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与中国人对待旅游的看法
中国人取代德国人成为新科世界旅游冠军。他们一个爱物质满足,一个喜欢身心放松;一个来去匆匆,一个不紧不慢;一个是猎奇看新鲜,一个是内心蕴藏真爱。有趣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来,他们更愿意接受德国人的旅行理念。
(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
(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是倒着晒的。
(3)中国的窗户向外开或是左右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
(4)中国人家庭夏天没空调不行,睡凉席,吹风扇,闷热蚊子多。德国人家庭不装空调,夏天中午热一阵,晚上还要盖被子,不闷不热蚊子少。
(5)中国人骑自行车爱怎么骑就怎么骑,带人载物,管它有灯没灯,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国人骑自行车有专门自行车道,夜间得亮起自行车灯,假如骑远途的还带上头盔,穿上自行车服,就象一个专业赛车族。
(6)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德国的加油站车主就得自己动手加油。
(7)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锻炼人脑。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不用动脑。
(8)中国人干活靠眼力。德国人干活靠工具。
(9)中国人累了蹲地上。德国人累了坐地上(因为街道干净)
(10)中国的周末街上热闹非凡。德国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11)中国的汽车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国的汽车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欧洲车主按喇叭等同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12)中国人开车大多是抢道,抢红灯,抢车位,抢空间。什么次路让主路,拐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都是瞎扯。德国人开车习惯把步行者当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种车辆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一种表现。
(13)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
(14)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
(15)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
(16)德国的鸡旦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旦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旦壳厚,个小,有腥味。
(17)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
(18)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用水洗
(19)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
(20)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添个圆滑。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
(21)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22)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东东,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
(23)德国人爱点蜡烛。中国人爱挂灯笼。
(24)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国人的枕头都是长方形。
(25)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买单AA制(平摊分帐),中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抢着买单。
(27)德国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称兄道弟,相识即是朋友。
㈡ 德国民俗风情
德国民俗风情习惯、婚庆葬礼、民族节庆、社交礼仪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德国人择偶方式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
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
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
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出生
德国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终是世界最低的,战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在这样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实早在妇女怀孕之时,她便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有许多风俗习惯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茁壮成长。在德国符滕堡地区的农村,孕妇是倍受敬重的贵客,她可以进入别人家的果园摘果品尝,可到邻家就席用餐。那里的人认为孕妇的光临象征着新生和丰收。此外,还有这样一些习俗:孕妇晚上不可出门,怕黑夜里的巫婆鬼怪伤及胎儿;孕妇不能看丑陋的东西,怕婴儿日后长得难看;孕妇不能走十字门、不能从晾衣绳下穿行,否则会造成难产、伤害胎儿。这些风俗虽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孕妇的关心。 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德国,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已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约定时间,由牧师或神甫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国,新生儿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在亲友中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于教父教母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婴儿的父母在选择时是很审慎的。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父教母时不一定要选一对夫妇,但他们要由正直可靠、行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声较好的人担任。当然首先要取得他们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请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而乐意承担这份责任。 认教父教母的原意是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帮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责任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们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后就有多位长辈关心他的成长,在他有困难时给予照顾,万一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双双早逝,那么教父教母还要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义务。
(二)新生儿洗礼
洗礼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时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须经过洗礼除去污垢,变得纯洁,方能被接受为基督教的人,日后才有资格进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婴儿,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约翰"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国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婴儿时由家长抱到教堂受洗的。 婴儿正式起名与洗礼同时进行,所以洗礼也叫"命名礼"。婴儿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后,即发请帖邀请亲友参加,一般只请至亲近友,人数不会太多。 施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教堂内圣坛前的"圣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围拢过来,由牧师或神甫宣读《圣经》中的有关章节,口诵规定的礼文,并接过孩子,用手蘸圣水滴在孩子头上,口称:"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给你施洗。"然后,再说几句愿孩子长大后要博爱人类、侍奉上帝之类的话,洗礼遂告完毕。 洗礼之后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婴儿的父母要举行一次午宴或茶会,邀请施礼的牧师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亲朋好友参加。被邀请者要给孩子带一些礼物,如玩具、衣服、儿童画册等等。教父教母的礼物照例要贵重些。在巴伐利亚地区,在洗礼日那天,教父不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还要把迷迭香放在婴儿的摇篮里。据这说这种香气浓郁的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他还会在教子尿布或枕头下塞点儿钱,作为孩子日后操办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书和笔,希望孩子聪明勤奋。如今,时髦的礼物是送男孩一个小巧玲珑的银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条项链或一只银制咖啡杯,上面刻着孩子的姓名和洗礼日期。 在巴伐利亚农村,孩子的洗礼聚餐有个习惯,那就是餐后餐桌上要有剩余的面包,饭后要给宾客包装点儿吃的东西带走。给男客带点儿香肠、烈酒,给女客带点儿糕点、糖果,对教父则更是要厚礼相赠,以此来表示生活富裕、绰绰有余。 在德国,洗礼用的蜡烛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义。据说点燃洗礼烛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国的一些农村,至今仍虔诚地遵循着这一古老的习俗。 在德国妇女生孩子可获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双方各休假六个月,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德国丧葬习俗
婚丧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个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独身终生,但万物之中,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避免的。人与尘世告别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办丧事,这是天下皆然的风俗,为了让死者能安详地离去,各国民问都有种种习俗。
(一)临终慰藉
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喝临终酒。人在临终之时,必须喝一口陈年老酒。据说这种酒是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临终者得到安宁。 人在临终前,家人会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同时点燃一支红色大蜡烛,把它们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烛光为亡灵祝福;二是为亡灵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镜子被视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隐蔽的场所,妖魔利用镜子的反照能力,扰得人不得安宁。因此,人在临终前要将镜子用布蒙住,以使亡灵能安详地解脱尘世罪孽,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在德国南部山区,人在3临终时,家人要打开窗户,揭开楼顶砖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死者敞开一条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因为他们相信人在脱离凡尘之后,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人们通过这些临终慰藉,使亡者能安详地离去。
(二)葬礼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应邀参加亲友家的葬礼,惟一可送的礼物就是鲜花。可送成束的鲜花,也可送用鲜花做成的花圈(德国人不用纸花做花圈)。在鲜花的饰带上要写上死者、吊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别了"之类的题词。
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方国家)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就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也显得自己缺乏教养。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除了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死者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德目的墓地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墓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在和暖的季节,百花齐放,鲜花既代表了人们对死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每当想起死者,人们会到墓地去扫墓、献花,静静地呆上一会儿,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葬礼举行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虽然近些年对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但作为一名新寡的妇女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应酬,难免不招来非议。一般要求新寡的妇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颜色为主,除小型聚会外不要参加舞会、宴会及场面热闹的大型应酬,亲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请她参加喜庆的聚会,以一段宁静的生活度过丧期。对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妇严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穿着要规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际。
德国的交际礼仪
(一)初次相识
德国人之间初次见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绍,作为介绍人要注意:不能不论男女长幼、地位高低而随便把一人介绍给另一人,一般的习惯是从老者和女士开始。向老年人引见年轻人,向女士引见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见地位低的人。双方握手时,要友好地注视对方,以表示尊重对方,如果这时把眼光移向别处,东张西望,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初相识的双方在自报姓名时,要注意听清和记住对方的姓名,以免发生忘记和叫错名字的尴尬局面。在许多人相互介绍时,要做到尽量简洁,避免拖泥带水。 由于德语语言自身的特点,在与德国人交往中还会遇到一个是用尊称还是用友称的问题。一般与陌生人、长者以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称"您";而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往往用友称"你"来称呼对方。交换称谓的主动权通常在女士和长者手中。称谓的变换,标志着两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与德国人交往。
(二)遵约守时
西方人一般都讲究遵守时间,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提前一周发邀请信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者。如果是打电话,被邀请者可以马上口头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也可通过电话口头答复。但不管接受与否,回复应尽可能早一点儿,以便主人作准备,迟迟不回复会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约,应客气地说明理由。既不赴约,又不说明理由是很不礼貌的。在德国,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请信,注往还注明衣着要求,这并非多此一举,因为谁也不想在此穿戴庄重的场合,由于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电影院中的迟到,人们可以习以为常,但对于音乐会的迟到,则是令人讨厌的。这时迟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个乐章结束后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万别走错排数,并且要对站起来让路的人轻说"谢谢"。 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迟到固不礼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虑。德国人如遇正式邀请,往往提前出门,如果到达时间早,便开车转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时再进主人家。
(三)付小费
在西方国家,给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付小费已成为习惯,小费已成为服务员的重要收入来源。给小费不但是对其服务的一种酬劳,同时也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因此,它也属于礼貌范围之内的事。 那么,对哪些人应付小费呢?饭店招待、门房、女服务员、房间清洁工、旅馆中的行李搬运员、火车站和机场上的行李搬运员、轮船招待、卧铺车厢乘务员、酒吧调酒师、理发师、出租汽车司机、加油站工人、厕所服务生、擦皮鞋者、导游、旅游车司机、摩托游艇司机、领座小姐和停车场看守等。经验证明,付适当的小费可提高你在度假场所、餐馆中的舒适程度。同时,通过小费也表达了你对服务员热情周到服务的感谢。 小费不等同于服务费,服务费是顾客所付的附加费,一般为消费的10%一15%,它列在帐单的末尾。一般如果帐单上已列出了15%的服务费,那就不用再付小费,如果服务费只收10%,顾客要另加5%的小费。当然,如果你对这里的服务十分满意,可以把钱凑个整数,或单独把硬币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盘中。谁帮了我的忙,我就给他2-5马克的小费,这已成为一种规矩。提早把几马克的小费塞到宾馆房间清洁女工的手里,可保证你房间的整洁舒适。早一点儿把小费塞给出租太阳伞和躺椅的人,可保证你及时租到这两种东西。多付几马克的小费,可使你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其实这是很实惠的。千万不可小看小费,这也是你礼貌是否周全的标志。
(四)如何送礼
朋友之间交往、遇有婚丧喜庆、做客赴宴、送往迎来、逢年过节、慰问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礼品,这是人之常情。德国人不习惯送重礼,所送礼物多为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以此来表示慰问、致贺或感谢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带上点儿小礼物,俗话说礼轻情意重,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当然,去德国朋友家做客的中国人如能送给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风格的小纪念品,那定会受到主人由衷的赞赏。如果只是顺便看望,那就不必带什么礼物了,最多给小孩子带点儿小玩意儿。如果是业务的聚会,双方往来都是公事,只要按时应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国,如遇朋友乔迁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礼者开诚布公地谈谈送些什么礼物好。有的德国新婚夫妇会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单,送礼的朋友可在此单上划上自己送的东西,这样既可使新婚夫妇得到实惠,又令馈赠者高兴。 对送报员、清洁工、看门人或照顾病人的护士,德国人一般也会送些礼品,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不过对他们送钱更为实惠。你可把一张钞票装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们手中,同时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
德国生活小事忌讳多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都是隐私,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是司空见惯的事。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德国旅店男女随意同居
德国人对性的态度极为开放,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避免有人要与你探讨性问题的可争议之处,如果你表现出一丝尴尬,就会被人视作心理有障碍。德国的色情业也遍布各个城市。汉堡红灯区的妓女们身着三点式扭动着腰身出现在橱窗里,其开放程度简直可以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相媲美。德国人常常嘲笑美国人在性问题上放不开,说美国人把好莱坞的三级片以及性自由的观念输出给全世界,却不能容忍自己的总统在性问题上的不检点。而在德国,这一切不过是平常之事。当你走到大街上或打开电视机,动不动就会有赤裸裸的画面映入眼帘,真令人觉得有些惊异:这还是以严谨、保守着称的德国人吗?
德国人在十三四岁就开始接受性生理教育了。校园、商店里到处都是免费的避孕物品。有调查显示,18岁的中学生中,90%以上有过性行为。在德国人的观念中,所谓“贞操观”、“处女膜情结”,乃是对女性性权利的压抑,早已被历史唾弃。
在德国人眼中,性权益也是人权之一,神圣不可侵犯。德国人因性生活不合而离婚的人很多,离婚率高达40%以上。同居和独身是大部分现代德国人的选择。同居者经济独立,彼此以感情维系。有的同居几十年,到老才结为夫妻。而结婚的年轻人中,大多数也有多年的同居史。独身者在事实上也有不固定的同居对象,维持性伙伴关系。
家庭内部,夫妻之间是非常重视性生活质量的:孩子一般要早早哄睡;晚餐得精心准备;餐桌上烛光闪烁;音响里传出轻柔的乐曲;夫妻彼此用眼神、用语言、用亲密举动为共度良宵精心铺垫。如果丈夫违背妻子意愿,粗暴行事,有可能被指控犯“婚内强奸罪”。
在德国旅店,男女同宿一室非常自然,无需出示结婚证件。无论是旅行团还是大学里的实习队在外住宿都是两人一屋,自由搭伴,不分男女。即使两个熟悉的异性搭伴同住,也常常是互不侵犯,西线无战事。
德国的裸体日光浴非常有名。到了夏天,在露天游泳场、沙滩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仰卧或俯卧着的享受裸体日光浴的人们。曾经有个来自国内的女同胞斗胆走进裸体人群,想亲身体验一番日光浴的滋味。可她一进去又胆怯了,狠了几次心都不好意思解开她那身黑衣裙,万般无奈,只好着装躺下。没过两分钟,她就自知没趣地逃离了。事后她说,她成了那天沙滩上白花花的人群中惟一的一个黑色怪物。其实,在专心致志日光浴的裸体人群中,人人闭目养神,没人看你,完全是你自己心虚,放不开。
对于性开放,德国人自有他们的解释。他们说,德国人的个性是凡事务实认真,对性也一样。性既然是人的自然属性,就无需回避,这样反而见怪不怪了。德国的性犯罪率相对较低就能说明问题。德国人说:“性忌讳那已经是我们三四十年前的老黄历了,没有当年亚当、夏娃赤身裸体在伊甸园里偷吃禁果,哪有我们这些上帝的子民?”
㈢ 德国人的日常活动都有哪些
除了日常上班或者上课,德国人的日常活动种类是蛮丰富的。最先要提的是在啤酒园喝啤酒,Biergarten,能看到几百人一起喝啤酒的地方,而且是下午茶的时间,应该只有德国了吧。
其次是各种体育活动,德国队虽然奥运会不算特别强,但是德国人人人都是体育多面手,自行车,滑雪,游泳,足球,羽毛球,手球,保龄球,壁球。所以在德国开个体育馆会员还是非常多的。
健身房,在德国很容易养成健身这个习惯,德国几乎全民健身,没有销售,没有广告,没有突然关闭的健身房。
家庭旅行,德国人,普通人,一年的休假长达两个月以上。所以旅行,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安排,基本上,一年的积蓄一半要花费在旅行上。家庭拮据的,开个房车在附近郊外露营几天,有钱的夏天去南法、意大利、加勒比海,冬天去北欧、非洲外岛。欧洲玩腻了就会选择亚洲旅行团。
OUTLET,德国人买衣服很多是去打折村,德国至少有十个打折村,最着名的就是麦琴村,当然中国游客也是占很大比例,那里有全套中文服务。
花园烧烤,一般德国人都是住在郊区的独栋或者双拼别墅,有着大大的花园,周末除草养花遛狗烧烤就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了。
德国是宗教国家,周末作礼拜对于虔诚的宗教徒来说也是避不开少的,德国各大城市也有华人教会,周五晚上查经,周日下午礼拜,氛围也是非常好的。
飙车,德国50%高速是不限速的,有一辆好车,摩托车或者汽车都可以,是德国男生的梦想。国内对车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品牌。看见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特斯拉就觉得是豪车了。在德国,需要通过高速的检验,从0加速到100如果在5秒内,0到200加速在12秒内,这就是豪车。在德国才了解到,polo就只能跑150,passat就只能跑180,要想上200就得租一辆M3。这种推背的感觉真的会上瘾。
㈣ 德国,没有农药的夏天
德国近三分之一的领土被森林覆盖。那年夏天,在第一次走进德国的森林前,我心目中的森林有很多相似的形容词: 枝繁叶茂、万木葱茏、群山吐翠…
但当我走过一片片大大小小的森林,走过许多让森林拥抱的城市和与城市依偎的森林,我发现德国的森林其实还有很接地气的一面: 原汁原味、不加修饰、害虫很多,小心被蜇。
原汁原味 不加修饰
树枯了、被雷劈断了,没关系,就静静地躺在那吧,小径或是水里…
树上爬满了各种藤蔓,没关系,爬成啥样都行…
树上白鹳搭满了窝,没关系,你们怎么方便怎么来…
夏天,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放眼望去,这绿色下包裹着无尽的朽木和枯枝,还有硕大的树干连根拔起犹如雕塑般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只看那些根茎,就足矣让人联想到那些树当年的气势,却也让人不禁感慨: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害虫很多 小心被蜇
在德国生活的植物和动物是幸福的。保护植被、昆虫和动物的生存环境被看作和吃饭、睡觉一样地重要。因为不会轻易使用农药,所以害虫也会泛滥,尽管如此,农药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道护身符,因为农药尽管消灭了害虫,也会把无辜的益虫、鸟类和动物杀死,农药还会改变害虫和天敌以及寄生虫之间的关系并导致新物种泛滥。
本着宁可放过千万只害虫也不错杀一只益虫的原则,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被啃成了一根根光杆司令。2019年,我去了一趟德国中部山脉-哈茨山脉,那里是深山老林,传说中的瓦尔普吉斯之夜,也称女巫狂欢节(每年4月30日夜)便是在哈茨山的最高点布罗肯山上举行。然而,我记忆中的深山老林变成了一大片不毛之地,令人唏嘘不已,作祟的就是小蠹虫家族。
橡树毒毛虫
小蠹虫等是树木的天敌,而有些害虫还能对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橡树毒毛虫就是其中一种。只要有橡树的地方,就有这些毛虫,德国人偏偏钟爱橡树,到处种橡树,连城市的大街小巷、大小林子里也种满了橡树,橡树长得盛,毛虫就泛滥。这种毛虫身上带有毒的刚毛,只要不小心碰到,人的皮肤会瘙痒、红肿,甚至气喘,几个星期都无法正常生活工作。
去年夏天,我老公带孩子去上课,路过一棵橡树,被突然掉下来的毛虫扎了一下,结果就悲剧了,天天去医院吊瓶,每次来打吊瓶旁边都坐着好几个被毒毛虫“亲”了一下的男士,病友们互相诉苦,对小毛虫恨的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现在,孩子爸去哪儿都躲着橡树走,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蜱虫
说完可恶可憎的橡树毒毛虫,再来说说令德国人闻之丧胆的蜱虫。盛夏,凡是有草丛和树林的地方就有这些小吸血鬼,它们叮咬时会把整个头都钻进皮肉里吸,被蜱虫叮咬可能会引发蜱传脑炎、莱姆病等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我身边有几位德国妈妈每年都会在盛夏来临之前给孩子打蜱传脑炎疫苗,有的父母外出身上还会带着防蜱喷雾或镊子。一旦被咬,可以用镊子夹住蜱虫把整个身子拉出来。拉出蜱虫也是个精湛费劲的技术活,绝不能硬拽,不然有可能身子拽掉了,头部和口器还留在体内,这会给进一步感染造成威胁。如果实在拽不好,就必须马上求助医生,尽快防止伤口恶化。
总之,蜱虫就是一个高危险的存在。即使这样,草丛和林子里还是不打农药🥴
在没有农药的夏天,
各式各样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在人间逍遥。
大自然就是它们温暖的家。
德国人把自然界的小生命宠上了天,自发供它们吃的住的,如果小动物在某棵树上安家了,不定哪天就多了个温馨提示牌:这里有动物的家,不要打扰它们。
森林里不缺“亲人派”的野天鹅野鸭子,它们看到路人就聚拢来眼巴巴等吃的,还经常为了口吃的大打出手。
松鼠、狐狸和野猪也常在森林里出没,但是它们很害羞,碰上路人就当甲乙丙丁,继续该干嘛干嘛。有一次,我在一条小径上被野猪拦路,其实它只是恰好路过时找到了吃的东西,但是小径很窄,它很膘,于是就几乎把路挡住了。我站在离它五米远的地方,那条小径没有回头路,眼前就是一头野猪,我们僵持了十几分钟后(其实就是我看着它),我终于鼓足勇气,颤巍巍地冲刺跑了过去,跑出15米远回头再看,野猪自顾自吃,根本没动卧,我自己却早被吓出了一身汗
受瑞典环保女孩的启发,每周五,全德国各地的高中和大学生罢课举行“Fridays for Future” (“星期五护未来”)的环保集会,呼吁政府重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尽管罢课上街游行的争议很大,但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确实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为未来而战的队伍中: 森林面积极速减少,野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全球每年有4500亿吨废水、污水流入江河湖海,而过分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鱼类资源枯竭。留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干净空间和自然资源越来越有限了。
人类还能走多远?
想到这,不打农药的夏天也觉得没那么可怕了。
㈤ 德国夏天最高气温 德国人用空调吗
㈥ 德国的四季
初来德国时,正是秋天。阳光比起盛夏时节要温和了许多,而冬天的寒气亦还未起。这时候最适合散步,只要披件开衫或风衣就可出门。走在路上,能看到路旁开始有大片大片金黄的落叶,德国人小院里的花花草草并未完全枯萎,仍在秋风中努力绽放最后的光华。有时候还能在家附近的七叶树下捡到栗子,不过这是有毒的马栗,吃起来据说又苦又涩。而香甜的板栗我未曾有幸捡到,只在超市或是炒栗子的小摊上见过。九十月份也是德国葡萄成熟的时节。在一些盛产葡萄的乡镇,德国人会举办Winefest(葡萄酒节)进行庆祝。人们通常在广场上临时搭建各种各样的小店铺,有卖烤肠的,卖糖果的,卖纪念品的,当然还有卖各色葡萄酒的。我尝过其中一种,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味道是清甜中带着微微的涩味。正所谓“葡萄美酒烤肠脆”,再加上几个民间乐队在店铺间穿梭演奏,让节日的氛围愈加浓烈,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到了十一月,一场场秋雨预示着寒冬的来临。这时候气温逐渐下降,街上也变得越来越萧瑟了。冬天的时候我不爱出门,虽然这儿的冷是干冷,和江南入骨的湿冷感觉不同,但是在外面待久了,就算穿得很厚,还是会被刺骨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还好无论住所还是学校都有暖气,这让我觉得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要好熬多了。想起以前在上海念书时,冬日的夜晚若是没有热水袋的陪伴根本无法安眠。期末时教室也没有取暖设施,只能一边发抖一边写试卷,写完手都是麻的。难怪每年网上都会出现南北暖气之争,享受过暖气的好处后,再让我回到每天只能靠热水袋和厚厚的羽绒服抗寒的生活我也是极不情愿的。到了12月,德国人开始迎接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的到来。很多人会早早在自己的房子上挂上一串串彩灯,在院子里摆放各种精致可爱的雕像摆饰。平安夜和圣诞节这几天,德国人一般都和家人呆在一起,街上冷冷清清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来说,圣诞节的意义大概只在于放假和商店的大折扣了吧。冬天的大雪对南方人也极有吸引力,据说慕尼黑附近的新天鹅堡每当下雪之时,令人如入童话之境。可惜去年是个难得的暖冬,不要说鹅毛大雪,连小雪花似乎也不曾见。
很难说清,德国的春天是什么时候到来的。仿佛是突然间,树枝上冒出了新芽,草地上开出了零星的野花,阳光也变得渐渐温暖起来。德国人是极爱阳光的。冬天的时候就算晴天,日照也常常不足八个小时,据说不少德国人因此患上抑郁症。所以从春天到夏天,德国人开始成群结伴地到河边,草地上晒太阳。我虽会嫌夏天的阳光太刺眼,对春日暖阳却是很喜欢的。在温和的春风里,可以去波恩的樱花街看看落英缤纷,可以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一边数鸽子一边发呆。就算只是呆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蜜蜂围着院子里的一树繁花嗡嗡飞舞亦是其乐无穷。
德国的夏天和国内不太一样,除了少数几天气温可能会攀升到30度以上,大部分时候温度都在25度上下。虽然夏天的太阳很大,但是在荫凉的地方或是太阳下山之后,完全不会有夏天闷热的感觉,因此大部分德国人家中根本不会安装空调。难怪海涅曾说,德国的夏天是一个绿色的冬天。这时候也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不少中国人喜欢飞到这儿来避暑。而德国人则乐于跑到西班牙,南法的海滩上把自己晒到全身发红。和东方人不同,如今的欧洲人迷恋古铜肤色,觉得这是健康性感的象征。这却是苦了中国的姑娘们,若是想打阳伞便要有被路人用奇怪眼光打量的准备。
德国的春夏秋冬,各有各的景致,各有各的美,生活于此也的确颇为惬意悠然。然而午夜梦回之时,我总会想起江南,想起春天的莼菜,夏天的莲子,秋天的桂花还有冬天的竹笋。
㈦ 德国留学生交到德国朋友
德国留学生交到德国朋友
德国人是出了名的严谨,他们不会轻易和别人交朋友,这点和中国人完全不同。在中国只要是你认识的一般都称为朋友,但是在德国交情不是很好的一般都称为熟人,只有交情很过硬的才是真朋友。所以如果一个德国人在介绍你的时候说你是朋友,那么可以看出他很信任你,拿你当真的朋友。那么,问题来啦,德国留学生该怎么和德国人成为朋友呢?本文,我就为即将去德国留学的同学,介绍一下德国人的文化生活习惯及中国人和德国人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区别,还请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提前预祝各位德国留学生活顺利、愉快!
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
(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是倒着晒的.
(3)中国的窗户向外开或是左右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
(4)中国人家庭夏天没空调不行,睡凉席,吹风扇,闷热蚊子多.德国人家庭不装空调,夏天中午热一阵,晚上还要盖被子,不闷不热蚊子少.
(5)中国人骑自行车爱怎么骑就怎么骑,带人载物,管它有灯没灯,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国人骑自行车有专门自行车道,夜间得亮起自行车灯,假如骑远途的还带上头盔,穿上自行车服,就象一个专业赛车族.
(6)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德国的加油站车主就得自己动手加油.
(7)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锻炼人脑.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不用动脑.
(8)中国人干活靠眼力.德国人干活靠工具.
(9)中国人累了蹲地上.德国人累了坐地上(因为街道干净)
(10)中国的周末街上热闹非凡.德国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11)中国的汽车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国的汽车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欧洲车主按喇叭等同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12)中国人开车大多是抢道,,抢红灯,抢车位,抢空间.什么次路让主路,拐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都是瞎扯.德国人开车习惯把步行者当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种车辆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一种表现.
(13)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
(14)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
(15)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
(16)德国的鸡旦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旦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旦壳厚,个小,有腥味.
(17)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
(18)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用水洗
(19)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
(20)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添个圆滑.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
(21)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22)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东东,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
(23)德国人爱点蜡烛.中国人爱挂灯笼.
(24)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国人的枕头都是长方形.
(25)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买单AA制(平摊分帐),中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抢着买单.
(27)德国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称兄道弟,相识即是朋友.
以上就是我准备的关于德国留学的全部内容啦!德国留学生该如何交到德国朋友,迅速、顺利地融入德国这一大家庭呢?我认为首先就要掌握德国人与中国人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这也是今天我为即将去德国留学的小伙伴儿,准备的精华所在!总而言之,要想和德国人交朋友,可不是那么简单!少年们,努力吧!
【扩展阅读】
在德国留学生活要知道的禁忌常识。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在德国留学生活要知道的禁忌常识】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绿色、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送花时禁止送菊花、玫瑰、蔷薇,只数和花朵数不能是13或者双数,鲜花不用纸包扎。禁止送太个人化的物品。礼品包装纸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彩带包扎。
【在德国留学生活要知道的禁忌常识】口味清淡,喜酸甜味道。喜爱中国的鲁菜、京菜、淮扬菜。不喜欢吃鱼虾以及海味。不爱吃油腻和过辣的菜肴。
【在德国留学生活要知道的禁忌常识】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㈧ 德国的具体气候夏天热会热到什么程度冬天冷会有多冷德国干燥吗爱刮风吗
德国的气候决定于从大西洋吹进来的气流和大陆性气团对抗的关系。由于二者强度不断地变化,天气形态十分不稳定,由热到冷或由乾到湿的气候变化相当迅速,而且频率颇高,是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此种现象成为德国气候的一种特征。
欧洲诸国的地理位置都比较靠北。但实际上德国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旅游。这里一年当中四季分明。无论哪个季节来访问,只要准备中国华北地区适用的服装就可以了。这里夏季干燥,冬季温湿多雨。因此夏季不管气温有多高,只要一走入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立刻就凉快了,这点跟北京差不多。夏天的夜晚有时比较凉快,带上毛衣最好。
北部的冬天令人意外的暖和 德国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岳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北部的平原地带分成三大块。与明朗温和的中南部相反,北部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寒冷阴暗。其实这未必正确。夏天北部的气温的确比南部低,但到了冬季受海洋的影响,天气其实要比南部暖和。夏天北部的日照时间短,多阴天天气,所以难免给人以阴暗伤感的感觉,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旅游的趣味吧。要不然,冬季到北部去看看如何?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复杂多样的地形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
温和的气候
德国处于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着,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
㈨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网上搜搜就有啦。
德国人的精细,让大大咧咧的中国人不太容易与他们亲近,没关系,您注意以下几十个生活习惯就不会让您觉得德国人不可思议了,克服了心里问题,也就自然了。
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
(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是倒着晒的.
(3)中国的窗户向外开或是左右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
(4)中国人家庭夏天没空调不行,睡凉席,吹风扇,闷热蚊子多.德国人家庭不装空调,夏天中午热一阵,晚上还要盖被子,不闷不热蚊子少.
(5)中国人骑自行车爱怎么骑就怎么骑,带人载物,管它有灯没灯,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国人骑自行车有专门自行车道,夜间得亮起自行车灯,假如骑远途的还带上头盔,穿上自行车服,就象一个专业赛车族.
(6)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德国的加油站车主就得自己动手加油.
(7)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锻炼人脑.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不用动脑.
(8)中国人干活靠眼力.德国人干活靠工具.
(9)中国人累了蹲地上.德国人累了坐地上(因为街道干净)
(10)中国的周末街上热闹非凡.德国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11)中国的汽车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国的汽车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欧洲车主按喇叭等同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12)中国人开车大多是抢道,,抢红灯,抢车位,抢空间.什么次路让主路,拐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都是瞎扯.德国人开车习惯把步行者当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种车辆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一种表现.
(13)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
(14)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
(15)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
(16)德国的鸡旦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旦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旦壳厚,个小,有腥味.
(17)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
(18)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用水洗
(19)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
(20)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添个圆滑.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
(21)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22)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东东,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
(23)德国人爱点蜡烛.中国人爱挂灯笼.
(24)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国人的枕头都是长方形.
(25)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买单AA制(平摊分帐),中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抢着买单.
(27)德国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称兄道弟,相识即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