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军援武器都达到极限了,还是被乌克兰狂批,德国到底图个啥
德国的行为只是为了在俄乌冲突当中找存在感,同时也是为了给美国一个满意的答复,除此之外,也是为了报复俄罗斯中断能源供应。
虽然德国并没有直接参与俄乌冲突,但是德国在俄乌冲突当中却频频找寻存在感,这也使得很多人觉得德国的行为有些让人迷惑,因为德国在这场冲突当中并没有获得任何利益,反而得罪了俄罗斯。
由于德国二战战败国的身份,这使得德国的国际影响力始终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找寻存在感,也为了扩大自身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德国才会选择多次援助乌克兰军队,因为只有这么做,德国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只不过令德国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多次援助乌克兰军队后,乌克兰的局势并没有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同时德国也卷入到了舆论漩涡之中。如果德国不停止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那么德国的口碑形象必然会彻底崩塌。
② 德国与俄罗斯关系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德国在默克尔的带领下与俄罗斯的关系向好。但随着朔尔茨的上台和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的施压,俄德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博弈与周旋,德国最终选择了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选择当好“美国盟友”,具体来说有两个表现。
一是坚定对俄制裁的决心。9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发表讲话,称普京应该为“欧盟、北约与俄罗斯的敌对”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发现,伴随着乌克兰发起的大反攻,德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向强硬。这代表欧洲愿意“再赌一把”,赌乌军可以在冬季之前,扭转战局。这个多事之秋,注定不安稳啊。
③ 俄驻德大使:德国已越过红线,俄罗斯会如何应对此事
俄罗斯用能源进行了反击,这难道不是正常的国际博弈吗?
按照朔尔茨的逻辑,不论德国如何制裁,如何支持如克兰!俄罗斯都应该老老实实、稳稳当当为德国提供一部分天然气,这才是可靠的能源供应商?朔尔茨指责俄罗斯之前,应该反思一下德国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俄罗斯天然气可靠的买家。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德国积极参与、推动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以及武器支持给乌克兰,这才是俄罗斯将能源停止供应的最重要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
④ 从恋爱到互怼,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冷战期间,西方阵营中的欧洲国家总是把俄罗斯视为公敌。然而,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另一个选择,它敢于冒险受到美国的制裁,并与苏联调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55年9月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及其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此后,西德和苏联的关系升温。苏联解体后,德国仍与俄罗斯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并享有广泛的经贸合作。德国和了罗斯发生了德国想占主导权。
德国现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它不小心选错了团队,它不仅将面临美国的制裁,还将面临其他欧洲国家的敌意。德国的名字是欧盟的老大,但实际上它是由美国控制的,其地位非常尴尬。这可能是第二个孩子的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只能顺应美国和西方的大潮流,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并对其实施制裁,这样G8集团才能再次回到G7集团。
⑤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转折点是什么呢
由于同盟国和同盟国的两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多。战争期间,800多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直接军费开支达到3000多亿美元。这场战争还有另一个最大的后果。俄罗斯工人阶级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⑥ 一战期间俄国和德国有什么矛盾
1890年,德国拒绝延长“俄德再保险条约”,这等于是把德国对外关系的一根支轴给抽走了,德俄奥三国间之所以能长时期保持和平,靠的就是德国既和奥匈有军事同盟,又和俄国有秘密协约的暧昧关系所导致的外交制衡。俄德两国在两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虽然俄国对普鲁士从一个受俄国庇护的弱国成长为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强国抱有一丝嫉妒和不快,但总的来说,俄德两国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相反,俄国与奥匈帝国倒是不共戴天,奥匈帝国对巴尔干斯拉夫地区的扩张,挑战了俄国泛斯拉夫主义旗手和斯拉夫人保护者的虚荣心,而俄国鼓动的泛斯拉夫主义浪潮则使得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人心思变,危及奥匈帝国的生存。因此,俄奥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俾斯麦之后的德国外交决策者,轻率地采取了对奥一边倒政策,迫使俄国与法国接近,而德法之间的矛盾又是不可调和的。这样,虽然俄德两国并无重大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殖民地冲突,却均受制于本国的盟国而互相对立。
俄国和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两端的强国,一般是很少能够发生地缘政治上的直接冲突。除了在两个拿破仑时期,由于第一个拿破仑的野心和第二个拿破仑的记仇,才导致了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法俄两国既然在欧洲已经不再发生直接冲突,殖民地竞争方面也没有矛盾,那么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咄咄逼人之势,法俄接近是不可阻挡的。在1879年以后俄德之间爆发经济战,导致俄国的农产品出口受阻,财政状况恶化。这时来自法国的巨额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给了俄国经济以复苏的机会,这样法俄接近已经可以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1891年法俄之间缔结了外交协定,1893年,法俄军事协定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大国间结盟与敌对的对象已经固定,欧洲大国协调外交走入了死胡同。
和奥匈帝国一样,俄国也属于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东方专制君主国家,而且在这方面比奥匈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俄国在巴尔干势力扩张上屡屡在外交上遭受德奥的遏制,在所谓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丢面子,而法国对俄国在巴尔干的野心也不积极支持,俄国最终丧失了一切耐心,外交界和军方根本不打算在小规模的、可控的外交冲突中耗费精力,只打算准备进行全面战争,把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的审判”。这一转变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特的外交格局,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印证了俾斯麦的预言,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
⑦ 德国议员痛批朔尔茨反俄政策,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德议员宣称与俄对抗很愚蠢,美国议员要求停止对乌援助,英法意等国也开始出现官员明确反对介入冲突,尽管乌军最近反攻犀利,但是西方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已经发生改变了。乌克兰最近开始了犀利的反攻,并且夺取了很多城镇,甚至还有哈尔科夫方向的大城镇,这确实超乎了西方的预期。乌克兰用实际行动让西方国家见识了他们援助武器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胜利并不能改变西方的困境,也很难根本上改变俄乌冲突局势的走向。乌克兰那暂时反击的胜利不等于最终的胜利,决定冲突胜负的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总结:确实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而言,介入俄乌冲突就是一种自杀的行为,除了给自己国家和民众带来伤害之外,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可以说,整个西方都陷入分裂之中,随着冬季的到来,西方的分裂只能进一步加剧。
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什么事件开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
一战起因
1、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
3、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4、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8)德国跟俄罗斯什么冲突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对矛盾
1、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2、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3、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4、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2、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3、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罗斯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罗斯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⑨ 俄乌冲突直击欧洲经济“心脏”:德工业巨头摇摇欲坠
在过去两年,德国工业领域就一直努力挣扎着想要摆脱疫情大流行和前所未有的供应链挑战,而如今,“隧道尽头的曙光”仍未出现,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却可能带来更为致命的打击:这场危机正迅速威胁到德国昔日引以为傲的 汽车 、化学和精密机械制造商,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很可能因此面临“脱轨”的风险。
据悉,随着这场地缘冲突将能源成本推至新高,并引发新一波高通胀,包括宝马(BMW AG)、巴斯夫(BASF SE)和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 AG)在内的数十家德国工业巨头都已警告称,它们的业绩将因此下滑,而其他公司甚至拒绝给出预测。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大幅下调了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大众 汽车 公司(Volkswagen AG)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本月在公司年度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将严重威胁到过去几十年来为世界许多地区带来自由和繁荣的世界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将遭受最大的损失。”
在柏林,德国政府已经承认了经济可能面临困境的严重性,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选择都受到着数十年能源政策的限制——这些政策使德国成为欧洲最严重依赖于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国家之一。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这场地缘风暴刮起之前,德国的能源密集型工业基础就面临着重大转变,德国计划退出核能和煤炭行业,同时电力成本也处于欧洲最高水平。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已经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从工业界收集有关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和价格、生产计划、供应瓶颈以及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等行业数据。
一直在努力锁定其他能源来源的哈贝克上周五表示,德国希望在2024年年中能够基本上实现独立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上周,哈贝克带领着来自巴斯夫、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莱茵集团等公司高管组成的团队造访了卡塔尔和阿联酋,以确保液化天然气的进口。
哈贝克上周六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便能给自己争取更多一点的回旋余地。”
但这些举措显然无法提供德国企业所急需的立竿见影的援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场可能会给德国出口驱动型制造商带来持久的经济痛苦。这些制造商多年来在中国强劲的需求和高效的供应链上高歌猛进,但眼下却可能面临空前的危机。
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警告称,德国面临滞胀的危险——即在经济放缓的同时持续存在高通胀。
德国工业巨头摇摇欲坠
在这个依靠制造业维持经济增长的国家,一系列的经济指标都可能因此蒙上阴影。制造业约占德国经济比重的22%,而在其邻国法国这一比例仅为11%。
基尔研究所(Kiel Institute)目前已将德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近一半,至2.1%,原因是俄乌危机的冲击波抵消了疫情后需求的复苏,同时通胀将加速攀升至5.8%,为1990年东西德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3月份,一项德国制造业指数已进一步下滑,同时一项关键的商业环境调查也创下了新低。但即便如此,不少德国企业仍主动或被迫地执行着对俄的制裁措施。
德国政府上周四就第二轮救助计划达成协议,以减轻能源成本负担,使救助总开支达到约300亿欧元(330亿美元)。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来阻止这场将影响到经济诸多层面的危机。
德国有机硅生产商BIW Isolierstoffe GmbH负责人Ralf Stoffels表示,“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的情况下,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生存和维持就业,而已不再盈利,”该公司位于德国前工业中心——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
Stoffels显然并不孤独。根据商业游说团体德国工商总会(DIHK)对3700家公司的调查,78%的公司表示,俄乌冲突伤及了它们的业务,超过一半的公司抱怨价格上涨或供应链中断。
“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是电价,”年销售额约为4000万欧元的精密铣床制造商Kern Microtechnik GmbH董事总经理Simon Eickholt表示。
他介绍称,该公司的能源成本大约翻了一番,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成本也令其承压。Eickholt指出,该公司的机械工程业务每周都会收到几份延长交货时间和提价15%的通知。
钢铁贸易商Schwarzwald Eisenhandel GmbH &; Co KG的董事总经理Steffen Auer则表示,价格“完全疯了”,每吨金属薄板的价格在一周内几乎翻倍式上涨了2200欧元,迫使该公司几乎每天提价。Auer说,“我们的一些客户付不起这样的价格。
俄罗斯供应德国约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一半的煤炭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石油。目前,德国企业最担心的是俄罗斯能源供应彻底关闭——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最终作出这一决定。
哈贝克上周五的讲话中也强调了德国的困境。哈贝克表示,“即使我们减少对俄罗斯进口的依赖,现在实施能源禁运还为时过早。经济和 社会 后果仍将非常严重。”
到目前为止,欧盟一直没有切断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因为其认识到此举将在欧洲大陆将引发冲击波。而如果欧盟真的这样做,BIW Isolierstoffe GmbH的Ralf Stoffels预计他的公司将不得不关闭,并波及到依赖其硅材料的制造商,如 汽车 制造商。
Stoffels表示,“我们面临的危险是没有足够的能源来维持我们的生产,尽管我们生产的是各行业都需要的东西。”
本文源自智通 财经
⑩ 德国对俄罗斯展开多轮制裁遭“反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你怎么看
对于这样一个情况,让我看到了经济全球化今天,一个国家所做任何一个决定,所带来影响都很深远。对抗、制裁没有赢家,双方都会因此受到影响;想要让国家和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生活过得幸福,唯有坚定维持和平与稳定,才能够长治久安。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很多国家,都对俄罗斯展开了多伦制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欧洲国家,也正在受到制裁“反噬”。俄罗斯限量供应能源,使得欧洲很多国家,国内民众苦不堪言。以至于多国群众,都罢工走上街头游行抗议。面对这样一个现状,个人有着下面两个看法存在。
希望冲突能够早日结束,也希望全球其他国家,能够看清现实汲取教训,不让此类情况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