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的人口密度不小,为什么他们的房价还很低
德国人这个民族和文化中,他实际上是比较看重工业的,我们发现德国立国的时候,就把几大工业作为自己的立国基础,包括汽车工业,我们现在了解的电子工业化工工业,机械工业等等。
但是从来没有一届德国政府说房地产是我的支柱,而且从德国人从文化上讲,他们是比较推崇工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我们发现德国的很多大企业,不论是BBA还是等等一些其他企业,我们都以他的工业为荣。
其实相比于华人社会,我们了解到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社会啊,它并不是太提倡住房自给率的,像中国的很多地方住房自给率达到了80%到90%,而德国的住房自给率只有40%左右。
这样一个自给率就导致了很多德国人实际上要租房的,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很多人就抱怨,说我租房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房东随时涨价,房东随时随地不经我同意就把我赶出去,把我的东西扔到外面去,可是在德国政府层面出面保障,在德国实际上你租房反而是一个比较惬意的状态。
因为一旦你租房了,房东首先是不可以随便涨价的,第二呢,如果整体房价有所上涨,国家还会拿出一定补贴补贴你的租房,第三,如果就是你签了合同之后房东是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把你赶走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租房反而是一个强势群体,出租房屋阶层在德国反而是一个弱势群体。
所以很多人并不把我买一套房然后租出去当做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于是就在政府社会和民众多重压力共同促进下,德国房价近几十年来一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这两年来啊,我们看到很多难民纷纷涌入了到德国大城市导致德国大城市最近几年来房价有了上升的抬头趋势,但是一看到苗头,德国政府马上出台了非常多的调控措施。
所以我说今天我们到德国投资住房也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那么德国相对平稳的房价,保证了德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保证了每一个居住在德国的人。
❷ 世界最矮的建筑
下面我要介绍的这些建筑并不如帝国大厦、世贸中心大厦或哈利法塔那样众所周知,但是它们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且经过时间的冲刷后反而更显珍贵。
1. 世界最小的摩天大楼
如果去到德克萨斯州的威奇托福尔斯,你会有幸见到世界上最小的摩天大楼——Newby-McMahon建筑。这栋楼高12米,共有四层,每层仅有11平方米的室内空间,而楼梯就占据了其中25%,所以这样的结构完全不适宜居住或使用。说到这,你肯定不禁要问谁会疯狂到投资这样的一个建筑呢?为什么它会被称为“摩天大楼”?
故事是这样的:时间回溯到1919年,威奇托福尔斯附近的一个城市发现了一座油田,于是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抓住机会出售他们的采矿权,成为了百万富翁。无尽的财富流入这座城市,但却没有像样的办公空间来为他们的生意服务。石油公司的订单大多是在街角的帐篷里签订,直到J.D.McMahon提出一个解决方案。McMahon承诺会建造一栋接近圣詹姆斯酒店的多层建筑,也因此向石油公司们出售20万美元的股票。
然而,那些投资者显然有点兴奋过头,殊不知McMahon描述的蓝图中使用的单位是英寸而不是英尺。所以建筑完工后,投资者们发现自己被骗了,这栋楼比他们预期的要小很多,想要讨回公道也没能如愿,毕竟McMahon是完全按照商定后的图纸建造。石油公司们别无选择,只能使用这栋建筑。在1929年大萧条来袭时,建筑最终被废弃。
2. 世界最窄建筑——森记大厦
建于1913年的森记大厦坐落在温哥华的中国城内。大厦的宽度只有1.5米,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最窄建筑。尽管这栋大厦的大小令人尴尬,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几个成功企业的发家之地。
森记大厦的所有者Chang Toy本打算在该地建起一栋百货大楼,但是其计划与温哥华市政府的道路拓宽计划相悖,政府只批准了宽6.5英尺(约2米)的土地给Chang。因此,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建造出世界最窄大厦。为了增加使用面积,设计时二楼采用了“凸窗”造型,并且把地下室拓宽。地下室里的公共澡堂是当年中国城里唯一的热水澡堂。
3. 疯狂城堡(Le Palais Ideal)
疯狂城堡位于法国的Hauterives。乍一看,城堡像是一位建筑师或者雕塑家的作品。但事实上,它是由一位名为Ferdinand Cheval的普通邮差建造的。Cheval生于1836年,一直过着不算富裕的生活,在做邮差之前还当过面点师。就像其他邮差一样,他的日常生活就是挨家挨户得送信,但是1879年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生活。在他的派信路上,Cheval被一块石头绊倒,就顺手捡了起来,没想到他迷上了这奇形怪状的石头,还萌生了一个想法——用石头构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宫殿。
Chevel开始了实践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在接下来的34年,他收集并搬运石头,堆砌再加雕刻,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一人完成。最终这座长25米,高7.9-9.8米的城堡建成,那时,Cheval已经75岁了。如今,疯狂城堡每年都会吸引超过10万的游客来此观光。
所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4. 尼特维特山脊小屋(Nitt Witt Ridge)
尼特维特山脊小屋位于加利福尼亚的Cambria,由Arthur Harold Beal设计而成。Beal生于1892年,童年是和他的母亲一起度过。后来,他的母亲死于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成年后的Beal做过很多份不同的工作,厨师、服务员、矿工等……1928年,他搬到Cambria,开始从事垃圾收集工作。据说,他总是花太多时间从垃圾堆里收集材料,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习惯,最终也使得他丢掉了这份工作。
之后,Beal花100美元购买下一小块土地,开始了他50年的建设项目。他的原则是除了水泥不购买任何材料。小屋的内部和外部装饰都来自他收集的废弃物,轮胎钢圈用来作支柱,马桶圈成为相框。1981年,尼特维特山脊小屋获得了“加州历史地标”的称号。1992年,比尔去世,此后多年小屋一直被废弃。1999年,两对夫妻买下并修复了这个小屋。
5. 英国最小的房子
英国最小的房子就在北威尔士的康维码头,宽1.8米,高3.1米,自16世纪以来一直有人居住。房子最后的主人是一个高1.9米的渔夫,名为Robert Jones。目前,房子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成人门票0.75英镑。
可是,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一个小房子呢?
在中世纪时期,比邻着墙壁成排建造住宅是常见的做法。而房屋之间的间隙就用于建造低成本的新房屋。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当时英国人认为这样的房子还是很实用的,因为房子里面有足够的空间来放一张床、煤仓和壁炉。
6. 门塔大厦(Gate Tower Building)
政府用地与商业用地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其中一方胜出。但是门塔大厦在建时,妥协是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栋16层的建筑建设之前,政府已经将此地划为区域高速公路用地。但土地所有者也拒绝放弃使用这片土地。最终两者达成妥协:高楼可以建设,但高速公路必须从中穿过。好在高速公路并没有对大厦的内部业务产生什么影响。只不过,业主必须安装隔音良好的墙壁,电梯必须跳过高速公路所占的四层。
7. 中银胶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
二战后,日本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出现人口不断增长居住空间不足的问题。此时,建筑界掀起了“新陈代谢”运动,认为建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开放的,应该像有机体一样,可以生长、繁殖再淘汰换新。
最具代表性的“新陈代谢”派建筑就是东京的中银胶囊塔。胶囊塔建于1972年,由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设计。建筑中的每一个胶囊都配备了居家的基本设施,可看做是一个个单身公寓。
虽然这背后的理念很先进,但胶囊塔也不是很实用,毕竟可更换性和灵活性只是理论而且,实际上,更换或添加胶囊还是相对昂贵的。除此之外,狭小的空间也会给居住在里面的人们带来压抑感。而且,大窗户使得胶囊内部完全暴露无遗,没有一点私密空间之感。
8. 格利尼克大桥(Glienicke Bridge)
柏林墙是着名冷战标志性建筑。然而在其27公里外,有着类似历史意义的格利尼克大桥却鲜为人知。铁桥横跨哈维尔河,连接在西边的柏林和与东边的波茨坦。
冷战期间,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而格利尼克大桥就扮演着连接双方的角色,因此成为了交换间谍的绝佳地,也获得了“间谍桥”的称谓。
最着名的交易发生在1962年。那时,苏联在桥上用被苏联击落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驾驶员Francis Gary Powers将苏联间谍Colonel Rudolf Abel交换了回来。
9. 螺旋森林(Waldspirale)
佛登斯列?汉德瓦萨(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是奥地利20世纪末期最有名的艺术家。他不喜欢一切对称的事物,而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混乱的形状和颜色搭配就是他的风格。
20世纪70年代,汉德瓦萨开始对建筑感兴趣,并着手设计。其中德国达姆施塔特的螺旋森林就是一个复杂的住宅建筑。就像名字一样,螺旋森林是一个包含105间公寓的12层螺旋斜坡建筑。屋顶和斜坡上覆盖着树木和草地。而且没有哪两个公寓或窗户是相同的形状、设计或颜色。
10. 乞拉朋齐的树根桥
印度的乞拉朋齐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潮湿的地方之一。该地区布满了水流湍急的河流和小溪被,年降水量超过11430毫米(450年)。因此,当地人需要经常迁移。在这样一个极端的气候下,建筑传统的桥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乞拉朋齐的War-Khasis部落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部落注意到印度榕(一般生长在印度和周边国家)可以在树干上生长一些次要树根。树根很容易覆盖在大石块,沿着河岸伸展开。War-Khasis立即意识到这些树根可以帮助他们跨越河流。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树根桥。其中最独特的要属Umshiang的双层树根桥。
❸ 欧洲第一强国德国,为什么不建造高楼大厦呢
欧洲,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一个大洲,目前世界上仅仅只有几十个发达国家,却有百分之六七十都在欧洲,欧洲也是目前福利体制最为完善的,尤其是在北欧国家,只要每天稍微努努力工作,你就可以完全不用发愁的过一辈子。
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是没必要修建高楼大厦的,如今复古的建筑尤其适合爱好艺术的德国人,甚至不少的德国人修建房屋的时候,都会模仿上世纪的建筑模式,相比较起来,他们也更加愿意把钱花在民生上面,因为这才是幸福的根本!
❹ 全世界盖房子的方式都大同小异,但德国人的方式有什么突出的呢
我感觉德国人盖房子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盖房子一般不会使用瓦片这种东西,而是使用不锈钢流水槽,这种东西在我们这里从来都不用的东西。
三.德国人室内的天花板装修
德国室内采用天花板内嵌灯隔板照明,几乎没有集中照明的天花板灯。第一,灯光更分层,可以通过照明隔断;第二,照明效率更高,明亮的地方必须足够明亮。窗户内、床边、衣柜立面,这三个天花板肯定会安装灯具,这在中国并不是很常见的照明布局规则,这是自己认为的。这就是德国人盖房子的方式,他们与我们这里最不一样的我感觉就是那个瓦片和那个不锈钢水槽。
❺ 同样是经济强国,为何中国城市高楼林立,而德国却偏爱低矮楼房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过着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一般的田园生活令现代很多人们都十分向往。因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开始了工业化发展,不断地推进城市化建设,很多农村转身就变成了现代化大都市,好比说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就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已经是我们国内数一数二的一线大城市了,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对于德国人来说,重要的是一个城镇整体是否协调一致,内部基础设施是否足够完善便民,重要的是生活的品质,是人民的满意。只要当地人们觉得住的舒适,生活条件也好又何必在意是否有高楼呢?
❻ 德国的传统木框架房屋在哪个州比较多,可以详细的介绍下吗
南北的的风格不一样,但巴伐利亚会相对比较多些。
德国的半木框架屋(Holzfachwerk or Fachwerkhaus,又称桁架屋),是从中世纪开始发展的一种传统半木结构建筑,房子以各种纵、横、斜交错的木条组成房屋骨架。
“Fachwerk”是德国旧时常见的民居,这种房屋的骨架是用很多木料作成的木架结构,墙面的木格清晰可见,中间用草泥或砖镶嵌,屋顶为陡峭的双面坡顶。这种房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多数传统木框架建筑是将木框架漆成黑色,墙面除了框架以外的空隙则涂成白色,颜色对比明显,建筑造形简洁朴实。
“Fachwerk”的前身是一种简单的支柱性建筑“Pfostenbauten”。Pfostenbau是将房子的垂直木头支柱埋入地里的建筑,然而这样的建筑方式,一来不能完全支撑屋顶(尤其在沿海地区即使加大了支柱的承载力,依然有些摇晃),二来埋入地底的支柱很容易腐朽,因此,人们转而将柱子底部埋在石块中,来巩固墙壁并且防止房子倾斜!“Fachwerk”即是由此逐渐发展出来的:“Fachwerk”内部的墙壁被嵌以倾斜的柱子和横梁,而这两种结构组织有效地承载整个房子的力量!直到15世纪,人们才想到以门槛“Schwelle”来解决柱子底部和地面衔接的问题,换言之,房子被架高、不与地面直接接触!
由于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影响,“Fachwerk”又有一次新的演变:人们慢慢发展出装饰墙壁的美丽彩绘或阳台!直到16-17世纪间,“Fachwerk”的建筑结构才整个发展到高峰!而不同地区的“Fachwerk”也有些不同:有别于南德充满艺术的彩绘墙面,北德的“Fachwerk”着重在梯形山墙(Giebel)和阳台的发展!由于“Fachwerk”是木造建筑,一来容易毁于祝融之手,二来不受世人重视,所以保存不易!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Fachwerk”,是在Minden(汉诺威南方小镇),整个小镇放眼望去尽是古老的传统建筑!有些老式建筑的大门又小又窄(约160公分左右),原因是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时期)的德国居民身材较矮小,加上不时流行瘟疫,许多人营养不良,因此当时的德国人较瘦小,跟今日身材高大的德国人截然不同喔!
受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Fachwerk”外观上慢慢花俏起来!有些在外观上彩绘、有些则是有美丽的木制小阳台。半圆状的圆形花饰是最常在Fachwerk见到的装饰图案,也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图,叫做玫瑰花饰“Rosette”,应用在建筑上就是所谓的圆花窗或圆花饰,主要的图形当然就是玫瑰花,饰有许多不同的变化,最原始的是源自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贝壳玫瑰花饰“Muschelrosette”!花饰通常出现在小阳台上或者是木头支柱上,在德国Niedersachen的Goslar、Minden等城,还可以看到不少保存完整的框架建筑,德国有一些地区有集中分布的Fachwerk! 如何从民房来区分穷富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房屋是石结构的,这些石块非常昂贵。如果建筑从上到下都是石头建成,那这家一定是富商,如果只有房屋下部为石结构,那这户就是普通有钱人家。这种房子上层楼往街面突出来,有4个好处:第一,房子要交地税,但只算底层的地皮,这样楼上可宽大一点。第二,顶楼多半是储藏室,粮食货物要用吊车往上拉,楼上层往前盖,东西吊上去时不易碰坏墙。第三,楼上住久了,楼板中部常会向下沉,楼上层往前盖,上面的墙与下面的墙不在一条线上,产生的力量可以防止楼板中间部位往下沉。第四,工匠的房屋空间不大,他们常在门口工作,上面的墙还可以稍稍挡雨,下面泥糊的墙也容易保持干燥。
中古时代救火技术原始,又没有自来水,只能用提桶到喷泉取水灌救,所以一遇火灾,常常整条街都烧光。补救的方法是每栋房子之间留空,有一家房子失火,邻居可在自己房子上淋水阻止火的蔓延。有的两间房子中间的缝留得比较大,1楼有个小房间,这就是两家公用厕所,大小便不用水冲,往下掉到一个坑裏,到一定时候要进缝裏清茅坑,拿去做肥料。由于坑不能盖住,所以夏天臭气熏人,现在城市都有下水道,老房子整修时外表不变,裏面都装抽水马桶。中古时代的人十多天到公共浴室去洗一次澡,或用水盆洗,战后老房子才慢慢加建浴室。
❼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何遍地是低矮破旧的“老屋”
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的。低矮破旧的老屋。这些老屋的存在反映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有部分老的屋子并不是建不起,而是不想见。因为他们有保留的这种传统。
欧美虽然有很多的发达国家,那并不代表发达国家就不存在贫民窟。也不代表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就都是幸福无忧的社会,在任何形态发展的时候都会有问题,只不过问题体现的方式不同,明显度不同罢了。
❽ 试分析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
①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的小木屋抗风性强,利于防震
②气温低,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
③森林茂密,就地取材较容易
❾ 德国那么有钱为什么不盖高楼大厦呢
其实德国还是有不少现代化的建筑的,如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柏林等
之所以没有中国那么多,有这么几个原因
1. 没有需求。德国人口少,除了几个大城市之外(最大的柏林也只有3百多万人)。对高层建筑没有需求。现有的低矮建筑已经能满足人们上班居住的要求了。盖出来没人用的话,是完全的浪费。
2. 对原有建筑和城市风格的保护。
❿ 欧洲的现代建筑为什么都那么矮
因为欧洲的国家人民数量都是一般的, 所以空间很广 不需要建设高的建筑来省空间, 如果要进行全面改造的话那么要把那些古老和有文化的建筑给拆掉 多么不值得 其实现代的建筑还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更有味道 现代的高楼大厦只有玻璃,,,而那些古老的建筑有很多的特点 所以终结一下就是 1.人民数量跟活动空间是适合的 因此空间很广 不需要盖高楼大厦来节省空间 2.更有国土的风味 3.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不是欧洲的国家没有实力盖高楼大厦而是不需要盖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