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奇瑞建厂时间
目前成长最猛的中国自主开发企业是奇瑞,它经常在媒体报道中被称之为黑马,因为这个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企业好像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一出世就开始了爆炸式的成长。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mop.com的汽车项目。芜湖地方mop.com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mop.com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无畏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想上汽车项目的安徽芜湖领导人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耀。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当尹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共有8个人,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1997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其中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同耀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是被尹"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同耀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虽然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耀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QQ的项目经理小高在1997年则是合肥工大汽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尹同耀盯上,被说动后加入奇瑞。利用他在一汽的人脉关系,尹同耀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尹同耀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
此后,奇瑞提供的履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mop.com和芜湖市mop.com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筑面积达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经过13个半月的安装调试后,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段报道可能隐瞒了两个事实。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当时可能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的钱。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挂靠大集团,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机把自己往大了说,以免被大集团看不上;另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投资不足15亿元根本不让上。第二,奇瑞人士介绍公司历史总会说:项目开始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上了发动机,就要找市场,所以自然而然进入整车制造。其实从各个角度分析都足以判定,"951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制造整车,上发动机项目就是为了造整车。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在1995年就开始策划。这个车型(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尹同耀在一汽大众就是干捷达的,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制造商福臻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当模具试验时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当场热泪盈眶。
还在样车出来之前的1998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可见"951工程"造整车是蓄谋已久)。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mop.com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是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但奇瑞对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其实还有很多反过来得的"不",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很显然,上汽当时并没有把奇瑞放在眼里。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上汽奇瑞"四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
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这是一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
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而奇瑞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利用了已经在国内为引进车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媒体上的一些传闻说,由于奇瑞"套用"了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惹怒了大众。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被大众抓住把柄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奇瑞轿车上曾经出现过印有大众标记的零部件。这并非是奇瑞有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是在初出茅庐之时配套体系管理尚未完善。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2004年1月17日,北京亚运村车市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对当年在亚市销售的共859种车型按照销量排名,所以当选者都是由消费者用"货币投票"评选出来的),吉利美日和奇瑞QQ都入选。根据翌日《京华时报》报道,"十大畅销车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奇瑞QQ,在北京上市销售的时间从去年9月至年底不过4个月,却能挤进前十名,成绩十分引人注目"。
同在6月上市的东方之子也赢得了一片喝彩。2004年1月,经过对5万多名读者和网友投票统计,东方之子荣登《北京晨报》"2003我最喜爱的十大家用汽车"行列。
事实上,当风云刚刚投入批量生产时,奇瑞就开始策划新的车型。一个新企业,从2000年干出第一款车型后不到3年就又推出3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够这样快地提高?原来,奇瑞于2003年推出的3款新车,在技术上都是由一支来自二汽的精锐部队开发出来的。
2000年底,十几位二汽技术中心的研发工程师酝酿出走,直接的导火索是下定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打算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苦于没有去处,因为偌大之中国,难以找到想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此事后来被奇瑞知道,便力邀他们加盟。2001年7月,先期人员抵达安徽芜湖;8月,计划出走的11-12人全部到达芜湖。这批人员安顿下来后,又把他们已经流散在外的原二汽技术中心的十来个同事找回。于是,一支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组建起来。之所以称之为"团队",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就个人来说是一批精兵强将,是二汽技术中心开发轿车的骨干,而且他们曾经长期共事,一起干过产品,所以他们不仅各有所长,而且拥有一个团队所必需的默契和配合。无论个人水平高低,这样一个团队是需要多年的合作才能锻造出来的。实际上,其中多人在法国受过培训,是二汽技术中心在轿车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这批精锐部队要离开二汽?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3年毕业生)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漠视"。他列举的理由是:(1)急功近利的国企领导眼睛只盯着外国技术,不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有价值,所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2)国企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汽车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在开发阶段必须尊重技术人员;但国企是长官意志,领导在决策上经常不考虑技术可行性。(3)国企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图纸需要一轮一轮地改进才能进步,但供应商总是找领导批条子,让不符合质量的零部件蒙混过关;技术人员在有缺陷的零部件上做,只能越做越差。(4)国企中总有一群不干活的闲人,只会说风凉话,让干活的人有挫折感。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对自主开发丧失了信心。因此,萌生去意的原因是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的工作气氛,作为当时二汽研发团队惟一一名30岁以下(28岁)的主任科长,他激动地说:"我30岁时就可以看到我40岁和5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这支团队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他们随后连续苦干了8个多月,设计出来东方之子和QQ。开发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这些技术人员都憋了一口气,于是大家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曾经创造了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的记录。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之后,这个团队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来"旗云"。奇瑞即将于2004年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SUV越野车T-11以及另一款A系列车的改型也是他们设计的。
2003年4月,这支团队的全体人员曾经在一起吃饭庆祝新车型的设计和试产成功。酒酣之时,有人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在二汽,还是这群人,我们是否也能干出两款车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干不出来!他们离开后,二汽原有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对他们的离去心疼?是否阻止过他们的离开?这个事实证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工程师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这样。
正如那位团队负责人所坦诚表白的:"我们要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当我们原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一个自主开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而这批技术人员则为这个企业设计出来"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自主开发企业和本土研发工程师是血脉相连,互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团队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奇瑞,而是与奇瑞成立专门进行汽车设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2/3的股份,其余的由来自二汽的人员持有)。原因不在于奇瑞,而是来自二汽的人担心遇上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到2003年年底,佳景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增加到60人,新增人员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虽然目前佳景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为奇瑞开发产品,但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向着专业设计公司的方向发展。
奇瑞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发展出自己的开发团队。事实上,奇瑞已经开始组建汽车研究院,第一期投资是2.5亿元,最终计划投资10-15亿元。研究院已经拥有500人的队伍,希望在近期发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计划,研究院到2006年达到3000人,最终规模要达到5000人。虽然研究院设在芜湖,但计划将来在北京、上海设分院,最终将其分支机构设到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归国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目前奇瑞人力资源副总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国在美国留学人员的工作申请。为什么他们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就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有在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目前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为此,奇瑞已经派遣了数十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在奇瑞的战略构想中,国际合作是其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4个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要自己设计较小、较低档的产品,然后向设计较高端产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达到自主开发。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
由于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启动了一个令中国汽车业界震惊的计划:在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从0.8到4.2升的18款发动机,全部达到欧4排放标准;与之相应,奇瑞汽车研究院发动机部件到2003年12月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200人的技术队伍。这些发动机正在奇瑞拥有的10个世界一流的发动机测试台架上进行测试,准备从2004年开始逐渐用在奇瑞的车型上。同时,奇瑞还与台湾福臻公司合资建立了一个模具公司以逐渐掌握模具制造技术。奇瑞的发动机计划和模具计划正是其迈入高速增长的先期准备。可以预期,奇瑞的车型在3-5年内将会大量增加,其技术水平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2003年,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销售额应该至少在80亿元以上。奇瑞实际上是地方mop.com投资的国有企业,不会受到短期要求回报的压力。此外,据说安徽省mop.com还出面促成了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奇瑞签订巨额授信担保贷款。就赢利模式来看,奇瑞切入市场的车型比哈飞和吉利的档次都高,赢利性应该明显超过哈飞和吉利。在这样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奇瑞的命运更加取决于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进步。
奇瑞虽然也应该算是起于草莽,但其领导人是从大型国有企业来的,在生产和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使企业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长各种不同目标,并有成型的企业制度安排去保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奇瑞的员工总数在2001年10月是2700多人,2002年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没有退休者。把这支年轻的职工队伍变成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是奇瑞面临的一大挑战(可以看出,奇瑞装配线上的工人现在还不如一汽大众装配线上的工人那样训练有素),但却不存在国有企业传统弊端来阻碍奇瑞的努力。
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奇瑞的体制却完全是新型的。上至总经理,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那些创业的元老们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拼命的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尹同耀病倒后躺在医院边打点滴边指挥生产是奇瑞人所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己表扬自己的话说,"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领导,有一批敬业的专家,还有一支肯学习的员工队伍"。而用一句从奇瑞的高层经理人到工程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解释,正是由于可以去"造自己的车",因此令这个企业充满了奋斗精神。
尽管仍然只能算是个新企业,但奇瑞在管理和技术装备上都向高水平看齐。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首例侧面碰撞试验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整车制造企业;10月,经过近一年精心准备的ERP项目正式上线。奇瑞拥有据说是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着名的专业厂家杜尔(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第二条便落户在奇瑞。
奇瑞的例子还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开发不但不是闭关自守,反而是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的途径。
第一,与那些合资企业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采购,因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脸色。就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产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旗云用的是宝马-克莱斯勒发动机。然而奇瑞对自身设计的所有整车拥有设计确认权,因而无论采购了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旗云,都是中国车。
第二,奇瑞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整装厂的一条生产线名叫寺田真二生产线(东方之子的整装线),此线的总长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在已经成为奇瑞的一员,被请来帮助奇瑞改进现场管理。
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到2003年12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据2004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透露,2004年奇瑞计划出口整车10000辆,而到1月18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多辆,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外,奇瑞轿车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尤为甚者,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记录。从2001年7月起,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双方确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厂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近年来逐渐向整车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于2002年年底获得伊朗mop.com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也是近20年来伊朗mop.com第一个批准建设的整车项目。此后,奇瑞与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11月26日,奇瑞与SKT公司又在芜湖正式签署了设备及CKD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将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即风云系列)以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继在伊朗合作建厂的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
⑵ 12万以下的三厢车买什么好呢!
一般现在基本都是日系或者徳系的天下 代表世界汽车格局
日系 省油 可靠 物美价廉(国际市场 非中国市场)
徳系 技术先进 安全 品质优秀
在中国也的确是日系和徳系占领大半个江山 在中国的日系车中 应该算本田的质量最好 可靠性最高
飞度撇开安全性来说 的确是不错的代步车 质量稳定 省油 很适合城市行走
不过个人还是比较中意徳系 安全性高 品质高 看不见的地方材比日系车要实
既然预算 那就买合资车 国产的大毛病没有 小毛病还是相对合资车要多的
个人推荐POLO 安全性高 皮实 品质不错 做工精细 1.4MT的在城郊行走足够 性价比较高
楼主可以看看 POLO车祸照片 在重型卡车重压下 仍然坚持半小时以上 让车内的人有时间逃出车外
整车激光焊接和安全性 不是吹的
如果楼主嫌POLO 小 可以考虑赛拉图 新款上市 老款优惠比较大 值得出手 虽然韩系车不能和日系车 德系车相提并论 但是起亚还是比现代厚道点
悦动就不用考虑了 板车加个漂亮的壳子 买这车就是买壳子 中国人不就喜欢壳子嘛
1.奇瑞A3
懂车的人都知道,即使不能说是好车,也确实是一辆比较不错的车。四轮独立悬挂,ESP加205的宽胎,确确实实让人看到了奇瑞造好一辆精品车的诚意,同时还成就了其非凡的操控性,以及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方面也达到了自主品牌的新高度--5星级。油耗普遍反映为7-9之间,不算太省油,但考虑到车重也就不算差了,而且发动机的保养很便宜。7.5--9万的实际成交价也算实在。
缺点主要是:受制于2550的轴距,后排的空间不适合高达身材的乘客。还有奇瑞装配工艺造成的小毛病。
总结:比较好的自主品牌的车,不适合身材高大的家庭。
2.上海大众朗逸
炙手可热的车,现在提车都非常困难,长时间的等待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家里有个汽车界的亲戚说得好:全国卖到断货。上市的初期其实并未打开局面,质量也有瑕疵,经过近一年的考验,已经变的越来越让人放心。PQ34平台的加长产物,外观时尚大方,符合国人审美。发动机不太好,但是绝对的省油,一般8个油。空间不小,保养价格中等。操纵性尚佳,当然算不上一流。
缺点:后排坐垫确实不长,做工一般(仅仅比起大众其他的高工艺的车 跟其他系车比起来还是不错滴)。
总结:好车不贵,但如果产能足够,价格应该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3.北京现代悦动
销量惊人的车,摆脱了老伊兰特的老态龙钟的模样,时尚感加强。不是全独立悬挂,操纵一般,维修保养费用低。轴距大,空间也是比较大的,非常适合家用。售价还行,也可以再低点。
缺点:现代的品牌形象不高,韩国车的特点不够鲜明。不算省油。
总结:适合家用,只适合家用。再省油点才好。
4.一汽丰田卡罗拉
世界销量第一车的光环使得曾经的霸主高尔夫也黯然神伤。丰田的车,中庸的车,好用的车。外形大气,彰显一种宽而低的气势。不是全独立悬挂,操纵一般。整车质量比较好,耐用性高,省油安静做工上乘,二手车市场保值率高。
缺点:售价偏高,保养也不便宜,1.8排量的车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刹车的问题反映的较多。
总结: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用车。
5.一汽大众速腾
人气一直高,但销量却一直不高。PQ35平台的操控性极佳的车,有人称“神车”。四轮独立悬挂,解决了PQ34平台后轮表现不完美的问题,高速极佳。适合喜爱操纵性的人。1.8T的发动机非常强悍。做工上乘。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不太好,油耗还可以。
缺点:两款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太古老。高成本,高售价。空间只算够用。
总结:驾驶者之车。要便宜点就好了。
6.日产骐达
销量前十的车,造型前卫时尚。发动机先进,省油而且动力好。纵向空间很大,驾乘安静舒适。售价不算贵。不是四轮独立悬挂,舒适型调教。配置比较高,保养费用中等。
缺点:没太多的操控性可言,太适合女生,而且偷工减料满严重的,安全性不是很高和飞度差不多
总结:合格又舒适的家用车。
7.福特福克斯
在福特家族销量比较好,但最近显露疲态。WRC的冠军血统,四轮独立悬挂,造型动感。发动机强劲有力,但绝算不上省油。售价不高,比较公道的。保养费用一般。
缺点:自动挡与发动机匹配不太好,1.8手动挡配置低。油耗表现令人犹豫。
总结:操纵好,尽量买手动挡。
8.雪佛兰科鲁兹
最近受关注很多的一款新车,外形威猛运动,空间宽敞。但科鲁兹并没有采用速腾、福克斯那样复杂,操控性更好的后轮独立悬挂,而采用了扭力梁式半独立结构。科鲁兹的这两款发动机是全新的ECOTEC系列,并拥有D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与之匹配的是五速手动及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技术先进,油耗不高。
缺点:低配版绝对不要买(11万的车后轮鼓刹)。新鲜出炉的产品,未待市场检验。雪佛兰的品牌形象。低配版本无意义。
总结:比较平衡,质量要好的话,一定是好车。但产品口碑有待市场检验,有降价空间。
9.雪铁龙世嘉
由于刚出了三厢车型,最近世嘉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两厢车型销量一直不好,和比较突兀的尾部设计有关。三厢车造型和谐,易于接受。内饰科技感十足,动力及底盘没有变化,一贯法式作风,底盘有些运动感。1.6排量的仍然加速无力,2.0排量的动力充足。变速箱只有一般水平,好在搭配起来油耗不太高。价格还算公道,但还有优惠空间。
缺点:法系车需要1.6的新动力,保有量太小。
总结:世嘉需要在销量上突围,保有量小的车不适合家用。
10.别克凯越
销量大王,令许多人费解。其实凯越空间宽敞,造型易于接受,内饰水平不差,价格在优惠后都比较低,所以销量不错。发送机动力一般,底盘还算平稳,但谈不上运动。保养费用较低廉。
缺点:车型老,发动机费油。
总结:成熟而不贵的家用车。
11.比亚迪F3
自主品牌紧凑级销量冠军,有些像老款花冠。绝对的便宜,看样子还像10万的车。谈不上操控性,但发动机省油,开起来也算轻松,车型相当丰富,保养也很便宜。
缺点:质量不太好,做工差,小毛病多。
总结:花这些钱,好像要求也不能太多。但希望质量要越来越好。
12.一汽大众新宝来
与朗逸内在很像的车,销量却没有朗逸大。前段时间有召回部分车辆,有损其形象。发动机老迈,油耗不大,空间够用,保养价格中等,操纵性不错。
缺点:老迈的发动机,没特别的优点。
总结:竞争对手强大,还有自家兄弟朗逸争宠,要加油啊。
13.东风本田思域
时尚前卫的外表,看似桀骜不驯,其实温柔婉约。行驶感觉轻松安逸,空间上等,质量优秀。发动机先进节油,变速箱配合得不错。行车中底盘表现中上等,保养不算便宜。
缺点:1.8排量的使其在中国有些郁闷,价格较高。
总结:车是好车,但买思域需要有米一点。唉,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果我的预算有8万左右,我会选择1.6L奇瑞A3。看重的是它R205宽胎(标配铝合金轮毂),四轮独立悬挂及四轮碟刹,这些不仅是可以带来操纵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出色主动的安全性能。还有一点A3的空间虽然不大,可是我的身板也只有一米七,汗自己一个
。。。
如果我的预算有11万左右,我会选择1.8L手动挡福克斯。虽然福克斯比较耗油,但手动挡油耗一般也就8个多,可以接受。看重的是优秀的地盘和动力充沛的全铝发动机。
如果我的预算有13万左右,不要多说,我会选择1.6L手动朗逸品雅版。理由:就是看上去很喜欢
。。。很符合我的审美,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
如果我有15万左右,我就不买了,等朗逸1.4TSI+DSG。到时候如果售价超过15万太多,就还买1.6L的朗逸,省下的钱买彩票去
楼主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 紧凑型中的轿车 朗逸的保养绝对是低下的 我之前花了三个月研究了朗逸 新宝来 福克斯 卡罗拉 思域 轩逸 朗逸的和新宝来的保养差不多 但是朗逸发动机比新宝来要强的多 楼主 相信我不错 我也打算买车 都看了五年的车了 不懂可以站内问我
⑶ 奇瑞系列车
1月21日,中国最具权威的“2006 CCTV中国年度汽车评选”终于揭开了最后的悬念,13项大奖各归其主。奇瑞A5凭借着众多权威专家的首肯、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及06年极佳的市场表现,一举击败长安福特福克斯两厢等众多知名的合资品牌,赢取了“2006CCTV中国年度最佳人气汽车奖”。奇瑞A5依托优秀的品质和不凡的实力,荣膺了这个分量仅次于最重的奖项“2006CCTV中国年度汽车大奖”的奖项。
奇瑞A5上市至今,已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历时三个月的“省”入人心,“试”不可挡节油动力挑战赛,吸引了18000多名车友的挑战以及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其超低的油耗和强劲的动力博得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奇瑞A5紧密结合消费者的需求,适时推出69800元的实力型,一举成为中国性价比最高的A级车,人气更是急剧窜升,销量迅速达到了近6000辆,成为了中级轿车销量的月度冠军。奇瑞A5的人气指数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海外出口也达6295辆,成为了自主品牌中级轿车出口量冠军。 在 “2006 CCTV年度汽车评选”北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杭州、珠海七城市的巡展活动中,所到之处,无论是在消费者试驾、城市巡游,还是在主展台表演的互动环节中,奇瑞A5都得到了消费者强烈的追捧,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奇瑞A5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人气,当然也是和其优秀的自身品质以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分不开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TECO发动机、先进的CAN-BUS局域网控制系统、行车电脑、激光焊接技术等高科技配置都是其优秀品质的最好代表。同时,奇瑞A5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更是深得“上帝”赏识,从上市初期的VIP卡免费保养大赠送,到创造了中国汽车业几项第一的“省”入人心,“试”不可挡节油动力挑战赛,再到现在最新推出的“你开车我加油 新春购A5 一年免费油”活动,奇瑞A5始终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了首要地位。
对于此次获奖,奇瑞汽车负责人表示:“自06年上市以来,奇瑞A5市场反应持续升温,很多区域都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超强的人气是和奇瑞A5一流的品质分不开的。此次获得‘2006 CCTV中国年度最佳人气汽车奖’,进一步说明了奇瑞A5的优秀品质已经得到了专家、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奇瑞A5出口第一的背后
--------------------------------------------------------------------------------
据悉,奇瑞汽车主销车型奇瑞A5系列轿车,在2006年全年出口量达到6295辆,成为中级轿车出口量第一的汽车品牌。 这说明,奇瑞A5不仅赢得了国内2万多名车主的信任,而且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奇瑞对于A5的定位是“国际车型”,采用了欧洲流行的“Sky-line”天穹顶设计,外观时尚大气,符合国际潮流,配置高档丰富,安全装备完善,搭载的ACTECO系列发动机动力性强、节油性好,如此高性价比的轿车,当然引起了诸多讲求理性务实的国际用户,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是可喜,但是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另外一种更为喜人的中国汽车出口格局的变化。
我国的汽车出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有长城皮卡,以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国外市场对该车型的需求,使得长城汽车稳坐皮卡海外出口第一把交椅;再有微车,以良好的性价比抢滩国际市场,迅速扩张其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而目前,奇瑞A5所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中级车又如此大受欢迎。中国汽车经历了从皮卡到微车,再到中级轿车的出口格局转变,经受住了海外市场国际消费者的严格检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汽车工业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前进。
然而,汽车大规模出口的同时,又引发了一些思考。皮卡原本就是国际市场畅销车型,长城汽车的海外市场策略又使“巧”劲,规避风险。先在竞争较为薄弱的地方打开缺口,锁定进口关税较低、基本上没有汽车工业的国家,如中东和海湾国家,然后是进入非洲、中南美市场,继而再大举进军中亚、俄罗斯及东欧和前独联体国家。
同样的,微车凭借的是良好的性价比,从而获取大量的海外订单。这样“曲线救国”的方式出口,让国人高兴之余却始终存在诸多难以言说的隐痛。因为真正见证实力、代表一个国家造车水平的,不光是皮卡和微车,还应该有中级车。
奇瑞A5就是这样一款“凭实力说话”的中级家轿。奇瑞A5之所以能在国外市场广受瞩目,与其所搭载的一系列高科技配置是密不可分的。奇瑞A5系列全部搭载了奇瑞自主研发的ACTECO发动机,目前奇瑞公司已经和意大利菲亚特汽车签署了10万台的ACTECO系列发动机出口订单,由此可见,ACTECO卓越的动力、节油性能已经得到了世界名牌汽车的认可。另外,奇瑞A5的自动恒温空调也极具高科技含量,当车内温度达到或超过23℃时,与空调相配套的阳光传感器就自动给空调系统下达通风指令,车内即刻便能自动实现通风。
优质的产品加上合理的价格,正是奇瑞在国际市场表现不俗的原因。根据06年海关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同级别轿车出口的情况,奇瑞A5以6295的销量稳居榜首,其次是比亚迪F3出口1200辆,吉利的金刚以630辆的成绩取得探花。奇瑞A5已经显现其强大的竞争实力。
价格在7-8万之间!值得考虑!
⑷ 大哥们~10万块钱买什么车好
一楼的太恶心了,托的成分太重了。
fit明显的很不安全,只要发生撞车事件,fit的车主是最危险的。
就为了省点油,把命也搭进去,不值得。
10万元,个人感觉如果当地柴油比较好弄,就买jetta的 柴油版好了。老实说很实用。
奇瑞的瑞虎么,性价比是高,但是质量还是不能和jetta比。毕竟德国人要求比较高,很严谨。这一点没话说(我老板就是德国人,非常的high demanding)所以,不大会遇到一些闹心的事。奇瑞现在还在成长,这个企业是有前景的,但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另外说一句,瑞虎的空间是很大的。很实用。
⑸ 关于奇瑞的资料!越详越好~
奇瑞品牌释义
中文品牌释义 奇,有特别地的意思;瑞,有“吉祥 如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特别地吉祥如意。
英文品牌释义
CHERY是英文单词CHEERY(中文意 思为“欢呼地、兴高采烈地”)减去一个“E”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理念。
奇瑞标识释义
标志的整体是英文字母CAC一种艺术化变形;
CAC即英文CHERY AUTOMOBILE CORPORATION LIMITED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标志中间A为一变体的“人”字,预示着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徽标两边的C字向上环绕,如同人的两个臂膀,象征着一种团结和力量,环绕成地球型的椭圆状;中间的A在椭圆上方的断开处向上延伸,寓意奇瑞公司发展无穷,潜力无限,追求无限;
整个标志又是W和H两个字母的交叉变形设计,为“芜湖”一词的汉语拼音的声母,表示公司的生产制造地在芜湖市芜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无畏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企业介绍
早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安徽芜湖领导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企业历史
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耀。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当尹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共有8个人,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 1997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其中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同耀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是被尹"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同耀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虽然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耀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QQ的项目经理小高在1997年则是合肥工大汽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尹同耀盯上,被说动后加入奇瑞。利用他在一汽的人脉关系,尹同耀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尹同耀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
此后,奇瑞提供的履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筑面积达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经过13个半月的安装调试后,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段报道可能隐瞒了两个事实。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当时可能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的钱。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挂靠大集团,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机把自己往大了说,以免被大集团看不上;另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投资不足15亿元根本不让上。第二,奇瑞人士介绍公司历史总会说:项目开始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上了发动机,就要找市场,所以自然而然进入整车制造。其实从各个角度分析都足以判定,"951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制造整车,上发动机项目就是为了造整车。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在1995年就开始策划。这个车型(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尹同耀在一汽大众就是干捷达的,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制造商福臻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当模具试验时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当场热泪盈眶。
还在样车出来之前的1998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可见 "951工程"造整车是蓄谋已久)。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是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但奇瑞对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其实还有很多反过来得的"不 ",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很显然,上汽当时并没有把奇瑞放在眼里。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上汽奇瑞"四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
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这是一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
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而奇瑞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利用了已经在国内为引进车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媒体上的一些传闻说,由于奇瑞"套用"了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惹怒了大众。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被大众抓住把柄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奇瑞轿车上曾经出现过印有大众标记的零部件。这并非是奇瑞有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是在初出茅庐之时配套体系管理尚未完善。
企业现状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2004年1月17日,北京亚运村车市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对当年在亚市销售的共859种车型按照销量排名,所以当选者都是由消费者用"货币投票"评选出来的),吉利美日和奇瑞QQ都入选。根据翌日《京华时报》报道,"十大畅销车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奇瑞QQ,在北京上市销售的时间从去年9月至年底不过4个月,却能挤进前十名,成绩十分引人注目"。
同在6月上市的东方之子也赢得了一片喝彩。2004年1月,经过对5万多名读者和网友投票统计,东方之子荣登《北京晨报》"2003我最喜爱的十大家用汽车"行列。
事实上,当风云刚刚投入批量生产时,奇瑞就开始策划新的车型。一个新企业,从2000年干出第一款车型后不到3年就又推出3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够这样快地提高?原来,奇瑞于2003年推出的3款新车,在技术上都是由一支来自二汽的精锐部队开发出来的。
2000年底,十几位二汽技术中心的研发工程师酝酿出走,直接的导火索是下定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打算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苦于没有去处,因为偌大之中国,难以找到想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此事后来被奇瑞知道,便力邀他们加盟。2001年7月,先期人员抵达安徽芜湖;8月,计划出走的11 -12人全部到达芜湖。这批人员安顿下来后,又把他们已经流散在外的原二汽技术中心的十来个同事找回。于是,一支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组建起来。之所以称之为"团队",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就个人来说是一批精兵强将,是二汽技术中心开发轿车的骨干,而且他们曾经长期共事,一起干过产品,所以他们不仅各有所长,而且拥有一个团队所必需的默契和配合。无论个人水平高低,这样一个团队是需要多年的合作才能锻造出来的。实际上,其中多人在法国受过培训,是二汽技术中心在轿车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这批精锐部队要离开二汽?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3年毕业生)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漠视"。他列举的理由是:(1)急功近利的国企领导眼睛只盯着外国技术,不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有价值,所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2)国企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汽车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在开发阶段必须尊重技术人员;但国企是长官意志,领导在决策上经常不考虑技术可行性。(3)国企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图纸需要一轮一轮地改进才能进步,但供应商总是找领导批条子,让不符合质量的零部件蒙混过关;技术人员在有缺陷的零部件上做,只能越做越差。(4)国企中总有一群不干活的闲人,只会说风凉话,让干活的人有挫折感。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对自主开发丧失了信心。因此,萌生去意的原因是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的工作气氛,作为当时二汽研发团队惟一一名30岁以下(28 岁)的主任科长,他激动地说:"我30岁时就可以看到我40岁和5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这支团队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他们随后连续苦干了8个多月,设计出来东方之子和QQ。开发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这些技术人员都憋了一口气,于是大家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曾经创造了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的记录。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之后,这个团队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来"旗云"。奇瑞即将于2004年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SUV越野车T-11以及另一款A系列车的改型也是他们设计的。
2003年4月,这支团队的全体人员曾经在一起吃饭庆祝新车型的设计和试产成功。酒酣之时,有人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在二汽,还是这群人,我们是否也能干出两款车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干不出来!他们离开后,二汽原有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对他们的离去心疼?是否阻止过他们的离开?这个事实证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工程师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这样。
正如那位团队负责人所坦诚表白的:"我们要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当我们原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一个自主开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而这批技术人员则为这个企业设计出来"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自主开发企业和本土研发工程师是血脉相连,互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团队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奇瑞,而是与奇瑞成立专门进行汽车设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2/3的股份,其余的由来自二汽的人员持有)。原因不在于奇瑞,而是来自二汽的人担心遇上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到2003年年底,佳景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增加到60 人,新增人员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虽然目前佳景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为奇瑞开发产品,但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向着专业设计公司的方向发展。
奇瑞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发展出自己的开发团队。事实上,奇瑞已经开始组建汽车研究院,第一期投资是2.5亿元,最终计划投资10-15亿元。研究院已经拥有500人的队伍,希望在近期发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计划,研究院到2006年达到3000人,最终规模要达到5000人。虽然研究院设在芜湖,但计划将来在北京、上海设分院,最终将其分支机构设到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归国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目前奇瑞人力资源副总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国在美国留学人员的工作申请。为什么他们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就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有在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目前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为此,奇瑞已经派遣了数十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在奇瑞的战略构想中,国际合作是其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4个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要自己设计较小、较低档的产品,然后向设计较高端产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达到自主开发。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
由于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启动了一个令中国汽车业界震惊的计划:在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从0.8到4.2升的18款发动机,全部达到欧4排放标准;与之相应,奇瑞汽车研究院发动机部件到2003年12月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200人的技术队伍。这些发动机正在奇瑞拥有的10个世界一流的发动机测试台架上进行测试,准备从2004年开始逐渐用在奇瑞的车型上。同时,奇瑞还与台湾福臻公司合资建立了一个模具公司以逐渐掌握模具制造技术。奇瑞的发动机计划和模具计划正是其迈入高速增长的先期准备。可以预期,奇瑞的车型在3-5年内将会大量增加,其技术水平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2003年,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销售额应该至少在80亿元以上。奇瑞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不会受到短期要求回报的压力。此外,据说安徽省政府还出面促成了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奇瑞签订巨额授信担保贷款。就赢利模式来看,奇瑞切入市场的车型比哈飞和吉利的档次都高,赢利性应该明显超过哈飞和吉利。在这样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奇瑞的命运更加取决于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进步。
奇瑞虽然也应该算是起于草莽,但其领导人是从大型国有企业来的,在生产和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使企业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长各种不同目标,并有成型的企业制度安排去保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奇瑞的员工总数在2001年10月是2700多人,2002年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没有退休者。把这支年轻的职工队伍变成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是奇瑞面临的一大挑战(可以看出,奇瑞装配线上的工人现在还不如一汽大众装配线上的工人那样训练有素),但却不存在国有企业传统弊端来阻碍奇瑞的努力。
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奇瑞的体制却完全是新型的。上至总经理,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那些创业的元老们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拼命的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尹同耀病倒后躺在医院边打点滴边指挥生产是奇瑞人所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己表扬自己的话说,"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领导,有一批敬业的专家,还有一支肯学习的员工队伍"。而用一句从奇瑞的高层经理人到工程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解释,正是由于可以去"造自己的车",因此令这个企业充满了奋斗精神。
尽管仍然只能算是个新企业,但奇瑞在管理和技术装备上都向高水平看齐。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首例侧面碰撞试验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整车制造企业;10月,经过近一年精心准备的ERP项目正式上线。奇瑞拥有据说是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着名的专业厂家杜尔(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第二条便落户在奇瑞。
企业优势
奇瑞的例子还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开发不但不是闭关自守,反而是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的途径。
第一,与那些合资企业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采购,因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脸色。就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产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旗云用的是宝马-克莱斯勒发动机。然而奇瑞对自身设计的所有整车拥有设计确认权,因而无论采购了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旗云,都是中国车。
第二,奇瑞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整装厂的一条生产线名叫寺田真二生产线(东方之子的整装线),此线的总长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在已经成为奇瑞的一员,被请来帮助奇瑞改进现场管理。
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到2003年12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据2004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透露,2004年奇瑞计划出口整车10000辆,而到1月18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多辆,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外,奇瑞轿车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尤为甚者,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记录。从2001年7月起,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双方确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厂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近年来逐渐向整车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于2002年年底获得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也是近20年来伊朗政府第一个批准建设的整车项目。此后,奇瑞与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11月 26日,奇瑞与SKT公司又在芜湖正式签署了设备及CKD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将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即风云系列)以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继在伊朗合作建厂的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
·根据2007年3月全国乘用车各品牌销量数据,奇瑞总共占据五个第一的位置: 奇瑞3月以44568辆的成绩,跃居3月销量第一,超过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成为中国所有车企中销售量最大的乘用车企业;与此同时,奇瑞3月份出口汽车10019辆,创造了国内乘用车企业单月出口之最;在SUV细分市场,奇瑞3月总销量5321台,成为国内SUV销量冠军企业,而且把SUV单月销量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级轿车市场,A5和东方之子3月以合计12647俩的销量使奇瑞荣登中级车销量第一的自主企业,其中A5以10577俩的销量位居自主品牌中级车单品销售冠军;在微型轿车市场,QQ系列3月以15294辆的销量使奇瑞成为中国目前销量最大的微轿企业。 由于奇瑞的抢眼变化,刚刚过去的3月份也是国产乘用车销售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这次变化标志着本土乘用车品牌未来很可能会经常“颠覆”合资乘用车品牌所习惯的销售排位。
为什么出生没几年的奇瑞比那些长期受国家保护的"大集团"、"大型骨干企业"更加敢于利用国际资源、出口更多的整车甚至出口汽车整装厂和CKD散件?就是因为奇瑞是自主开发。这是区别两种命运的惟一变量。
奇瑞2007
奇瑞汽车2007年累计销售38.1万辆,相比年初制订的39.3万辆的销售目标相差约1.2万辆,全年任务完成率97%,接近年度目标;销量相比2006年净增7.6万辆,增幅24.8%,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再次实现翻番,猛增132%。奇瑞汽车2005年目标13.8万辆,销售18.9万辆,完成率137%;2006年目标28.1万辆,实际完成30.5万辆,完成率109%;2007年完成率为97%。在2007年的四个季度中,奇瑞一季度销售10.3万辆,占全年的27.1%;二季度10.4万辆,占全年的27.3%;在相对是淡季的三季度销售9.3万辆,占全年的24.5%;而在行业旺季的四季度销量为8.1万辆,占全年的21.2%。
⑹ 什么车算是汽车
汽车的定义
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因此,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会动的�”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汽车�”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车身为木制,用三个庞大车轮支撑。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车的前部设有“梨”形锅炉,锅炉后部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两个汽缸,推动两个活塞运动。通过简易曲轴把活塞运动所产生的力传给前轮,由前轮带动整车行驶。这辆车看上去虽显笨重,制作简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机械动力,实现了自驱动,亦即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化”,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此为起点,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及美国又先后制造出运载物资、运送人员等用途更加广泛的蒸汽机车,车身和其它结构有了很大改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便形成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全盛时代(本文专指公路蒸汽机车)。所以,蒸汽机车在人类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蒸汽机车与现代汽车相比具有自身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装有车轮,能在道路上行驶等特点。不同之处,它是以外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内燃也罢,都属发动机范畴,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见,从动力来源看,不论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驱动,就已具备汽车的基本条件。因此,蒸汽机车可以称之为汽车。
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Karl
Benz),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用于人员乘坐的现代汽车“奔驰一号车”(图2),并获得了专利权。车上装有三个实心橡胶轮胎的车轮,前面一个小轮,后面两个大轮;将一台单缸四行程汽油发动机设置于两后轮之间;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靠齿轮和链条机构传给装有差速器的后轴,行驶方向靠操纵杆控制。为了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在车架和车轴间装有钢板弹簧悬架,使之更加具有现代汽车的特点。
以内燃机作为驱动力可使汽车的车体轻颖灵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省力。同时也使得汽车工业得到了一次技术和理念上的升华。“汽车”一词是外来语,冠之“Automobile〃�其中并没有内燃机、外燃机和使用什么燃料之意,更没有特指以汽油为燃料,其本意就是“自行驱动”。因此,诸如前文所述的汽车定义,就不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了。
三、不同燃料和
不同用途的汽车并存
1898年法国人狄塞尔(Deisel)首次在慕尼黑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研制的柴油内燃机,使得汽油汽车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同年,美国人阿尔道夫·布什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柴油汽车。柴油汽车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开发汽车用燃料的途径。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又研制出以天然气、煤气、甲醇为燃料和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这些以不同燃料和以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动力的汽车的研制成功,既打破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汽车就是以汽油为燃料这一概念的框架,也打破了汽车就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观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汽车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用途更加广泛,并随之派生出了具有各种用途的动力机械,使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诸如:洒水车、消防车、工程车、大型平板运输车、扫雪车、翻斗车以及担负各种军事任务的汽车不胜玫举(图3)。这些汽车虽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用途迥异,但都未异出汽车的整体特性,都是基于交通运输这个本能派生出来的。按照西方“汽车”初现时的界定,它们都应属于“自动车”的范畴。
摩托车是英文Motorcycle的译音。Motor是发动机,cycle是自行车�江苏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越跑越快》)。三轮摩托有两种,一种是在功率较大的二轮摩托车上加装一个有车轮的边斗而成的侧三轮摩托车;另一种是一轮在前居中,两轮在后的三轮摩托车。这就说明摩托车是在自行车或类似自行车的车体上加装发动机而成的。它的车架与汽车的车架有着截然不同。而三轮摩托车则是由二轮摩托车派生出来的。它虽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不是“汽车”。
拖拉机是一种农用机械,其用途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分离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公路上拖拉机随处可见,人们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和农用机械,这种情况在我国更为普遍。可见从用途上无法说拖拉机就不是汽车。可是拖拉机与汽车相比,在整体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汽车的车身不可分体,除个别车类中的部分车型,如:大型平板运输车,驾驶室与载物平板不共车架外,其它各类车辆,驾驶室与车厢要么一体,要么统一固装在一个车架上;拖拉机的车身�相对于汽车�是两半式,中间活络连接,驾驶室与车厢不能固装为一体,且驱动轮大,从动轮小�车头�。故此,拖拉机同样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也不是“汽车”。
综上所述:汽车属于“自动车”范畴中一个发展着的家族,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点。汽车是一种以自身动力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驾驶室与车厢一体或固装在同一车架上,能在道路上行驶的轮式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具有其它特殊用途的无轨自动车辆。
给汽车冠以准确的定义并非易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汽车是一种公共事物,是属于全世界的,给它一个名副其实的解释是所有汽车人的责任。
汽车世界的四大天王
正如世界最后将只剩下几家大汽车公司一样,超豪华汽车也将只剩下几个品牌。因为只有大公司才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开发生产面向极少数人的汽车。
德国乃至世界未来的四大天王将是奥迪的“好喜”,宝马的“劳斯莱斯”,奔驰的“迈巴赫”和大众的“本特利”。这些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只卖给有一定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人。
奔驰的迈巴赫不仅车身最长,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也最高,几乎从有汽车以来,它的名字就代表豪华至极。
为什么大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天王巨星呢?其他原因我们在此不提,只从客户购车心理来略窥一般。人各有所好,根据经验,每个人都倾向某些品牌的汽车:开奔驰C级车的人更有钱后会买S级,那么开S级的人要是又“大发”了呢?如果没有迈巴赫,他可能去买劳斯莱斯或其他品牌。奔驰S级汽车每年销售数万辆,如果客户其中有百分之一的人“大发”了,那么就需要数百辆迈巴赫,其赢利相当于卖数万辆小型车。
同理,开奥迪A3或A4的人更有钱后多数是换奥迪A6或A8,那么A8的人要是又“大发”了呢?如果没有更好的奥迪,他只能去买其他品牌。开宝马3系5系的人更有钱后肯定是换宝马7系。那么如果没有比7系更高级的宝马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宝马收购了劳斯莱斯。
宝马至贵:劳斯莱斯
宝马公司收购了英国的劳斯莱斯之后将在2003年推出包含宝马7系高尖技术的顶级豪华房车新劳斯莱斯,发动机为12缸450马力。售价75万马克。
奔驰至尊:迈巴赫
忘掉你所有的汽车梦,因为真正的豪华车出现了。奔驰公司将生产德国最豪华房车“迈巴赫”。售价65万马克起价,V12发动机476马力。因为目前最贵的奔驰房车也只有二十几万马克,所以奔驰公司不准备把该车列为奔驰品牌系列产品,而是单独的品牌,单独的销售。
奥迪至宗:好喜
奥迪公司可能在其顶级房车A8之上再推出超顶级豪华房车“好喜”。
“好喜”(Horch)才是德文的“奥迪”,而“奥迪”是拉丁文的“好喜”,都是中文的“听”,是奥迪创始人的名字。
估计“好喜”会采用V12十二缸发动机,与A8和大众的“本特利”及其他顶级车使用同一平台。
大众至华:本特利
劳斯莱斯与本特利原属英国两家合并公司,被宝马公司收购之后,其中本特利又转卖给大众。由此大众也告别了只能生产大众车的历史,推出属于德国大众的顶级豪华房车。
奔驰S级最贵的车也只有22万马克,而迈巴赫最便宜也要65万马克。中间巨大的空当则留给了本特利,估计价格为30万马克。据说英国皇室伊丽莎白女王原来乘坐劳斯莱斯,现在改乘本特利了。
跑得最快的十大量产车
‘福布斯’杂志近日公布了美国市场上速度最快量产型汽车排行榜。
冠军:福特公司SSC Ultimate Aero超级跑车以273英里/小时(约437km/h)的最高速度高居榜首,相比之下,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民航客机—‘协和’起飞时的速度仅为360km/h。
冠军:SSC Ultimate Aero
亚军:Saleen S7 Twin Turbo
季军:布加迪Veyron(406km/h)
第四名:Koenigsegg CCR(388km/h)
第五名:法拉利Enzo(350km/h)
第六名:道奇Viper SRT-10(348km/h)
第七名:帕加尼Zonda(345km/h)
第八名:奔驰SLR McLaren(334km/h)
第九名:兰博基尼Murcielago(330km/h)
第十名:保时捷Carrera GT(330km/h)
当然,许多高速量产型汽车完全可以和战斗歼击机比速度,排名第6的道奇Viper SRT-10在800米距离内的速度超过了F-16歼击机。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登上高速汽车排行榜前10名的全是量产车。
分类
汽车一般按四种方法分类。
汽车按总体结构分为单车和列车。单车是基本形式。常用4×2、6×4、4×4、6×6等符号表示驱动特点。前一个数字代表车轮总数(双胎并装仍算一个车轮),后一数字表示驱动轮数。如所有车轮均为驱动轮即称为全轮驱动汽车。列车是由牵引车或单车拖带挂车或半挂车组成(见汽车列车)。
汽车按行驶道路条件分为公路用汽车和非公路用汽车。前者是根据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要求设计的;后者是为矿区、土路等专用道路或无道路地区设计的,不受公路对汽车轴荷、外廓尺寸等规定的限制。
汽车按所用动力装置主要分为汽油机汽车、柴油机汽车。此外,还有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60年代后期出现的复合动力汽车是装有两种动力装置的汽车,而其中之一必须是具有回收能量系统的储能装置。常见的复合动力装置为内燃机和蓄电池。
汽车按用途一般可分为六类:①轿车,又称小客车,座位一般不超过9个(包括驾驶员座位)。②客车,座位为9个以上(驾驶员座位在内),包括城市公共汽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车等。③载货汽车,俗称卡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④牵引车,专门用于牵引挂车或半挂车。⑤专用运输车,按运输货物的特殊要求设计,有专用车厢并装有相应附属设备的运输车,如自卸汽车、液罐汽车、冷藏汽车、散装水泥汽车、集装箱汽车等。⑥特种车,主要用于完成其他任务的汽车,如救护车、消防车、垃圾车、洒水车以及各种工程车等。
⑺ 奇瑞汽车总裁是介绍一下奇瑞.
奇瑞汽车总裁尹同跃 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尚不发达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跃。尹同跃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尹同耀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硬磨,力邀尹同跃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跃最终接受了邀请。当尹同跃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共有8个人,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到 1997年聚集起来的50多人。其中车身部鲁部长、东方之子的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同跃在合肥工大的同班同学,是被尹同跃"骗来的"。鲁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客车公司,尹同跃首先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计同学中谁还在干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一直在石家庄汽车制造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同跃站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他们哪里是发动机厂,哪里是研发中心,哪里是整装厂……虽然这些还都是凭空画的大饼。正如大高所说,到奇瑞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能干自己的车。打动他的不是尹同跃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当他被领进工棚时看到的奇瑞样车模型。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顿感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还只有50多人的团队。QQ的项目经理小高在1997年则是合肥工大汽车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尹同跃盯上,被说动后加入奇瑞。利用他在一汽的人脉关系,尹同跃还请来一些一汽的人帮忙。据说至今还有一汽来的100多人在为奇瑞工作。
1996年,"951工程"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起初,英方派来20多个人协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洋洋地不干活,晚上还喝酒滋事。尹同跃干脆让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并未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下400万美元的货款。赶走了英国人就自己干。当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后,扣下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完。
此后,奇瑞提供的履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下属的5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注册资本为17.52亿元人民币的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同年10月,发动机厂房(建筑面积达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经过13个半月的安装调试后,1999年5月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段报道可能隐瞒了两个事实。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方当时可能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的钱。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挂靠大集团,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机把自己往大了说,以免被大集团看不上;另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投资不足15亿元根本不让上。第二,奇瑞人士介绍公司历史总会说:项目开始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上了发动机,就要找市场,所以自然而然进入整车制造。其实从各个角度分析都足以判定,"951工程"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制造整车,上发动机项目就是为了造整车。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事实上,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在1995年就开始策划。这个车型(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尹同跃在一汽大众就是干捷达的,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车身也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然后请一家台湾模具制造商福臻公司进行模具开发,奇瑞请了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监控模具开发过程。当模具试验时压制出第一副未喷涂的白车身时,这位为造中国车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师当场热泪盈眶。
还在样车出来之前的1998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可见 "951工程"造整车是蓄谋已久)。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奇瑞风云4代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是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但奇瑞对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其实还有很多反过来得的"不 ",如上汽的销售网络奇瑞不能使用;上汽管理经验奇瑞不能学习……很显然,上汽当时并没有把奇瑞放在眼里。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久盼的"7字头"目录。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上汽奇瑞"四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
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这是一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
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而奇瑞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利用了已经在国内为引进车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媒体上的一些传闻说,由于奇瑞"套用"了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惹怒了大众。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被大众抓住把柄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奇瑞轿车上曾经出现过印有大众标记的零部件。这并非是奇瑞有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是在初出茅庐之时配套体系管理尚未完善。
奇瑞的慈善
2008年5月1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决定向灾区捐款1200万元现金及10000顶帐篷。至此,奇瑞共捐助30台汽车、10000顶帐篷及1200万元现金,捐资总价值超过1600万元。
自5月12日大灾以来,奇瑞始终心系灾区,得到大灾消息后立即开通以四川为中心的8个省份紧急服务救援电话,要求受灾区周边城市各汽车销售和维修网点全部24小时处于备战状态;5月13日,捐助20辆瑞麒邮政通信服务车,10辆瑞虎越野车;5月14日,当得知帐篷等物资为灾区最急需的物品之一,灾区政府正在紧急筹集帐篷,奇瑞立即停止已计划好的相关活动,将活动使用的一万顶帐篷全数捐出,以解决灾区燃眉之急。
在这期间,奇瑞全体员工、子公司、经销商、供应商全部都积极行动起来,截止到5月15日,奇瑞公司、员工、关联单位现金捐款总额已达1200万元。该笔款项将以最快速度汇往慈善总会,以尽企业绵薄之力
[编辑本段]企业现状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2004年1月17日,北京亚运村车市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对当年在亚市销售的共859种车型按照销量排名,所以当选者都是由消费者用"货币投票"评选出来的),吉利美日和奇瑞QQ都入选。根据翌日《京华时报》报道,"十大畅销车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奇瑞QQ,在北京上市销售的时间从去年9月至年底不过4个月,却能挤进前十名,成绩十分引人注目"。
同在6月上市的东方之子也赢得了一片喝彩。2004年1月,经过对5万多名读者和网友投票统计,东方之子荣登《北京晨报》"2003我最喜爱的十大家用汽车"行列。
奇瑞QQ 事实上,当风云刚刚投入批量生产时,奇瑞就开始策划新的车型。一个新企业,从2000年干出第一款车型后不到3年就又推出3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够这样快地提高?原来,奇瑞于2003年推出的3款新车,在技术上都是由一支来自二汽的精锐部队开发出来的。
2000年底,十几位二汽技术中心的研发工程师酝酿出走,直接的导火索是下定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打算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苦于没有去处,因为偌大之中国,难以找到想自主开发的汽车企业。此事后来被奇瑞知道,便力邀他们加盟。2001年7月,先期人员抵达安徽芜湖;8月,计划出走的11 -12人全部到达芜湖。这批人员安顿下来后,又把他们已经流散在外的原二汽技术中心的十来个同事找回。于是,一支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组建起来。之所以称之为"团队",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就个人来说是一批精兵强将,是二汽技术中心开发轿车的骨干,而且他们曾经长期共事,一起干过产品,所以他们不仅各有所长,而且拥有一个团队所必需的默契和配合。无论个人水平高低,这样一个团队是需要多年的合作才能锻造出来的。实际上,其中多人在法国受过培训,是二汽技术中心在轿车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
为什么这批精锐部队要离开二汽?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3年毕业生)解释,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漠视"。他列举的理由是:(1)急功近利的国企领导眼睛只盯着外国技术,不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有价值,所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2)国企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汽车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在开发阶段必须尊重技术人员;但国企是长官意志,领导在决策上经常不考虑技术可行性。(3)国企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图纸需要一轮一轮地改进才能进步,但供应商总是找领导批条子,让不符合质量的零部件蒙混过关;技术人员在有缺陷的零部件上做,只能越做越差。(4)国企中总有一群不干活的闲人,只会说风凉话,让干活的人有挫折感。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大家都对自主开发丧失了信心。因此,萌生去意的原因是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的工作气氛,作为当时二汽研发团队惟一一名30岁以下(28 岁)的主任科长,他激动地说:"我30岁时就可以看到我40岁和5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这支团队组建后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他们随后连续苦干了8个多月,设计出来东方之子和QQ。开发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原因是这些技术人员都憋了一口气,于是大家没有节假日,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人员曾经创造了连续48个小时没有睡觉的记录。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之后,这个团队又在"风云"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来"旗云"。奇瑞即将于2004年向市场推出的第一款SUV越野车T-11以及另一款A系列车的改型也是他们设计的。
2003年4月,这支团队的全体人员曾经在一起吃饭庆祝新车型的设计和试产成功。酒酣之时,有人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在二汽,还是这群人,我们是否也能干出两款车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干不出来!他们离开后,二汽原有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否对他们的离去心疼?是否阻止过他们的离开?这个事实证明,只要不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工程师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是这样。
东方之子 正如那位团队负责人所坦诚表白的:"我们要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当我们原单位的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能够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当全部图纸做出来后,别人不知道好坏,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完全保证,而奇瑞在这样的关头就敢于投下几亿元的资金将产品设计付诸实施。"一个自主开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而这批技术人员则为这个企业设计出来"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自主开发企业和本土研发工程师是血脉相连,互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团队并没有在组织上加入奇瑞,而是与奇瑞成立专门进行汽车设计的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占2/3的股份,其余的由来自二汽的人员持有)。原因不在于奇瑞,而是来自二汽的人担心遇上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到2003年年底,佳景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增加到60 人,新增人员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虽然目前佳景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为奇瑞开发产品,但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向着专业设计公司的方向发展。
奇瑞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发展出自己的开发团队。事实上,奇瑞已经开始组建汽车研究院,第一期投资是2.5亿元,最终计划投资10-15亿元。研究院已经拥有500人的队伍,希望在近期发展到1000人。按照公司的计划,研究院到2006年达到3000人,最终规模要达到5000人。虽然研究院设在芜湖,但计划将来在北京、上海设分院,最终将其分支机构设到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归国的徐敏博士(曾在通用和福特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发动机专家)。目前奇瑞人力资源副总的手中握有200多份中国在美国留学人员的工作申请。为什么他们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就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有在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才能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目前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力度很大。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要联合开发。为此,奇瑞已经派遣了数十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在奇瑞的战略构想中,国际合作是其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4个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要自己设计较小、较低档的产品,然后向设计较高端产品爬升;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达到自主开发。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
由于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启动了一个令中国汽车业界震惊的计划:在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从0.8到4.2升的18款发动机,全部达到欧4排放标准;与之相应,奇瑞汽车研究院发动机部件到2003年12月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200人的技术队伍。这些发动机正在奇瑞拥有的10个世界一流的发动机测试台架上进行测试,准备从2004年开始逐渐用在奇瑞的车型上。同时,奇瑞还与台湾福臻公司合资建立了一个模具公司以逐渐掌握模具制造技术。奇瑞的发动机计划和模具计划正是其迈入高速增长的先期准备。可以预期,奇瑞的车型在3-5年内将会大量增加,其技术水平也将会大幅度提高。
2003年,奇瑞继续高歌猛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销售额应该至少在80亿元以上。奇瑞实际上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不会受到短期要求回报的压力。此外,据说安徽省政府还出面促成了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奇瑞签订巨额授信担保贷款。就赢利模式来看,奇瑞切入市场的车型比哈飞和吉利的档次都高,赢利性应该明显超过哈飞和吉利。在这样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奇瑞的命运更加取决于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进步。
奇瑞虽然也应该算是起于草莽,但其领导人是从大型国有企业来的,在生产和管理上从一开始就比较规范,使企业很快就形成明晰的短、中、长各种不同目标,并有成型的企业制度安排去保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奇瑞的员工总数在2001年10月是2700多人,2002年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年底已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没有退休者。把这支年轻的职工队伍变成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是奇瑞面临的一大挑战(可以看出,奇瑞装配线上的工人现在还不如一汽大众装配线上的工人那样训练有素),但却不存在国有企业传统弊端来阻碍奇瑞的努力。
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奇瑞的体制却完全是新型的。上至总经理,下至每一个普通工人,奇瑞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那些创业的元老们也只能与企业签订5年的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拼命的企业,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节假日。尹同耀病倒后躺在医院边打点滴边指挥生产是奇瑞人所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己表扬自己的话说,"奇瑞有一群不要命的领导,有一批敬业的专家,还有一支肯学习的员工队伍"。而用一句从奇瑞的高层经理人到工程师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解释,正是由于可以去"造自己的车",因此令这个企业充满了奋斗精神。
尽管仍然只能算是个新企业,但奇瑞在管理和技术装备上都向高水平看齐。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首例侧面碰撞试验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整车制造企业;10月,经过近一年精心准备的ERP项目正式上线。奇瑞拥有据说是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着名的专业厂家杜尔(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第二条便落户在奇瑞。
[编辑本段]企业优势
奇瑞的例子还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开发不但不是闭关自守,反而是利用国际资源更有效的途径。奇瑞厂房全貌
第一,与那些合资企业相比,奇瑞才算得上是全球采购,因为它不必看任何外方的脸色。就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产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旗云用的是宝马-克莱斯勒发动机。然而奇瑞对自身设计的所有整车拥有设计确认权,因而无论采购了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旗云,都是中国车。
第二,奇瑞雇用了20多名外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整装厂的一条生产线名叫寺田真二生产线(东方之子的整装线),此线的总长是原三菱的一位日本管理者,现在已经成为奇瑞的一员,被请来帮助奇瑞改进现场管理。
第三,奇瑞比其他任何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更加走向国际市场。就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年10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到2003年12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据2004年1月19日新华网报道,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透露,2004年奇瑞计划出口整车10000辆,而到1月18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多辆,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外,奇瑞轿车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尤为甚者,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记录。从2001年7月起,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双方确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厂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近年来逐渐向整车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于2002年年底获得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也是近20年来伊朗政府第一个批准建设的整车项目。此后,奇瑞与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11月 26日,奇瑞与SKT公司又在芜湖正式签署了设备及CKD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将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即风云系列)以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继在伊朗合作建厂的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
奇瑞生产线·根据2007年3月全国乘用车各品牌销量数据,奇瑞总共占据五个第一的位置: 奇瑞3月以44568辆的成绩,跃居3月销量第一,超过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成为中国所有车企中销售量最大的乘用车企业;与此同时,奇瑞3月份出口汽车10019辆,创造了国内乘用车企业单月出口之最;在SUV细分市场,奇瑞3月总销量5321台,成为国内SUV销量冠军企业,而且把SUV单月销量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级轿车市场,A5和东方之子3月以合计12647俩的销量使奇瑞荣登中级车销量第一的自主企业,其中A5以10577俩的销量位居自主品牌中级车单品销售冠军;在微型轿车市场,QQ系列3月以15294辆的销量使奇瑞成为中国目前销量最大的微轿企业。 由于奇瑞的抢眼变化,刚刚过去的3月份也是国产乘用车销售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这次变化标志着本土乘用车品牌未来很可能会经常“颠覆”合资乘用车品牌所习惯的销售排位。
为什么出生没几年的奇瑞比那些长期受国家保护的"大集团"、"大型骨干企业"更加敢于利用国际资源、出口更多的整车甚至出口汽车整装厂和CKD散件?就是因为奇瑞是自主开发。这是区别两种命运的惟一变量。
[编辑本段]奇瑞的底气
CSM汽车分析师张豫认为,奇瑞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成本优势:零部件、人力资源以及研发成本。
一个可以考察的数字是,在中国零部件行业,汽车金属件、汽车化工配件、电子产品都已达到国际标准,但其成本往往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30%-50%,以车门上的一个塑料件为例,美国市场的采购价格是每个10美元,而国内配套厂商可以做到5-6美元。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国外,这是公认的事实,当国外的汽车老板为员工每小时数十美元工资愁眉不展的时候,奇瑞汽车全厂月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每周六天,而且每天到了下班时间时,正常下班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还有许多人没有注意包括奇瑞在内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研发成本。
在研发经费方面,奇瑞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10%至15%。2005年奇瑞的研发投入是14.5亿。占公司销售收入的13%左右。在国外,开发一个新车型大约需要10亿-2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的投入,奇瑞的这点钱估计连一个车辘轳都研发不了,但是奇瑞2005年一年却向市场投放了6款新车,此外还包括包含18款发动机的ACTECO发动机系列。
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了包括奇瑞在内的中国本土汽车的成本优势,而这种成本优势正在转化为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势。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营成本结构,奇瑞正在大力加强其国际化战略,在整车出口方面,奇瑞目前已经行销到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69家经销商,此外,目前还有包括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22个国家的经销商有意代理奇瑞的产品。
在CKD组装方面,奇瑞目前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伊朗等5个国家建立生产工厂,而本月,奇瑞又与阿根廷一公司签署了在南美组装奇瑞汽车的协议,而根据奇瑞内部最新的消息,未来奇瑞还将有6个CKD工厂将投入生产。
[编辑本段]出口正成为奇瑞主要利润来源
全球的汽车市场几乎可以套用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理论加以划分。第三类国家多在中东非洲,这些国家大多没有像样的汽车工业,因此对汽车进口并不抵制。中国轿车的海外出口大多从这些国家开始,目前仍旧是最主要的市场。但是这些国家大多经济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第二世界国家市场规模较大,但是多有本国的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多有抵制,譬如马来西亚等。
目前奇瑞汽车海外市场从第三类市场起步,但是第二类市场因为较发达的经济,市场份额正在迎头赶上。奇瑞汽车透露的信息,截止到今年10月底,奇瑞汽车海外市场中,今年才刚刚开始CKD组装的俄罗斯市场以43%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前者因为没有汽车工业,后者因为垄断保护,在两大类市场上,奇瑞汽车均能获得较高价格。譬如在俄罗斯市场,风云基本型价格在11000美元(合人民币近9万元);风云豪华型12500美元(人民币10万元);带有ABS、EBD、2安全气囊、CD、可调方向盘的奇瑞瑞虎SUV在俄罗斯市场上现售价19990美元。这些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
比国内市场高得多的价格,使得奇瑞汽车即便是支付高昂的运费和关税,也要比国内市场合算得多。
根据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海通码头的统计,从上海港出发,一辆QQ,运送埃及亚历山大港运费是520美元(5600元人民币);运送到芬兰汉科港(主要面向俄罗斯市场)的运费是800美元;运送到南美哥伦比亚港口的运费是960美元。
"支付了运费和关税后,虽然中间的价格差我们大多让度给了经销商,我们还是保有10%-20%的利润。"奇瑞国际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测算,一辆QQ目前海外出口的利润在3000-4000元上下。
[编辑本段]海外市场是奇瑞的命门
这些利润对于奇瑞而言是十分重要的。2005年,奇瑞汽车销售汽车18.9万辆,所创造的利润不过9500万元,平均到每辆车只有502元。而同期广州本田的单车利润是20100元,北京现代是6419元,连吉利也有1896元,也就是说奇瑞分别要卖40辆、13辆和4辆车,利润才和上述三者持平。
根据奇瑞汽车目前披露的计划,未来数年内的发展将需要至少400亿元的资金,而上市则是奇瑞未来重要的融资渠道。
毫无疑问,利润的微薄将延滞奇瑞的上市步伐,而上市的延后也将对奇瑞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比较而言,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奇瑞车赢利要可观许多,2006年奇瑞汽车在海外销售了大约5万辆汽车,尽管只占全部的1/6,但却创造了奇瑞公司的绝大部分的利润。
对于奇瑞而言,海外市场还不仅仅是利润这么简单。
目前行业内多认为,奇瑞目前的发展思路是"以生产倒逼销售"。即通过产能增加施加压力于销售,从而带动销售的上升。根据规划,奇瑞汽车将到2010年销售100万辆,而目前一个200万辆的生产计划正在规划之中。
这一发展思路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此庞大的产能如何消化的问题。截止到今年年底奇瑞汽车的产能将达到100万辆,按照80%的利用率,2007年奇瑞的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80万辆。
奇瑞汽车目前宣布的明年的销售只有40万辆,按照常规发展奇瑞要到2010年
⑻ 大家说说广汽传祺轿车和奇瑞轿车哪个好呢
按虎51.5T的价格,单从数据上分析,对比传祺GS4只有动力有优势,同等价位配置不如对方,内饰设计更不用说了。
不过虎5已经上市一年多,性能比较稳定,出现的问题基本都完善了,当然除了1.5T这个新发动机不知道怎样。传祺的发动机同样也有待市场检验。
以前传祺G5那个价位比较高,注定销量不怎样,但现在G4的配合在这个价格我觉得很有竞争力。
去
年我买虎5自动家尊的时候,觉得是那个价位最有性价比的。半年过去了,国内SUV市场在10到15万价位区间的价位竞争非常惨烈。奇瑞如果还是按照目前的
思路,不理会消费者的关注点,估计会很惨。看看手动1.5T的配置和定价,不管是对比神车H6还是传祺G4这些新来的竞争者,同价位不管是价格还是配置都没有优势,更别说一向落后的内饰。堪忧。
⑼ 当年奇瑞偷了大众什么技术以至于赔了德国人3000w
你好 这件事之所以轰动不是因为奇瑞盗用, 因为是瞎子都知道,想偷成批的零件,不是仅靠偷的,还得有人给放。 实际当时这个事件是有政府背景。 国家为了培养自主汽配产业,希望能有一批大众零件流入市场,被模仿和借鉴。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国内汽配的水平。但是又受制于和德国人的保护合同。所以政府只能安排当时最靠接近的南北大众来做这个事情, 但是南北大众不愿意承担,说是万一漏了,就没合作了,全厂上下多少口人都没饭吃了。 而且南北互相推诿,都不愿去做这个事情。都希望对方来抗这个事。 最后还是临时安插进去的奇瑞背了这个锅,反正奇瑞不久要被退出去, 不如让它背这个锅,而且政府也保证,给奇瑞最大的政府支持。 所以就有了那件轰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