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管理体制,详细
德意志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是指于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Reich)和1943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在1933年至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使用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作为纳粹德国非正式名称。
纳粹德国全盛时候包括北欧、西欧大部分、南欧、北非和苏联西部大部分地区。后来因为纳粹德国展开了两条战线,导致国力无法支撑,再加上盟军登陆诺曼底,最终使得德军溃败,到1945年5月纳粹德国灭亡
政权特点
纳粹政权的特点是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白种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纳粹党通过迫害被认为是不纯的事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特别针对少数人群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治敌人(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参见德国抵抗运动)。
铁十字勋章-1939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了高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各样的其他人被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灭绝种族的罪行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纳粹委婉的在德语中称其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ösung,一般将犹太人杀死就叫“最终解决”)。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Schutzstaffel,缩写SS,其标志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 ,其中包含准宗教职能、情报机构职能、准警察职能和一支武装力量(称作“武装党卫队”等。这支部队原本由经过严格挑选具有雅利安血统的人组成(但后期随着局势恶化而成分混杂),号称纳粹武装力量中的精英,在战争后期常常充当战场消防员的角色。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由宣传部长戈培尔任国家元首兼总理,但戈培尔于七日后自杀所以海军元帅邓尼茨接替了希特勒的职务。1945年5月9日邓尼茨被盟军逮捕第三帝国时代宣告结束。
纳粹德国把被占领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占领区完全转变为德国领土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1)合并区。
被纳粹占领的国家,同德国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所谓的“合并区”。合并区或者以德国新增的行政区形式出现,或是以德国原来已存在的州、行政区或省的增添部分的形式出现,由第三帝国直接统治。在东方,这类合并区包括:
1.原属波兰的但泽—西普鲁士行政区(包括但泽、马林威德尔和布罗姆堡专区)和瓦尔特兰行政区(包括伊诺、弗罗茨瓦夫、波森和卡利什专区);
2.并入西里西亚省的波兰卡托维兹专区;
3.并入东普鲁士省的波兰泽希瑙专区;
4.并入东普鲁士省贡宾南专区的波兰苏道恩专区;
5.并入东普鲁士省阿伦施泰因专区的波兰佐尔道地区;
6.原奥地利共和国;
7.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8.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
在西方,这类合并区有1939年以前比利时所属的圣维特市。欧本市和马尔梅迪市,它们被并入莱因省的亚琛专区。
(2)民政长官管辖区。
在东南欧,这类地区有过去属于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北部的下斯蒂里亚地区和上卡尔尼奥拉、米埃斯塔尔和西兰香地区。根据希特勒1941年4 月12日颁发的:“分裂南斯拉夫的紧急指示”,纳粹德国决定将上述地区分别划归第三帝国的施蒂里亚马尔克行政区和克恩膝行政区。
在西方,这类地区有:
1. 法国的摩泽尔省(即洛林)和上、下莱因省(即阿尔萨斯),前者并入萨尔—法尔茨行政区,成为新的威斯特马尔克行政区;后二者并入巴登行政区,成为新的巴登一阿尔萨斯行政区。
2 .卢森堡。整个国家于1941年2月划归科布伦次—特里尔行政区,成为新的摩泽尔行政区。
虽然纳粹分子始终没有公开通过法律宣布将上述地区最终并人德国,但事实清楚地表明,他们完全有意把这些地区最终吞并。例如,阿尔萨斯的行政长官瓦格纳公开宣称,他的任务“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是一项将阿尔萨斯收回大德意志帝国的任务。”希特勒本人曾要求瓦格纳在10年内使洛林和阿尔萨斯完全德意志化。为了使洛林、阿尔萨斯和卢森堡的行政管理制度同第三帝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全一致,这三个地区的立法须由各地的行政长官与德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共同提出。在此三个地区,义务兵役制于 1942 年 8月开始实行;接着第三帝国的内政部长颁布法令,把德国公民的身份授予参加德国武装部队或武装党卫军的当地居民,或是在其他方面表明自己不愧为德国人的当地居民。在这三个地方,纳粹德国还采取了各种步骤使当地的地名以至姓氏德意志化;同时还强迫当地居民讲德语以代替本民族语言或是法语。在这些地方的海关、邮电及铁道部门,则完全成为第三帝国各个部门的有机组成部分。
1941年8 月,前波兰公国——比亚威斯托克省,也被纳粹当局划人民政长官管辖区的系列。东普鲁士行政长官科赫奉命出任该地区的行政长官,而该地区改隶属于东普鲁士行政区。纳粹官方坚持,比亚威斯托克也属于最后应并入第三帝国的地区之一。
(3)附属区。
这一类地区的行政机构也几乎完全是德国类型。这类地区包括波兰的残余地区组成的总督辖区、德国专员管辖的乌克兰与奥斯特兰的白俄罗斯地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虽然在法律上还有本国的“自治”政府,上面却还有一个德国监护机构,故可以被认为也属于这一类,特别是因为它们已被纳粹当局视为大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
为了掠夺和统治被占领区,纳粹党首先于1934年在自己的中央机构中设立了殖民政治管理局,1940年升格为殖民事务部。战争爆发后,又在内阁中设立了东方领土事务部。
第三帝国政区(1944年):
行政区名 行政中心 备注
1.柏林 同
2.汉堡 同
3.石勒苏益格-荷尔斯 基尔
斯泰因
4.奥斯特-汉诺威 吕讷堡
5.南汉诺威-不伦瑞克 汉诺威
6.马格德堡-安哈尔特 德绍
7.哈雷-梅泽堡 哈雷
8.梅克伦堡 什未林
9.萨克森 德累斯顿
10.马尔克勃兰登堡 柏林
11.波美拉尼亚 斯德丁(什切青)
12.下西里西亚 布勒斯劳(弗罗茨瓦夫)
13.上西里西亚 卡托维兹 1939年划入原波兰
卡托维兹专区
14.东普鲁士 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 1939年划入原波兰
泽希瑙,苏道恩专区
及佐尔道地区
15.图林根 魏玛
16.北威斯特法伦 明斯特
17.南威斯特法伦 波鸿
18.威悉-埃姆斯 奥尔登堡
19.库尔-黑森 卡塞尔
20.埃森 同
21.杜塞尔多夫 同
22.科隆-亚琛 科隆 1939年划入原比利时
圣维特,欧本,马尔梅迪
三市
23.摩泽尔 科布伦茨 1941年2月将卢森堡划
入原科布伦茨-特里尔区
后改立
24.黑森-拿骚 法兰克福
25.西马尔克 萨尔布吕肯 1940年将原法国摩泽尔
省划入原萨尔-普法尔茨
区后改立
26.巴登-阿尔萨斯 卡尔斯鲁厄 1940年将阿尔萨斯划入原
巴登区后设立
27.符滕堡-霍亨佐伦 斯图加特
28.弗兰肯 纽伦堡
29.美因-弗兰肯 维尔茨堡
30.拜罗伊特 同
31.施瓦本 奥格斯堡
32.慕尼黑-上拜恩 慕尼黑
33.维也纳 维也纳 1938年3月设
34.下多瑙 克雷姆斯 1938年3月以下奥地利设.
1939年划入南摩拉维亚
35.上多瑙 林茨 1938年3月以上奥地利设.
1939年划入南波希米亚
36.施蒂利亚马尔克 格拉茨 1938年3月以施蒂利亚设.
1941年4月划入下施蒂利亚
37.克恩滕 克拉根福 1938年3月以卡林西亚及
利恩茨地区设. 1941年4月
划入上卡尔尼奥拉
38.蒂罗尔-福拉尔堡 因斯布鲁克 1938年3月以蒂罗尔及福拉
尔堡设
39.萨尔茨堡 同 1938年3月以萨尔茨堡设
40.苏台德 赖兴贝格(利贝雷茨) 1938年10月设,1939年3月
划入北波希米亚及北摩拉
维亚
41.但泽-西普鲁士 但泽(格但斯克) 1939年设
42.瓦尔特兰 波森(波兹南) 1939年设
[注]马尔克(MARK)在德语中是"边疆"之意.
B. 详细的德国地理
有人说,德国是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的转车站;也有人说,德国是通向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桥梁。本图册以政区为主,重点表示政区、交通、旅游等内容,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德国的诸多方面。读罢此图,对德国或许读者会有自己的认识。
语言:德语为官方用语和通用语。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是世界上1亿多人的母语。除德国以外,将德语作为母语的还有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小部分地区;法国和卢森堡沿德国边境的地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合并,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面积35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180万,民族以德意志为主,官方语言为德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新首都为柏林。大城市有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埃森、多特蒙德、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不来梅等。
地理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南北直线距离为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河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 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度左右,南部山地为20度左右; 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度左右。
历史: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
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第二帝国”。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欧洲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战败的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西方占领军建立了一个西德政权,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久以后,苏联在它的占领区内建立了一个德国政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89年东部德国发生巨变,在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了统一,仍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旅游景点:
德国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之国。它为旅游者提供了罕有的丰富多彩的值得游览的城市与风光;吸引着人们来了解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各种形式。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比比皆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岸边和岛屿上,海洋性气候温和宜人。荷尔斯泰因和梅克伦堡的多湖平原使人流连忘返。中等山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是徒步旅游者涉足为快的目的地。莱茵河、美因河、摩泽尔河、内卡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萨勒河的河谷充满了浪漫色彩。远离交通干线的大约100多条旅游之路,例如“德国童话之路”、“浪漫之路”或“德国葡萄园之路”,揭示了古代的文化风光,使人更加接近自然景色、田园诗般的古老城市和村庄。
教育制度:
德国约有300余所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外国学生),其中约有90所国立大学。整个高等学校的结构为:
(1)大学: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还是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大学通常有权授予文学士、理学士和博士学位。各大学开设的专业通常包括: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学、法律、神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农业和林业学。大学崇尚“纯科学”,期望造就具有科学观念和素养的大学生。
(2)工业大学:教学和科研主要面向工业。然而,许多年以来,工业大学也发展成具有综合性倾向的大学。如在柏林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古典哲学、音乐、教育;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当然,工业大学的重点主要在于工程学和自然科学。
(3)教育学院:主要为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培养师资,个别教育学院也培养中学高年级师资。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州还独立设有教育学院,大部分州的教育学院于70年代并入了大学。
(4)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在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有时还包括艺术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其它高等院校,包括设在汉诺威的医学和兽医学高等学校;设在吕贝克的医科大学;设在科隆的德国体育大学;以及设在施佩耶尔的管理学院。
非国立大学,这些大学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非政府渠道,如一些教会学校。另有少数的私立大学,专业偏重于经济学和医学。但她们通常需要收取学费。 学位体系如下: 理学士(Diplom) 专业为自然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大学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士。理学士一般要求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习8个学期,并要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理学士的获得需要撰写有深度的,独立的学位论文(Diplomarbeit),及通过相应的笔试和口试。 文学士(Magister Artium) 人文科学,通常也包括一些社会科学的大学毕业生通常将获得文学士。与理学士的学位考试相比,文学士的学位考试包括两门主要学科,或一门主科和两门副科。考试的要求因学科和大学而相异,但通常都需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口试。 博士(Doctorate) 原则上说,德国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招收博士生。博士生的资格取决于优异的大学学习成绩。在德国之外获得学位的学生是否有资格攻读博士学位,通常决定于大学的学院或系。此外,你必须要找到一位愿意指导你学业的教授(德国人称博士之父,Doktorvater)。博士导师可能会给你一个做博士论文的课题,也有可能接受你提出的课题。在德国攻读博士一般意味着同时也参与研究。除了博士论文的撰写之外,博士生通常要参加博士生讨论会(Doktorandenkolloquien),与其它博士生讨论和交流 课题的研究进展。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提交博士论文,并且要通过主科和相关副科的口试。
生活文化:
德国住宅设备先进,面积宽敞,环境幽雅,故国际上有“吃在中国,穿在法国,住在德国”的说法。德国的工业发达,其生产的汽车等均以质量上乘闻名。德国的狂欢节以时间长、内容丰富而具特色。每年人们都要从2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开始,庆祝为期一周的狂欢节。节日里,人们随心所欲,演习妇女执政典礼,把城市钥匙交给愚人会议,举行化妆游行及盛大的假面舞会等。每年9月最后一星期到10月第一星期的慕尼黑啤酒节,柏林电影节都是国际盛会。德国人送礼时更注重礼品的装潢,而对装潢内的东西是否满意却不太看重。由于玫瑰花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是专为情人准备的,因此,人们从来不随意把鲜花当作礼品送人。德国人在称谓上重视职务、学衔及学位。在与德国人交谈中,不要议论打垒球、篮球或美国式的橄榄球等,而最好谈谈德国的原野、个人的业余爱好和足球之类的体育项目。按德国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的相关资料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 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 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 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 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 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 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 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 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 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 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 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 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 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 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 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 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 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 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 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 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 “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 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 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 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 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 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 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 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 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 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 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 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 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 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 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 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 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 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 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 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 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 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 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
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 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 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 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 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 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 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 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 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 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 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 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 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 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 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 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 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 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 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 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 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 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 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 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 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 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 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 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 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 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 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 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 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 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 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 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 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 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 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 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 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 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 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 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 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 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 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 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 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 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 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 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 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 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 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 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 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 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 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D. 一战前德国在海外有多少殖民地
山东 还有其他地区的一些岛屿 总之不大
E. 德国一战前殖民地
您好,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第二帝国历史
德国正式拥有过主权的地方包括:
太平洋
西萨摩亚:1899年-1914年
德属新几内亚(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领地(Kaiser-Wilhelms-Land)和邻近海岛:1884-1914年;
其政区还包括:
加罗林群岛(Karolinen):1889年-1914年
马里亚纳群岛(Marianen):1889年-1914年
德属东非(Deutsch-Ostafrika):
后来的坦噶尼喀(Tanganjika),今天属于坦桑尼亚
卢旺达和布隆迪(Ruanda-Urundi):1885年-1917年
维图(Witu):1885年-1890年,在今肯尼亚
德属西非(Deutsch-Westafrika)包括:
喀麦隆(Kamerun):1884年-1914年
多哥(Togoland):1884年-1914年
德属西南非洲(Deutsch-Südwestafrika),今纳米比亚:1883年-1915年
德国也在中国拥有土地利益:
胶州湾(Kiautschou)保护领地,包括租借地青岛(Tsingtau):1897年-1914年(原本租借99年)
山东势力范围
黄河(Gelber Fluss)流域势力范围
另外,我在自己的空间里有一篇原创的长文1万5千字
崛起之后的彷徨----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1871-1914
http://hi..com/%E7%BB%B4%E4%BA%AC%E7%BB%A7%E6%89%BF%E4%BA%BA/home
里面也曾详细的分析过德国的世界帝国政策和殖民地政策,您可以参考以下
希望您能满意
F. 世界政区的欧洲
欧洲政区 西欧 比利时 | 法国 | 爱尔兰 | 卢森堡 | 摩纳哥 | 荷兰 | 英国 | 奥地利 |德国 | 列支敦士登 | 瑞士 北欧 丹麦 | 芬兰 | 冰岛 | 挪威| 瑞典 东欧 白俄罗斯 |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 | 立陶宛 | 摩尔多瓦| 俄罗斯 | 乌克兰| 波兰 | 斯洛伐克 | 匈牙利 | 捷克 南欧 阿尔巴尼亚 | 安道尔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保加利亚 | 克罗地亚 |希腊 | 意大利 | 马其顿 | 马耳他 | 黑山 | 葡萄牙 | 罗马尼亚 |圣马力诺 | 塞尔维亚 | 斯洛文尼亚 | 西班牙 | 梵蒂冈 欧亚交界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塞浦路斯 | 格鲁吉亚| 土耳其 海外属地与其他特殊政区 法罗群岛(丹麦) | 直布罗陀(英国)| 根西岛(英国)| 马恩岛(英国)| 扬马延岛(挪威)| 泽西岛(英国)| 斯瓦尔巴群岛(挪威)
G. 德国的地图 政区图 提供一下
建议翻书!应该是在高一下册书上吧!你或者网络图片
H.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政区
帝国本土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了39个独立的邦国。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邦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占整个帝国的六成。
这些邦国中的其中数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得到了独立主权。其余的邦国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得到独立主权。这些邦国的领土可能并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可能会分成数个部分分布在德意志地区各地。这种现象是因为透过家族分支瓜分领地,或者是透过征购而获得的。
帝国内的每个成员国都会派遣代表参加帝国联邦会议和帝国议会。帝国中心与每个成员国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固定,之间的关系仍然在基础阶段。德意志皇帝的权力范围颇大,例如他能够调停邦国之间的争论,或者是解决邦国的继承权问题。 王国 普鲁士王国(柏林):勃兰登堡、黑森省、汉诺威省、威廉港、霍亨索伦、劳恩堡公国(与普鲁士组成个人联盟直到1876年,然后并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拿骚、东普鲁士、波莫瑞、波兹南、莱茵省、萨克森省、西里西亚、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威斯特法伦、西普鲁士
巴伐利亚王国(慕尼黑)
萨克森王国(德累斯顿)
符腾堡王国(斯图加特) 大公国 巴登大公国(卡尔斯鲁厄)
黑森大公国(达姆施塔特)
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什未林)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新施特雷利茨)
奥尔登堡大公国(奥尔登堡)
萨克森-魏玛-爱森纳赫大公国(魏玛) 公国 安哈尔特公国(德绍)
不伦瑞克公国(不伦瑞克)
萨克森-阿尔滕堡公国(阿尔滕堡)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科堡)
萨克森-迈宁根公国(迈宁根) 亲王国 利珀亲王国(代特莫尔德)
罗伊斯-施莱茨-格拉亲王国(格拉)
罗伊斯-格瑞茨亲王国(格瑞茨)
绍姆堡-利珀亲王国(布卡堡)
施瓦茨堡-鲁道尔施塔特亲王国(鲁道尔施塔特)
施瓦茨堡-桑德豪森亲王国(松德斯豪森)
华迪克-皮亚蒙特亲王国国(阿罗尔森) 帝国直辖领 阿尔萨斯-洛林(1873年)(斯特拉斯堡)
汉萨自由市
不来梅自由市
汉堡自由市
吕贝克自由市 德国正式拥有过主权的地方包括:太平洋萨摩亚:1899年-1914年
德属新几内亚,包括威廉皇帝领地和邻近海岛:1884-1914年;其政区还包括:所罗门群岛、加罗林群岛:1889年-1914年
马里亚纳群岛:1889年-1914年
瑙鲁、马绍尔群岛
德属东非:后来的坦噶尼喀,今天属于坦桑尼亚:1885年-1918年
卢旺达和布隆迪:1885年-1917年
维图:1885年-1890年,在今肯尼亚
德属西非包括:喀麦隆:1884年-1914年
多哥:1884年-1914年
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883年-1915年
德国也在中国拥有土地利益:
胶州湾租借地,包括租借地青岛:1897年-1914年(原本租借99年)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山东势力范围
黄河流域势力范围
I. 哪里曾是德国的殖民地
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后期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殖民地。后随着一战的战败,其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曾建立过的殖民地有:
早期殖民地
美洲:
小威尼斯(委内瑞拉),这个还不算真正的殖民地,顶多是租界
1909年的德属西南非洲
勃兰登堡——普鲁士殖民地(Brandenburger-Prussian colonies)
非洲:
大腓特烈堡(Friedrichsburg,在今天加纳境内),1683–1718
阿尔金岛(Arguin,在今天毛里塔尼亚),1685–1721
维达(Whydah),在今天多哥境内,约为1700年,不过当时勃兰登堡公司只有一个小小的补给驻点,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英国和荷兰设于当地的驻点.
美洲:
圣托马斯岛(SaintThomas),现在为美属维尔京群岛一部分,勃兰登堡公司向丹麦西印度公司的租借地(1685–1720)
维克斯岛(Vieques,又称螃蟹岛,IslandofCrabs),波多黎各属岛,勃兰登堡公司从丹麦西印度公司中并入,1689–1693
托尔托拉岛(Tortola),现在属英属维尔京群岛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岛.1696年短暂领有.
德意志帝国殖民地
太平洋
德属新几内亚 (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领地(Kaiser-Wilhelms-Land),俾斯麦群岛(Bismarck Archipelago),德属所罗门群岛(German Solomon Islands,1885-1899),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1888-1919),瑙鲁(Nauru,1888–1919).其政区还包括:
德属新几内亚1912
德属马绍尔群岛(Deutsche-Marshall-Inseln,1885-1919)
德属萨摩亚(Deutsch-Samoa,1899–1914)
加罗林群岛 (Karolinen):1889-1919年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1899–1919)
帕劳(Palau,1899–1919)
马里亚纳群岛 (Marianen):1889-1914年
德属东非 (Deutsch-Ostafrika):
即后来的坦噶尼喀(Tanganjika),今天属于坦桑尼亚。一战后成为国联的英国托管地.1962年独立,1964年与原英国保护国桑给巴尔苏丹国合并成为今天的坦桑尼亚.
卢旺达和布隆迪(Ruanda-Urundi):1885-1917年
维图(Wituland):1885-90年,在今肯尼亚,后让给英国
基翁加三角区(KiongaTriangle):自1920年起(之前就已经被德国占领),位于萄属莫桑比克. 德属西非 (Deutsch-Westafrika)包括:
德属喀麦隆 (Kamerun):1884-1914年 .一战后分为英属喀麦隆和法属喀麦隆,后者成为今天的喀麦隆共和国,英国部分则一分为二,一部分并入尼日尔爾利亚,另一部分并入喀麦隆.
德属西非(最北的两处)
多哥兰(Togoland):1884-1914年 .一战后分为英国占领部分和法国占领部分,前者并入加纳,后者成为今天的多哥.
德属西南非洲 (Deutsch-Südwestafrika),今纳米比亚:1883-1915年 (不包括被英国占领的鲸湾地区,Walvis Bay)
博茨瓦纳(德语名Südrand des Caprivi-Zipfels)
德国也在中国拥有土地利益:
胶州湾(Kiautschou)保护领地,包括租借地青岛 (Tsingtau):1897-1914年 (原本租借99年)
山东势力范围
黄河流域(Gelber Fluss) 势力范围,即山东半岛附近的德国势力范围.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J. 世界政区图例举5-10个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以及概括
.美国,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巴西,南美最大的国家,加拿大,世界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