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援助中国
国家之间就是利益交换,我们从没发现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目的去支援别国!
中德两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蜜月期”:一方面德国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品、军火的市场,中国所拥有的丰富的战略物质------钨、锑、锰等更是他们称霸世界所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中国民国政府对于德国的军事化、工业化、中央化,对领袖崇拜、个人独裁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从德国输入军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战略战法、战斗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能灌输到中央军队的脊髓,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内捍卫其统治、对外抵抗侵略。
政治方面,双方都与英法两国存在固有矛盾。当时世界上美国还不是世界的中心。与苏联也有很深的冤仇,德国与苏联虽然暗地联合,但是迫于形势。中国国民政府受苏联玩弄很深,也想寻求外援。
鉴于日本的压力,德国不得不在中国缩小援助范围,而随着德国开战,其外围也逐渐被盟国断绝,所以就无法在支援中国。
⑵ 二战时德国援助中国,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吗
很多人说在二战期间,德国虽然是法西斯国家,但援助了中国不少武器和一些军事顾问,为中国抗战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事实真是这样吗?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观点,那就是“二战”和“抗战”是两个概念,虽然二者有关联,但是是不一样的。“抗战”是指七七事变后,中日双方全面开战。“二战”是指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开始的包括欧洲 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在内的世界级军事行动。
如果要是轮牺牲,前苏联可一点都不小,当时中国空军力量近乎为零,而斯大林为了让中国能拖住日本,减缓前苏联远东地区和刚刚被他煽动脱离中国的蒙古的军事威胁。同意向中国提供飞机和飞行员等军事物资和人员,而且提供的飞机和飞行员更是直接参战,4年来阵亡飞行员200多人。
1938年2月,德国停止一切对华物资和人员的供应,这时候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才逐渐退出中日战场,但是因为之前国民政府大量购买德式装备,所以抗战战场上出现过不少戴德制头盔的中国士兵。
1941年,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不久德国便入侵苏联,苏联遂停止一切对华军售和援助,撤出了在华人员。
1941年12月7日,日本成功实施了珍珠港偷袭计划,次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同时也援助了中国大量物资,中国也开始出现美式装备。
所以针对标题的回答是,德国在抗战初期对华有有限的援助行为,二战期间则完全没有。另外从德国和苏联对华援助的过程来看,想靠购买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来实现强国梦只能受制于人。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强大就必须要靠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近年来在各个方面都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和封锁,任然能成喷井式发展。而印度却只能使用万国造。
⑶ 国民政府为何在抗战期间能同时得到德苏美三国的援助
众所周知,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最大的援助来自美国,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在抗战爆发初期,其实中国的主要援助来自于德国与苏联。在德国于1937年因与日本结盟断了援助后,苏联就接过了援助中国的接力棒,直到苏德战争的爆发。
至于这两个国家援助了中国多少物资,大家可以上网去查,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那么,为什么国民政府,能在抗战期间先后获得德国、苏联、美国这几个死敌国家的分别帮助呢?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缘由。
德国的困境
其实,德国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从清朝末年就已经开始了,清朝编练新军的武器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而到了民国初年,德国军火几乎已经垄断了中国市场。为什么德国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军火供应商呢?那是因为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没有海外殖民地,所以对中国这个市场格外看重,不像英法,有自己的巨大殖民地市场,而且德国货质量上乘、故障率少,自然也受到了中国的欢迎。
而在国民政府时期,与德国的合作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国民政府不仅派军官去德国学习,还用德国装备组建了20个德械师,还有税警总团,德国也派了大量顾问到中国帮助训练中国军队,而德国原计划为国军装备80个德械师,只是后来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计划。
但德国人对中国其实也有所求,主要是战略物资。像制造坦克需要的钨、桐油、猪鬃都需要向中国进口,而桐油是橡胶的替代品,当时橡胶产地被英法控制,而猪鬃呢是中国特产,主要用于刷洗大炮的炮管,也就是撸炮管用。
所以,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其实都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后来,德国和日本结成了同盟,在日本强烈的抗议下,不得不中断了对中国的援助,所有的德国顾问也撤回了德国。
苏联对华援助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就与苏联签订了援助条约:
第一笔5000万美元,于1938年3月签订;
第二笔5000万美元,于1938年6月末签订;
第三笔1.5亿美元,于1939年6月签订。
而这些援助都是以苏联贷款的形式签订的,国民政府以战略物资实物形式进行偿还。同时,苏联还援助了1000多架飞机,同时派出了包括飞行员在内的约5000名志愿军事人员来华参战。据统计,后来苏联飞行员击落日军飞机1049架,同时牺牲了200多位飞行员。可以说,在德国的援助之后,在抗战最激烈的1938年,苏联的军火援助是国民政府能支撑下去的勇气之一,这些援助也给了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飞虎队
所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能够得到德苏美三国的援助,是由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各国的自身利益决定的。不过,这也使我们再次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将我们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保障国家领土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幸福。
在国际交往中,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⑷ 二战德国援助中国多少物资为什么
德国当局在抗战初期对华有有限的援助行为,但是二战期间则没有。
一、区分时间段:
“抗战”通常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双方开始的全面军事行动。
“二战”是指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开始的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在内的世界级军事行动。德国宣布停止军售应为1938年2月,军事顾问团是6月撤离。
二、德国援助中国原因:
在抗战初期,因为国民政府与德国签有军事物资购买和军事人员培训的协议,所以德国纳粹当局派遣了大量的技术和军事人员来华,辅导国军进行战术和技术的培训。这里主要是国民政府付了钱了,而希特勒也需要钱来助其完成装备德国武装力量的计划。
三、德国援助中国物资
1、 飞机:400架,其中短程轰炸机300架、战斗机100架
2、 坦𪢮克:小型坦𪢮克或中型坦𪢮克合计1100辆,带机𪢮枪的小型战车200辆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连同弹𪢮药:2700门
4、 反坦𪢮克炮(37mm、60mm)连同弹𪢮药:2400门(意大利供应37mm炮756门)
5、 反坦𪢮克枪连同弹𪢮药:2000支每支附弹200发
6、 侦察车:1000辆
7、 货车:4500辆
8、 战地电𪢮话:有声感应电𪢮话6000部,自冲电源电𪢮话600部
9、 战地电𪢮话用电线(七股绞线):200000公里
10、 水底电缆(古塔波胶):50公里
11、 粗铝:4000吨
12、 碾轧硬铝:500吨(德国提供)
13、 锡:1500吨(意大利提供)
14、 铅:7000吨(德国提供)
16、 镍:800吨
17、 钼:300吨(德国提供)
18、 钴:10吨(意大利提供)
19、 电解铜:3000吨(意大利提供)
20、 黄铜:5000吨(德国提供)
21、 镁合金:300吨
22、 锌:1500吨(意大利提供)
23、 复合金属:3000吨
24、 铜管和其他铜制品:300吨
25、 铁硅合金:7000吨
26、 铁铬合金:2000吨
27、 坦𪢮克用装甲板:10000吨
28、 硬合金和刀具:50万美元
29、 银钢:50吨
30、 高速钢:300吨
31、 工具钢:1500吨
32、 刻度钢:13000吨
33、 热轧钢:7000吨
34、 短钢条(铬-硅-锰):8000吨
35、 冷轧钢条:8000吨
37、 锡板:4000吨
——摘自帕多瓦大学Thomas Alberto Salvatore教授的
四、补充:
德国的资源有限.而其他的资源大国.美国俄罗斯等等都是德国的死对头.但德国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属.中国在这个时候,大量的出口这些金属给德国.所以德国和中国成为了贸易上的伙伴。
蒋最佩服的人是希特勒.所以外交上,也和德国搞好关系.当时中国和德国的关系非常好.德国还派遣军事顾问.向中国出口武器。在国民党内部,还成立了半法西斯组织。
但后来中国和德国的政治立场不同,所以导致了关系决裂。
⑸ 从清末到民初为何德国一直援助中国
个“援助”应该打个引号。首先必须明确,咱们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没占人家半毛钱的便宜。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什么“历史传统友谊”、“两国文化历史的深厚感情”等等,几乎都是装样子的说辞,可不能真信。相距甚远的中德两国,在20世纪初的密切往来与合作,那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所谓的“感情因素”。
此外,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在中国的租界和殖民地。这让中德合作没有历史包袱,较为轻松。
还是如我文章开头所说,那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感情因素。
此时,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们都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是生产枪炮的必需品。此外还有中国的猪鬃和桐油德国也有大量需求。
对,就是猪鬃,这个绝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大家想想,机械化战争时期的作战平台和作战武器,哪一个可以不上漆,直接就开出来用的;此外还有清理大口径火炮炮管内的火药残渣的重要用途。通过合作,中国拿到了德国军事、工业、科技的“援助”。
其实“援助”这个词用的不妥,这些技术、军火都是用高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或者是以货易货方式购买的,军事顾问也是八抬大轿高薪聘请的。咱们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怎么就老被一厢情愿的描述成“援助”?
而且,据当时史料记载,德国出口中国的工业品,尤其是军工类,往往是二等品,甚至质检淘汰掉的“残次品”,为此,国民政府代表还多次跟德国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涉。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德国与日本开始勾搭,为了表示对日本“大东亚共荣”计划的支持,德国开始逐渐疏远了中国,在日本的压力下,一度在收到货款后,拒绝交货。到了1938年,德国顾问团就已经基本全部撤回德国。蒋介石的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回国后拒绝接受任何工作,在盖世太保的监视威胁下,还坚持宣传中国抗战,直到德国下令预备役军人全部恢复现役,才重加入了德军。
法肯豪森才是咱们中国真正的朋友,可惜现在网有们总认为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希特勒是中国抗日的大恩人........
客观地看,国军的德械师规模很有限,而且主力基本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殆尽.....在漫长的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远不及美国的支援。
总的来讲,二战前后,德国的外交思想是非常务实的:和日本结盟是谋求牵制苏联;而援助中国就是为了换取战争资源....于是中德成了贸易兼军事合作伙伴,其他的就别想太多了。
还是如文章开头所言,国与国之间搞关系,就是利益的交换,国际社会上还真没出现过,有哪个国家无目的去支援别国。
⑹ 抗日时期很多国家都援助过我们,你知道的有哪些国家
抗日战争中最终是以中国人取得胜利为结局。然而在这一场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最终能取得胜利少不了一些国家的援助。曾经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有苏联,英国以及德国。
三、英国
除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给予中国很大的援助以外,其中英国这一个国家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也给予过中国不少的援助。首先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英国人也向中国人提供了贷款。虽然英国人提供的贷款并不多,但是对于当时英国人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是实属不易了。因为当时英国人自己国家的情况也并不是跟乐观,因此英国人能够提供贷款也算是对中国一种很大的支持中国。在抗日战争真正爆发之后,英国中有很多国民也曾经向我国伸出过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