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在二战后政体有哪些改变

德国在二战后政体有哪些改变

发布时间:2023-01-11 02:25:46

㈠ 德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德国政治制度是联邦制。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大法。

德国联邦制的历史:

联邦制是德国二战战败后做出的历史选择,目的在较大程度上防止集权和专制的产生。中央政府统筹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事务,施政纲领则多由地方政府自行决策。德国有16个州/直辖市,每个州都通过选举组成政府内阁,制定自己的法律法规。

每个州享有独立的人事权、立法权、财政权等,并根据自己的现状和税收情况制定可行的文化教育、交通、社会福利服务等政策。

㈡ 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采取的举措有那些

二战后德国解体,分裂成为联邦德国(西德)和民主德国(东德)。分别被美国和苏联占领。联邦德国二战后实行了以下政策:
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策。这不仅使得联邦德国的工业得以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就业。同时也使得社会稳定。 2、西欧各国和美国的大力扶持。使得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将原有的人才研究方向从军用转为民用。 4、社会改革的推进,使得原有的法西斯主义得以消除。

㈢ 二战后,德国的民主化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德意志国家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旧的统治和权势势力(如容克贵族集团、军国主义集团、大垄断资本巨头等)连同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遭到空前沉重的扫荡,“旧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二战后西方盟国在德国西占区实现的“非纳粹化”政策,消除了纳粹和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及对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它和非军国主义化一道为德国的民主改造铺平了道路。西方盟国大力推动政党政治建设,发挥德国地方自治传统;重视对西占区民主、自由思想的灌输,以把德国人逐渐改造成“有民主思想和感情的人”。德国中产阶级及其政党迅速崛起(如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等),为德国民主政治改革提供了阶级基础。西方盟国的对德改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政治革命,它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本应完成的任务[19](第301页)。正如德国学者彼得·施泰因巴赫指出:“从历史观点来看,对20世纪德国史,俾斯麦和威廉时代是一种沉重负担和致命障碍,正是在那一时期创建了德国专制主义国家并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极权统治并一直延续到1945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新生的德国民主才最终抛弃了德国的特殊道路。”[20](第29页)在冷战爆发的大背景下,西占区的建立必须符合和满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基本法》基本上反映了西方对德国政治体制的规划。

联邦德国政治体制的设计同时也是借鉴魏玛宪政教训的结果。《基本法》的制订者们认可西方民主自由原则,“在1948-1949年制宪议会准备联邦德国《基本法》的反复讨论中,‘魏玛教训’扮演了重要角色”[21](第141页)。

战后联邦德国民主政体的最大特点是使议会权力和作用处于中心优势地位,避免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双元首制”的重大体制性缺陷;在行政权方面实施了“总理原则”,强调联邦政府的内阁性质和联邦总理作为政府首脑的地位,赋予联邦总理重大实权:包括人事决定权、方针制定权、单独负责权等。《基本法》重新设计了联邦总统的法律地位。从表面上看,联邦总统似乎拥有许多最高权力。作为国家元首,总统是联邦共和国的代表,与外国缔结条约,任命驻外使节并接受外国使节递交的国书。他有权任免法官、官员、军官。联邦总统颁布大赦令。总统有权审查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并公之于众。总统向联邦议会提名联邦总理,当选者由联邦总统任命。依据联邦总理提名,联邦总统任免联邦政府部长。如果联邦总理的信任案在议会未获通过,联邦总统可根据联邦总理建议解散议会,举行新的大选。《基本法》中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和礼仪性质,是如同英国国王和日本天皇的“虚位总统”。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之。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议员和同等数量的由各州根据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凡年满40岁,并有联邦议会选举权的德意志人均可以当选;总统任期五年,连选以一次为限。联邦总统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也不拥有《基本法》第37条规定的联邦强制权,更无单独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联邦议会、联邦参议院得以联邦总统故意违反本《基本法》或任何其它联邦法律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弹劾。联邦宪法法院如认定联邦总统故意违反本《基本法》或任何其它联邦法律,得宣告其解职。弹劾程序开始后,联邦宪法院得以临时命令决定停止其行使职权。

宪法所赋予的总统权力大多不能单独行使。比如联邦总统有权签署法律和法令,但只能签署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的法律,并且还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联邦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总统有权提名总理人选,但无权决定总理人选,因为他提名的人必须得到联邦议院的表决通过;总统有权任免联邦部长,但只能任命联邦总理推荐的部长及免去被联邦总理撤换的部长等。在特定的条件下联邦总统可对议会进行制约:如在政府危机时他可应总理的请求,宣布解散联邦议院;也可以应总理的请求并在联邦参议院的参加下宣布立法紧急状态,但出发点不是实现行政权力的总统和总理共享,而是起协调的作用,更好地维护民主政体。

“波恩再不是魏玛”,联邦德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议会民主制,这是德国百年来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进展。

二战后,西方盟国对德国西占区实行了一场强制性的
民主化改造,内容包括“非纳粹化”、“经济民主化”、“政
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民主“再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德国民主社
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了
德意志人民对本民族的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内省和反思,消
除了积淀在社会深层的消极因素,同时发扬光大了历史文
化中潜藏的民主自由观念,同外部强制性的民主化改造实
现了良性互动,最终促成了德国社会的根本转变。
德国西占区的民主化改造,是德国史和世界史、同时
也是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深入细
致地考察和研究这一问题,无疑会对研究德国与世界和平
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㈣ 德国政体的演变

德国在1870/1871年的德法战争中,粉碎了法国的抵抗,南北德意志联邦合成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宣告成为德国皇帝。
君主制持续到一战结束后,在1918年11月的德国革命浪潮中,皇帝与各诸侯逊位,在外界的压力下,失败的帝国让位于几十年来帝国内部斗争已久的另一种选择——魏玛共和国。
20年代末,德国处于国家社会主义专政时期。1933年希特勒被右翼阵营推上总理宝座。
1939年,二战爆发,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二战结束后,德国一分为二,1949年5月23日,西方盟国占领下的德国通过了一部宪法,也称基本法。1948年8月14日选出了第一届联邦议会,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基督教民主联盟)领导下的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标志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正式统一。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㈤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这对现在的德国有何影响

二战结束后,对于德国的惩罚在战败的轴心国中是最严厉的,德国被苏联和西方民主国家分成了两半,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让这个欧洲曾经最强大的国家,日耳曼这个被俾斯麦的铁血凝聚起来的民族,被人为的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分割了开来

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政治体制的不同, 社会 管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两德居民自我定位的错乱,柏林墙建立后,对于两德公民来往的限制,造成了一些 社会 惨剧的出现,在德国再次统一后,分裂造成的创伤还深深的影响着德意志民族。

德国对多极化世界理念的欣赏,是他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伤害后的政治经验,东西德统一后双方经济能力的不同 ,让西德政府拿出了大量的马克建设东德,东德人民在失业率等方面一直处在德国各地域的前列,这事实上改变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速率。

而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东德出身的背景,也表示德国人民是有心胸真正的团结在一起的,美国现在在德国的驻军,和俄德关系的复杂,考虑到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更是当今世界关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领土上德国的缩水

元首的梦想是拓展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然而现在的德国,因为分裂想重新的统一,在政治上的成功操作,背后是大量的让步,而领土的让步由于很难弥补的情况,成为了德国永久的代价。

东普鲁士是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德国放弃了对这个地域的领土要求,但泽,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 德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无数代人的献血获得的土地,被从宪法上放弃了

德国在宪法中承认没有任何领土尚未加入德国,这个最强大的,西方和东方的梦魇,事实上遭到了永久性的惩罚,东德和西德的建立让德国为了统一,为了取悦列强,不得不含泪吞下苦果。

2.对国家主权的让步

戈尔巴乔夫的苏军,是完全按照协议退出了德国的领土的,然而美国人以保卫德国的名义还驻扎在德国,为了寻找继续驻军的理由 ,美国人为制造了欧洲和俄罗斯严重对立的政治假象,深深的伤害了德国的利益。

盎格鲁人的平衡戏码,在现在的德国领土上还在上演,联邦德国时期美国政府对德国政治的掌控,让他在议会制度的德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德国经常改变的,不稳定的外交政策,就是背后美国政治力量牵扯的原因,可以说德国再次统一三十年过去了,德国事实上在政治上还要承受西德时期的自由世界掌控。

美国人前几年对德国政要监听的丑闻,他坚持在通讯领域的领导地位,就是为了保持在德国的控制力,德国是欧盟的经济火车头,控制了德国,就控制了事实在经济上对美国霸权威胁最大的欧洲地区。

3.经济上的付出

东西德的分裂,是德国人民永远的疼,然而他们也是幸运的,看看世界其他地区政权分裂的状况吧,德国抓住时代的机会造成的统一,是可遇不可求的。

苏联的态度其实是德国统一重要的指标,毕竟统一是以西德接纳东德的模式展开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对戈尔巴乔夫的苏联给予了大量的援助,对苏联的食品援助考虑到苏联经济的窘迫,是以联邦补贴的方式操作的,德国为此付出了数亿马克。

在统一后,东德西德经济水平的差距,工业体系, 社会 保障体系重新的建立,让东德的经济产业经历了摧毁,活跃到停滞的过程,每年几千亿马克的经济补贴,甚至在西德引发了统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谈论。

当然,我们看到的是德国人民的远见,西德的主流民意始终是愿意牺牲来换取经济结构的重新打造,是愿意补贴东德人民的生活的

1.柏林墙现象

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苏联对柏林的封锁造成的西方世界大规模的空运,西方能力的体现,这些都是在德国的领土发生的,德国人民做为主人,静静的看着占领军们的表演。

柏林的人民一夜之间发现,妻子再也回不去父母家了,住在不同地域的兄弟姐妹,再也没有方法联系了,柏林墙这个政治斗争的产物,建立在德国人民的血泪上。

德国冷战期间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柏林墙的建立为故事的构成因素的,西方世界的摄影展中,东西德国人民在墙的两侧绝望而麻木的眼神在照片中,那么的让人窒息。

柏林墙造成的伤害,在德国统一后很久还存在,那些死在苏军枪下的翻越柏林墙的勇士们,他们的墓碑前,有大量民众自发敬献的鲜花。

2.冷战第一线:被牺牲的德国对现在德国军事政策的影响

冷战中,美苏大量的军事计划,都是沿着被分割的两德边境线展开的,德国人民在双方统帅的计划表中,都是注定被牺牲的对象

现在很多的反映冷战的 游戏 ,都以战车跨过柏林墙作为象征意义存在,苏联强大的陆军突击,北约的防卫政策是以中子弹迟滞作为最终计划的,那么那些德国人民呢?中子弹难道能区分士兵和平民吗?

苏联的在核力量下的装甲行进,是实战性质很浓的训练科目。俄国人也不是善男信女,大量的核武器摧毁北约的有生力量,撕开北约防线的缺口,让苏军装甲部队行进,是苏联大纵深穿插理念的体现。

美苏双方对于德国在热战中的定位,都是牺牲品, 德国统一后,一方面释放善意,建立和俄罗斯正常的关系,用能源等手段建立和俄国的合作,同时又强调波兰在北约中的地位,想让波兰承担可能的第一次俄国人的攻击,就是在两德时期被惊吓引起的

1.五十年瞬息的改变

从1945年德国实际上分裂到1990年德国再次统一,五十年左右的割裂治理,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苏联的工业体系和西方有本质的不同,虽然在重工业方面俄国人可以勉强跟上西方的标准,但是轻工业和商业,苏联的水平欠佳。

德国人民是智慧的人民,东德的工业水平在华约的框架下是很高的,现代军事杂志中,都记载了东德产的AK系列质量高于苏联制造,但是苏联的经济模式中,计划经济的阴影,实际上也影响了东德的经济发展。

两德统一后,很多西德的企业主对东德工人的基本能力赞不绝口,但是他们的缺乏主观能动性也让企业主们惊讶 。东德的每个人做什么,都是苏联计划委员会安排好的,他的整个体制和西德大大的不同。

统一的德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改变生产者的观念,东德的经济水平长期落后于西德,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基础上,近年来才逐渐好转。

2.德国战败的悲惨使他们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同看法

德国人既不甘心沦为盎格鲁体系的附庸,又对俄国与生俱来的扩张主义戒惧重重,德国倡导的多极化的世界,就是他出于自身地位的考虑。

德国在军事投入上受到了统一的时候莫斯科条约的限制,他的部队数量,武器种类事实上不足以保护自己,所以德国在外交上必须更加的灵活。客观的讲,德国经济的飞跃有国防投入低,依赖美国保护的因素,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他的代价是缺乏自卫能力,主权不完整。

美国现在要求德国提高国防支出, 在北约的框架下承担更多的责任,问题来了,北约的敌人俄罗斯,又是德国能源重要的供给国 ,事实上,苏联是德国统一最大的推手,而撒切尔夫人是希望维持德国分裂的。

在衡量东西方的对手时,德国以后估计运用军事力量的能力是没有了,那么经济做为武器,外交做为武器,就更考验德国人民的智慧了。

德国长达五十年的分裂,他作为冷战第一线被双方都看成牺牲品的事实,让统一后的德国低调务实,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在了经济发展而不是军事外交中 ,冷战造成的东西方德国人民思想的差异,两德 社会 结构的不同,都是统一的德国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慢慢的整合的。

东德出身的默克尔成为了德国战后在任时间最长,政绩最好的总理,说明德国从分裂的阵痛中慢慢的恢复了过来,他由于经济上的成功,成为欧盟中的第一强国,军事上的羸弱,经济上的强大,让他不得不转化普鲁士时期以来军事斗争决定一切的政治思路。

德国面临的复杂局面是东西德分裂的遗产,是冷战和二战失败的遗产,有些问题从来只是隐藏而不是解决了,德国未来的光明需要更高超的政治智慧。


参考资料:

《德国史》

《世界通史》

《冷战中的欧洲》

㈥ 二战后日本俄国德国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苏联-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德国:东德为苏联控制,共产主义,西德为资本主义,北约阵营,经济远超东德。 日本:资本主义

㈦ 二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总体概括: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朝两极化发展。冷战爆发,但争霸最终的结果是苏联的解体。所以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最终形成今天的“一超多强”世界局势。

发展过程:

  1. 多极化局势在曲折中发展。

    原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

  2. 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主要:苏联解体

    过程: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解散。

㈧ 二战时期德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二战德国是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推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国家社会主义一般又称作纳粹主义,“纳粹”(Nazi)是德语“国家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简称,原意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国社党)的党员与拥护者。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与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一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二帝国”的德国。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发动苏德战争,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
在1943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另一方倾斜。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有规律地轰炸,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也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㈨ 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 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下面是我分享的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 政治 体制分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为政权组织形式,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多党制。

沿革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 军事 占领和管制。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暂不设立”中央政府,但“应尽速恢复地方自治”。1947年1月~1948年6月,美、英、法 三国 占领区先后合并,统称西部占领区。1948年9月在美、英、法三国支持下,西占区各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5月23日,《基本法》公布生效,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8月,根据《基本法》举行联邦议院大选。同年9月20日,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占区也正式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美、英、法三国仍根据1949年4月颁布的“占领法规”以及所成立的“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继续实行控制。事实上,公署是居于联邦政府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当时,联邦政府不能设置国防部和外交部,也不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美、英、法与联邦德国签订的《巴黎协定》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终于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属全部5个州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统一。 政权组织形式 联邦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国家元首 根据魏玛共和国二元行政体制的教训,《基本法》设联邦总统为虚位元首。总统由各政党提名,经联邦议院全体议员与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总统不是联邦政府的成员,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其职责主要是:签署并公布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的由联邦和有关部长副署的 法律 、法令;根据联邦议院的 决定 任免联邦,根据联邦的提名任免联邦各;主持国家 礼仪 性活动等。

联邦议会 联邦德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通过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主要职权是:制定和通过法律,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和撤换联邦;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参与选举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高等法院的法官;批准联邦政府同外国签订 国际 条约; 对联 邦总统蓄意损害《基本法》或其他联邦法律的行为进行弹劾;等等。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联邦参议院的主要职权是:提案权(其提案须经联邦政府提交联邦议院),并对联邦议院通过的法案有审议权;对涉及修改基本法以及涉及各州行政和财政的法案或联邦政府颁布包含上述内容的 条例 拥有否决权;仲裁联邦政府与某一州的纠纷或冲突;批准联邦政府对某一州采取强制性 措施 ;参与宣布立法紧急状态;参与选举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高等法院法官;参与批准联邦政府同外国签订国际条约;对联邦总统蓄意损害联邦法律的行为提出弹劾;参与对预算、国库和债务的监督;等等。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各州政府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事务,对联邦立法和行政起辅助和牵制作用。联邦参议院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

联邦政府 由联邦和联邦各组成,对所有有关联邦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事务作出决策,进行管理。根据1968年通过的作为《基本法》的补充的《紧急状态法》,政府在“非常时期”拥有独揽一切的大权。联邦是政府首脑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由总统提名并经联邦议院全体大会选举产生。各由提名经总统批准。和各均不设副职,但可有1位部长兼任副。联邦对联邦议院负责,各对负责。但联邦议院只能以积极性不信任投票,即以大多数议员选出继任者并请求联邦总统将免职,来表示对联邦的不信任。联邦的权力广泛,主要有:①可不经议会批准或同意改组政府,设置部级机构,规定内阁工作程序,划定各部职权范围。②在组阁和政府活动过程中,对各行使提名任免权。③在政府工作过程中,行使制定总的政策指导方针的权力。④如果联邦要求对他表示信任的提案没得到联邦议院的支持,他可请求联邦总统在21天内解散联邦议院。但联邦议院如选出新的,则解散权立即终止。

联邦法院 司法机关享有广泛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法院组织系统分设联邦高等法院、专门法院和宪法法院。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地区法院、州高等法院和州宪法法院。联邦法院在各州不设单独的基层法院。州的法院就是联邦高等法院的下属法院。联邦和州是同一个法院系统。宪法法院的地位高于其他法院。联邦宪法法院有权就与联邦机构的权利义务有关的宪法问题作解释;裁决联邦与各州或各州之间关于宪法的争议。其成员半数由联邦议院选出,半数由联邦参议院选出。

联邦制度 联邦德国沿用魏玛时期的联邦制。《基本法》规定了联邦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及其关系的基本原则:“联邦的权力得置于州的权力之上”。立法权主要由联邦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主要由州行使。联邦有《基本法》列举的专有立法权和共有立法权,各州有保留立法权和共有立法权。凡经联邦立法,州与其相违背的立法即 自然 失效。各州无不可剥夺之权,各州宪法也必须符合《基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行政权和司法权不仅大部分由州行使,而且联邦还委托州行使部分属于联邦的权力。在财政预算方面,联邦和各州是自主的和独立的。

选举制度 联邦总统和联邦由间接选举产生。联邦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联邦议员有一半是按单名选区的多数代表制选出,另一半按比例代表制选出。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有选举权,凡已达法定成年者均有被选举权。每个选民选举2次,其中1次投个别候选人的票,1次投政党的票。全国分248个选区,每个选区选1名议员,选区的候选人均以个人而不以政党身份出现。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则按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分配时要扣除本党以个人名义获得的席位,余下的名额由各党自行安排。这是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相结合的一种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实行多党制。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选中能获得议席的政党主要是____民主联盟-基督____联盟、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 根据选举法规定,在全国没有获得5%的选票或直接取得3个席位的政党不能进入联邦议院。这加强了大党的地位,排斥了众多的小党。联邦德国的执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有半数以上的多数席位,通常都是两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60年代以来,主要是由基督____联盟-基督____联盟与社会民主党轮流组织政府,自由民主党只是作为两大党的联盟角色。
德国政治形成背景
二战后,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使民主政治制度在德国真正运行和巩固,在盟国的主导之下,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 文化 重建。重建运动首先从反省纳粹的罪行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公民进行民主政治意识的再 教育 。首先是政府在新的联邦共和国框架内运行, 以其民主和法治的施政原则和方式影响和引导民众政治意识的转变。其次是学校教育在再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政治教育开始被视为系统地学习民主的重要途径,而民主不仅被理解为政府的组成和运作形式,更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必须去认知、掌握和实践的。再次是大众传媒在肃清纳粹余毒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通过报纸、杂志和广播将纳粹的罪行公诸于世,使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认识和了解了纳粹极权统治的真相, 更引发德国人自身的 反思 。为了使大众传媒不再像纳粹时期那样成为独裁统治的宣传机器,战后德国对媒体也进行了改造,开始建立公法广播电视,使其摆脱受制于政府的地位和命运。通过向民众征收广播电视税来保障其资金来源,维持其运营,在管理方面也保证其独立性,但由政府和社会各利益团体共同组成的理事会对其进行监理,这样媒体就得以保持其中立立场,从而保障了充分的资讯自由,使媒体真正成为一个公开和透明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观念的交流,形成公众 意见 ,监督并影响政治生活。在这一发展时期,特别是经历了1967 /1968年被称为西方!文化大革命的学生运动,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受到了洗礼。经过两个阶段的艰苦努力,德国 成功 的完成了政治文化的转型,民主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也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国走出了战争的废墟,成为经济强大的西方民主阵营中的重要一员。

根据经典的政治 经济学 原理,经济制度是上层政治制度的基础,政治体制的转变也必将带来经济体制的转变。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自1948年问世。“社会市场经济”是西德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是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以社会补充和社会保障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市场自由同社会平等相结合是其原则。一方面,整个经济的运转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准则,使生产诸要素达到最佳配置,从而保证经济以最节约、最高效的形式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国家以社会救济、养老金、补贴等再分配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和缩小贫富差距,从而避免社会冲突,保证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尽管在其60多年的发展中遭遇过种种困境与挫折,但却表现出惊人的连续性,是德国政治“变与不变” 历史 进程中最大的恒定因素。

德国独特的传统政治文化,逐步衍生了德国的政治发展史。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发展而言,德国在发展过程中,政治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易言之,分析、总结德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对于了解德国的政治发展史,而且对于认识今天德国的政治现实及其发展走向,均具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第一,国家主义

德国的国家主义首先表现在德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德国的历史——确切地说,是民族国家建立、国家统一问题——一直是德国人忧心的话题。在第二帝国建立之前,德国一直都处在四分五裂和落后的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自到第二帝国的建立,德意志才结束了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的中,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之

一。在他们看来,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复兴的根源和力量在于发扬“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根本在于它的文化、宗教、道德和风尚等精神力量。他们甚至夸大德意志文化的成就,提出日尔曼是优秀民族,因此应当承担起领导世界责任的谬论。德国的国家主义,还表现在二战前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占领奥地利等一系列行动中。这种国家主义还可以从侧面得到明证。德国在20世纪霸行欧洲的历史,是很多欧洲国家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使得德国的邻国一直将德国视为真正的威胁。在1990年东德和西德统一之后,东德之所以能够实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点在后 社会主义 国家被视为一个例外。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它通过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而不是流血政治或者说是充满血泪的战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民主和市场经济转型的实现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冲动——东德人高呼“我们是一个民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东德的民主和市场的转型又被视为内生的民主化过程。

总之,德国的国家主义,贯穿于德国发展过程的始终。既要解决将所有讲德语的人都统一于唯一的德国之下,也要解决由于与领国相比自身建国的迟滞、国家主义者抱负的失败而导致的人民内心的普遍创伤和挫折感,还要解决由创伤和受挫所导致的更极端的国家主义,或许后两者比单纯的“统一”问题更难解决。

第二, 传统文化 的禁锢

虽然德国战后在政治文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巩固了联邦共和国的民主体制,促进了政治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但是轰轰烈烈的重建运动并非没有局限性。直至今天,德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在相当的程度上模铸着其政治生活, 这既体现在其政府运作方式方面, 也体现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表现主要如:第一,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影响。从公民的政治参与角度来看,由于德国在历史上形成了国家至上主义和避免冲突的政治文化传统,不同个人、阶层和集团之间公开的利益竞争被认为并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二,电视传媒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公法广播电视所播出节目的44% 是信息和教育节目,它们为战后的

政治文化转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1984年以后在联邦德国才出现私人广播电视,以播出 娱乐 节目为主,其市场占有率和广告收入直线上升,很快就形成了与公法广播电视相竞争的局面。而公法电视台近年一直受到批评,因其日常经费来自 税收 ,使其难免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战后德国的经历表明, 外在的因素“社会市场经济”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德国的市场经济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路线,它是自由与秩序的结合,强调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有德 国学 者指出:效率与公正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效率的对立面不是“公正”,而是“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意味着浪费,就是在毁灭资源。效率亦是公正的一个组成部分,效率与公正两者兼而有之就是一种第三条道路。艾哈德领导实施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第三条道路。

实行经济领域的 民主制度 。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实行经济领域的民主制度, 即在企业内部实行共决权制度,即企业雇员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共决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雇员通过企业监事会参与企业决策,特别是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决策。通过实行这一制度,在企业这一微观单位里,雇员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合作的关系,而这样的制度安排首先是针对保护劳工权益的,它的作用已经超越经济范畴,成为维系社会团结和整体利益的有效工具。不仅在企业这一微观层面,与之相适应地二战后德国在宏观层面上也形成了一种协商体制,即在劳动领域牵涉劳工的工资、津贴、劳动条件和解雇等切身利益问题时,不是由雇主单方面来决定,而是由劳工与雇主两大利益集团平等协商共同制定相关的标准。

联邦德国战后的经济奇迹不仅使经济迅速恢复活力并取得巨大发展,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从客观上验证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对它产生了深刻的认同。它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因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所体现的自由竞争和经济民主、公正的原则与战后德国建立的政治民主原则和体制是一致的。因此,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奠定了民众认同战后德国民主体制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通过经济生活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奠定了民主体制的观念基础。
德国的政体与我国的比较
无论是在国情还是思想文化方面,德国与我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德国走过的道路也许也就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路。我国要在发展的各方面借鉴德国的 经验 和教训。在传统文化方面我认为它的积极作用要大于它消极的一方面。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排斥传统文化,而是学会去利用,就像德国在充分的利用的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正确利用传统文化。当然,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需要我们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我们现在需要的沉下心来,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挖掘我们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地方。这样的结果是双赢。

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然的。我国现在要建立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应该说这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但是在一些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方面

应该多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的第三条道路就是我国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的目标,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效率和公平并重的结合起来,这是最基本的理念,然后法律和制度安排等都遵守着这个理念,这样发展才不会出现误差。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这诸多问题,效率和公平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对等,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太完善。另外,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保持着良好的延续性,在遇到问题是不断的完善体制而不是否定根本,这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德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成功的,现阶段我国也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文化方面我们要借鉴德国的经验,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德国政体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敏.德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J].《德国研究》.2002

3、吴志成.《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瑞士和德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感 兴趣 :

1. 19世纪末德国崛起的原因

2. 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3. 德国二战历史简介

4. 广东惠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卷

5.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历史介绍

6. 高考历史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复习题

阅读全文

与德国在二战后政体有哪些改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