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德国怎么规避凡尔赛条约
二战的时候,德国宣布不承认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的一切条款。二战失败后,赔款一项,德国直到2004年还清法国的最后一笔赔款。
‘贰’ 帝国的陨落 (一) 大幕开启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人类历史上,最震撼的一场战争在此刻,大幕开启。
如今,时隔七十余年,硝烟已逝,尘埃落定。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却从来没有尘封过,让我们回到大幕开启之时,再次来审度这个决定性的时刻对于第三帝国的影响。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这个时刻为起点,迅速灭亡了波兰,再次让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德国人自己。随后,德军击溃英帝国,荡平法兰西,横扫欧罗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在如此短的时间,花费如此少的代价,获得如此大的胜利!然而最终德国战车依然没能碾平世界,德国人最终的失利让我们不得不从战争的时间开始研究起德国是否应该在1939年挑起战争。
一、“慕尼黑”协定的最大赢家—— 英帝国与法兰西
在二战正式爆发前,欧洲局势曾一度非常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从1936年开始,希特勒就开始了他的冒险,扩充军备,出兵莱茵河等一系列突破凡尔赛条约的行为。到了1938年,希特勒已经提出了他对捷克的领土野心。捷克作为原本奥匈帝国的重工业区,其工业能力对于以后德国战车的运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国当年曾称霸一时的东北军就大量采购捷克的武器装备。所以希特勒对于捷克的领土野心不言而喻。为了安抚德国的野心,延缓希特勒侵略的步伐。英国首相亲自访问德国与希特勒会晤,给足了德国人面子,这就是着名的慕尼黑会议。
事后人们对慕尼黑会议的形容总是会用上“臭名昭着”这样的词语,对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也大加批判,认为英法此时的妥协极为不当。其实,民主政治体制下摆平各方利益,最终脱颖而出的首相张伯伦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更不是一个傻瓜,平心而论,张伯伦是一位积极于政治,充满智慧,沉着冷静的优秀首相。张伯伦之所以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在当时,不仅仅是想“祸水东引”这么简单。实际上,慕尼黑会议的选择不仅仅是张伯伦的选择更是当时欧洲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当张伯伦从德国归来,得到了人群热烈的欢呼。整个慕尼黑会议,最大的赢家并不是德国,而是英法!德国人并没有从慕尼黑会议获得多少兴奋的感觉。
那么德国人到底要从挑性中获得什么?第一,当然是对于捷克的领土要求。第二,希特勒想借此成为二战爆发的导火索!也就是说,希特勒计划在1938年就发动战争。那么1938年是否是利于德国发动战争的时刻呢。让我们来看一下1938年世界的情况。
(一)法国,自从一战战胜之后,就沉浸于危机解除的慵懒之中,战斗的精神日渐消沉。议会上议员们吵吵嚷嚷,却不能给出有力的决断。到了1938年,各党派之间勾心斗角,极为不团结,军事疲软,政务瘫痪,法国朝野上下对政府失望透顶。虽还未受到战争的冲击,但已无疑是刀下鱼肉。1940年的战争也说明了这一点,两周时间内,这个一战中的战胜国,这个号称世界上陆军最强大的国家,就不得不承认输掉了战争。
(二)英国,这样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在此时也已经不是他最为辉煌的时代了。但长久的称霸,为英国带来的实力积累,让英国人的战斗力不可小觑。依然是德国强劲的对手。我们从陆海空三个方面来看一下英军和德军的对比。
海军:1938年的英国,在海军实力上依然无可匹敌,毫无疑问的为世界之最。德国海军虽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有着优秀的指挥官,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在海上,单纯两国海军正面相遇,可以预见英军将会轻松获得战斗的胜利。
空军:二战中,似乎英国的皇家空军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1938年的英国空军却并非向后面那样具有作战力。首先,1938年英国相较于德军而言,几乎不具备防空能力,战斗机的数量以及战斗能力都远逊于德军,这也是1940年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夸下海口仅凭空军就可以击败英军的原因。虽然凡尔赛和约限制了德国的军事力量,但希特勒在上台之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并且通过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成为军事力量壮大的有力保证。到了1938年,德国的军费开支稳居世界第一。德国空军的数量是英法两国的总和还要多,并且无论在质量上,尤其是在空军和陆军协调作战的战略意识,士兵素养上,德国人都大占优势,1938年的德国军官经历了一战以后几十年的精英化培养,受到了国家财政方面的全力倾注,革新开创了一个新纪元的作战模式,经历了西班牙战役的实战考验,其作战能力已远超英法,成为世界之最。在其后几年里,大部分世界经典战例均由德军创造,成为世界样板。在随后英伦上空爆发的战斗,德军远途而战,虽然并没能征服英国,但仅凭空军之力,就已经让英国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取得了英格兰的制空权。英国人对于自己头顶的天空都不能获得控制权,高下立现。
陆军:如果说,德国海军相对于英国海军比较孱弱的话,那么德国陆军一骑绝尘的优秀让英军甚至是难以望其项背。1940年的黄色方案战役中,德国陆军对于英法联军的攻击恰似饿虎扑羊,仅仅两周,英法联军在战场上就已经丧失了任何的希望,彻底的输掉了战争。北非战场上,全力进攻苏联的德国,仅将拥有极少数兵力的隆美尔带着大量无能的意大利军队就以摧枯拉朽的攻势,让英军溃退千里。德国陆军的强大实力,无需赘言。如果二战中,德国陆军在英格兰大陆出现,恐怕连丘吉尔都会被当成战俘送往柏林了。
(三)美国,此时国内正弥漫着浓厚的孤立主义。虽然美国在1917年才参加一战,但是依然让大量的美国人尸体丢在了欧洲。美国人认为,不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去打别人的战争。美国在此时不具备作战的条件。虽然美国是个潜在的对手,但美国的军事实力还不及欧洲的一个小国。而美国的战争潜力要发动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1938年的美国,并不是德国人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苏联,苏德之间必将有你死我活的战斗,这一点在希特勒《我的奋斗》当中已经阐述的非常详细。1938年的苏军,已经遭到的斯大林血腥的大清洗。有才能的战将基本上全部遭到毒手。红军元气大伤,在短时间内,无作战能力可言。苏联发动的对芬战争中,堂堂万里江山的大国,以泰山压顶之势入侵弹丸小国,竟然在战争中屡遭挫败,部队成建制的被芬兰军队全歼,苏芬战争充分暴露了自己不堪一击的战斗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军的无能,更加衬托了德军的英勇善战。德国人相信,苏联如果单独对抗德国,则毫无胜算可言。
德国是最早开始战争准备的国家。从希特勒上台开始,希特勒就怀有一颗战争的心,自1936年始,德国更是直接去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经过多年的准备,德国在1937年底,其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而此时,大多说国家仅仅是感到了时局的变幻。
总而言之,1937年肯定不是德军最强大的时候,1942年的德国开始装备虎式坦克,1944年有了V1,V2导弹,1945年甚至有了喷气式飞机。但战争是一场双方实力对比的游戏!1938年,是英法苏与德军实力相差最大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对于德军来说越来越难打,并不是德军战斗力下降了。而是同盟国战斗力的迅速上升和战争潜力的迅速挖掘,而在这一点上,德军无论如何也不是同盟国的对手。
从第三帝国方面的资料也证明希特勒是希望在1938年爆发战争的,为一个小小的苏台德区,是不值得“志在天下”的希特勒如此小题大作的。希特勒本想借这个机会让英法忍无可忍,一跃而起。对德国采取行动,德国就可以乘机将其击败。此时的苏联一方面虚弱不堪,一方面将会非常乐于看到各列强之间的厮杀,坐观成败,趁机解决芬兰。况且面对依然靠着骑兵为主力的波兰军队,偌大的波兰作为战略缓冲的作用甚至还要大于他所能造成的威胁。1938年的整个欧洲只有德国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这是德国领先他的对手,实力差距最大的时期。所以战争如果能在1938年爆发,则有可能德国就能够一举击败英国。并在1939年最迟1940年,乘苏联元气未复之时迅速击败苏联,并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希特勒濒临末日之时的1945年,在苏军攻进柏林,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里,望着墙上腓特烈大帝的画像,他还喃喃自语,懊悔当初没在1938年发动战争,从而导致了一切希望的毁灭。
‘叁’ 试述纳粹德在二战前是如何破坏《凡尔赛和约》的
1922年4月16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意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于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并且当着世人的面撕毁了凡尔赛条约。
1936年2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肆’ 希特勒是怎样一步步突破凡尔赛条约限制的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以下是他对凡尔赛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1936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伍’ 德国是怎样最终通过外交手段摆脱<凡尔赛和约>束缚
与苏俄(苏联)
1921年5月苏德签订贸易协定,建立了享有领事权的官方代表机构和商务代表处,德国在事实上承认苏俄政府。
l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欧洲国家经济会议在热那亚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英、法、意、日、比、德、苏等29个国家和英国的5个自治领。
1922年4月16日,苏德在热那亚近郊的拉巴洛签订了双边协定。拉巴洛条约规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贸易、经济和法律关系享有最惠国待遇;两国互相放弃对战费、战争和非战争损失的赔款要求。这使双方摆脱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开始了长达10年(1922-32年)之久的苏德合作的“拉巴洛时代”。
1925年10月,苏德缔结经济条约[包括《苏德经济贸易协定》、《苏德领事专约》、《苏德关于民事案件司法协助的协定》],确定了两国在经济等广泛领域中享有最惠国待遇及苏联驻柏林商务代表处的政治地位。德国在罗加诺公约也拒绝承担制裁苏联的义务。但苏联仍不放心,1926年4月,苏德《苏德友好中立条约》,钝挫了罗加诺公约的反苏锋芒。
德国把德苏关系作为其与其他西方国家打交道时讨价还价的筹码,以便在苏联与协约国中间施展“灵活外交”。这在二十年代德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稳定化,德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比如德国积极参与罗加诺公约,却拒绝承担制裁苏联的义务。
与西方国家
道威斯计划的实行
1923年12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1924年4月9日,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团发表拟订的报告,史称“道威斯计划”。主要内容为: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稳定德国通货;在
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之前,规定德国头年应支付10亿金马克,以后逐年增加,到第5年增至25亿金马克;规定清偿赔款的实际保证为关税、间接税、铁路收入和工业税收;为稳定德国币制,协约国先贷款8亿金马克(合2亿美元)给德国,美国承担其中的1.1亿美元。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它对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建立欧洲安保体系
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 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标志着德国正式恢复了其在欧洲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地位,同时也是对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的沉重打击,公约使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削弱。1936年3月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1939年4月正式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
1935年春,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
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
1936年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9月, 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
这样,德、意、日三国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希特勒最终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和外交上的孤立处境
‘陆’ 梵赛尔条约 大萧条 欧洲行动怎么打破了和平
《凡尔赛条约》主要就是针对德国,把德国压得死死的,你可以看它的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其中的条约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非常苛刻,比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罪责、放弃所有殖民地、军队限制、赔偿2000亿金马克,可以以各种形式支付。德国的民众是极其不满的包括当时的魏玛临时政府也是。这给接下来NSDAP的宣传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来煽动民粹
大萧条从美国开始,经济衰退很快蔓延到欧洲并摧毁了中欧和东欧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体制。而德国是最受打击的,因为美国也要自保,停止了对德国的援助贷款,使得德国失业率一路飙升,经济基本上瘫痪,群众开始厌恶魏玛共和国,开始疯狂支持NSDAP,这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关键的隐患
‘柒’ 跌入深渊的德国,能够再次发起世界大战,全赖英美助攻。
失败的巴黎和会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数百万的德国陆海军队在各条战线上同时放下了武器,向协约国举起了白旗。 而在此刻还没有任何一支协约国的军队打进德国本土,所以德军是在敌方领土上宣布投降的。
1919年1月28日,27个战胜国的1000余名代表齐聚巴黎的凡尔赛宫,共同商讨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与惩罚战败国的事宜,史称“巴黎和会”。这次大会没有邀请战败方,这是一场属于战胜国的狂欢派对。
巴黎和会的重点议题就是如何处置德国,对于这个问题英美法三方各自都有小算盘。 法国克里蒙梭的方案是尽可能地削弱德国,占领德国的工业区,解除德军武装,处死德国皇帝,索要6000亿马克的赔偿,克里蒙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要让德国掏出最后一枚金币,榨干德国最后一丝财富” 。
不过法国方案遭到了英美的一致拒绝。但法国人并没有理会英美的反对,直接出兵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工业区,并且在莱茵河东岸建立非军事区。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了500万人打光了一整代的年轻人,如果克里蒙梭妥协了,法国人民会毫不犹豫地把他赶下台。
美国的方案就是所谓的“威尔逊十四条”,主张大小国一律平等,民族自决等一系列旨在恢复和平,改善民族矛盾的"普世价值“。美国并不想将德国打入地狱,太过严厉的惩罚只会埋下复仇的种子,战争的再次发生也就无可避免。 威尔逊想构建一个多边的国际组织“国联”,将各国之间的争端放到国联里仲裁解决,尽量避免再次发生大范围的战争。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同时也是最大债权国,美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能够保证自由贸易,一来让欧洲赶快各国恢复经济从而还债给美国,二来美国的商品也能更好地倾销到欧洲。
而英国人的方案是一个间于美法的折衷计划,劳合乔治一方面要顺从民意去惩罚德国,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太过削弱德国让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无论什么时刻欧洲大陆均势是一定要维持的,这是英国几百年来外交政策的基石。
在三巨头相互妥协威胁一番之后,签订了一个让战胜国失望,战败国绝望的《凡尔赛条约》,法国人民条约签署后的第一时间就推翻克里蒙梭政府,以此来表明态度。同时《凡尔赛条约》也让战败国们心灰意冷,天真的战败国门起初还以为威尔逊十四条将是对他们的惩罚,德国人民对于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失所望,差一点就重新拿枪战斗了。
美国着名的政治家亨利基辛格称《凡尔赛条约》是美国式理想主义与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所以说《凡尔赛条约》不是真正的和平,而是一份休战书。
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打开德国扩军的大门。
1919年《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后,新的国际秩序最终得以建成,欧洲也开始重建恢复。可此时的欧陆格局让英国人隐隐感觉到了不妙,德国被沉重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苏联内部矛盾重重这会儿还无暇外顾。 整个欧洲大陆就只有法国一枝独秀,秉持搅屎棍历来的传统,英国必须出手来扶持某个国家来制衡法国了,而这个国家非德国莫属。
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在伦敦正式签署了《罗加诺公约》,恢复德国正常国家的身份,确认了德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边境线,英国充当担保人,保证德国与西欧国家边界的稳定。同时国际联盟吸纳德国加入并给予常任理事国的位置,标志着德国正式摆脱了战败国的属性,以与其他国家一样平等的地位融进欧洲的防务体系之中,德国政治地位显着提升的背后英国人功不可没。
1932年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召开国际裁军会议,共有60多个国家参与这次大会。各国间对于裁军的方式一直争辩不休,尤其是法德之间矛盾重重,法国要维持对德国的优势,德国则呼吁平等对待德国的军备发展,苏联代表曾提出全面彻底的裁减所有国家的军备但遭到了西方国家的一致抵制,会议只好中断休会。
1933年3月裁军会议复会,这次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提出一个关于法德的妥协方案, 规定法国可以维持40万陆军,20万驻扎国内20万维护海外领地,而德国军队保持法国一半的规模即20万。 这样既让法国保持对德的优势,又让德国从《凡尔赛条约》中所规定的10万扩充到20万。实际上英国的提议是刻意扶持德国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法国人一眼就看穿了英国的险恶的用心自然就拒绝了这提议,而德国的野心也不可能只满足20万人, 致使麦克唐纳的方案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要扶持德国重整军备之心已经路人皆知了。
1935年6月18日英国又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国海军通过该协议获得了35%的英国海军吨位规模。原本《凡尔赛条约》中对德国海军的发展是有严格的限制, 德国只能拥有6艘排水量10160吨的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且不得制造潜艇以及航空母舰,新的海军协定直接为德国海军扩军开启了大门。 而根据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公约》中的规定,英法之间海军规模的比例为5.25:1.75,法国只能有英国33%,这样一来德国海军的实力竟然能够反超法国海军。
从以上几份公约文件来看,可以说是英国亲自将捆在德国身上的枷锁给打开了,也正是英国人给了德国再次扩张的信心,至少是暗示。1936年3月3万德军试探性地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英国人马上背弃了《罗加诺公约》的精神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得不到英国支持的法军也只能认怂默许了德军的行动,潘多拉魔盒就此开启。
美国资本加速了德国复苏步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是世上最烧钱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就相当于交战双方烧了四年的钱,那么钱烧光了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要么就去抢,要么就是借。抢就是搜刮民脂民膏劫掠民众的财富去支撑战争,这样风险系数太大很容易翻车比如俄国一不小心就十月革命了。
而英法等国选择了去借,去和暴发户美国借,到了战争结束时美国借给欧洲诸国的钱加起来一共103.4亿美元,其中法国34亿英国43亿。
虽然英法最终赢得了战争,但也背负了沉重的战争债务。借的总是要还,英法两国的政府都是民选,所以不太可能让国内人民来还债,那就只能让战败国背锅了。所以战胜国们才给德国开出了天价赔偿2260亿马克,因为他们要拿钱还债。于是就形成了奇怪的债务三角关系, 德国欠了英法的钱,英法又欠美国的钱,美国又不愿意英法过分剥夺德国的钱,这样一来这个债务就是个死循环。
战后一穷二白的德国根本无力偿还赔款,违约是必然的,英国建议缓两年,法国坚决不同意。1923年初法国出兵十万联合比利时占领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以此来惩罚德国拖欠战争赔款的行为。柏林政府对于法国的行动是既无奈又无语,无奈的是当时德国是真的没钱给法国了,无语的是你把我的经济中心给占了,我还拿什么还你钱。
为了还钱柏林政府只好征用300多家造纸厂集体印钞票,后果可想而知。马克迅速贬值,通货恶性膨胀引发 社会 动荡政局不稳,德国的工农阶层生活举步维艰,很多城市都爆发了革命。这会美英坐不住了,再不出手制止德国都要苏维埃了。
为了迫使法国让步,英美联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抛售法郎,导致法郎大幅贬值法国也陷入了财政危机,残酷的现实让高卢雄鸡不得不让步。于是乎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国际会议得以召开,经过激烈讨论在 1923年11月成立一个美国主导的仲裁委员会,此后任何国家无权单独制裁德国,这是法国外交的一个巨大失败。
1924年美国着名银行家道威斯认为要想德国支付战争赔款,必须先让德国经济繁荣起来。他提议先由美国向德国输入资本帮助德国复兴经济,同时德国必须将金融财政铁路工业交由国联监督,然后再用德国的关税来支付赔款,想吃猪肉得先把猪养肥。
道威斯计划开始后,大量的外国资本涌入德国。1924年到1929年德国从协约国得到了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70%是美国资本,这些资金的大部分流向了制造业与军工业,促成了德国经济的复苏。同期德国向英法支付了27亿美元的赔款,而英法又向美国偿还了20亿美元债务。钱从美国出来在欧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美国,但是没有白转,它盘活了德国经济,让德国再次强大起来。
从1923年法国出兵占领鲁尔,到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这十三年间德国在英美直接帮助下,完成了从最惨战败国到欧洲强国的逆袭,英美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喂出来的猛兽会总结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为美帝国的超级大国铺平的道路。
‘捌’ 五项会议名词解释和简答根据二十世纪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德国如何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仔细阅读了一下你的题目有些歧义,所以下面的答案仅供你参考提取!
德国赔款问题:列强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 赔款问题是德国问题中的棘手问题,但最终不了了之,有利于德国的复兴。在处理德国问题上,英法分歧严重,这是战后初期欧洲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促使德国重新复兴的重要因素。英国外交政策发生了由惩罚德国向同情安抚德国甚至扶植德国的转变。法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防御性的政策,由于国力衰弱和外交无能,在欧洲政治现实面前步步退却。普遍裁军没有实际效果,并最终成为变相的军备竞赛。赔款问题最终在极有利于德国的情况下获得了解决。它使德国从此摆脱了《凡尔塞条约》的经济束缚,为纳粹党上台后发展军事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法国的外交政策以保持《凡尔塞条约》所规定的现状和为法国安全为核心——谋求英美以条约形式保证法德边界现状,建立联盟体系,在国联谋求集体安全。
1920年9月,法比对德侵略共同行动的军事协定;1921年2月,法波同盟条约;1921年4月,捷、罗、南缔结三项双边同盟条约,“小协约国”。1924年11月,法捷同盟条约;1926年6月,法罗友好条约;1927年11月,法南友好条约。 各中小国家位于德、苏之间,既怕德国,又怕苏联,实难发挥钳制德国和遏制苏联的双重作用。1925年出任外长的白里安主张改善法德关系,争取在英国的支持下通过与德国协商解决安全保证问题。
德国外交的基本目标是摆脱《凡尔塞条约》的束缚,重新恢复大国地位,阻止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对德国的任意制裁,逐步恢复被占领的莱茵兰,在自己军事力量未恢复之前,改善与法国的关系,适当满足法国关于安全保障的要求,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斯特莱斯曼利用《道威斯计划》后对德国的有利形势,主张调整对法关系,与协约国和解。1924年12月,正式向协约国提出加入国际联盟问题,并得到英国支持。
英国把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保持大英帝国作为头等大事,不愿对欧洲大陆承担广泛的义务,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欧洲的最大安全。反对法国过于强大和任意制裁德国,担心残破的德国有利于法国称霸欧洲,使德苏接近并促使德国革命发展,从而在根本上破坏欧洲的军事。英国也深知自身的安全与法国的安全密切相关,反对德国复仇,破坏莱茵兰现状。英国选择支持法德和解,缔结包括法德在内的安全保证公约,解除法国对安全的担忧,并促使法国逐步撤军莱茵兰,同时把德国拉入西方集团。美国支持英国。
为打破凡尔赛条约束缚德国的行动:1.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扩军备战;2.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3.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4.1938年吞并奥地利,之后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5.1939年入侵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6.此后又先后吞并西欧的荷兰、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占领法国7.1940年7—10月进攻英国,至此凡尔赛体系瓦解
‘玖’ 希特勒是如何让打破凡尔赛条约的
1936年德国着手执行扩充军备的“四年计划”,并在3月派军队重占了莱茵兰非军事区,除掉了其向外侵略扩张的最后障碍。德国进军莱茵兰,撕毁了《洛迦诺公约》,打破了凡尔赛公约对德国的一切限制。希特勒3月31日在汉堡以胜利者的姿态宣称,“凡尔赛的精神已经被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