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工业工匠多少钱

德国工业工匠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10-24 10:49:45

⑴ 德国制造业的秘密

在很多人心里,“德国制造”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但是,德国制造究竟是怎么实现的高品质,普通人不知道,业界关注得也不够。这么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是忙着学美国、学日本,真正学德国的企业很少,这是有问题的。中国制造想要实现持续地产业升级,往产业链的最高层攀爬,德国制造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我们必须把它研究透了。

事实上,不但我们要学习德国制造,西方发达国家都在学习德国制造。为什么?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除德国外的主要西方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制造业空心化,或者叫“去工业化”。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二战结束后的二三十年中,“美国制造”曾经横扫天下,但是后来,制造业被逐渐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美国的工业带渐渐凋敝,成为如今着名的“锈带”。

“锈带”的工人阶层从富足的中产阶级跌落到社会底层,生活看不到希望,陷入失业、酗酒、吸毒的泥潭,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奥巴马政府千方百计想要重振美国制造,但没能成功。于是,严重不满的民众把特朗普选上了台,特朗普的主要竞选口号之一,就是要夺回失去的制造业岗位。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迹象。

在欧洲,情况也差不多。过去30年里,法国的制造业就业比例缩水一半,英国更是缩水2/3,是所有大国中去工业化最严重的。可以说,英国脱欧和法国黄马甲运动,都和去工业化引发的社会矛盾密切相关。就在主要西方国家都落入“去工业化”陷阱的时候,德国却是一个异类。

在这一波全球化过程中,德国制造不但没有受到低成本国家的冲击,反而抓住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实力。比如在21世纪的头十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就猛增了700%。高额的贸易盈余,让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一枝独秀,可以说是欧盟经济的压舱石。那么,德国制造究竟是怎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的?高工资、高福利的德国工人,怎么就不怕被亚洲同行抢走饭碗呢?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给你详细讲述,德国制造背后的秘密。

第一,德国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

第二,“莱茵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部分

先来说第一点,德国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

提起德国企业,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西门子、大众、奔驰这些跨国巨头。实际上,这类庞然大物只是德国企业中的特例。德国99.6%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员工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5000万欧元。可以说,德国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而非跨国大公司。

进一步看,同样是中小企业,德国中小企业和美国中小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初创企业,它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大做强。如果不能做大,那么它们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美国中小企业都很“短命”:要么做大,成长为大企业;要么死亡。

相比起来,德国中小企业长寿得不可思议。在德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世代相传的家族企业,有的传了几代人,有的甚至传了十几代人。比如德国最古老的缝纫用品公司,起源于1340年,至今已传到家族的第16代。全世界存活至今的最古老的家族企业,大多都在德国。而且,这些企业都是“真正”的家族企业。什么意思呢?

在美国,家族企业的定义是很宽泛的。如果一个家族拥有公司超过5%的股权,那么这个公司就算家族企业,而不管这个家族有没有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在德国,家族企业的定义要严格得多。一个家族不但要拥有企业的控股股权,而且至少要有一名家族成员参与经营。目前90%的德国企业都是这种严格定义的家族企业。

更让令人想不到的是,德国企业不但大多都是家族企业,而且是地理意义上的“乡镇企业”。也就是说,它们远离中心城市,分布在偏僻的小城镇,甚至是小山村里。企业世世代代待在这个地方,不但经营者是世袭的,有时连员工都是世袭的,上一代员工的子女长大后,继续在这家企业工作。

来总结一下前面说的几点:德国企业规模小,年龄大,家族经营,位置偏远。这样一群企业,无论怎么看都没有“冠军相”,然而,它们之中却产生了大量的 “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这个词,是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1986年首次提出的。它是指这样一拨企业:销售额不超过50亿欧元,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品牌位于世界前三名,或者是所在洲的领先生产商,所以是“冠军”;同时,这些企业又非常低调,公众基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所以是“隐形”的。西蒙在2014年写了一本书,叫《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这本书里说,他在全球找到了2734家这样的“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独占了将近一半,有1307家,其中大部分是制造企业;而美国几乎是德国的零头,只有366家。

这些德国的隐形冠军有多牛呢?首先,它们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了垄断性的市场份额。随便举两个例子。有一家胶水公司,专门生产把芯片粘在智能卡片上的胶水,它占了全球75%的份额;还有一家专门生产鱼类加工设备的企业,占据了全球80%的份额。

更重要的是,这些隐形冠军根本不靠价格战来抢市场,而是坚持走高质高价路线。比如,同等重量的机床,德国制造的价格是中国制造的20倍。吴伯凡老师在他的一期节目里说,海尔曾经想要收购一家专门生产菜刀的德国公司,后来嫌太贵了没有买。这家公司值多少钱呢?30亿欧元!一家卖菜刀的公司竟然值30亿欧元,确实了不得。

这些隐形冠军的经营策略也很有意思。它们很少申请专利,宁愿把自己的技术作为商业机密来严格保守。而且,它们刻意保持自己的“隐身”状态,只和关键客户紧密联系,极少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曝光。一般以为,所有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而隐形冠军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减小知名度当作一种商业策略。因为这样才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可以闷声发大财。

总结起来,德国制造企业的特点,是“小而美”。或者用吴伯凡老师的话来说,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一个小的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了隐形冠军。这些隐形冠军企业基本都在德国本地生产,对外大量出口。一方面创造了大量贸易盈余,一方面又给德国提供了大量高薪酬的制造业岗位。

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小,意味着资源有限,那隐形冠军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在全球化浪潮下,这些隐形冠军为什么不把生产线搬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去呢?

在这儿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对制造企业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资产?是机器设备吗?是专利技术吗?都不是。是成熟的、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一家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的产业工人的核心竞争力。日本和德国早就洞察了这个秘密,所以,它们的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终身雇佣制。

我们通常以为,终身雇佣制只是企业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但其实,这同时也是制造企业维持自身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就说过:如果经济不景气时大幅裁员,那么等经济复苏时,你到哪里去找这样一批成熟的工人?“丰田模式”的开创者大野耐一说得更明白:丰田生产的不是汽车,而是“人”。丰田公司花很多年时间悉心培养它的产业工人,如果离了这批人,丰田就什么都不是。

德国制造企业也是高度依赖产业工人。吴伯凡老师讲过一个例子:德国有一家制造高级手表的老字号,叫做格拉苏蒂。二战后,这家企业被划到了东德,名字也改为东德人民手表厂。苏联人看中了这家企业,想把它搬到苏联,于是把它所有的机器设备全部打包运走。但是没过一年,机器设备又被原封不动地搬了回来。为什么?因为苏联找不到合格的工人来生产这种手表。

这是怎样的工人呢?他们绝非流水线上随时可以替代的“零件”,而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工匠”。比如,有的工人练就了非常敏感的手指,随便拿起一颗螺丝钉,就能感觉得出微米级的尺寸差异。要知道,一微米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在普通人看来,这绝对是一种“超能力”。如果没有这种高技能的工人,你就生产不出高精度的手表。

那么,这种高技能工人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德国特有的教育双轨制,也就是学徒教育和高校教育并存。你来猜一下:德国年轻人中,有多少人上过大学?目前中国高校毛入学率为48%,也就是说,中国年轻人里有将近一半上了大学。德国的比例肯定要比中国高吧?错了!德国年轻人中,只有不到30%选择进大学。其余2/3的德国年轻人,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受学徒制教育,走高技术工人的道路。

具体来说,这些学徒每周在工厂实习3~4天,再花1~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学徒培训一般持续两年半到三年半,费用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学徒毕业后,一般直接进入实习的工厂工作,就业率高达95%。很多德国工人在一家企业里一待就是50年,15岁当学徒进去,一直干到65岁退休。甚至有不少德国企业的CEO都没上过大学,他们都是通过学徒制教育,从一线工人一步步提拔起来的。

说到这儿你肯定就明白了。德国“隐形冠军”的核心优势,就是学徒制培养出来的高技能工人。德国制造企业之所以不转移生产线,是因为它没办法转移,转移了就生产不出相同的产品。所以,面对亚洲制造的有力竞争时,德国企业的选择不是通过转移生产线来降低成本,而是用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产品质量,来覆盖工人的高成本。

反观美国产业工人,他们从普通中学毕业后,并没有机会像德国工人那样接受高质量的职业培训。美国工人的工作技能和亚洲同行差不多,成本却要高出好几倍,当然就很难保住饭碗。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如果美国想要制造业回流,光靠打击对手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踏踏实实进行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提升美国产业工人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归根到底,一切还得靠实力说话。

好了,这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德国制造的主力,是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它们中产生了全球最多的“隐形冠军”,而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学徒制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当然,对比德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不同表现,除了产业工人的因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德国的“莱茵模式”和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有着本质性的不同。这也是接下来要讲述的第二个重点。

第二部分

“莱茵模式”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一个显着不同,就是它们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当美国制造业从1970年代末开始萎缩时,美国精英阶层的普遍反应是高兴。为什么呢?他们认为,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不行了,反而说明制造业的效率变高了。比如,原来生产一吨钢需要18人工时,现在只需要2人工时,生产效率是原来的9倍,当然就用不了这么多工人,制造业就业的萎缩就是不可避免的。你看,美国的农业部门不也经过了这个过程吗,就业人数大幅减少,而亩产量却不断提高。

而且,美国精英还认为,制造业本身并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当时计算机浪潮席卷美国,他们认为,工业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即将进入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时代。未来,知识和创意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来源,美国人只需要专注于知识创新就好了,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出去才是正道。所以他们积极推动美国的去工业化进程。

应该说,这种理念没有错,后来美国的创新经济确实极为成功。但美国精英们忽略了一点:失业的农民可以成为工人,工人的收入水平比农民更高,整体的社会福利是提升的。但是,失业的工人只能进入服务业,金融、医疗等高端服务业他们进不去,只能转向低端服务业,像收银员、服务员等等。这些岗位的收入根本无法和产业工人相比,甚至很多岗位只是零工模式,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缩水。这就是造成今天美国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

与美国不同,德国向来是高度重视制造业,坚持走制造强国的道路。目前美国制造业占GDP份额仅为13%,而德国制造业占GDP份额高达21%。德国政府于2019年2月发布了《工业战略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时,将制造业份额扩大到25%。为什么德国人对制造业如此执着?

当我们回顾整个工业革命的进程,可以发现,无论是纺纱机、蒸汽机还是爱迪生旗下的众多发明,这些重大技术进步,都不是从纯科学或者少数天才那里来的,而是来自于广大工人日复一日的实践操作和持续改进。所以,制造企业本身就是一所最好的“创新大学”,而产业工人就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对德国企业来说,创新与制造并不是什么无可避免的对立,而更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德国中小企业由于体量限制,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投入拼不过大企业和国际巨头。怎么办呢?由德国政府想办法来补齐这块短板。德国拥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研究机构,它们就像是德国企业的“研发外挂”,专门进行新技术开发,然后把研发成果转让给企业来应用。

比如其中最有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这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协会拥有2.5万名科技人员,光在德国就有69个研究分部,年度研发预算超过20亿欧元,每年研发出几千种技术应用成果。最关键的是,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是公益性的非营利机构,它2/3的研发经费来自于德国政府。

除了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还有同样知名的马普学会。马普学会同样是由德国政府资助,拥有几十名诺贝尔奖得主,专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德国政府通过大手笔投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推进创新,补齐了德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研发短板,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实力。

除了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同,“莱茵模式”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差异,还体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上。美国公司是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美国的CEO本质上只对股东负责,他的薪酬和公司股价密切相关。为什么美国公司的CEO普遍比较高调,特别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因为他往往通过几句话就能马上提振股价。对于股价的过度关注,导致美国CEO特别看重公司的短期利润率,而不舍得在长期项目上投入。比如,与其费时费力地培训本国产业工人,帮助他们逐渐提升劳动技能,不如直接把生产线搬到低成本地区,能马上提升利润率。

而德国企业不同。前面说了,德国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它们大部分都拒绝上市。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对企业的控制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企业的经营不受资本市场的干扰,才可以着眼于长期战略。德国盛产“隐形冠军”,也盛产“隐形CEO”。有一本管理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里面就提到,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并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商界领袖,而是低调谦逊、踏实耕耘的幕后英雄。德国企业的CEO大多都是如此,就算是德国大公司,通常公众也不熟悉它们CEO的名字。德国企业CEO的任期也很长,平均任职时间是他们美国同行的4倍。

那么,如果企业不上市,缺钱了怎么办?找银行借。这也是莱茵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所要求的利润是很低的,年利率不超过10%;而直接融资要求的利润率高得多,如果是风险投资,更是要求几十上百倍的回报率。相比起来,间接融资更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

德国银行主要分成三类:私人银行、储贷银行和合作银行。其中,储贷银行和合作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中小企业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3。这些银行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利润率不高,但很稳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几乎不受影响。银行和企业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银行对企业的情况非常了解,还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比如,德意志银行的一位CEO,就曾同时担任23家公司的监事会成员。

除了银行参与企业决策,员工也会参与企业决策,这就是莱茵模式下的“劳资共治原则”。根据德国的《劳资联合委员会组成法》,每个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职工委员会不仅享有对企业情况的知情权和咨询权,而且有权参与到企业的营业决策过程中,让工人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观点和诉求。

劳资共治原则意味着,企业不再是完全属于股东,而在一定程度上由股东和企业员工共同所有,双方共同行使权利。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指出,在资本市场上,德国企业的股价要明显低于美国企业,就是因为德国企业的股东权利实际上是打了折扣的。在劳资共治模式下,德国企业当然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转移生产线。

当然,德国企业也并不反对全球化,实际上德国是最积极布局全球化的欧洲国家。只不过在全球化过程中,德国企业把技术含量不高的生产线转移走,而把技术含量最高的核心零部件生产留在国内。同时,在转移生产线的过程中,要保证本土员工利益不受损,还要让员工分享到企业红利。

你可能会有疑问:如果员工话语权太大,那他们会不会狮子大开口,不断要求涨工资,最后把企业搞垮了?其实,劳资共治恰恰是把股东和员工从对立关系,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当员工对企业有了话语权,他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更高。比如当生产紧张时,德国工人能够以企业利益为重,自发组织起来加班。德国中小企业员工年流动率不超过3%,平均每个员工的在职时间长达33年;而美国企业员工年流动率高达30%,平均每个员工在职时间不到4年。

总结起来,莱茵模式的企业治理,是企业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治理,利益相关方包括银行、员工、社区、产业上下游等等。莱茵模式又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它与纯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同的是,在进行自由竞争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还强调了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但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实现双重盈余。

好了,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重点,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相比,“莱茵模式”极为重视制造业,由政府出资来帮助企业搞研发;企业治理不是股东利益至上,而是强调劳资共治。

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以来,德国制造迅速崛起,但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互联网和创新经济发展得最迅猛的1990年代,德国经济明显落后了,还一度被贴上“欧洲病夫”的标签。当时的德国精英阶层怀疑,“莱茵模式”还能否走得通,是否要全盘学习“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幸好,德国坚持了自己的道路,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对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复苏夯实了基础。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率先走出困境,实现强劲反弹,很快成为欧洲各国的领头羊

⑵ 德国pfennig音箱最贵的可以换很多辆法拉利,德国工匠精神为什么那么强

为什么德国pfennig音响春风化雨质量神一样的存在,这就叫工匠精神。

⑶ 大国工匠一个国家给发多少钱

大国工匠一个国家给发800万。


大国工匠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的系列节目,这系列节目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大术无极。


坦克集群在辽阔的大地上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现在中国的坦克制造能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了装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


这个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LNG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要在零下163度的极低温环境下,漂洋过海运送液化天然气,在世界民用造船领域建造一艘LNG船的难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目前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能建造LNG船,2005年我国才有了第一批16个掌握这项焊接技术的工人张冬伟就是其中之一。


核电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源然而核电站里面的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但核电站内部连接核反应堆输送管道的焊接难度极大只能采用手工焊接,晓朋就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焊工他所完成的核电站主管道焊接,将保障在40年的周期里核电站反应堆主管道的安全。







⑷ 德国工匠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德国工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国工匠读后感1

近日,偶然看到《德国工匠》一文,文中说到:德意志民族在英、法完成工业革命时还是个农业国家,但如今,在这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答案就是德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每位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会倒,生产的锅可以用上100年……毋庸置疑,德国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在保证基本利益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和更加完善的服务。他们用更高品质的产品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而后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径相传播、自动销售,现如今,“德国制造”已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由此可见,只有一直坚持匠心工艺,才能制造出高品质产品,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为更多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体验。曾经在《黄河旋风报》上阅读过同事武欣欣的《匠心筑梦》,描述了我们电机女工为生产黄河电机的心脏而付出的努力,追求每个零部件、每台成品、每项工作达到完美极致,强烈的责任感和自尊心,让他们在每次公司组织的行业技术工种培训、交流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电机生产技艺和岗位理念认知——要做就做最好!

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唐瑞民是我们机电公司的销售经理,也是我们每年的销售楷模,我曾经在公司组织的启智讲习班上聆听过他的分享:企业的工资来自于市场,销售最终来源于我们员工生产的产品,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如果说销售员是敢死队,那么优质产品就是好子弹!是啊,一分价钱一分货,再美的语言没有品质也是谎言,没有好的产品,我们的销售精英岂不成了纸上谈兵,又凭什么让人信服呢?因此,质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全面质量管理,而我们一线员工工作是否用心,在工作中是否赋予高昂的工作热忱,这直接关系着我们手中产品的质量。只有加强市场监管,才能建设质量强国,我们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要从思想上真正认知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单单为企业工作,经常做到换位思考,将自己当成消费者买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样我们就会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任何一个品牌和名牌,想要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还要看质量,过硬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本。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一样程度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产合格产品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让我们把质量时刻记在心间,做一名黄河产品的质量守护者!

德国工匠读后感2

近日,偶然看到《德国工匠》一,中说到:德意志民族在英、法完成工业革命时还是个农业国家,但如今,在这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200多个世界名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答案就是德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每位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依然可以用,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会倒,生产的锅可以用上100年……毋庸置疑,德国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在保证基本利益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和更加完善的服务。他们用更高品质的产品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而后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径相传播、自动销售,现如今,“德国制造”已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由此可见,只有一直坚持匠心工艺,才能制造出高品质产品,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为更多的人创造美好的生活体验。曾经在《黄河旋风报》上阅读过同事武欣欣的《匠心筑梦》,描述了我们电机女工为生产黄河电机的心脏而付出的努力,追求每个零部、每台成品、每项工作达到完美极致,强烈的责任感和自尊心,让他们在每次公司组织的行业技术工种培训、交流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电机生产技艺和岗位理念认知——要做就做最好!

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唐瑞民是我们机电公司的销售经理,也是我们每年的销售楷模,我曾经在公司组织的启智讲习班上聆听过他的分享:企业的工资自于市场,销售最终于我们员工生产的产品,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如果说销售员是敢死队,那么优质产品就是好子弹!是啊,一分价钱一分货,再美的语言没有品质也是谎言,没有好的产品,我们的销售精英岂不成了纸上谈兵,又凭什么让人信服呢?因此,质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全面质量管理,而我们一线员工工作是否用心,在工作中是否赋予高昂的工作热忱,这直接关系着我们手中产品的质量。只有加强市场监管,才能建设质量强国,我们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要从思想上真正认知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单单为企业工作,经常做到换位思考,将自己当成消费者买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样我们就会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任何一个品牌和名牌,想要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还要看质量,过硬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本。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一样程度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产合格产品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让我们把质量时刻记在心间,做一名黄河产品的质量守护者!

⑸ 德国工人为何每天工作六个小时,一个月都有上万的工资

德国工人工资高的原因在于:

1,经济强劲而劳动力的缺口很大,德国作为带动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直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显得非常强势。预计在2060年的时候德国人口会从8200万降到6500万,而且其中有一半的人口是不适合工作的。所以劳动力的缺口很大。德国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大概有超过60%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技校,并且德国政府还给予相应的补贴。

4,政府制定了苛刻的工资标准,德国法定规定最高周工作时间40小时。2013年11月,德国联合政府谈判对实行法定统一的8.50欧元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取得了一致,约合11.57美元,这个标准低于法国而高于英国。2017年的德国的平均工资为3700欧元/月。4

⑹ 大国工匠究竟有多牛,工资一天你猜多少钱

前言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

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是在航空技术上可以和西方大国相媲美。我们在刚解放时,可以说一穷二白,既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才。我们之前因为没有技术,处处都受到其他国家的刁难。我们国人知道,只有科技提高了才能让我们挺直腰杆。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的研究。

结语

我们国家在刚起步时确实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各项发展都迫在眉睫。我们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各领域的人才,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最大的困难。人们常说人穷志不短,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开辟出一条道路。我们全国上下一心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最后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我们能有现在辉煌的成就,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体现了一个时代顽强不屈的精神。不管从事任何行业,只要找准目标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这也是我们大国工匠的精神。

⑺ 为什么德国高技术的工人倍出

德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也是二战战败国中,发展较好、认错态度积极的国家。这个国家工人技术很高,而且高技术工人十分常见,有这样一个现象存在,皆因为这几个原因存在。其一工人地位高,工资待遇好;其二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好,工人再学习、教育机会多;其三便是德国人做事专注,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只从事一个工种工作。

工人在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代表着低收入,社会福利和地位相对也较低。工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就已经拼尽全力,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德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长期的发展,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拥有更多这样高级的工人。

⑻ 为什么有人说德国的工业是世界第一呢,美国也不如德国吗

这个其实是正常的,因为实话实说,美国的工业现在的发展其实是远不如德国的,因为美国的话其实它的工业发展虽然说还是有很多领先的,但是在领先工业很多方面都已经被日本德国这些取代。德国现在有很多的工业其实是要远超于美国的,但是美国由于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不怕日本德国这些国家在工业方面卡脖子。

⑼ 买一架德国施坦威的钢琴多少钱

施坦威钢琴系出传统名门自从1853年施坦威父子公司在纽约创建以来,就把制造顶级质量的三角和立式钢琴作为公司的基本宗旨。直到160多年后的今日,也从未改变。
斯坦威钢琴价格

斯坦威钢琴师世界上最贵的钢琴,没有之一。随便一个普通的钢琴都要个十几万啊,所以没有个几十万千万不要去碰它啊。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斯坦威钢琴的质量绝对是在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音质效果非常非常的好。
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钢琴家不管在私人家庭,还是在演出舞台上,优先选用斯坦威钢琴。斯坦威钢琴的确是由大师设计和制造,但它不只是受到着名钢琴家和专业音乐家的喜爱,业余艺术家也同样喜爱。
斯坦威钢琴起源

斯坦威,这个名字代表着世界最顶级的钢琴品牌,在全球所有的钢琴品质对比中排名第一,并在全球音乐界享有盛誉,全世界的钢琴家和作曲家都非常喜爱它。它体现着最高贵的音质和卓越的手工技术,代表着最高档次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在这一点上,150年以来没有什么变化。“有时一架斯坦威钢琴弹得比钢琴家还好”,钢琴技巧名家马尔塔·阿格利希这样说。从东京到纽约,国际上大音乐厅里都采用斯坦威三角钢琴,然而斯坦威的历史则是从哈尔茨山区的一个叫做沃尔夫斯哈根的小地方开始的,同海因里希·恩格尔哈德·斯坦威格联系在一起。
斯坦威钢琴的特点

斯坦威钢琴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斯坦威钢琴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不但国际着名的钢琴家几乎都使用它,同样,年轻的艺术新秀和室内音乐之友也用它进行演奏。经过了几代人的考验证实:多年之后斯坦威钢琴还能满足极端的品位,保持着它不变的个性。自1853年设计以来,斯坦威钢琴公司在钢琴制造业革命性地创造了100多项专利权。至今由斯坦威开发设计的基本结构已成为全世界现代三角和立式钢琴制造业的尺度和设计指南。斯坦威钢琴公司还在钢琴制造工艺流程上,按最苛刻的规程建立了一套斯坦威体系。仅使用能产生最佳声响的材料和部件,木材仅在应力下加工,采用纯木铆连接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声学品质。斯坦威钢琴在数十年之后,以它独一无二的产品质量确保了丝毫不变的音响特性。
独一无二的声音:没有一架斯坦威钢琴与其它的相同。整音师的任务是发掘和形成每件乐器独有的个性音色。仅由他可靠的听觉确认。调整榔头的呢毡,直到将斯坦威钢琴独有的个性音色自由发挥为止。

几乎无界限的丰富多彩的音色开发出广泛的音乐风格:施坦威钢琴不仅仅具有适用于古典音乐的理想音色,而且也可用于爵士、摇滚和流行音乐。
每个钢琴家事业开始时,具有远大抱负的天才起步时,为了将其天分充分发挥,应当有一架好的钢琴,才易于形成个性风格。斯坦威钢琴正满足这样的条件,专有的设计结构,精密的生产制造,随心所欲的弹奏品质和独特的声学品质。
斯坦威产品不仅是弹奏一架三角或者立式钢琴时,赏心悦目和动人心弦的声响。此外,还是人类追求完美音乐的朋友的安全保值的投资——施坦威产品的价值逐年上升,这使它成为国际性追求的投资保值对象,可以世代相传的令人骄傲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促进年轻一代天才发展的长期智力投资。
斯坦威钢琴的社会评价

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钢琴家不管在私人家庭,还是在演出舞台上,优先选用斯坦威钢琴。斯坦威钢琴的确是由大师设计和制造,但它不只是受到着名钢琴家和专业音乐家的喜爱,业余艺术家也同样喜爱。
“斯坦威,名贵钢琴的典范,1853年创始于美国纽约,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的指定用琴,也是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着名钢琴家的首选用琴。索斯比拍卖行1980年拍卖过一架斯坦威大钢琴,成交价39万美元。约翰·列侬生前用过的一架斯坦威黑檀木竖式钢琴,拍卖估价在95万至110万英镑之间,合人民币1100万至1300万。
在中国内地的钢琴名店中,一架斯坦威九尺琴售价135万元,这笔钱可以买普通钢琴100多架,买组装电脑500余台,如果买成打折机票,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飞行3400次,每天往返一次,可以飞上将近5年。
在阿斯托里亚夫大约有500名工匠——用手钳把生产钢琴用的17层硬枫木琴框固定到位,每架钢琴都使用8种木料……斯坦威钢琴的美妙音质应归功于总计达12项的技术专利和创新。

⑽ 德国人一年150天假期,一天工作5小时,为何经济依然领先多国

祖国沉沦三百载,忍看民族日仳离。——《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

在多国林立的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擅长的以及专业的领域,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与企及的。也正因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跨国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在各自擅长领域相互合作以达到最优质的成果。若想与当今世界立足,每个国家也必须有拿得出话语权的实力,为此各国也在不断发展着自己本国的重工业与军事,因为强硬的军事实力才是在世界舞台中占有地位的重要因素。为何我国在清朝末年任人凌辱,是我国保存天朝上国思想,却没有发展重工业以强大我国的军事力量与国防力量,才使得他国趁虚而入。甚至将我国作为了资本主义的原料市场与倾销地,我国人更是沦为廉价工人与奴隶,饱受了100多年的屈辱,才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中国人才就此真的站了起来。

所以与同样以严谨相称的日本,与德国相比还是甘拜下风的。日本人虽然严谨,但是其效率确实远低于德国。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用最少的时间生产最多有质量的产品便是效率, 而节省下来的时间便又是一笔财富。我国几年来一直在强调工匠精神,更多的是我国的手工艺品,我国的手工艺品以精细与华丽着称,没有严谨的态度以及刻苦的努力是做不成工匠的。其实不仅在手工艺品上,在我国的工业的精密仪器上更要注重工匠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国强军,提高我国的工业实力。

参考文献:《诗经·大雅.云汉》

阅读全文

与德国工业工匠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