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年世界各国的粮食产量有多少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6.8亿吨左右,印度的粮食产量约为3.136亿吨。另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俄罗斯1.4亿吨左右。
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粮食产5.5亿吨,其中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美国、印度的粮食产量位居前三。广义上的粮食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小麦、玉米和水稻等,还可以包括豆类、薯类、油菜籽等。
如果加上大豆,那巴西的粮食(广义粮食)的产量则在2亿吨以上,并且巴西还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的粮食产量也在1亿吨以上,约为1.09亿吨,全球第六名,也是东南亚各国中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
㈡ 一亩地可产多少菜籽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可以产460-480斤。
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根据油菜的类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
㈢ 欧洲那些国家生产菜籽油。
欧洲生产菜籽油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法国、英国等等。
补充:
油菜籽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菜籽油需求增多。全球油菜籽播种面积扩大产量较为稳定。根据数据显示。从国别来看。加拿大菜籽油欧产量为全球第一。欧盟第二。中国第三。后面依次为印度,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
㈣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多少斤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可以产460-480斤。
油菜籽也称为芸苔子,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种子,油菜的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根据油菜的类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
油菜栽培遍及中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植面积占中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中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
形态特征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生于海拔3700m以下的地带。一年生草本。直根系。茎直立,分枝较少,株高30~90cm。叶互生,分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基生叶不发达,匍匐生长,椭圆形,有叶柄,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圆形或卵形,密被刺毛,有蜡粉。茎生叶和分枝叶无叶柄,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和缘毛;上部茎生叶提琴形或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枝状细齿。花期5~7月,总状无限花序,着生于主茎或分枝顶端。花黄色,花瓣4,为典型的十字形。雄蕊6枚,为4强雄蕊。果期8~9月,长角果条形,先端喙。种子球形,紫褐色。
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开裂,油菜籽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3.9%-5.2%,蛋白质24.6%-32.4%,纤维素5.7%-9.6%,灰分4.1%-5.3%,油脂37.5%-46.3%。
㈤ 中国哪里油菜籽出油高一一
一、发展现状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11个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一)基本情况
1.产区相对集中。油菜是我国5个种植面积超亿亩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之一。我国油菜生产分布比较广泛,目前除北京、天津、辽宁、海南外,其它27个省(区、市)均有种植,其中产量居前五位的是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根据气候、生态条件的不同,我国油菜生产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西北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其中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最集中的油菜产区,2001年油菜面积9239万亩、产量1018万吨,占全国的87%和89%,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高于欧洲和加拿大。
2.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后,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面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2001年与1990年相比,面积扩大2387万亩,年均增加217万亩;单产提高22.2公斤,增幅达26%;产量增加了437万吨,增幅为63%,年均增产近40万吨。
3.品质改良成效显着。“双低”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按农业部部颁标准,商品菜籽芥酸含量5%(油)以下,硫甙含量45μmol/g(饼),通称“双低”油菜。低芥酸菜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大幅度提高,营养品质显着改善;低硫甙饼粕降低了毒性,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外,都已普及“双低”油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如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列、湘油系列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90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1990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292万亩,1995年增加到1610万亩,2001年达到6000万亩,11年间增长了19倍,年均增加近520万亩。2002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62%,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85%以上。
4.产业化经营起步。1990年我国油菜籽开始了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北、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目前已由初期的松散型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转变,创建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产品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服务,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二)主要问题
1.多品种插花种植。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当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由于我国在油菜品种审定、种子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强制性管理措施,生产和管理上也缺少必要的标准和品质监测手段,导致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种植“双低”油菜品种,生产不出真正的“双低”油菜籽。
2.品质比进口菜籽差。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油菜籽内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商品菜籽含油率偏低。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比进口菜籽低2-3个百分点;二是“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一般在3%左右,比国外高1-2个百分点,硫甙含量40-45μmol/g(饼)之间,比加拿大高20μmol/g(饼)以上;三是商品菜籽大都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含水量比进口菜籽偏高;四是在净度、整齐度等外观品质上也有一定差距。
3.劳动力成本高。由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一亩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12-14个工日,仅用工费就接近150元,占生产成本的60-70%。而加拿大等出口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用工量不到1个,劳动力成本很低。按照全口径计算成本,我国油菜生产效益不高。
4.加工企业带动力弱。我国油菜籽初加工能力接近3000万吨(含小型榨机),以国有企业和农村小油房为主,大多数国有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下。由于加工能力过剩、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产成品等级低,难以有效带动“双低”油菜的开发。特别是长江上中游地区菜籽榨油多采用蒸炒预榨浸出法,油脚中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菜饼饲用价值降低。日本油厂采取冷榨工艺将油脚中营养物质回收利用,产值是菜籽油的11倍以上。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3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籽播种面积为3.8亿亩左右,产量360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1000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364.5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210万吨。
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243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吨,2000年消费量达到1246万吨(其中菜籽油消费量419万吨,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当年我国油料折油(不含食用籽实和种子)产量为855万吨,产消缺口391万吨。由于产消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年我国净进口植物油430万吨(含进口油料折油),其中进口油菜籽296.8万吨,菜籽油7.5万吨。近5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7%。
3.市场需求潜力大。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不足1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5公斤。根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50万吨的水平,略低于“九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预计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1600万吨,比2000年增加354万吨。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竞争力分析
长江流域的油菜籽在国内市场占有明显优势,只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就能在稳定占领国内油菜籽市场、减少油料进口冲击的同时,参与周边国际市场的竞争。
1.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单产水平最高、技术储备最好的地区。2001年长江流域11个省(市)油菜籽平均亩产110公斤,高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主要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水平。与本地区小麦等冬季大宗作物相比,油菜生产效益较高。长江流域2000年油菜净产值120元/亩,而小麦只有88元/亩。该区冬季耕作替代作物少,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土地和劳力资源。
2.具有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从国内市场看,该区油菜基本是就地生产、就近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11省(市)油菜籽人均占有量只有17.5公斤,折油6公斤,难以满足当地植物油消费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看,油菜籽、植物油、饼粕进口量较大的几个国家都与我国毗连。特别是出口运往日本、韩国等可以从长江黄金水道直接出海,实行江海联运,运距短,并可以采用中小型货轮运输,运输和经营成本低。从长远考虑,可以灵活地运用国际市场进行资源市场转换。
3.具有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主要都是春油菜,每年3月播种,8月以后才能收获;欧洲是长生育期的冬油菜,也要8月份才能收获。而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是生育期较短的冬油菜,每年5月就可收获上市,上市时间比国外油菜早2-3个月。另外,国内其他油料作物也全部在秋季收获。冬油菜生产是满足加工企业周年生产的一项重要条件。
4.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在世界菜籽价格最低的2000年,进口菜籽到我国港口的价格高于国产菜籽。2002年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加拿大菜籽到我国长江流域的到岸价为每吨2400-2600元,而在长江流域本地收购菜籽的价格每吨为1700-2000元。菜籽饼粕每吨900-1000元,也低于进口饼粕价格。虽然目前长江流域油菜籽品质不如加拿大,但由于价格差距较大,只要国产油菜籽供应得上,加工企业愿意使用,可以相应减少进口。此外,长江流域已选育出了含油量达到42%以上的“双低”油菜品系,正在试验示范。随着油菜籽品质的提高,该区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㈥ 油菜籽亩产量是多少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可以产460-480斤。
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根据油菜的类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
拓展资料: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Brassica napus 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原产我国,其茎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朵为黄色。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陕西的汉中市就有一片油菜花观赏旅游区);花朵凋谢后,油菜籽可以榨油。
㈦ 油菜亩产量多少斤
油菜的亩产量一般在300斤左右,如果种植的品种较好、管理得当、天气也是风调雨顺的话,也可以达到350斤以上。油菜的营养较为丰富,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通常在我国的南方较为多见。
油菜在20~27℃条件下3天出苗,根系较发达,主根入土深,支、细根多,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既保肥保水,又疏松通气的壤质土,在弱酸或中性土壤中,更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菜籽含油率。
油菜种植注意事项
油菜可以使用播种的方式繁殖。因为种子比较下,发芽率比较低,因此要选择质量比较高的培养基,而且对养护环境要做好调整,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露地播种的话,行距要控制在二十厘米左右,播种完成以后,要给盖上一cm厚的细土,浇一次透水,大概一周就可以发芽了。
换盆:家庭养护在的话,每年都需要换盆,换盆的时候要将腐烂干枯的根条修剪掉,土壤要使用排水性好,养分充足的泥土。
㈧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多少斤
摘要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
㈨ 一亩油菜籽产量多少斤
2、充足的阳光照射
必须要给油菜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油菜花对于阳光的需求比较大,阳光照射的比较多才会结果,如果有遮挡物一定要进行移除。
3、合理的施肥
同时还要对油菜进行合理的施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给其施牲畜的粪便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