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在一战初期为什么被迫从西线撤军
德国在一战开战后就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按照德国战前制定的史里芬-毛奇计划,德军集中主要兵力攻击西线,以求在短期内击败法国(就像希特勒在二战中做到的那样),在东线只留少量军队牵制俄军,等西线战事结束后,再回头击败俄国。一战初期,德军基本执行了这个计划,而且几乎就要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由于俄军攻入了德国领土东普鲁士,东普鲁士是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老巢,容克阶级强烈要求加强东线的兵力,保卫自己的家园。加上西线进展顺利,德国统帅部以为大局已定,就修改了计划,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到东线。这时,法军发现了德军的攻势有所停顿,集中全力反扑,结果双方爆发了一战的第一次大会战——马恩河会战,虽然是不分胜负,但实际上法国达到了稳定战线的目的,而德国丧失了速战速决的机会,转入了最不原意的消耗战。可见,贪恋局部利益,不顾战略大局,是连德国这么精明能干的民族都没办法避免的。
俄军的进攻
‘贰’ 二战末期,为什么德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
当二战进行到1945年时,纳粹德国大厦将倾。虽然此时德国还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在西线盟军和东线苏联红军的夹击下,已注定回天无力。对于纳粹德国而言,唯一的悬念是西线和东线的敌人,到底谁会率先攻入柏林。
不过,德军在防御态势上,却完全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西线战场上,德军自“阿登反击战”失败后,就几乎放弃了抵抗。但在东线战场上,德军却押上了绝大部分的兵力,完全是一副要和苏军死战到底的态势。
为什么德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呢?
首先,西线盟军实力过于强大。以当时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和资源而言,完全无法和盟军相抗衡。相比之下,东线苏军的实力则要弱很多,虽然德军也打不过苏军,但还是能让苏军付出很惨重的代价。
其次,西线盟军和德军在几年的战斗中,都杀死了对方大量官兵。但双方的战斗主要还是发生在军人之间,普通百姓受战火的荼毒并没有特别严重。而且战斗双方只要有一方认怂投降,另一方也就马上停火了。但纳粹德国和苏联则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自从德军在1941年进攻苏联开始,两个国家已结下了血海深仇。这种仇恨带来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将对方视为死敌,几乎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所以双方参战国民没有任何选择,只能血战到底,这是一场真正残酷的以歼灭对方为目的的战争,完全超出了一般的战争交战规则。
此外,盟军的整体军纪还不错,很少发生作奸犯科的事情。而苏军的军纪就相当糟糕了,连军队指挥官都默认让士兵对平民进行烧杀掳掠。既然德国已经无法躲开失败的命运,那么被绅士扇几个耳光,总要比被流氓吊打要好的多。
还有一点就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欧洲国家普遍敌视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对德国而言,宁可被盟军从背后踢了屁股,也不愿意落入苏联的手中。
因此,德军在东西两线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作出放弃西线而全力死守东线苏军的决定。
‘叁’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马上攻下整个欧洲,突然停手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还是没有攻下整个欧洲的机会的。所以说它突然停手,是并没有什么根据的。他的几次停手其实都是因为进攻受阻。比如在法国的时候,差点要把英国和法国联军赶下海下海就突然停止进攻,导致英国进行了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这其实是因为法国军队英勇抵抗,虽然法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没有办法击败德军,但是足够给德军制造一点麻烦,让他们的进攻受阻。加上德国也比较害怕如果强行进攻会遭到英国海军重炮的轰炸,所以也没有尽快拿下敦刻尔克把英法联军包饺子。
这里要说的是:希特勒先期的西线行为不外可看出二个作用,即:英国在帮助法国反德,这里打痛你一下,以示警告:俺希特勒回过头来还是要与你英国决一雌雄的。二,这要提到:斯大林曾与德国签有《互不侵犯》的条约;这本就是希特勒的疑兵之计,是用于麻脾苏军的。那么,骚扰英国为什么不是欺骗苏俄存在有同等意义的作用呢?因此,小编认为:提问的问题:纳粹没有可能很快攻下西方,一,军事力量德英不在同一的水准上。二,纳粹即便攻下英国后,又如何来维持政权呢?民计呢?物资呢?这就是希特勒放弃英国而攻打苏联的初衷和原因!
‘肆’ 二战为什么是苏联红军先攻入了德国首都柏林西线的盟军怎么了
楼主我来给你完美的回答下:
首先从政治上;苏联红军急需雪耻的民意,拿下纳粹的标注柏林是最具象征性的!
其次:从战略上,急速前进扩大影响范围是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为战后摆脱约束和孤立的筹码,并从相应的地域上获取资源,弥补战争中经济遭受的巨大损失!
最后:军事上,美国的核威慑已经成型。而德国也掌握着最全面和最先进的核技术。得到是必须的>
攻入柏林成了其的必然(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块骨头没有人想先开口)
西线盟军;政治上(以英美联军为主,并未承受失去家园的悲情,民意更希望能在小伤亡上获胜)所以以轰炸为主;陆军前进为辅!
战略上:美军拥有强力的经济和技术不会担心战后的弱势地位,拥有一支具有战火经验的军队,磨合各兵种间的配合是最需要的,以此能够更好的确保其霸主的位置(带有训练的目的)
最后,军事上盟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有现,只能利用优势的和数量的火力来压制德军。所以不具备急速前进的能力。
下面是攻克柏林的事迹:1945年春,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527架。法西斯德国就此灭亡。
名称: 柏林会战
地点: 柏林
时间: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参战方: 苏联,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参战方兵力: 苏军250万,德军约100万
伤亡情况: 苏军33万,德军48万
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崔可夫,凯特尔,魏德林
实际上
进攻柏林的苏军伤亡是66万,德军48万。而且就损失的情形看苏军损失远超德军。以致后期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无比的,直到德国投降。被盟军捡了个大便宜
有点像霸王决战秦军主力和精锐,而刘邦轻取战果
美国人看到立即嘉奖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
1945年5月3日,盟军司令蒙哥马利在德国卢内堡接受纳粹德国的投降。苏军拒绝德国的投降后,德国重新进行受降仪式向苏军朱可夫投降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盟军都同情苏共的士兵)
进攻柏林市区的战况非常惨烈10个苏军只有3个是完好的活着站在柏林首府上!
苏军失去得太多了.
‘伍’ 为什么希特勒要进行两线作战 德国一战过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德国二战为什么又像 一战那样两线作战
很多人认为击溃纳粹德国的根本力量来自东方的苏联红军,而美英盟军在西线的作战似乎仅仅是一种渔翁得利的行为,综观整个二战战局及结果似乎这种推论能令人信服,但事实呢?恰恰相反!其实真正击败了纳粹德国的力量是来自西方,那么下面由笔者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来解读二战德国崩溃的根本原因。
( 1 )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的失误和为后来作战埋下的潜在威胁
其实早在德军闪击法国时,德国犯下的战略败笔和失误已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祸根。我们让时间回到1940年5月20日,那时希特勒的坦克集团军已推进到了布伦和加来,并将英法军队逐渐包围在敦刻尔克。此时英法军队的厄运此时看来已是命中注定的了,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然而,仅靠空军去完成此项使命事实上证明却是力不胜任的。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然而当希特勒于5月26日重新收回成命并下令坦克部队再次投入攻击时,却已经延误了战机。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英法军队扼守敦刻尔克直至六月四日,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战舰,渔舟、帆船,三桅船以及其它海运工具将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撤过了海峡。撤离的英法军队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然而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关于希特勒在敦克尔刻大撤退中所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后人纷纷进行了猜测, 以至于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迷。据希特勒的副官提供的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喜欢过艺术家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国人一马,因为他对英国人情有独钟,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他这次放走英国人,是想给英国人一情面,为日后和谈留一条退路,因为希特勒并不想同英国人彻底开战,他只想让英国保持中立!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按照他本人的解释,他原以为英国远征军会像在战争中他表现的那样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他希望将他们围困,等他们弹尽粮绝时,大批的俘虏他们,供谈判时使用.但是他的部队并没有俘获多少英军,希特勒也没有因此而发怒!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影响到日后对英国的入侵,并且使英国人以后在非洲和意大利能继续作战。
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征服法国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一项非常勇敢的伟业”―――― ――――“海狮计划”,但事实上希特勒并没有打算真的想发起一场入侵不列颠的战争。希特勒却仍然把立足点放在英国将会屈服上面,因此他还没有制定好对英国的作战计划。到了那时,一个被命名为“海狮计划”的对英作战方案才被临时拼凑出来。但由于后期战略上的失误(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但是从9月份开始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使得“海狮计划”功亏于溃。此役德军共损失了1700多架战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 ... ... 入侵王牌的第一个前提的空军轰炸变成了强弩之末,从历史上看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然而这时,秋天的暴风雨季节开始了,“海狮计划”被暂时推迟。直到一九四一年春天,“海狮计划”才正式开始。但是由于后来希特勒开始入侵苏联,所以“海狮计划”计划被无限期的搁置和推迟了。
由于德军没能在空中闪战中彻底打垮英国,而“巴巴罗萨”计划已是箭在弦上,因此德军被迫修建了漫长的大西洋壁垒,处于两线作战,重蹈一战覆辙,而就是因为这使得英国成为了一把高悬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剑始终威胁着第三帝国。
‘陆’ 德国西线战场指的是什么
德国西线战场现在普遍指两个时期情况
一: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在战争中与英国,法国,美国军队作战,北起荷兰·比利时·德法边境·南至意大这一线路,后在战争中,德奥联军越过法国边境作战,一度兵至巴黎城下。后德意志帝国于1918年投降,所有在法国境内作战德国军队,经莱茵河遣返回国。
:东线:1914年战争爆发,德国应奥匈帝国对沙皇俄国开战,北起波罗的海,南接近黑海。在战争初期,俄国指挥管的失误,俄国军队遭到重大的军事惨败,德国军队在战争末期兵至莫斯科。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俄国帝制终结,但资产阶级政府仍继续战争。10月,爆发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列宁去、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东线战争结束。
二:西线:1939年二战爆发。1940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向法国进攻,此时二战中的西线战场真正开始,后因为英法联军严重的战略失误,欧洲西部各国除英国外,全部投降或妥协合作。西部战时自此告一段落,但是各国的游击战从来没有停下过。1943年美军登录西西里岛,西线战场从新开始,1944年诺曼底登陆达到最大。1945年美苏易北河会师,开始了德国灭亡的倒计时。
:东线1941,德国对苏宣战,在战争前期,苏联气候温和,德国取得了极大的军事胜利,几个内被歼灭的苏联军队接近整个战争的1/2,1942德国进攻莫斯科,但在寒冷不适和苏联军队的保护下。德国伤亡近50万,中央集团军受挫。1942年末期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失败,阵亡150万军队。次年库尔斯克会战爆发,德国自此开始了战略守势。(除了少数的进攻外)1944年苏联军队收复乌克兰,随后踏上德国领土。1945年朱可夫200万军队包围柏林,阵亡50万代价。5月1日凌晨攻克柏林国会大厦,标志欧洲战争结束。
西部战争指的:是两战期间德国与其西方的国家所进行的战争。(二战中,东线叫做苏德战争。中国的历史老师不会把西线和东线用于二战来告诉学生)但是,历史嘛,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卫国战争”普遍指的是苏联保卫国家的战争。但是我也喜欢称中国对日本的战争叫做卫国战争,曾经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历史老师总是想纠正我,改成“抗日战争”。但是我觉得“卫国战争”听着好听。就这样叫。历史是该严肃对待,但不该死板。
‘柒’ 二战中,德国在西线的巨大胜利有什么意义
德国在西线的巨大胜利“雪洗”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蒙受的耻辱,促使某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态度暧昧的国家倒向德方,从而加强了希特勒对其国内的独裁统治,并助长了他的扩张野心。至1940年6月,德国通过一系列不流血的和流血的征服,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北起北极圈以北,南至比利牛斯山脉,东自维斯瓦河一线,西临大西洋之滨的欧洲半壁河山及其丰富资源落入德国之手。此时,有资格对德国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欧洲强国仅剩英苏两国。究竟是先取英国还是先攻苏联,更有利于实现其梦寐以求和奋斗多年的欧洲霸业,成为自1939年作出开战决策以来,希特勒所面临的又一重大战略抉择。
‘捌’ 为什么一战西线战事能决定大战的进程
德国的作战重点就是在西线,只要德国能攻入法国境内占领巴黎,法国政府将土崩瓦解,因为一战不是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他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只要法国政府投降法国基本就不会出现抵抗力量。试问各国在战场上占领了上风之后美国还会说加入协约国一方吗?
一战德国的实力占领不了俄罗斯,消灭有生力量让它退出战争就是德国在东线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战略,一战期间德国并未过度深入俄罗斯境内,一直稳定停留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线,就是四摸另四克都没有占领,这跟二战德国的计划是有区别的 。
‘玖’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事决定大战的进程
西线是英法对德国的重要战场,战前法德矛盾、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基本矛盾中的两对矛盾;而英德矛盾又是最主要矛盾,英德两还分别是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的核心;因此,英法与德国在西线的状况,能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另外,从三国的综合国力来看,都是欧洲的强国,作战双方中任何一方的胜败,都会影响大战的进程。
‘拾’ 法西斯德国为何首先攻占丹麦、挪威
法西斯德国侵占波兰后,即加紧了对西线进攻的准备。为了保障向西进攻时的北翼安全,同时夺取北欧战略原料产地,决定首先攻占丹麦、挪威。丹麦、挪威都是小国,国防力量薄弱。丹麦只有2个步兵师,1935年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认为加强战备反会引起德国的猜疑,因而未作战争准备。挪威有6个步兵师,但人数不足,并分布在全国各地,其防御作战计划是建立在英、法派遣远征军的基础之上。德军针对丹麦、挪威的这些弱点,采取了闪击战术,在闪击战中使用了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