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二战失败原因是什么
德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说到根本,就是战略上的失败。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役上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战略上不能失败一次。
根本原因:
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德国国土面积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时应对多个强大的敌人。历史上菲特烈大帝时期普鲁士因为四面受敌差点亡国,后来的一战也是因为未能彻底击溃东西线的任意一线而失败。二战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失误上。1.未消灭英国而攻打苏联。 2.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二战均势迅速打破,美国的参战使整个战争形势迅速向盟军方面发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国冬天比任何时候都寒冷。德国大批精锐冻死冻伤。感觉俄罗斯每次面临亡国的关头天气总是向着他们,比如拿破仑侵俄时期。
2. 俄国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尽管我不喜欢俄罗斯,但这真是个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残酷的民族政策将苏联群众推向了斯大林一边(其实当时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深渊。
4. 大西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国人力物力资源。
5.美英的战略大轰炸。44年后。德国武器产量严重不足,这是非常致命的。后来在空战中,尽管德国空军非常优秀,但面对美国的闪电战机仍然无所适从。自己的喷气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国当时只有约7000万人口。显然无法应对持久战。
7. 盟友的无能。特别是意大利,要不是意大利不断拖累德国,说不定德国还能坚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个德国兵的说法“一触即溃”。
8.指挥失误。在郭克尔克撤退和库尔斯克战役(本来是胜的,却要主动撤退)表现得特别明显。
9. 武器生产思路错误。德国偏爱威力大质量高且很贵的武器。虽然生产出来的东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如导弹,虎王,喷气式战机。但新研制的东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无法在战场上立即显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慑作用。(很多美国人看到德国在墙上画的虎王,掉头就跑)。说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鲁莽。听说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曾大发雷霆,把身边的人都吓坏了。美国参战,其效果是无法想象的。二战后期,美国的闪电战机就消灭5000架德国飞机。
㈡ 二战德军为何会败
原因有很多,简单来说1.德军闪电战在苏联受挫,苏联的几次保卫战强有力的消耗了德军的战斗力,苏联的极寒气温也强有力的消耗了德军的意志 2.意大利的投降背叛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日本在中国陷入泥沼,日本本来计划以朝鲜东三省为跳板2个月攻陷中国,但中国的幅员辽阔与抗战意识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导致日本大部分军力军资的投入却收获没有达到预期 4.美军的加入,美国在二战初期以贩卖军火等一系列操作使得自身势力日益雄厚,并从借债国成功变为债务国,珍珠港战役后美国发疯一样的攻击日本,引发太平洋海战使日本收尾不顾,据统计太平洋一座小岛日军死亡率高达百分之99,这也使得德国几乎丧失了最后一个轴心国盟友 5.希特勒的血腥政策引发各地的反法西斯思想兴起,甚至在德国内部出现了动摇 6.希特勒妄图施行的恐怖计划导致德国资金虚耗,比如不死战士计划之类的 7.猪队友日本投入了化学武器加剧了全球对法西斯主义的抵抗
㈢ 二战德国为何会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对于德国战败的缘故原由许多,然则有两个原由是不得不提的。希特勒上台之后,就视苏联为最大敌人,千方百计地准备攻打苏联,甚至不惜和当时关系不错的中国翻脸,直接与日本成为同盟。
换句话说,日本人用自私的心,打了德国两个耳光,将希特勒的美梦完全打破了,将德国彻底拉进失败的泥潭。希特勒原本以为选择了德,意,日三国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同盟,但他带上的两个小弟完全不按他的意思出牌,根本没有战略配合,不但没能帮上忙,还反而处处掣肘,成为了二战中德军可能最严重的战略错误。
㈣ 二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希特勒对一线指挥太过干涉,还有因素不是单一的,涉及多个领域,如德军拉长了阵线、低估英美实力、日军愚蠢到偷袭夏威夷军事基地、没有击败英国就贸然入侵苏联、德国盟友的意大利实力不济等众多因素,造成二战德国的失败,德国军队在碾压欧洲各国时,忽略了武器研发和更新,这是指航母和雷达等多个方面。
结语:二战德军战败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单一问题,如二战科技跟不上德军长的阵线。
㈤ 德国二战为什么会战败
主要原因:
1、德国的短板天下皆知:绝不能两线作战(一战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深谙此道,为避免两线接敌,从一开战就全力猛攻英法,企图在与苏俄动手前先解决西线,但他们的努力没能成功,只能在西线转攻为守,静候盟军登陆。
2、海军没有做好准备,开战后德国海军既没有能取得制海权,也没能切断英国的运输线,导致1944年6月盟军从英国出发攻打诺曼底,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两线作战变成了现实。
3、日本袭击美国并拖着德国与美国开战,这等于是替德国树了个大敌,大大加速了德国的败亡。
4、对苏作战时过于自信,准备不充分,如果先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另外两路德军负责牵制住红军主力),再调头攻击莫斯科,或者先力攻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同志签下城下之盟,再北上攻打列宁格勒与芬兰连成一体,东方战场就算大局已定!
5、派隆美尔去非洲支援意大利也是败笔,北非之战对德国意义不大,却使大量物资和军队填到了非洲这个无底洞中,实在是得不偿失。
以上几条主要是从战略上来分析德国的败因,其实技术上和物资上的短板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比如原子弹研发的滞后,人少国小,缺乏战略纵深,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匮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德国纳粹的败亡。
㈥ 二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
战线拉得太长了,如果不开辟东线战场,而是把英国灭掉,德国肯定会主宰欧洲.还好,没有发生.
㈦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和本人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的灾难远更比它的积极意义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30万英国远征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四。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
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的错误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的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十。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㈧ 德国在二战中战败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就是日本这样的举动让美国彻底加入二战,当初德国在一战中原本是可以战胜的,但就是美国的介入才会战败。所以德国得知美国加入二战以后整个心都是拔凉拔凉的,不出所料德国还是在二战中战败了,因此德国经常说日本简直就是一个猪队友。
㈨ 德国为何在二战走向灭亡
根本原因:1929-1933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给予德国严重打击,纳粹分子希特勒趁机大肆宣传种族主义,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世间的一切都应该由日耳曼民族支配,在物质生活十分困难的经济危机时代,希特勒此举自然赢得了人心,随后被拥戴为国家元首,掌握政权,这也就决定了希特勒政府的实质是依靠对外侵略扩张,掠夺殖民地和海外巨大的财富,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转移人民的视线,以应付这场大危机,这种掠夺式战争是永无止境的,永远不被满足的,就像是个无底洞,吸住了德国,所以德国必须一直坚持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作战,战线越拉越长,反弹越来越大,这就注定了德国必定败亡的命运。
主要原因:德国在没有彻底将北欧和西欧国家特别是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击败的情况下对苏联宣战,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囧境。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害怕战事挑起,斯大林会参战对德国不利,于是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当德国闪击波兰时,苏联坐视不理,对德国大大有利,所以德国横扫欧洲,荷兰,比利时等一大批欧洲国家(除了瑞典)相继战败投降,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也很快被击败,国破家亡,可是这种轻而易举的战果是在苏联这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以及强大军事的国家的作壁上观下取得的,希特勒没认识这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昏聩的认为天下就要是德国的了,于是贸然对苏宣战,抽调大批欧洲战场的精锐部队进入苏联境内,从此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在西欧战场上,法国戴高尔将军领导法国残余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丘吉尔为首的英国发动猛烈攻势,其他沦陷区的反抗越来越大,德军的战略优势不复存在,在苏联战场上,尽管强悍的德军初期取得了胜利,但很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苏联击败,苏联战场的形式向苏方逆转,此后苏联转入攻势,德国节节败退。两线作战是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备注:二战后德国没有灭亡,只是被刮分了,苏联的占领区建立了民主德国,加入了华约军事集团,美英法占领区建立了联邦德国,加入了北约军事集团,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后来东欧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㈩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二战中德国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吧!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一、尸骨堆出的胜利
俄罗斯国防部已于近日把苏军在二次大战中的绝大多数档案资料解密,斯大林时代公布的苏联在二次大战中的死亡人数是1000万人,但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这个数字已经改为2700万人。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苏联当时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4200万人。
许多苏军士兵死亡后,被苏方专门派人摘去军牌军徽。还有许多是没入军籍就死亡了的。连德国人也不理解苏联人的冲锋为什么会如此愚蠢,拿人群迎接子弹的冲锋,但是还是给德国人制造了麻烦。其实德意志士兵的战斗力和战斗勇气非常高,远在苏军之上,但实在是苏联政府把大量的平民半强迫地变成士兵送上战场,用人海和血肉挡住了德国强大的战争机器。1亿人口的苏联却拥有几千万士兵,这相当与现在我国有6亿军队一样,苏联的动员程度和倾力程度可见一斑。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二、战争成败的根源是工业
德国的人口和工业原本均不如苏联,但在进攻苏联之前,随着扩张,德国占据了欧洲大量的土地和工业区,也招纳了很多盟国,此时工业能力已经略在苏联之上,武器和军队的战斗力则占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德国参谋部低估了苏联的预备役体制(上千万预备役士兵和较为完善的机制)和共产主义集权国家所能煽惑起的民众的抵抗意志,所以在初期的巨大胜利后产生轻敌,希特勒和部分将军因此战略决策失误,分兵三路去打高加索油田和列宁格勒,造成力量分散,三路(尤其是进攻莫斯科的中路)都未能形成迅速突进,让苏联失去将一批批百姓变为士兵的大后方,并及时夺取苏联的武器工厂、矿山等战争资源。
日本拒绝立即夹击苏联后,远东地区的五十万精锐军队被调回西线,加上疯狂征召的几千万士兵用人海战术,终于挡住了分兵后的中路德军。由于苏联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巨量经济和武器援助,相当于武器制造工业能力翻了几番,加上苏联大部分工业东撤及时,武器制造能力已经远远强于第三帝国,兵力总数也远胜。虽然即使是战前在役的正规士兵也远不如德军精锐,新征的士兵更是远逊,但凭借十倍的伤亡,不仅能顶住德军的进攻,还折耗了德军大量的精锐士兵和战略储备。随着新兵在战火中淘汰练习,战斗力逐渐与德军拉近,武器也越换越好,后期虽然苏军仍然不及德军精锐,但二打一已经可操胜券。虽然战斗素质优秀很多的德军用较少的兵力和坦克也能击败苏军,但每当击毁三辆苏军坦克,自己也会折损一辆,而在德军得到100台坦克补充的同时,苏军却能得到英美援助的一千台,甚至更多坦克的补充。当苏军武器的优势达到一定程度后,德军拥有再高明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也已经无力回天,差距被越拉越大。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三、历史真相的 总结 与剖析
1、德军曾经有机会取胜,什么“正义必胜”的说法不过是胜利者对自己的美化罢了,世界遵循的是丛林法则,狼吃掉羊没有什么正义地, 爱好 和平的正义的羊也并非必胜。如果德军取胜,希特勒就将是与亚历山大、凯撒齐名的大帝国的开创者,德意志也将成为能与罗马帝国一争短长的强大帝国,就如主流舆论不会去谴责罗马帝国的扩张一样,大部分人也会对德国的扩张表示宽容,甚至是钦佩和赞叹。然而希特勒失败了,所以他成了第二个拿破仑。由于他屠杀犹太人,所以他的口碑还不如拿破仑。
2、德国优秀的统帅曼施坦因曾写过一本叫做《失去的胜利》的书,也认为如果当初如果德军不分兵,有很大机会彻底击垮苏联,失去后方的苏联将无法把大批平民变为士兵送上战场,流亡政府和国际援助的效果也将微不足道,届时德国将建立起牢固的统治。既然五十万人的满清都能稳稳统治有九千万人口的汉族人,那三千万人口的德国为何就不能成功统治一亿苏联人?
3、如果苏联垮了,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在陆地上阻挡几百万精锐德军的脚步?除了美国能靠海军自保外,全世界恐怕都会落入轴心国之手。而海军的关键是制空权,德国的空军本就非常强大,轴心国再拥有了全世界的资源,美国的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整个世界的格局将会改写。也许到最后德日内哄,德国一统全球,早一步形成全球大融合,消除国界也未可知,如此倒是像秦统六国般,彻底消弭了战乱、国与国之间的无谓竞争,反倒有了积极意义了。
4、都说“历史是不能假设地”,其实这纯粹是一句屁话。只能说历史不能由事后假设而改变,但不表示我们不可以去假设历史,不表示假设历史就是蠢人愚行,毫无意义。以史为镜而明得失,说得本来就是一种对历史的假设:如果不那么干,那就不会像某昏君一样亡国。于是我们在假设历史,并将真正的历史与假设后的历史对比后,总结了有指导意义的 经验 教训,这便是假设历史的正面价值。于是,让我们大胆地去假设历史吧。
5、很多人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作为苏德战争,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其实没有捕捉到历史的本质。早在1941年底,德军分兵三路,中路集群在莫斯科前无法继续形成势如破竹的优势,从而让苏联得到喘息时间后,德国的战败就已经成为注定的事实了。毕竟在英美两个工业大国的支援下,同盟国的工业能力远远胜过轴心国,而苏联的人口又能轻易产生足够的兵源。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其实是莫斯科保卫战前德军兵分三路的那一刻,是希特勒的战略决策错误造就了同盟国的胜利与辉煌。
6、我国的历史书在提到苏德战争时,不仅竭力鼓吹什么“正义必胜”之类的荒诞言论,更对美英等国对苏联庞大的武器和财政援助只字不提,将胜利一味归结于红军保家卫国的战斗热忱,这是不公正地。外因未必不如内因重要,现代战争打的不是勇气和人口,而是工业制造能力。美英的武器援助是苏联能顶住压力的重要因素,说重要性占据四五成也不为过。
7、苏联红军与德国军队合作灭亡波兰后,在卡廷进行大屠杀,处死了两万多名波兰战俘。在攻占柏林,德国投降前后,苏联红军共强奸了两百万德国妇女。二战后苏联统治的东德人口失踪近千万,很多人至今怀疑是苏联进行了报复性人口灭杀。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四、尾声
写这篇 文章 ,并不是要为轴心国翻案。只是看不惯很多不客观的历史学家和主流媒体所用的那种,用“正义”、“民心”这些飘渺东西去牵强解释历史的做法,把一切都泛政治化,好像主观意志可以超越客观现实占据主导地位一样。笔者希望能够尽量客观持正地去分析这场战争胜败的真正原因,让更多的人能了解那场战争的真相,能从偏颇的政治误导中挣脱出来,形成一种踏实秉正的历史观。诚然,这种说法对宣扬反战,倡导和平有一定负面的效果,可却同时又对一个社会形成务实、客观、诚信、实事求是的作风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笔者水平有限,见识难免有局限偏颇之处,若有错谬,还望方家看在笔者秉心公正,有勇气去用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的份上,加以宽宥,且能不吝指正。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五、苏联人力优势体现的关键
这段是转引来地,思路侧重与笔者有所不同,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处。结合起来看,能对苏德战争的胜负本质有更深入的认知。
苏联在人力方面真正的优势,其实不是总量优势,而是效率优势。在总量方面,苏联确实对德国占到2:1以上的优势,但是加上仆从国的抵消和战损比的劣势,苏联在42年下半年的时候,实际在人力总量方面的优势,实际曾一度消失但实际不是这样算的,问题没那么简单当时苏联人力—被占领土人力乘以战损比,实际小于德国+仆从国人力。但这时苏联的另一个人力优势显现了出来——效率。由于苏联在人力动员效率上占优,使他可以比德国先一步达到人力利用的峰值。简单来看,这就好比两支等长的蜡烛,苏联这支烧的旺,一时之间会占得明亮,而德国那支旺起来比较的慢,一段时间内会显得暗淡,但却可以烧的更久。
但问题比这略微复杂一些:此时的苏联的一部分人力就像被锁进了箱子,但总量尚在。而一旦另一部分人力(尚存的大部分)一旦率先旺盛起来,就应该努力去解放被锁住的那部分人力,使旺盛期延长,甚至增长。反之,一旦旺盛的燃烧达不到解放被困人力的作用,那么苏联的人力就会盛极而衰,在绽放出一抹灿烂的辉煌之后,最终黯淡下去。
看来,在动员率上处于劣势的德国,只要能够阻止住苏联的这一抹辉煌,就可以将苏联的人力优势耗尽。可惜,德国原本曾有机会做到这一点,却没有这么去做。他在明知自身的动员速率低于对手的情况下,在自身尚未达到峰值之前,迫于西线形势的压力,草率的发动了库尔斯克会战。这就为苏联发挥其效率优势提供了变利,这一战,是在德军尚未达到动员峰值的情况下发动的(德国的动员峰值是43年下-44年中,此时尚未完成后备军的编练,只是在东线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已);而苏军则凭借效率优势,达到了战争期间的峰值(这个峰值一直到战争结束前,才被占领了整个欧洲东部的苏军所超于,即使是44-45年初大获全胜的苏军,也无法在规模上和43年中的苏军相比)。
于是,一个尚处在动员途中的德军就被一个已达到动员峰值的苏军大败了,虽然苏军在会战中付出了远比德军更大的代价,但他随即就获得了解放领土上庞大人力的补充——苏联庞大的人力优势终于被松绑了。至43年末,这个数字达到430万,略等于同期苏军的损失总数,使其可以继续维持其强大(加上其中的可恢复损失,优势还将扩大)——现在,苏军这支蜡烛不仅可以明亮的燃烧,而且可以持续的燃烧了。
而反观德军,虽然他的人力尚未彻底利用,却已经丧失了彻底利用的机会了——他将来不及达到自己的动员峰值,更不可能和可持续获得补充的苏军相比较,只能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添油,来尽可能的维持军队实力。这时候,唯一可以支撑德国的,是他尚有数百万人力可供利用,尚有庞大的军工潜力可供开发——但是,这一切都来不及了。盟军的登陆彻底断送了德国细水长流式的人力模式,现在,德国这支蜡烛不仅没有对手明亮,而且也不可能比对手烧的长久了,因为他将被迫在另一头再点起一个火苗。这两团火苗将同时燃烧这支并不明亮的蜡烛,并将其彻底耗尽。
雪上加霜的是,在西边另点燃一头之后,原先东线一头的蜡烛开始被苏军一截一截的大块剪掉,一进步缩短了蜡烛的寿命,如此往复,不足一年——这支新点起一头的蜡烛,就被彻底熬干了。假如说,德国这支蜡烛曾有过一次比东线那个对手燃烧更久的机会的话,那只能是在42年-43年之间这段时间,可是,这两次机会最终被德国人自己给断送了,一次是在冬季的伏尔加河畔,另一次是在夏季的俄罗斯西部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