不出来,因为这种表述方式要复杂一点,已经被弃用好几百年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牛顿的微积分理论比起莱布尼茨的更差劲,因为牛顿的微积分理论由于被他使用到了物理学上,所以,它不单单是作为一个理论存在,而是向人们展示出了许多实际的价值。
因此,我们现在一般认为牛顿对微积分理论的造诣更高,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微积分
不过,当时的英国人是无法接受德国人也搞出了一套微积分理论的,所以英国人普遍认为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理论,甚至连英国皇家学会也对此事做出了调查,认为莱布尼茨存在剽窃嫌疑。
于是之后就发生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英国的学者和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学者完全闹翻了,英国人就觉得,你们德国人这么喜欢剽窃,好,那我们以后各走各的,断绝学术交流得了。
所以,当欧洲大陆的学者们都在使用表述更为简单、便捷的'莱布尼茨牌'微积分时,英国学者还在任性地继续使用'牛顿牌'微积分。这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闭关锁国',所以这样搞着搞着,英国原本领先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逐渐地就被法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大陆国家给赶超了。
牛顿和莱布尼茨可能都没有想到,两人的争执,竟然给欧洲的学术发展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但不管怎么样,微积分的创立,预示着新世纪数学的新天地已经打开了。
除了微积分,莱布尼茨在数学上的第二个贡献是创立了二进制。
二进制就是用0和1来来作为基本符号,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里算账或者学数学,用的都是十进制,但在计算机领域,一般使用的就是二进制。所以,莱布尼茨的二进制其实是对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
莱布尼茨收稿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思想其实来自于中国的'阴'和'阳'思想,因为莱布尼茨本人实际上就是一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周易》和八卦理论,他都是接触过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二进制影响到了现代人是生活,这是无疑的。
好,最后,我们再来对莱布尼茨进行简单的评价吧。
和牛顿一样,莱布尼茨也是一位天才,是一位通才,两人在哲学、数学、物理学等许多交叉学科上都很有成交。尽管两人因为微积分闹得不开心,但在当时,这两个人绝对是科学理论界的'双子星',这两人都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高等数学的两大天王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人关系闹僵之后,莱布尼茨依然给了牛顿很高的评价: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莱布尼茨这个人还是挺豁达的。
现在三百年过去了,我们的火箭、飞船、计算机等高科技,其实都是以这两个人的理论作为支撑的。我们能拥有这么好的生活,绝对少不了三百年前这两位天才的努力。
⑥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都说德国人很严谨,那么是怎么个严谨法?
和德国人一起开会、谈话,听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类的话频率甚高。说完后,德国人总是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问题抄下来。
对于一个进度很紧的工程项目,这样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员巴不得老外对每个问题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却要“研究研究”。
德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种是问题已经超出他的专业知识范围了,或者是问题涉及到他们分包给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计算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国人会说自己不知道,然后打电话回欧洲去问。
另一种是属于动脑筋和通过简单计算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但不属于该工程师的部门责任范围,或者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自作主张替别人拿主意的,德国人多数会说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锅炉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合同里规定要用美标或德标钢材,现场出现短缺,要用便于采购的国产材料替代,在进度压力下,德国人的技术确认成了卡节骨眼的事儿。
一双双热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个焦点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来,可偏偏老德不紧不慢地说“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说完,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人骂德国人无能,有人甚至质问,难道我们中国人花这么多外汇雇外国人来做现场指导,就为了听这样的话吗?
过了两天,德国人已经把意见整整齐齐地写好,对于国产替换材料,有国产材料和原设计材料的牌号对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对比,谨慎的德国人总是通过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强焊接强度等方式,来降低替换材料时材料差异带来的风险。
德国人并非不知道中国人期望他去说ok,并非不知道施工进度的压力,但是,他们仍旧能冷静地说出他们的意见,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这就是他们的思想独立与严谨。
老实说,这些“不知道”要比投领导所好,不经调查就拍脑袋说出来的“知道”和“没问题”要踏实得多了。
⑦ 德国人为什么要发动二战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二战正式爆发。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德国的原因,有的是英法等国的愿意,还有的是希特勒的原因。当然,不管是哪一种,德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国家,对人类带来重大灾难,德国都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不过如果我们能知道当时的德国人生活状况,就知道德国人为何要发动战争了。
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需要偿还巨额贷款。这笔贷款给德国带来沉重的灾难。不仅如此,之后由于德国马克的大幅度贬值,导致有一半的人失业。再加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可以说德国人真的生活杂民不聊生的状态下,不够当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希特勒上台后,通过一些列的政策,德国失业率迅速下降,为1.6%,还低于当时美国的1.9%。且不管后来如何,希特勒当时的政策可以说真的是拯救了德国。
正是这样的原因,才导致有大量的德国人支持战争。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种循环就是恶性循环。发动战争未必能够胜利,即使胜利了,他们也需要发动更大的战争。到时候迟早会灭亡。虽然希特勒解决失业的方法成效很快,但最终效果还是不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来说,罗斯福的出现真的是拯救了当时的美国。
⑧ 为什么说德国人务实而中国人现实
“现实”,realism, 是一种世界观,持这种世界观的人倾向于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而不会怎么去想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比如在遭遇不公的时候,不会去想着改变这个不公的事实,而是如何在这个不公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益。与其相反的是idealism,“理想主义”。
”务实”,practical, 是指一种处理世界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世界的人不爱理论,只采取最能有效地达到自己想要目的的方式。某种更有条理、更系统的处理世界的方式是“实用主义”,pragmatism, 但是现实中所能碰到的人大部分不会有这么系统化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的。
采用realism世界观的人可能倾向于在事实上也更practical, 但是其并不必然。很多改变世界的人就是practical的idealist. 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说德国人务实,主要是指向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这个国家的人民面对巨额赔款与国家自身的损失和经济困境时的态度。
当时他们的国家境遇至此,光是省思是不够的。这里补充一点,他们确实有省思,后来的人都扎扎实实的把当时参与纳粹行动(不论自愿或非自愿)的人(大部分是他们的长辈)都抓起来批判了一顿并定与重罪。骂都骂完了,要活下去,也只能脚踏实地的干活。光靠嘴说理想,是没有用的。
“中国人现实”这句话主要是在表述(大部分)中国人在做选择时是经过利弊权衡考量的。这份考量不是说人们的思考一定出于绝对理性,而是说他们会站在相对利己的角度去分析态势和做出行动。换言之,经过现实判断后的人们行为,不一定会遵照常规(诸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而行。“现实”在有些语境里带贬义即是如此。
⑨ 德国人为何如此有才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德意志深邃的哲学思想指导他们认识事物
德意志是一个长于哲学思辨的民族
其哲学家层出不穷
这使他们能够轻易的看透复杂的外物洞悉玄机
深刻的认识事物
这种优势是巨大的
如楼主所说的闪击战
就是二战名将古德里安所创立
坦克研发自英国
却是德国的古德里安率先将其集群化,并且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创立了陆空,坦步严密协同的新式机械化战争模式
闪击战
在当时,坦克的战术性能并不能达到实际战争的要求,是德国人利用哲学的洞悉认识到了其远大的发展前景,超前进行研究,这才有了第三帝国所向无敌的闪击战!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在德国人身上曾多次发生,与其卓绝的认识能力是分不开的
2.德意志严酷的生存环境迫使其创新求变
德意志地处中欧,四面受敌,战略环境极其险恶
而且本土缺少资源,国土面积狭小
这使的德国人有着一种巨大的危机感,逼迫着他们创新图存
只有用思想的力量,才能去弥补自己现实的残缺
而且德意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战事频繁
而战争就是科学就好的催化剂
是第一社会需要,让德意志的科学得以突破性发展
如毒气,V2,MG42都是在战争的压力下才研发出来的
3.德意志优秀的教育制度和民族氛围促使其人才辈出
早在1619年,德意志就最早开始率先普及了义务教育制度
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德国人在民族危机下再次大力发展教育
下面是两段资料
一段是科学上的大学
此贴12L起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5238406526&z=513943637&pn=0&rn=30&lm=0&word=%B9%C5%B5%C2%C0%EF%B0%B2#5238406526
一段是军事上的大学
http://tieba..com/f?kz=514403199
正是他们支撑着德意志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其完备的教育体系,也为德意志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再从民族氛围来说,德意志民族有着严谨,认真的作风,这种氛围极其有利于学术的研究,再加上国家的大力保障与支持,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使德国在各方面人才不断的涌现,军事上也是如此,容克军官团的传统和军校的特殊训练也让德国军官在战场上表现出众
最后
楼主所说的希特勒其实并不能算在此列,他是个德国人中的另类,极其感性,依靠直觉
这与理性,严谨的德国人是不同的
我承认其天才,他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才能都十分出众,自有其天分
只是由于其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而使其在军事才能上欠佳
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成长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确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