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说了算是什么意思

德国人说了算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16 05:52:09

Ⅰ 希特勒怎样鼓动人心的

瘸子部长戈培尔有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而在宣传征服群众前,得先征服宣传者。1933年9月22日,成立德国文化协会,总部设在柏林,戈培尔任协会主席。该协会下设德国美术协会、德国音乐协会、德国戏剧协会、德国文学协会、德国新闻协会、德国广播协会、德国电影协会。凡是在相关领域中工作的人,都必须加入相关协会,并且这些协会的决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不听话者不得食。对于“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协会可以拒绝接受他们为会员,已经取得会员资格的,可以开除他们。这样,通过德国文化协会对整个文化活动的集中控制,就可以“纯洁”出一支效命于纳粹政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不能不充当纳粹政权宣传的主力军,不能不充当纳粹政权有组织的忽悠事业的马前卒。

文化艺术成了权力的婢女。几千万德国人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可以欣赏到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可以观赏到什么样的戏剧电影,能够收听到什么样的广播,看到什么样的新闻等等,这一切都取决于纳粹党的好恶。马克·吐温可以在美国经济腾飞之际出版《镀金时代》,可托马斯·曼这些人在纳粹德国没有容身之地。现实题材中,满是荆棘和陷阱,那就写点历史吧,第三帝国的历史题材作品一枝独秀。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题材的作品照样会触犯纳粹的禁区。1933年柏林焚书,为什么要把艾米尓·路德维格和沃纳·黑格曼的作品付之一炬,堂而皇之的旗号就是:“反对伪造我们的历史,玷污历史伟人,捍卫我们往昔的尊严!”

一旦文艺成为政权的附庸和工具,退化就不可避免。不过,希特勒、戈培尔们并不是笨蛋,他们也不想德国的文化艺术“退化”得无人问津。相反,他们希望艺术性和纳粹化能完美结合,不仅德国人喜闻乐见,就是全世界也喝彩。希特勒亲自邀请德国着名女导演里芬施塔尔出马,就是例子。里芬施塔尔拍摄的《意志的胜利》,成功地将纳粹政治艺术化。戈培尔称赞它“成功地摆脱了陷入简单宣传的危险”,将伟大时代的激越旋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各家报纸都受到指示”
纳粹德国常常被人贬为极权国家。何谓极权?最通俗的诠释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换言之,权利无所不管,一切事务都要以权力意志为转移。

不过,就媒体而言,纳粹政权的无所不管,并不意味着第三帝国的文化事业都是国营或党有。恰恰相反,报刊电影等等,都可以私人经营。私有不见得就等于自由。纳粹政权可以利用私人的钱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比如对于私营电影公司而言,一切投资都是民间的,可是是否可以公映,审查权却牢牢地攥在戈培尔的教化与宣传部手里,不是有钱而是有权才是大爷,这样一来,不仅国库的钱可以直接供纳粹政权使用,就是民间资本,也间接地为纳粹当局所用。至于是否叫座,用不着纳粹党操什么心,因为它没有自个掏钱赔本赚吆喝的风险。

自然,因为这种管制,难免会有纳粹电影上映观众未必买账的情况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纳粹德国的电影业一片萧条。毕竟,投资者在商言商。为了利润,他们会竭力在纳粹当局容许的框框内发挥自己的才干,尽可能地迎合观众的欣赏口味,换言之,会有管制之下的畸形繁荣,畸形创造。

控制报业,也并不需要所有的报刊都是纳粹党办。即使是报刊为私人创办和所有,但是,通过购买、清洗、控制股份、审查、停刊等手段,都可以有效地达到操控的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纳粹党或党内个人拥有或控制的报纸,只占全部报纸销量2500万份中的三分之二。

《伏斯日报》是德国最主要的报纸,地位有如《泰晤士报》之于英国,《纽约时报》之于美国,它创刊于1704年,可是在1934年4月1日,这家发行了230年的自由主义报纸,被迫停刊。另一份世界驰名的自由主义报纸《柏林日报》,虽然不像《伏斯日报》那样被直接要了老命,可是它的老板在1933年春被迫出让自己在这家报纸的股份。《法兰克福日报》是德国第三大自由主义报纸,它在清除了犹太老板和编辑后继续出版。躯壳尚在,魂魄已散。

那些在纳粹淫威中幸存下来的报纸,知道小命捏在纳粹当局手里,它们为纳粹党服务的忠心程度,甚至比纳粹党有的报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来,纳粹党不用大包大揽就把所有的报刊都一手统到自己的名下,无须为所有的报纸的亏盈付费,就能够让所有的编辑记者都得先当纳粹党的文奴,所有的报刊都得跟纳粹党保持一致,否则编辑记者就没法在新闻出版这个行当干下去,报刊就没法存活。

戈培尔对新闻的管制,细致入微。当过驻德记者的夏伊勒这样写道:“每天早晨,柏林各日报的编辑以及德国其他地方的报纸的记者,都聚集在宣传部里,由戈培尔博士或者他的一个助手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该发布,什么新闻要扣下,什么新闻怎么写和怎么拟标题,什么运动该取消,什么运动要开展,当天需要什么样的社论。为了防止误解,除了口头训令外,每天还有一篇书面指示。对于小地方的报纸和期刊,则用电报或信件发出指示。”

纳粹当局自己也心知肚明,这种指令见不得人。于是,堂堂第三帝国的教化和宣传部就如黑帮一样偷偷行事,把每天规定的这也不能报道那也不能评论的指令,当成纳粹党国的秘密。按照纳粹德国刑法典的规定,“泄露国家机密者,处死刑”;“以泄露为目的,而着手取得国家机密者,处死刑或无期重惩役”。

纳粹当局的这两项规定,可不是个虚张声势的稻草人。1936年,夏伊勒在日记里就提到,因为偶尔把戈培尔每天向新闻界下达的一些密令副本给过外国记者,德国《波森日报》的一位先生被判处死刑,后来又被减为无期徒刑。

在这样严厉的新闻管制下,一份份报纸势必变得索然寡味。戈培尔和德国新闻协会主席阿曼曾要求,编辑们不要把报纸编得那么单调划一。可那是谁之过呢?《格鲁恩邮报》的编辑埃姆·韦尔克指责说,报刊之所以变得干巴巴,是因为宣传部的官僚主义和高压手段。韦尔克这下可摸了老虎屁股。这份周刊受到停刊三个月的处罚,而韦尔克自己不仅被戈培尔撤了职,还被送进了集中营。

“灌输纳粹党学说比生产重要”
纳粹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不高,一时间也没法让家家户户都很快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当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大伙在一起收听广播,谁也不能把耳朵塞了起来。因此,国民们连耳根清净的自由都没了。而且,许多广播节目被安排在上班时间播出,在播出的时候,人们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收听广播。

即使广播的时候你是在咖啡厅或者餐馆,那也不会成为漏网之鱼,因为像餐厅、咖啡馆之类的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收音机。而对于行人来说,街头的扬声器照样会把纳粹党的声音传送到你的耳朵里。从这个角度而言,纳粹政权确实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当时,没有哪个国家有德国那么密集的无线电覆盖度。

要命的是,这种广播往往不是一两分钟就能够完事,希特勒这些人的演说,动不动就长达两三个小时。如果把全国的人因此花费的时间累计起来,那会相当于浪费多少个工时!

可纳粹当局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在戈培尔看来,“灌输纳粹党学说比工人们的生产更重要”。否则,即使德国财富再多,人民再怎么幸福,可要是政治跟纳粹党毫不相干,这对戈培尔这些纳粹领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线电波跟报刊不同,一份外国报纸或杂志禁止在德国发行,一般人是无法看到的,而电台就不一样了,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技术干扰,一家英国电台的广播,柏林人也可以收听到。为此,第三帝国就把收听外国电台视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

夏伊勒在1940年2月的日记里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名德军飞行员的母亲接到通知,说她的儿子已经失踪并被认定死亡。可是几天后,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德国战俘名单里却有她的儿子。次日,有八个朋友和熟人来信告诉她这个消息。可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这位母亲向警察告发了这些人收听敌台,于是他们全都被捕了。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里,还有几个人敢轻易接受和传播戈培尔们不喜欢的信息?在恐惧中自我收敛,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如此一来,戈培尔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随意操纵舆论了,而他的西洋镜永远不用担心被人公开戳破。国外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人家是怎么看待希特勒德国的,这类的信息是否可以传播,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等等,都是纳粹当局说了算。

相比戈培尔部长心里也清楚,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不会成为真理,但谎言如果重复一千遍而又不许别人戳穿,许多人就会把它当成真理。因为谎言的陷阱到处都是,人们不掉进这个陷阱,就会掉进那个陷阱。极权政治之下,只存在掉进陷阱的次数多少和深浅问题,而不存在百毒不侵之人。

不过,第三帝国宣传部炮制的那些政治谎言,到底真正征服了多少德国人的内心世界,只有天知道。因为在政府欺骗人民的地方,人民往往也会用欺骗政府来保全自己。在极权政治里,有时候很难分清到底是谁在骗谁。

1943年2月8日,戈培尔在玻璃体育馆的演讲,赢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可是在第三帝国,大人物对党徒或百姓讲什么不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呢?领导人放个屁都是重要讲话。

当戈培尔对听众说:“你们愿意打一场总体战吗?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们愿意打一场比我们今天所能想象得到的更为全民化更为极端化的总体战吗?”听众报以狂热的回应:“愿意!”在这种场合,不想进集中营就不会说“不愿意”。可在离开讲台时,戈培尔却对心腹说:这些听众真是一群白痴,“加入我对这帮家伙发问,是否愿意从哥伦布大厦的楼顶上往下跳的话,他们也同样会吼‘愿意’的。”

其实,对戈培尔的演说,何尝就不可能也有听众在心里讥笑他:真是个白痴!我们一鼓掌他就以为我们真的支持他!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必须欢呼雀跃,一副十足的脑残模样。

为了更好地蒙人,纳粹德国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比如,对于隐瞒和掩盖真相的一个理由就是,如果如实地公开披露,会损害国家的威望,为英法等西方国家提供了攻击德国的口实。

这种是非颠倒的逻辑,却为一些对“德国”情意绵绵的忠诚国民所接受。他们认为,对纳粹的抨击就是对德国的抨击,作为一个德国人,他们感情上接受不了,揭露何批评德国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伤害他们的感情。结果,被当局当猴耍了还觉得自己是爱国呢。

这样的国家,不疯,那才怪呢。

Ⅱ 历史,拉贝是不是有点怪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用一句高中政治的话可以回答就是所谓辩证地看待。。。。对于他求助中国人,他是英雄,但同时他也是纳粹帮凶,他有着两面性,是矛盾与统一的。。。。。。刚刚是扯淡的部分。
好了,下面是干货:
首先,其实很多人有个误会,就是认为二战的时候德国和日本式盟友所以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就该一样,就应该觉得对方做的对。其实这个看法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两国的指导思想上的原则是相同的,就是法西斯主义,概括的说就是独裁、人种学说、称霸等。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是有差别的。比如独裁方面,德国是元首一人独裁,而日本式军部和天皇独裁,这就不同,一个是一个人说了算,还有一个是一个部门,应该说日本在这方面更应该是军国主义,是军政府性质的。至于在人种学说啊,德国认为犹太人、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等)是劣等名族,而日本认为朝鲜人和中国人(日本蔑称为支那人)是劣等民族,但有意思的是,德国人不认为黄种人是劣等人,而日本人也少有认为日耳曼人事劣等人的(也就是西欧和美国人)。至于称霸方面,日本野心更大,德国却令人意外的有所收敛。日本的称霸策略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就很简单:先征服朝鲜(做到了),然后征服中国(跪了,所以后面的就不说了),接着是亚洲,然后解决欧洲,最后是美洲,这一战略严格说从丰成秀吉那会就基本定下了,所以他们侵略的步伐永远是从朝鲜半岛开始的。而德国的称霸战略则不同,就当前的资料而言,希特勒本人虽然号称要建立千年帝国,但是从战略上他并未明确提出要称霸世界。甚至在迫使法国政府投降后,希特勒曾向英国政府示好,以求可以安心对付苏联,避免两线作战,虽然最后英国人没鸟他。就当时德国的现实战略而言,大体可以说是这样的:先解决波兰(做到了),然后解决法国(做到了),然后是西欧大陆、北欧、东欧各国(基本也做到了,什么丹麦、比利时、罗马尼亚,西班牙)、然后是与英国暂时讲和(丘吉尔那个胖子不肯)、用飞机炸平英伦三岛(没成功)、解决社会主义的苏联(打到莫斯科门口,跪了)、解决完苏联后再对付英国(显然跪了)、最后称霸,对于美国的战略德国一直就没有明确过,我们很难知道。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德日只是原则上一致,其他的差别是很大的。
其次,德日结盟的原因也并非是因为都是法西斯国家,虽然这是一定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满。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让德日都很不满意。凡尔赛合约对一战战败的德国极尽宰割,德国人心中充满了怨恨。而做为战胜国的日本本想借此拿走德国的各项利益,结果除了在华利益,其他都没拿到,加上中国54运动一闹,中方不签字,虽然最后还是拿了不少,但总觉得自己亏了。了华盛顿会议,日本本想乘此机会提升自己军事实力,与英美齐平,最后《五国海军协定》反而让日本和英美在海上力量差距加大,而在华利益又被美国横插一脚,《九国条约》提出各国在华利益均沾扩大与延续,本来还打算在太平洋上捞一笔,结果《四国条约》美国又赚了,日本权益还是有限。所以日本心中也很不满意,于是在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后,两国分别在33年和36年确立了法西斯统治后,很快就因为各自对当前政治格局的仇恨和不满而走在了一起。两国之间并不能说有什么亲密的关系,纯粹就是利益,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意见分歧。还有一个促成双方结盟的因素,就是两国之间很熟悉,因为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学的德国,伊藤博文也曾拜会过当时的俾斯麦,日本对于德国学习了很多,诸如日本的法律,尤其是民法、刑法、宪法等都学习德国。
最后,拉贝作为一个德国人的特点。要知道,三个主要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式墨索里尼武装政变上台的,日本军部是借“二二六”事件上台的,只有德国的希特勒是德国投票投出来的。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了。人类历史在民众自愿自主的情况下投票选出独裁者的只有两次,一次是法国的拿破仑称帝,一次就是德国希特勒上台了。从希特勒这种几乎是合法的上台方式就可以看出,在当时绝大部分的德国人是支持希特勒的,他们相信希特斯所说的。而且德国人,几乎从还是野蛮人的时候灭西罗马帝国那会开始历来就有服从权威、讲纪律的传统,德国人的纪律性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对于服从上级几乎是印刻在骨子里的,尤其是拉贝这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是如此。而且拉贝只是一个纳粹党人,虽然资格很老,但是和戈培尔、希姆莱这种人不同,他并没有犯下什么罪行,发动战争,屠杀犹太人,这些他都没有参与,不要觉得是纳粹党就不是好人。那年头的德国,就没几个不是纳粹党的,说的不恰当一点,当年在德国入纳粹,就和我们现在入党一样,很平常的。所以,对于拉贝来说,他只是回国尽一个党员、一个国家的公民的义务,不过他还是保留了人的良知,在中国,他救助中国人,在德国他也没干坏事,所以最后英国和苏联都有抓他审判,但都无罪放了,要知道资格老到他这样的纳粹党人当时就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可见他确实人很好。
综上,题主,我们可以这么说,对于拉贝而言,他加入纳粹在当初的历史环境下,是难以避免的,希特勒几乎骗了整个德国人,在当时的全民狂热下,清醒的人是有限甚至稀少的,所以拉贝是纳粹这件事,我们不应该去批判。而对于救助中国人,可以说他是做到了一个人所应有的良知和人性,所以我觉得他更应该是英雄,毕竟现在在德国还有依他名字命名的交流中心,如果是纳粹帮凶,可没这待遇。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Ⅲ 德国人什么意思

指的是德莱尼人。远征资料片开启以后的新种族。部落方新增种族是血精灵,联盟方是德莱尼人。玩家戏称德莱尼为德国人,女性德莱尼为德国女人,德国MM……

Ⅳ 50+1的政策,是否是掣肘德国足球发展的罪魁祸首呢

50+1”政策,是否是掣肘德国足球发展的罪魁祸首呢?

2019-04-17 16:14

随着法兰克福在欧联杯首回合败走葡萄牙。德国足球的低谷似乎一直还在延续,去年的世界杯,今年的欧国联,再到现在欧冠欧联8强德甲独苗岌岌可危,德国足球到底是遇到了什么瓶颈呢?说起德国足球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50+1”政策,那么这个“50+1”政策到底对德国足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这个“50+1”的政策,简单的说就是对于任何投资人入资德甲球队,无论投入多少最多只能有49%的表决权,简而言之就是投资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掌控俱乐部的。当然德甲的俱乐部也有特例,像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就是因为与拜耳制药和大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得到了豁免,还有就是霍芬海姆和莱比锡红牛,这两只球队都是由投资人从第五级别联赛一手赞助起来的,这个制度在他们那里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特别是红牛无论是运营还是取名当面都是在钻政策的空子。除了这几只球队,其他球队都严格执行着这个“50+1”政策。那么这个“50+1”政策到底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


这种政策的好处就是,能够防止金元对德国足球的冲击,保证德国足球处在一种更加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足球界对于莱比锡红牛这种靠大量投入来提成球队成绩做法非常的不耻。在这种大环境下,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唯一更好盈利的方式就是通过加大青训的投入,通过获取转会费的方式来实现盈利。正是这样的大力培养青训,德国的各家俱乐部不断为德国足球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也造就了拜仁和多特会师欧冠决赛以及德国队勇夺世界杯的德国足球的高峰。正是这种做法对国家队成绩的保障,让德国人狂热的支持这项政策。


但是这样做的坏处肯定也有,首先就是德国足球很难留住自己培养的人才,面对外国金元足球的冲击,德国的足球俱乐部除了拜仁都会通过出售自己的球员来盈利,如果没能卖出去,球员很可能会等到合同到期自由转会到拜仁,因为拜仁作为德甲的班霸,是不需要通过获取转会费的方式来盈利。也就是说,德国足球的苗子要么会被俱乐部卖到国外来赚取转会费,要么就是以较低转会费卖给拜仁或者被拜仁免签。无论怎么样,德国除了拜仁之外的其他俱乐部都会在这样的形势下,逐渐丧失自身的战斗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前几年在欧战还风光无两的德国足球,近年除了拜仁之外很难取得更好的成绩,近年更是连拜仁都没能进入八强,所以这项“50+1”政策的正确性再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说了算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