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民族教育怎么样

德国民族教育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11-02 23:25:58

❶ 德国和日本如何做教育教育跟他们国家的强大有何关系

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土非常小,但是非常强大,一个国家是德国,德国是现代大学的起源,也是现代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起源地。现在的学校制度就是基于德国普鲁士的尝试而建立的,当时的德国是没有文化,也很贫穷的近乎野蛮人的一系列小邦国,被主流文明排斥。当时的德国皇帝,为了经济自强,为了赶上英国的工业文明,为了社会培养合格的工人而建立的现代教育体系,后来成为大学和中小学体制的鼻祖。这个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德国皇帝威廉在当初国家依然非常贫困的时候拨款支持大学,支持学校教育,提供了非常宽松的条件让欧洲的知名的学者到德国来做教授,而且他的大学里的教授可以骂他,他拿钱给它这些骂他的教授,这些教授甚至会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但他毫不在意,他说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学术理想。因此德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包括现在的强国美国,其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他拥有全世界最好,最完善的大学。但这份文化遗产,也来自于德国,全世界的研究型大学,根子都在德国。甚至现代研究汉学最好的两个国家,德国就是其一,老子这部书的户均拥有量达40%,列全世界第一。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国民对于知识的追求。
我们国家曾经有一个领导者也做到了与威廉皇帝接近的教育观,这个领导是谁呢?就是蒋介石,蒋介石在我们国家非常危难的时候,抗战时期,那时候非常缺钱,战争需要大量的军费,但他坚持支持了一所大学,不断给它拨钱,而且这所大学的教授经常骂他,你们知道是哪所大学吗?是的,就是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人骂老蒋,批评他的政治政策,经常给他难堪,然后他还照样给联大拨钱,别人说把给这所大学的钱拿去组织一个青年军,但蒋介石说了一句话,他说这笔钱当然可以组建一支军队。但是如果我们国家不拿钱来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我们国家的文化人的话,我们就算是能保住国家,也最终要亡国的。一个国家没有文化就要亡国,因此他必须的保住这个国家的文化,让这些人还有骂他的权利。这是一种真正为民族为国家作想的大境界。我们大家日常看到的东西,大家目前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都是说蒋介石这个人就是上海滩的一个大流氓,如何迫害文化人士。迫害文化人最厉害的恐怕不是他哦,想想是谁啊?咱们就不说了,几十年以后,六七十年代,全世界都在发展教育,发展经济,并涌现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知识经济”时代,并直接引出了现在的信息技术时代。可是,与此同时,我国当时的领导人却在大搞“停课闹革命”,让我们的大学停止招生,瘫痪了十年。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把我们的青年赶到农村去“上大学”,把老师们赶去搞“五七干校”,向工农兵学习,(把下乡种田列为首要任务,显然当时领导人的思维停留在千年前的农耕时代)。后来恢复大学,也只是认为理工专业有价值,文科无用,因此我们现在的大学基本上没有文科(真正的文科),没有真正的文科,社会自然没有理想,没有文化。至于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很多名流被批斗,被杀或自杀,破四旧,反封资修,在一系列的文化绞杀运动中,中国的文化传统遭遇自秦以来最大的毁灭性打击,这可是日本人想灭我中华做不到的,也是蒋介石所做不到的。这也是一种气魄,敢于把数千年中华文化毁于一旦的气魄,这也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没人敢做,没人能做的大手笔,大气派!
还是说西南联大吧,这是我国唯一拥有过的真正意义上世界水平的大学,西南联大出了什么人了,大家看到中国的华人拿到诺贝尔奖的这批人不就是西南联大出身的吗?中国的两院院士几十号人不就是西南联大出生的吗?我们很多文学家,很多科学家不都出在西南联大吗?共产党的两弹(原子弹,氢弹),还有我们一度领先世界的卫星技术,这些人才是谁培养的呢?全是民国时期留下的老底子,别忘了,在那样一个战火不熄,连年战乱的时代,居然还给国家留下了这一大批知识精英,多么的难得。有人说,西南联大以后,中国就没有出过真正的大学。别人说武汉大学是什么呢?写[大学重建]的姚国华说过,武汉大学曾经是一所大学,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去韵味吧,曾经是大学!
我们回来还是说德国吧,这个德国因为国家的皇帝,最高领导人很懂教育,很支持教育,所以这个国家的经济百年来依然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那么大一个国家,跟那个小小的,只相当于我们那个省那么大的国土相比,他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我们还高,人均就更不用谈了,这就是重视教育的价值和功劳。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国土也只相当于我们一个省那么大,但是他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我们国家,列世界第二位,那个国家是谁呢?没错,就是日本!
日本是这个世界上基础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比美国还好!这与这个民族很重视教育很有关系。从历史上来看,这个民族一直在跟当时的先进文化学习,从盛唐时期的遣唐使,到后期的荷兰崛起世界时的“兰学”,再到明治维新时期的“脱亚入欧”,主要向德国学习,以及战败后全面像美国靠齐,向胜利者学习,同时也很注意保存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绝对是一个很有学习力,很有竞争力的民族,反思一下我们国家曾经的国策“打倒封资修”:封----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打倒了,资----西方的先进文化被排斥了,修----我们的盟友苏联也不学习了,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当然就是一穷二白!相比日本,实在是惭愧!
日本重视教育,已经到了国民的骨子里。国学大师徐复观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说起有两件事令他对日本人印象深刻,一件事情是一个锅炉工烧开水的时候,有空就拿一本书在读。中国别说锅炉工不读书,大学生毕业后也有许多不读书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个中国人去日本妓院,回来后很不开心,问他原因却说:日本的妓女在接客的时候仍然拿一本书在读,让他很扫兴。那还是二三十年代,日本的教育之功,居然深入到市井最低层的民众,我国即使今天,也未能有如此成就,反而在高考录取人数突破五百万的“惊人教育成就”之时,传来中国人的阅读率持续下降的调查报告。
日本在战前如此,战争时代和战后如何呢?当年日本二战失败,在日军投降等待遣送回国的时候,一个国民党的要员去日本的回国遣返难民营里面看这些等待遣送的人在干什么,然后他看见就是:难民营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日本的女人在教自己的小孩子认字,在教小孩子读书。这个国民党要员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这个民族非常非常的可怕!他们将来有一天还会起来的,还会强大的!那是在日本刚刚战败的时候他就作了这个预言:事实上证明他的预言兑现了。
战后和平时期的日本,对于教育是如何实施的呢?人家对教育的态度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对比的例子:如果各位现在给你们两个职位挑选,一个是国家公务员,另外一个职位是中小学教师,你们会选择哪一个?你们会想这还用问吗?考公务员的排几千人的队,支教国家还要表扬鼓励,武大的高才生那里轮得到当中小学教师。所以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国人骨子里是不重视教育的,结果当然就是我们永远打不赢别人!日本的教育政策是这样规定的,日本大学毕业生如果去当中小学教员,他的起薪(国外是讲起薪的)是去做国家公务员的125%,而且教师的提薪速度要快于包括在公务员在内的一般职位上的提薪速度,因此日本的教师是很有地位的。在日本,去搞政治是被一般的有志青年瞧不起的,他们认为,只有三流的人才去搞政治,第一等的人才,都要去做经济,文化事业,只有那些本领不济,在产业,经济,文化上都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的人,不得已才去从政!而我们的大学生蜂拥去考公务员,大多数人连“从政”的意图和理想都没有,只是看中了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一份没有大多压力的“好工作”而已。大家说,我们的青年一代都如此没有志气,跟日本竞争凭什么赢?
十几年前有个文章影响很大,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中国小孩跟日本小孩之间的比较,叫[中日夏令营的较量],那一次咱们中国人是完败,输得很丢脸!现在如果再来较量一次,咱们只怕败得更惨!日本的国民绝对比我们富,日本的家庭收入,比咱们国家这些自以为有钱的这些家长们多得多,但是他们更重视让小孩子吃苦,他们小孩子很讲次序,他们小孩子很有团队精神,很多方面都表现的比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所以我说一句让大家不开心的话,我也不愿意承认,但这可能是事实:就是如果中日再打一战,我觉得我们输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我们的人不知道在做什么,而日本的人始终知道在做什么,甚至他们的小孩,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始终在准备着未来在更艰难的环境下,他们该怎么应对和生存。这就是教育,那么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人,跟我们应试教育体制下只是为争取一个饭碗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
有这样一个事实:日本的学生在学校里组织活动的时候受了伤,可能撞了什么要害地方,结果死了!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么样啊?大家都知道,家长不得了啦,哭天喊地找到学校要赔,然后要上法庭打官司,然后追究学校责任,老师责任,班主任责任,同学责任,所有人都有责任,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个学生有责任。家长认为我把小孩交给学校,老师和学校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态度,我们现在看的很多案例都是这样处理的,即使明明与学校无关的事情,家长也会找学校,学校也会基于“同情”的理由给与一些所谓的“人道补偿”,在我们看来觉得这很正常。但是日本人的处理方式就与中国人不一样:孩子受了伤,死了,他当然很悲伤,但是他不会去责怪学校,更不会要求赔偿。有中国人就说:哎,你干嘛不去找学校算账!家长反而很奇怪:这干学校啥事啊,跟老师啥关系啊?为什么没关系,他说其他的小孩子没受伤,偏偏我的孩子伤了,那证明就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我的小孩子自己有责任,至少不够谨慎小心,不注意自我保护,是他自己的失误,家长还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学校,给老师和学校添麻烦了。这种逻辑对不对,各位思考一下。这种逻辑,绝对是培养一个强势民族的正确逻辑,是培养整个社会和个人自我负责的精神,同时也最大可能地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无效耗用。也让老师和学校更加放手地组织各种活动,对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发展都是很有利的!因此在日本,组织小朋友出去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老师和学校都没有心理障碍,而且每个人都很自立很自强,为什么呢,他必须依靠你自己,出了危险你自己承担,而在中国出了问题,是学校要承担,老师要承担,OK,你要承担,可以,但是呢我们学校老师怎么承担法,大家已经亲历过了,那种承担方式也很简单:既然出问题家长要找麻烦,那就尽量避免组织活动,即使有活动也组织尽量安排安全的,毫无风险的活动,因此中国的学校普遍不愿组织对抗性活动,甚至连激烈一些的体育活动都不组织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就更是望而生畏,不组织任何有挑战性的活动。还有些老师不仅不组织活动和游戏,甚至连运动场都不太让你去,有些极端一点的,课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让学生出去活动,趴在桌上休息十分钟就行,下课后敢让家长接走,出了校门就不管老师和学校的事了。
所谓一物降一物,中国的家长自以为算账精明到顶,半点亏也不吃,最终吃亏最大就是自己的孩子,经过三年五年十年的教育,孩子们离开校门一无是处,书没有读好,事也不会做,人情世故也不通,身体也不健康,毫无竞争力,这样的人不是废物吗?武汉还闹了个笑话呢:有一个女大学生到那个江汉路步行街玩逛街,摔了一跤,结果呢就摔死了,奇怪,为什么会摔死呢,我估计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她命不好,平平的一条大街,为什么别人都好好的,她大路上都要摔跤,还摔死自己。第二个呢,应该是平常太缺乏运动,呆头呆脑的,平衡机能可能特别差,摔倒后特别容易出问题。其实只要你平常身体很协调,第一不容易摔,第二就算摔倒了也不会伤,像我们学堂的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就比较强,不容易摔伤的,这就是结果啊。如果过分地保护孩子,其结果是把危险累积起来,在长大后没有应付危险的能力,一点点很小的事情就会出很大的危险,这就叫教育的问题和差别。教育不是说你读了多少书,有什么学问,有什么职称和文凭,而是你怎么面对生活,怎么面对社会,怎样面对你的人生,怎样具有一种进取的能力,帮助你的国家,你的家庭都得以发展和强大,你能不能快乐,自信,成熟地面对人生的种种问题,而不是别的东西。那么这种教育我们有没有呢?我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做这些事,除了连应试都应不好的应试教育之外,中国现行的教育根本就没有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在日本,我们发现了真正的教育。

❷ 德、日、美、英国的各自民族性格都是怎样的

美国人:崇尚 劲暴 狂野 与他们的地理 历史有关 他们 早期就是 狂野的西部牛仔 呵呵 所以从他们的娱乐方式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 黑人的 RB MJ的音乐 以及舞蹈 体育方面 很多美国人喜欢的是 橄榄球 篮球 拳击 冰球 五大联赛中可以看的出 他们喜欢 直来直去的 运动 不喜欢成效较慢的足球 喜欢 刺激的 激烈 的 他们也向往自由 因为从历史来讲 许多 从欧洲 跑路去 美国的人 都是因为 很多的 事件 导致他们 逃亡去那里 寻找着 自由 也向往着 自由 英国人: 他们生于西欧 可以一点都不夸张的讲 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 以及真正的纯近现代文明的所在地 不是美国 而应当是 西欧 一切的 一切 现在军事 现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现在的服饰 文艺 一切都来源于 西欧 而且 现在西欧做的也是非常的 纯正 而美国虽然说经济强大 但是 包容性较强(哪里的人都有 种族较多 人种较多) 使得他们 的现在文化 没有西欧强 而英国 则是 西欧的核心 英国人 自然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 直系代表 好比楼上所说的 绅士 德国人:一个严谨的国家,一个极度自强不息的国家,知道 一战前的德国式什么情况么 普鲁士军遭到重创 德国领土仅有一点点 几乎 到了亡国的边缘 但德国 意志力坚强 普及教育 这个普及 是很大力度的 所有的小孩子到了年龄必须要去上学 小孩子如果不写作业 那么家长 去派出所报道吧就 小孩子迟到 家长去派出所走一趟 而德国的教育 也充分的 发挥 全面传授知识的一点 他们不搞死教育 只考 语数外拉什么 在他们的小学 课本上就 有 来自万里之外的 中国长城 讲述着岳飞 就是靠着 这种教育兴国的态度 以及力度 德国 最终 击败入侵者 普鲁士军 大胜 以至于 后来几十年 的2战 称霸欧洲 日本人:一个 韬光养晦的民族 传承着 他们古代的 武士道精神 而且有着 很强大学习精神 他们当初和清朝一样 是闭关锁国的政策 可是 美国人敲开了他们的 国门 而后 使得他们 韬光养晦 开始 学习美国 明治维新开始 全盘西化 使得 在30年内 赶超 清朝 并且 甲午海战胜利 日俄战争胜利 要知道 他们有一点值得 很多人学习 谦虚 即使当时甲午战胜我国 也不忘学习我国的一些很好的东西 比如 日俄战争 统帅 东乡平八郎 在 庆功宴上 人们问他 是如何战胜俄国人的 他举出了自己的腰牌 上头刻写着 “一生伏首拜阳明” 阳明 明朝人士 全名 王守仁 一切的一切 不再学习 我当热痛恨日本 但是也时刻着告诫自己 痛恨至于 要知道自己是怎么败的 才可以 找到将来 复仇的 方法 和实力 光 口头上 不服 是没用的成匹夫之勇也是 无能的表现

❸ 德国留学怎么样

德国留学利弊之——利
1.免学费留学
众所周知,德国本科研究生期间所有学费均免,这点上吸引了众多留学生前往德国进行高等教育的学习和深造。
2.德国教育质量高 专业优势明显
优秀的日耳曼民族的特有的严谨、务实的性格特点,在德国大学及专业领域研究方面位于世界前列,尤其是机械工程类、信息工程类、以及经济类等学科排名享誉全球,同时也有一半的诺贝尔奖由德国人获得。因此德国是一个优秀院校集中且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
3.中德友好 政府扶持
中方和德国之间从建交至今,一直维持着和平良好的外交关系。两国领导人之间多次互相访问,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德之间级别较高、规模较大、议题较广泛的政府间对话。
并且中德大学之间学历互相承认,德国学位证在中国教育部均可认证。
此外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欧盟高知人才引进方针实施法案,此法案拟定:允许外国学生每年兼职工作的时间由90天延长至120天;
学业结束之后,允许外国学生在德国居留的时间由12个月延长为18个月。在找寻工作期间,允许外国学生可以不限时间地打工,工作签证不再需要通过联邦就业局审核同意。
此外,新规定还包括长久居留许可可以在工作两年之后发放。
德国留学利弊之——弊
1.APS审核门槛高
APS是由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简称APS审核部)对意向德国留学学生进行面试考核的一个重要程序。
APS审核除了考察纸质材料,重点还是申请者的德语或英语水平,和专业课成绩与实践能力。 2014—2019年参加APS审核者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APS一审通过率在31%左右,二审、三审结束后整体通过率在58%左右,审核周期基本在6-18月间不等。
说明APS审核周期长门槛高。而近年来APS审核部的审核难度仍有提高趋势,在不断提高德国高校的入学门槛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望而生畏。
2.德语学习时间长难度大
德语学习本身难度就比较高,很多同学在递交APS审核等待过程中,一方面要每天学习德语,还要兼顾学校内的课程进度,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所有在校学习过的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知识树”的从头学习和梳理,因为在APS审核过程中,德国审核官会重点考察本人的专业掌握程度和学习研究能力,要能在随便某个知识点或课题中灵活运用,并能分析其中原理。
况且所有的专业课程面试考核过程均用德语或英语进行,尤其是理工科工程类的专业名词专业术语众多,有的学生光背单词就已经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对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德国留学利弊之——方圆之间,在于权衡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德国确实是一个外出留学的优质选择,但是摆在面前的APS审核以及德语学习难关也是重重挑战。
近年来,越来越多向往德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寻求免除APS审核这条独木桥的其他途径,如国内某些重点大学与德国大学的校间交换、通过入学考试直接赴德学习。
另外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大学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在中国重点大学设立德国考试中心、课程中心、研究中心等,降低了中国学生的入学门槛。

❹ 德国民族特性及其根源分析

德国人的主要民族性格特点:实在、勤奋、准时、节俭、 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做事一板一眼 。
原因
1)历史上德国就有这个传统.
德国谚语---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
在古代日尔曼民族就这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德国"遵守时间"不仅已被视为是一个教养程度的体现,而且也被德国人自豪地称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德国人的准时也是世界闻名的。德语中有一句话说∶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在德国"遵守时间"不仅已被视为是一个教养程度的体现,而且也被德国人自豪地称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凡是稍微正式些的活动,他们必先做出计划,请人做客或举行活动,一般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前就发出邀请。正式活动的邀请中还会附一张回执,告知被邀请人,如不能参加也请在规定日期前通知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邀请人不作任何回答,那也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此,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
2)工业革命时期,更加深了这种性格。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交通部门,守时、严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德国人尚武。军队是什么样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可以想想我们解放军的军被什么样?看看二战时德国军队的作风。有的朋友说是希特勒影响,他没那么大的本事,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千百年才能形成的。

❺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❻ 德国人为何如此有才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德意志深邃的哲学思想指导他们认识事物
德意志是一个长于哲学思辨的民族
其哲学家层出不穷
这使他们能够轻易的看透复杂的外物洞悉玄机
深刻的认识事物
这种优势是巨大的
如楼主所说的闪击战
就是二战名将古德里安所创立
坦克研发自英国
却是德国的古德里安率先将其集群化,并且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创立了陆空,坦步严密协同的新式机械化战争模式
闪击战

在当时,坦克的战术性能并不能达到实际战争的要求,是德国人利用哲学的洞悉认识到了其远大的发展前景,超前进行研究,这才有了第三帝国所向无敌的闪击战!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在德国人身上曾多次发生,与其卓绝的认识能力是分不开的

2.德意志严酷的生存环境迫使其创新求变
德意志地处中欧,四面受敌,战略环境极其险恶
而且本土缺少资源,国土面积狭小
这使的德国人有着一种巨大的危机感,逼迫着他们创新图存
只有用思想的力量,才能去弥补自己现实的残缺
而且德意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战事频繁
而战争就是科学就好的催化剂
是第一社会需要,让德意志的科学得以突破性发展
如毒气,V2,MG42都是在战争的压力下才研发出来的

3.德意志优秀的教育制度和民族氛围促使其人才辈出
早在1619年,德意志就最早开始率先普及了义务教育制度
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德国人在民族危机下再次大力发展教育
下面是两段资料
一段是科学上的大学
此贴12L起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5238406526&z=513943637&pn=0&rn=30&lm=0&word=%B9%C5%B5%C2%C0%EF%B0%B2#5238406526

一段是军事上的大学
http://tieba..com/f?kz=514403199

正是他们支撑着德意志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其完备的教育体系,也为德意志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再从民族氛围来说,德意志民族有着严谨,认真的作风,这种氛围极其有利于学术的研究,再加上国家的大力保障与支持,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使德国在各方面人才不断的涌现,军事上也是如此,容克军官团的传统和军校的特殊训练也让德国军官在战场上表现出众

最后
楼主所说的希特勒其实并不能算在此列,他是个德国人中的另类,极其感性,依靠直觉
这与理性,严谨的德国人是不同的
我承认其天才,他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才能都十分出众,自有其天分
只是由于其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而使其在军事才能上欠佳

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成长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确与众不同!

❼ 什么是德国精神

德国民族精神: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大国崛起,软实力至关重要。在德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对德国的崛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有何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先生。
《人民论坛》:德国二战失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第一强国。在德国崛起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梅兆荣: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着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从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对此,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曾经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通过教育,灌输民族统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当有些大臣劝威廉一世考虑办学经费问题时,国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钱相对于我的长远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继位后,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
德国在发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主张公民受教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灵活的教育制度。四是职业技术教育十分发达。
德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世纪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国王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保证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柏林大学的活力与人才培养,为德国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全世界现代大学模式开了先河。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国民素质的大幅提高使德国终于在1871年实现了统一,并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强国。19世纪中期后,德国的科学家所做的贡献,比英国、美国、法国的总和还多得多。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❽ 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德国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德国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工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说到德国人的机械水平,恐怕全球都甘拜下风,“德国制造”已成了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德国旅游业发达,有3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着名景点很多,有科隆大教堂,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黑森林、国王湖、等等。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德国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啤酒面包与香肠是他们的主食。他们注重实用,讲究内在质量,实实在在、远离浮华。朴实、无华的精神成为德国人生活习惯美德。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严谨的工作态度,换来的是他们有权力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因此,总的来说,德国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国家,居住环境和人民素质都相对来说挺好的。
并且德国还是一个高水平教育职业培养工业化人才之国。德国是一个三元的雇员的权力,雇员 股东 经理人互相制约,雇员权力有一定的保障。这也这个国家比其它国家的优点,本身他们对自己就严格同时是个公司有保障的制度。

❾ 求西方教育史的资料 举几个教育家为例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一开始就是强调教育是公共事业,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都是把教育作为政治思想的一部分来论述的。《理想国》一书实际上即是主张由教育产生的精英来统治国家,并对这一教育过程进行深入描述。对比一下是有意思的,中国古代所谓"建国君民,教化为先",也是把教育作为公共事业来看待的,而《大学》一书也即是精英主义政治的教育思想。
罗马对后世教育的影响似乎更大。罗马本是一个崇尚公共道德的国家,而在教育上尤其重视论辩术的培养。西塞罗的《论雄辩家》与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的核心即为雄辩家的培养。对辩论的重视也许是中西教育传统差异之最大者。辩论是共和政体的基础,没有辩论即没有共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更大,伊拉斯谟甚至认为昆体良的思想已经完美,人文主义教育只要照他讲的做就可以了。
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并非只是人文主义传统的中断。"大学"即是在中世纪产生出来的,而经院哲学与近代学术兴起实有重要关系。
文艺复兴之后,教育成为人文主义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拉伯雷的《巨人传》中,新的教育理想体现在卡冈都亚受教育的过程及他为儿子制定的计划之中,这种理想是希腊的身心和谐的理想的回响。蒙田的着名文章《论儿童教育》不再强调宗教教育,而以培养"绅士"为目标。此后,直到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教育思想强调的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今中国学校教育的"德、智、体、美、劳"的目标即最早在这些书中被论述。
昆体良被视为西方古典时代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而捷克的夸美纽斯(1592-1670)则是近代教育思想之开创者。对现代人来说,学校生活已经成为人生的必经阶段。而最早对学校的教育体系及指导思想的全面研究即是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pansophia)思想。泛智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两点:人人均应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一言以概之:"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稍后的英国的洛克(1632-1704)不只是哲学家、政治思想家,而且在十八世纪"他的教育言论愈来愈被当作权威引用"(鲍恩《西方教育史》)。洛克的教育思想集中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乃是以他的"白板说"为基础的"绅士"教育思想。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因此,"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的目标是培养"绅士","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它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他的"绅士"教育自然不是全人类性的,而是为了培养某一阶层,并且他更重视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然而,他的思想最重视体育与德育,是要培养一类社会的骨干,这些思想后来不只对英美的着名私立学校有大的影响,也对公共教育有影响。
十八世纪是所谓"启蒙的时代",启蒙本身即有教育的含义,因此,毫不意外,教育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卢梭本人并没有教育的经验,甚至逃避了教育自己的儿子的责任,但是他的《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的思想却启发了后来一代代的教育思想家,在那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从"社会本位"转向"儿童本位",这一转变的巨大意义是怎样夸张也不过分的,其光辉直至今日都未稍弱。杜威说:"我们现代追求的教育进步,其要点已经被卢梭一言道破。他认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自卢梭之后,教育愈来愈被视为消除社会贫困与不平等的必经道路。斯泰洛齐(1746-1827)正是在卢梭的崇高理想鼓舞之下放弃宗教而从事教育的,他的"要素教育"的思想建立在人的成长的理想之上、要求从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进到复杂的要素,这种"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正是导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的。他是一个实践家,也是一个理论家,他的《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被誉为"初等教育的圣经"。甚至有人把19世纪称为"斯泰洛齐的世纪"。
十九世纪关心的是公共教育。德国的教育处于领先地位。德国重视教育的传统也许应当追溯到马丁.路德,他说过:"国家的强盛从幼儿园开始"。在这个世纪德国有很多新的教育思想产生出来。赫尔巴特(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的"主知主义"明确把智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并且明确把哲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因而被称为"科学教育的先驱"。福禄贝尔创立了世界第一所幼儿园(1840),他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提出"及早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我认为这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和首要的任务"。费希特是哲学家中具有最勇敢的志气与最热情的责任感者,他在《告德意志国民》一书中宣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新的德意志人",他指出在教育上投资是国家最经济的手段,主张由国家控制教育、普及国民教育,他主张教育真正变成一种民族教育、不分贵贱的教育,并且重视大学的"学者"教育。对十九世纪的德国来说,教育不只是基于人的发展的理想,并且是国家统一的精神准备。其结果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
在英国,十九世纪的教育思想是从古典主义转向"科学教育",其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教育论》)与赫胥黎(《科学与教育》),这一思想的特点是强调"科学知识"的教育,斯宾塞就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而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则是"装饰先于实用"。美国十九世纪的教育思想则主要产生于公立学校运动,主张建立免费的公立学校,巴纳德(1811-1900)说:"一个国家的财富就是它的有才智的人",而受教育就是一项"天赋权利"。美国对公共教育的重视显示了这个新生国家的努力向上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一运动,则美国在二十世纪的强大乃是不可想象的。
把一个人带到世上,却放任他保持着缺陷的形式,把他弃于无知、混乱、闭塞之中,这是人世间最不负责任、最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产生出一群群的后代,却不去启迪他们的独立心智,使他们懂得如何成为"人",或者只使他们成为驯服的工具,成为庸俗、随波逐流的人群,这是最反人性的行为。而教给他们认识与发展自己的天性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体力、智力与道德力量以使他们面对生活的未知冲击时能做出有良知、有效果的决定,这便可称是社会的最光辉的成就。在这个意义上,一代代的思想家所追寻的教育思想,不只是关于"传授"的方法的,而是关于"人"何以成为"人"、"社会"何以成为"社会"的。

❿ 为什么现在英国落后于法国德国

德意志民族 被人称为不在吃饭就在思考的民族 这个民族十分注重教育 当威廉二世偿还在拿破仑的战争赔款时 洪堡大学诞生了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教育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最早的大学是巴黎索邦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7% 德皇说了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弥补躯体的不足 结果德国引领了二次工业革命 到今天也有相当的软实力
法国 启蒙思想的发源地 先贤祠里有伟大的思想家 科学家 及作家 法国的咖啡馆 为人们提供了高谈阔论的地方 同样法国的教育 及开放程度都和德国相差不大
顺便说一下日本 战后 美国每天要往日本运几万吨的大米 才能尽可能的少饿死人 明治维新近百年的物质积累瞬间化为乌有
国家的先进民族的强大 有时候并不是物质决定的 战后的和平环境 以及近几个世纪的民族素养
的软实力的积累 让这些国家战后迅速崛起
相反 俄国 虽然技术好 但环境不稳定 农奴制近5个世纪的干扰 以及基础薄弱但仍然无法跻身发达国家
英国虽然引领了工业革命 但是因为自大 忽略了与欧陆的学术技术文化交往 并且 经常出兵到别国 在二战后民族解放的风潮使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压弯了帝国的脊梁 而法德殖民地没有英国多
且法国接受了许多殖民地的自决从而少了许多负担
种种原因使英国发展滞后于法德

阅读全文

与德国民族教育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