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一战德国为什么打阵地战

一战德国为什么打阵地战

发布时间:2022-10-18 06:38:25

㈠ 德国为什么发动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着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 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 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 地区进军。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 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 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 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 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 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 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 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 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 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 战线中部发动了着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 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 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 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 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 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 从2月21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 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 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

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 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 来越不利于德国。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 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 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1917年 4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同时也使美得以参 与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由于德 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 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东部战线,该年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 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1918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 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 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7—9月, 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9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 耶尔战役。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 线全面崩溃。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11月 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 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 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 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 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 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 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 验的结果。

㈡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成了阵地战,是因为

  1. 西线德军与英法联军陆军势均力敌

  2. 西线德军战略战术思想错误所致

㈢ 一战德国为什么总打阵地战,难道德军统帅部多半都不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样武器——马克沁机枪,机枪的出现使得原来排队枪毙的战争样式成为历史,同事也限于武器技术,交战双方都找不到突破对手火力网的方法,于是就陷入了长久的对峙,对峙久了,于是人们就开始在前线挖沟住下来了,于是堑壕战就诞生了。二战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武器,但是思想的转变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法国人还死抱着一战的经验想着跟德国人决战马奇诺防线的时候,新生的德国因为原有的统治阶层被全面清理了,所以在接受新武器新战术的问题上要比其他国家容易的多。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战争的步伐,闪电战,说白了即使不诞生在纳粹德国手里也会诞生在其他国家手里,只是时间问题,2003年美国打伊拉克只用了两个星期,战争速度的加快是历史的必然。

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一、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政治经济利益的非正义的战争,各国垄断集团不争个输赢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二、帝国主义各交战国开动宣传机器,各自宣称自己的正义,鼓吹“爱国主义”“民族利益”以此欺骗愚弄人民。各国人民都出于本能的爱国情感为保卫国家而战。
三、军事上,德法马恩河会战后,双方形成阵地战态势。阵地战就是一种高消耗、拼时间的战争。
四、一战由欧洲战争演变为国际战争,随着交战国的增多和进程的复杂,时间必然延长。
五、一战前帝国主义各国扩军备战,都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储备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因此不消耗殆尽,帝国主义军事利益集团不会罢休的。
六、一战是现代战争的雏形,当时战争的现代化程度有限,军事思想还集中在拼实力,双方都是周密准备,大规模集结,阵地鏖战,这样按照战争传统规律打仗。而大规模突袭战、闪击战、特种作战还没出现,因此时间长。
七、一战是半机械化战争,交通运输,部队集结相当大的部分靠徒步人力或者骡马。机械化比例低。也是一战时间长的一个原因。

㈤ "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英法联军与德军的惨烈阵地战

1916年7月1日清晨,在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英军在索姆河以北、法军在索姆河以南,同时向德军发起了猛烈冲锋。然而,尽管此前已经用炮火对德国阵地日夜轰炸了7天,但在左翼进攻的英军仍然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英军由于队形密集,加之士兵肩负着约六十六磅重的装备,行动较为迟缓,伤亡十分惨重,仅7月1日一天,就有近6万英军丧命索姆河畔。这场被列入战争史册的血腥战役,被称为"不列颠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本期就跟您聊一聊一战中英法联军与德军的这场惨烈的阵地阻击战。

1916年2月,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在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并在该战役初期的几个星期内就基本打垮了法国的军队。为了牵制德军兵力,英、法联军商定,计划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联合对德军发起一次大规模的阵地进攻战役,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以便英法联军能顺利转入运动战。

英、法方面原计划以法军担任主攻,但因凡尔登战役动用了法军大量兵力,改以英军为主。指挥此次索姆河战役的是法军统帅约瑟夫.霞飞,他希望通过密集的火力攻击,迫使德国从法国凡尔登战线撤出部队,从而减轻凡尔登的压力。由于索姆河地区没有什么战略目标,当英国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在最初被告知这个战役时,他认为是缺乏战术考虑的,但他同时又认为,如果感觉不到什么灾祸临头时,在法国还是以听从法国指挥官的意愿为宜。

在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最初投入的兵力为39个师(战役过程中增加到86个师),其中英军25个师,以第4集团军为主、第3集团军为辅,在索姆河北岸卡尔诺以北地区进攻,正面25公里;法军第6集团军14个师,跨索姆河在英军右侧进攻,正面15公里。

从1916年6月24日起,英法联军开始对德军的阵地进行猛烈的炮火轰击,动用了共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在七天的炮击期间,总共发射了一百五十万发炮弹,超过了一战爆发后前十一个月英国国内生产的炮弹总和。大口径火炮把成吨的弹药发射到德军的碉堡群中,炮弹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弹药爆炸后的硝烟久久笼罩在德军的阵地上空,许多英法联军的士兵都在晚上爬出战壕,观看敌军阵地上炮弹爆炸时闪闪的火光。

然而,德军此前在索姆河地区建成了坚固的阵地防御体系,在纵深约八公里的距离内修筑了三道防线,其地下坑道深达四十英尺,里面安装了电灯,并有厨房、洗衣房、急救站等设施。由于德军防御工事坚固,在前7天的轰炸中,守军并未遭受重大伤亡。

7月1日清晨,英法联军同时向德军阵地发起猛烈的冲锋。成群的英法联军飞机把炸弹投向德军的纵深地带,用以阻断德军向前沿阵地的支援。随后,怒潮般的英法联军士兵一批又一批冲出战壕,冲向德军阵地,每个士兵带有约66磅的负担,包括两个沙囊、220发弹药、1支步枪 、两颗手榴弹和其他东西,这个重量比全副武装行军时的负荷还重,许多人还携带有额外的工具,如野战电话设备、铁镐、铁锹和装有通信鸽的箱子。

由于德军的防线修筑在丘陵地带,堡垒逐个升高,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对英法联军的阵地一览无遗,而且迫使英法联军在进攻时要冒着火力一级一级地往上爬。此外,德军还在白垩土丘陵地带和据点群周围,修筑有网络状的钢筋混凝土重炮炮位、横断交通战壕和防御地堡,因此,英法联军从战斗一打响就遭到德军的猛烈还击。

英军指挥官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的战法,企图通过消耗德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命令部队采用密集队形,轮番冲锋。可是士兵们在还未到达正面堑壕线之前,就被德军的猛烈火力封锁住去路,狂吼着的马克沁重机枪像割韭菜似的,扫倒了一片又一片蜂拥而上的英军士兵。德军用枪炮火力准确地覆盖了无人地带的每一寸土地,索姆河畔,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仅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有近6万英军丧生,而所取得的进展,最远处也只有3英里。

在世界 历史 上的战役中,从来没有过在一天之内遭受如此惊人的惨重伤亡、却未取得任何战争进展的战斗,英军付出了伤亡57470人的代价,只将阵地推进了仅仅3英里,1916年7月1日,成为英国陆军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天。

7月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阵地。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调集兵力,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反击。英法联军于7月中下旬再度发起进攻,南岸的法军虽然占领了第三道阵地,但未能发展为战役突破。9月3日,英军32个师、法军26个师第三次发起进攻,截至12日向德军纵深只推进了2到4公里。

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一共出动了49辆,这是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在实际参加战斗的18辆坦克中,一辆坦克的驾驶员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坦克夺取了一条堑壕和俘获了300多名俘虏。德军被这种像履带拖拉机一样能够越过堑壕且轻松夷平铁丝网等障碍物的庞然大物吓慌了,成千上万的德军士兵落荒而逃。

但是,坦克的出现虽然使德军大感惊恐,但并未帮助英军取得重大的战略突破。双方依然为争夺个别的村庄、战壕与高地而反复进行拚杀。到11月中旬,由于气候逐渐寒冷,阴湿多雾,战斗难以开展,英国、法国、德国都在这场战役中精疲力尽,无力继续下去,战役也就到此结束。

索姆河战役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根本原因在于新式武器大量投入战争使用,而军事战术却还是陈旧的密集队形进攻方式。在索姆河战役中,造成最大伤亡的马克沁重机枪,每分钟可连续发射超过六百发子弹,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组成了复杂的火力网,而英法联军却没有合适的防御武器和机动能力,密集进攻中完全暴露在德军重机枪扫射范围内,因此每次冲锋都几乎整建制地被消灭。德军还在战役中使用了成千上万枚毒气弹,使英法联军遭到极大的杀伤,大量英法联军士兵被直接致盲。在短短一百多天里,八十万英法联军和五十万德军付出了性命,这在过去的战争中是绝对不可想象的,这场战役到最后被称为一战中"最可怕的绞肉机"。

在这场战役中,英军也使用了新式兵器坦克。尽管当时的坦克平均时速只有3.7公里,但对德军步兵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纷纷放弃阵地,不战自退,英国步兵5个小时之内就在10公里宽的正面交锋上向前推进了4至5公里。另外,英法联军在索姆河战役中大量使用了空袭兵器和防空武器。英法飞机每天从黎明到黄昏,持续在战场上空巡逻,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并深入德军战略后方进行空袭,有力破坏了德军的作战供应和弹药保障。法国飞行员还使用航空兵飞机超低空强击对方的步兵,扫射德国地面军队,极大地挫败了敌人的士气,对协 同地面军队作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用战术标志着世界航空兵强击战术的诞生。

索姆河战役是1916年交战双方为制胜对方而在一个狭小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消耗战,在这次战役中,英法取得的进展和所付出的代价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总共只夺回了大约长11.3公里宽48公里长的狭长地带,却损失了数十万士兵的生命。战后经统计,参战双方伤亡共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

战役结束后不久,约瑟夫.霞飞就因其战略指挥不当而被免职。道格拉斯.黑格虽然经受了暴风雨般的批评和指责,却反而被升为元帅。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宣布对索姆河战役的惨痛损失负责,辞去了首相职务。

索姆河战役之后,德军也元气大伤,失去了在西线取胜的希望。英、法联军虽然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也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参考资料:

尹雷:《索姆河战役》,《知识就是力量》,2005年第3期

戴德铮:《索姆河战役空袭与反空袭作战》,《中国人民防空》,2003年第5期

许盛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战役》,《 历史 教学》,1984年第1期

纳川、杜涛:《"小荷初露尖尖角"——坦克的问世与索姆河战役》,《坦克装甲车辆》,2010年第1期

㈥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成了阵地战,是因为什么

1、一战时期,是旧的军事学术理论尚未完全过期,新的军事理论尚未完成的时代,所以在军事上残留有旧时代的烙印。例如法国竟然用胸甲骑兵去冲击德国的机枪阵地。

2、在运输手段上,只有火车,而汽车尚未成为运输的主力。结果各国都沿着铁路站、铁路线进行争夺,很容易打成顶牛的态势。例如凡尔登。

3、
在战役的广度上,虽然参战国很多,但是战役的地盘很小,东线在东普鲁士和俄罗斯境内、西线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南线在北意大利,另外还有奥匈帝国、土
耳其这一点地方。这样就导致了各国在不大的交战区域内参加了6500万军队,结果就是任何前进的方向都塞满了军队,只有靠人去填一道道壕沟。
这么密集的军队,什么计谋都是虚的,只有单位方向上的大炮是实的,这就导致参战各国拼命造大炮,大炮越造越多,口径越来越大。

㈦ 德国在一战和二战西线作战的异同

一战时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要求士兵和法国打阵地战,主要目的是消灭法国有生力量,迫使法国投降。

二战时德国曼施坦因的计划是利用坦克数量集中的优势,在阿登森林局部以多打少,以求从背后占领马奇诺防线。

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为一场持久战

1力量均衡,双方力量差别不大,2主要是阵地战,主要靠步兵冲锋,坦克没有,或者发挥作用和小,飞机发挥作用也不是很大

阅读全文

与一战德国为什么打阵地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