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德国的导弹
第一枚导弹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美国就分别研制和试验过无人驾驶的双翼
飞行鱼雷,但它们没有制导装置。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枚导弹是德国的V-1型飞弹。
德国从1932年开始为新的侵略战争研究导弹武器。V-1型飞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研制成功,1944年6月13日首次实战发射,攻击英国南部地区。V-1外形像是一
架小飞机,以喷气发动机为动力,装有700公斤普通炸药。射程370公里,其制导
系统很简陋,只有自主式磁性陀螺和一套机械装置对飞行高度、状态和弹道进行
控制。因而也有人不把它看做是真正的导弹,认为只是无人飞机型炸弹,他们认
为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导弹是德国的V-2型导弹。
V-2的主要设计师是着名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V-2于1942年10月3日试飞成
功,1944年9月6日首次实战使用,轰炸法国首都巴黎。V-2装有单级液体火箭发动
机,装有800公斤普通炸药,射程为320公里,采用无线电遥控制导方式。
《血与火———二战风云录》(之二十一) 风雪激战莫斯科
有这样一幅名画,画的是拿破仑骑着马,率领着他的一支帝国卫队,沿着俄
国的沙土路沉思着向东走去。这幅画的题目是:“他们牢骚满腹,但仍然忠实地
跟着他。”这是对1812年也是对1941年莫斯科之战的最好写照。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袭击。经过3个月作战,德军取
得了惊人的战果。希特勒洋洋自得。他认为,现在是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给苏军
最后一击的时机了。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
发起莫斯科会战。
德国陆军的钢铁洪流一步步逼近莫斯科,德国空军的容克飞机也开始轰炸莫
斯科。10月15日,苏联政府机构和外交使团撤往古比雪夫,但斯大林和大本营仍
留在莫斯科继续指挥作战。10月20日,莫斯科开始全城戒严。为拯救首都,朱可
夫组织起新的防线。莫斯科市民们也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保卫首都,组织了3个工
人师,16个民兵师和几百个巷战小组,全市约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天气的变坏使其攻势锐减。当10月
18日中路德军突进到莫扎伊斯克时,天已开始下雨了,道路变成了泥河。坦克走
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简直无法前进。第4集团军参谋长勃鲁门提特将军后来回忆
说:“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拖拉才能前进。所有车
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连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过
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这一切使得已疲惫不堪的部队空前紧张。”
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则坑陷在奥廖尔到图拉之间的公路上达几天之久,
一切补给只好依赖空运。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
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降霜了,虽然骤冷的气温使泥泞的道路变硬,为德军
的机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又使身上仍着单衣的德军陷入了冻馁之中。由于没有
冬季服装,部队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有些装备因缺乏防寒设施,技术性能难以
正常发挥。德军士气开始低落起来。
11月7日,虽然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
式,全副武装的苏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这一空前壮举,大长
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志气,增强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侵略
者的信心,大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威风。英国《新闻纪事报》报道说:“通往莫斯
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
榜样。”
11月下旬,天气突变,鹅毛大雪飘然而下,严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降临莫斯
科,气温突然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
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为了鼓舞士气,希特勒命令手下从法国和德
国向东线运去了一火车红葡萄酒。但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酒在运输过程
中已经结成冰,瓶子被冻裂,剩下的只是一堆红颜色的冰块。当士兵们收到这些
冰块而不是他们所急需的冬装时,他们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严寒也使德军武器的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大炮上的润滑油冻结了,机枪的活
动部分也冻了,常常打不开炮闩,拉不开枪机。德军没有专用于严寒天气的润滑
油和燃料,夜间经常要在坦克下面烧一堆小火,以防引擎被冻裂。坦克经常在冰
冻的土地上打滑,或从斜坡上翻下去。而苏军的情况则好得多。首先,极端寒冷
的天气对于苏军官兵来说并不新奇,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天气。再则,莫斯科就
在他们的身后,苏军的供应线很短。苏军士兵都穿上了厚厚的皮上衣,厚厚的靴
子,以及带有很大护耳片的皮帽子,他们的毡靴、手套和暖和的内衣等也一应俱
全。苏军的卡车和坦克也是特制的,使用的是专用的润滑油和燃料,能适应严寒
气候。
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
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劲旅自从踏平波兰
以来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都被可怕的严寒和苏军顽强
的抵抗阻止了。虽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处于他们的炮火射程之内,但他们已
经精疲力尽,锐气丧尽。而苏军已做好准备,将对疲惫不堪冻得半死的德军发起
强大的反攻。
12月5日,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莫斯科北面德军发起反攻。次日,
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向莫斯科南北两面德军发起了强大的反击攻势。
到1941年12月底,苏军已收复了克林、卡卢加、加里宁等城市,解除了德军
对图拉的包围。至此,莫斯科会战结束。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数字,德军共
伤亡50多万人,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这是德军自开战以
来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哀叹道:“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
话已经破灭了。”
关于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失败的原因,多数西方军事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认为,
俄罗斯冬天的提前来临、严寒及德军对冬季战争毫无准备,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
因。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其《战略论》中写道:“假使要追问,在1941
年战役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最适当的判词就是‘为自然因素所击
败’。”
B. 什么是德国V-1导弹
巡航导弹是指依靠空气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并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又叫做飞航式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开始秘密研制战略性导弹,为实现其“闪击战”式的军事战略打击做准备工作,并于1942年10月13日下午成功地进行了导弹原理试验。
1944年,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V-1导弹研制成功,定名为FAG-78,因其外形像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也有人称它为飞机型飞弹。该导弹是世界上最早的战术巡航导弹,也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雏形。V-1导弹弹长7.6米,弹重2.2吨,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5米。战斗部装炸药700千克;诱导系统是由弹内磁性罗盘和一种特制的机械装置组成;弹内动力系统是由1台“百眼巨人”A5-014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来完成。
该导弹在发射时,先用弹射器或飞机空中发射,然后用自主式磁陀螺飞行控制系统导向预定高度,以必要的速度在规定的高度和航向上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攻击。V-1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740千米/时,射程370千米,飞行高度为2000米。从1944年6月13日起,德国开始使用该导弹袭击英国,先后共发射了1万多枚V-1导弹,其中有50%被英国飞机和高炮等武器拦截,真正落在英国境内的只有32%。这也是世界上最先用于实战的导弹,以后的巡航导弹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 什么是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它是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曾被称为飞航式导弹。它可从地面、水面或水下发射,攻击地面,水面固定目标或移动目标。
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式导弹是德国的V—1飞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向英国发射了10500枚V—1飞弹,但落在]英国本土的只有约3200枚。战后,美、苏借鉴V—1的技术,分别研制了本国的第一代巡航导弹,它们大都比较笨重、体积大、速度慢、飞行高度高、命中精度低,机动性差,易被对方发现和拦截。但大都装备了核弹头。
70年代后,诞生了以美国的“战斧”式为赌注高性能新型巡航导弹,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雷达波有效反射面小,可超低空机动飞行,不易被发现和拦截,既能在地面、空中发射,又可从水面、水下发射,命中精度高,既能核装药又可常规装药。1991年渡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伊拉克的重要目标发射了数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大都准确击中了目标。
巡航导弹是长距离的发射后不管型武器,它可以自己找到目标。与其它所有的炮兵部队相同的是,巡航导弹没有任何的近距离攻击或防御力,只能进行远程轰炸。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铝才能生产巡航导弹。
现代军事武器中最有效率的武器之一应该就是巡航导弹。AGM-86和战斧型巡航导弹都可以在几百英里外发射,以超低空飞行来避免雷达和其它侦测设施,然后以无比的精确度击中战略目标。它们也可以用短程攻击的方式摧毁诸如舰船之类的战术目标。在此功能下,一枚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可用来摧毁或重创一艘价值8000万美元的战舰。此种多功能的武器可以由空中、海上、或是陆地上发射,而且丝毫不影响其效率。
D. v2飞弹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德国V-2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研制的地地弹道导弹。
E. 德国V-1/2地地导弹具有什么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V1飞弹被大量用于攻击英国东南部目标和欧洲大陆的各种目标。由于飞行时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被称为“嗡嗡弹”。这种飞弹长7.90米,采用中单翼,装有一台简单的脉冲喷气发动机,从一个斜轨上发射,采用惯性制导,由此装置引导飞弹大致按指定的方向飞行。发射重量共约2180公斤,其中850公斤为阿马托高能炸药。
第一次V1发射试验于1942年12月在佩内明德基地进行,采用空中发射。从1944年6月13日至9月4日,瞄准伦敦周围地区连续发射的V1飞弹达8600枚以上,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从法国加来基地发射的。这些导弹中,有1847枚被同盟国战斗机击毁,1866枚被防空火力打落,232枚被气球撞毁。从1944年9月1日至1945年3月30日,德国陆军又向欧洲地区的目标发射了近12000枚。
约有175枚V1被改装成自杀飞弹,它的代号为“赖兴贝格”。这种飞弹是准备用一架亨克尔He111轰炸机载到空中后再从其下部发射出去。“赖兴贝格”飞弹驾驶员在将飞弹对准目标后即跳伞脱离飞弹。但是,在飞弹的高速飞行中,很少有人能成功逃生,这种武器也从未使用过。无人驾驶的V1飞弹一直使用到1945年的1月初,对英国目标发射的飞弹总数达10500枚左右。
V2火箭是一种全新的远程武器,德国从1944年秋开始向伦敦发射这种武器。V2火箭是由佩内明德研究中心的冯?布劳恩博士带领下研制的,是第一枚大型导弹。与V1不同的是,由于它速度极快,以及它是穿过大气层飞抵目标的,所以,一经发射,便无法截击。唯一的防御办法就是搜索并破坏其发射场地。
由于德国的v2火箭是采用液体燃料,必须要用油罐车或其它载油的车辆为其提供保障,但在最初,人们是想把它设计成一种机动的发射系统。火箭要先放在拖车上,由牵引车拉到发射场地,任何较平坦的地面均可作为发射场。拖车可将火箭升成垂直状态,以便火箭从一个简单的发射平台上发射出去。落在伦敦的火箭中,有一些就是从设置在荷兰海牙附近塞纳尔城的林荫道间的发射台发射出去的,这些林荫道可谓绝妙的天然隐蔽物。这种14米长的火箭在加入乙醇和液氧并经过检查之后,由炮兵连连长在一辆酷似坦克的装甲车内,通过一条与火箭相连的电缆将之发射。
V2是由一部三轴陀螺驾驶仪操纵,该自动驾驶仪通过可操纵的燃气舵和垂尾上的气动力面操纵V2。一枚发射成功的导弹,其射程远达320公里、弹道最高点高达96.5公里。在火箭速度达到5630公里/小时左右时发动机关机,人们在火箭落地时可听到“砰”的落地声和爆炸声。V2在进行试验时,尽管没装爆破弹头,但也砸出了一个深13.7米、宽136.6米的弹坑。
从1944年9月6日至1945年3月27日,V2的发射总数约为4320枚,其中1120枚瞄准伦敦,2500枚瞄准了广阔的欧洲大陆,其余均用于在德国进行训练和试验。据民防记录记载,实际上用于攻击英国的V2为1050枚,第一枚是9月8日发射的。在向伦敦发射前,在9月6日,曾向巴黎实验性的发射两枚,但未能击中目标。
除火箭本身以外,为V2发展的许多技术都成为战后年代的规范。为大型火箭采用的车载式竖起架的方案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纳。例如,苏联就设计出了一系列高机动性的导弹运载车,这种运载车可在其整个西部边界地区部署。
今天的大型洲际弹道导弹,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佩内明德这班设计人员的影响。早在向英格兰发射V2之前,冯?布劳恩及他的一班人马就已在着手设计一种两级火箭,称手A-9/A-10(V2当时称作A-4)。在标明日期为1940年6月10日的一张草图上就记载着一枚导弹,它重86600公斤,22.4米,其第二级是一枚有翼的V2。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是一种载人航天器。
该设计思想即:此枚有翼火箭在与其助推器分离后,继续飞入稀薄大气层,以便达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在法国西部或葡萄牙可能有发射阵地,但没有迹象说明A-9/A-10曾被认真考虑进行研制。在原子弹之前,一枚精度较低的火箭弹头仅装1吨重的化学炸药,其战略战术价值显然不能满足需要。然而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思想却大部分来源于早期的这种佩内明德设计。
德国莱茵使者地地导弹,用途:地对地导弹,发动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航程:射程215千米,重量:发射重量1715千克,外形尺寸:长11.4米。
四级远程地对地导弹,弹头重44千克。1944年底有约200枚向盟军攻占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发射。
F. 世界上最早的导弹是什么导弹
世界上最早的导弹是由德国研制成功的、试验性的地对地导弹,它于1942年10月3日下午4时发射成功,但它无法使用。1944年,德国制造了一种诱导飞弹——“V-1”飞弹,它的外形像无人驾驶的飞机,由弹内磁性罗盘和一种特制的机械装置操纵,长8米,翼展5.5米,重6吨,射程241千米,航速每小时563千米,以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做动力,用发射架发射。
G. 世界上第一枚导弹什么样
二战时期,德国研制的V1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导弹;而其同期研制的V2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从发射时间看,是V2早;而从对当时的影响和名气来讲,是V2。以下是研制和首发详情: V-1飞弹是德国人研制的第一枚巡航式导弹,即有翼导弹。它的起源是无人驾驶飞机。1929年10月,美国人查尔斯凯特林和埃尔默斯内利成功地使一架装有自动控制装置的试验飞机在弗吉尼亚州的海军机场飞行了15分钟,但由于资金困难,试验被迫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在佩内明德研制了一种FI—104无人驾驶飞机,即后来的V—1飞弹。主要组成部分是弹体,助推发动机,主动发动机,制导部位和战斗部。V—1飞弹采用自主式磁陀螺飞行控制系统,保障将飞弹导向预定高度,以必要的速度在规定高度和航向进行水平飞行,然后向目标俯冲。V—1火箭重2200千克,弹长7.6米,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脉动式空气发动机,飞行距离达240千米,战斗部装药700千克,飞行高度2000米。发射时用弹射器弹射升空,然后按预定弹道自动操纵火箭飞行。 1944年6月13日凌晨,一颗颗火球拖着刺耳的尖叫声从2000米高度落入伦敦,发出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并燃起大火。英国空军出动战斗机群进行侦察和拦截,发现是一种外形似飞机但无人驾驶的新型武器,这就是纳粹德国的V—1型火箭。 从1944年6月13日至9月4日,德军共向英国发射了8070枚V—1型火箭,有23000多所建筑物被彻底摧毁,5500余人被炸死。但由于这种火箭的精度较低,飞行速度也很慢,其中有46%被英国地面防空炮火击落,有25%因自身故障而坠毁,只有29%有效地轰炸了伦敦。1944年,从德国试验基地发射升空的V—2火箭是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 1944年9月8日傍晚,英国的伦敦遭到更猛烈的来自空中的袭击,德国使用了威力更强大的V—2火箭。这是世界上投入战争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这种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V—2火箭重13吨,载有重1吨普通炸药的弹头。长14米,最大直径1.65米,最大飞行速度达每秒1.7千米,射程320千米,弹道高度80—100千米。在半年之内,德军在战争中发射V—2火箭共4320枚,其中对英国发射了1402枚,落到伦敦市区的有517枚,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V—2导弹是单级液体地地弹道导弹。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部战线使用过身管长39米,射程为120千米的“巴黎大炮”,它的炮弹是空气阻力很小的大气层的上层空间飞行的,所以飞行距离很远。德国军械学家由此认为,只要使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更长的时间,射程就会进一步增大。1929年末,德军制定了研制大型火箭的计划。瓦尔特多恩伯格是德国陆军研究火箭的发起人之一。1932年10月,他把维冯布劳恩请到自己的研究所,要他领导对军用火箭的研究工作。布劳恩最初着手研究的是使用液体燃料的A—1火箭,并在柏林郊区库姆梅斯多夫的试验台上进行过地面试验。1934年,在北海的博尔库姆进行了A—2火箭的飞行试验。接着,1937年12月又在波罗的海进行了A—3火箭的发射试验。1939年,完成了V—2导弹的前身A—4火箭的基础试验。1942年10月3日,从佩内明德向波罗的海首次发射V—2导弹并获得成功。 V—2导弹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75%的酒精(3.5吨)和液氧(5吨),采用带程序装置及计算飞行速度仪器的自主式陀螺控制系统,垂直发射。战后,美国从德国俘虏了冯布功恩等几十名火箭专家及图纸资料,苏联占领了佩内明德地区后,也缴获了部分火箭制造设备,仪器,并俘虏了部分技术人员。因此,V—2导弹成为这两个国家研制弹道的样弹。 注:由于这里只能发一张图片,故只发了V—2,要看V-1,可去我的共享资料。
麻烦采纳,谢谢!
H. 德国最初有哪些导弹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V-1导弹重2.2吨,导弹长7.6米,弹径0.82米,翼展5.3米,动力装置为空气喷气发动机,飞行速度每小时550~600千米,飞行高度2000米,射程为370千米。战斗部装药700千克。1944年6月13日德国首次向英国本土发射了V-1导弹。
V2火箭
V2工程开始于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是德国的V2火箭曾给英国带来巨大灾难,当时又叫“飞弹”。V2工程起始于A系列火箭研究,由冯?布劳恩主持,是1936年后在佩内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A系列火箭经过许多新的改进,性能大大提高。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
“V”来源于德文,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
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
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V2工程的目标是扩大容积和承载重量,以容纳自控、导航系统和战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试验成功,年底定型投产。从投产到德国战败,前德国共制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于袭击英国和荷兰。
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重13吨,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弹头重1吨。V2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执行。V2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I. 德国二战有导弹吗
德国有火箭,而且像导弹一样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是德国的V2火箭曾给英国带来巨大灾难,当时又叫“飞弹”。V2工程起始于A系列火箭研究,由冯·布劳恩主持,是1936年后在佩内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A系列火箭经过许多新的改进,性能大大提高。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V2工程的目标是扩大容积和承载重量,以容纳自控、导航系统和战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试验成功,年底定型投产。从投产到德国战败,前德国共制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于袭击英国和荷兰。
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着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纳粹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
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重13吨,直径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弹头重1吨。V2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执行。V2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J. 世界上最早的导弹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从1932年起,德国就开始秘密研制战略性导弹,于1942年10月3日下午4时成功地发射了试验性的地对地导弹。但是实际上无法使用。
1944年,德国制造成了一种诱导飞弹——“V-1”飞弹。“V-1”飞弹的外形像无人的驾驶飞机,由弹内磁性罗盘和一种特制的机械装置操纵。弹长8米,翼展5.5米,重6吨,以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作动力,用发射架发射,射程241公里,航速每小时达563公里。
在1944年6月,也就是世界大战末期,希特勒在他灭亡前夕将“V-1”飞弹这个秘密武器投到了伦敦,造成巨大的伤亡。
1944年9月,德国纳粹又向英国发射了人类战争史上第一颗战略导弹——“V-2”飞弹。这种飞弹比“V-1”飞弹先进,可以说是现在的远程导弹和宇宙火箭的先驱。德国纳粹制造成了500颗这样的弹道式飞弹。这种导弹长14米,直径1.6米,重14吨,内含高爆炸药1吨,由火箭引擎推动。“V-2”能发射到高达90.5公里的气层,然后由自动驾驶仪操纵飞行。弹内电脑能在适当时间自动关闭引擎,并指令飞弹射向目标,命中率较高。“V-2”飞弹航程达354公里,速度约为音速的4倍多,每小时达5733公里,因此战斗机无法对付它,它给伦敦造成的破坏比“V-1”飞弹更大。
战后,美国和英国接收了剩下的“V-2”飞弹,为以后太空发射器的研制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