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德国着名将领,以及其事迹
从1939年欧战爆发,到1945年德国投降,纳粹德国一共晋升了26名元帅,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军官。其中的佼佼者曼施坦因元帅,隆美尔元帅,古德里安上将被 西方军界捧为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德国陆军元帅。被公认为德国最优秀的战略家。很多德国将领认为他是德军中最有能力的指挥官。 如果有谁能够成功的领导一次军事政变的话,非曼氏莫属。苏联元帅,曾经担任过国防部长的马利诺夫斯基说过, “我们一致认为,可恨的冯.曼施坦因元帅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他有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驾驽局势的杰出能力,如果 每一个德军指挥官都象他那样的话,我们的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 隆美尔元帅由于在北非的杰出表现而成为英美将领最敬畏的对手。不过,很多人宁可认为他是一位高明的战术家, 而非战略家。再我看来,隆美尔还是有一些战略头脑的,只不过没有他在战术方面表现的那么突出罢了。 古德里安上将,德国装甲兵之父,现代装甲作战的先驱。虽然将坦克大规模的编制并独立作战的思想不是他最先提出的,但他首先将其付诸于实践。从此之后,坦克不再是附属于步兵的作战武器,而是独立成军的强大突击力量。尽管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晋升元帅,虽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是完全合格的。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做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借用别人的一篇文章,也说说这三位德国人。 1.“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着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着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艾尔文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着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着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入侵法国之战中就显露出来了,当时,他只是一名师长,他的部队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法军,被称为“魔鬼之师”。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环境恶劣、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却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战略才能比同期将领稍差,但战术才能已经登峰造极,连对手丘吉尔都大为称赞他,也有军事史学家将他与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对隆美尔的研究在西方军事史学界从未间断。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 古德里安是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现代装甲战的先驱,即使今天,痛恨纳粹的德国人仍将他奉为“装甲之父”。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朱可夫、巴顿、隆美尔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战发展历史上的影响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结合他那震惊世界的坦克突击战,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装甲第一将”。 当英、法的军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终于以自己超前的军事思想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他先是率领他的坦克军迅速击溃波兰,后又挥师横扫法国,经色当之战,直抵英吉利海峡。在苏德战争初期,他指挥坦克部队在基辅等地多次合围苏军,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正是他的装甲理论和实践,才使得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能如此震撼。 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希特勒、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希特勒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智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⑵ 二战德军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有哪个二战迷能说说他们的战术特点或者说他们谁更厉害
楼主的这个问题不够明确呀...这三人确实都是猛将中的猛将,要说厉害,那他们都很厉害没法比,但要具体说战略还是战术,那就能比了...
隆美尔在战术上要更强于后两位,因为在二战中他是一名从校官干到元帅的猛将,在具体的战术实施上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招数,例如早在一战时期还是一名小中尉的隆美尔带领一个连德军连哄带骗逼降一个师的意军,在二战时在北非用88mm高炮打坦克,运用杠杆原理攻克托布鲁克,利用轻型装甲分队打沙漠游击战等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战术战例,但是在总体战略上他却不明白元首的战略规划,不停地向元首要求增援,拖了东线主战场的后腿......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二战开始前就已经是将军了,在总参谋部任职,在大规模战略制定上有非凡的眼光。曼施坦因因其制定的攻法“挥镰计划”而闻名,在战术方面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他还有一仗是比较出名的,1942年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堡垒攻坚战,他调集了500多门150mm以上口径的重炮,列车炮...以重大伤亡攻克了固若金汤的斯大林要塞,此战使他晋升元帅,后来他又指回了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等大规模集团军群级别的战役。古德里安在战前就提出的坦克集群进攻,攻其一点震撼全线的战术,后在巴巴罗萨计划时期担任A集团军指挥官,他麾下部队坦克和车辆上都带有“G”字母标识,是德军装甲部队进攻的锋芒。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他们三人的主要战场不同,对手不同,所以导致了战术风格不同。隆美尔在北非,部队实力不论是装备数量还是质量皆不如英军,而且北非的天空是属于盟军的,所以他指挥的风格多是灵活机动的运动战,他常常指挥一个师,甚至是一个团,人数少打了就跑,部队给养跟不上时,就抢敌人的补给车队,后来他担任西线德军B集团军群指挥官时,负责诺曼底段防御任务,想出了很对专门对付美英盟军的点子...而另外两位则是习惯于大兵团作战,麾下几十万上百万人,有人有枪有炮有粮,对付那些头脑简单、人命不值钱、一窝蜂往上填的老毛子,摆开阵势开干就行了。
⑶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能以一敌众呢
作为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很多人眼里,虽然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几年来高速发展,实力大大增强,但德国也不要太高调,比如开辟三个战场,打三线,得罪美, 苏英你知道,德国就算再强,也不可能一拳打三只手。另外,德国的实力并不算太强,尤其不如美,那么悬殊的实力之下。
⑷ 二战时期 德国和日本的区别是什么
德国和日本是没有可比性的.....
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部队.这个跟亚洲和欧洲的思想,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先拿德国说..德意志经过很长时间的分裂合成一个整体,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而且德意志民族思想开放,人才辈出。在经历了普法之战后,德国统一,并且把陆军强国发过作为假想敌来发展军事,从普法战争到二战前期近半个世纪..德法陆军的冤冤相报..都作为的对方的假想敌。所以,形成了很多新式的作战理论。德国有很多的战略家。
⑸ 二战德国有哪些将军
别复制那么多呀 简明扼要的
三大名将:古德里安 曼施坦因 隆美尔 曼施坦因是当时德国最出色的战略家 古德里安 闪击战装甲先锋的始祖 隆美尔的战术指挥能力登峰造极
其他的也都很出色:例如伦德斯泰特 博克 莫德尔 希姆莱 赖歇瑙 保卢斯 克鲁格 屈西勒尔 伯劳希奇 李斯特 海军元帅邓尼茨 等等都是才能出色的将领
还有要记住德国最会吹牛的空军元帅 帝国元帅 戈林同学
⑹ 二战中德国有战略家么
当然有啊,其实希特勒自己就是一个战略家,不然德国一开始不会打的这么顺利。
⑺ 二战德军三大名将比较,为何称的上战略家的只有曼斯坦因
纵观人类近代史,绝对绕不开德国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在整个近代史对世界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对当今世界的格局都起到了决定因素,其影响一直到今天都还未消失。
我们中国人对于二战时期的德国,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因为站在我们的对立一方发动的一场不义战争,唇亡齿寒的因素遭到我们的反对和谴责。但另一方面,对于二战时的德国,早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的军事援助,加上一直没有与中国产生直接对抗,相对还较为友好,并且战后认罪态度彻底,这些原因又确实令我们民族对德国人恨不起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何民族对于强者都认为应该得到尊敬。即便这个强者是一个失败的强者。抛开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不谈,从纯军事角度来说,德军的战略、战术、军队素质可圈可点的地方确实很多,表现得确实非常优秀。
这也是直到今天,我们国人仍有很多德军粉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战中德军严明的纪律、士兵对命令严格的服从、以及表现出的从战场到战役优异的单兵素质和指挥官高超的指挥能力,这一切的一切确实值得我们称道和学习。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的名将辈出,数不胜数,当然风头最盛,直到今天仍最为军迷津津乐道的还是三大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斯坦因。对于这三位,相信没有军迷会陌生,都是战功赫赫、创下了无数经典与辉煌的天才将军。
对于这三位如星辰般在人类战争史上发过耀眼光芒,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将星,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颗璀璨的战争明星,指挥过的经典战役无数,对于他们,相信没有人没有兴趣不把他们做一番比较。
不过作为一个真正巅峰的优秀将领,不光要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战略大局眼光,也就是说战略层面的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把这三位名将的这些方面的能力来做一番比较。
战术指挥能力,主要是针对一场战斗甚至一场战役的综合判断指挥能力。而战略能力,则是综合判定这位将领对全局的眼光的把控和判断,俗话说,军队要服从政治,所以相对来说,这是区分一个将领是不是绝顶优秀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而在个人的认为中,这三大名将,达到这个顶点的只能是曼斯坦因,而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都还距离这个顶点有一定距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下。
我们先看看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是德国装甲兵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发明者,也就是德国闪电战的创始人。被称为纳粹的三大军事天才。其实,他的主要理论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装甲兵力:"只许集中,不可分散"。
古德里安是德国装甲军之父,也可以说是世界装甲军之父,是二次大战有名的闪击战的创立者和执行者,直到今天古德里安的照片还赫然在德国军队的很多营房里。古德里安确实仅凭世界装甲军之父和闪击战之父,绝对就可以当之无愧地名垂青史。
在二战初期,德军利用这种让世界前所未闻的战术直接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横扫欧洲,灭国无数,无数小国几天甚至数小时就亡国,就连拥有欧洲最强陆军法国也仅仅只能抵抗一个月。纳粹迅速占领整个欧洲大陆,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时间简直风光无限。
不过我们也应该必须承认,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在别人还不熟悉这种战术,或者没有足够的装甲兵力,采用同样的战术来应战的基础上的。例如到了战争中后期,当苏军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和了解这套战术后,德军就开始陷入拉锯战的泥潭。德军初期的成功一切都是建立在先创性和突然性之上。
不过尽管如此,作为这个战术的创造者和领悟得最深的人,古德里安在战斗指挥中所表现确实非常优异,也有很多判断事后证明非常正确。在苏德战场上,古德里安指挥第二装甲集团一直是苏军的一个噩梦。在他卓越的指挥下,被围歼被包围的苏军无数。
不过依然要说,古德里安在战略方面的能力相比来说要显得不足,无论是比起希特勒和曼因斯坦都要落了一乘。我们从莫斯科战役苏军反攻后其违抗希特勒命令下令部队擅自撤退就可以看的出,而莫斯科战役后来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希特勒坚决要求德军全力顶住才避免了德国人重蹈拿破仑当年一溃千里的命运。
古德里安性格刚烈,正直,经常与希特勒发生激烈的争吵,我们前面这个事例还可以说是古德里安是出于爱惜兵士而违抗最高领导的意志,但下面这个例子,就完全看的出古德里安的战略眼光确实有所不足。
这就是古德里安直到战后都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德国在前期的大好形势下,日本为什么一直不帮助德国夹击苏联?不过相信这一点也是今天无数军迷心中的一个埋藏很久的疑惑。
1941年是二战最惊心动魄的一年。6月22日,德国开始侵略苏联后。我们先来看看战后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所说的一段:
文中前面古德里安先描述了一段在苦寒之地德军的凄惨状况,然后说:"日本在12月8 日参战,希特勒也在12月11日向美国宣战。这个时候,使军人们大感不解的,就是希特勒既已向美国宣战,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却不向苏联宣战?
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苏联留在远东的兵力可以调来对付德国。这些部队的运输,在数量上和速度上都超过了我们的估计。所以希特勒的宣战不但不能解救我们的痛苦,而且还使前线的部队更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现在战争才真正变成了"总体"战了。全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联合起来,与德国和它的脆弱盟友作战。"
古德里安的这个疑惑说明了一点:这位号称纳粹三大军事天才之一的将军,可能战略方面连地理知识都还需要好好普及下!
先不说从政治角度,日本有没有进攻苏联的意愿,也不去说诺门坎一战,日本对苏联作试探性的进攻被苏联无情地粉碎。让日本人不光从装备看到了差距,还从心理上已经开始对苏联人产生了一种畏惧。
咱们这里仅从地理上讲,苏联的西伯利亚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在号称是"冰原中的北极"的这里,出现零下五六十度的低温不是什么稀罕事。那里冬季经常是漫天大雪。寒冷的程度远不是莫斯科这些城市所能比拟的。
而纳粹的军队就连在莫斯科附近的冬季里都一筹莫展。原因主要就是:德国的车辆设计根本没有考虑到在苏联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工作,严寒之下连润滑油都能冻结。而德国的机械设计是非常精密的。结果在苏联那年的超常低温下,枪管收缩,不是卡壳,就是连子弹都无法顺利地飞出枪膛。而苏联的机械精度相对较低,专门为适应低温设计的,在超低温下工作依然正常。这是德国进攻莫斯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莫斯科都是如此,更别说更寒冷的西伯利亚了,而相对于德国人,日本所处的纬度更接近于温暖区。在同样的气温下,同样的保暖条件下,土生土长的西伯利亚本地人冬天都必须呆在屋子里才能熬过寒冬,忍受起来都非常艰难,而更温暖地带来的日本人则完全可以想见。
相信就算苏联在那里没有驻守任何军队,直接放日本人进去,估计日本的军队大多数能活着通过该地向苏联的欧洲地区进攻的可能性都几乎不大,即便能够顺利过去相信军队非战斗减员数量也会相当恐怖的,更别说这些无法适应极寒低温的装备了,会基本失去战斗力。况且事实是此地还有数十万驻军。
相信即便就是在今天,即便是美国装备这般优良、后勤保障如此完善的的军队想在冬天里,通过西伯利亚去进攻这个国家,那都是要三思再三思的。
古德里安显然没有想到此点;许多后来的 历史 学家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特别很多那些完全生长在温暖地方的" 历史 学家"更是很少考虑到此点。
有人说,日本关东军常年驻守东北,不是很耐严寒吗?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首先东北和西伯利亚的寒冷程度差了许多,其次是东北在当年日本心目中巨大的重要性。这是由于这个小国的资源匮乏的致命缺陷而决定了的。
当年关东军的建立其实主要是为了防备苏联。注意!其主要目的是防备苏联,是为了占领东北并巩固东北,使东北成为侵华的战略后方,提供日军军粮,军需物资包括一般性的武器弹药等。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
在那短短数年间,日本从东北掠夺了上千亿美元的物资,包括煤炭,钢铁,油,化工原料,机械制品,木材,粮食,轻工产品等等。其对日本维持战争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直到1945年日军败局已定时还叫嚷道:宁可放弃日本本土,也决不能放弃满洲。
同时中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不说国军的正面战场和我军的敌后战场,仅抗日联军当年就牵制了大量的关东军,使得关东军不能轻易开拔作战。一旦关东军有失,那么东北这个重要基地就会岌岌可危,这是日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就这样,到了后来,美国宣布对日本全面禁运,如何解决和美国的争端就成了日本政府和天皇最急迫的事情,夹击苏联的计划已经根本无法实行,只能搁置一边了。
当年的希特勒其实就看的更远,希特勒其实一直就没指望过日本能帮助自己夹击苏联,他深知以日本的力量根本无力两面作战,在希特勒的心目中更希望的是日本只要能拖住美国这个未来的强敌就好。所以一直对督促日本进攻苏联不积极,抱着一付可有可无的态度,当时的外长里宾特洛甫的很多回忆片段中就证明了此事。
我们不否认希特勒是一个恶魔,但其很多大战略眼光确实是要高出他的很多将军们一筹。而直到战后很多年,古德里安却还在为1941年这个严寒的冬天,日本没有一起去进攻苏联而感到困惑不解。我们也就确实不难看出这位装甲天才的大战略眼光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隆美尔
隆美尔,今天在很多人心目已经成为了一个战神,在 历史 被誉为"沙漠之狐",其战术指挥能力可见一斑。在这三位德军名将中,隆美尔的名声最高,粉丝也是最多。
二战中,他挽北非危局于顷刻,在意大利军队已经全面崩溃之际,隆美尔上任后,指挥有限的军队和可怜的后勤,在战术上狡诈如狐,在战役层面上判断准确,在他的指挥下,一直打到苏伊士运河旁边,差点把英国佬赶出北非。
隆美尔这一系列傲人的战绩让他当之无愧的荣获了元帅权杖,其实早在二战爆发时期,隆美尔就展现了他指挥天才的一面,在征服波兰,征服法国的过程中,他指挥他的坦克第七军一路所向披靡,战功赫赫,展现了一个天才将帅的灵感和指挥的艺术。
但遗憾的是,这里要说的是,隆美尔依然只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有大战略眼光的帅才,虽然他后来已经成为名将中的名将,但个人依然要下这个结论。
隆美尔的个性颇有点像美国的麦克阿瑟,喜欢表演,也非常善于表演,POSE到处摆,照片满天飞,所以非常受媒体欢迎。不过这些荣誉都是建立在他一系列的功勋上的,这些我们无可厚非。隆美尔虽然有过无数的辉煌,但还是要说,在战略层面的判断上,隆美尔确实还是有问题,
隆美尔最出风头的是在北非战场。当年意大利在北非一溃千里,为了稳固住盟友的士气,希特勒才调隆美尔组建非洲军团去北非战场。整个非洲军团基本就是5万人左右,500多辆坦克。隆美尔在这里创造千里跃进的大胜利,但非洲其实对于希特勒来说,是非常次要的,希特勒的主战场在苏联,因为只要啃下苏联这块硬骨头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就二战的总体来讲,苏德战场才是决定性的,北非战场和后来的第二战场重要性要远低于此。 英美军队面对的德军,也不是最精锐的,都是二流军队。而从盟军消灭的德军人数,也可以看出来。盟军一共仅消灭了50万德军,而苏军就消灭了600万德军,超出十倍都不止,并且苏军消灭的德军都是真正的精锐。
因此希特勒本来希望的是让隆美尔在非洲拖住英军就行了,可是隆美尔为了荣誉,多次要求希特勒重视北非战场,并不断将非洲的战争扩大,最后让希特勒不得不调动东线宝贵的兵力和物资来援助非洲战场。对东线战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上,更是体现了隆美尔战略层面眼光的不足,他竟然从英国国内几次工人罢工得出推断:英国人国内政局不稳,人民反对战争和丘吉尔政府,盟军不可能进攻法国。
在登陆点的判断上,他也出现致命错误,盟军搞的一系列假情报让他确信,登陆地点应该是在加莱,并且盟军只敢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些观点他在很早之前和古德里安表达过。这也是德军高层很多人的共识,但希特勒魔鬼般的嗅觉让他判断盟军登陆地点应该是诺曼底。事后也证明了希特勒的正确。
最让人遗憾的是正是隆美尔的这些判断失误,让他对诺曼底的防务没有那么上心,甚至在盟军登陆的前两天,他还放心地回到德国度假。结果6月6日,盟军登陆成功后,他才匆匆赶回战区,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在大西洋壁垒和对盟军登陆地点的误判上,隆美尔责无旁贷,有很大的责任!从上述这些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战略眼光。
其实隆美尔被很多人追捧,尤其是被英美等国大力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的因素。因为必须要将隆美尔捧的很高,才能显示出英军和美军的厉害。因为在阿拉曼战役之前,英军在陆地上,几乎就没有取得过什么胜利。
在亚洲不断被日本人追杀,一个个殖民地不断丢失。在欧洲,也已经没有英国人的发言权,主战场已经是苏联,英国人只能被困在几个小岛上苦苦支撑。因此,只有在唯一的北非战场,英国人还能显示下自己的存在感。所以,英国一定要力捧蒙哥马利,而捧蒙哥马利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力捧隆美尔,这样才能衬托出蒙哥马利来。
英国首相丘吉尔战后就曾拼命吹捧隆美尔,说隆美尔是多么多么伟大的将军,这个比猴子还精的老政客其实言下之意就是:隆美尔都是如此伟大的将军,那打败隆美尔的蒙哥马利岂不是更加伟大的将军?其实说实话,以蒙哥马利后来的表现,如在西西里和在第二战场开辟之后,在军力碾压的情形下的表现都非常平庸,与这个所谓的伟大差得甚远。
包括后来美军的巴顿将军,美国人的目的也是一样,只有捧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多么厉害,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巴顿有多么厉害。而真实的情况是巴顿来到北非的时候,隆美尔因病已经不在北非的部队中了。并且说破了大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就5万人,如何可以与苏德战场动辄上百万的大仗相比?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隆美尔最后是自杀,并且是在希特勒逼迫下被迫自杀,因为当年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中隆美尔虽然没有具体参与,但也没有通知希特勒而是冷眼旁观。这一点,从政治角度上也被西方利用和炒作,让隆美尔成了反对希特勒的英雄。
最后,我们来说说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相信已经无人能够质疑,他就像苏军中的朱可夫一样是希特勒的救火队长,每每总在德军最危急的时刻出手拯救德军的命运,就连苏军中最优秀的将领朱可夫也数度在曼斯坦因手下吃瘪。其指挥过的经典战役无数。无数优秀的将领都在他的领导下获得无数的胜利。其中就包括古德里安。
曼斯坦出生于贵族世家,他为人低调,思虑周密。一战中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战争天赋,战后被极为欣赏他的老上司罗斯堡将军调入陆军总参谋部,但如果没有二战,很可能他就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陆军高级参谋,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而已。但时势造英雄,有的人注定是要在 历史 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最为难得的是,曼斯坦因不光是第一流的参谋人才,还是第一流的军事指挥人才。虽然曼斯泰因取得过无数经典战役的胜利,但后世公认其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在战略方面的,这也是他在众多将星中脱颖而出而成为最耀眼的一颗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能体现他战略层面水平的是对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这个计划充分体现了他天才般的战略构想。而作为这次战役的总策划人,曼因斯坦居功至伟。其对二战中的德国前期的打开局面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拥有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一直是德国人的一个死穴,也是希特勒扩张战略中的一道强硬的屏障,一战中,法国就让德国人吃尽了苦头,战后也是对德国压迫最狠的一个。所以无论从民族情绪和第三帝国的扩张战略来说,法国都是一个必须搬走的大石头。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军事强国,要想击败又谈何容易,一战中的索姆河、马恩河战役就让德国人吃尽了苦头。这个老牌帝国战争机器的强大,加上还有另一个老牌帝国英国的帮助,其啃下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这一切,在曼斯坦因计划的天才般的大胆和出其不意下,德军仅仅一个半月就拿下了法国,完全成为了军事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让德国从此在欧洲一片坦途。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曼斯坦因计划,德国完全很可能在1940年就陷入一片泥潭之中。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是这个计划的基础,曼斯泰因的计划,很多方面就是专门围绕古德里安的战术策划的,没有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的思想和实践,德军进攻法国的行动,就只会停留在黄色计划的最初版本,而不会是后来这个创造了惊天奇迹的曼斯坦因计划。
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曼斯坦因更是体现了其战略眼光的一面,在某些方面,他可以说已经远超希特勒,例如建议在冬季到来之前先打下莫斯科而不要先去攻打基辅,注意分化苏联内部矛盾,从欧洲占领区搜刮的粮食部分优先照顾苏联的饥民,缓和矛盾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兵源,同时扶植原有的沙俄旧势力,激化其民族矛盾等等措施,后来的 历史 进程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措施无一不是击中前苏联的命门要害。
但骄横顽固的极端种族主义者希特勒没有听进去,对苏联占领区人民极尽歧视和压榨,甚至公开宣布要把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而对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下达的命令是:不接受任何一个俄国人的投降,这个世界不需要俄国人。最后导致整个苏联上下万众一心,形成一个最后葬送纳粹的一道钢墙铁壁。
就连古德里安后来的回忆录也认为:曼施坦因是我们当中最具备战略视野的人。
最后,让我们从网络资料中看看对这三位名将的描述:
古德里安,着名军事家,理论家。
隆美尔,杰出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
曼斯坦因,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位名将中,仅仅只有曼斯坦因获得了战略家这个称号。
战略家:是真正具有整体视野,有着极强的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并能合理分配己方所拥有的力量与资源,尽量把风险降到极致。从而能够全面正确地制定出己方的战略规划和方针的人。
在人类 历史 上,军事家可以说不计其数,但能得到战略家这个称号的人,却一直是少得可怜,纵观波澜壮阔、规模宏大的整个二战史,也仅仅只有三位。而曼斯坦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确实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仅凭这一点,在德军三大名将中排名第一,相信您就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今天的这场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人类的特性注定了战争永远不会消失。对于军迷来说,这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讨论话题。但还是想说,但愿永远不要有战争,虽然它铺就了无数人的成功,虽然它铸就了无数人的辉煌,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那些走向顶峰的路上铺满的累累白骨,还有那些无数在成功者脚下挣扎呻吟的冤魂们!!!
⑻ 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他有何伟大成就
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他有何伟大成就?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历史知识,下面的内容朋友们可以参考:
三、快速击败法国,古德里安的巅峰之作:
法国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军事强国,他们拥有强大的军队,拥有先进的武器。可是古德里安兵出奇招,直接绕过法国的防御重心,从侧翼偷袭法国成功,从而创造了他的巅峰之作。
⑼ 号称“战略天才”的德军元帅曼斯坦因,在二战后结局如何
曼斯坦因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的“三大名将”之一。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大师,曼斯坦因指挥了多场关键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不少人甚至认为他超越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理应位居三大名将之首。尽管曼斯坦因为纳粹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二战后期,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让人唏嘘不已。那么,这位“战略大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苏联军队势不可挡,他们开始向德军发起了反击。就在局面越来越被动之时,曼斯坦因指挥德军打出了哈尔科夫战役,成功遏制住了苏军的势头,稳定了军心。但此时的德军,已经开始逐渐落入下风,曼斯坦因最终也没能够力挽狂澜。战败回到德国后,曼斯坦因对希特勒的战略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认为,希特勒等高层应当放弃对军队指挥权,并交到专业人士手中。但希特勒却担心此举会削弱自己的权力,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由于曼斯坦因频频提出质疑,希特勒在1944年3月解除了曼斯坦因的指挥权。
在这之后,曼斯坦因再没有指挥军队作战。1945年8月,曼斯坦因向英国将领蒙哥马利投降。战后,曼斯坦因遭到审判,由于他自始自终都是履行着自己军人的职责,并没有参与希特勒的种族屠杀计划中,因此最终他被判处了18年监禁。1952年,曼斯坦因因为健康原因被提前释放。后来他成为了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军事顾问,并出版了《失去的胜利》等回忆录。1973年,纯粹的军人曼斯坦因离开了人世。(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苏德战争》)
⑽ 出色的军事家,二战时德国着名将领都有哪些
古德里安,他是闪电战的发明者。
曼斯坦因,德军陆军总参谋长,一手策划了德军闪击西欧的计划,最终逼迫法国投降。
隆美尔,二战名将,被誉为“沙漠之狐”
邓尼茨,海军司令,“狼群”的代表
隆德斯泰特;
冯·包克;
至于戈林,他算不上是个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