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南部的新兴工业区
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着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贰’ 德国所在的地形区名称
德国分为三大地形区: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是中德山地,北部是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叁’ 简介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3)德国南部地区属于什么区扩展阅读:
德国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特征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肆’ 德国属于哪个洲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莱茵河畔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从最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奥伯斯特道夫到最北边济特岛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从东端的萨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塞尔康特距离640公里。全国总面积为357 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伍’ 德国按地形可分几个部分,分别什么
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
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
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
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
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
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
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陆’ 德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分别包括哪些州
德国被划分为16个“联邦州”(Bundesland)分布如下:
东部包括: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萨克森州、柏林市、博兰登堡州、萨克森-安哈特州、图林根州;
西部包括:北莱因-威斯特法轮州、莱因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兰州;
南部包括:拜仁州、巴登-符腾堡州、黑森州;
北部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汉堡自由市、布莱梅自由市、下萨克森州;
‘柒’ 读图“德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德国分为三大地形区: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是
读图可知,(1)德国分为三大地形区: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是中德山地,北部是波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 南高北低,呈阶地状分布.(2)北部平原地势低平,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土壤较为贫瘠,德国人利用草场主要发展畜牧业.(3)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莱茵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莱茵河河水量丰富稳定;水流平稳;主要流经经济发达地区,航运需求量大.(4)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沿岸的鲁尔地区,以煤工业起家,现在已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工业综合体.鲁尔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水运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南高北低;(2)终年温和湿润;畜牧;(3)莱茵河河水量丰富稳定;水流平稳;主要流经经济发达地区,航运需求量大;(4)煤炭资源丰富;水运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
‘捌’ 德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分别包括哪些州
加利福尼亚州
太平洋东岸,美国的西部。旧金山(又叫圣弗朗西斯科)东南郊外,位于北纬三十多度,是地中海气候,那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高新技术区。斯坦福大学也在硅谷
‘玖’ 德国的海陆位置和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分别简称西德和东德),是位于欧洲中部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北邻丹麦,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的是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北部濒临亚德里亚海和北海与北欧隔海相望。德国的海岸线并不连贯被日德兰半岛从中间分为东西两侧,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据教育文库资料显示仅仅只有2389公里,位列世界各国海岸线排名第53位。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亚德里亚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德国地图(网络图片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