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发现的翼龙怎么读

德国发现的翼龙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2-11-22 11:41:06

❶ 请问远古庞大能飞的爬行动物翼龙名称叫什么又称什么龙翼龙以什么恐龙为食物大约生活在多少亿年前

认识翼龙
,它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是恐龙的近亲,与恐龙同时出现又同时灭绝。它出现时便能在空中翱翔,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上蓝天,是第一个会飞的爬行动物。它或大如飞机,或小如麻雀。当恐龙成为陆地霸主时,翼龙始终占据着天空。翼龙时而栖息在悬崖峭壁上闭目养神,时而快速掠过湖面捕食鱼虾。它们在空中翩翩飞舞,追逐嬉戏,俯瞰大地上的万物生灵。
,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现。实际上,翼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这个问题曾困扰科学家很多年。1784年意大利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当时人们对翼龙的长相也有种种猜测,画的翼龙复原图也千奇百怪。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甚至还有人认为翼龙是不是像中国传说中的凤凰呢?直到1801年,法国着名的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龙,归于爬行动物。自从翼龙被鉴定之后,人们对这类最早飞向天空的奇特动物就充满了好奇,一直在苦苦探求隐藏在它身上的秘密。

翼龙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并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在我国也发现了12种翼龙化石。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翼龙既不是恐龙家族的成员,也不是鸟的祖先,又与蝙蝠没有任何渊源,到目前为止,在生物演化的链条中找不到它的位置,不属于任何一个环节,它是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形成了独特的翼龙家族,从发现的化石看,翼龙家族的成员也是千姿百态,科学家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比较原始的是这种喙嘴龙类,主要特点是嘴里长满了长而尖的牙齿,尾巴长,以捕鱼为食。这种蛙嘴龙是喙嘴龙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它的尾巴短,头短而宽,长有像青蛙一样的嘴,主要吃昆虫。另一大类比较进步的翼龙被称为翼手龙,在我国辽西发现的这种中国翼龙就是翼手龙的一个代表,脖子和掌骨都很长,尾巴已经退化,科学家推断这类翼龙有可能是飞行能手。

翼龙
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今年6月10日,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着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由于这次重大的发现,《自然》杂志还在其网站首页“今日新闻”栏目中同时配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也报道了这一重要。
最大的翼龙是披羽蛇翼龙。展开双翼有12米长。
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2米,宽度相当于F-1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0世纪除,英国古生物学曾认为,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因此,翼龙应该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能直接证明翼龙是热血的恒温动物。

❷ 关于翼龙的事实

来看看翼手龙, 历史 上最大最可怕的飞行爬行动物之一。


翼手龙是翼龙这种有翼爬行动物的统称,翼龙属于翼龙目。科学家们通常避免使用这个术语,而是集中在单个属上,比如翼手龙和翼龙。

目前至少有130个有效的翼龙属。他们分布广泛,生活在世界各地,从中国到德国再到美洲。

翼龙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在白垩纪末期(2.28亿至6600万年前)之前一直在天空中游荡。翼龙与恐龙生活在一起,大约在同一时期灭绝,但它们不是恐龙。相反,翼龙是会飞的爬行动物。

现代鸟类不是由翼龙进化而来的;鸟类的祖先是体型小巧、长有羽毛的陆生恐龙。

首只被发现的翼龙是1784年由意大利科学家科西莫·科利尼发现的翼龙。科利尼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以翅膀为桨的海洋生物。

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在1801年提出这种生物可以飞行,后来在1809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现一具骨骼化石后,他创造了“翼手龙”这个词。这是一个术语,直到科学家们意识到他们发现了飞行爬行动物的不同属。然而,“翼手龙”仍然是流行词汇。


翼手龙和其他翼龙翅膀的主要成分是由皮肤和肌肉膜组成的,从这种动物的手的高度拉长的第四指延伸到后肢。

这种爬行动物的肩膀和手腕之间也有一层膜(可能包含了手的前三根手指),一些翼龙的腿部之间有第三层膜,可能与尾巴相连或与尾巴结合在一起。

早期研究表明翼龙是冷血动物,更适合滑翔而不是主动飞行。一些翼龙,拥有由毛发状细丝组成的毛茸茸的皮毛,这表明它们是温血动物,自己产生体温。

更重要的是,翼龙拥有强大的飞行肌肉,它们可以像吸血蝙蝠那样四肢着地行走,并在空中腾空。研究发现,一旦在空中飞行,最大的翼龙(风神翼龙)可以在几分钟内达到67英里/小时(108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然后以56英里/小时(9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滑翔。

翼龙的大小

最小的翼龙被称为隐翅新翼龙,是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发现的。它的翼展只有10英寸(25厘米)。据卡耐基自然 历史 博物馆称,这种会飞的爬行动物的遗骸显示,它翅膀的一半以上都是由一根长长的手指占据的,这根手指将组成翅膀的薄膜固定在身体上。

古翼龙也是一种相对较小的翼龙,成年翼龙的翼展约为3.5英尺(1.06米)。关于翼手龙的大小,人们在早期曾有过一些困惑,因为一些标本后来被证明是幼龙,而不是成年龙。

侏罗纪时期(距今1.93亿至1.45亿年前)激增的最大物种是Dearc sgiathanach。这只翼龙的遗骸是在苏格兰的斯凯岛发现的,这只爬行动物的翼展超过8英尺(2.5米)。

1876年由奥斯尼尔•C•马什发现的无齿翼龙要大得多。它的翼展从9到20英尺(2.7到6米)不等。《地球科学最新研究》是堪萨斯地质调查局的同行评议公报。人们认为无齿翼龙是在公海上翱翔捕食鱼类的。这些翼龙在陆地上很少被看到,它们可能会在不飞行的时候在水上生活。这意味着它们的翅膀必须产生巨大的力量才能将它们从水中举回天空。

另一种大型翼龙是Coloborhynchus capito,翼展约为23英尺(7米),是在对伦敦自然 历史 博物馆自1884年以来一直保存的一块化石进行检查后发现的。

最大的翼龙之一被认为是风神翼龙,其翼展可达36英尺(11米)。


物理特性

由于翼龙种类繁多,不同属的翼类爬行动物的生理特征也各不相同。

翼龙通常有很长的脖子,有时喉咙袋类似于鹈鹕。大多数翼龙的头骨很长,布满了针一样的牙齿。然而,统治白垩纪晚期天空的翼龙家族,包括风神翼龙在内,都没有牙齿。

翼龙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它们头上的头冠。虽然最初人们认为翼龙没有冠,但现在人们知道冠在翼龙属中广泛存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出现。

例如,一些翼龙有巨大的骨状冠,而其他翼龙的冠是肉质的,下面没有骨头。一些翼龙甚至似乎有一个帆状的嵴,由一层膜片连接头部的两根大骨头组成。我们现在知道翼龙的冠有各种各样的(骨头和肉)组合。

多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可能的用途,包括它们用来调节热量或在飞行中用作舵。但几乎所有的假设都未能通过最基本的测试,模型表明,翼龙的脊不是有效的方向舵,许多小型翼龙都有脊,尽管它们不需要脊来散热。

最有可能的是,这些冠状物是用来进行性选择的。

有几条证据支持翼冠的这种功能,最显着的可能是,看起来像微型版成年翼龙的未成年翼龙没有冠,这表明这种结构只用于与成年翼龙相关的事情,比如交配。

翼龙吃什么?

翼龙是食肉动物,尽管有些翼龙可能偶尔吃水果,这种爬行动物吃什么取决于它们生活的地方——一些物种生活在水域附近,而另一些则更陆生。

陆生翼龙吃尸体、幼恐龙、蜥蜴、蛋、昆虫和各种其他动物。它们可能是相当活跃的小型猎物猎手,喜水翼龙吃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鱼、鱿鱼、螃蟹和其他贝类。

水生翼龙不会在水面上花太多时间,为了避免溺水,它们会在潜水觅食后不久就飞到空中。然而,年轻的翼龙还没有强壮的肌肉,或者还在学习飞行,它们在俯冲后飞回空中会有更多的困难,可能会导致溺水。

在翼龙的牙齿种类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牙齿化石上的磨损模式,这有助于揭示它们的饮食习惯。例如,一种大约3英尺(1米)长的翼龙,之前被认为是一种捕鱼爬行动物,直到牙齿证据表明,磨损模式可能是由吃昆虫和陆地脊椎动物而不是海洋生物产生的。

❸ 翼龙的体重,身长各是多少

翼龙有6米高,和现代的长颈鹿差不多;一只巨型翼龙空腹时重200公斤。

翼龙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体上有毛,并有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

(3)德国发现的翼龙怎么读扩展阅读: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

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法国着名的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龙,归于爬行动物。

事实上,翼龙化石的发现比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自从翼龙化石被发现,人们对这类非常奇特的最早飞向天空的动物就充满了好奇,一直在苦苦地探求。

翼龙的前肢高度特化,第4指加长变粗成为飞行翼指,它由四节翼指骨组成,前端没有爪,与前肢共同构成飞行翼的坚固前缘,支撑并连结着身体侧面和后肢的膜,形成能够飞行的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翼膜。

翼龙的腕部发育一个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对翼膜起支撑作用。第一至三指生长在翼膜外侧,变成钩状的小爪,第五指退化消失。

❹ rhamphorhyncus的学名是啥子这是一种翼龙。

Rhamphorhynchus:喙嘴龙 | 嘴龙属 | 嘴翼龙
yilong mu
翼龙目
Pterosauria

已绝灭的会飞翔的爬行动物,亦名飞龙。属于双孔亚纲初龙次亚纲。已发现30多属90多种,繁盛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翼龙类前肢的第4指伸长,常可达臂长的3~4倍。在延长的第4指及身体侧部之间,有皮质翼膜,一般从背部延至后肢的膝部,在前臂和颈部之间,也有皮质翼膜相连,在腕部有一钩状的翼骨支持。前肢第5指退化,其余3指仍保留,在攀援时起辅助作用(也有人认为伸长的为第5指,而第1指退化者)。这样的翼膜比鸟的翅膀脆弱得多,甚至比用4个指头支撑的蝙蝠类翼膜也要脆弱得多,一般认为只能起滑翔作用。翼龙类的后肢长而细。颈长、头长,头部骨骼多愈合,喙一般尖而长。眼大,具骨质巩膜眼环。根据脑内膜的研究,认为翼龙的脑大,表面形态与鸟接近,其视觉优于嗅觉。根据翼龙类的一些特点,如尾的长、短,牙齿的多少等,通常可分为喙嘴龙与翼指龙两个大类(亚目),杨钟健(1964)根据在中国新疆乌尔禾发现的准噶尔翼龙,提出从翼指龙亚目中分出第3个亚目的意见。 喙嘴龙亚目(Rhamphorhynoidae)的特点是,口中有数目较多的长而尖的牙齿。掌骨较短(短于前臂的一半)。具长尾(尾椎约40),其长度可达荐部以前脊椎(颈椎8,背椎14~16,荐椎4)的2~3倍,根据化石印痕还可以看到其尾端具有舵状的肉质皮瓣膜。喙嘴龙类一般翼展达60厘米,主要生活于侏罗纪,化石发现于欧洲的英国、德国、意大利,东非的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哈萨克斯坦(苏联)和加勒比地区的古巴。中国四川自贡近几年也找到该类化石(图1[喙嘴龙(Rhamphorhynchus)复原图])。翼指龙亚目(Pteradactyloidea)生活于晚侏罗世,牙齿退化,很小,常向前倾。掌骨较长,其长度等于或长于前臂。尾短。一般体较小,与现代麻雀大小相近(颈椎9,背椎超过10个,荐椎4)主要发现于德国、英国、坦桑尼亚、阿根廷等地。准噶尔翼龙亚目 (Dsungaripteroidea)生活于白垩纪。牙齿极度退化。头部具骨质嵴。背椎愈合,形成联合背椎(颈椎9,背椎9~13,荐椎6~10)。一般个体较大,美国堪萨斯白垩纪晚期的无齿翼龙(Pteranodon;图2[无齿翼龙(Pteranodon)复原图])两翼翼展可达15.5米。化石发现于英国、美国、巴西、苏联和中国的新疆。
中国除新疆外,在甘肃及浙江已发现较完整的翼龙类化石;山东、内蒙古等地亦可能有翼龙化石。过去认为翼龙全部生活于海边,翱翔于水面上以尖长的喙捕食鱼类。准噶尔翼龙则发现于陆相湖泊沉积物中,从而将翼龙的生活范围扩大,甘肃的发现将更进一步证明陆地湖泊附近亦有翼龙类生活。
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有人提出为翼龙在脊椎动物亚门中建立一个新的纲,其依据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发现的白垩纪翼龙具毛被,且形态特征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❺ 翼龙有多少种

传统上,翼龙目被分为两个亚目:
【喙嘴龙亚目】
一群早期、原始翼龙类,许多物种有长尾巴,双翼有短指骨。它们体型小,手指仍然适合攀爬。喙嘴翼龙类出现在晚三叠纪,持续存活到晚侏罗纪。
【翼手龙亚目】
更多样性的翼龙类,有短尾巴,双翼有长指骨。翼手龙类出现在中侏罗纪,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
翼手龙亚目又分为( 翼手龙的品种)
喙嘴翼龙亚目 Rhamphorhynchoidea
双型齿翼龙科 Dimorphodontidae
蛙嘴龙科Anurognathidae
曲颌形翼龙科 Campylognathoididae
喙嘴翼龙科 Rhamphorhynchidae
翼手龙亚目 Pterodactyloidea
鸟掌龙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帆翼龙科 Istiodactylidae
鸟掌龙科 Ornithocheiridae
无齿翼龙科Pteranodontidae
夜翼龙科 Nyctosauridae
梳颌翼龙超科 Ctenochasmatoidea
鹅喙翼龙科 Gallodactylidae
翼手龙科 Pterodactylidae
梳颌翼龙科 Ctenochasmatidae
准噶尔翼龙超科 Dsungaripteroidea
德国翼龙科 Germanodactylidae
准噶尔翼龙科 Dsungaripteridae
神龙翼龙超科 Azhdarchoidea
Lonchodectidae科
古神翼龙科 Tapejaridae
神龙翼龙科Azhdarchidae

❻ 如何分辨、识别与了解翼龙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翼龙当做恐龙。其实,翼龙虽然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却并不是会飞的恐龙,而是和恐龙一起同属于被称为主龙类的爬行动物。翼龙则是第一个能够进行主动飞行的脊椎动物,在大约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翼龙已经开始书写他们称霸天空的历史。

2011年和2012年在德国以产出始祖鸟而着名的晚侏罗世索伦霍芬灰岩中,先后发现了两件未命名的翼龙标本,其头骨形态与产自同一产地的翼手龙类的翼手龙属没有明显差别,头后骨骼也较为相似,然而其尾椎数量和长度都略大于翼手龙类,而明显小于非翼手龙类。其第五脚趾具有类似于非翼手龙类的两个趾节,但每个趾节都已经十分退化。所以,这一未命名的类型被认为是非翼手龙类向翼手龙类演化的最后一个环节。

翼龙究竟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与胚胎化石,发现于距今约1.21亿年前的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它也是目前世界上业已发现的三枚翼龙蛋之一。

❼ 请介绍一些翼龙的情况!

翼龙具有与今天的鸟类相似的复杂行为。科学家有理由相信,它们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把卵产在湖泊或者海滩的沙地上,也许还会孵卵,照顾幼仔。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 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法国着名的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龙,归于爬行动物。事实上,翼龙化石的发现比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自从翼龙化石被发现,人们对这类非常奇特的最早飞向天空的动物就充满了好奇,一直在苦苦地探求。 翼龙的前肢高度特化,第4指加长变粗成为飞行翼指,它由四节翼指骨组成,前端没有爪,与前肢共同构成飞行翼的坚固前缘,支撑并连结着身体侧面和后肢的膜,形成能够飞行的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翼膜。翼龙的腕部发育一个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对翼膜起支撑作用。第一至三指生长在翼膜外侧,变成钩状的小爪,第五指退化消失。 支撑翼龙飞行的翼膜结构,完全不同于其后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鸟类和蝙蝠类翅膀结构。 胚胎毫无疑问属于翼龙,保存的骨架尽显无疑。 “不但骨骼完整,而且保存有翼膜纤维和皮肤,蛋壳及其乳突状结构也有很好的保存。”汪筱林研究员对记者说。对于化石骨架的保存状况,这位科学家是以“精美”二字形容的。 透过显微镜,记者观察到更为清晰的表达。蛋的边界光滑,蛋内呈褐色,颜色较深,与灰黄色之围岩区别明显。 “胚胎毫无疑问属于翼龙,因为保存的骨架显示具有相当长的第4指和具发达的三角脊的肱骨。”汪筱林说,“另外,在许多区域,有规律地保存大小几乎相等近于圆形的乳突状纹饰结构,这是蛋壳和胚胎的直接证据。” 令人称奇的是,在翼龙胚胎化石的一边,竟还有一条小鱼的化石。 “在自然界中找到一个物种的胚胎化石,实属不易,但这次发现的尤其重要,它不是普通的物种,而是第一个飞向天空,又是三种飞行脊椎动物中惟一绝灭的翼龙的胚胎的首次发现。”汪筱林说。 不过,更具“传奇色彩”的并不止这些,在翼龙胚胎化石的一边,竟还有一块小鱼———与翼龙生活于同一时代的狼鳍鱼的化石,两者相映成趣,极为罕见。 这样一块“珠联璧合”的化石所激发的人的想象力是震撼性的。两具化石形体不大,但保存都很精致,鱼身上的骨骼和鳞片完整无缺。两类动物由于火山爆发导致其同时死亡“终结”时的故事,似乎历历在目。 鸟类的翅膀上长有对飞行和身体保温非常有效的羽毛,蝙蝠类的翼膜虽然没有羽毛,但有对振翼飞翔起重要作用的三个指骨作支架。在翼龙的翼膜内除了分布着纤维外,没有骨骼支撑,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的、长距离的翱翔于蓝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环境附近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或在水面上盘旋。不过,最新的有关翼龙大脑CT扫描以及肩带等研究表明,翼龙并不仅仅能够进行短距离的滑翔,而且很可能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 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2米,宽度相当于F-1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0世纪除,英国古生物学曾认为,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因此,翼龙应该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能直接证明翼龙是热血的恒温动物。 此外,在内蒙古宁城发现的全身覆盖“毛”的热河翼龙完整骨架,进一步证明了翼龙为温血动物。最近在巴西掠海翼龙巨大的头部脊状构造上发现具有调节体温的血管的印痕,也是翼龙为温血动物的直接证据。另一个证据来自于翼龙的骨骼像鸟一样有一些具有调节体温的小气囊。 事实上,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翼龙是恐龙的近亲,生活在同一时代,是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有时也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翼龙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恐龙称霸着陆地时,翼龙却控制着天空。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手龙,归于爬行动物。 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地、长距离地翱翔于蓝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环境附近,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有时也在水面上盘旋。 翼龙比鸟类早了约7 OOO万年飞向天空,大约在三叠纪晚期就开始适应空中生活,在地球上成功地生存了1.5亿年。翼龙为了适应飞翔的需要,具有许多类似鸟类的骨骼特征,如头骨多孔,骨骼中空轻巧,胸骨及其龙骨突发达等等。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6米,宽度相当于F一1 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 0世纪初,英国古生物学者曾推测,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与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了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另一个证据来自于翼龙的骨骼,它们像鸟一样有一些用于调节体温的小气囊。最近,我国辽西带“毛”的热河翼龙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至少部分小型的翼龙类为温血动物。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一些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2.08亿年前至1.44亿年前)和白垩纪(1.44亿年前至6,640万年前)的飞行爬虫类的成员。翼龙目(Pterosauria)属于爬虫类的古龙亚纲(Archosauria)。恐龙类和鳄类也属于古龙亚纲,鸟类是古龙类的后裔。三叠纪(2.45亿年前至2.08亿年前)的古龙类趋向两足步态,因此前肢自由地作其他方式的应用。鸟类和翼龙类二者同样将前肢转变成翼。翼龙类由皮膜形成翼面,像蝙蝠而不像鸟。蝙蝠除大拇指外,以其他指骨支撑着膜。然而翼龙的膜只附着在细长的一个指状物(第4指)上,向后沿体侧延伸到膝盖;在颈部与“臂”之间有附加的皮膜。前面3个指骨为爪状的细长钩。其膜看来已完全适应飞翔和滑翔,但不如蝙蝠的膜或鸟类的翼灵活,而且较为脆弱。身体结实,后腿长而细,其构造表明不适应垂直移动或停歇,休息时靠后肢悬挂。颈部似乎在飞行时持竖式,与头部连成直角并向前。头骨轻而强壮,大多数骨头融合在一起;有细长的嘴;眼睛大,像许多鸟类那样,眼球被一系列位于其四壁的骨板(巩膜环)所加固。脑子大,明显地可与鸟类相比。该类占优势的感官是视力而不是嗅觉。大多数化石见于海相地层,因此很可能通过潜水捕鱼获取食料。但难以理解飞落后如何从地面或水中起飞。 已知翼龙有两个主要类别。虽然在晚三叠世有早期类型,但在晚侏罗世索伦霍芬(Solenhofen)板岩中的喙嘴龙属(Rhamphorhynchus)是较原始的典型。该类的特征包括急剧变尖的大齿、较短的(支撑手指的骨)掌骨、末梢有菱形的长尾。翼展大约1公尺(3.3英尺)。翼龙类第二大类出现一晚侏罗纪,延续到白垩纪,典型的侏罗纪类型是翼指龙属(Pterodactylus),许多标本见于索伦霍芬板岩。翼指龙(pterodactyl)一般是小爬虫类,有些标本和麻雀一样小,特征包括一些小齿、长掌骨、短尾巴。翼指龙型的后裔延续到白垩纪,通常较大。最好的代表是堪萨斯白垩层中的无齿翼龙属(Pteranodon)。无齿翼龙属比信天翁大,翼展达7公尺或更长。1975年,德克萨斯州大本德(Big Bend)国家公园内的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中,发现了3个非常大的翼龙类的部分骨骼,最大的标本翼展约15.5公尺(51英尺),使其成为见闻中最大的飞行动物。这些爬虫类的解剖及化石发现处的地形表明,其食料是腐肉而不是鱼。翼龙化石不超过白垩纪,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被真正的鸟类所取代。

❽ 翼龙的介绍

翼龙(Pterosaur)

原意为“会飞的爬虫类”。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计算机分层造影扫描技术,依据化石建立了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其质量占脑质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的。与之相比,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占其脑质量的1%到2%。

最大的翼龙是披羽蛇翼龙。展开双翼有12米长。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今年6月10日,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着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由于这次重大的发现,《自然》杂志还在其网站首页“今日新闻”栏目中同时配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也报道了这一重要。由于这样一块无比珍贵化石的发现,今天的人们已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翼龙这类与恐龙同时出现又同时绝灭,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卵生。

早在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就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一项重大发现。据说那是一个尚未出壳的翼龙的化石,发育中的翼龙胚胎,骨骼了了,清晰可辨。

它是汪筱林和同事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考察时发现的。化石产自辽西锦州义县一个湖泊沉积的地层中,距今约1.21亿年。这一地点曾经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狼鳍鱼、满洲鳄以及一些翼龙和鸟类化石。

然而,它的重要意义似乎远不止于此,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它更像一个神奇的时空穿梭机,从1.21亿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能够管窥史前翼龙生息的许多细节。

胚胎化石传达了最明确的信号:翼龙,与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而非胎生。

“相信它解开了一个谜团。”汪筱林说,“它所传递的最大信息,就是翼龙是卵生,而非胎生。”一直以来,翼龙是胎生还是卵生,是个充满争论的话题。

虽然自18世纪翼龙被发现以来曾经有报道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翼龙蛋的碎片,但是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这些蛋壳碎片就是翼龙的,因此这次发现的第一枚翼龙蛋,也是第一个翼龙胚胎化石,意义非常重大。

据汪筱林介绍,翼龙是恐龙的近亲,二者生活在同一时代,是第一个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人们经常将翼龙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翼龙起源于约2.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绝灭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恐龙占据着陆地时,翼龙却一直控制着天空。

翼龙具有与今天的鸟类相似的复杂行为。科学家有理由相信,它们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把卵产在湖泊或者海滩的沙地上,也许还会孵卵,照顾幼仔。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

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法国着名的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龙,归于爬行动物。事实上,翼龙化石的发现比恐龙早了半个多世纪,自从翼龙化石被发现,人们对这类非常奇特的最早飞向天空的动物就充满了好奇,一直在苦苦地探求。

翼龙的前肢高度特化,第4指加长变粗成为飞行翼指,它由四节翼指骨组成,前端没有爪,与前肢共同构成飞行翼的坚固前缘,支撑并连结着身体侧面和后肢的膜,形成能够飞行的具有类似鸟类翅膀的翼膜。翼龙的腕部发育一个特有的向肩部前伸的翅骨,对翼膜起支撑作用。第一至三指生长在翼膜外侧,变成钩状的小爪,第五指退化消失。

支撑翼龙飞行的翼膜结构,完全不同于其后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鸟类和蝙蝠类翅膀结构。

胚胎毫无疑问属于翼龙,保存的骨架尽显无疑。

“不但骨骼完整,而且保存有翼膜纤维和皮肤,蛋壳及其乳突状结构也有很好的保存。”汪筱林研究员对记者说。对于化石骨架的保存状况,这位科学家是以“精美”二字形容的。

透过显微镜,记者观察到更为清晰的表达。蛋的边界光滑,蛋内呈褐色,颜色较深,与灰黄色之围岩区别明显。

“胚胎毫无疑问属于翼龙,因为保存的骨架显示具有相当长的第4指和具发达的三角脊的肱骨。”汪筱林说,“另外,在许多区域,有规律地保存大小几乎相等近于圆形的乳突状纹饰结构,这是蛋壳和胚胎的直接证据。”

令人称奇的是,在翼龙胚胎化石的一边,竟还有一条小鱼的化石。

“在自然界中找到一个物种的胚胎化石,实属不易,但这次发现的尤其重要,它不是普通的物种,而是第一个飞向天空,又是三种飞行脊椎动物中惟一绝灭的翼龙的胚胎的首次发现。”汪筱林说。

不过,更具“传奇色彩”的并不止这些,在翼龙胚胎化石的一边,竟还有一块小鱼———与翼龙生活于同一时代的狼鳍鱼的化石,两者相映成趣,极为罕见。

这样一块“珠联璧合”的化石所激发的人的想象力是震撼性的。两具化石形体不大,但保存都很精致,鱼身上的骨骼和鳞片完整无缺。两类动物由于火山爆发导致其同时死亡“终结”时的故事,似乎历历在目。

鸟类的翅膀上长有对飞行和身体保温非常有效的羽毛,蝙蝠类的翼膜虽然没有羽毛,但有对振翼飞翔起重要作用的三个指骨作支架。在翼龙的翼膜内除了分布着纤维外,没有骨骼支撑,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的、长距离的翱翔于蓝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环境附近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或在水面上盘旋。不过,最新的有关翼龙大脑CT扫描以及肩带等研究表明,翼龙并不仅仅能够进行短距离的滑翔,而且很可能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

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2米,宽度相当于F-1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0世纪除,英国古生物学曾认为,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因此,翼龙应该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能直接证明翼龙是热血的恒温动物。

此外,在内蒙古宁城发现的全身覆盖“毛”的热河翼龙完整骨架,进一步证明了翼龙为温血动物。最近在巴西掠海翼龙巨大的头部脊状构造上发现具有调节体温的血管的印痕,也是翼龙为温血动物的直接证据。另一个证据来自于翼龙的骨骼像鸟一样有一些具有调节体温的小气囊。

事实上,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翼龙是恐龙的近亲,生活在同一时代,是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有时也被误认为是“会飞的恐龙”。翼龙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恐龙称霸着陆地时,翼龙却控制着天空。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早在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鸟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直到1801年,居维叶才鉴定它为翼手龙,归于爬行动物。
翼龙并不能像鸟类那样自由地、长距离地翱翔于蓝天,只能在它的生活环境附近,如海边、湖边的岩石或树林中滑翔,有时也在水面上盘旋。
翼龙比鸟类早了约7 OOO万年飞向天空,大约在三叠纪晚期就开始适应空中生活,在地球上成功地生存了1.5亿年。翼龙为了适应飞翔的需要,具有许多类似鸟类的骨骼特征,如头骨多孔,骨骼中空轻巧,胸骨及其龙骨突发达等等。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现命名了超过120种的翼龙化石。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者如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翼手龙化石,它的两翼展开约16米,宽度相当于F一1 6战斗机,小者形如麻雀。翼龙有两大类,早期的喙嘴龙类比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有一条很长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龙类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尾巴很短甚至消失。
翼龙类属于爬行动物,然而它很可能是温血动物。2 0世纪初,英国古生物学者曾推测,翼龙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像蝙蝠一样,体上有毛,并有与鸟类相似的生活习性,是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后来在德国发现的喙嘴龙化石上,找到了毛的印痕。1970年,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带有“毛”的翼龙化石,英国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这件标本毛状物和翼膜结构的研究,认为它无疑属于温血动物。翼龙身体上的这些“毛”隔热保温,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另一个证据来自于翼龙的骨骼,它们像鸟一样有一些用于调节体温的小气囊。最近,我国辽西带“毛”的热河翼龙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至少部分小型的翼龙类为温血动物。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一些翼龙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已经具有内热和体温恒定的生理机制、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高效率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成为一类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2.08亿年前至1.44亿年前)和白垩纪(1.44亿年前至6,640万年前)的飞行爬虫类的成员。翼龙目(Pterosauria)属于爬虫类的古龙亚纲(Archosauria)。恐龙类和鳄类也属于古龙亚纲,鸟类是古龙类的后裔。三叠纪(2.45亿年前至2.08亿年前)的古龙类趋向两足步态,因此前肢自由地作其他方式的应用。鸟类和翼龙类二者同样将前肢转变成翼。翼龙类由皮膜形成翼面,像蝙蝠而不像鸟。蝙蝠除大拇指外,以其他指骨支撑着膜。然而翼龙的膜只附着在细长的一个指状物(第4指)上,向后沿体侧延伸到膝盖;在颈部与“臂”之间有附加的皮膜。前面3个指骨为爪状的细长钩。其膜看来已完全适应飞翔和滑翔,但不如蝙蝠的膜或鸟类的翼灵活,而且较为脆弱。身体结实,后腿长而细,其构造表明不适应垂直移动或停歇,休息时靠后肢悬挂。颈部似乎在飞行时持竖式,与头部连成直角并向前。头骨轻而强壮,大多数骨头融合在一起;有细长的嘴;眼睛大,像许多鸟类那样,眼球被一系列位于其四壁的骨板(巩膜环)所加固。脑子大,明显地可与鸟类相比。该类占优势的感官是视力而不是嗅觉。大多数化石见于海相地层,因此很可能通过潜水捕鱼获取食料。但难以理解飞落后如何从地面或水中起飞。
已知翼龙有两个主要类别。虽然在晚三叠世有早期类型,但在晚侏罗世索伦霍芬(Solenhofen)板岩中的喙嘴龙属(Rhamphorhynchus)是较原始的典型。该类的特征包括急剧变尖的大齿、较短的(支撑手指的骨)掌骨、末梢有菱形的长尾。翼展大约1公尺(3.3英尺)。翼龙类第二大类出现一晚侏罗纪,延续到白垩纪,典型的侏罗纪类型是翼指龙属(Pterodactylus),许多标本见于索伦霍芬板岩。翼指龙(pterodactyl)一般是小爬虫类,有些标本和麻雀一样小,特征包括一些小齿、长掌骨、短尾巴。翼指龙型的后裔延续到白垩纪,通常较大。最好的代表是堪萨斯白垩层中的无齿翼龙属(Pteranodon)。无齿翼龙属比信天翁大,翼展达7公尺或更长。1975年,德克萨斯州大本德(Big Bend)国家公园内的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中,发现了3个非常大的翼龙类的部分骨骼,最大的标本翼展约15.5公尺(51英尺),使其成为见闻中最大的飞行动物。这些爬虫类的解剖及化石发现处的地形表明,其食料是腐肉而不是鱼。翼龙化石不超过白垩纪,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被真正的鸟类所取代。

❾ 翼龙的英语怎么读

翼龙的英文是 pterosaur,用汉语注音可以读成 太热嗦

❿ 翼龙英文怎么读

顺手采纳答案
翼龙的英文是Pterosaur,读音['terəsɔ:]

阅读全文

与德国发现的翼龙怎么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