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二战德国闪电战有什么作用

二战德国闪电战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18 17:16:52

A. 请问为什么德国二战用闪电战

这个问题几句话解决不完,首先你要明白闪电战的指导思想,是短时间(区别于持久战)集中优势兵力快速瓦解对方,可运用集群飞机坦克(不含步兵,但包括机械化部队),体现奇袭,集中,速度,是永远机动,永远进攻,永不防御的战术(当然德国后来没做好)。那么闪电战需要的是大量的进攻兵器(坦克),它的优势就体现在集群的坦克上(机动,火力和防护),因为德国是一个中欧国家,若不采取闪电战这样的快速战略,在政治格局瞬息万变的欧洲,很容易陷入曾经的持久战(一战中崩溃的进攻法国的“施利芬计划”),何况德国已经吃过一战两线作战的亏了,它必须快速彻底击败对手。

所以德国需要的是闪电战这样能快速瘫痪对手的战术,而不是持久战。但追溯到1933年小希上台搞了个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整个国家团结了起来,在经济萧条时,美英法的就业率和德国的失业率都成了百分之二十,1935年重整军备,战争机器开动,而这正是只有德国具备发动闪电战的条件:强大的物质保证,这是闪电战必须倚仗的优势。

但在进攻苏联时,这点反而成了软肋。闪电战是倾尽过力发动的快速战略,比如28天干掉波兰,6周掠下法国(跟一战持久战是不能比的),但小希有些问题欠考虑,他忘了广阔的的苏联和丁点大的法国是有本质区别的,当闪电战陷入了苏德战争的泥潭,德国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闪电战的进攻能力和战线推进的距离是呈负相关的,进攻能力随着战线的逐渐变远而逐渐将降低,当达到一个进攻顶点时,闪电战就失去了进攻锐力,库尔斯克战役以后,就再也没能力发动闪电战了(日后的阿登反击也称不上闪电战),在德国人眼里,闪电战是一种快速瓦解敌人的利器,但估计德国人只看着它的优势,却被闪电战巨大的物资消耗拖垮了。

还有些小希个人原因,他在一战是个预备役步兵下士,深知堑壕拉锯战的持久之苦,他是一个自认为有欧洲传统骑士思想的人,他对勇敢,冲锋和突击这类的词语非常有好感,闪电战这样的快速战略很合他的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思想。

以后有二战,德国的闪电战方面的问题别忘了喊我哦。

B. 【请教】什么是“闪电战”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能够通过“闪电战”侵占除了英国和前苏联以外

二战德军闪电战战术简介:

古德里安,德军装甲兵总监,与隆美尔元帅. 曼斯泰因元帅并列为二战德国三大军事天才.也是提出并将闪电战发挥到极至的装甲兵将军.他认为:在新的大战中,装甲集群应该成为一种首要的打击力量.创办独立的装甲兵团,使其在强大的空军和摩托化步兵的支援下,快速穿过敌人防线,以提高部队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并在包围敌军时,俘获大量军用物资.闪电战的目的在于渗透敌人防线,然后进行包夹,最后将敌军尽歼或局部歼灭.它的致胜因素是奇袭.运动速度.来自地面与空中的震撼行动以及攻击部队拥有的主控权.在这个战术下,所有指挥官都必须将他们的创新精神发挥到极点.比如,一个德国装甲师正朝着敌人推进.走在最前面的是侦察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寻找敌军阵地.这些侦察部队在主要干道上以装甲车执行任务,在支线与小路上则以摩托车巡逻队执勤.随他们一起行动的有炮兵前进观测官与空军前进空中管制官,可以迅速召来地面与空中的火力支援,在发现敌军并把敌情回报之后,侦察部队要设法避开敌军主阵地,尽可能快速朝前推进,以维持整个部队前进的冲力.他们随时与部队指挥官的无线电通讯.部队指挥官负责控制推进的速度,决定整个部队是应该避过侦察部队发现的敌军阵地,还是攻击这个阵地.指挥官的位置也在整个部队的极前方,紧紧跟在前锋的后面.如果,决定攻击,他就可以通过无线电下达命令,攻击部队将立即脱离进军路线,尽快集中,一尽可能强大的打击力量集中打击敌线一段狭窄的面。

攻击的打击重心,显然就是指挥官心目中发动攻击的最佳地点,而他要竭力集中兵力,务必使攻击部队以压倒性兵力击破这一点-正如古德里安所说:"要打就狠狠打垮他们,不痛不痒的几下轻拍是不行的!".

这种先发制人的攻击的目的在于把敌线打穿一个洞,一旦目的达到,装甲师的另一支部队就要迅速通过这个洞,避开敌军主阵地,向前推进.这些就是闪电战的空间与缺口战术,目的是让装甲部队深入敌线后方,以控制敌人的通讯线.同时,紧随在完成突破的主力部队后方的,是一些或许以机械化步兵为主的助攻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扫荡任何敌军的孤立残部,并实施对缺口附近敌军的侧翼攻击,确保敌线上这处已经处于打通的缺口的安全.这种攻击的目的在于使这处缺口永久畅通.同时,进击的矛头仍然继续推进.以近可能的包夹更多的德军.对敌线渗透越快,越深,对敌人造成的恐惧和混乱也就越大.要旨在于强化胜利战果.避开可能失败的行动,放弃没有把握的攻击.把兵力抽调出来用于战场上其他可能造出更大成果的地方.

这样的作战行动有很多必要条件,集体合作精神.良好的指挥与管制.精密的时间配合与不间断的无线电通讯,同时在可能的状况下,还要把握出奇制胜的机会.这种战术不主张大举调集兵力,不主张在发动攻击前先实施冗长的炮轰,也不主张长时间的调兵谴将做攻击准备,因为这些作法会使敌人获得准备防御事宜的时间.闪电战讲究以压倒性兵力,事先毫无预警地突然攻击一处狭窄正面的敌人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威势顷刻间将敌阵地击为粉碎.

C. 二战时,为何德军能够采用“闪电战术”,而其他国家做不到

因为闪电战依靠的是装甲部队,而其他国家并没有那么多的装甲部队,同时在二战后期,闪电战对于德国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德国在二战初期发动的闪电战,是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出其不意的攻打对方,在经历过一战后,英法等国没想到德国会再次发动二战,同时德国在占领挪威、丹麦后,后来又突袭了法国,都是以闪电战的模式从背后奇袭,让对方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占领了对方,令对方溃不成军。

纵使闪电战再厉害,但是因为苏联是公路国家,并没有大量的使用装甲车,所以对于德国闪电战最重要的装备装甲车来说,是不适用的。所以德国最后放弃了闪电战,选择直接进攻,虽然苏联最后保住了莫斯科,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D. 详细解释分析下二战时德国的闪电战

优势:闪电战主要是用大量的飞机和坦克进行对地方的致命打击,争取第一次攻击就彻底击败对方!并且能给敌人产生震慑力量!是一种攻击速度快而且威力强的方法!缺点:闪电战的每一步都是进攻,就很少注重防御!比如说,如果你之顾着给前面敌人的打击,没有估计一些伪装的火力和后面来的增援部队,即使你能打掉从后面的增援部队你都要死很多部队!

E. 德国二战时闪电战的优势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剥开闪击战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闪击战,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闪烁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启迪。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

“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达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

(1)“适时”;

(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点;

(3)欺骗活动;

(4)新的坦克“战术”。

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的新的优势,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以及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以尽可能快的机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冲击力

《孙子兵法》进攻战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以极快的速度突袭敌军。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根据战争力学理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二战初的闪击战依靠装甲集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产生的冲击力在军事史上堪称空前的。
将精神之力转化为战斗力

在闪击战理论中,精神对作战的胜利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到东方的毛泽东,许多杰出的军事家都十分关注作战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其二为震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计划之一名为“震慑”行动,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战时德国发起闪击战时其坦克数远不如英法联军,甚至被称为“穷人的战争”,然而“穷人”打败了富人。在西线闪击战中,法军大批部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


对付闪击战的钥匙
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要素。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兵临斯大林格勒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勤补给线的困难,特别是苏联军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国力、正确的战略指挥、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现代化军队,以及美英和中国的支持等,使得闪击苏联的侵略战争在斯大林格勒到达了“顶点”,从而开始走向失败。
二战后,虽然再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的闪击战发生,闪击战其实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处处可见其影子。特别是当现代战争插上信息技术翅膀后,突如其来的闪击战变得更加可怕。在计算机技术的武装下,空中力量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已经远远超出二战时地面的装甲集团,体现出诸多的新优势:速度之快、机动能力之强,使地面防御力量几无还手之力;远程精确打击与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动如雷震”、“斩首”、“震慑”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挥、控制、侦察等系统作用下,能量发生空前跃升,形成超视距攻、防一体的作战系统,对战争命运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战争中“战争顶点”已在高技术下变得难以利用,战争的“非接触式”、“非线式”、“非对称”,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的余地越来越小。那么防范闪击战的出路在哪里?唯有加速新军事变革,在军事思想上断不可输给对手,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等上,也励精图治,形成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优势,使敌无机可乘。

当闪击战插上信息的翅膀后,需要我们给军事思维插上信息的翅膀,不仅仅是贴着“信息”标签的名词的变化,必须有全新、敏锐而不保守的哲学头脑,需要居安思危而不是歌舞升平的危机意识。★

F. 德国发明了闪电战,这个战术究竟多么强大

我在二战时期,曾经以闪电战雷鸣时,同时也瞬间消灭了波兰,闪电战的战术主要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度至上!

速度至上

闪电战之所以成为闪电,就是说它的速度极快,就像闪电速度一样,换句话说——声与光能够同时传播,但是声和光的速度谁快谁慢,我们一目了然,在下雨的时候我们都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意思就是说光速要远胜过声音的速度,因此闪电战就是利用了这个特点,在进攻他人的时候,其实枪炮的响声远远不及他们奔向敌营的速度!波兰之所以迅速覆亡,主要是在他们听到德军的枪炮之声的时候还以为有机会撤退,但是事实上德军早就已经距离很近了!

G. 二战期间 德国闪电战的特点

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英译Blitzkrieg或lightning war。但是是由希特勒提出的,很合古德里安的口味),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是以装甲部队为决定性力量,制空权为前提,不顾侧翼暴露的危险,向敌人后方做快速,大胆的袭击。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 古德里安
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通讯中心,并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然后使用大规模坦克集群快速冲锋,彻底摧毁敌军由空军轰炸而混乱的阵地。闪电战就是将奇袭、快袭集中一起,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闪击战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事战略的基础。这理论要求在敌人未来得及完成动员和展开本国武装力量之前,用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的极短时间内夺取战争的胜利……[1]闪击战理论是德国帝国主义毫无限制的扩张目的同达到这些目的的现实能力之间不能相适应的表现。德国力求以闪电形式的突击逐个粉碎敌对同盟各国,竭力避免持久战。[1]闪电战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先于敌军迅速集中和展开作战部队,保障战略的突然性。实施最强大的首次突击,以便在初期交战中即取得决定战争结局的决定性胜利,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进攻方向,以包围与合围的方法歼灭敌人武装力量(“卡恩”学说)。[1]编辑本段理论根据1、德国军事家A.von施里芬关于采取战略迂回和包围, 实施速决歼敌的观点;2、意大利军事理论家G.杜黑关于集中空军力量打击对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而取胜的观点;3、英国军事理论家J.F.C.富勒关于组织几路强大的快速坦克纵队,在航空兵强有力的掩护下,深入敌军纵深,直捣敌军司令部,使敌陷于瘫痪的观点。编辑本段闪击理论战略层面运用包含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路,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讲求速度。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空,坦,步的协同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飞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 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 就会被歼灭。(例如战争后期,德军发起的“突出部战役”就遭遇了这种情况。使得德军无功而返,并没有更多的装甲部队去抵抗盟军的攻击)战术层面由于闪电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无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战结束之后即受英美等军事学者热烈研究,在战术上勾勒出一个详细的面貌现已不是难事。关于战术上的细节,根据各家的说法,综合整理一个对闪电战的全貌概述。“闪击战”大略可略分以下几个阶段:集结意即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 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Schwerpunktbilng)之故,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展开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突破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 突破的任务一般交给战车部队担任,战车部队将以营或连级单位组成“宽椎型”(Breitkeil 倒三角形,德军战车部队最常使用的攻击队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进行突破。不过若想保留装甲兵的实力以供往后作战计,亦有将突破任务交由步兵担任,待步兵突穿后装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着机动向敌后挺进以扩张战果的事例。突穿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 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之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突进纵队中除了战车外,尚会编入战斗工兵、装甲步兵以在任何情况下对前进中的战车单位提供支援,他们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带装甲人员车辆上,战斗工兵则携带各种器材甚至架桥装备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击虚与钻隙突破时期结束,开始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这样的做法扬弃了传统的向两翼席卷的战法,不过这算是法国人所创的较快捷的方法。一旦通过突破口后,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进,以避免交通壅塞现象发生。先头通常由侦蒐部队组成的前卫尖兵,他们在前方或侧翼上搜索前进,进行寻找开放道路、侦测敌情,并提供预警并抢占如制高点、桥梁等重要战术要点。突进纵队便会依照他们的情报,选择适当、无敌方顾虑的路线前进。面对敌人时,如无须做战斗时则尽量避免,选择绕开,尽可能采取迂回渗透的手段,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才实施战斗。至于绕过的敌人则由后续部队赶上肃清之。由于持续不断的运动,战斗时将以机动炮兵或申请战术空军火力支援攻击。这支深入敌后的机械化大军并不顾虑逐渐延长的暴露侧翼,因为快速的机动将提供他们足够的保护。如非得已,突进部队将不会离开道路做越野运动,因为这会产生不必要的延误。在领先挺进的装甲部队后面则是机械化步兵部队,以填补装甲部队推进后产生的空隙,后面才是徒步运动的一般步兵师。机械化部队的补给车队也沿着同一条交通网以追赶战斗部队。为了要在少数可用的道路上运动上千辆的车辆以维持其攻势的高度动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将格外重要,工作也极端复杂。席卷这是“闪电战”最后一个阶段。整个突进部队将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进行分割并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 除了1940的敦克尔克包围战是利用英伦海峡进行单翼包围外,几乎二战所有的“闪电战”皆是以两翼进行包围作战。待双钳合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围歼包围网内的敌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队担任,装甲部队则从前线补给整合战力后再继续往下一个目标推进。

阅读全文

与二战德国闪电战有什么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