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之一:沉重战争赔款,导致德国经济不堪重负。
一战结束时,英国和法国均欠下美国多达40多亿美元的战争债务。英国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提议取消协约国之间所有的战争债务,他认为这对世界的繁荣至关重要。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却固执于短视的经济利益,坚持让协约国偿还战争债务。鉴于美国的立场,英法两国只好寄希望于从战败的德国那里获得高额的战争赔款来偿还战争债务。
1921年,赔款委员会公布了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350亿美元的黄金。
2、鲁尔危机重创德国经济,是德国通胀的直接导火索。
1922年底,赔款委员会宣布,德国没有按时交付煤和原木,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于1923年1月开进了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危机重创德国经济。
德国政府为了支持鲁尔区的工人罢工,印发越来越多的纸币。1923年底,德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马克变得一文不值。
(1)德国怎么控制通货膨胀扩展阅读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德国流通的货币“马克”(全称是“纸马克”Papiermark)从1914年到1923年的贬值情况。
第一列是1金马克(金马克Goldmark是德国1873年到1914年使用的货币)兑换马克的数量,从1914年引入新版马克代替金马克时候的1:1,到1923年11月初已经变成1:100,000,000,000(一千亿)。
第三列是寄一次信件需要多少马克。1918年初只需要0.15马克,到了1923年寄信就得花一亿马克。最后一列则是美元对马克的汇率。
1914年1美元等于4.2马克,但1923年马克已经贬值到了1美元等于420,000,000,000马克(4200亿)。
这些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马克已经贬值的如同废纸。而且确实,这些纸币真的被当做废纸使用了。
家里生火取暖不用再去买柴火了,而是直接烧钞票取暖,因为烧钞票比烧木材还便宜,注意下图这个人烧的可是一亿马克面额的钞票:
小孩子们也不用买玩具了,直接可以拿一捆一捆的钞票垒房子;
普通民众的生活,对整个国民经济更是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先看一下股票市场,政府印钞票通常会推高股票指数。德国股票指数在1917年刚刚超过100点,到了1923年直接超过了10万亿点。
而劳动力市场同样产生了较大波动。下面这张图是德国勃兰登堡州地区的就业人数(不过缺少数量单位),蓝色是原始数据,橙色是剔除了季节影响的数据。
从20年代末开始就业率出现下滑,到了1932年跌落到了谷底。虽然这一数据是恶性通胀发生之后,但我想就业率的下滑与通胀导致的经济崩溃存在紧密联系。
到了1923年,德国政府终于想出了办法暂时缓解了这场恶性通货膨胀。主要的措施是发行新货币,代替旧版马克,汇率为一个新货币单位等于一万亿老版马克。
同时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此外经过与一战战胜国的协商,德国的战争赔款得到削减。
其实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的战争赔款并不是以德国市面上的马克来偿还的,所以通货膨胀并不会导致赔偿款的贬值,但是一个经济临近崩溃的德国对于战胜国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在这一点上政治家的觉悟要远远低于凯恩斯。
不过欧洲政治家的反应还是太迟了,这场经济危机让魏玛共和国元气大伤,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到达极点。
恶性通货膨胀最大的受害者当属德国的广大民众,他们苦心积累的马克变得一文不值,财富直接归零。民众最失望的时刻,也正是新的政治势力野蛮生长的好时机,这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纳粹。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的30年代初,纳粹党迎来了扩张的黄金期,他们告诉人们,纳粹党会让德国的经济重新复苏,会让人们重新得到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30年代初也正是就业率的最低谷,纳粹党的这套宣传十分有号召力,而且不要忘了,纳粹党的全称可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NSDAP),仅仅这个名字就对劳苦大众有足够的吸引力了。
果然,在1933年,纳粹党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德国开始了一个更加黑暗的时期。而当初协约国企图通过《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的计划彻底落空,反而迎来了另一场规模更大的世界大战。凯恩斯一语成谶。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纳粹上台归因于这场经济危机,但这次恶性通胀对于纳粹的崛起多多少少起到了助推作用。
此外,这次恶性通胀的另一个更加长远的影响是,德国人自此之后对国家的货币政策慎之又慎,因为那次通胀的恶果实在是太过刻骨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中央银行”、“保持币值稳定”作为核心准则被刻在了德国经济体系当中,政府绝对不允许利用货币政策滥印钞票来刺激经济,德国联邦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拥有独立的地位。
后来到了世纪之交的20世纪末,欧盟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市场,引入欧元并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欧洲央行就是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模式建立的,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都坚持绝对的独立性。
B. 德国8月通胀率回升至近50年高位,这将给当地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德国8月的通货膨胀达到近50年最高位,所以说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通货膨胀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是通货膨胀率一般不超过5%,这是理想的经济状态。实际上大部分国家做不到,不过能控制在10%以内就没有太大问题。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十分恶劣,因为通货膨胀了,大家钱的购买力下降,了同样的可支配收入,大家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经济就循环不起来,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没有办法回笼,它就没有办法进行下一环节的生产。消费也不行,投资也不行,那经济怎么可能起来呢?因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是消费投资,出口这个国家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出口也好不到哪去。
C. 德国上千人集会,抗议通货膨胀和能源价上涨,新能源危机该如何度过呢
很简单的道理,能源危机何时渡过要取决于国家对俄乌战场的态度。毕竟国家的政策失误,会导致国内出现严重的能源危机。
人员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及民众的生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对于绝大部分国家而言,国家内部是无法真正生产以及获取足够的能源。只能够选择通过进口的方式,来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因此欧洲部分国家都是采取进口的方式来获取的,比如从欧洲以及中东地区。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德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游行示威活动。参与此次游行示威的人数达到了上千人,要求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上涨的问题。其实不单单只有德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等欧洲其他国家都出现了类似的游行示威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毕竟是能源危机造成的通货膨胀。欧洲地区民众的生活压力大大增加,物价水平正在飞速上涨当中。
D. 德国一战后的通货膨胀问题是怎么解决
希特勒的上台时间,是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的末期,希特勒采取了国家凯恩斯主义,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发展军工,带动债券和货币发行,造成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国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GDP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德国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凯恩斯主义是血腥的,因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由足够的消费来带动,但是消费没有起来,就只有依靠战争来消费了。希特勒的国家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发展军工,也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资助科学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在一战以后的德国,建设的目的是让德国两线作战时可以一天之内把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但是平时,这个高速公路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在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这也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根本保证。
E. 德国通货膨胀时个人采取的措施
一国央行应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可以采取提高基准利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来抑制经济过热;同时还可以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回笼货币,例如买卖有价证券,发行央票等。企业可以采取在期货市场上做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风险。个人可以投资于黄金,古董及有价证券,来规避通胀风险,更好的学会投资理财,无论通胀还是通缩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取财之道。
F. 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超发的货币是如何处理的,德国经济又是如何回到正常状态
呵呵,货币战争只不过是一部小说,故事情节只能娱乐一下的,不能当真。
1923年德国超级通胀的根源在于巨额的战争赔款,所以解决之道在于有人担保偿还借款。
1924年,以美国银行的查尔斯.道威斯为首的委员会推出了“道威斯计划”,1924—1928年内总计8亿美元贷款流向德国,帮助它偿还凡尔赛条约的赔款,利息收益直接投资于德国市场。同时,国联调停法、比两国撤军,接管鲁尔工业区。沙赫特用国家银行黄金储备为基础的新马克,以1∶30亿的悬殊比率兑换旧马克,到1924年8月这个过程基本完成,马克汇率开始在国际市场上稳定下来,国际投机者逐渐停止了对它的攻击。折磨德国的漫长通货膨胀结束了。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15488_72253.html
G. 20年代德国的通货膨胀很严重,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什么现象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通货膨胀,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则是1923年德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的危机让德国处于一个相当危险的状况,物价疯涨,人们的工作机会不断减少,政府信誉受损严重。
三、解决的办法德国政府应对通胀也采取了系列的措施,在国际上与协约国重新谈判,减持战争赔款。当然,德国国内也进一步缩紧收支,增加结税收来控制经济平衡。1924年,德国发行新马克取代旧马克,通过多种手段德国政府结束了国内的通胀问题,然而德国政府的第三个策略却导致了当时的中产阶级们的不满,这次的通胀事件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一降再降,也为后来的德国走向纳粹主义“埋”了恶果。
H. 欧洲货币危机时期联邦德国中央银行如何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联邦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提高利率的办法,以便吸引马克的存储,想以此来减轻通胀的压力。但在这样做的同时,联邦德国中央银行在欧洲货币体系内的中流础柱地位显然不存在了。当一个相互联系的群体失去足以使其保持平衡的依赖后,其原来的有序状态必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危机的发生。
I.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采用什么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摘要 希特勒的上台时间,是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的末期,希特勒采取了国家凯恩斯主义,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发展军工,带动债券和货币发行,造成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国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GDP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德国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凯恩斯主义是血腥的,因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由足够的消费来带动,但是消费没有起来,就只有依靠战争来消费了。希特勒的国家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发展军工,也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资助科学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在一战以后的德国,建设的目的是让德国两线作战时可以一天之内把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但是平时,这个高速公路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在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这也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