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医学家科赫的生平简介
科赫(RobertKoch),伟大的德国 医学 家。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生于1843年,1866年 毕业 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国医学家科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科赫的生平简介
科赫于1843年生于德国克劳斯特尔城。科赫的父亲是一名矿工,虽然家庭条件有限,但是科赫自幼就有远大的志向,并对 生物 学有浓厚的 兴趣 。科赫五岁时,就能识字读书,这意味着科赫天资聪颖,是一位非常聪慧的人。
等到读书年龄时,科赫进入学校读书,并于1862年,考入了格丁根大学。出于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兴趣,科赫选择了医学专业。1866年,科特顺利从格丁根大学毕业,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科赫为了提升医学实践知识,在他毕业之后,前往了柏林进行研究。三年之后,科赫通过了地区医官考试,成为当地一名医生。科赫结婚之后,和妻子一同前往东普鲁士的一个小村庄生活。
科赫到来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并在这个地方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此后,科赫一直在这里从事医学方面的研究。在没有科研设备的条件下,科赫获取相关资料非常困难,为了研究炭蛆病,科赫克服了很多困难。
在科赫长时间研究之下,他逐渐认知到了炭蛆病的病发原理。后来,科赫将实验中心转移到了研究 肺结核 上。
科赫因在控制结核病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科赫怎么死的
说到医学界的泰斗人物,不得不提的便是罗伯特科赫。罗伯特科赫不但是一位着名的医学家,同时也是德国赫赫有名的细菌学家。更值得一提的是,科赫在细菌领域的贡献突出,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开拓者。
既然科赫的成就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那么科赫怎么死的。通过了解科赫的生平经历,便可得知科赫怎么死的。科赫作为世界医学领域的泰斗人物,他的存在令德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关于科赫的 事迹 ,在多本与他有关的书籍中都有记载,其中都讲述到了科赫怎么死的。人类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 疾病 。人类在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病发原因,并战胜克服了它。
而在人类和疾病斗争过程中,科赫作出了突出而重大的贡献。1905年,科赫发表了关于控制结核病的 论文 ,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此后5年间,科赫依然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1910年5月27日,科赫的生命戛然而止,享年67岁。
根据资料记载,科赫死于 心脏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科赫的身体状况越发恶化,5月27日时,科赫在德国巴登去世。科赫虽然离开了世界,但是他的医学研究成果永垂不朽。科赫一生为人类克服鼠疫、霍乱等 传染 性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纪念科赫在医学上的成就,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科赫的贡献
基于科赫贡献,人们将科赫称为“瘟疫的克星”。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让全球人民为之恐慌。为了控制SARS的扩大,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共同研究SARS的病原体,想要从根源入手控制SARS。
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之下,终于找到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爆发的原因。而科学家们能找到引起SARS的元兇,依靠的是科赫在细菌学领域的发现。从各国协力战胜SARS来看,科赫贡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人类 历史 发展进程中,人类为了征服 自然 ,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挑战。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大规模的鼠疫曾发生过三次,每一次的鼠疫爆发都夺取上亿万人的性命。人类在找到控制鼠疫蔓延的方法之前,几乎是“谈鼠疫色变”。而“肺结核病”又被称为痨病,对古人而言,患上痨病相当于患上绝症,因为根本找不到治疗的方法。
在人类和各种疾病作斗争时,罗伯特科赫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科学家之一。科赫贡献不仅局限于对肺结核、鼠疫、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同时他还找到了抑制这些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1905年,科赫发表了关于探析结核病病原的方法,这一发现也成为医学领域的里程碑。基于科赫在医学领域的贡献,所以世人将科赫誉为“瘟疫的克星”。
科赫晚年期间,因心脏病而住进了疗养院,住院期间,科赫依然念念不忘对传染病的研究。正是科赫这种忘我的科学研究精神,才让他科赫贡献享誉全世界。
科赫的评价
1905年,科赫凭借在医学领域杰出的贡献, 成功 摘下诺贝尔医学奖以及生物学奖。虽然科赫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是科赫在医学上的研究贡献,依然为后人在医学上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在与记载科赫相关事迹的书籍中,也有提到科赫评价。
说起科赫评价,不得不提的就是,后人将科赫称为“瘟疫的克星。”短短五个字的评价,是基于科赫在瘟疫研究上所取得重大贡献来说的。科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科学家,他无疑是病原细菌学的开拓者。
1897年到1906年,科赫通过研究鼠疫病原,进而发现了采采蝇是一种传染媒介,它会导致昏睡病。这项研究成果综合其他科学家关于疟疾的研究成果,便得出昆虫媒介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这就意味着只要消灭了昆虫媒介,便可以防止疟疾的发生和扩大。科赫一生为人类战胜传染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鼠疫、霍乱、肺结核等可怕的病魔上,所以说,科赫是一名伟大而杰出的医学家和细菌学家。
全世界各个国家对科赫都有很高的评价,每到科赫 纪念日 ,每个国家都以不同的纪念方式来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意。1982年,是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周年纪念日,我国特地发行了“罗伯特科赫邮票”以此来纪念科赫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1. 2017德国九大热门留学专业及院校
2.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生平简介
3.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生平简介
4. 华佗为曹操治病
5.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
2.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
1901年,德国的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
1902年,英国的罗纳德·罗斯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
1903年,丹麦的尼尔斯·吕贝里·芬森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
1904年,俄罗斯的伊万·巴甫洛夫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德国的罗伯特·科赫
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意大利的卡米洛·高尔基、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1907年,法国的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俄罗斯的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和德国的保罗·埃尔利希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1909年,瑞士的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德国的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瑞典的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法国的亚历克西·卡雷尔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法国的夏尔·罗贝尔·里歇
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奥地利的罗伯特·巴拉尼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9年,比利时的朱尔·博尔代
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丹麦的奥古斯特·克罗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英国的阿奇博尔德·希尔,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德国的奥托·迈尔霍夫,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1923年,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和约翰·麦克劳德
发现胰岛素
1924年,荷兰的威廉·埃因托芬
发明心电图装置
1926年,丹麦的约翰尼斯·菲比格
发现鼠癌
1927年,奥地利的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
1928年,法国的查尔斯·尼柯尔
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1929年,荷兰的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英国的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
1930年,奥地利的卡尔·兰德施泰纳
发现人类的血型
1931年,德国的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英国的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和埃德加·阿德里安
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1933年,美国的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
1934年,美国的乔治·惠普尔、乔治·迈诺特和威廉·莫菲
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1935年,德国的汉斯·斯佩曼
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效应
1936年,英国的亨利·哈利特·戴尔和奥地利的奥托·勒维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
1937年,匈牙利的圣捷尔吉·阿尔伯特
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1938年,比利时的柯奈尔·海门斯
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1939年,德国的格哈德·多马克
发现百浪多息(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
1943年,丹麦的亨利克·达姆,发现维生素K;
美国的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美国的约瑟夫·厄尔兰格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
1945年,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和澳大利亚的霍华德·弗洛里
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
1946年,美国的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
1947年,美国的卡尔·斐迪南·科里和格蒂·特蕾莎·科里,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
阿根廷的贝尔纳多·奥赛,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948年,瑞士的保罗·赫尔曼·穆勒
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
1949年,瑞士的瓦尔特·鲁道夫·赫斯,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葡萄牙的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950年,美国的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和瑞士的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南非的马克斯·泰累尔
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
1952年,美国的赛尔曼·A·瓦克斯曼
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
1953年,英国的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发现柠檬酸循环;
美国的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
1954年,美国的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和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
1955年,瑞典的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
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56年,美国的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和德国的沃纳·福斯曼
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
1957年,意大利的达尼埃尔·博韦
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
1958年,美国的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美国的乔舒亚·莱德伯格,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
1959年,美国的阿瑟·科恩伯格和塞韦罗·奥乔亚
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1960年,澳大利亚的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和英国的彼得·梅达沃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
1961年。美国的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
1962年,英国的佛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和美国的詹姆斯·杜威·沃森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澳大利亚的约翰·卡鲁·埃克尔斯和英国的艾伦·劳埃德·霍奇金、安德鲁·赫胥黎
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
1964年,美国的康拉德·布洛赫和德国的费奥多尔·吕嫩
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
1965年,法国的方斯华·贾克柏、安德列·利沃夫和贾克·莫诺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
1966年,美国的裴顿·劳斯,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
美国的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
1967年,瑞典的拉格纳·格拉尼特和美国的霍尔登·凯弗·哈特兰、乔治·沃尔德
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
1968年,美国的罗伯特·W·霍利、哈尔·葛宾·科拉纳和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美国的马克斯·德尔布吕克、阿弗雷德·赫希和萨尔瓦多·卢瑞亚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
1970年,美国的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瑞典的乌尔夫·冯·奥伊勒和英国的伯纳德·卡茨
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
1971年,美国的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美国的杰拉尔德·埃德尔曼和英国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
1973年,德国的卡尔·冯·弗利、奥地利的康拉德·洛伦兹和英国的尼可拉斯·庭伯根
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
1974年,比利时的阿尔伯特·克劳德、克里斯汀·德·迪夫和美国的乔治·埃米尔·帕拉德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
1975年,美国的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和霍华德·马丁·特明
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976年,美国的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和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
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
1977年,美国的罗歇·吉耶曼和安德鲁·沙利,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
美国的罗莎琳·萨斯曼·耶洛,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瑞士的沃纳·亚伯和美国的丹尼尔·那森斯、汉弥尔顿·史密斯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美国的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和英国的高弗雷·豪斯费尔德
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
1980年,美国的巴茹·贝纳塞拉夫、乔治·斯内尔和法国的让·多塞
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
1981年,美国的罗杰·斯佩里,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美国的大卫·休伯尔和瑞典的托斯坦·维厄瑟尔,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1982年,瑞典的苏恩·伯格斯特龙、本格特·萨米尔松和英国的约翰·范恩
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1983年,美国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
1984年,丹麦的尼尔斯·杰尼、德国的乔治斯·克勒和英国的色萨·米尔斯坦
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
1985年,美国的麦可·布朗和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
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
1986年,美国的斯坦利·科恩和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发现生长因子
1987年,日本的利根川进
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1988年,英国的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美国的格特鲁德·B·埃利恩和乔治·希青斯
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
1989年,美国的迈克尔·毕晓普和哈罗德·瓦慕斯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1990年,美国的约瑟夫·默里和唐纳尔·托马斯
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
1991年,德国的厄温·内尔和伯特·萨克曼
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1992年,美国的埃德蒙·费希尔和埃德温·克雷布斯
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
1993年,英国的理察·罗伯茨和美国的菲利普·夏普
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美国的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和马丁·罗德贝尔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1995年,美国的爱德华·路易斯、艾瑞克·威斯乔斯和德国的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
1996年,澳大利亚的彼得·杜赫提和瑞士的罗夫·辛克纳吉
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
1997年,美国的史坦利·布鲁希纳
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1998年,美国的罗伯·佛契哥特、路易斯·路伊格纳洛和费瑞·慕拉德
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
1999年,美国的古特·布洛伯尔
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2000年,瑞典的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的保罗·格林加德和艾瑞克·坎德尔
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2001年,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的蒂姆·亨特和保罗·纳斯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2002年,英国的悉尼·布伦纳、约翰·E·苏尔斯顿和美国的H·罗伯特·霍维茨
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2003年,美国的保罗·劳特伯和英国的彼得·曼斯菲尔德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
2004年,美国的理乍得·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2005年,澳大利亚的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2006年,美国的安德鲁·法厄和克雷格·梅洛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2007年,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的马丁·埃文斯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2008年,德国的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法国的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
2009年,澳大利亚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的卡罗尔·格雷德和英国的杰克·绍斯塔克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2010年,英国的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
2011年,美国的布鲁斯·巴特勒和法国的朱尔斯·霍夫曼,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美国的拉尔夫 ·斯坦曼,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
2012年,英国的约翰·格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细胞核重编程技术
2013年,美国的詹姆斯·E·罗斯曼、兰迪-W.谢克曼和德国的托马斯-C.苏德霍夫
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与调节机制。
2014年,英国的约翰·奥基夫、挪威的梅·布莱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索尔
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2015年,爱尔兰的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大村智,发现治疗丝虫寄生虫新疗法;
中国的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2016年,日本的大隅良典
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1901年首次颁发,每年的12月10日颁奖。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评比,授予在生理学有重要的发现发明的人。
评选程序
1、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负责前期工作。
2、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3、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4、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
5、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3. 德国队欧洲杯号码:格纳布里10号,穆勒25号
北京时间5月24日,德国国家队公布了欧洲杯球员号码的归属,格纳布里身穿10号,穆勒25号。
门将:1-诺伊尔、12-莱诺、22-特拉普
后卫:2-吕迪格、3-哈尔斯滕伯格、4-金特尔、5-胡梅尔斯、15-聚勒、16-克洛斯特曼、20-戈森斯、24-科赫、26-冈特
中前场:6-基米希、7-哈弗茨、8-克罗斯、9-沃兰德、10-格纳布里、11-维尔纳、13-霍夫曼、14-穆西亚拉、17-诺伊豪斯、18-格雷茨卡、19-萨内、21-京多安、23-埃姆雷-詹、25-穆勒
4. 欧洲杯24强之一:德国队公布26人最终名单,小组赛在慕尼黑进行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时间6月1日晚间,德国队主教练勒夫公布了本届欧洲杯德国队26人的最终名单,该名单的最大变化是穆勒和胡梅尔斯最终回归国家队。
2020欧洲杯之旅:
主教练:勒夫
守门员:曼纽尔 · 诺伊尔(拜仁)、博恩 · 莱诺(阿森纳)、凯文 · 特拉普(法兰克福)
后卫:安东尼奥 · 鲁迪格(切尔西)、马修 · 哈斯滕伯格(莱比锡)、M · 金特尔(门兴)、马兹 · 胡梅尔斯(多特)、尼古拉斯 · 聚勒(拜仁)、卢卡斯 · 克洛斯特曼、罗宾 · 戈麦斯(亚特兰大)、埃姆雷 · 詹(拜仁)、罗宾 · 科赫(利兹联)、克里斯提安 · 冈特(弗莱堡)
中场:约书亚 · 基米西(拜仁)、托尼 · 克罗斯(皇马)、塞尔吉 · 格纳布里(拜仁)、约纳斯 · 霍夫曼(门兴)、贾马尔 · 穆夏拉(拜仁)、弗洛伊恩 · 诺伊豪斯(门兴)、莱昂 · 格雷茨卡(拜仁)、莱罗伊 · 萨内(拜仁)、伊尔克 · 京多安(曼城)
前锋:凯伊 · 哈弗茨(切尔西)、凯文 · 沃兰德(摩纳哥)、提莫 · 维尔纳(切尔西)、托马斯 · 穆勒(拜仁)
德国队的阵容非常强大,三条线非常平衡,球员大部分都处于黄金时期,经过了2018年世界杯的磨练,被公认为本届欧洲杯冠军的大热门。
德国队小组赛
根据欧足联公布的分组信息,德国队被分到F组,与法国、葡萄牙、匈牙利共处一组,是公认的死亡之组。
根据欧足联赛场安排,德国队小组赛三场比赛全部安排在慕尼黑安联球场进行,德国队主场作战,相关赛程如下:
德国 vs 法国
6月15日,德国当地时间晚上20:00,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2:00
德国 vs 葡萄牙
6月19日,德国当地时间下午17:00,北京时间晚上23:00
德国 vs 匈牙利
6月23日,德国当地时间晚上20:00,北京时间6月24日凌晨2:00
德国队出线后,1/8决赛赛程安排
德国队以小组头名出线,1/8决赛对阵A/B/C组成绩最好的第三名
1/8决赛第六场
德国队 vs A/B/C组成绩最好的第三名
6月28日,布加勒斯特国家球场,罗马尼亚当地时间下午20:00,北京时间6月29日凌晨1:00
德国以小组第二名出线,1/8决赛将对阵D组第一名
德国队 vs D组第一名
6月29日,伦敦温布利大球场,伦敦当地时间下午17:00,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0:00
德国队获得小组第三名,需要与A/D/E组的第三名比较成绩,成绩最好的三名出线。如德国出线,1/8决赛对阵B组第一名
德国队 vs B组第一名
6月27日,西班牙 Estadio la Cartuja de Sevilla球场,西班牙当地时间晚上20:00,北京时间6月28日凌晨3:00
进入八强战后,我们将随时更新赛场、赛程安排信息。
5. 科赫有哪些成就
科赫(1843—1910),德国细菌学家。因发现结核杆菌,为人类征服结核病这个恶魔奠定了基础,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科赫出生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美丽的小城克劳斯塔尔。父亲见多识广,好学上进,曾担任过普鲁士政府的矿业顾问。他常常给孩子们讲各地的美丽风光和趣闻。科赫从小就很喜欢跟昆虫打交道,还搞了个自己的小小博物馆。
在大学期间,科赫对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学说很感兴趣。回到家乡当上了乡村医生后,他开始了细菌学研究。他用布帘在诊室隔开了一个角落,当成实验室。30岁生日那天,夫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显微镜送给他。从此,科赫把业余时间都用来陪伴这台凝结着期望的显微镜。1876年他神奇地分离出了炭疽杆菌。人类第一次证明,某一种特定的细菌是引起某一种特定传染病的病因。德国政府为此在柏林给他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助手。
如虎添翼的科赫开始了肺结核病因的研究。他把结核结节制成涂片,放在高倍显微镜下反复观察。他期待着找到一些应该存在着的东西,但涂片上始终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的微生物。“会不会因与周围物质同样颜色,以至无法发现?”科赫决定用颜料将涂片着色。他们试验了各种颜色,耐心细致地逐片观察。科赫在美兰染色的涂片上发现了一些没见过的小亮点,这些终于亮相的小家伙让他兴奋不已。他和助手又找来柏林市内所能找到的各种人和动物的结核结节,用染色法制成涂片进行比较观察,将这种还不为人知的细菌确定为结核杆菌。他用血清培养基获得了纯培养菌,再把这种纯培养菌接种到动物身上,动物也感染了结核病。科赫成功地证实了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
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之后,科赫还发现了霍乱弧菌,查清了它们的传播途径。他还发明了显微摄影,组织切片染色,以及培养基技术。此后他又发明了结核菌素。为研究各种传染病,他的足迹遍布非洲大陆、印度和远东地区。他为预防和医治疟疾、鼠疫、伤寒、回归热及昏睡症等传染病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科赫三定律”,至今仍是传染病学的金科玉律。科赫在传染病研究上硕果累累,创造了奇迹般的科赫现象,成了医学史上的唯一。因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一生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
6. 科赫兄弟权势网:全方位超越了父辈的二代商业帝国
科赫家族常年占据全球最富家族榜前几名,其所拥有的科氏工业集团涉足从化工燃料到生活用品等多领域,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雇佣十余万名员工,年收入超千亿美元。
科赫家族不仅因此成为总身家逾千亿美元的巨贾,亦得以将权力触角伸到美国 社会 的方方面面。在家族主心骨查理·科赫的自由主义理念带领下,科氏工业集团成了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游说机构之一,规模大到被外界戏称为“Kochtopus”(Koch和“章鱼”一词octopus的组合)。
矛盾的是,虽然查理自诩自由主义者,但科氏工业是典型的在裙带资本主义环境下蓬勃发展的企业。他们通过雇佣庞大的律师和说客队伍,在一个与政府补贴和监管密切相关的垄断行业只手遮天。
“科赫家族系列文章”将按照家庭、政界、商业三个主题分别展开,本文主要写科赫家族的商界往事。
(科赫家族系列其他文章,点这里看: 家庭篇 ; 政治篇 )
1967年,在堪萨斯州身家名列前茅的弗雷德·科赫(Fred Koch)去世,给妻子和四个儿子留下不菲资产,其中包括洛克岛石油精炼公司(Rock Island Oil and Refining Co.)、斗牛士牧牛公司(Matador Cattle Company)、科赫工程公司(Koch Engineering Co.)等。
负责企业经营工作的二儿子查理(Charles Koch)当时年仅32岁。在后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不仅成功接班,还在所有领域以碾压态势超越了父辈。
弗雷德去世几个月后,查理便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首先将分散的公司整合为单一实体科氏工业(Koch Instries),再将办公地点由原本的威奇塔市中心迁移至低调的郊区,最后精简核心管理团队,只留下查理欣赏和信任的人,比如他早期非常依赖的斯特林(Sterling Varner)。
斯特林的经营思路对科赫工业的发展影响极深,他热衷在公司已有业务基础上,向上下游领域扩张。他还鼓励所有高管在日常工作中发掘新的并购机会,并定期就此召开投资会议。
没多久,查理就迎来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工会。
弗雷德生前曾持有彭本炼油厂(Pine Bend Refinery)的部分股份,该厂是当时美国仅有的四家可从加拿大进口廉价石油的炼油厂之一,因此坐享巨额利润。查理接班后,以交换科氏工业股份的方式不断增持,并在1969年年底成了彭本的唯一所有人。
但查理最初在彭本的话语权很少。60年代末的美国工会势力非常强大,很多工会负责人收入极高,甚至有贪污腐败的丑闻,早已脱离成立工会的初衷。以彭本来说,该厂工人的工作方式、工资标准全部由工会制定。
许多企业主都选择服从工会,但查理决定斗到底。在处理工会关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保尔森(Bernard Paulson)被指定为这场战争的负责人。
保尔森在1971年初到炼油厂,便明白了为何查理对削弱工会如此焦急。
彭本员工背靠的工会名为OCAW,负责人叫约瑟夫(Joseph Hammerschmidt)。员工在上班时间睡觉,且对上级的要求不以为意,工作范围和时间也极为死板,导致连一些微小的故障,都需要耗费极高的人力和时效完成。许多员工自己都觉得工作规则宽松到不可思议。
保尔森认为这种状态会把工厂拖垮。1972年4月,他迈出第一步:让约瑟夫在复活节加班。约瑟夫拒绝后,保尔森立即解雇了他。同年年底,科氏与OCAW重新就劳动合同进行谈判,删去了许多优渥福利,且没给工会留任何谈判空间。
1973年1月9日,工会开始罢工,他们在炼油厂外设立“警戒线”,阻止卡车进出,并在路上铺满钉子做成的刺带。在罢工的前几个月里,科氏单是花在更换卡车轮胎上的钱达到十万美元。
保尔森也做好了长期战斗准备,他在办公室里放了张简易床,并在接下来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睡在那里,几乎没离开炼油厂。工厂里只剩下没有加入工会的工人,为解决人手短缺问题,保尔森调用直升机,从其他州的工厂借调工人来彭本帮忙。
随着罢工时间变长,工会工人的情绪日渐焦灼。保尔森抓住了他们使用暴力行为的把柄,提出法律诉讼,法院对工会工人提出了限制令。这让那些因罢工而很久没有收入的工人变得更加愤怒,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行动。
1973年3月15日,罢工者将一辆空驶的火车开向炼油厂。所幸火车在撞到工厂设备前脱轨了,否则将导致所有工厂值班人员死亡。4月17日,罢工者开枪打透了一个巨型变压器。查理和保尔森看到这些疯狂的举动,反倒更加坚定了绝不让步的想法。
眼见罢工没有进展,OCAW换了新负责人库加瓦(John Kujawa),政府劳工部门亦出面调停,但情况依旧无甚变化。保尔森威胁OCAW说,如果双方还是不能达成一致,那么科氏今后将不再雇佣任何隶属工会的员工。
9月23日,无路可走的OCAW接受了科氏的新合同,给这场持续近九个月的罢工画下句点。查理夺回话语权。
立下汗马功劳的保尔森被提升为副总裁,负责科氏的所有炼油业务。他建立了炼油数据库,且非常超前地引入了几台IBM电脑进行数据分析。为了提升炼油质量,科氏斥重金购买了相关设备,并尽力压低价格,以挤压竞争对手。
在多重努力下,彭本不到十年就成了科氏的超级摇钱树,为查理日后在其他领域的扩张提供了资金,在科氏变大变强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科氏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公司不上市,无需做预算给外部看,因此可以改之以利润等实实在在的数据作为阶段目标。公司股份被科赫兄弟和几个关系紧密的亲戚把控,查理不像其他公司那样向股东派发股息,而是将利润全部投入到公司的扩张中。员工会得到奖金,但永远不会得到股份。
随着公司规模增加,新员工不断涌入,对员工的思想管理工作被查理提上日程。查理邀请学者根据科氏的特点,为公司高管编纂课程,并将其命名为“市场化管理”(Market-Based Management)。查理要求高管将课程内容层层下达,确保每个员工都能了解科氏的运作和文化。
通过收购,科氏的运输管道从1969年的6000英里,变成了1976年的14000英里,科氏也成了80年代美国最大的原油采购商。不过他们的开采过程有一套内定规则,这也成了科氏在90年代深陷诉讼泥潭的原因。
科氏内部有多个测量开采石油量的标准,这种标准会导致记录的开采量略低于实际开采量,积少成多后,科氏“偷”来的石油总量就是个相当高的数字。负责开采测量工作的员工的每月考核成绩,也与开采量息息相关,这也使得他们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灰色操作。
1989年5月,参议院印第安事务特别委员会就该问题举办了听证会,展示了调查员巴伦(Ken Ballen)和FBI探员埃罗依(James Elroy)收集的科氏盗窃石油的证据。听证会结束后,这些证据被递交到俄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随后,一项针对查理的刑事调查便启动了。
由于查理的四弟比尔(Bill Koch)当时正在和他闹矛盾,为了提防比尔,科氏早在1988年就下令,将公司内部所有与石油测量相关的文件进行封存或销毁。因此,当负责石油偷窃案的检察官琼斯(Nancy Jones)在1990年确信该公司存在犯罪行为时,已很难从科氏内部查到任何证据。
为了尽快从诉讼中脱身,科氏还加强了政治投资,除向多尔(Bob Dole)等参议员捐款外,他们还邀请数十名地方法官参加滑雪、海滨度假、研讨会等活动,拉拢关系(科氏政治网络在2016年成立了名为Law & Economics Center的机构,专门招待各级别的法官)。
该案在1992年被撤销,但科氏还是付出了代价,因为比尔后续仍进行了大量证据收集工作,这些材料给科氏带来致命一击。科氏最终不得不承认,他们每年通过偷窃石油获利约1000万美元,并为此伪造了2.5万份文件。2000年,石油偷窃案以科氏缴纳2500万美元的和解金收场(其中740万美元支付给比尔)。
环境污染问题也是科氏这样的石油商绕不过的。为达到《清洁空气法案》的要求,科氏在1992年启动了2.2亿美元的项目,用于安装生产更清洁燃料的设备。
炼油厂的废水通过一个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被运输到净化池,待其携带的沉淀物下沉到池子底部后,这些水会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密西西比河。因此,保持净化池里的水的数据达标是关键。
不过随着彭本炼油厂产能的不断提高,这套环保设备也备受压力。1996年,一台用于减少废水中氨排放的酸水剥离器(sour water stripper)出现了故障,且未被员工及时发现,直接导致大量不达标的污水被排到河里。
而当故障被发现后,鲁斯(Brian Roos)、艾特斯(Ruth Estes)等管理人员作出了不计后果的“补救”措施:为掩盖问题,他们先将污水收集到工厂的几个大型集水池里,待水池快灌满后,他们把这些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土地上,且事后没有向任何人告知此事。
到了那年11月,科氏需要向州政府提交例行污染抽检报告。为了应付此次检查,他们再次如法炮制,一夜之间排放了600万加仑的污染水。1997年的前三个月,科氏依旧不定期地违规排放污水。
此事最终被爆出,是因为一个名叫海瑟(Heather Faragher)的员工顶着巨大压力,向州环保局不断举报。经过多番调查取证后,1998年,彭本所在的明尼苏达州污染控制局,向科氏开出破纪录的690万美元罚单。1999年,科氏在联邦法庭认罪,并支付了总计达1150万美元的罚款。
不过这些罚金相比彭本的收入,可谓微不足道。另外最初参与隐瞒污染事件的鲁斯,在2010年被提拔为科氏石油部门战略规划经理。此事也不是孤例,科氏在德州科帕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的炼油厂也发生过类似事件。这些诉讼丝毫没有减慢科氏扩张的步伐。
无辜的居民则为科氏的粗放管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96年夏天,科氏在德州的一处管道因老化破裂,不断向外泄露丁烷气体。两个不知情的青少年在附近开车引发了爆炸,最后被活活烧死。该案以科氏缴纳3500万美元的罚款和数额不详的和解金了结。
1995年,科氏工业的年销售额约为240亿美元,是查理刚接手公司时的135倍多。这个成绩肯定了查理的经营理念,也让他有了增加收购规模和范围的底气。
90年代末,科氏成立了一个低调的、专职收购新公司的部门“公司开发小组”(corporate development group)。虽被给予厚望,但该部门成立没多久,就栽了个大跟头。
查理当时有个非常器重的下属沃森(Dean Watson)。1998年,在沃森的坚持下,向来不愿借钱的科氏,罕见地融资5.5亿美元,再加上1亿美元的自有资金,收购了当时美国最大的动物饲料生产公司Purina Mills。
收购完成后没多久,美国生猪市场迎来崩盘,价格暴跌,拥有600万头猪的Purina Mills受到巨大冲击,科氏的预估损失至少为8000万美元。查理毫不犹豫地解雇了沃森,也没有动用自有资金解救背着巨额债务的Purina Mills。该公司于1998年10月破产。
由于投入1亿美元自有资金,科氏损失可谓惨重,所幸Purina Mills融资时使用的债务为无追索权债务,因此债主对母公司科氏没有追索权。不过科氏为防止和债主打官司时可能会输的可能性,因此又拿出6000万美元还债。
这个惨败的收购案给科氏上了重要一课。自那时起科氏创建了一个比以往更加复杂和不透明的企业结构。公司还进行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裁员,裁掉了约500名职工和300名承包商。 回首往事时,查理说90年代末是他人生最困难的时期。
查理给公司进行了场大变革。他对领导班子进行换血,大量老将被撤职,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毕业没多久就进入科氏、深受查理价值观影响的“科氏人”,如科氏石油新总裁罗伯逊(David Robertson)、新CFO索力曼(Sam Soliman)、新COO穆勒(Joe Moeller)等等。无法创造利润的子公司被逐一出售。
科氏还使用了全新的公司结构。科氏工业成了名义上的投资公司,各业务部门是法律意义上与其完全独立的公司,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内部系统。这不仅减少了科氏工业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债务风险),也极大地避免了传统大企业的冗余感。
不过科氏没有放弃收购战略,公司成立了新团队“企业发展委员会”(Corporate Development Board),致力寻找可收购的目标,并接收所有科氏子公司反馈的最新行业信息,超高价值信息流可以让团队预判未来趋势,以提前找到收购方向。
2003年,科氏重掀收购潮。由于公司现金充裕、话事股东只有查理和弟弟大卫二人,因此在竞争中极具优势,面对华尔街最大的几家公司时也毫不怯场。截至2006年,科氏完成了一系列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的收购。2001年,科氏的年销售额为407亿美元,到2006年时,已达900亿美元。
科氏对化肥生产商农田工业(Farmland Instries)的收购就是一例。当时加拿大化肥公司Agrium也有意收购农田工业,然而因Agrium是上市公司,需要顾虑的因素远多于科氏,因此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科氏最终以2.9亿美元的价格完成收购,并将农田工业更名为科氏化肥(Koch Fertilizer)。接下来10年里,科氏为其投入5亿美元进行技术升级,建立全球分销网络,科氏化肥成了科氏利润最高的部门之一。
科氏的另一个着名收购案例是Invista和乔治亚-太平洋(Georgia-Pacific)。2003年11月,科氏以44亿美元收购杜邦公司的合成纤维厂Invista,使科氏的员工数从1.5万人增加到3.3万人。
乔-太是世界最大木材和纸制品公司之一,在美国各地有约5.5万名员工,2003年年销售额为203亿美元。然而因进行多年无章法的收购,该公司负债累累、步履蹒跚,面临严重财政问题。
科氏先以6.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乔-太的两个纸浆厂,并将其纳入新成立的科赫纤维素公司(Koch Cellulose LLC)。收购一年后,查理其经营状况非常满意,并立刻开始推动将乔-太全盘私有化的计划。鉴于该公司背着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因此科氏以科氏森林产品公司(Koch Forest Procts)的名义进行融资,最终以21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收购。这笔交易使科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
对收购完成后大量增加的新员工,科氏会迅速对其开展“科氏化”进程:员工须进行科氏企业文化培训,日常工作标准也要达到科氏的“劳动管理系统”(Labor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MS)的标准。LMS可对员工的所有动作进行量化、积累数据,并以此衡量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
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了许多企业,科氏也未能幸免,总计裁员约2000人。随后奥巴马当选总统,也成了查理的一大心病。然而在接下来奥巴马执政的几年里,查理的净资产翻了一番,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这一方面是由于控制污染气体排放的《总量管制与交易法案》的夭折,另一方面是因为被称为水力压裂法(fracking)的钻探技术。为给后者的广泛应用做准备,科氏从2010年起便悄悄进行了一系列在外界看来很奇怪、甚至不合理的布局。
2010年3月,科氏给石油产能停滞不前的德州南部提升了25%的管道运输能力,同年12月,科氏在德州新建了一条输油管道,每天可输出12万桶原油。2011年2月,科氏买下德州科珀斯克里斯蒂(Corpus Christi)的一个码头,用来出口石油,同年4月,科氏又新建了一条出口石油的管道。另外,科氏还修建了一条运输原油的高速公路,该路起点在石油产量长期无起色的德州鹰潭页岩区(Eagle Ford Shale)。
新技术给科氏带来的产量提升相当亮眼。2010年7月,鹰潭页岩区的日产油量为8.2万桶,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68万桶,约占当时全美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不过科氏的石油业务面临着一个日益增长的威胁,即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科赫家族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富豪们为此进行了许多动作:
在2005年至2008年间,仅科氏一家企业,就向几十个对抗气候改革的组织捐赠了2500万美元。学者布鲁勒(Robert Brulle)就此做过一项调查,2003年至2010年间,有一百多个非营利组织收受了超5亿美元资金,用于“操纵和误导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威胁的认知”。
除政治手段外,科氏也以收购方式进入新领域。2013年至2014年间,科氏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芯片、钢铁、玻璃等领域的公司。
随着科氏帝国的规模愈发庞大,与工会的冲突也再次出现,只不过这时的科氏远比70年代时强势,他们与乔-太在俄州波特兰市的工会IBU的斗争就是如此。工会高层之一的哈蒙德(Steve Hammond)将75%的时间都花在了处理员工投诉上。在科氏LMS系统的管理下,工人被迫加班,且经常因轻微违规而受到处分。
乔-亚的工作环境充满危险,2010年,该厂单是非常严重的工伤事件就发生了579起。科氏为改善安全措施进行了投入,但情况并没有太多改善,2011年,仍发生了545起严重工伤。订单量也和工伤量呈正比增长,2012年,这一数字增加到584起,2014年达到破新高的644起,另有6名工人在工作中丧生。
2015年,IBU到了和科氏谈新合同的时候。双方2010年的合同谈判并不愉快,18个月的拉锯战让工会大受打击。他们不愿重蹈覆辙,但事与愿违,工会早已被边缘化,手中毫无筹码。
今年85岁的查理,曾多次表示他将工作到最后一刻,但他对接班人的培养早已开始。他在1975年和1977年分别有了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Koch)和儿子蔡司(Chase Koch)。伊丽莎白对经商毫无兴趣,远离家族企业,而曾被查理给予厚望的蔡司,对掌权科氏也一直表现出飘忽的态度。
查理复制了爸爸弗雷德的 育儿 方式,试图制造出另一个自己,但蔡司不是第二个查理。他虽服从了查理的大部分要求,如参与 体育 比赛、去农场实习等,且表现都很好,但他没有查理那么大的野心。
1993年,年仅16岁的蔡司开车时意外撞死一名路人,最后被判处100小时社区服务、18个月缓刑、10个月的宵禁。性格本就稳重的蔡司,自那以后更是低调。几乎所有与他接触过的科氏员工,都给出了安静、不张扬、脾气好的评价。
2003年,蔡司经人劝说后正式加入科氏,并开始了高层岗位轮班。2006年时,他开始对这种状态感到不安,觉得自己对所有业务都只掌握皮毛。于是他从科氏肥料公司的一名地区销售员做起,在美国中北部推销化肥,不仅细致入微地了解了化肥业务,还取得了相当出色的业绩。
蔡司随后获得晋升,并在2013年成了科氏化肥的总裁。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份高压、复杂、忙碌的工作带给他的乐趣也越来越少。2015年,他卸任总裁职位,转行做自己喜欢的投资,这个行为标志着他正式退出科氏商业帝国的具体管理。
蔡司退居幕后,使得几个最受器重的高管间的竞争加剧。科氏目前有两大部门:科氏企业和科氏资源。前者包括乔-太、莫仕(Molex)、Invista等,由汉南(Jim Hannan)负责,后者包括各类能源、化肥、贸易等业务,CEO为拉祖克(Brad Razook)。此外,科氏工业的总裁罗伯逊(David Robertson)也是查理位置的热门接班人。
唯一能确定的是,三人中无论谁最终接班,都只是科氏帝国的守门人。
7. 科赫有什么杰出的成就吗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科赫
自然界的微生物都是混杂地生活在一起的,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19世纪后期,着名的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vt,koch,1843~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尤其是用琼脂做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科赫将微生物样品稀释后,用针尖蘸取少量的稀释菌液在固体培养基上画线,由于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部位固定,不久培养基的表面就会长出多种茵落。科赫推断相同特征的菌落来自同一个种,于是,就挑选某一种菌落的微生物,经过几次相同的培养过程后,就得到了纯种。应用固定培养基,科赫分离出了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茵、结核杆菌等。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 德国穆勒科赫刀具怎么样
德国穆勒科赫刀具应该不错的!
9. “死亡之组”全军覆没,英格兰破纪录,凯恩立功,德国队穆勒老矣
北京时间2021年6月30日零点,英格兰2-0大胜德国队,“英格兰逢大赛遇德国队必败”的记录被改写。
本场比赛德国队两次非常好的机会都没有抓住。
1、第48分钟,哈弗茨一脚抽射,太漂亮了,可惜被守门员顶出去了!
2、第80分30秒,穆勒单刀,可惜没有射准,真是浪费了啊!心疼穆勒一会。
本场英格兰的两粒进球机会全部拿下了。
1、第75分钟,10号斯特林进球了,凯恩的组织非常有效,英格兰领先了,1-0。
2、第85分钟,刚上场的格拉利什助攻哈里-凯恩进球,2-0锁定胜局。
而本场比赛德国队最大的问题可以说就出在了老将穆勒这里。
从上半场就可以看出,穆勒被限制的太死了,几乎看不到他的人。而上半场他仅有的几次接球,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色。
下半场理应在开局就换下穆勒,从而改变下战术体系,让英格兰无所适从,可能德国队进球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不管怎么说,德国队成也穆勒,败也穆勒,只是穆勒老矣!
在这场比赛赛完之后,“死亡小组”全部四支球队全军覆没,分别是匈牙利、葡萄牙、法国、德国依次被踢出局,这也验证了在死亡之组真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我们恭喜英格兰队获得了1/8决赛的胜利,从而挺进8强,向着欧洲杯的顶峰继续发起冲击。
最后附上双方的阵容:
英格兰首发:1-皮克福德、2-沃克、3-卢克-肖、4-赖斯、5-斯通斯、6-马奎尔、9-哈里-凯恩、10-斯特林、12-特里皮尔、14-菲利普斯、25-萨卡
英格兰替补:23-约翰斯通、13-拉姆斯代尔、7-格拉利什、8-亨德森、11-拉什福德、15-明斯、16-考迪、17-桑乔、19-芒特、20-福登、24-里斯-詹姆斯、26-贝林厄姆
德国首发:1-诺伊尔、2-吕迪格、4-金特尔、5-胡梅尔斯、6-基米希、7-哈弗茨、8-克罗斯、11-维尔纳、18-格雷茨卡、20-戈森斯、25-穆勒
德国替补:12-莱诺、22-特拉普、3-哈尔斯滕伯格、9-沃兰德、10-格纳布里、14-穆夏拉、15-聚勒、17-诺伊豪斯、19-萨内、21-京多安、23-埃姆雷-詹、24-科赫
10. 如何利用科赫法则鉴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1. 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2. 科赫法则是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3.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包括: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宿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