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政党两次大联合执政,1969年和2005年。这两年分别是什么党和什么党联合
1966-1969年,社民党与基督教联盟党联合执政。1969-1982年,社民党又与自民党联合执政,是欧洲执政时间最长的社会党之一。
2005年至2009年属联盟党与社民党“大联合政府”时期,其余时期都是“一大带一小”形式。
B. “政党”是什么年代出现的是在什么样的政治基础上出现的
党这个词出现得很早,《论语·卫灵公》就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里的党就有结成利益相同的团体的意思.
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政党出现在1679年英国,叫托利党
托利党
Tory
英国政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
国保守党。“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
徒。在167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
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参加了1688
年的“光荣革命”。171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
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世纪中叶,
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
派别。1760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在法国革命时期,一
批温和的辉格党人转而支持在w.皮特(小)领导下的新
托利党。产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
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
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
见。到19世纪中叶r.皮尔内阁时期,托利党发展成为保
守党。也有人认为,托利党是于1833年改称保守党
C. 德国政治制度的政党制度
《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居间者”,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
1967年7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议员获得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规范的精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SPD)。主要政党。社民党是德国最大政党之一,前身是1863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最初为纯粹的工人阶级政党,后逐步发展成代表职工利益的全民党。社民党主张通过维护职工利益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联盟党,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与其仅活跃于巴伐利亚州的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组成。该党成立于1950年,党员以企业主、农场主、职员和知识分子为主。联盟党是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政党,经济上倾向于维护企业主的利益,主张通过鼓励企业主不断扩大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联盟党自成立以来已数次执政。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Die Grünen)。1993年5月由德东部联盟90/绿党和德西部绿党合并组成。绿党成立于1980年。1993年,绿党与东德民权运动团体联盟90(Buendnis 90)合并,组成联盟90/绿党,合并后仍简称绿党。保护环境、反对修建核电站和反战是该党的基本政治主张。绿党曾于1998年至2005年与社民党联合执政。
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FDP)。自由民主党成立于1949年,党员多为企业主、高薪阶层和高级知识分子。自民党旗帜鲜明地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其政治纲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自民党历史上曾分别与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
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简称左翼党(Die Linke)。由前身为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左派党和从社民党左翼力量分裂出来的劳动与社会公平党于2005年7月合并而成。左翼党主张通过包括对大企业增税在内的多种手段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停止私有化政策和采取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个新兴政党,左翼党没有在联邦执政的经验,一直是反对党。但自组建以来,左翼党的支持率稳步上升,活动范围也从传统的东部向西部扩展。
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
共和党(Die Republikaner),1983年成立。自称是“社会、爱国主义政党”,政治上右倾激进,主要争取工农选民,反对外来移民。1992年和1996年进入巴符州议会。
德国的选择,2013年4月14日成立。该政党以抛弃欧元为核心目标,主张有序地解散欧元区。领导人为汉堡经济学家贝恩德·卢克 。 德国实行三级选举制,即地方选举、州议会选举和联邦议会选举。按《基本法》39条规定,联邦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新的选举最早在联邦议院任期满46个月之后,最迟满48个月之后进行。发生联邦议院被解散的情况时,新的选举应在解散后60日内进行。选举出新的联邦议院后,最迟不得超过选举后30日召集会议。
而《基本法》仅对选举制度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选举原则、选举程序和选举机构等实施细则则由《联邦选举法》具体规定。 德国选举国家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具体规则和次序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划分选区。实施选举的区域单位,一般按地区或人口数划分。把选区跨分为若干个投票区,是为了选民投票的方便,每个选举区的选民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500人。
(二)、选民资格。指法律规定的参加选举所要具备的条件。
(三)、选民登记。指选举机构依法办理公民参加选举的程序。
(四)、候选人。德国通常由政党提出议员、联邦总理和联邦总统的候选人。
(五)、竞选。德国政党竞选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制定竞选纲领、推举候选人、确定政治议题和竞选口号、动员、争取选民。
(六)、投票制度,指选举代表或议员的规则和方法。
(七)、选票。是选民或选举人用以表示自己赞成或反对候选人的法定选举文件。
(八)、当选计票制。德国于二战后开始采用混合代表制,即在选举中分别采用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方法计票,需选民进行两次投票。
(九)、预测选举结果。
D. 二战之前的德国有多少党派
德国在战前最后一次大·选(1932年)时,参加的党·派有50余个,其中主要的有纳·粹、社·民 ·党、共·产·党、中·间·党、国·家·人·民·党、巴伐利亚人·民·党、德国·人·民·党、基·督·教·社·民·党、德国·国·家·党 等等。
E. 德国有哪些政党制度急!急!在线等。
德国是世界上出现政党最早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到纳粹党一党专制的历史过程。战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实行多党制,民主德国实行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后,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党制度继续保持原联邦德国的多党制。
F. 政党是在什么时候出现,怎么出现
政党的产生
● 英国
1679年,英国议会出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这是英国政党最初的起源。到19世纪中叶,具有现代意义的英国两大政党正式形成。
● 美国
美国在18世纪独立战争胜利后,国会中出现了"联邦党"和"反联邦党",这是美国政党的萌芽。到19世纪南北战争期间,共和党产生,它与民主党一起轮流执政,标志着美国政党制度正式形成。
三、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 是在政治领域的激烈对抗中产生的
● 是为了适应竞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 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党的学说产生的客观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在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造就了现代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对孪生子,又是天生的一对仇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历了破坏机器的原始形式、有组织的经济罢工等阶段,到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就发展到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阶段。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政治斗争需要组织政党,并以正确的建党理论为指导。在这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便“应运而生”。
(二)党的学说产生的主观条件
革命理论的产生不仅需要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的思想条件。党的学说的产生依赖于唯物史观和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的确立。唯物史观使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然而仅仅掌握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是不够的。党的学说是要阐明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和发展壮大的一般规律,为此,必须形成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科学理论,必须对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作出科学的论证。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这一任务,从而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党的学说的奠基者。
19世纪40年代初,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参加工人斗争和艰苦的理论探索,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表述了这些光辉思想:全人类解放的希望在于新兴的无产阶级,因为这个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获得解放;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由于它所处的经济地位,使它能够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现代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认识,是他们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直接出发点,也是他们建党思想的萌芽。
G. 1930年德国政党是怎么样的
1930年,德国几乎没有一个政党具有议会政党的责任意识。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党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尽管不希望以损害政府为代价背离议会民主制,但是此时已不能单独阻止政局的右转。
H. 简述德国政党与国家结构形式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2005年至今为主要执政党,现有党员472400人(2013年4月),党主席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
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 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执政党。1945年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现有党员15万人(2012年12月),党主席霍斯特·泽霍夫(Horst SEEHOFER)。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执政联盟成员。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现有党员474481人(2013年4月),党主席西格玛·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
德国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成立于1948年12月。现有党员58675人(2013年2月),党主席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ÖSLER)。2013年9月22日大选中,自民党遭遇惨败,未能进入议会,罗斯勒宣布辞职。
德国左翼党(Die Linke):在野党。2007年6月16日由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和劳动与社会公平选举抉择党(Wahlalternative Arbeit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合并而成。现有党员6.4万人(2013年1月),党主席卡提亚·基平(Katja KIPPING,女)和贝尔恩德·里克辛尔(Bernd RIEXINGER)。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现有党员60003人(2013 年2 月),党主席西蒙娜·彼特(Simone PETER,女)和策姆·约茨德米尔(Cem ÖZDEMIR)。
德国海盗党(Piratenpartei Deutschland),2006年9月成立。现有党员32386人(2013年4月),党主席贝尔恩德·施洛姆尔(Bernd Schlömer)。
德国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现有党员3500人(2013年1月),党主席帕特里克·科波勒(Patrik KÖBELE)。
德国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2013年2月成立,党员14000人(2013年6月),现任党主席为康拉德·亚当(Konrad ADAM),弗劳克·佩特里(Frauke PETRY),贝尔恩德·卢克(Bernd LUCK)。
国家体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
《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德国的《基本法》是联邦德国法律和政治的基石。
2005年5月12日,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2006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法案,采取“以权力换权力”的办法,重新调整和明确了联邦与各联邦州的管辖权限,将部分立法权下放到联邦州,同时减少主要代表各州利益的联邦参议院的立法参与权和审批权,从而提高了政府决策能力和立法效率。
根据德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具有德国国籍的公民都有选举权,每位选民拥有两张选票。第一票用于选出选民所在选区的议员候选人,并根据简单多数原则,由获得选票最多的人当选。选民的第二票用于选举政党。各党获得第二票的多少将决定其在联邦议院中拥有席位的比例,对该党能否上台执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议会由德国联邦议院和德国联邦参议院组成。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
联邦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和通过政党得票率按比例分配产生,任期4年,最重要的任务是立法、选举总理和监督政府。第18届联邦议院于2013年10月22日组成,共有631个议席,其中联盟党311席,社民党193席,左翼党64席,绿党63席。现任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联邦参议院共69席,由各联邦州代表组成,每州按人口比例拥有3至6个席位。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管理以及欧盟事务。参议院议长按固定顺序由各州州长轮任,任期1年。当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现任参议院议长为下萨州州长威尔(Stephan WEIL,社民党)。
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惩戒法院(负责公职人员违纪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和联邦专利法院(审理有关专利问题的案件)。
各级法院相应设有检察机关,任务是对违法、犯罪提出起诉,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不独立行使职权,而受各级司法部门的领导。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行政法院设联邦最高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数名联邦检察官进行工作。
I. 德国共产党的政党介绍
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简称KPD,注意与1968年成立的DKP的区分)。1918年12月30日由W.李卜克内西和R.卢森堡领导的左派组织斯巴达克同盟与不来梅左派合并成立。1919年加入第三国际。1920年12月初同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左翼联合为德国统一共产党。1921年仍称德国共产党。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第三国际的创建起了巨大作用。
1919~1923年,德共为捍卫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取得的民主权利,领导工人阶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0年 3月,德共与其他工人政党和工会联合举行总罢工平定了卡普暴动。1923年德国工人运动掀起新高潮。10月中旬,德共与左派社会民主党人联合组成萨克森-图林根工人政府。10月23日,为反对国防军镇压工人政府,德共领导汉堡起义,但由于孤立无援遭到失败。1925年秋,清除了党内极左派的领导,E.台尔曼当选为党的主席。1926年德共发动与领导无偿没收贵族财产的民众运动。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德共指出法西斯主义的危险,并且针对纳粹党的纲领于1930年 8月发表《德国人民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纲领》。这一纲领并没有把联合一切民主力量阻止法西斯专政当做首要任务,却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直接的奋斗目标,仍把社会民主党视为主要敌人,给建立反法西斯革命统一战线造成困难。
1933年A.希特勒执政后,台尔曼等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入狱,德共转入地下。1935年10月德共布鲁塞尔代表会议检查了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错误,重新制定党的策略,决定建立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和广泛的人民阵线。在德国法西斯统治时期的艰难条件下,德共在国内外领导组织了反法西斯斗争。1939年1月德共伯尔尼代表会议制定了工人阶级和一切反法西斯人士在反对希特勒专政的共同斗争中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1943年7月,德共在莫斯科团结德国各界反法西斯人士成立“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该组织发展成为德国反法西斯人士的政治与组织中心。德共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付出重大牺牲,有1/3的党员被杀害。
1945年 5月法西斯德国投降,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同年6月11日德共发表《告德国人民书》,号召建立反法西斯政权。1946年4月21~22日,德共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苏联占领区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在美、英、法占领区,1948年4月,M.雷曼当选为德共主席。1956年8月德国共产党在联邦德国被禁止。1968年9月在联邦德国成立了德国的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