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个普通女人如何惊艳逆袭: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
文/谈情说李
一个普通的女人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以下建议有点道理:
钱,永远是一个女人行走世间最坚硬的盔甲。
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以及未来寄托在别人身上,尤其是寄托在男人身上。 靠树会倒,靠人会跑 的道理,早已经应该烂熟于心。
为什么你很普通,而别的女人却活得恣意飞扬?不见得别的女人都是靠男人,因为靠男人的女人,终究是手心朝上,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
一个自律的女人,首先脑子里应该时刻想着如何赚钱,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一年买车,或者三年买房。(有房有车可以略过此条)
只有拥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再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你才会有动力去让自己出发,去想办法赚钱,永远比想办法从男人手里要钱,要有尊严得多。
就像德国思想家康德所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休息好才能精力充沛地去工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重要的话说三遍!
熬夜不仅透支自己的身体,而且是一个很坏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的人,没有自制力,更谈不上什么自律了。睡觉前不要再刷手机了,刷手机能刷出钱来吗?把手机放在卧室外面,安然入睡,才是最好的 养生 。
知乎上有个问题:那些长期熬夜的人,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后,过得怎么样?
一个非常高赞的回答:以前晚上不睡觉是不愿意承认自己过得很失败,现在早睡早起是因为白天很充实,晚睡睡得安心。
《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作者池田千惠说: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早上做,就像春天播种一样,未来一定有收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定自己每晚22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明确的目标,心无旁骛,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是半年存够30万,那么就请立即开始行动,从学会存钱开始,不要有任何的拖延。
有拖延症的人挺多的。在拖延症患者的心里,总是响彻着这样一句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的确,明日很多,多到你以为生命是无限的。但是你没有想过,当你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满头白发,那时候再去唏嘘感慨自己没有抓住黄金时间,是不是为时已晚呢?
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时间一走再走。总是以为拖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长久的拖延却会让一个人丧失前进的力量。
有句话说:“拖延等于死亡。”
拖延实际上是懒惰的代名词,任何自己找理由的拖延,都是不愿面对现实为自己找的借口,说白了,就是懒。想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赶紧戒掉你的拖延症吧,一天戒不了,就没法和优秀靠边。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有人朋友很多,每天都有朋友约,不是吃饭喝酒,就是聚在一起侃大山。看似热闹而充实,实则寂寞而空虚。
《请停止无效社交》一书中写道:
“你忙于交际,频于应付,鸡同鸭讲的尴尬无处不在。你为了别人的欢笑而奔波,又为了别人的肯定而牺牲自我,你的人生仿佛都不是你的。其实,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无谓地蹉跎光阴。”
有效社交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就更优秀的自己,无效社交只会让你浪费光阴,耽误自身的成长和沉淀。
远离虚假繁荣,才是自律的首要前提。
致所有女性朋友,当你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赚钱目标,又能早睡早起,不再拖延,还能远离无效社交,你就是一个自律的人。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不久的以后,一定会逆袭成惊艳别人,也令自己感到满意的女人,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谈情说李,感谢阅读转发分享。
‘贰’ 居里夫人从工薪阶层一个普通女孩到科研巨星,她是如何逆袭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女性的科学家,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
玛丽·居里通常称为居里夫人,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她把一生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她是一位让世界尊敬的科学家。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叁’ 15岁嫁人,21岁被离婚,逆袭变身企业家!她的人生,才叫大女主
她是中国第一个被男人西式离婚的女人。
离婚的时候,她的肚子里还怀着丈夫的第二任孩子。
本以为,孩子能够换回丈夫的一丝丝关心。
没想到,丈夫只是冷冰冰地叫她打掉。
她惊恐地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他嘲笑道:“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原来,他是真的不爱自己。
痛定思痛后,她同意了离婚。
她就是张幼仪。
而她后来的人生,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给了“渣男”徐志摩一记响亮的耳光。
张幼仪的出生不菲。
她的祖父曾经在清朝担任某知县,父亲是上海宝山县的一位医生,还是当地的巨富。
二哥张军劢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四哥张嘉璈更是上海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但是,她的家庭也非常封建,家教苛刻。
家中的男子都能成才,而女子却没有什么读书的机会。
12岁的时候,张幼仪很想要去读书,母亲却一再拒绝。
拒绝的理由也很奇怪,竟然是因为觉得穿校服露脖子不成体统。
但后来得知学校不需要穿校服,母亲才勉强答应。
就是这样封建严苛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张幼仪“贤妻良母”、“乖乖女”的特质。
母亲一遍又一遍告诫她:“女人只能依靠男人才能活着。”
在张幼仪的世界里,婚姻就应该是这样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自己父母一辈子也很和谐。
她愿意做一个小女子,承包家中的一切家务活,安安分分地过日子。
可是,她的丈夫徐志摩却并不这样想。
他嫌弃张幼仪的“封建”家庭,嫌弃张幼仪的模样。
她其实长得很清秀,五官不算精致,但也优雅大气,但徐志摩依然鄙夷地评价她是“乡下土包子”。
甚至在结婚的第一个晚上,徐志摩就放言道:“我要做中国离婚第一人。”
结婚三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4个月。
徐志摩外出读书,张幼仪在家日夜等待。
为了满足家中父母的要求,徐志摩勉强与张幼仪行房,生下了一个儿子。
履行“义务”之后,他迫不及待远赴重洋,去剑桥大学寻找自己的真爱去了。
离开家的徐志摩显然有些“飘”了。
他的风流韵事不断,一件一件都传到了徐家父母的耳朵里。
在徐家二老的心目中,张幼仪是一个完美的儿媳妇,为了让儿媳妇看住儿子,他们便决定送张幼仪去英国。
口口声声说着“不爱”,又已经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
按理说,张幼仪的到来不会对徐志摩有什么影响,大不了就是冷冰冰地过日子呗?
谁知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让张幼仪怀孕了!
怀孕的张幼仪是有些高兴的,因为她还心存侥幸,也许丈夫就能因此多看她几眼,挽回一些温暖的家庭氛围?
可是徐志摩冷笑着说:“打掉不就好了!”
张幼仪惊恐万分:“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他不以为然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原来,这段时期,徐志摩正追求林徽因追求得火热,不愿意为了怀孕生子牺牲掉自己的“爱情”。
你瞧,他哪里不懂得付出,哪里不懂得温柔,只不过,他爱的不是自己。
张幼仪心灰意冷,写信给自己的二哥。
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没有等来丈夫的安慰和关切,等来的却是一张离婚协议书。
张幼仪同意离婚,唯一的请求是,先告诉自己的父母一声。
徐志摩却着急地说:“不行不行,林徽因要回国了,来不及了!”
可笑。
张幼仪心如刀绞,痛彻心扉。
她决绝地在病床上签了字,丈夫答应了5000块的赡养费,她一分钱也没有要。
净身出户,算是她留给自己最后的尊严。
被离婚的张幼仪在德国度过了一段迷茫的时光。
没有了丈夫对家庭的支持,一个女人,没有了依附,还带着两个孩子,应该怎样活下去呢?
也许,母亲当年的话是错的。
她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不希望自己被时代抛弃。
所以她走进了菲斯塔洛齐学院,攻读 育儿 教育。
她在德国学习了3年。
这3年,她的变化太大了。
学习让她的眼界更开阔,她说话的声音大了,腰杆挺得更直了,迈开的步伐也带着风。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去德国之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残酷的是,她的二儿子在3岁的时候患上了腹膜炎,在德国去世。
她学 育儿 教育是为了儿子,可是老天却剥夺了这个机会。
异国他乡再也没有可以留恋的东西,她还有一个儿子,她要回去,为他闯下一片天地。
接受教育之后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且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得出了一条感悟:我们中国女人的思想被束缚太久了,她们需要回归自己。
不如就从衣服开始吧,衣服可以作为女性取悦自己的方式。
她开了一家女性高端定制旗袍店,叫“云裳时装”。
很快,上海、苏州、南京、无锡等城市的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云裳时装”的时髦女郎。
据说蒋介石大婚时,宋美龄穿的也是“云裳时装”
除了开时装店,张幼仪还在大学教德语。
她的才华闪闪发光,被伯乐看见,又聘请她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总裁。
她努力工作、用心学习,很快又在金融界风生水起,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而她崛起的这些年,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徐志摩的坏话。
包括自家父母和徐家父母,她都公开表示,谁也不能在自己面前说徐志摩的坏话。
不是偏袒或者维护,而是对彼此的放过。
她的善良和努力终于换来了一份属于她自己的爱情。
1953年,一位叫苏纪之的医生走进了她的心里。
他温柔、儒雅,风度翩翩。
最重要的是,他很爱她。
争得了儿子的“同意”和祝福之后,她和苏医生结婚了。
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甜蜜的二十年。
苏医生去世后,张幼仪搬到儿子身边安度晚年。
1988年,已经88岁的张幼仪在纽约去世。
她的墓志铭上赫然写着四个字:“苏张幼仪。”
冠夫姓,是出于对自己丈夫的爱重。
中国被离婚第一人,事业爱情双丰收,被苏医生宠了二十年,过上了比原配丈夫心爱之人还要幸福的人生。
也许她早已经不在意徐志摩为她留下的遗憾。
毕竟,她已经拥有了最珍贵的一切。
参考资料:《精神有光,灵魂有香》
‘肆’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从德国的一个小贵族变成沙俄女皇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自彼得大帝之后,唯一被称为“大帝”的沙俄女皇。她从33岁开始,独掌庞大的俄罗斯帝国长达34年,把当时的沙俄治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的一代英主。
(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之所以敢以彼得大帝继承者自居,和她的对外扩张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她34年的女皇生涯里,两次战胜土耳其,三次瓜分波兰。后人对她的扩张是这样总结的:“她征服了克里米亚鞑靼人,她策划了波兰国家的灭亡,她开始了对高加索的征服,她在中亚为俄国开疆辟土,她兼并了阿留申群岛,她批准俄国第一次在阿拉斯加建立居留地。”
总之,在她的强势扩张下,俄国发展成为了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俄国人也就此将“大帝”的称谓送给了她,称赞她为“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
不过,叶卡捷琳娜的骄奢淫逸也让人诟病。她一生风情万种,懂得及时行乐,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了爱情,我真是一个小时都无法忍受。”在她的一生中,据说有多达30个情人。这些人大都体魄强健、面孔英俊、谈吐不凡,并且有着高贵的血统。
1796年11月16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她一生的风流韵事和丰功伟绩都留待后人评说。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叶卡捷琳娜注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伍’ 在纳粹德国的时候,女人的作用是什么
在纳粹德国的时期,希特勒曾在1935年9月13日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过,他说“成为母亲不是女性身份的降低,反而是她最大的功绩。对女性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儿育女更伟大的事了”。当时的纳粹宣传负责人戈培尔非常赞同元首的意见,声称“女性的任务就是让自己美丽,将子女带到这个世界上,正如雌鸟为了雄鸟而让自己美丽,它也为雄鸟孵蛋”。所以在纳粹党人的理念中,生孩子成为了衡量女性是否成功的最高标准。
其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德国的女性非常时尚,服装的搭配一直走在西方的最前面。可是在纳粹当人眼中,女性应该比较保守,不化妆,穿搭民族传统服装,才能符合他们的纳价值观。特别是过分地打扮自己,用口红、粉饼和其他化妆品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自然和颓废的表现。过度化妆在当时的纳粹看来,就是一种虚假矫饰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全面倒退。他们经常将活泼简单的家庭妇女的照片同西方民主社会任性、放纵、浓妆艳抹的女人相比照,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西方民主社会国家的女性。
‘陆’ 叶卡捷琳娜的一生,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
叶卡捷琳娜的一生十分传奇,她从一个普通的德国姑娘逆袭成为俄国史上出色的女帝,将俄国的国土扩展了67万平方公里,成为横阔欧、亚、美洲的庞大帝国。
三、综上所述
叶卡捷琳娜是一名传奇的俄国女皇,她曾表示再给她200年,她会将整个欧洲匍匐于她的脚下。她从一名普通的异乡公主成为俄国一代杰出的女皇,还将俄国带领成为庞大的帝国。
‘柒’ 谁有关于当代德国女性就业观念的论文资料.比如当代德国女性的就业现状啊什么的.以及这种就业观念对德国的
德国职业女性的生存现状 在描述美国职业女性如何才能进入德国商界时说:“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德国仍然是一个男性统治的国度。因此,你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得到你的德国同事的尊敬。” 作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描绘了同样的景象:“德国女性在商界的地位比美国女性要低。德国的已婚女性很少在外工作,德国女性就业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女性。” 1995年,德国女性仅占据不到5%的经理职位。因此,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和加拿大女性会感受到来自业界男女同僚的不满,同时她们也缺乏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 在德国政府中,女性仅占行政管理职位的25%,这一比例在欧洲居于最低之列。尽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德国女性的前景依然黯淡。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北美女性还是前往德国,因为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幸运的是,英语在德国应用很广泛,尤其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地区,因为美军在当地已经驻扎了50年。当然,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会讲当地语言仍然要方便得多。正如诺斯特博士(Dr. Knorst)所说,即使会犯一些错误,说当地的语言仍会为你架起友谊的桥梁。 “我和两位德国商人一起乘车从杜塞尔多夫去往科隆。司机让我留意一下路边城镇的名字。10分钟后,我看到路边的指示牌,称乌姆莱通镇到了。但后来我才知道指示牌上的词的意思是‘绕道而行’,这让我感到很尴尬。不过也让我们大笑了一番,感到很放松。此行之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商业行为规范 商业行为规范和礼仪在德国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并不一定像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那样要求举止高雅,相比之下,他们更尊敬和期望人们“遵守规则”。德国公司的高效、可靠使他们引以为荣,因此,他们拥有关于商业行为的正式规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克劳迪娅·A·班克尔博士(Dr. Claudia A. Becker)是德国人,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德国语言和商业计划研究项目负责人。她建议,参加商务会议时,应该积极果断,而不是仅仅令人感到厌烦地、被动地接受。以会议时就坐情况为例,年长的人需要也得到更多的尊敬,可以坐在桌子末尾的位置,而女性也不应该让别人看轻。 其他在德国工作过的女性告诫,不要太咄咄逼人,这样会损害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一位女性提供了如下战术:与会前,问一下你信任且阅历丰富的德国同事,开会时你坐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进入会议室时,有礼貌地问一下与会的其他人你可否坐在你中意的位置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你的要求,因为拒绝这样的要求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班克尔博士提醒,相比美国和加拿大,在德国建立商业伙伴关系的速度比较慢,切忌操之过急。德国男性通常不会完全接受一位女同僚,即使其他条件都与其相当。 你怎样建立自己的信用?职业女性应坚强、不妄自菲薄。开始时,明确此次会议的目的,强调你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意图、条件,谈判时要清楚自己的底线。发生争执时,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人们并不欣赏过度活跃的商人。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有必要随后加以强调。要注意你说话的音调。在德国,大声说话的女性比大声说话的男性更具冒犯性。切忌夸夸其谈恭维,德国人认为这样很肤浅、不可信。开会和讨论计划时不要过于心急,要学会耐心。在德国,最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强调“时间就是金钱”。 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同工要同酬 。但德国《明星》周刊最近通过组织专家对25万个工资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男女雇员从事同样工作,女性雇员的工资收入比男性少30%,而且职位越高,男女工资之间的剪刀差越大。调查结果对于主张性别平等、女权运动十分活跃的德国来说,简直就是个丑闻。但现实就是这样严峻。 同工不同酬例子多 已做到慕尼黑交易所董事位置的波腾兰尔,今年37岁,是一个儿子的母亲,她通过自身经历早就体会到德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实。回忆当年,她与同龄的一个男生高中毕业后同在一个银行当学徒,同上大学学习经济,同读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博士头衔,更为巧合的是,他们到了同一个就职至今的企业谋求同等职位。她甚至优先于那个男生被指名与人事经理谈话,二人均被录用。但波腾兰尔没有想到,现已成为同事的那个男同学从被雇用的第一天起,年薪就高于自己,时至今日她的工资也未能追上这位同事。 32岁的玛利亚·施密特现供职于着名的柏林经济研究所,她叙说着与波腾兰尔差不多的经历。5年前,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她在一家大公司任董事长助理,当时与她从事同样工作的一位同事每年的年薪至少高于她8万马克,主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位同事是男性。 现年40岁的克吕佛女士更有几分不服气地诉说自己的故事。她从小在家就像个男孩子,帮父亲劈用于壁炉的木柴,而弟弟则喜欢帮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结婚成家以后她对一般家务不感兴趣,倒是对汽车的性能了解要比丈夫强得多。她1990年开始在巴符州一家试验室工作,当时工资每月为3500马克,而后来她得知,她的男同事每月比她多挣至少1000马克,她认为很不合理,她不断为自己应得的利益而斗争。她为增长工资而争,为使用公司轿车的权力而争,以后又为配备手机而争,她的生活内容似乎离不开“争”,经过12年不间断的拼争,历经三任雇主,她依然无法达到与男士同工同酬的目的。她累了,作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工程师,两年前她不得不下决心单干。 职位越高男女收入差距越大 总体看来,在德国,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所处职位越高,与同级别男性相比,收入差距越大。一个在企业领导30名员工的部门经理如果是女性,她的年薪大约为77500欧元,而一个男性部门经理的年薪收入为114000欧元。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女性政府官员和专业公职人员的平均收入比同等职位的男子至少要少28%。一位45岁的女性审计师年薪为42500欧元,同是45岁的男性审计师年薪为61800欧元。在企业咨询行业,一名35岁的女性分析员年收入是48300欧元,而男性分析员的年薪可达68900欧元。 《明星》周刊对人事经理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人事经理中36%承认,同种岗位女性比男性收入少,17%被问卷的人事经理甚至认为同等条件下女性收入会越来越少。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男女收入差距比例平均为24%,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男女收入差远比德国要小。 收入差距谁之过 尽管人们都知道同工不同酬是不合理的,但谁都似乎不愿去触及这一敏感话题,更很难去改变这一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德国人忌讳谈工资收入,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对于收入多少更是不议论、不攀比。二是雇主方的人事经理一向对劳资情况严格保密。三是女性雇员耻于向人事部门提出合理的工资要求,同时往往不了解自己所从事劳动的实际价值。另外,制定工资的人和界定工作性质的人从来就是男性,他们又特别注重诸如机械等生产资料而忽略为人服务的因素,比如大都由女性承担的秘书一职,所获收入要比大都由男性担当的仓库保管员收入要低,根源就是传统观念认为女子干的无非是打打字听听电话,而男子则在看守企业有型的资产。 女性要敢于提增资要求 柏林经济研究所的玛利亚·施密特至今还有些后悔,当初她在那家大企业供职时如果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或许她的要求会得到满足,然而她当时选择的是沉默,她的顶头上司其实了解她的工作能力,但只要她不对工资提出异议,上司是不会主动给她涨工资的。 美国经济学女教授巴博库克经过研究认为,男子和女子对待职业和工资的态度有根本的不同,57%的男性雇员在领取第一次工资后就会向雇主方提出新的工资要求,而提出这种要求的女性雇员只有7%。按照女性思维,只要你好好干活,你的工作就会被认可,工资自然会增加。这种典型的女性工作态度使得她们期望值小,满足率高。男子把与雇主的增资谈判看成是竞技场的搏斗,紧张而又刺激。巴博库克教授敦促女性要拿出看牙医的勇气与雇主谈增资问题,虽然开始感觉不舒服,但必须去谈。 德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高中毕业生中53%是女性,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占48%,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由此可见,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如果女性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去争取应有的权利,那她不只是在降低自身价值,同时也在压低其他女性的劳动身价。 “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最近,由德国《商报》委托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45%的职员——其中9%是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对女上司明显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在女上司领导下,自己晋升的机会远逊于在男上司领导下。女性 又一次在职业生涯中得到了负面评价。与之相对,不信任男上司的下属非常少。 这次有1000多名德国职员参与的调查表明,对女上司的不信任感在新一代人身上也无望改变:在不到25岁的年轻人中,甚至有72%的人对女上司有看法。此外,受访者也一致认为女性在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70%的受访者认为,女性想事业有成不是那么容易。这也许正是令人对女上司抱有疑虑的一个原因。 这次调查的负责人米夏埃尔·弗尔斯特说:“女性在工作中总是受歧视,她们会传播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让别人在工作中也轻松不起来。” 柏林一家猎头公司的总裁乌韦·舒里希特则揭示了另一层原因,他说:“女性和男同事的联系不会超出公事范围外,她们不加入男性的关系网。”而私交恰恰可以为下属的晋升铺平道路。“女人很少能成为挚友”,舒里希特这样说,但他没有怀疑女性的工作质量,他说:“为数不多的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女性的确都非常优秀。她们清楚自己的前进方向,但必须克服重重阻力才能达到目标。” 男权社会的偏见和压力让有些女性做得过火,“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心理学家梅希蒂尔德·埃彭贝克说,“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而同情恰恰是每个领导应具备的品质。缺乏同情心的上司也不能指望下属对他忠诚——而没有下属的忠诚,任何成就都不能长久。 根据埃彭贝克的经验,“放弃孩子努力工作而爬上高职位”的女上司最令人难以忍受,“她们对有孩子的女同事的平常言行往往过于敏感。”此外,“当女人首次晋升到高层职务时,她会倾向于把其他女性排除在自己的圈子外。”与男性不同,女性为实现目的会无所顾忌。 为何如此?心理学家埃彭贝克说,这是因为女性待人处事总是非此即彼: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没有其他可能。值得注意的是,97%的女性始终认为自己是女性间冲突的受害者。 德国汉堡经济政治大学的教授索尼娅·比朔夫对此也有同样消极的看法。她说:“女性有浓厚的竞争意识——这源于进化和争夺男人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共存。”因此,“公司中女性职工的比例越高,同事间的相互倾轧就越多。”因为女性缺乏客观评价其他女性的能力。 这些德国学者认为,微软、苹果电脑、英特尔和惠普这几家着名美国公司的女经理和员工搞不好关系,于是为了让员工能忍受她们的领导而把他们送去参加特殊培训。这看来并非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