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造成德国1871年统一前四分五裂的原因
1519年即位的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试图加强中央集权,结果遭到各诸侯的一致反对,诸侯们与法国结成同盟对查理五世进行威胁,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于1555年签订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各邦的教权与统治权皆由诸侯掌握,这一和约标志着“诸侯国的权利取得完全胜利”。[7]作为三十年战争结局的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长期确定了这一局面,和约规定:德意志诸侯完全独立,享有内政外交上的完全主权;帝位不得世袭;帝国重要事务由诸侯参加的帝国议会决定。[8]自此之后,德意志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根据这一条约,帝国的大片领地被瑞典、法国等国占据,帝国的疆界大大缩小。
Ⅱ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对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意义)
目的:为了维护周天子的统治,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
诸侯的义务:
1、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3、随从作战;
4、交纳贡赋;
5、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
1、诸侯可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
2、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意义: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历史影响:
1、周王室延续接近800年之久:
一方面,是地方封国的成长剥夺了西周国家的活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同样也是地方封国的成长保存了一个周人的世界与长期延续的王室。西周国家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一个无可避免会将其带向悲惨结局的矛盾。
虽然周朝的政制架构中存有这个矛盾,并且周王室在后期被架空,权威所剩无几。但是,它坚强的延续了如此之久,而改革郡县制的秦朝——企图用纪律严明的官僚机构来替换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政府,却在建国15年之后夭亡。不得不说这个分封制度给了周王朝如此强大的稳定性以及生命力。
2、分封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巨大影响:
西周体制的光明一面:当西周王朝灭亡了之后,而周王室因为地方诸侯的援助和奉祀又延续了五百年,虽然有时候周王朝的权威被地方诸侯挑战,但是这些地方诸侯仍然将周王的支持至少是承认视为自己统治合法性的依据和来源。
而当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时,秦帝国几乎可以说是一夜消亡,没有人想帮助秦国摆脱困境,因为除了业已瘫痪的官僚体制外,没有其他的东西把他们与皇室连接在一起。
而汉朝在吸取了教训之后,将分封和郡县制结合起来,在出现了七王之乱之后,汉武帝的“推恩令”将地方诸侯王国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达到系统削减诸侯实力的效果,诸侯王成为了“没有王国的王”。
(2)德国实行封国效果如何扩展阅读:
西周主要诸侯国:
据古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其中,最重要封国有: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在今河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在今山东;鲁,周公旦的封国,周公在朝辅政,子伯禽就国,在今山东;宋,商贵族微子启的封国,在今河南;燕,召公_的封国,在今北京;晋,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在今山西。
Ⅲ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义务和作用各是什么
一、目的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二、内容
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
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三、义务
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姓封国。
四、作用
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3、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3)德国实行封国效果如何扩展阅读: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二、消极影响:
1、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2、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三、特点
1、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
3、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Ⅳ 日本封国,怎么回事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11月29日上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日本将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原则上停止外国人新入境。此规定11月30日生效至月底。此消息一出反对声支持声一片哗然。
日本早先在11月8号放宽入境限制,允许持短期签证的商业方面访客、留学生、技术实习生在提交疫苗接种证明和活动计划书的条件下入境。时隔几天又宣布30号全面封境,全社会一片哗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再一次封国呢。新冠病毒又变异了,比德尔塔更严重的奥密克戎毒株在南非发现之后,日本已经确诊第二例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目前奥密克戎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形势严峻。
研究人员发现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速度更快。南非卫生专家2日发布的一项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二次感染的风险是德尔塔毒株和贝塔毒株的三倍!在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因没有及时制定入境日本的人员政策,致使日本疫情大规模扩散,导致日本政府一度因为控疫不及时而遭民众批评。有报道称新任首相岸田文雄吸取教训,及时作出关闭国门的决策。最大程度的控制变异毒株的传播。此项政策一推出,支持反对的声音都有,世卫组织批评日本封国“难以理解”。
此次变异毒株的出现,发展传播速度之快让很多国家都做出了反应,奥密克戎在南非被首次发现之后,最后在多个国家内都发现了变异毒株的案例。除了日本,欧洲一些国家也已经传来了要封闭机场的消息。但是也有人最封闭机场的做法持怀疑态度,瑞安称,通过病毒检测及入境后的隔离政策就会降低旅客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而只看是不是本国国民来决定是否让其入境的举措是矛盾的,从公共卫生观点来说没有道理。
目前来说阻断或者减少变异毒株的传播,虽然封国是一种措施,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是这样会给经济带来创伤,也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
另据日媒1日消息,日本国土交通省已要求各个航空公司到12月末为止,暂停所有入境日本的国际航班,为期一个月的时间。2日,首相岸田文雄为入境防疫政策导致的混乱而道歉,日本国土交通大臣齐藤铁夫也对此表示道歉。
Ⅳ 德国延长并收紧新冠防疫措施,都有哪些措施
目前德国给出的措施有三条。首先就是封城,对疫情区进行重点隔离。其次是禁止人数过多的聚会。最后就是敦促所有人出门戴口罩。虽然这些措施来的比较晚,但是来的晚总比没有来强得多。而且德国封国封城不仅影响了德国的经济,还连带着影响了整个欧盟的经济。毕竟德国是欧盟经济的发动机,当德国倒下的时候,波兰和捷克等国都会受到影响。
最后就是督促所有人戴口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和研究,对抗新冠肺炎最简单的隔离办法就是戴口罩。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在欧洲一般只有病人和医生才会戴口罩。所以很多人从来就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不过这次情况特殊,即便是老牌欧洲国家的德国也开始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了。
Ⅵ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之后各诸侯国处于什么状态直到1815德意志邦联成立之前的这9年德意志诸
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束和近代历史的开始。根据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与旧教(天主教)地位平等;帝国内各诸侯拥有内政、外交的一切权力,帝国完全徒有虚名,分裂状况比战前更严重,计有300多个诸侯国、1000多个骑士领地,只有皇帝和帝国议会表明帝国的存在。战争的破坏、劳动力缺乏以及战后的分裂状态,使德国的经济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使德国失去了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为了保证农业劳动力,地主加快了16世纪末以来的农奴制再版进程,尤其是在东北德意志和北德意志。
在德意志各诸侯国中,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国最为强大。普鲁士是在17世纪迅速崛起的,统治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在1415年获得勃兰登堡选帝侯国,面积仅2万平方公里。17世纪初先后获得克列夫兹、马尔克、拉文斯堡及东普鲁士,三十年战争后获得波美拉尼亚东部大部分地区,1701年升格为普鲁士王国。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世袭领地,除奥地利本土外,还占有捷克、匈牙利、南尼德兰及意大利北部的部分领土。
18世纪德意志境内的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普鲁士最为明显,使之有实力与奥地利争夺中欧的霸权,经过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普鲁士从奥地利手中获得了工商业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1772—1795年,普、奥先后与俄国3次瓜分波兰(奥地利参加了两次),普鲁士获得了西普鲁士等地,奥地利获得克拉科夫等地。普鲁士的扩张政策得到了国内容克贵族的支持,并逐步形成了好战的军国主义传统。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农奴制度发生了矛盾。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又译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的玛丽亚·特丽萨和约瑟夫二世都曾标榜“开明专制”,实行有限的改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奥两国纠集德意志各邦及欧洲封建势力联合进行干涉。19世纪初,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普鲁士、奥地利屡屡败北。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被迫放弃帝国皇帝称号,改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灭亡。1806年耶拿战役后普鲁士被一分为三,在其领土上新建了华沙大公国和威斯特伐里亚王国。同时,德意志各邦按拿破仑的意志组成了“莱茵联盟”。各国也仿照法国进行自由主义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度。
1815年拿破仑战败,根据《维也纳和约》,成立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德意志邦联,共有34个诸侯国及4个自由市组成。邦联议会没有中央政府的权力,各邦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都独立自主。被拿破仑打破的封建秩序虽然表面上恢复,但农奴制度等封建制的根本已经无法彻底恢复,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在20、3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要求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普鲁士与奥地利的角逐也继续发展。1834年普鲁士建立了“关税同盟”,德意志邦联的大多数成员都参加,但遭到了奥地利的反对和抵制。
1848年3月柏林、维也纳都爆发了起义。资产阶级自由派获得了革命的领导权,企图通过和平、妥协的手段统一德国。5月,德意志各邦的代表在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商讨统一问题。议会形成了“大德意志派”和“小德意志派”,前者主张以奥地利为中心统一德国,后者主张以普鲁士为中心统一。1849年欧洲反动势力转入反攻,革命时期的立法被纷纷取消。但政治上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斗争并没有结束。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推行现实主义的政治,着手以武力统一德国的计划。经过对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奥地利被排除在外。1867年,多民族的奥地利,实行改革,采取联邦制,允许匈牙利有自己的议会和宪法,但由奥地利的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是为奥匈二元帝国。 1871年1月18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帝国由4个王国、5个大公国、12个公国、侯国及4个自由市和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在帝国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分别兼任帝国皇帝和宰相。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因此德国各邦号名义上保留,但已失去了以前的独立和权力。
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推行俾斯麦的现实主义政治达30年之久。对内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70年代初发动“文化斗争”,打击天主教势力,取消了教会的相对独立权。1878年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的“非常法”,德国社会民主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人运动受到压制。对外推行“大陆政策”,力图孤立法国并使英、法、俄、奥、意等欧洲大国互相牵制,确保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1873年促成了德、俄、奥“三皇同盟”,1882年签订德、奥、意三国军事同盟。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扩大世界市场,参加瓜分世界的竞争。1888年年轻的威廉二世即位,推行与俾斯麦不同的“世界政策”,力图在世界舞台上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争高低。1914年德、奥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法、俄争夺世界霸权与殖民地。1918年11月德国最终战败,国内发生“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
Ⅶ 普鲁士与奥地利同种族,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时却将奥地利排斥在外,现在的德国人是怎样看待奥地利人的
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德意志)之前,德意志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而在这个邦联中,最有实力的两个诸侯便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也只有这两个国家最有希望统一德意志。最终的结果是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但是普鲁士统一这个的德意志并不是德意志的全部地区,而是把奥地利这样传统的德意志诸侯都排除了在外。那为何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要将奥地利排除在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二,德意志的南部诸侯,多数为天主教国家,而与奥地利的宗教信仰一致,也更倾向于支持奥地利。再则,相对于普鲁士的军事独裁统治,奥地利对德意志境内各诸侯的“统治”更为宽松,使得这些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更愿意站队奥地利。如果不将奥地利排除出局,普鲁士即便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地区,也很难建立一种威权统治。
Ⅷ 如果当年是奥地利统一了德意志诸侯国,国际史会有什么不同
我觉的如果是奥地利统一了德意志的话,也许会死得更快,因为缺乏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国家只会分裂得更快,大家都有所体会。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看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奥地利帝国种族构成复杂。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帝国的种族构成,你看这五彩斑斓的地图心里有何感想?
奥地利帝国旧地图
综上所述,如果奥地利统一德国的话,那么凝聚力会比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差狠多。那么普法战争就不会爆发,更不会有拿破仑什么事了。总之历史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Ⅸ 面对奥密克戎快速扩散,欧洲各国是如何应对的
欧洲各国已经陆续开启了封国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防控奥密克戎。
因为奥密克戎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欧洲的部分国家已经出现了上万奥密克戎的病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奥密克戎已经进一步影响到了欧洲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为了进一步遏制奥密克戎的传播,欧洲各国相应实施了封国措施,同时也在加强奥密克戎的防控强度。
一、奥密克戎已经在欧洲快速扩散。
奥密克戎很早以前就已经在欧洲出现,当奥密克戎在南非被发现之后,奥密克戎第2天就在欧洲出现了确诊病例。在当时的时候,欧洲国家并没有重视防控奥密克戎。这也直接导致奥密克戎在欧洲地区快速扩散,欧洲地区的居民也进一步把奥密克戎扩散到了全球各地。
Ⅹ 黄金诏书里关于诸侯选举皇帝是怎样规定的
在1356年的黄金诏书里,从法律上肯定七大诸侯享有选举皇帝的特权,他们被称为选侯,位在一般诸侯之上。诏书称选侯为帝国的“柱石”,其地位等同皇帝,是皇帝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共同发出的光辉照耀这个神圣的帝国”。诏书直言不讳地说,实行选侯选皇帝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选侯之间的团结”,“消除选侯内部将来发生分裂的危险”。诏书规定,选举皇帝的会议由美因兹大主教负责召集,各选侯必须于接到通知后3个月内到法兰克福来进行选举。从规定“选侯或他们中的多数在该地做出选择以后,这项选举应视为全体一致通过,无人表示异议”看,会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诏书还仔细规定选侯的座次、投票次序和行进先后,任何人不得违反。行进先后是独特的,除捷克国王外,众选侯都走在皇帝的前面,这是德国诸侯霸道和皇权衰落的一个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