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为何那么害怕美国撤军呢
联邦德国首先是一个二战的战败国,如何证明德国已经彻底的反省,德国需要外国驻军加以证明,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在德国驻军有两层意思,一是证明德国已经彻底的反省自己了,二是能保证德国国土的安全,美国撤军行为会让世界各国美国撤军行为会让世界各国不安。
‘贰’ 德国怎么打到美国去
二、
1、德国是一个没有海权的国家,世界大洲被海洋分割,因此没有强大海权使得德国无法控制和掌控全球主导权、全球资源控制权。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屡次挑战海权大国,都是以战败告终的主要原因,被海权大国剥夺了地位、割地赔偿,蒙受屈辱。因此德国无法挑战美国这个海权大国的。
德国没有强大海军、强大的两栖攻击能力,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如何去攻击美国呢?士兵抱着保险圈,游过大海吗?
2、可以说,德国自统一以来,一直受到了海权大国的压制。不仅仅是德国,海权大国从来就没有输掉过任何争霸战争的失败,全部绞杀对手。
3、自世界进入枪炮时代以来。世界第一海权大国为英国,成为世界仲裁者,拿破仑帝国崛起,挑战大英帝国,在海权争霸战中,特拉法家海战,拿破仑惨败,其后拿破仑被英国海军封锁了贸易,被迫转向俄罗斯,其后英国纠集反法同盟绞杀了拿破仑帝国。
4、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挑战了英国利益,英国组成联军,痛击了俄罗斯,俄罗斯战败,出让利益给英国,并且贱卖了阿拉斯加给美国。
5、其后就是德国两次崛起,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均被绞杀,战败,割地赔偿。
而海权大国(英国、美国)一直主导着世界秩序,处于国际秩序的顶端位置,掌控了全球全部战略水道,能够影响和控制绝大多数世界资源和能源基地。
德国是无法挑战英美强权的,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以后,德国融入英美体系,选择和平崛起的原因之一。
二、我们以二战为例,来看看德国在于海权大国对战中到底是出于一个什么位置。
1、二战一爆发,德国所有的海上贸易和商船队伍立刻消失了,大量商船只能躲入中立国海域。
2、世界主要战略能源大都在德国控制的欧洲以外,德国是无法获得的。
3、德国军队在最为强盛的时期,甚至无法跨越100英里的海峡,展开两栖登陆作战。
3、美国在偷袭珍珠港后,即可通过航母战斗群直接袭击了日本首都东京进行了报复,东京距离美国本土超过了8000多公里距离,我们知道从德国首都柏林至莫斯科距离只有1600公里左右。
美国海军攻占了塞班岛建立B29基地,美军战略轰炸机毁灭性的袭击了日本首都东京一次干死日本近10万人,塞班岛距离东京大约3000公里,塞班岛距离美国本土也有七八千公里。
4、美国入侵北非、欧洲本土,其距离美国本土也都是7000多公里,美国借助海权,海外基地,以航母战斗群、战略轰炸机等远程打击武器,使得德国完全处于一种战略被动挨打的态势。
英美战略轰炸机,一波一波,直捣德国的工业系统、民生系统、交通系统、军工系统,摧毁了德国60多个城市。德国没有前方与后方的区别,海外资源和海外贸易权也被海空封锁。
5、也就是说,海权大国是玩航母海空大战、两栖远洋登陆、远程战略轰炸直捣对方工业民生等核心,而德国是玩坦克步兵推进。海权大国在思维上就是具有拓展性,而德国作为一个大陆文化国家,思维较为狭窄。
‘叁’ 二战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没攻打美国
二战德国法西斯没攻打美国的原因如下:
(1)德国要向美国宣战,就是被逼无奈,因为当时的德国已经是多线作战的情况,根本不愿意再开辟一个新的战场,更何况是将美国拉入二战之中,但是作为他的盟友国,日本已经向美国发动偷袭,向美国宣战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作为盟友也只能跟着向美国宣战。
(2)德国的海军实力非常薄弱,若是要登陆美国本土进行作战,首先就要换横渡大西洋,而这这是德国海军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德国与美国在海军实力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德国向美国宣战是因为他的盟友日本已经向美国宣战,德国迫不得已做出了宣战的决定,日本向美国宣战的原因如下:
(1)早在1940年9月,美国就已经成功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因此掌握了7月2号御前会议的决定和进驻南部法印计划。作为对抗日本的措施,美国在25日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5.5亿日元的资产。8月1日,美国开始全面停止对日本的石油出口。
(2)由于美国全面对日本禁止出口石油,日本被逼上了生死攸关的独木桥。日本为了维护在中国所掠夺的权益,只有强行南进,但是一旦向南方侵略,就必然要与美国发生冲突。如果日本选择北进,那就意味着日本将失去在中国战场的利益。
‘肆’ 二战中德国怎么没攻击美国啊
二战时,德国虽然实力很强,但也是不足以能打败所有的国家,在已经和英法交战,它都没有去打苏联,直到平息了法国,赶走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队,才能腾出手打苏联,它没理由也没实力再继续打美国了。除非它可以快速占领苏联。
况且美国距离德国很远,而德国的海军很是薄弱。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德国没有进攻美国。
‘伍’ 德国和日本有没有办法,摆脱美国的控制,变成一个正常国家
人家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陆’ 如何评价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德国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受美国钳制
当我们回顾战后德国的历史时,会发现这个国家与美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复杂矛盾的心理始终伴随着德国民众。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德国在上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战争,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欧洲所向披靡,打遍欧洲无敌手。然而,就在第三帝国有望占领全欧洲时,美国人出手了。为了维护美国在亚洲、中东、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德日正式宣战,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直接扭转了二战的战局。
二战结束后,德国元气大伤,德国(西德)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高度钳制,领土被四国划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权。
战后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输血援助,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冷战对峙中,德国(西德)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被美国当作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夹在美苏两大超级强国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可谓是提心吊胆。
按理说,在这种美苏两强争霸的背景下,德国由于经济军事政治被美国控制,为求生存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庇护尚在情理之中,可随着苏联解体,对欧洲的威胁大大减轻,德国却越来越依赖美国,甚至不愿摆脱美国的钳制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从被动接受保护到主动寻求庇护,难道德国这个受虐者在长期受虐过程中对美国这个施虐者产生了依恋?
这种心理分析显然不适合用在现实政治中。德国不愿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背后又有哪些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云石君试着对这个问题做一分析。
首先,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压力的依然存在,使得德国乃至欧洲都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地缘关系的相对接近,使得德国在地缘上不得不直面苏东集团。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不仅失去了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国家经济体系也被彻底摧毁,整个国家一时间堕入深渊。
按理说,身边的这头北极熊倒下了,对德国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天天担惊受怕了――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美苏冷战对峙以苏联的解体告终,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遭受了解体之痛,俄罗斯依然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并继承了苏联的庞大政治和军事遗产。凭着这份家底,俄罗斯虽然退出超级大国行列,无法与美国公平较量,但仍不失为世界级大国,与中、欧并驾齐驱。至少,在面对德国时,俄罗斯依然有强大的底气与实力。一旦德国敢在自己背后搞点小动作,俄罗斯的铁甲洪流完全可以跨过东欧大平原直扑德国。更何况,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核工业与核武器研制的主体部分,一旦使出核武器这个大杀招,德国瞬间可以被秒成渣。
德国眼看着苏联已经内外交困、经济崩溃、人心浮动,到了绝症晚期,刚想缓一口气,一眨眼的工夫,俄罗斯却强势拔地而起,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这让德国刚刚松懈下来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众所周知,战后德国经济体系基本崩溃。外力方面,靠着美国的马歇尔输血援助,德国经济才得以满血复活,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内力方面,德国自身也凭借着残存的工业实力和欧洲中枢的地缘区位,主动选择了融进欧洲一体化的大潮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加强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共同组成了欧洲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德国开始逐步领导欧盟内部事务,成为了欧盟的扛把子,并在其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德国历经波折,重新回到了欧洲的政治舞台中央,但德国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凭借自己的这点体量,要想与俄罗斯抗衡,完全是蚍蜉撼树,不堪一击。
有人要问了,既然德国单独抗不过俄罗斯,不是还有欧盟这个共同体协助打援么?
事实上,即便加上欧盟,也不足以抵御俄罗斯。原因也很简单,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虽然这种认同能维系表面上的经济和政治统一,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有效的约束力。总而言之,欧盟的松散以及德国作为弱势领袖的处境,也决定了德国本身并不足以将欧洲高度整合,以抵御俄罗斯施加的压力。
这种体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处境。既然组团群殴都干不过北极熊,那还不如重新回到太上皇――美国的怀抱中寻求保护,以防备德国乃至欧洲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其次,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其领导力相对低下,凝聚力不够,只能依托美国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政治和军事地位被剥夺的很惨,深受美国钳制。虽然依托美国的输血援助和欧共体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但德国的实力还没有到以一敌十的境界,不能以一己之力威服四方。对于整个欧洲而言,德国本身只有经济优势,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可以说是十分薄弱。这种情况下,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自然无法服众,不足以凝聚欧洲各国的力量。
怎么办?这就需要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出马了。
美国作为二战中新兴崛起的超级强国,对战后欧洲秩序重建起着主导性作用。虽然战后欧洲的格局和秩序经历了多方重组变迁,但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地缘影响力,依然牢牢控制着欧洲的政治走向,其影响力已施加到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的存在,有利于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目前的欧盟虽然在货币等方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随着欧洲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分裂倾向的加剧,欧洲各国涌现了民粹主义风潮,并且有愈发不可收拾之势,表现在经贸领域,就是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其内部可谓是矛盾重重。凭借着德国的弱势领袖地位,要想真正完成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其难度堪比登天!
这个时候,德国只能继续投靠美国。虽然美国并不真想欧洲统一,但他作为太上皇,对欧洲的全盘统驭,却在客观上压制了原先存在于欧洲内部的诸多地缘、民族、国家等矛盾,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增强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形态的构建,也为德国铺好了道路。没了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欧洲凝聚力必将大为松懈,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根本无从谈起。
再次,德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扶持。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原来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升级和金本位复辟失败,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权转移到了美国手中。毫无疑问,美国作为战后的超级强国,主导着全球化分工体系这盘棋,并制订了全球贸易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这两条:建立以美元本位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鼓励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市场经济打败计划经济的精髓。
美国长期作为全球化的领头羊,以他为首,对欧洲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德国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也从全球化的整合中分了不少好处。
在此过程中,德国已经习惯了由美国做大蛋糕,自己从中分蛋糕的获利模式,而德国这种外向型经济体要想发展经济,只能融合到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中,通过贸易往来中获得利益。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有卷土重来的重压下,德国如果贸然摆脱美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享受不到这份全球化好处,甚至自身的经济影响范围也会大幅缩窄。
要知道,德国之所以能成为欧盟领袖,最大的资本就在于欧洲内部相对强大且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一旦这种优势地位丧失,德国极有可能失去各国的认同,从巅峰跌落,甚至陷入被各国群殴的地步(谁让你之前当欧盟老大时给各国摊派难民和费用,搞得各国很不爽呢)。
这种情况下,德国只能抱紧美国的大腿,指望着美国继续推进全球化,自己也跟着吃肉喝汤,维持自己的欧盟老大地位。
‘柒’ 德国能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吗是否德国一直都在等待机会
不能,世界上的大国都是相互制约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摆脱其他国的影响,德国在军事上确实在等待机会反超美国。
‘捌’ 二战中的德国为什么不敢招惹美国
历史老师告诉你
自二十世纪初,一战前后开始,美国经济总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对于它们高层来说是被迫的,今天看来就是一个赌博。不拼早晚会被禁运拖死,拼一把或许有救。
而德国包括希特勒在内很清楚美国拥有的巨大能量,尤其是深知美国的再生产能力犹如梦魇。希特勒深知一旦把美国搅进来,已经深处两线作战境地的德国必然陷入绝境。所以他听一说珍珠港事件就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玖’ 一战中,德国为什么不顾美国的警告,实行无限制
101年前的今天,1917年1月31日 (农历正月初九),德宣布无限制潜艇战。
潜艇的优势在于潜伏水下,秘密行动。公然的警告并拦截商船使德国潜艇很容易暴露目标,也因此会受到英国战舰,特别是来自Q型船的攻击。
1915年2月4日,为了更有效的打击协约国的商船,并保护本国潜艇,德国宣布在英国和爱尔兰周围水域执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就是将这些区域划为战争地带,任何进入该区域船只都将被击毁,不予警告。
1917年4月2日,德国没有丝毫停止潜艇战的迹象,威尔逊总统同时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讲,认为美国不能继续袖手旁观了。两院都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总统的倡议。
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美国海军可以帮助消除德国潜艇的威胁了。
消除潜艇威胁的主要方案就是将商船集中起来组成编队,进行武装护航。在以前的战争中护航行动被证明非常有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一度被认为过于保守,难于组织。但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快又被证明了。1917年7到8月间,800艘编队的商船只损失了5艘。
1918年3月到10月间,英美使用更先进、更有威力的水雷,共同布置了一个巨大的雷区。从苏格兰以北的奥克尼群岛一直延续到挪威的领海,一共布了7万多枚水雷,北部的雷区使得德国潜艇要进入大西洋更为困难。
1918年4月,为阻止德国潜艇利用比利时沿岸的泽布勒赫港发动进攻,英国的巡洋舰队袭击了那里,当时停放在港口的三艘德国封锁船被击沉。但是,德国的主力护航巡洋舰冯迪克第夫号侥幸地返回了基地。
英国的军舰经常对德国沿岸进行炮击。英军使用了浅水重炮舰,这种炮舰实际上是一个搭载大型火炮的平台,能直接与德国沿岸炮台上的火炮交火。
1918年初,英美海军基本解除了德国潜艇的威胁。这不仅对英国的存亡有着重大意义,而且使得美国部队能够跨越大西洋登陆法国作战,最终挽救了协约国的命运。
协约国对同盟国的封锁已经越来越紧密了。英国本土舰队和美国大西洋舰队合起来的强大实力很快让德国的公海舰队放弃了与盟军在海上决战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