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19世纪初德国是什么状态

19世纪初德国是什么状态

发布时间:2022-11-17 05:37:13

Ⅰ 德国有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紧随英国之后于是18世纪末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德国却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地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步伐(注:也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19世纪初,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创造条件的时期。首先,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至德国着名史学家托马斯·尼佩代称这一德国历史上的“大改革时期”,“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 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其次,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容克地主们通过收敛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而交付的赎金,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许多农民则在人身获得自由的同时,成了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德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资金,而且准备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已开始拍打德意志的大门。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浪潮首先波及的是西德意志地区,而且来此办工业的起初也是英国人。例如,着名的英国企业家科克利尔兄弟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混合性的企业,在比利时建立起炼铁厂、煤矿和锻压厂的同时,在普鲁士也建立起了示范性企业。英国人因此成了包括德意志在内的“欧洲大陆的老师”。 在德意志地区,较早涉及工业革命的是一些着名的私人企业家。在威斯特发利亚,弗里德里希·哈尔科特就建立起了炼铁厂和炼铜厂,并投资于运河和铁路建设,推动蒸汽船只的使用。几乎与此同时,弗里德里希·克虏伯还在靠近鲁尔地区的埃森建立了德国第一家钢铁厂,而当时的埃森(日后成为德国着名的重工业城市)尚没展示出有什么发展前途,因此,克虏伯此举实有先见之明。在创建工厂的同时,德国的纺织行业中也开始利用英国的机器和技术。早在1783年,德国就安装了第一台水力纺纱机。到1814年,仅萨克森就已有机械纺锭28万枚。1831年,德国已经拥有1000台以上的机械棉织机。当然, 从整体上看,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德国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还是微弱的。

Ⅱ 分别说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二战后德国经济政治发展特点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界从初,老将俾斯麦隐退,告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信任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继位,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第二帝国对内政策:政治上采取变相独裁政策,宰相由皇帝任命,国家行政机关有宰相领导,内阁成员由宰相提名,可见整个国家机器就是封建制度的翻版。国家另设国会,国会可由三级议会自由选举产生,但是国会除对预算拨款等经济问题有决定权外,对国家一切事物都只有讨论权,皇帝可以任意否决。帝国采取联邦制,每个邦国都有自己的议会国王政府机关,但是因为整个帝国是以普鲁士为主体,所以整个国家就是普鲁士的扩大版,也即军事领导一切。经济上,国家鼓励大资产阶级垄断企业,蒂森,克虏伯,法本,西门子等等工业巨头在德国土地上崛起,进而一个又一个辛迪加,康采恩集团等政治经济力量成立,主导里帝国发展方向,在新兴的工业方面,例如化工,钢铁,交通,电子,军事工业等等方面,德国已开始领先于其他主要欧洲国家,由于垄断组织对工人阶级的超级剥削,使得整个资产阶级垄断利润空前增长,另外威廉二世也采取怀柔政策,例如退休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来安抚劳动阶级。另外帝国对教育的重视而产生的效果也在世纪末显现,国民文盲率大大降低,工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使得德国经济在一战前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法等,可以说,在德国统一到一战之前,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德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封建帝国向一个资产阶级垄断帝国主义国家的成功转变。

第二帝国对外政策,为了适应帝国经济的转变,无论从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还是移民过剩人口等等角度来讲,都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整个帝国的生存空间,威廉二世一改俾斯麦的低调外交政策,由不参与世界殖民地瓜分,到积极参与对全世界的掠夺,从非洲到亚洲,再到太平洋的小岛,年轻的帝国,跃跃欲试,在对非洲的瓜分中,德国占领了莫桑比克和科麦隆,并且在北非跟法国进行较量,另外又在东非地区和英国较量,在远东,容克军团在山东登陆,取得了远东军事基地,并且在太平洋地区和日本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在中东地区,奥斯曼土耳其这一老大帝国被纳入帝国势力范围,帝国还曾计划向墨西哥进行大规模贷款,以帮助其夺回被美国吞并的四个省,寻求帝国在美洲的立足点。

帝国外交政策,大胆挑战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东欧,由于容克地主的要求,德国宣布禁止进口俄国牲畜,而俄罗斯也宣布停止进口德国工业品,这就造成了两国经济的破裂,最终造成政治上的破裂,另外德国对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的支持,使得俄国在东南方向的扩张受到抑制,使得沙皇对德国的不信任加剧。最终造成两国从同盟到敌对的转变。德国占有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视法国为第一假想敌,而英国又占有世界第一的殖民地面积,也是德国梦想打败的目标。所以德国的、通过一个又一个军事法案,在海洋上,大势建造巨型战舰,在陆军方面,大力发展野战部队。并制定出进攻计划,从比利时绕道入侵法国,史称史蒂芬计划。

由于整个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取得的空前成就,外加帝国宣传武器的大势鼓动,使得整个国家的国民陶醉在民族自豪感到民族优越感的升级,反复强调历史对德意志民族的不公正,叫嚣着要打败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来获取国家新的生存空间。而老牌帝国主义英法俄等国,也大力维护自己多年来的既得利益,防范德国这样的新兴帝国,于是两大集团的的武力决斗不可避免,一战爆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由于一战战败,经济方面德国由世界第二军事经济强国。沦为被掠夺和奴役的对象,海外殖民地全被剥夺,本土也割让很大的领土和人口,波兰、波希米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在废墟上复国,比利时退出德比关税同盟,阿尔萨斯洛林割让法国除此之外,撕裂了沙尔区和洛林的煤铁纽带,德国还要赔付胜利者1032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整个国家摇摇欲坠,在经济危机到来后处于深重的萧条。由于经济危机,德国武力支付赔款,而法国以此为借口,出兵沙尔区,造成整个国家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各个阶级无论从垄断资本或退伍军人再到普通百姓,都感到国家衰落后的耻辱,内心中发誓要撕毁凡尔赛合约这一不平等的条约,使得整个德国成为法西斯崛起的肥沃土壤。希特勒上台后,大范围的整顿帝国经济,将传统的工业化国家,转变为军事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力量。并鼓励大集团大企业将小企业兼并,限制小规模企业发展,在二战爆发前,德国的军工产量已经超越英法总和

政治上,魏玛共和国建立,德国开始由独裁统治到自由民主国家的改造,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基本形成了像英美国家一样的国家政治框架,共产国际运动被镇压,资产阶级左中右各派在政治活动中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德国战败后,整个国家机器仍掌握在垄断资产阶级手中,所以垄断财阀一直希望德国能重新崛起,走向扩张的道路,在经济危机之后,希特勒走上历史舞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叫嚷着对外进行战争复仇,对内施行种族清洗,随着经济危机加深,纳粹党有了表演的舞台,最终由最初的一个南部小党,成为帝国议会第一大党,后来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自封元首,解散其他一切政党,开始独裁统治。

第三帝国文化采取灌输政策,强调雅利安人种优越论,大肆迫害犹太人,鼓动人民发动对西方国家的复仇战争,夺回战败的荣誉,并与苏联拉开距离,叫嚷要出兵俄国,‘解放’东欧人民。

帝国外交,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所以外交空间极其狭小,法国与东欧各主要国家都有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德国只能与边缘国家苏联采取军事和经济合作,苏联由于被美英法等帝国孤立,也只能寻求与德国的外交合作,所以德国的工业产品在俄国有了市场,被凡尔赛束缚的军事力量,也在俄国有了试验场。另外德国经济开始对东南欧渗透,最终使得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向德国靠拢。当时德国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希望与苏联中国印度这样的古老民族国家合作,共同领导世界,另一种是与日意建立法西斯同盟,在博弈中,后者占据上风,于是三国反共产主义协定签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世界大战的阴云再次飘浮于欧洲。

二战战败后,德国一分为二,政治受苏美两大冷战集团领导,经济西德发展较为迅速,后来成为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东德发展虽慢,但是平均水平已超苏联,也是东欧的发达国家。战后德国人民深刻反省,充分认识到民族的崛起不能依靠战争,得到世界人民谅解,最终在冷战结束后重新统一,并且作为欧洲普通一员,加入欧盟。当今德国,也仍然是世界一强,在国际问题仍有很高的发言权,经济也是迅速恢复,世界第四。

Ⅲ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社会状况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还是个松散的联盟,叫神圣罗马帝国,后来被拿破仑征服,直到1871年普鲁士统一了德国。

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德国工业中的传统行会势力强大,真正的职业自由在1869年后才开始出现,而德国的传统行会和手工匠的地位并未被替代,结果形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双重经济”的特点。即便在1870年,手工匠人与产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

因此,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未受到如同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冲击,农业人口是逐步地离开土地,加入城市的就业大军的。同时,城市的工业构成也十分复杂,并非单一的现代工业经济。这种逐步演化,多种性质行业并存的现象,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保持了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德国人将自己传统的精细作风融进新的行业中。

Ⅳ 德国在19-20世纪期间为什么发展神速

德国于1871年统一,

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

工业化以前的德意志以农业为主,且处于分裂状态——保持德意志的分裂一直是英法等大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坏的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德国社会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其资本投资率在1850年前后估计只有5%,在1850-1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70年代则为12.5%。

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逐渐形成后,从19世纪中期起,产生了一批大公司,它们是德国现代工业的标志,尽管德国的大公司形成的速度极快,其形成过程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却没有什么不同。最初都是从纺织部门开始,因为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毛织业也慢慢采取了现代的模式,但其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轨影响不大,主要是棉织业和丝织业在机械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手工业尽管落后,但也坚持到了80年代,才被迅速出现的大公司所取代。

德国的工业化大跃进是随着1840-50年代铁路网的修建和鲁尔地区发现巨大矿藏而开始的。铁路的修建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德国的煤矿从1820年的1.3百万吨增至1850年的5.1百万吨,到1913年的190百万吨,加上87万吨的褐煤,几乎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煤产量的三分之二,生铁在1826年超过了10万吨,1867年超过一百万吨,而到1913年超过了13百万吨。钢产量从1870年的126000万吨增为1913年的17.6百万吨。生产组织的规模很大,很现代并具有很高的效率。例如,1900年时至少有24个鲁尔的煤矿的年产量超过了500000吨,1902年,德国平均每个钢铁工厂的产量为75000吨

铁路是德国比法国发展得更快的一个部门,而且这种发展是在全德统一之前就开始的。所以德国铁路的特点是有很多小的中心,而不是如同法国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规划和基础。

德国的这种特点反倒成为它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为它的铁路完全是以经济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以民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政府规划建设,私人也进行投资,两者的共同投入加快了德国的铁路建设的速度。德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经历了30年左右的高速度发展,这种铁路发展对德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德国的工业革命……看来是随着铁路作为主导部门的不平衡发展。” 铁路投资作为国民净投资的比例在1851-4年为11.9%,1855-9年为19.7%,而在1875-9年达到了25.9%的高峰。起初,对钢铁和机械的巨大需要超过了德国的生产能力,不得不从英国和比利时进口,但随着德国铁路交通网的形成,德国的钢铁和机械生产能力也随之发展,这种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860年起,德国作为钢轨进口国的局面开始改变,从1860-5年,德国每年有23000吨钢可用于出口,1866-71年,更增为150000吨。

通过银行的贷款,德国的铁路建设从未遇到过资金短缺的问题,德国政府在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担保银行的投资收益不致受到侵犯,并使得那些获利较低的铁路得以修建。由于政府的参与,至1914年时,德国政府已控制了整个铁路网。

德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将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重工业以采矿业为龙头,而采矿业的起步则是以洛林地区丰富的矿藏开始的。虽然在采矿业德国并未赶上它的老对手英国,但却与以美国相等的速度发展着,所以在欧洲来说仍然是很快的。德国的煤产量从1871-1875年间的年平均3450万吨上升为1913年的19150万吨。在同一时期,褐煤的产量从970万吨上升为8750万吨,铁矿石的产量上升为2870万吨。 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生铁的产量在1871年估计为160万吨,在1910年已达到1480万吨。1900年,当英国的生铁产量达到910万吨后,超过了德国的850万吨时,德国在钢铁产量方面则以740万吨超过了英国的600万吨的产量,1910年,德国的生铁产量为1310万吨,而钢产量则为1300万吨,与欧洲的其他国家远远地拉开了距离。

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其具体的一些指标为: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1871年的81994万吨增至1913年的4380348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1912年,克鲁伯公司在埃森就雇佣了68300工人。在同一时期,德国的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雇佣的人口看,这两个行业的工人总数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

事实上,早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一些重要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1816年,德国最早的铸钢厂之一的克鲁伯工厂因为负债而停产,1818年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鲁伯使它恢复生产后,在1826年被迫将工厂转交给他的儿子,但情况仍然没有起色。所幸的是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意志的经济开始起步,1834年,由于铁路的修建,克鲁伯接受第一批铸钢车轮的订货,于是,工厂的转机出现并开始了真正的发展。1831年,其工厂的工人才11人,1849年已经增加到683人,至19世纪中叶已经超过了1700人。而这时克鲁伯已经不但供应车轮,而且还生产火炮,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供应外国的。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与威纳尔·冯·西门子和埃米尔·拉特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是一个灵巧的发明家,他在1867年设计并制造了发电机并将其用于电气化铁路上。在与西门子的合作下,拉特瑙在1883年成立了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逐渐脱离了西门子而成为独立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两个公司推动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发展,并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化学工业的起步不同于电气工业,这是因为德国早已形成了化学实验的传统。不过,化学工业的决定性发展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内完成的,很多化学工业后来合并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个染料公司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一直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德国的染料、化学制药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在此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上德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使德国的化工产品享有了国际性的声誉。

正是由于这些大公司的规模性发展,使德国的工业能够后来居上,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先起步的英法等国。

如果不充分考虑到银行的作用,那么任何对德国工业化的思考都是不完整的。可以这样认为,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德国的银行业形成的独特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与英国、美国和法国相比,德国的银行系统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最有力和最成功的刺激。在德意志,银行的含义与英国是不同的,在这里,银行是一个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投资信托的联合体,而这个联合体只有在中央银行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战以前,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只将其较少部分的资金投入政府的债券,另一部分则投资于商业票据,这些票据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承认,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流动储蓄。不过,德国银行的资金大多是直接投资于工商企业和用于促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或资金的筹集都要通过某一银行来进行,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国际性的财团。银行或财团控制股票或债券以固定的价格发行,并将其尽量出售给公众。其结果是银行通过自己的职权保留了对工业化商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潜在所有权,这就使其具有了直接干预工商业运行和管理的能力。

为处理商务或为商人提供短期贷款和交易上的服务,德国从1835年开始逐渐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银行与金融系统,但其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私人银行为数不多,且缺乏规模较大的银行。改变这种局面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当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它便转变为中央银行,其任务是维持新建立的金本位制。与英格兰银行不同的是,它拥有很多分行,并随时准备在遇到麻烦时支援其他银行,作为回报,其他银行也必须接收更加先进的管理系统。

不过德国银行的最大特点是其资金的来源,由于官方的刻意关照,德国银行家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而不是储户的存款,所以他们愿意进行较为中长期的工业投资,并自己承担风险。这样,他们也就比英法的银行家更有兴趣直接参与工业公司的管理工作。

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整个迅速扩张中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钢铁、煤矿、电气、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结果银行业忽视的那些行业如纺织等,其发展的速度则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了。

银行本身的发展也出现了集中的趋势,1913年 德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被4家大银行所控制。但大银行投资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更加有利的作用,如在住房等的建设方面就是如此。此外,各种历史文献证明德国银行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贡献不仅在于它为重工业提供了大量的风险资金,而且在于银行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为了确保在市场的风险中渡过难关,各家银行都必须拥有一大笔资金。但德国银行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了投资,所以它们的存款大部分也来源于它们投资的企业。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了工业,在185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私人银行,而这些银行也由于德国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这一特点,德国银行一开始就与英美银行不同,它不是作为商业信贷的借贷机构而建立,而是作为对工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发展起来的。按德国学者的看法,德国银行在1848年以后对工业的投资显示了一种革命的精神,这些私人银行家 在当时是资本市场万能的主人。德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集团在1848年建立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这种革命性的工业投资思想十分明显地受到了普鲁东思想的影响,他提出为了工人的利益组织工业银行,而其特点在法国的信贷银行中还可以发现。

由于这种特点,德国在1849年就出现第一家矿业股份公司,由银行与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工业。在这种活动中,银行并不总是提供一切贷款,很多资金也是由一些个人提供的,但银行把所有这些关系联结到一起,使其在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持久的影响力。随着德国工业的全面发展,银行几乎在每一个新的领域都参与了开发与发展的活动,并在每一项工业的发展前景中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素。银行的这种权力不仅来自它所持有的这些企业的股票,而且来自于自己顾客的支持。银行凭着其公认的权力和作为保险人的影响力,积极地参与了工业的决策,并委派自己的职员加入公司的董事会。而大量的工业业务由银行职员承担,工业企业也通过银行董事拥有了自己的商业顾客。

像克鲁伯公司和斯森公司这样的大型重工业企业,最初原本是完全独立的,但逐渐地也与银行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一些主要的银行也相互竞争着与这一类的大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趋势发展到后来,每一家大银行都至少与一个以上的大型重工业集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而银行与企业的这种联合的趋势加快了银行和企业在各自的领域的集中的趋势,使得德国的垄断财团的规模迅速地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银行的合并加速了工业的集中,由于银行的逐步集中,越来越多的银行集中投资于几个有限的产业,或是几个行业,但它们在生产技术上是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趋势很自然地有助于垄断集团的形成,其结果是,银行运用其影响力加速了德国的工业组织的规模化和卡特尔的形成。

德国同时迅速成为了一个企业和商业机构联合与合并的中心国家。尽管许多小的公司仍然存在并积极地发展着自己的业务,但由于德国强调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加上政府的支持,为新的大公司和卡特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1870年时,超大型公司如克鲁伯等已经控制着德国金属、矿产、以及军火和造船等行业。这些行业巨大的资本需求鼓励了德国的投资银行与这些大公司结合以保证自己的利润。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如化工与电气行业,很快就被两到三家企业所控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得到了投资银行的支持。这些大公司如西门子等,不仅在国内发展了若干小的分公司,而且在国外也发展起若干分支,成为国际性的垄断公司,由于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飞速发展的前景,使得这些垄断集团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的需求,甚至能够不顾市场力量的左右而自行地设定某类产品的价格。 实际上,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其他的重要的工业资源和产品,在德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被一些着名的卡特尔所控制,其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垄断公司所决定的。这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梯队中生产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得英国古典式的纯粹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卡特尔是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垄断组织,与英美不同的是,在德国的这些垄断性组织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在某些行业,卡特尔甚至成为生存的必须方式。1905年,大约有385家卡特尔,而到1907年,它们已经控制着全国50%的钢,74%的煤和70%的纸张市场。 到20世纪以后的时间里,德国内部的卡特尔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卡特尔的数目从1923-24年间的1500个增加到1930年的2100个;法本公司在1926年以后控制了化学工业;到1926-27年时联合钢铁厂已经重新集合了四家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并且在1929年德意志银行和贴现会社合并以后,德国的三家银行控制了几乎全部银行系统。1933年德国政府更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各公司参加各自所属部门的卡特尔,使德国的资本主义的组织彻底系统化了。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或许认为竞争对于提高效率是有益的,但德国的卡特尔式的工业化证明,这种民族国家式的集约化竞争手段是其在国际竞争和经济增长方面最成功的组织方式,因为它能够同时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合理化措施。

学术界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德国有一个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很多文献都强调德国政府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普鲁士政府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

Ⅵ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德国经历了哪些发展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伴之而来的是德国现实主义艺术兴起,它开始于40年代,50至70年代经历了繁荣期,产生了不少颇有影响的画家。以阿道夫·冯·门采尔(1815年—1905年)最为着名。

Ⅶ 19世纪初的德国人民的情况

德意志还是四分五裂的情况,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解散后,徒留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邦国。不过,日耳曼民族主义已经开始觉醒,人民开始意识到德意志文化共同体的存在。文化上就体现诸如格林童话这类本土文学

Ⅷ 19世纪德国教育处于世界领先的社会背景

19世界德国其实还没有完全统一,国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并且拿破仑占领德国大片领土,德国人在法国的凌辱下痛苦挣扎时,德国知识界首先燃起复兴之火,并且把希望寄托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和铁血宰相看出这一点,强烈希望可以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从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也在诏书中写道:“联谨誓以最大热诚,特别注意我国公共教育。国家所有从物质力量失去的,我们必须从精神力量补回来。”可见一斑。德国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他们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振兴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复兴时期, 德国的社会名流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振兴德意志民族就要 振兴高等教育。1808年德国设立公共教育部开始创立具有集权性质的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把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复兴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悬赏太少,先写这一点,私下还可以交流

Ⅸ 详述19世纪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状况

19世纪前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浪漫主义,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强烈震撼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理想王国”降临人间的希望。

但理想王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王国的理想化,革命后的现实是战争和贫困,是更加尖锐的阶级对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反杜林论》)。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迅速传播开来,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将人的主观精神的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浪漫主义文学也应运而生。

产生

1、社会制度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选举制度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参加了政权。

这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陆续于40年代末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心理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人们头脑中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Ⅹ 十九世纪德国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参与,死亡5000多万人,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现代历史

阅读全文

与19世纪初德国是什么状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