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二战失败后如果处置纳粹
当时的处置方式是这样的
各国占领军进行军管,首先抓捕纳粹的主要负责人,其次在战俘营里进行甄别
之后,以战争罪行起诉他们
其他参加过纳粹的人员,在日后也受到了不许担任公职、限制自由等方式
同时,盟国广泛开展了去纳粹化和德国罪行宣传的活动
㈡ 德国历史教科书是怎样反纳粹的
二战后 德国在教育方面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行为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专制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历史进行充分讲解。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严禁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并对新纳粹分子进行严厉追究;近十几年来,每年都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以警示世人。
㈢ 现代德国政府是如何防止纳粹复辟的
1.德国各界开始联合起来,组成反排外、反暴力联盟。德国政界也普遍主张采取坚决措施,阻止极右势力的泛滥。施罗德总理要求“充分利用法律的力量”对右翼极端分子进行打击。反对党则建议成立特殊法庭对新纳粹案例进行快速处理。德国政府还下令禁止德国网站使用纳粹口号,德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也宣布,将撤销极右翼党派设于该行的账户。
2.德国很重视教育上的防范,还在法律上加强管制,设立了多项法律条款重罚新纳粹分子。
㈣ 纳粹党是怎么灭亡的
1945年4月30日,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帝国终结。
关于纳粹党的灭亡就要提到一个名词“纽伦堡审判”
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导者进行的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遭到调查和判决,其中3个被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3个则获得无罪判决。
纽伦堡审判的目的
1945年8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苏、英、法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签署了关于控诉和惩罚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议,并通过了着名的《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据此,盟国政府在德国东南部的历史名城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22名被控犯有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种族屠杀罪以及反人道罪的纳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审判与报复。同时,控方还起诉了纳粹党政治领袖集团等六个组织[1],以达到彻底清除德国纳粹思想的目的。
非纳粹化(德语:Entnazifizierung)是盟军在二战胜利后于1945年中开展的一项运动。这项运动是根据波茨坦协定的精神,在德国和奥地利境内进行的以清除纳粹主义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二战后的欧洲大部分,特别是德国都变成了废墟。盟军决定在德奥实施三项政策,分别为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
德国方面,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几项非纳粹化命令,借此可以划分被审查人员的政治面貌并且对之展开法律调查。
1946年3月5日美占区内的三州的内务部长在慕尼黑的市政大堂签署了《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法》(Gesetz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克里将军以麦克内利将军的名义宣布了美国盟国军政府对此的批准”。5月13日第一个非纳粹化法(Spruchkammer)在美国军政府的准许下正式执行清除法。
原来的纳粹党几乎被消灭,现在纳粹党被视为恐怖党派。
㈤ 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究其根源,军国主义就是在一个国家极度需要发展,需要在世界舞台国地区舞台上会的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扩张。影响军国主义的条件取决于很多因素多以说这个是不可能被完全消灭而不在出现的,他只会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的出现和毁灭。
㈥ 如何评价“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
建议用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看。
但就我而言,正是由于普鲁士【德国的前身】以及一战后德国并未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才会导致后来的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无论对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毁灭性的。“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要为德国实现民主化。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可是也正如我们所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才会是德国有了如今的民主。
可是,苏,美,法,英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进行分区占领。这也显示出各大国的大国强权,这也是后来冷战慢慢形成,美苏争霸的背景。
㈦ 德国为什么对“纳粹残余”零容忍
德国为什么对“纳粹残余”零容忍?
当地时间10月16日,德国柏林一家法院判处公开否认大屠杀历史的88岁女子哈弗贝克6个月监禁,罪名为“煽动种族仇恨”。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民煮国家,一个88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为什么会“因言获罪”?这是因为德国对“纳粹残余”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德国法律并不因为纳粹残余份子高龄而网开一面。
就在今年8月,一位比哈弗贝克还要高龄的96岁“纳粹老爷爷”格伦宁被判入狱。格伦宁是前纳粹党卫军成员,在二战期间协助谋杀30万名犹太人,于2015年7月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驳回上诉后,德国检方在2017年8月拒绝了96岁的格伦宁的缓刑要求,认定格伦宁身体状况稳定、可以入狱服刑。
此外,德国对行纳粹军礼、穿纳粹军服、佩带纳粹标志、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等任何形式的极端思想和行为都零容忍。比如,今年8月5日,两名中国男子因为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拍照摆出了纳粹的手势,被德国警方逮捕;英国哈里王子曾在化装派对上穿纳粹军服,还对他人称纳粹军服“设计得很有特点“,尽管其言行发生在德国之外,仍受到德国朝野愤怒声讨……
二战时期,纳粹曾把德国和许多国家拖入战争深渊,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尤其是犹太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战后,如何面对自己不堪的历史?这是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的必修课。在这方面,大部分德国人是诚实的,他们选择认真反思战争责任,深刻检讨和努力肃清纳粹流毒。
但是,由于战后的首要任务是在废墟上重新建设国家,随即又被卷入冷战的洪流,德国人在战后初期的反思并不彻底,直到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逐渐迎来反思的高潮。
1968年11月 7日,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了原纳粹党员与高级官员、西德总理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她看来,二战结束后仅20年,一位原纳粹党员与高官竟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
1969年,在学生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民主党主席、当年的反法西斯战士勃兰特上台执政。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在华沙代表联邦德国与波兰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当天,他在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作出了那个举世闻名的谢罪举动——下跪为被纳粹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现在德国很多城市的市中心都矗立着纪念纳粹罪行受害者的纪念碑;每一个德国人从小学习得最多的历史就是自己的先辈如何容忍并帮助一个杀人魔政党崛起,又如何纵容“纳粹残余”在自己的国家行政行医教书育人,自己身为德国人是多么罪孽深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人在非正式国际场合不愿主动表明国籍,不唱国歌,不挂国旗,因为担心招致反感。德国政治人物绝对不可以公开批评以色列,哪怕是谴责以色列欺压巴勒斯坦人都不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嫌矫枉过正了。
但无论如何,对“纳粹残余”持绝对零容忍的态度,已经成了战后德国人共同的底线。这种对纳粹深刻的自我反省,最终成为德国人情感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一个德国人的灵魂。
这种自我反省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2014年,法国一名极右派政党候选人因身上的新纳粹刺青曝光而被彻底取消了其参选资格,并被所在的政党除名;几年前,希腊球星乔治·卡蒂迪斯在一次比赛中行纳粹礼,希腊足协作出了终身禁止他代表希腊参赛的决定……
对纳粹思想、纳粹举止零容忍,凝聚着欧洲主流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体现了防止纳粹幽灵再现的警醒。
英国作家威尔斯有句名言:“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模仿希特勒并非儿戏,而是事关历史观和是非正义的严肃政治问题。遏制与纳粹相关的任何元素起死回生,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铭记,更是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前国际秩序变革,社会思潮复杂,极右思想和极右组织蠢蠢欲动,纳粹主义显现死灰复燃的迹象,对此必须当头棒喝。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当初爱的太深希望能帮到你)
㈧ 德国人对纳粹罪行的反思有多彻底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重蹈覆辙。”大力推行“非纳粹化”运动。
具体的措施有:
1、对纳粹主要战犯和组织进行审判。
其中最着名的是纽伦堡审判,法庭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对戈林、里宾特洛甫等24名主要罪犯进行了审判和处以严刑。
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八分之一的人在纽伦堡审判前对纳粹主义的邪恶并不知情”。而在判决结论宣布之后,有数据显示“一半的人认为他们更多地意识到集中营的不人道”。由此来看,纽伦堡审判确实教育和震撼了德国人民。
2、废除一切法西斯的法律和决议。
查禁和摧毁了所有纳粹党团组织,严禁法西斯组织重新活动,清洗了盘踞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岗位上的纳粹分子。具有民主思想的德国精英人士填补各级领导职位。
3、战争结束后,盟国首先对教育领域进行了“非纳粹化”。
暂时关闭所有教育机构和学校,对原有教师进行清洗。盟国帮助培训了大批教师,编写了新教材。各州宪法中规定,教育权利人人平等。
有关非纳粹化的评价,学术界向来是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它“未能实现任何其先前设定的目标。”但不可否认,非纳粹化运动代替了德国从未发生过的革命。确实在战后德国人思想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开启了德国人对二战的表象性反思。
二战后,知识分子承担起恢复德国人感知能力的责任,在文学领域非常突出。
对法西斯的反省是德国文学的主流话语,揭露法西斯罪行是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
二战后德国反思文学形成了三个特点:
第一,通过战争场面的客观描述揭露战争残酷和惨烈;
第二,通过描述受害者的悲惨境遇,揭露法西斯罪行,反省德国法西斯主义带给世界人民的苦难;
第三,通过追溯和回忆,反思纳粹德国的历史以及德国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反思从教育做起
在德国公民教育中的反思,其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就是学生。
对于学生这个群体,反思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设置课程来实现的。涉及反思的课程主要是政治课和历史课,历史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纳粹的统治,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而政治课建立在历史课基础上,以历史的眼光引导学生关注与参与现实和未来政治。
在德国学校历史课中,纳粹历史,特别是大屠杀历史是其重点内容,在德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德国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分量的纳粹历史。
在审定历史教科书的时候,发现教科书中没有足够分量的纳粹历史内容的介绍,那么教科书在审定中是不会获得通过的。
在历史课的知识考察中,对纳粹独裁统治时期的历史也没有忽略和忽视的倾向,而是明确把20世纪德国的民主与独裁历史作为重要考察内容。
在历史课能力要求中指出要有“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对历史事实和问题给予评价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过程和结构的现实意义加以辨析和描述的能力”。
其中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有“对史学家的评述加以评判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反思过程中,可以提供各种档案材料和史评,但是引导学生不停留于或不受制于已有的材料和评论,鼓励学生能够不断将反思加以再反思,使反思更加深化和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