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的写作课写什么

德国人的写作课写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07 22:27:16

A. 范塔豪斯的剧本写作课贵吗

可能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会觉得有点小贵吧,全程下来大概一两个月的生活费。

B. 请问一下德语的Interpretation怎么写写作课是外教在教,又快又听不懂。明儿就要考试了,求高手指点一二

你好,首先需要知道你的Interpretation是属于那个类型:是一篇阅读文章的?还是关于艺术的?还是自然科学的。
以一篇普通的阅读文章为例,可以这样写,大致上文章分为三段:1.介绍文章的题目,题材,作者以及大概讲了什么事儿。2.主要介绍文章的具体内容,比如文章历史背景,时间,人物设置与之间的关系,情节等等,一定要有逻辑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并且如果有文章突出的特点比如写作手法或者语言特点也要提到,最好也说说哪一点比较出彩及简短的理由(这里最好加上几句原文引用) 3. 最后进行一下小总结,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觉得哪儿好或者不好,为什么。
整个Interpretation的重点要放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千万不要写的太多。另外我想写作课的时候老师应该有给出教材或者相应的讲义,你可以再多看看。如果还是不行问一下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听明白的。

C. creative writing啥意思

Creative Writing是文学创作课的意思。
我在伯克利认识一个男孩就是creative writing课的。他们真的作业就是写作,有字数要求,然后可能还要求用到一些技法。
举例来说,国外的写作课还有academic writing(学术写作),legal writing(法律写作)。
有时候教授可能会说:creative writing students。就是上这个课的学生啦~

D. 求《写作课》艾丽斯.马蒂森着的电子书资源

懂的自然懂

E. 天下文章一大抄,《卡片笔记写作法》告诉你,如何做到“会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是从小时候听到现在的一句俗语。家长和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写作文,会用这句话;自己借鉴了别人的东西,宽慰内心时也会用到这句话。这句话虽然登不上正规写作课的大雅之堂,但我们一直承认它很有道理。

市面上铺天盖地的优秀作文选是做什么用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是什么意思?很显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自有它的道理。

但是,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告诉你写文章“能抄”,而是提醒你一定要“会抄”。 那么,到底怎么“抄”才能抄得合情合理,抄得妙不可言呢? “会抄”绝对是个技术活儿。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有一句非常实在的话: “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 我想,但凡有写作经历的人,都能认同这一点,不管是学术论文、单位公文,还是个人总结,亦或是媒体观点文,都多少有参考借鉴的痕迹,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副标题是: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是由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根据德国高产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的“卡片盒”工作原理整理出来的,他本人也是卡片笔记的践行者。

“卡片盒”原文是Slip-box,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是德国人尼克拉斯·卢曼,凭借着这套记笔记方法,卢曼从一个酿酒师家庭出身的普通公务员,闯进了学术界,仅用了一年时间,卢曼又从学术界小白变成了专家级高手。接下来的30年里,卢曼轻松写就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成了德国殿堂级社会学理论家。

卢曼曾说,他的生产力源自于他与“卡片盒笔记系统”的合作,卡片盒笔记就是他受用终生的知识库。那么,这个神奇的“卡片盒笔记系统”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又能用它来做什么呢?

“想要把别人的发现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笔记。” 基于书中的这个观点,做笔记的必要性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是在认同“做笔记有用”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来做笔记的问题。当然, 这里的笔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写或摘录

“卡片盒笔记系统,是一款个性化的,用于思考和写作的工具。” 关于卡片盒笔记系统,书中是这样说的。

通俗地讲, 卡片盒笔记就是由一些卡片和几个盒子组成的东西 。其工作过程就是 先把一条一条的笔记写在“卡片”上,再把这些卡片分类放在“盒子”里 。但是,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每个环节里都是智慧。

首先,说说卡片笔记“记什么”和“如何记”。 书中介绍了卡片盒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闪念笔记,也叫临时笔记(Fleeting Notes) :日常生活学习中,只要是想要记录的东西随手写在卡片上。例如,灵光一现的想法,偶然看到或听到什么后的触动、某一事件让你想到的一个观点等等,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

这类笔记只是用来提醒我们要收集哪些信息,保存时间很短,一般一两天之内就得整理,然后就可以扔掉了。

二是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 :这是最核心的卡片,是日后创作的起点。这类笔记一个卡片写一个要点,按顺序存放,有联系的笔记要相互关联,而且还要创建索引。

这类笔记要尽量把句子写完整,确保后期创作时不用任何修改,只需要加一些连接的文字,就可以组合成文。这类笔记包含了必要且重要的信息,是我们卡片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永久保存的。

永久笔记的特点是:要有统一的命名规则,方便顺序存放;要有统一的链接规则,方便组成网状知识体系。

三是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 这类笔记与特定的项目有关,保存在单独的文件夹里。这个项目完成之后,就可以丢弃或存档了。

如果 做笔记时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条笔记的归属 ,最终形成的笔记就能发挥出“群聚效应”了。

其次,看看卢曼的笔记卡是如何存放的。 书中介绍了卢曼的两类卡盒:

一类是文献卡片盒, 里面的卡片都是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 这里的卡片,主要是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卢曼把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反观我们惯用的传统做笔记法,不管是记在本子上还是电子设备上,都相当于是用了一个盒子,把内容保存起来了。而卢曼的笔记系统多了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对其它卡片进行索引和整理用的。

通过这些索引和整理过程,对原来保存的内容有了一次再认识,不仅提高了理解和记忆,提取起来也更加方便快捷了,这个方法很适合学术研究和信息密度大的人来使用。

再次,看看笔记盒里的卡片是如何关联的。 卢曼经常用的索引有四类:

第一类是主题索引。 当某个主题的内容积累到足够多时,卢曼就会做一张主题索引卡,概括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同时把相关笔记的编码或链接汇集在上面。

第二类是临近位置卡片索引。 这和主题索引卡类似,但这次不是针对某一主题,而是针对盒子里相近位置的卡片所涉及到的不同主题进行概括。

第三类是当前内容索引。 标清楚这条笔记和前面或后面的哪一条笔记有逻辑关系。这样,虽然有联系的卡片并不一定紧挨着,也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了。

第四是笔记和笔记的连接索引。 比如,把两条或几条笔记关联在一起,看看能产生出什么新思路,这样的结果是,能够产生出一个又一个打破常规的新主题。

最后,我来规整一下卢曼卡片盒从记录到应用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 ,读书、查资料、听课时,看到或听到有感觉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统统记录到临时笔记卡上。

第二步 ,及时整理灵感临时笔记,并认真将其转化成永久笔记,否则那些灵感就死掉了。

第三步 ,文献笔记也需要及时按统一的格式整理,将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语重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卡片。

第四步 ,整理后的文献笔记放入文献笔记盒,按统一的命名规则命名,同时按统一的链接规则将其与之前的笔记链接上。

第五步 ,定期整理永久笔记、文献笔记,按相应的规则建立索引表。

第六步 ,创作时按照索引表调用永久笔记或文献笔记,直接或稍作修改后插入使用。

个人感悟: 及时整理笔记很重要,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命名规则和建立索引更是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 整理笔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笔记盒能为你做出多大的贡献。

这本书的原名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个笔记不一般,它是 “聪明的笔记” 。做普通笔记本来就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更何况做个聪明的笔记呢?

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说, “如果阅读时没有做笔记,对写作者而言,就相当于是没有读过那本书。” 事实的确如此,有研究显示,如果阅读时没有做笔记,几个月后将会把那本书80%的内容忘掉,而且时间越久,忘得越多。

那么,这个“聪明笔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记录方便。 我们在阅读或做其他任何事情时,如果脑海里蹦出了灵感,可以随时随地写在小卡片上,小卡片的背面还可以写上想到这个灵感的场景,如书名章节页码或者所遇到的事情。因为这是灵感笔记,整理后要丢弃,所以不用太多呵护,随身携带几个卡片,方便使用就好。

第二,知识结构合理。 我们之前惯用的笔记本子,是一页一页地记录,积累的素材都是线性的,不方便改变前后顺序,有时候同一主题的笔记也可能不连在一起,整理的时候需要靠脑子来重新排列,才能得到他们之间的关联。而小卡片没有时间顺序,它们是分散的网状结构,这与人类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一致。

第三,容易整理。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小卡片是一个个节点,把节点连起来就是一个网状结构,而不是以往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一旦连接起来,一个卡片可以同时属于好几个主题,笔记之间的关系更明确,索引时也更容易找到最相关的内容,整理思路符合大脑思维过程,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第四,方便新知识的嵌入。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卡片会越来越多,如果某一领域的小卡片已经通过链接形成了一个网状机构,增加笔记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嵌入到现有网络中,这和人类的记忆模式很类似。这种发散的结构,很有可能在重新整理笔记时发现一些新的链接,这些新的链条,也许就是一个新的学术观点。

第五,方便应用。 有人说卡片笔记的原理有点像大厨的备菜。大厨炒菜前,小工早把食材准备好了,这也是现代流水线作业的精髓。其实,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到了写的时候再到处找素材,相当于边炒菜边找食材,结果肯定是效率低,质量差,有时甚至会半途而废。

如果写作前已经有了卡片盒子这样的知识储备,到时候根据索引找到相关主题的东西,就容易多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卢曼用这种方法写出38本书和几百篇论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完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是: 卡片笔记写作法,它其实就是一种如何学习和思考某一领域知识的方法,一种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管理的方法。 我目前正在学习古诗词,潜意识中觉得这个方法很有用,读诗时做卡片笔记,创作时可以直接调用。

因为古诗词领域的创作,本来就有集句和化用的做法。比如宋词集句:

这四句分别来自苏东坡《定风波》、张炎《八声甘州》、晏几道《浣溪沙》、苏东坡《西江月》,组成了一首有新意的词句。

这六句分别来自洪皓《木兰花慢》,陈允平《蝶恋花》,赵令畤《清平乐》;蔡伸《柳梢青》,石孝友《蓦山溪》, 韩疁《高阳台》,放在一起也是颇有意境的创作。

这首词语言通俗,音律婉转,里面明明用了很多典故,但读起来是那么自然,完全觉察不到其中化用了很多别人的东西,不信来具体看一下:

第一部分的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读完这句,是不是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 》的影子?

还有, “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其中的 “所思在远道” 引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作者在前面加了“我有”二字,使全诗更具民歌韵味。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像是把《诗经》的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葛》)和“忧心悄悄”(《柏舟》)融合了。

第二部分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化用了《诗经·采苓》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原意是劝人们不要轻信谣言,作者这里可能是想表达她相信对方绝无他心的意思。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化用了《诗经·草虫/出车》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刻画了不见心上人的愁苦之状。

第三部分的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又是让人联想到了《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誓言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而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又与谢庄的《月赋》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一句有关,作者化用此句表示对这段感情抱有美好的幻想。

古诗词中类似的集句和化用非常普遍,这绝不是简单地搬运、引用或抄袭,而是一种对原作深刻理解后的欣赏和致敬。 巧妙地利用原作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表达当下的情境,引经据典,写出来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作品。

现如今,有不少人开始重拾古诗词,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让很多人喜欢上了古诗词,喜欢读诗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有人已经不满足于欣赏诗词了,也想自己学习写诗填词。但是,总听人说: 已经读了不少诗词,也学习了作诗规则,自己写出来的诗总是缺少诗的味道。

原因何在?我觉得,问题出自 现代人写诗最缺乏“诗家语” 。所谓“诗家语”,就是“诗性语言”,其特点是凝练、含蓄、委婉、曲折,以这种类似于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主观情志,写出来的诗就有诗的味道了。

诗家语从何而来? 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肯定不好使, 一是古人的好作品太多太杂,背不过来;二是背下来的东西没经过深度思考和理解,不会活学活用,抄上去也很不好看。

多欣赏阅读,勤捕捉思考,理解、感悟、实践,这样积累到一定程度,好东西变成自己的,写诗自然会水到渠成。这个过程是不是有点像前面说的给大厨备菜?所以说,卡片笔记法也许很适合学习诗词创作呢。

我特别认同书中的这句话。 这么多年,无论是之前写学术论文、科研报告,还是写公文、写总结,亦或是现在写书评、写诗,如果哪一次没有提前准备好素材,注定是坐在电脑前发呆。只不过以前是普通的收集资料,而不是用卡片笔记来积累,自然也没有卢曼的高产和高效。

如果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看到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我想,我的学术成就应该不会只是完成了几个科研课题,写出几篇科技论文,获得几个科技进步奖了。卢曼靠这个方法出了58本书和几百篇论文,我最起码也应该出来一二本专着才对。

话说回来,我虽然把这本书读完了,对书中所讲的“聪明笔记”有了认同,也总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但真正实操起来,可能会有不少阻力和困难。我觉得, 主要的困难可能是习惯的改变。 让一个人突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真的有点难,需要勇气和耐力。但是,我还是想要在接下来的阅读和写作中尝试这种方法。

目前,我想先把这个方法 应用于读书和习诗之中 。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感悟,产生共鸣后用于后期说理文输出;记录读诗过程中因某一句或某一个词产生的灵感,用于后期诗词创作。

具体来说,我可能会创建 两个主题盒子,一个是读书笔记盒子,另一个是诗词笔记盒子 。每个盒子里都从“闪念笔记卡”和“阅读笔记卡”开始记录,“闪念笔记卡”记录灵感和想法,“阅读笔记卡”记录书里或诗词中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有可能用的上的场景。

然后定期整理“闪念笔记卡”和“阅读笔记卡”,根据对这两种笔记的思考,形成各自的“永久笔记卡”。也许,某个“诗词永久笔记卡”就是一首崭新的诗;几个“读书永久笔记卡”就能形成一篇说理文。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怎么抄才算会抄呢?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形成一篇有自己思想的作品,肯定不是“抄袭” 。因为这是聪明的“抄”,是有技术含量的“抄”,有创新的“抄”。 所谓“会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F. 谁能提供一些德语写作方面的资料

以下内容总结自网上的帖子:

- 我认为最好的途径是和德国人每天互相教语言,可以在大学贴条,找Sprachpartner!
- 我觉得首先要有很大的词汇量!
- 去审核前不到一个月硬是把400多页的一本德语单词字典给背下了,结果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看来还得来上2遍,才能记熟!
- 没有必要吧,单词那么多,小字典也700多页,大字典1400多页背到什么时候啊。要增加词汇量,你可以听德语广播,也可以看德语新闻,这些在网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可能的话在聊天室找会德语的人聊也比背单词强啊!
- 背词典不如背课文,或者熟读课文,我觉得。
- 想学好德语,最高秘技:找德国人做男(女)朋友,当然对于同性恋此法也可!
- 一般关于某个THEMA的重要单词会在很多文章里反复出现,看多了就记住了,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注意刻意用用刚看到过的生词,比较容易记住,特别反对背字典和背单词表。(个人意见)!
- 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单词,加了个什么前缀就又不认识了!
- 多阅读,坚持写作,多用新学到的单词.是最好的办法.新单词多用几次自然就记下来了.光认识单词作用不大.德语的考试几乎没有选择题,就是看你掌握单词的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背字典,几乎是浪费时间.德语不像英语那么简单.词性,复数,形容词变化,不同的固定动词搭配和介词搭配,是否有反身动词,等等. 不可能光靠死记的.
- 单词积累和巩固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建议读:Erich Kaestner 的作品.,难度不大, 生动有趣.比如: Emil und Detektiv, das fliessende Klassenzimmer .

文章来源自文国网(小语种学习网) http://www.vechina.com

德语学习技巧----德语学习心得

另外每天要有文字记录, 如德语日记, 随感等.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
这样才是学语言.Guten Tag 说的再流利没用,总之词汇只是语言的一个部分, 不要过分强调,要全面发展.
- 科学家发现,一个生词无意重复7次,就不会再忘了
- 个人感觉做题的用处不大。我想关键问题是:没有培养起自己学习德语的感觉,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你首先要问自己:学习德语是做什么用的?然后有的放矢。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我感觉主要是说得多了,兴趣自然也有了。常给自己设想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场景,在心中反复思量几遍,然后再用德语表达出来。个人感觉,是一个满有意思的方法。
- 练口语,自己对着墙壁自说自话就行,管他说对说错,把嘴练快了就行。
- 尝试买点基础的阅读练习,新求精里也有很多阅读的。本人认为可以使自己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阅读和写作。你可以把阅读里看到的生词,立刻按它在文章里出现过的样式写到自己的文章里,再看看字典里的用发,这样很容易记住生词。语法的联系也是必要的,单项做好以后,主要的是要可以做综合的,因为单项里面比较简单。至于听力,由于我不是在中国学的德语,所以就没有方法提供了。口语你可以找你们德语老师练练,而且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找PARTNER练习,个人经验是不一定要找德国人的,我在语言班时曾和一个印度,一个马塞多尼亚的朋友一直在一起,觉得进步非常大。
- 什么感都得培养,语感最重要。天天读,大声读!!多听听德语磁带。YOYOX你在德国,建议多听广播,少看电视。

- 要培养语感,就大声读吧。我个人很赞同李杨的疯狂英语里的学习方法,精华就是大声读,多读,这样语感出来了,听力和口语也自然上来了。
还有就是我的德国同学对我说的一句话:If you want ,than you can!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 看电视容易走神吧,容易被电视的画面吸引,就不听了,这是以前的老师说的,强烈建议我们听广播的。
- 其实说白了,听说读写。但是做起来就很难。我觉得可以常去歌德,哪里有报纸之类的东西,适应各种德语水平的朋友。至于听,如果在国内的,可以多听听磁带。
- ich finde,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在我的阶段(初级),我就有空也有必要精读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看一些画报,听一些故事的磁带来提高德语;中级的时候或许找个德国朋友提高的更快,高级嘛,到德国练习比较好,等等.所以,做好本阶段该做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功近利,恐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文章来源自文国网(小语种学习网) http://www.vechina.com

德语学习技巧----德语学习心得

我先正从初级进入中级一直的学习方法就是结合课文记单词
第一遍读
第二遍逐字逐句翻译
第三遍边读边再翻
第四遍通读
以前学英语也差不多这样
可如今效果只有一个:培养了丁点语感:(所以我现在实际上仍处于要说只能说到主谓状态,之后的就处于瞪眼过程中但又很不死心的继续以此方式学着,看着我这人喜欢买德语工具或语法书(每每在书店逛时,都情不自禁到带回一两本,大多成了摆设,汗),不过,当初买时,就觉得有三本书还成
趣味德文,作者强调就是“以轻松的心情去发觉德文中蕴藏的趣味。”例如第一页第一句话:Das ist nicht mein Bier.=Das ist mich nichts an.(我今天第二次看)轻松掌握德语词汇先分类,单词词条,汉语释义,德语举例,汉语译文日常德语阅读面广,每篇文章似乎都不长(所以书不厚,呵呵)这三本书偶还没真正开始看,但偶就是喜欢在书店里看这些东东,看着觉得不错就买下然后束之高阁,哎。。。

- 我看可先背一定量的单词,再大量阅读。因为只背不用很快就忘。只看吧,词汇量不够。所以两者混合着用最佳。
但这方法有一前提:那就是你的打下很好的语法基础。只有熟练各种语法与句形,才能更容易阅读。相信这前提大家都可轻松过关,因为德语的语法虽繁且多有规则可行,只要横下心来,必可成功。
各位且可一试。
- 关于背字典,我也曾经尝试过,可惜早上背,晚上就忘,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这样做:在记忆的同时,大声地读出来,这样会记忆深刻,同时用录音机录下你所背的每个单词和每个含义,德文和中文之间最好空一会儿。然后等你以后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比如做饭、洗衣服的时候等等,你就可以放出来听,周而复始、温故知新,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磨耳朵、磨记忆,既背单词,又练听力,说不定后来还会发觉你当初的录音有发音错误呢。到最后比较熟的时候,就利用开始我说的德文和中文含义之间的空档,迅速抢先说出这个德文单词的中文含义来,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检测。其次,别背那个小绿字典,因为我们学语言目的是要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说出来,光去背个别的单词我觉得没有意义。我的意思是说,拿一本比较权威的、有很多情景例句的大字典,每个例句都认真的看、学习、琢磨,然后假设你就在那个环境中,把它大声地说出来,或者加上一点自己的东西,换汤不换药地说出来、录下来。我觉得效果比较好,以后你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你绝对会下意识的冒出这样的话。其实这种情景也许你未必真的经历过,但你却曾经在虚拟的环境下练习过,也许蹦出来的话你自己都没怎么考虑就说出来了,等你回过头来真正考虑一遍以后却发现,语法等等竟然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你进步了。与此同时,你会渐渐发现,你的口语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以上只是我的小小经验,成与不成还要和各位切磋。

-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听力的东西一句句听写下来,然后对照,再然后就是背下来,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要求的.

G. 大学写作课学什么

我记得我们之前的基础写作课学的就是一些关于如何去学习怎样去写一些小说,还有就是其他的一些内容。还有就是编写散文等等,反正就是一些文学类的东西,一些题材。写的时候觉得还是挺难写的。

H. 德国有哪些着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德国着名的作家

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国着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2.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

3.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着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着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

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它论着,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海涅兼擅诗歌、散文和游记的创作,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

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着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文学作品

1.格林《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

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3.歌德《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4.席勒《强盗》——《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8)德国人的写作课写什么扩展阅读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着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着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

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离开法兰克福,到莱比锡学习法学。

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间,歌德在莱比锡学习。他听了作家盖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诗艺讲座,并参加了他的写作风格练习。同时他也接受了莱比锡学院院长安瑟的绘画课程。他爱上了凯特馨·勋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并在欢乐、轻快的诗句中,以洛可可风格传统歌颂了这段爱情。(诗集《安内特》(Annette))

莱比锡市最着名的和拥有第二长历史的饭店:奥厄巴克斯·凯勒饭店和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奥厄巴克斯·凯勒成了他在戏剧《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断学业,于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兰克福。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着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音。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

I. 超级写作课|你知道零度写作吗

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 罗兰·巴特 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零度写作方式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地陈述。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 冰点 ,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

一、历史渊源

1、起源

“零度写作”一词源于法国后结构主义领袖人物 罗兰·巴特 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1953)。西方二十世纪 文学理论 思潮的发展历程中, 索绪尔 《 普通语言学教程 》掀动了五十年代之后语言学革命的衣角,语言本体论、自律论,形式主义观念应声而至。俄国形式主义、 英美新批评 、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从语言学革命中受益良多。《写作的零度》正是在语言学革命深刻影响的背景中,发现了“形式”的革命性能力,对传统的形式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反拨。

索绪尔从符号中分析出所指与能指两个维度,前者是概念、内涵,后者是音节(音响形象)、字词、形式,如“某种动物”表示为“cat”这个音节。但通常,我们只把能指维度称为(狭义的)符号。所指和能指的遇合完全是偶然性的,任意的,二者之间并无可以论证的必然联系。这说明,所指与能指的联系并非出自天然,而是人为赋予的结果,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作用,一种习惯用法。

所指与能指既无必然联系,自然不能构成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逻辑中心主义,能指并非所指的附属物。相反,能指具有独立的品质和自由权利,它可以完全游离于所指之外。 罗兰·巴特 在十八、九世纪的文学中,欣喜地发现了能指的这种独立性和自由性。在此之前,古典写作中的语言符号承载的是工具性职能,这种工具性功能要求使语言符号成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因而它必须是透明、直接的。语言符号存在的必要性来自于对意义、情感、思想的表达或转译。然而,语言的发展和作家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使得语言符号这一形式变的“不透明”了,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流通方式,“文学形式发展了一种独立于其机制和其和谐性的 第二性 能,它使人入迷,困惑,陶醉,它有了一种重量。”摆脱了附属地位的语言和形式,获得了自己的质地和分量,不再隐匿于意义之后,相反,它成为一个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一个独立的客体。

2 、语言演变

语言、形式独立性的发现,迫使人们不能继续把字词看成思想、内容的装饰品。作为一个独立客体——十九世纪以来,尤其是在今天的现代写作中,字词和语流走上前台,通过自身的组合和交流激发起审美的愉悦或相反的感觉——这正是形式的意义所在。形式自身具有引发某种情感,激励某种思考的意义生产机制,字词的不同搭配,甚至仅仅由于不同语境的因素,就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丰富的意义来。单独的或者连续的字词,语流,它们构成一个封闭自足的整体,一套完整的记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说,作家也可以凭借字词的这种运动,得以交流和表现某种情感、思想,对善的态度,对历史的思考等等。

古典写作同样借助于字词和语流,然而它秉持这样一种观念:字词和语流因某种外在于它的意义而存在,随着意义的表达,字词和语流在前进之中相互淹没,最终只剩下一个意义的内核,而字词和语流已经隐匿不见。暂且不论形式自身的意义生产机制,如果说字词背后的确存在某种意义,那么首先也必须看到,正是字词和语流的连续前进,意义、思想和情感才可以得以产生。“言语就是一种包含着更富精神性的构思的时间,在其中,‘思想’通过偶然出现的字词而逐渐形成和确立。”语言行为造就了意义的果实,没有语言行为,意义就无从产生。语言符号和某种意义的交遇,显然不能不以语言符号的运动为前提。

3 、独立品质

这显然与古典写作对语言的工具性的交流功能相抵触,和被称为“风格”的东西想抵触:风格充满了个人性的东西,致使字词成为创作主体的奴隶。而字词独立品质的发现,致使创作主体不再拥有支配和调遣字词的权力,后者通过其非连续性的组合,生产不确定意义的机制,宣布“作者已死”和一个语言自足封闭的狂欢世界的到来。在 罗兰·巴特 看来,字词即一种一般形式,是一个“类”。显然,“类”包含了所有的个性,又否定了所有的个性。字词由于蕴涵过多而充满不确定的特征:正是存在一切的可能性,使得每一种可能性都“不在场”,一种可能性与另一种可能性或者互相加强,或者互相冲突,而最终,它们因此又产生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意义在字词的连续中不断产生,无法停留,即“既无意图的预期,也无意图的永久性”。所有的字词均是“不及物”的,没有意指,没有方向。字词的连续又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充满可能性,没有趋向,处在运动当中却在势均力敌的对立因素中保持静止状态,中性、自足、饱和、客观——这就是罗兰·巴特一再强调的语言行为:零度的写作。

4 、写作方式

零度写作这种中性的和“客观的”写作方式,与古典写作所力图表现的“文字的现实的客观再现”截然不同。 罗兰·巴特 推举零度写作,恰恰意在揭开古典写作中处处标榜的“真实”和“自然”的神话,暴露古典写作中“客观”的虚伪性。古典语言在意义和字词之间虚构了一种透明的确定的关系,通过字词之间的连续性和直线性关联,来隐喻现行法则的合理性,以及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性。罗兰·巴特发现,古典写作中 过去式 的历史写作所表明的秩序,以及第三人称协作所创设的旁观者的安全地位,都力图表明世界的确定性和客观性,并因此表明,古典写作正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翻版,它创造了一个似真的审美世界。而字词是这个世界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

现代写作恰恰相反。语言的独立品质使得它们即使构成一个连续的 语言结构 ,仍保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如果说古典语言是线性的不可逆的,现代语言则是一些独立、静止的语言片段的临时聚会,它们可能随时分化,即使前后相依,也可能貌合神离,充满矛盾和悖论。现代写作中“一种语言自足体的爆发性摧毁了一切伦理意义”。现代语言的无序和混乱,以为种种伪装,不可能提供给一个完整、稳固的世界的感受,借此暗示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秩序、公正、理性现实的虚假性。

二、写作状态

零度写作是一种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当中去的状态。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一个写作者,最怕的就是让泛滥的感情淹没了他的心灵,淹没了他的视野,淹没了他的笔端。感情成灾,如脱缰之野马,如决堤之洪水,作品成了主体某一状态下情绪失控的图解和诠释。这样的作品示人,人莫不笑之。

一个人的感情,无不出于爱憎。憎必伤人,也自伤;爱太切太过,对人也莫不有害,且易折。零度写作,就是以第三者的立场冷眼旁观爱憎两种,冷眼旁观万千世界种种,而后能不偏不倚,不躁不急,心平气和,以臻写作化境。 在零度写作者的眼里笔下,无论爱憎美丑,都成一审美客观对象,写作者与他寄托或生发感情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犹如高超的匠人之于金银胚胎。零度写作将炽热的感情凝淀下来,看似冷静淡漠,实是将爱升华到了大爱,感情通过文字表达得更深沉、细腻、热烈、作品被赋予生命得以流传。

三、主要特点

1、中性客观

这种中性的和“客观的”零度写作,与古典写作所力图表现的“文字的现实的客观再现”截然不同。

罗兰·巴特推举零度写作,恰恰意在揭开古典写作中处处标榜的“真实”和“自然”的神话,暴露古典写作中“客观”的虚伪性。古典语言在意义和字词之间虚构了一种透明的确定的关系,通过字词之间的连续性和直线性关联,来隐喻现行法则的合理性,以及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性。罗兰·巴特发现,古典写作中过去式的历史写作所表明的秩序,以及第三人称协作所创设的旁观者的安全地位,都力图表明世界的确定性和客观性,并因此表明,古典写作正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翻版,它创造了一个似真的审美世界。而字词是这个世界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

2 、语言独立

零度写作强调由字词独立品质所带来的多种可能性和无趋向性。然而这种无趋向性越来越被狭隘地理解和使用了。在今天的文学现实中,不无随意地用零度写作来定义那些采用了外部聚焦,行为主义式的叙事规范,新写实小时就时常不乏贬义地冠以零度写作的头衔。人们还时常把九十年代被称作先锋写作,或那些不再承载某种 主流意识形态 ,标榜无意义或消解中心的写作,或一些表现所谓后现代主义虚无态度的写作,也称为零度写作了。零度写作竟然变成类似于游戏的写作方式了。零度写作还成为区分文学是否“介入”。今天这种种的文学现实对“零度写作”的标举,显然已远远疏离了罗兰·巴特论证语言、字词、形式独立品质的初衷。如果说,零度写作质疑和消解了语言中的“词”与“物”的透明性,很难说今天是走得更远,还是仅仅在罗兰·巴特的这一质疑里 张望 和踌躇。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的写作课写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