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国军德国榴弹炮参加过哪些战役

国军德国榴弹炮参加过哪些战役

发布时间:2022-10-30 11:36:37

㈠ 抗日时什么炮能打十五公里

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导读:抗战期间重创日军的150毫米口径sFH-18榴弹炮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当属来自德国的sFH-18型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它参加了抗战期间的数场重大战役,是日军颇为忌惮的“战争之神”。中国军队有了重炮sFH-18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在上世纪20年代联合研制的重型火炮,其中莱茵金属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生产由两家公司合作完成。该炮用于提供战役火力支援,消灭敌纵深兵力,破坏坚固工事和技术兵器。1934年,中国筹建重炮部队,决定向德国购买重炮,并明确提出要

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


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

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

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

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

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

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

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

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

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

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


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

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

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

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

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


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

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

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

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

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

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


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

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

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

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

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

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


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

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

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

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

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

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


㈡ 国军德械师有多少人立下了多少战功参加了多少战役


精锐的应该是国军的五军。第5军是国民党军队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全军有71000余人,军长杜隶明,参谋长黄翔,副军长郑洞国,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荣誉第1师师长由副军长郑洞国兼任。荣誉师的官兵都是由伤愈归队的老兵组成,经验丰富,战斗力尤强。除去3个主力师之外,还有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军直属团队在编。拥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豪须”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各师有山炮、野炮。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春回大地

㈢ 二战时期各国陆军装备的主要地面压制火炮是哪种

慢慢发,好多的先上德军的地面压制火炮主要为150MM火炮,型号不止一种的,我一个一个说吧
先说150MM加农炮,二战德国的150毫米加农炮系列发展的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性能超过同级别200毫米口径以内的榴弹炮的性能。德国150毫米K16加农炮在德军中装备数量不多,150毫米K18加农炮的性能优秀,而150毫米K39加农炮的射程最远。二战后期,德国在150毫米加农炮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170毫米K18加农炮,和其他更大口径的加农炮来取代150毫米加农炮系列。
150毫米K16加农炮,口径150MM,长6.41M,炮弹重51.4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7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150毫米K16加农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令同敌方士兵非常恐惧的重炮,二十年过去以后,该炮没有什么大的发展。1938年,德国国防军将性能还凑合的150毫米 K16纳入现役,但是其落后的性能已经不能适应德军的战场要求,随后150毫米K18加农炮逐渐取代了德军中的150毫米K16重炮。而有一部分淘汰的150毫米K16重炮被改装成海岸炮,部署在法国境内的“大西洋墙”防御工事内。
德国150毫米K18加农炮,口径150毫米,长8.2米,炮弹重43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865米/秒,最大射程24825米。150毫米K18加农炮,是1933年开始研制,1938年开始量产的大口径重炮。150毫米K18性能非常优秀,是德军二战中非常重要的重型支援火炮,其较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足够完成对步兵的远程火力支援。150毫米K18加农炮拥有2种不同的炮架,一种是运输和行军状态的四轮炮架,还有一种是战斗射击状态的2轮炮架。150毫米K18重炮,是二战期间德军服役的标准的重型支援火炮,伴随德军参加了二战的许多重大战役,为德军的南征北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德国150毫米K39加农炮,是150毫米K18的后续型号,克虏伯公司生产了2门原型炮,后来量产型与原型的主要区别是炮架的不同,量产型的150毫米K39重炮使用了其他火炮的炮架。1942年,克虏伯公司开始量产。后来克虏伯公司在150毫米K39重炮的基础上研制了2种更大口径的重型火炮,就是210毫米L/50重炮和240毫米L/46重炮。
再说说榴弹炮,德军二战中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在整个二战德军的火炮系统中性能是最差的。甚至在1945年二战进入收宫阶段,德军研制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改进型的性能还赶不上苏联二战前研制的152毫米系列榴弹炮的性能。在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中,150毫米 s.FH.18作为德军150毫米系列中的标准制式火炮,其重量太重,不方便机动,其火炮的射程也显的不足。150毫米s.FH.18作为取代一战的德军150毫米榴弹炮的后续型号是不成功的,二战中,150毫米s.FH.18没有作进一步的改进了。德军150毫米榴弹炮下属型号: 150MM s.FH13,s.FH13/1, s.FH40,s.FH43,s.FH44,s.FH18,s.FH18/40,s.FH18M,s.FH36。
德军的150毫米s.FH13榴弹炮,口径150毫米,炮架重2250公斤,长2.55米,炮弹重40.8公斤,初速385米/秒,最大射程8675米。
s.FH13榴弹炮是一战期间德军装备的榴弹炮,其中有700门s.FH13 一直在德军服役到1939年,源于一战的火炮,其射程太近,火炮威力严重不足(其实看其出膛初速度这么低就知道性能不怎么样),s.FH13榴弹炮的改进型号有150毫米s.FH13/1榴弹炮,150毫米sFH13/1榴弹炮,该改进型号主要装备在缴获的法军的”洛林拖拉机”上,成为自行榴弹炮,主要用于北非战场的作战。
150毫米s.FH40榴弹炮,口径150毫米,长4.9米,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595米/秒,最大射程15675米,由莱因金属公司生产。s.FH40榴弹炮是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的一个合作火炮项目,主要是以莱因公司为住,项目内容主要是改进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减轻重量和提高射程。在样炮的测试中,s.FH40的射程没超过15公里,但是其重量却超过6吨,改进是失败的,该炮的射程甚至还比不上苏联同级别的老旧型号,象一些二战前苏联研制的122毫米,152毫米榴弹炮.二战爆发后,德国国防军只是将其列入备选生产火炮型号,实际产量很少。
150毫米s.FH43榴弹炮和s.FH44榴弹炮都是s.FH40的改进型号。s.FH 43的设计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提出来,后来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斯科达兵工厂的设计基础上分别研制的一种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但是只有莱因金属公司制造出样炮并进行实验, 克虏伯公司后来终止了该炮的研制。二战中,因为莱因金属公司的改进不成熟,所以产量稀少。s.FH44和s.FH43一样,最初设计也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提出来, 后来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斯科达兵工厂的设计基础上分别研制的一种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并制造出样炮并进行了实验。
说说着名的150毫米s.FH18榴弹炮,炮架长7.8米,长4.44米,宽2.3米,高1.7米,火炮总重量6304公斤,炮弹重43.5公斤,火炮俯仰角为-3度——+45度,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正负45度,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产量:5403门。s.FH18榴弹炮1934年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其后续改进分别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同时进行。总体来说,150毫米s.FH18榴弹炮是不成功的,其重量太重射程太近,其有限的射程甚至还不如德军缴获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的德国仿制品.尽管如此,150毫米s.FH18榴弹炮还是作为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重型榴弹炮来配置的,与德军的105毫米 s.FH18轻型榴弹炮形成高低搭配使用,实际作战中,其作战效果还不如105毫米s.FH18轻型榴弹炮,该炮使用火箭弹射程能达到18200米。
150毫米s.FH18M榴弹炮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150毫米s.FH18的改进型号,与s.FH18的主要区别是有炮口制退器,其余类似。
150毫米s.FH18/40榴弹炮,长5.39米,初速595米/秒,最大射程15675米,总产量46门,s.FH18/40是克虏伯公司对s.FH18榴弹炮的改型,火炮射程比s.FH18有所增加,达到15675米。但是对于150毫米这个级别的重型榴弹炮来说,15675米的射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射程比同级别的前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都近,为解决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的射程短,德军后来采用170毫米加农炮来代替150毫米来作战(170毫米K18),德军的170毫米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性能相当不错。
150毫米s.FH36榴弹炮,炮架长10.24米,长3.55米,宽1.75米,高1.88米,炮弹重43.55公斤,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485米/秒,最大射程12500米。s.FH36榴弹炮是莱因金属公司生产的一种榴弹炮,该炮是德军150毫米s.FH18榴弹炮的轻型化改型,莱因金属公司于1935年开始着手改进150毫米s.FH18榴弹炮,1939年定型生产,主要装备德国国防军的非摩托化步兵师。s.FH36大量采用轻合金制造,重量比s.FH18减轻了不少,炮架也缩短了一半,不过火炮的出膛初速度也有所下降,射程比s.FH18还近,才12500米,作为传统步兵师的重型压制榴弹炮,这样的射程是不够的,实际作战中与105毫米s.FH18榴弹炮作战效能重合,这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再说说步兵炮,德国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间断的生产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最早研制开始于1927年,1933年正式投产,以后不断改进,衍生了150毫米s.IG33/1,150毫米s.IG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另外德军还有4种装甲车辆也装备150毫米s.IG33。150毫米s.IG33步兵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重量太重,达2吨重,作为德军步兵团的直瞄火炮确实比较重,机动性成问题。s.IG33步兵炮最初开始并没有配置反坦克的穿甲炮弹,直到1941-1942年间德国新的穿甲弹技术的出台,伴随德国新穿甲弹技术的出来,150毫米s.IG33步兵炮为了强化反坦克能力,在炮口安装了炮口制推器,为了容纳大的发射装药量,炮室也进行了强化,其反坦克穿甲弹的发射药重量为30公斤,在实际作战中,因为该炮的巨大重量限制了其对德军步兵的支援和发挥,所以自行化改装也迅速进行,德国人迅速在德国已经生产的一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这样机动性的问题才得以解决。该炮巨大在威力使其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威吓力,通常不用几发炮弹,意志薄弱的敌人就会从战壕里出来投降,另外据说该炮有击毁T-34的记录,得却没有得到过证实。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该炮依然保持生产。

还有3种150MM无后坐力炮,150毫米LG240,150毫米LG290,150毫米LG42,就不多说了!

㈣ 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有什么好装备哪些是胜过日军的

PAK 37mm战车防御炮,即德制的37mm反坦克炮
博福斯M1930 75毫米山炮
sFH18型150mm榴弹炮

㈤ 淞沪会战国军德械师是怎么用的战防炮

德式部队中,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式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就以装备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师为例,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在最初的计划中应是1个辖3个营的炮兵团)外加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各1个。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连装备4门德制75毫米克虏伯山炮(或75毫米博福斯山炮),全营共12门,战防炮连装备4门德制37毫米Pak35战防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毫米高射炮(高射炮型号较多,主要有瑞士的奥力根(Oerlikon)、丹麦的麦迪森(Madsen)、德国莱茵公司瑞士子公司的索罗通(Solothurn)等)。除了师属炮兵营外,每个步兵团还有迫击炮连和小炮连各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仿制法国81毫米布郎得(Brandt)迫击炮的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小炮连装备6门20毫米索罗通机关炮。
为弥补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国顾问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集中编成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统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为此组建了一些装备重炮的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如装备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装备75毫米德制L/29克虏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当属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2sFH18莱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1934年采购)和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0sFH18克虏伯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4团(1936年采购)。

㈥ B-4榴弹炮经历了哪些战火考验

红场前接受检阅的B-4榴弹炮。B—4榴弹炮第一次经受战火考验是在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中。当时苏联红军主力从卡累利阿地峡方向杀进芬兰,结果在芬军预先修筑的“曼纳海姆防线”上吃了大亏,只携带有152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的苏军难以摧毁用高标号水泥修筑的芬军火力点。

情急之下,苏联第二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向斯大林申请调用B-4榴弹炮,并获得批准。为确保这种战略武器不至落入敌人之手,斯大林专门责成炮兵主帅沃罗诺夫亲自监督使用,所有参战炮兵均是军事技术和政治思想双过硬的佼佼者。

1939年12月19日,1个4门制的B—4榴弹炮连悄悄抵达霍京恩前线,这些被士兵们称为“卡累利阿塑像”的庞然大物要为苏军第20坦克旅扫清进攻道路。据侦察部队报告,芬军在对面丘陵地带内构筑了40多处永备火力点,其中有一半配备了75毫米炮,令苏军屡攻不克。连长马赫波诺夫在实施射击前一天便将火炮推进到距芬军工事仅250—350米的掩蔽工事内,他决心用直瞄射击的方式,对芬兰据点一一“点名”。这样做非常冒险,号称“白色死神”的芬兰滑雪部队随时可能冲出来抢夺这些庞大而贵重的火炮,而马赫波诺夫身边只有不到2个排的警卫步兵。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B-4榴弹炮。万幸的是,芬兰人没有察觉。21日拂晓,马赫波诺夫下令开火,巨大的爆炸声震碎了寂静的原始森林,许多苏联炮兵都被震得耳鼻出血,一些人甚至失聪。B-4的炮击极其突然,芬军火力点还未展开反击便被彻底荡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密集射击后,苏军坦克营终于向前推进了2.3~2.5千米。霍京恩突破具有全局性作用,实际苏军已经绕到“曼纳海姆防线”的后方,造成芬兰守军的恐慌情绪,一些苏军久攻不克的永备工事罕见地停止射击,因为里面的芬兰人已落荒而逃了。

霍京恩炮击行动的成功鼓舞了苏军大规模使用B-4榴弹炮的热情。据统计,在1940年2月1日至3月13日最后阶段的作战中,苏军共投入20多个B-4炮兵连,进行了多达270余次压制射击。这些炮兵连屡屡效仿马赫波诺夫的“炮兵上刺刀”战法,把火炮推进到前沿250~400米处,以求最佳打击效果。当然,苏军为掩护这些“无价之宝”往往要投入更多部队,1个B-4炮兵连周围一般添配了1个营的步兵、1个76毫米炮兵营、10挺重机枪和8挺轻机枪,外加5辆坦克。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在最初的6个月里,原本是打算进攻的苏军蒙受了巨大伤亡,属于进攻型武器的B-4榴弹炮因转移困难而遭受惨重损失,一些被德军俘获的B—4还被换上“20.3cmH503(r)”的编号,继续投入战斗。直到1943年库尔斯科坦克大会战结束后,苏联红军真正转入战略大反攻后,B-4的威力终于得到全面发挥。

在哈尔科夫、齐尔塞、柯尼斯堡、坦泽和波森等重大城市攻坚战役中,B-4榴弹炮摧毁了无数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特别是在1944年6月10日的列宁格勒战线上,由维德门德科少校指挥的2个B-4榴弹炮连摧毁了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碉堡,其中1发炮弹打穿地下三层楼板后才爆炸,以至于德军士兵惊恐地将B-4榴弹炮称为“斯大林之锤”。

在1945年柏林巷战中,苏军编组了数以千计的突击工兵群,他们每前进一步,总能获得充沛的炮火支援。根据战时安排,苏军在攻击建筑物时,以B-4榴弹炮和ML-20榴弹炮向地下室和建筑物低层射击,中小口径火炮则向建筑物中层和高层窗口进行射击,迫击炮则向屋顶射击,从而掩护突击工兵群接近建筑物。B-4榴弹炮通常在200—300米的距离上对已暴露的德军工事或街垒展开直瞄射击,其火力支援一般以400米纵深为限。如果突击工兵群需要更大纵深的火力支援,B-4榴弹炮则只以曲射方式,轰击广场、十字路口和拐角建筑等大型目标,以免因过于靠前而遭到德军火箭筒小组的狙击。

到4月30日,苏军第150师和第171师已抵达“第三帝国”的象征一国会大厦。面对负隅顽抗的德军,杀红眼的苏军集中89门B-4榴弹炮、SU—152自行火炮和安德柳莎火箭炮进行30分钟的直瞄射击,国会大厦的墙面顿时变得千疮百孔,用砖石堵住门窗构成的火力点连同后面的士兵都被炸碎,大厦厚实的墙面也被炸开若干大洞。

下午14点25分,苏联3个步兵营冲进国会大厦,经过近乎疯狂的近战,到18时,红军战士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终于在国会大厦主楼圆顶上升起了红旗。同日,纳粹头子希特勒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寿终正寝。

㈦ 求抗战名炮"三十二倍十五榴"更详细的资料!!!

FH18是德国20年代后期开发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也有称为sFH18的,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FH18是德国国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该炮最大拖曳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射速约为每分钟4发。sFH18在二战中作为德军的主力重型野战炮,德军昵称其为“常青树”.
1934年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的第一批共24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当时国军对那批榴弹炮要求的射程是15公里,而30倍口径的sFH18的射程只有13公里,不能达到国军要求。于是莱茵金属公司专门为中国设计了这种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并最终在几家厂家的投标中胜出。该炮中方的全称是“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简称“32倍15榴“。
37年华北战场炮火连天,国军统帅部主动开辟华东战场。国军配备德国150毫米重炮的“炮兵第10团”与轻战车及战机都参与攻击行动,历经四次总攻,双方反复巷战争夺阵地,敌我伤亡均极重大。最为现代化的炮兵第10团,装备德国金属厂150mmL/32榴弹炮24门,于8月11日动员开赴上海参战,最初为1个营,后来为2个营。9月下旬,炮兵第10团奉命派遣一排炮兵摧毁日军跑马厅临时机场,当晚10点,排长张士英命令单炮开始发射,50发炮弹发射完毕后,日军开始搜索国军炮位,探照灯已经集中在炮侧的大树树梢上,炮兵迅速转移,此次奇袭,击毁敌机数架。淞沪会战尾声,炮兵第10团部分火炮被已经埋下地雷的公路桥拦住退路,在团长彭孟缉无奈的哭泣中,炮团战士忍痛将炮推入河中。从南京撤退途中沉入江中若干,从淞沪会战开始,FH18历经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后又随远征军入缅。

㈧ 德国SFH18榴弹炮是在什么背景下研发的

SFH18(德语:schwereFeldhaubitze18)榴弹炮,德军昵称“Immergrün”(常绿树),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榴弹炮,每个步兵师皆配置了12门作为师重火力支援。虽然实际口径只有149.1毫米,但是因为前身sFH13榴弹炮也是同口径以15厘米命名,因此延续这种命名方式。

类型榴弹炮;原产国纳粹德国;服役期间1935-1970;参与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发者克虏伯;研发日期1920年后;生产日期1934-1945;制造数量5403;总重量5530公斤;枪管长度4.45米;炮弹149.1毫米;口径149毫米×260毫米;后膛闭锁系统水平滑契式炮栓;后座缓冲系统液压机械复合式;炮架或载具种类双轮开腿式炮架;最大射击仰角-3-+45度;最大回旋角度中心线左右30度;枪口初速515米/秒;最大距离13325米、15100米(SFH18-32L、SFH18M、特殊8号榴弹)、18200米(SFH18M、15cmR.Gr.19FES火箭推进榴弹)

此装备于192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预定取代当时已经过时的sFH13榴弹炮;为了逃避国际监视,德国一方面采多公司合作炮架以及底盘为克虏伯研发,炮身为莱因金属公司制造,另一方面以18年式命名,让国际间认为此装备是大战结束前设计以回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此装备于1930年代初期研发完成,于1935年5月23日开始在德国国防军服役,随后在希特勒扩军政策下大量生产成为二战前德国的陆上重火力支援装备并持续生产至二战结束,展量高峰期为1944年的2295门,在战争结束停产前德国总共生产了5403门sFH18.。

虽然德国在战争中大量采用这门火炮,但是与各国的主力榴弹炮相比sFH18不能算是优秀装备,苏联当时主力A-19式122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20公里,这种射程劣势使得德国面对苏联炮兵无法有效回击;

由于德国在开发此炮后之后研发的新型大口径榴弹炮都不成功,为了增长sFH18的射程,因此在1941年设计出火箭推进榴弹并配发至前线,此炮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火箭推进榴弹的榴弹炮,不过使用火箭推进榴弹一方面程序繁琐,另一方面准确率不高,虽然可以增加3000米的射程,因此配发后不受好评而快速的退出第一线。

除了火箭推进榴弹以外,后续改良仍回归至炮身以及装药的改进。借由特殊7号以及8号装药,sFH18的射程成功延伸至15公里,但是伴随而来的后座力增加以及磨损问题使得研发厂商在火炮上安装炮口制退器以及更改炮身制造工序以符合火炮寿命需求,新造的火炮被赋予sFH18M之代号并成为后期德国陆军炮兵主力。

虽然说sFH18是为了闪击战之需求而设计制造,但是一方面德国自身机械化能量不足不可能让火炮通通使用半履带车拖曳,因此真正上战场不少sFH18还是使用马拖弋因此推进速度无法追上真正的机械化部队;加上sFH18并没有安装悬吊系统,就算用机械车辆拖弋时速仍然无法让德军满意,所以sFH18在战争中期也积极的进行自走化开发安装至车辆上,1942年德国将sFH18搬到三号坦克以及四号坦克的底盘上并量产这款自行火炮,这款自行火炮被称为野蜂式自行火炮。

战后,大量sFH18作为战利品服役于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与捷克陆军中,捷克陆军的sFH18炮管口径被磨成15.2厘米以符合红军的弹药口径,此种改变口径的火炮编号为vz18/46。

㈨ 问:请问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和法国分别使用的是什么大炮谢谢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用了当时的先进武器,比如法国使用了大口径炮巨炮,德军使用了喷火器和毒气弹,对一战有重要影响。这次战役改变了火炮的运用,在此之前火炮多数是用来防守或是在发动进攻前进行一下轰击,而这次德军集中大量火炮运用到进攻中则是火炮的新战法。此次战役中的火炮战法,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炮火支援。此后,火炮支援被其他国家效仿,并得到新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的火炮战法是发展最为成熟的。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Pl3RvmOd0iIuyV2-_#1_9

㈩ 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最多的野战炮是哪一款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军中的一种重要的榴弹炮,二战德军在各个战线的战役、战斗中都少不了105毫米系列榴弹炮的身影,北非战场、欧洲大陆战场、苏德战场、中国抗日战场都可以见到德国的105毫米系列榴弹炮。德军的105毫米le. FH 18榴弹炮是二战德军中生产数量最多、型号变化最多、广泛出口国外。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
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是105毫米 le. FH 16 的替代者,该系列火炮是德军二战火炮中最重要的一种火炮。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在1929年正式生产并进入德军中服役,并作为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伴随德军走完二战的全过程,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性能优秀,其曲射弹道不断可以进行远距离曲射压制射击,而且还能灵活调整火炮弹道,在近距离具有反坦克炮的直射弹道特性,能进行有效的直瞄射击,深受德军官兵的喜爱。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已经有2500门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在德军中服役,后面的1940年—1945年间,德国总共生产了20000门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

阅读全文

与国军德国榴弹炮参加过哪些战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